聂远果然没让人失望,这个角色仿佛为他而生。
影片中悬念铺陈手法很老道,看得出导演是此类题材的好手。
于明加的反转确实开始没想到,此类反派应该也是中国电影里极少见的。
几场冰上追车戏份,惊险刺激但没有刻意追求场面的花哨,与人性刻画的部分很好地统一于现实主义风格。
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导演处女作!
来到豆瓣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影评一直处于“只看不写”的状态,没想到首次写的是这部电影的影评。
严格讲,至多算是观后感,算不上“评”。
挑这部电影,是因为几个元素刺激了我,“东北”,“犯罪”,“糟糕的电影质量”,“肉眼可见的制作诚意”。
围绕这几个元素,我就瞎叭叭几句吧。
首先说一下评分,两星给电影质量,当然了,是按照我自己心中的评分标准,作为一个观影多年的业余观众,对于烂片的宽容程度逐渐加大,一星的烂片,我倾向于给那种毫无下限,毫无诚意,摆明圈钱(如今很多已经无法圈到钱了)的侮辱观众的作品,看完这部电影,能多多少少感到主创的诚意,这种诚意,在我这个宽容的观众面前,可以说是肉眼可见了。
明明一部低成本的电影,硬件跟不上的情况下,能狠心去“破坏”,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已经算是“诚意”了,所以给两星不冤。
另外一星,是因为无法打半星,那就大方地再打一个星,反派身上的小反转算是个惊喜,演员的完成程度也不错,所以果断打了这第三星。
谈完了星评,说回电影本身,剧情逻辑漏洞可以说是很多很多了,我也不想一个个的细说,说不过来……看了下导演的履历,拍电视剧多一些,因此这部电影里很多的镜头语言,“电视剧感”很浓,在一些逻辑说不通,编剧设计不出令人感到绝妙的情节时,导演索性安排一场打戏,让剧情简单地过渡……然而,粗糙的打戏和强加的主角光环让这些情节尬得不行,没办法,主创能力有限,这又是一部犯罪动作片,不加打戏,加床戏风险更大啊。
导演和编剧某种程度有点模仿韩国犯罪电影的风格,结果是,拙劣地模仿。
近期看了几部韩国电影,其他方面的感受不说,单说电影气质方面(我自己随意造的词,能懂就好),这部电影欠缺的就太多了。
1.粗糙感。
这一种感觉,真的是犯罪电影必须具备的,当然了,除非你想拍一部绅士大盗之类的,否则,没有粗糙感,直接影响到真实感。
记得马未都曾吐槽一些历史剧,“女兵过草地,爬雪山,还描眉画眼的?
”,这一点也是中国的电影和影视剧的通病,太干净!
这一点不只是视觉上,而是方方面面~先说韩国的犯罪电影,诸如《黄海》,《看见恶魔》等,演员的扮相,道具的细致(注意,不是精致),真的让观众不自觉的进入剧情。
《白日焰火》,中国近些年很优秀的一部犯罪电影,粗糙感做的很到位,包括廖凡在内的每个民警,透露着普通和真实,哈尔滨城郊的破败,一向清新的桂纶镁也很朴素。
这部电影在视觉上的粗糙感,是一种透着低成本的“穷”,所以只有“粗糙”,没有“感”。
粗糙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还有其他感官上的,一部犯罪电影,没有几句脏话,道上的行话,都不好意思叫“犯罪电影”。
虽然不至于像美版《无间道》那样频繁爆粗般夸张,这部电影后半部分还可以,只不过有点形式化,没有很自然。
2.真实感。
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包括上面的粗糙感,所以就简单说说了~其中人物塑造的真实感,尤其重要。
这是怎样的一种真实感呢?
《黄海》中的遭到黑白两道追杀河正宇,在树林中包扎伤口,同时在哭…一个这样的很角色,居然会哭?
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并非是职业杀手或是特工,更没有主角光环,在遭到各路势力追杀,被雇主坑的情况下,当然会崩溃的。
反观这部电影,人物塑造的真实感缺失的不是一点点,宋朝全程主角光环,刘海洋父子全程高大直形象,大果子全程被拷打,看不见什么塑造,石兆琪的boss只是打了个酱油,唯独黄警官,算是有一点丰满的,看到这个人物有在转变,最后也沦为剧情工具~当然,还有紫薇女士,这个呆会儿另说。
因而,真实感上,塌了。
3.紧张感。
犯罪电影里面也分各种题材,节奏有快有慢,紧张感程度也不同。
不过,看这部电影的几个元素,你就会觉得,本应该给观众紧张感,主角是卧底,被好友冤枉,身背“命案”,急于洗刷冤情,被黑白两道追杀……然而,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我都没有一丁点紧迫感,更别提紧张感。
抛来打戏,追车戏的硬件不足,单说节奏,场景转换,文武戏的分配,完全达不到“令观众跟着情节紧张”的程度,所以……如果看一部犯罪电影,我都无法入戏紧张,乐趣何在?
当然了,不能盯着槽点不放,反派的小反转还是有点小惊喜。
中间的伏笔我真的没能识破,因为也无法想象国产片能这么拍。
结尾女反派的演技也很惊喜,因为这是个矛盾点很突出的角色,可惜啊,还是被导演沦为剧情工具,草草了事了~再有,其中冰雪大世界追杀的槽点,我觉得没必要吐槽“没买票”之类的,电影本身就是戏剧矛盾冲突结合的过程和结果,如果所有情节都按逻辑来,对于犯罪电影而言,矛盾冲突可能弱了一些。
所以有些地方弱化了逻辑,也是可以理解的,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地标建筑之一,在这里设置一场戏也没有毛病,而且航拍得也挺美~还有,“东北”,“犯罪”,两个元素,我觉得可以有很强的化学反应,当然我不是说东北的犯罪率高,我本人就是东北人,寒冬的压抑加上人性的罪恶,很适合创作者发挥想象力。
从《白日焰火》到《无证之罪》,都是这两个元素的结合,效果也都还不错。
这部电影嘛~东北只是个大环境吧,一般般,可能因为导演也是哈尔滨人吧。
警察冰雕的意象做得还不错,很有感觉。
最后,说一下我的这篇“观后感”的名字吧。
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看完了完全忘了,重新提起,咦?
这和电影有什么关系?
哦~貌似还有一点。
我的这个名字也一样,算是对于未来国产犯罪电影的展望和期望吧。
中国电影工业越来越走向成熟,市场潜力逐渐被挖掘,作为一个完整的电影工业制造业,电影出品种类繁多是必须的。
但是,犯罪电影在中国电影中是亟待开发的一块,近些年,中国优秀的犯罪电影可以数着手指头的那几部。
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的复杂,给这类电影提供素材,绝对是没问题的。
限于审查制度,中国的犯罪电影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聂远饰演的主人公叫做宋朝,但我觉得应该叫做赵子龙。
这部片子跌宕起伏就像宋朝的战斗力一样。
根据电影剧情需要,宋朝的战斗力时高时低,必要是可以独自创黑社会的龙潭虎穴而毫发无损,可以在几十辆警车的围堵拦截下飘然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也可以干不过两个小混混。
和所有的电影一样,警察总是最后出场,内奸一点都不意外,变性人倒是唯一的惊喜。
剧情片没剧情是硬伤,逻辑漏洞太多了。
不是我抬杠,我只想知道那么重要的资料立果咋拿到的,作为一切冲突的起点,这个不解释一下吗?
情节太俗套,感觉这种展开至少看了二十年了吧。
演技太油腻,这是一种比小鲜肉面瘫脸更恶心人的演技,根本没琢磨过人物,按照自己成名的演法演就完事了。
某些地方台词棒读严重,让人出戏。
反派合格了,可惜并不能带的起自己的队友。
总之,二十年前,我在cctv6看到这样一部电影这大概会是我会回忆的童年经典,而二十年后,花钱看这种东西。
我觉得不行。
为了尽量不剧透我说得很泛泛,深究起来基本没有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看完了,心也累了,心疼,浪费了钱,以及时间,所以我并不介意再浪费一点时间来豆瓣表明下我的态度。
刘海洋同学开车跟踪,车技不如出租车,一会被变道车挡住,一会被火车挡住,只会气得按喇叭。
光头大佬最后没下落了。
从公安局院子里打警察同学一枪,扔下个优盘,众警察居然没人追,去看照片去了。
男主被打心脏一枪,同学不赶紧送医院去,拉到学校去自己做手术?
早上就生龙活虎了。
仨人被追杀,也不报警,让老婆自己去医院,而且很容易在医院就被绑架了。
最后那场,女主都快冻死了,俩人没一个管的,还在那天人交战放恶人一马,躺那享受胜利果实,也不怕媳妇冻死。
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将于9月7日公映的《道高一丈》,带来了国内同类型片难得一见的厚重质感:冰冷坚硬的城市,错综复杂的罪网,变幻莫测的人心,还有任性残暴的厮杀。
这是一部相当有性格的作品,导演姜凯阳将故事设置于冰城哈尔滨,于这座充满了异域风情与极寒气候的雪都,开启了一场涤荡起伏却又直抵人心的正邪较量。
由于电视剧《延禧攻略》再度火爆公众视线的聂远,此次在《道高一丈》中饰演了被警校开除的学生宋朝,酷帅的光头造型,神出鬼没的角色设定,让他成为整部影片的核心人物。
这个在恶势力集团担纲重要身份,有杀害身为警察的师父的嫌疑的男子,究竟是敌是友?
是影片的一大悬疑。
而同为型男的演技派谭凯,则在影片中饰演了与聂远"难舍难分"的警察刘海洋,在他们背后,是只手遮天的黑势力一手操控下的惊天交易。
越来越多的人被牵扯进来,宛若陷入一个无底的黑洞,难以自如进退。
看《道高一丈》的感觉,虽然有太多让人惊心动魄的瞬间,但总得来说,视听体验和心理震撼总能带来许多的爽爆的感觉。
毕竟,跟随剧情一路剥茧抽丝,看着小线索变成大事件,故事也由线性叙事,逐渐扩充为网状结构,千丝万缕的人和事,都陆续关联起来,更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剧情,也在不断的发生和闪现……从这里,我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影片的主创人员,在故事、人物、架构上的用心。
一直以来,有关于罪案题材,无论是地球另一端的美国,还是作为邻邦的韩国,都有许多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而国内在这个层面,完全原创研发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毕竟,在这个惯于抄袭和借鉴的影视圈,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付诸更多的心血和成本,来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精品了。
从这点看,《道高一丈》是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
在北国的冰天雪地创作电影,虽然拍摄相当辛苦,但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影片,都在此取景,比如《白日焰火》、《冰河追凶》、《无证之罪》、《双城记》、《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但《道高一丈》中的哈尔滨,却被发掘出了更多与众不同的气质,这里有宽广的冰河,高耸的冰雕,空旷的广场,神秘的教堂,极寒的冰库、温暖的居室……
室外的肃杀一切,和室内的热血沸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生存于这种室内室外的极端温差中的众生,却也由此带来一系列让人目瞪口呆的强悍对峙:犯罪团伙实力强大,手段残忍;公安干警意志坚毅,智勇双全。
强烈的对比下,是"地狱"和"天堂"间的鏖战。
看一部犯罪嫌疑片,过程尽管百般精彩,但对于观众而言,更期待的还是结局:坏人是否会被绳之于法,好人是否能够安然无恙,无辜的民众是否又会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毕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一架正义的天平,衡量着影片的故事,衡量着周身的世界。
我们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也常说"善恶终有报",对于一部有关爱恨情仇的影片而言,虽然有许多让观众目瞪口呆、眼界大开的非常之观,但也更是承载了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正义未来的无限期盼。
因此,影片赋予了观众一个俯瞰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部曲折又惨烈的故事,需知"离地三尺有神明",让公众作为正义的见证人,来审视发生的这一切,更增加了影片的审判属性与参与感。
9月7日,《道高一丈》,值得关注。
(如果您还没看过这部电影,请思量一下再看我的影评,因为有“剧透”)出影院的那一刻,我对朋友说:“我打7.5分,6分给电影本身(还算及格),大家都演得很认真。
剩下的1.5分我给于明加饰演的“大姐”胡紫薇那句‘摸我……你他妈摸哪儿了’的部分。
”此刻,冷静下,还算给了影片3颗星:其中一颗星给于明加(胡龙)穿着高跟鞋、貂皮大衣的打戏,一颗星给“黑脸男·打手”的耿直,一颗星给“‘可云’和于明加拉拉剧情”的错觉。
既然提到了前面的三个印象深刻的剧情,不得不说看片时我闪现过得几个“错误”猜测臆想:1.可云徐璐饰演的瑜伽老师带着“大姐”胡紫薇练瑜伽那块,稍显暧昧,我以为要出现女女拉拉剧情,自行脑补了“警察妻子爱上黑道大姐”;2.聂远饰演的宋朝去医院看患病的艳丽,给可云徐璐饰演的瑜伽老师送金鱼,我以为剧情要有“所有女生都爱男主”的设定;3.长时间只给背影的黑社会大哥,狠狠掐了明加饰演的“大姐”胡紫薇的“腰眼儿”(后来发现“抓”的可能不是腰眼儿);4.谭凯 饰演的警察男刘海洋 解救人质时身穿防弹背心救了自己一命,我就自行脑补了其父亲 刘守义 “中刀身亡”其实另有蹊跷,或许没死,为了掩护聂远饰演的宋朝而“假死”……(深受其他电影电视剧的“毒害”,进而产生这些“套路臆想”,我检讨!
——我这波儿脑洞不行啊!
) 当然比较有亮点的情节还是有蛮多的,1.于明加饰演的“大姐”胡紫薇让“黑脸男·打手”摸她,紧张而搞笑,两个人都演得好认真;2.冰雕的警察形象出现过3次以上,警察的妻子(可云徐璐饰演的瑜伽老师)在故事结尾也差一点成为“冰雕”,这个臆想不断强化,警察冰雕的高洁令人仰望,警察家属“冰雕”的温情,亦冷亦热,很是巧妙(表述稍有欠缺,之后会优化此部分);3.后续剧情多次给了于明加饰演的“大姐”胡紫薇,展示她的高跟鞋、美腿、丝袜和红唇……给后续胡紫薇就是胡龙的解密带来了反差感——ps:后续还会补充但是故事情节还是有些很跳跃的部分,剧情深究起来不严密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1.宋朝成长背景的交代不够详细,未与警察南刘海洋原本的“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围”形成反差;2.被宋朝救过的小哥(张陆饰演)在前半部分给人错觉,以为会是贯穿全程并在必要时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的“小人物”,谁知“送过U盘”后突然失踪了,戛然而止;3. (曲高位饰) 的警察黄天成为了钱和肾源去救妻子,黑化“修改尸检报告”被警察南刘海洋发现,反诬陷别人“勾结嫌疑犯宋朝”,这一剧情显得很儿戏,不够烧脑不够激烈——ps:后续还会补充【总评】:演员很认真,我认真看了全片(没拍照,没录像,没刷朋友圈微博);剧情不严密,边看边吐槽(不甚频繁)是我的观影反应。
作者:长安公子
记得小时候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做《上错花轿嫁对郎》,聂远与黄奕在里面饰演一对欢喜冤家。
这部剧在当年非常火,或者说是爆款的电视剧,喜欢的可以找出来看看,剧本剧情非常好,很有意思的一部剧。
第一次记住与知道聂远就是因为这部剧,聂远在里面的表演很出彩,实际上聂远挺适合古装剧的,这可能也是聂远今年因为《延禧攻略》爆红的原因。
笔者其实觉得这部延禧攻略里聂远的表演风格跟《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表演风格挺像的。
哈哈,这可能因为于妈的剧刚好抓住了聂远最擅长的表演风格,契合了聂远最擅长的。
所以,天注定,聂远又火了。
聂远虽然想转型,更喜欢演现代戏,不过《延禧攻略》一强化聂远的形象,聂远还是得回到古代演古装剧。
电影《道高一丈》由聂远、谭凯主演,其他的演员脸孔很陌生。
谭凯笔者很喜欢,胡歌的电视剧《神话》里的项羽、《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吴魏都很喜欢 ,他是中国最适合演项羽的演员。
本来以为电影《道高一丈》运气很好,聂远的自带流量无形让这部电影获得关注,获得免费的媒体曝光率跟观众关注,但实际上票房惨淡,主要原因在于题材太冷。
笔者特意下载了这部电影观看,怎么说呢,电影拍得可以,是在哈尔滨拍摄的,冰天雪地,风景不错。
不过可能因为市场因素,现在警匪题材一般都不好卖,即使港片的警匪题材也大都卖的不好,可能因为观众审美疲劳,还有就是警匪片新鲜感太差,除非剧本编得很有新意,不过警匪片出有新鲜感的好剧本难度太大。
这部戏的缺点是,情节不够紧凑,容易出戏。
理解起来难度已经算大了,要是情节紧凑的话,难度大点倒没什么。
观影痛点不够,有点像老剧,太正经。
实际上现在的电影市场观众思维已经改变,不过也算是一次警匪类型的难得尝试。
有报道说这是导演第一次执导电影,特意查了一下导演的资料。
一直主要执导电视剧跟网剧,也是警匪类型的专才,电影情节要是紧凑一点,剧本更符合电影观众一些,肯定会好很多。
全片至少有两点,人妖设定和警察黑化,毕竟现在总菊文化管制如此严,有这两点值得肯定哈哈。
警察看证据的那段😂随便找个人放大,哎你说就那么准,就找到了,感觉这一段太弱智了。
结局那一段,拍摄地点好像是冰雪大世界,门票就不说了哈哈。
不过我觉得场地挺好的,把那种寒冷劲儿拍出来了。
大猪蹄子最后那句台词,做个好人什么时候都不晚。
做个好人。
哈尔滨街头可以拿大砍刀?
可以在旅游景点开枪激战?
东北大哥大姐全都是一身貂???
笑场了n次啊!!!
影评比剧情好看多了。
几个演员其实很有实力,但是这么烂的剧本,请这是东北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吧?
如果不是聂远撑起来这个电影,真的是太累了啊啊吧测的啊啊受不了!!!!。。。。。。。。。。。。。。。。。。
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是,黄天成的黑化太简单了,简直是八十年代的设定,家人要换肾脏所以屈服于黑帮,海洋也是思维太傻了,真的在线只有大猪蹄子聂远了,反正我本来就是冲着他去看的,而且为啥所有片子现在都设定被警校开除潜伏在敌人中间这个梗,我真……聂远的表情声音动作都在线,硬汉做派,车辆追逐那段都是演员自己上阵,是好看,看完只觉得以后换车看来路虎最靠谱,禁撞啊,哈哈。
这么好看的警匪片居然打低分(淦)
原来大boss是女装大佬?
小时候看过聂远的《上错花轿嫁对郎》,最近《延禧攻略》势头强劲~很好奇毒舌帝出演现代戏挑战冰寒天气,硬汉打斗的场景。
为聂远打call
剧情经不起推敲
一部看了开头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的结局的故事~
冲聂远看的这个片子,原本以为会是类似无间道,忍受了电视剧一般的画面,但实在是不能接受情节的空洞和苍白。看了一下导演的履历,是电视剧出身,还自编自导,啊~~还是回去拍电视剧吧,不要浪费这么好的演员资源了。可怜聂远,从古装才翻红一下,现在又没了好感。
故事无新意,除了节奏感还可以,没什么可取之处。
挺无聊的,故事太简单了,唯一爆点就是变性人但也是雷点。
大猪蹄子演的真好剧情真瞎
整体挺流畅的,哈尔滨那个冷儿,大路虎VS雪佛兰,变性的那个女的演的东北人很像。
本身是冲着大猪蹄子的电影去的,再一看导演8.13在微博发出 #反同歧视# 的言论之后,决定还是算了。更何况还说的是豆瓣里。想来不是直男看了您的电影就得像您说的必定是脑残,我还不想挂上这么个名号。
聂远和于明加演地棒棒的,部分细节处理的太仓促,比如说黄天成黑化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交代的不是很清楚。
零下三十度赤膊上阵 可见的演员们的敬业 道高一丈虽然有不足 但确实是部诚意之作。
为聂远加一星。咋说呢,很多事儿没交代清楚,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冬天暖气屋里吃冰棍儿,南方人实力羡慕。
咋说呢 是因为皇上才来看的 不得不说我太爱双耳叔叔这种长得就很硬气说话声音也好听的人了 剧情很平淡很平淡却是不出奇 但是一想生活当中判案也就这样了 真的把哈尔滨的冷给拍出来了 我看着都觉得演员们好冷 在这么冷的地方拍戏真的辛苦了 还做那么多打斗的动作 那个反派变性人是真的有点儿小惊喜 刚开始的时候摸胸啥的说没感觉 还没发现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这样哦 嘿嘿嘿 就冲双耳叔叔(我本想给满分)但是剧情还是难题..就这样啦!
坏人死于话多。
都不知道怎么下的这片子了。还算悬疑,最终证物那张照片太扯蛋了,我司有人一千五百万,太看得起我司了。
啥玩意这拍的是?估计也就男的被打了个蛋从此做女人能给人留下点印象……片尾还辣么多人对剧本给予指导,都指到植入广告上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