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本身来讲,并没有什么让人大呼过瘾的地方,时长一小时二十四分钟,在近二十年的电影作品里应该也算不上什么大制作。
看改编电影总会将电影和原著做对比,这是改编电影的命运,谁也改变不了,绝大多数无法超越原著,只能无限接近原著,偶尔出现的超越原著的作品,大多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绝大多数人还没看过原著,因为先入为主看了电影或电视剧而被影视作品带了节奏,无法再接受原著,个人认为西游记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第二,编剧进行了二次创作,且二次创作融入了时代因素,符合新时代人们审美及心理需求,这种超越往往是在第一个原因的基础上,如果改编者有真功夫,即使将来人们看了原著也是认可改编者的改编,便产生了新的经典;如果改编者功力欠佳,只是借了人们“文盲”的风,即使一时上了青云,大概也经典不了多久。
此类作品的经典仍然是西游记,看过西游记原著的都懂。
格列佛游记 (2010)6.12010 / 美国 / 喜剧 冒险 / 罗伯·莱特曼 / 杰克·布莱克 艾米莉·布朗特
《格列佛游记》本是200多年前的英国小说,原著我没看过,但是久闻其名。
在电影领域,这个故事也被多次影像化。
因为看了《地心历险记》所以才有了看这一部的契机,同样是神秘之地的冒险故事,《格列佛游记》显得无趣很多,就是小人、小人、小人,一堆小人罢了。
角色我也不喜欢,男主角不帅(这不可否认)也不觉得他很憨趣,就是个讨厌鬼,一事无成、胆小怕事、满嘴胡言,只是为了励志,他最后反转了人生;公主扮演者艾米莉,拜托,虽然不是每个公主都能长得好看,但既然是荧幕中,就请满足我这个愿望吧,公主不美怎么能叫公主呢,艾米莉看起来又老又凶。
讽刺小说变成了纯粹的恶搞喜剧,而且一点都不好笑。
不推荐咯。
首先 ,读过了《格列佛游记》原著 ,这本书本身用清晰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奇特的意境 以幽默而讽刺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浑浊的社会。
不得不说原著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作品之一是毫无争议的。
回到影片本身,可能是有改编过,或是演员演绎的问题,给人一种和原著有蛮大差异的感觉,虽说是改编自小说,但更多可能是借助原著中的小说角色另起炉灶,以此来表达导演或是影片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符合青少年儿童观众的口味。
如果说作为一部普通电影来看,《格列佛游记》是符合作为电影的标准的;但对于某些原著党来说,可能会与自己看的原著有蛮多地方有出入,比如原著想要达到的讽刺效果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没有很好的还原;原著塑造的饱满人物形象电影也没有很好的重塑(不过可能是电影时间受限不能把每件事都一五一十地描述)。
影片中有出现一些恶搞场面也多少会令人反感。
最后影片特有的英式喜剧感还是值得称道的。
相比于原著,结局也是更令人暖心的。
被大小人战争场面对比产生的噱头吸引过来,看完整个故事就感觉很奇怪,一个不求上进,甘为人下的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怎么会灵光一现的变成了一个所谓的英雄,这成长历程完全让人摸不到头脑,从一个小人物到一个英雄的转变,我没有发现关于奋斗和感动的任何蛛丝马迹,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是一个生硬又尴尬的转折,最后莫名其妙的凭借一段尬舞,就把两个国家的深仇大恨化干戈为玉帛,简直是尬上加尬,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既没有一见钟情(除非女主是个瞎子),也没有刻苦的追求,就尴尬的结出了我见过最尬的恋情,岂有此理。
总而言之,男主从小人物成长为英雄并且抱得美人归的事业爱情双丰收,归结于莫须有的灵光一现。
改编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同名小说,该片讲述了格列佛阴差阳错的来到小人国,从最开始的俘虏,转变成这里英雄人物的故事。
男主格列佛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跑腿送信员,但是他也有他心爱的姑娘,一个漂亮的旅游编辑。
在知道公司里的新人都比自己升职快,男主格列佛便受到了刺激。
不知道在什么的驱使下,他来到了那位漂亮的女编辑的办公室里。
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他声称自己是来申请旅游的。
在这位旅游编辑的鼓励下,格列佛回到家之后硬着头皮填写了这份申请表。
不知什么缘由,他的申请表让他获得了一次旅游的机会。
目的地在百慕大三角,就这样格列佛出发了。
一路忐忑,在一觉醒来,男主格列佛发现百米来高的龙卷风就在自己眼前,很快船就会被卷入风中。
当格列佛再次醒来时,她发现自己来到了小人国。
这里所有的人都对他充满了敌意,生怕他伤害到自己。
他们先是用绳子牢牢拴住了格列佛,无果之后,又建造铁绳子来控制住格列佛。
就这样,格列佛被送往王宫。
国王一直认为他就是敌军派来的间谍,干脆直接把他关押了起来。
在关押的时候,格列佛认识了一位由于给公主写信就被关押在此的年轻人。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装备,格列佛成为了苦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敌军的人也悄悄来到这里,在王宫的脚下放起了火。
他们还试图将美丽的公主绑走。
由于身处小人国,格列佛的优势很是明显,他救下了公主,也将火扑灭。
就这样,格列佛一时间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大救星。
被所有人仰慕成大英雄的格列佛意气风发,这时他也不忘了去救那个陪他一切关在监狱里的男子。
之后的日子里,格列佛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座上客。
他享受着这里一切的特殊待遇,让众人给他建造属于自己舒适的房子。
还让众人为他表演话剧......在格列佛的悉心指导下,那个给公主写信的年轻人也得到了公主的芳心。
为了让格列佛可以回到属于他的国家,众人又帮他找到了失事的船只,以及他的手机。
漂亮的旅游编辑发现了格列佛申请表上的抄袭问题,电话留言便是一顿责怪。
格列佛不想面对现实,想要一直留在小人国里过他自己幸福的生活。
国王封他为将军,之前的将军气急败坏关掉了国家的防御系统,一场灾难就这样来临了。
格列佛又得到了可以变现自己的机会,胜利之后,格列佛彻底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大英雄。
之前的将军不忍这一切事实,跑到了敌国成为了叛徒。
他建议帝国建造了钢铁人,以用来对抗格列佛。
最终,格列佛失败了,他也承认了自己不是什么大英雄。
他被送往了大海。
一阵迷雾之海,格列佛惊恐地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巨人国。
在巨人国里,他被当成了洋娃娃。
旅游编辑寻找格列佛也到了小人国被捆绑起来关押了,格列佛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来到巨人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折磨之后,他回到了小人国,并且帮助国王对抗钢铁人。
影片结束,在格列佛的帮助下,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和旅游编辑回到自己的世界后,也收获了爱情
这是一部对经典的重拍,影片多了很多原来没有过的恶搞风格,情节相当紧凑,比较时长只有一个小时多一点,台词也挺有趣,演员们的表演也都自然,杰克·布莱克诸多搞笑手法还是有些意思的,特效场景虽然并不宏大,但是做得精致,视觉效果感觉相当好,基本上是一部让人快乐的电影。。。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出版于200多年前的英国小说,故事以虚构的游记展现了主人公的奇妙经历,借以嬉笑怒骂的姿态来讽刺当时的英国社会,几百年来,这个故事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畅销世界。
而在电影层面上,本书也被多次影像化,其中尤以有着卓别林之女参演的特德·丹森版最为出色。。。
小男孩这个梗玩的很好,将军的心理阴影无限放大。
原作是写给大人看的,小时候看只觉得想象力丰富且细致。
小人国可以视作人类文明的微观模型,当国王一众小人站在巴掌大的广场齐唱伟大的小人国国歌时,一股荒谬感扑面而来。
作者非常直观的展示了人类的狂妄和傲慢,人类之于宇宙甚至更为渺小。
电影对小人国的科技升级可能更能让现代生活的我们发生共鸣。
此外还有偏见,一开始将巨人视为野兽,救火后又成为英雄。
回顾各文明交流史,尤以西方文明为著,甚至提出了种族优劣论,3K党风靡一时。
至今国内还有给黑人种族为懒惰、好色标签。
格列佛的虚荣心:
小人国可能也是为了不丢最精巧工匠的面子开展了如此之大的工程。
格列佛的海景别墅、大剧院。
如同起点的各类文抄公小说主角一般,作者也很无耻的把各种经典《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收入自己名下。
格列佛就像个异域文明传播者,他改变了小人国,同时又被自己带来的新事物打败,有点像近代欧洲文明所扮演的角色。
关于格列佛的心理曲线,则是由怯懦走向勇敢,主题并不新鲜,为了爱情变得勇敢,和故事融合的很好。
结尾的翻转颇有《唐伯虎点秋香》的意思,至于反战宣言和女主角的出现,有些过分刻意。
没有什么新花样,大人国的洋娃娃和飞行员尸体更值得玩味,而小人国的愚蠢和如此信任和支持甚至拥护一个外来的强大人真是令我不解以及可笑。
一个现代版屌丝做的一场美梦,没有什么感情基础,没有什么恋爱经验,瞎指挥别人,利用自己的强大获取名誉和优渥生活,把小人国的人当作泡咖啡的工具和打球的玩具,小人国的最好资源都给了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的,他对小人国的人的行为就像大人国对他的行为,压榨的工具和玩偶。
可是小人国竟然甘愿受这样的待遇,真是无语,也许是他们太弱小,没有办法反抗,直到那个机器机甲的出现,格列佛的弱小欺骗和无力就显示出来了,格列佛竟然能成为将军,如果他不在了,军务怎么办,他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离开的后果,完全没有管理好军队的训练,落后就要挨打。
小人国的眼界不行,恋爱也不懂,真的是把他们演的太蠢了。
片头的缩小版模型很好看,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全篇就片头值得一看。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乘着虚伪的翅膀,我与格列佛一同起航。
序幕:“下次再见到她,我就约她。
”话音刚落坦西便来了,我立刻被拆穿。
正式登场:明明打算去约坦西,可……“对我很擅长写作,喜欢旅行”。
格列佛莫名其妙地给自己揽了活儿,为了不让坦西失望,我登场了——格列佛把抄袭来的高文笔报道拿给坦西交差。
第二次登场:“在我们国家我是至尊酷炫总统”。
再次登场:“坦西是我的女朋友”。
又多次登场:“我参加过秘密救援活动”“在泰坦尼克号上我死了,然后又复活了”。
我叫谎言,影片中我的戏份虽比不上男主,但也算得上半个男二了。
影片中我有很多功劳。
让坦西摩拜于格列佛的文笔,让格列佛体会当大人物的愉悦,让小人们以为坦西就是格列佛的女朋友……我让一切都变得美好,让格列佛的生活变得舒心。
我好像唯有一点做得不好,那就是在被拆穿后,会让他人的信任离我的使用者远去。
对此我感到抱歉,但我不会改变,毕竟我只是个给人带来短暂轻松的谎言,这便是我。
固然我希望受欢迎,可同样发自内心的,我对我的使用者们嗤之以鼻。
他们都是惺惺作态地表示出对我的唾弃,又假装真诚的使用我并自我欺骗地给我冠以善意之名,在人们对他们不再信任,受到比魔鬼更可怕的后果时,他们又不断给自己降低信任的底线,变本加厉地用一个更大的我来弥补上一个我的过失。
他们总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也能像格列佛般轻松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实则不然,一步错,步步错,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就算有再不渺小的工作,他们也注定只能成为其中渺小的人。
望天下无我。
我愿牺牲小我,成就大你。
刚看完《格列佛游记》,想说几句。
1. 听说新版的《格》与原著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此这般的简单幼稚天真,正好,我是个弱智,我给8分。
2. 突然觉得,那个号称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总透着一股子市侩跟俗气,一丝童话般浪漫的气息都没有,一点情趣都没有。
3. 恐怕,也只有幼稚的美国人才会拍这样幼稚的电影(还有《金刚》这种人与兽的东东)。
也只有西方人才会用这样的故事讲一些他们在乎的东西。
突然觉得,无论年纪大小,沧桑世故,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幼稚和天真的,每个人都是需要烂漫的童话的。
我天生弱智,总是容易被一些单纯、真诚而美好的东西所打动,甚至泪流满面。
4. 有人说:其实,美国人很傻的,从来都是,一是一,二是二,脑子从不会转个弯,连一家人下趟馆子都是AA制,这也太搞了。
咱中国人,从来都是,一不是一,二不是二,脑子一个比一个转得快。
一帮人出去吃饭,都是闹着挣着抢着结账。
谁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一目了然。
只是想问问,谁活得更累一些呢?
5. 美国在欧洲的西面,中国又在美国的西面,可全世界都称我们为“东方人”。
地球是圆的,从任何一点出发,只要不停的往前走,都可以回到起点。
同样都是地球人,可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拿无聊当有趣
这死胖子的摇滚瘾是过不完了~
如果不是3D,这个故事简直乏善可陈;但3D效果,说实在的也是只比2D转的稍强一点点,估计是加强版的2D转3D吧...However,这是我在吉隆坡看的第一场电影,而且是在前世界最高楼的双峰塔里......
2011.10.4
15美金看个这
本来就是一个快乐的电影,为什么要给它添上那么多的不合理要求。至少是给我带来了欢乐,我觉得没看够。期待有续篇!!
超单纯超可爱的片片,童话故事就是要这么简单!
美国文化无处不在,前半段忠于原著,后半段略显仓促但创意不错
休闲的时候看看
杰克。黑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二
还花了我14块看3D
改编版很有喜感,Jack Black+Chris‘Dowd这个组合实在是口味奇特,搞笑的双关啊~~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就记得满眼都是注释,说是讽刺这个暗指那个,政治气氛浓厚。就是少了会说话的马。
Jack Black继续发挥其特有的魅力,拉低整个好莱坞的平均气质
搞笑啊适合和朋友一起看,超热闹~
真二
苏珊大妈银幕处女作!
娱乐娱乐,小人国真的好可爱~。~
杰克.布莱克简直就是yy之王
老少咸宜 很有爱也很搞笑 场面不宏大但很精细 简单不复杂
烂尾了烂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