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吗,是的,从法律和道义上讲她始终没有谋杀的权利,而她的做法就是谋杀,谋杀就应该被审判,但是美国的陪审团体系让安娜脱身了,但是问题的根本是,整个事情的问题出在谁身上,是安娜吗,我觉得不是,是公司,是医院缺乏预案,是政府没有及时救援,安娜的存在是矛盾的,需要这样有勇气的人出现在这类事件中处理情况,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有更好的处理手段,但是导致最后结果的肯定不是安娜一个人的问题,但是事已至此,安娜的处理方式确实是最合理的,第八集老医生的话也揭示了主旋律,不管是联邦调查,还是各个医生护士患者,身处事件中的每个人都有信息的错误和滞后,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这也是现实,所谓正确,正义,都只存在通篇贯穿的上帝眼中,实现起来根本不可能。
glass cliff,太尼玛不公平了,又是紧急关头让女的领导这个黑人医生太cynical也太hypocritical了,其实不就是他提前逃离现场了,没有一个医生离开了,他自己抛弃病人走了,如果他真的想要救病人就应该留下来帮助病人到最后一刻,而不是所谓为了不趟这趟浑水明哲保身,事后还谴责全程留下来的医生,还强调自己不沾边,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就走了,眼不见为净。
而且在那种情况下就是不可能全部撤离,眼高手低理想主义生存不下来的,那些病人最后撤不出去,难道留他们在这里等死,那不是更痛苦吗?
这种情况下安乐死是最人道的做法了。
确实不应该怪医生,医生能在自然灾害中坚守岗位已经很值得敬佩了,他们的职责是在正常条件下治病救人,在极端条件下他们可以选择优先保护自己,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这已经是英雄了。
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救援力量是专门训练的紧急救援人员,而不是这些普通医护人员。
而且如果逮捕了一位坚守岗位的医生,带来的寒蝉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新奥尔良的大陪审团也很讲义气,不能让为众人抱薪者寒心。
这个悲剧中最应该被问责的很明显是政府,承建商和Tenet公司,救援工作开展太慢,最后又要求迅速清空撤离,只要面子工程,不考虑实际,还有为了规避道德和法律风险袖手旁观的母公司,这些才是最后逼迫这些医护人员必须做出艰难决定的原因。
没有正常人会享受杀人,他们在注射吗啡的时候也是痛苦的,这个痛苦的决定本可以被避免,只要政府及时救援,只要派来援手一起搬运病人,只要多给些时间。
固然那些病人是不幸的,但矛头应该指向这个糟糕的救济体系,它逼迫医生杀自己的病人,又在事后要求人民惩罚杀人凶手,殊不知自己的手才是鲜血淋漓。
本答案本为回复讨论组,但是一直没被放出来1. 在美国,医生什么时候可以替患者做决定:当患者丧失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且其配偶和一级二级亲属联系不上/【Medical Emergency】更不要提自然灾害导致医疗系统的巨大瘫痪2. 但是全美境内安乐死都是不合法的,从法律上来说执行安乐死的Dr pou绝对犯了大罪,但是全剧花了八集的笔幅描写了整件事的复杂其中包括政府的不作为与系统性的荒谬的对应措施,个人是如何被全局裹挟着做了这个决定,人家拍的很清楚3. 可以想一想法律是怎么制定的,谁制定的,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州和州,国和国之间有很大差异,比如法律的制定是参考了当地大多当权者的想法如堕胎法案,还有立了法后会发生什么法律真的能定义善与恶吗,不,法律是用来控制善与恶的4. 可以再修一下什么叫伦理学,医学伦理之所以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其复杂难解且case by case,根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问题,我认为拿法律当挡箭牌简化事件的复杂性跟只会follow the rule的甩锅侠没有区别,只是重复全剧最开头的疑问还自认为聪明的诡辩家=害怕面对人性沉重时刻的胆小鬼5. 要考虑时代的局限性,不要以现在的信息获取便捷程度跟05年相比,那个年代对安乐死的认知与讨论也远不及现在全面与深入,不管剧怎么拍我也不是当事人,我不知道如果我是pou我会不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是仓促的还是必要的
当一个人由于制度的系统性失误累积,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二元选择,她应该承担责任吗?
从控方的角度看,致命的药剂是她注射的,证据确凿。
但是从辩方角度看,当天灾发生,陆军工程兵建设的堤坝崩溃,当洪水淹没医院地下室造成水电断绝,而联邦,州,本地政府束手无策,公司高层决策延误,拒绝民间直升机参与,当接到五个小时内必须清空医院,当领导暗示用人道的手段解决无法疏散的病人,而指控在危急时刻勇于承担责任的医生和护士,是不道德的。
陪审团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不予起诉……老医生的一席话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女医生只是从自己有限认知的角度,对情况做出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判断——或者用人道的方式杀死无法撤离的病人,或者干净脱身,任由无法疏散的病人在恶劣,绝望的环境中痛苦死去。
可是,不管女医生水平多高,一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她不知道气垫船是民间的,不必服从政府撤离的决定,她不知道海岸巡逻队的直升机有夜视设备可以夜间疏散,她甚至没有考虑用其他方式把病人从窗口送出去……从哲学的角度,人的原罪就是人不是神,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做出判断和选择,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二元对立的选择时,她的认知是狭隘的,对立的两个选项都不一定是好的选项,甚至也许就不一定只有两个选项……那么,回到问题本身,陪审团做出了一个明智的裁决,不予起诉,女医生并不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考虑到她所处的环境,她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后续的立法保护,保证了在类似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没有心理负担的勇敢履行自己的职责……反思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讨论和智慧的……唉,我想到了南京彭宇案……老人摔倒还有人有勇气去扶吗?
那个烧烤店没有人敢出手是不是值得好好反思吗?
这部剧可能跟现在各地的情况类似,所以被下架...风暴来了大家去这家医院避难,又遇上停电,大夏天的越来越热,还有很多病人需要电力支持仪器,医院开会决定先送走婴儿,好不容易联系了飞机送走新生儿宝宝,再求助飞机救援还被踢皮球,不得已做出了艰难决定帮助一些病人安乐死,政府却在事后问责???
不讨论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这些大话题,想说说两个我觉得不错的细节:(1)在州检察长关于起诉布医生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错了两个词,一个是把“LifeCare”说成了“LakeSide”,还有一个是把咪达唑仑说成了一个错误单词。
咪达唑仑是医学用词,非医学相关人士很少接触说错也情有可原。
但是LifeCare一个这么简单的单词,而且和涉事主体的服务类型相关度这么高,在这个案子已经算是最受关注的案子的情况下,居然还能说错,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检察长并没有对这个案子真的那么上心。
而且这肯定不是口误,因为他是在旁人提醒的情况下才知道自己说错了。
这就给我感觉是那种“灾难到来时在安全的地方吃喝玩乐,事情发生后站在道德制高点对真正付出的人指手画脚”的形象。
(2)调查员在询问LifeCare的护士时说了一句“我能想象你们当时经历了什么”,然后被护士直接呛回去。
而布医生的律师在到医院调查时说了一句“我不能想象当时发生了什么”。
就这简单的不同,就给我感觉,律师比调查员更加清楚,自己不是身处那个环境的人,也就不能简简单单地通过事后的调查来马后炮地评判布医生的行为。
而最后调查员还在说“他们有水有食物”,好像医生没有竭尽全力。
可就像有的评论已经提到的,那些他看到的在地下室的水和食物当时是淹在水里的,已经被污染,而且可能还会触电,这些物资根本是拿不到的。
所以,布奇先生,你根本就不知道当时经历的情况是什么。
还有一点小小的疑惑,纪念医院其实和外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至少在第四天以后国民警卫队派直升机过来救援之后。
那么,所有的人,包括国民警卫队都知道不可能在短期内把所有人都救走,也知道纪念医院缺水缺粮,那没有任何人考虑过在直升机过来的时候携带一些水和罐头吗?
反正飞过来的时候是有空间的不缺少这个运力,带上一点水和罐头,再带一些冰块甚至简单的药品,都能让纪念医院里的人支撑更久的时间,至少足够让病情不严重的人支撑更久以让病重的人先撤离。
就连志愿者开汽船过来时也没有带物资,真没人想过吗?
才看了三集,深深感到在大灾难面前的无力,尤其是医院管理层在面临生死,讨论撤离的顺序时,优先是重症,新生儿,普通病人,护工,工人,最后才是医生。
看得差点眼泪掉下来。
在谈到应急预案的时候,查阅不到医院面临洪灾的预案,断电,食用供水不足,空调停滞,重症监护室面临一切看护设备关停的问题,但这种情况下医院大楼管理者依旧坚守岗位,第一时间想到的永远是救援病人…直升机来的那一幕也很感人,只能带走一名病人,医院选择了一个重症新生儿,因为婴儿需要吸氧,陪护了一名护士,电梯已经关停,几个护士硬是抬着婴儿重症看护车上了几层楼到停机坪,最后那名护士在直升机上面的表情给了特写:那双惊恐的双眼,看着留下来的同事,被淹没的城市。
快要失去控制的医院大楼…或许这是她跟同事的最后一面……心里堵得慌。
好剧,细节满分,会继续追下去…任何时候不能忘记plan B啊!
这剧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看得心情好压抑。
全剧演技都还在线,穿插着当时真实的灾害影相,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国外真的什么都得按流程,那么死板,在遇到流程上没说的就脑子一片混乱开始慌乱了,希望现在大家能改善这个问题了。
另外,这种遇到紧急情况还打不通电话只能发邮件太生气了,问题是至今也没解决,有些公司的紧急电话打不通依然只能发邮件!
浪费的一分一秒都是生命啊!
国内遇到灾情是以平民百姓为主,尽力救助每个人,而国外,都是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救人,观念不同,看到得被迫放弃那么多病人就好无助好难受啊!
其实很不喜欢剧的最后,明明是该谴责政府一层一层的不作为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啊!
到最后怎么重点变成对一个医生是否该在放弃救助病人时对他们实施安乐死了呢?
另外,我依然觉得病人有知情权并且自主决定是否需要注射!
至少,有的人会在生命的最后留遗言,起码不会满怀期待等着生存下去却被迫满怀遗憾地逝去。
主方向:灾难片。
看完引起共鸣很难受。
你在新闻上看到的一个画面、一句话,是别人此生无法忘记的经历。
他们每一个人作为灾难的幸存者都是受害者,而你举着自己的信念说,谁做了什么不符合价值观的事情,或者不符合流程的事,你的咬文嚼字显得你很理智和冷静,这样的人遇到事情永远是只顾自己的。
最典型的是黑人医生和白发年长的医生。
社会上总会有人以制度、规则、规范为先,灾难一开始时,负责人拼命翻书的场景也是很滑稽,还以为书上至少有紧急联系方式,结果全是长篇大论的情景描述。
那些喜欢照本宣科、循规蹈矩的人,他们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我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我自己会受到制度规范的背书和保护,所以黑人医生说不准停止输液、他们拒绝黑人来避难不道德,所以白发爷爷跟Pou说你知道救援飞机晚上也能飞你记错了。
When they have no idea how to make a choice, they choose to follow the rule instead of risking themselves by doing thing unregularly. 这样就可以避免风险和不确定,也回避了新的可能性。
有些人会去思考新的解决问题方式,有些人注定坐着等着别人告诉他还有其他方法。
事后回顾灾难现场,发现了遗留的物资,调查员认为其实还有除了楼梯之外的搬运方法,也许还有些人是可以挽救的。
但不论如何,就像火灾和地震现场,对于每一个被救出的人,这些坚守者是英雄。
他们的勇气是无价的。
你知道为什么那个受访者说This is just not fair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永远不必思考自己会不会像Doc Pou一样作出决定,他们会坚定的反对,会尽早自己逃生,会认为她绝对有罪。
最本质的区别是你甚至没有从她们的立场上去想过当事人报以什么心情、受到多大的痛苦,就直接拿着一条道德准则开始下判决了。
大概共情能力差、冷漠的人拿着高位公权力对这个社会来说是一种不幸吧。
It is not fair that they do not even think another possibilities. So I guess there is always someone meant to be breaking rules and the others follow. To those fighters.
第一次写剧评,不知道算不算剧评,尝试分析一下《医院五日》里的一些人物、台词以及自己的一思考。
仅是个人非专业主观带感情色彩全知视角的浅薄理解,先把保护buff叠满。
E01这里发生在第一集,也是卡特里娜飓风袭来的第一天,苏珊作为医院的灾害负责人刚开始发号施令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可以看得出医院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的灾害。
这一段话也对应了后面飓风的影响扩大时,信念医院和照护医院并没有合作对抗困难而是各自保护自家的病人,也是从一开始就暗示了两家医院将会产生矛盾。
苏珊说:“他们收费很贵,所以若有需要,大概是我们去求他们帮忙。
”这句话虽然像是一句玩笑话,但我认为里面是带有苏珊的个人情感的,可能是苏珊的医者仁心让她很厌恶照护医院这种高收费的行为,讨厌这种把医术当作是谋取高利润的工具,特别是处在新奥尔良这样一个无论发展还是经济都不算很好的小镇上,也是为后来苏珊存在“只管自家病人,不管别家病人”的同样违背医德的心态。
E01这里我觉得是对后来决堤后洪水来袭时城市、医院一片混乱现象最大的伏笔,其实我对这点是非常疑惑的,因为看剧中的场景新奥尔良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那条大河的水位线之下,医院连应对生物恐攻的对策都有,居然没有一个应对医院淹水的对策,不过更离谱的是从后面的剧情来看,似乎整个城市都没有关于洪水来袭时的应对政策。
当然,苏珊的手足无措也展示了她根本没有应对灾害时领导大家的能力,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成语居安思危。
E01
E01这个画面是让我感到飓风的威力最直观的画面,整座桥窗户全部破裂,桥也在晃动,而且这不是那种挂在悬崖边的吊桥,结结实实的建筑物,不知道是建筑不过关还是卡特里娜飓风实在是太猛了。
当然,前面苏珊旁边的窗户直接被吹爆的画面也很有力。
E05因为对从医院出来后的情节印象比较深刻,后面几集也是最能触动我的,所以就直接跳到比较后面的部分了。
这是在第五集的一个画面,忘了他叫什么,在医护人员准备撤离的最后一天负责了给所有宠物实施安乐死,场景非常震撼人心,难以想象听着所有动物的一声声呜咽将药物注射进去的心情。
也许是因为给动物实施了安乐死,所以他更能理解女主,后来他也是站支持女主的那一方比较突出的代表之一。
后来灾难解除后人们进来搜查情况时发现了45具尸体,但却没人在意这一屋子死亡的动物也让我挺心寒的。
E06高收费的照护医院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黛安娜,让我感到厌恶的女人,实在是没想到她会主动向检察官提供证据证明女主实施了安乐死,虽然不是很直接的证据。
E06
E06克里斯蒂和黛安娜都是主动向检察官提供证据的人,当然不止她们两个,不过我觉得这两段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阐述当时情况的时候,最后都是以她们感到十分悲伤的特写结束,同时她们的表态都是“自己知道病人要被安乐死了,但是自己没有参与也没有阻止,就这样离开了。
”她们的言行无一不展示了想要把全部责任推给女主,自己完全没有参与的想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旁观施暴过程也是一种施暴”类似的观点。
同时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我并不会对这种悲伤产生共情,反而会让我认为这是一种企图通过悲伤、自责的情绪来抵消自己没有阻止实施安乐死的“罪过”,如果仅仅依靠这些就能抵消的话,那为何还要出来指责女主呢,女主不过是你们共同默许的行为的实施者罢了,没有人不为这场悲剧而感到悲伤。
也许正是这种自私、懦弱的表现让我感到厌恶。
E07伊莎贝面对同样是检察官的询问,她犀利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跟克里斯蒂和黛安娜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对比不仅仅在支持的立场不同,还有对灾害事件的清晰认知和深度思考层面上。
她没有告诉检察官当时发生了什么,反而开始谴责无能的政府和这些检察官。
对于她把留下来照顾病患的医生和护士称作英雄我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只要稍微想象一下在没水没电没食物、潮湿又充满排泄物味道的还要没日没夜的照顾病人,给他们喂水扇风五天,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要称他们为英雄。
并且,不可能用什么“医生护士就该这样”“拿钱办事”“干的就是这份工作”等说法来当作他们奉献的理由,灾难来临所有的秩序都变得混乱,再用岁月静好的那些规矩就显得太荒谬了,而且这样的话,并不存在的应急预案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E07这是抨击这些检察官要给女主定罪的行为时说的话,除了这段话,剧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展现了“没有真正经历过灾难,就没有资格随意评价灾难中的人”的观点。
我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的,因为这就好像建房子需要人手的时候你不来,建好后你又开始对我建房子的方法、样子开始评头论足。
虽然不知道这样类比是否合理,但并不代表我对检察官们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反而我非常能理解他们的追查行为,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不过我并不喜欢他们的态度以及部分固执的观点。
这也是这部剧的魅力之一,越到剧情的后面你的立场反而会越来越动摇,到最后你也无法很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当然如果你的立场要是应该追究政府的责任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政府也只是间接原因,最终依然要回归到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上。
E07布莱恩阐述的这一段属实是气到我了,我认为是胡言乱语的这一段,不知道是不是我漏看了,我并不记得前面赶人的时候有任何关于黑人、肤色的言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段也对应了前面医院刚刚被洪水侵袭时,言论“几个男孩顶着一个护士看”传成了“几个男的把一个女护士强奸了”的谣言,也在说明谣言并非只存在于外界,也许看似团结安全的医院内部也会谣言、混乱四起。
再者这段由黑人的口中说出这种有意引起种族歧视的谣言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有意之举,如果是的话我理解为意在讽刺部分看似高举反抗种族歧视大旗的黑人,也在有意挑起种族歧视的矛盾。
不知道这段话有没有在美国引起部分观众的反感或认同。
E07后面这一段阐述让我对布莱恩产生了较大的改观,他是刚被招进医院不久的一名护士,在剧情的早期对他这个人物是有一点好感的,因为在大家决定为了节省医院备用发电机的电力停止使用一切非必要医疗器材时,他极力反对并自主使用(虽然后面还是被停止了),认为他是个为病人着想的好人。
但后面他想收纳更多的人和说出这段言论的时候,就让我认为他是个自私、虚伪、懦弱的人。
医院本就已经容纳了太多的人了,无论是地方还是人手都已经严重不足,如果依然坚持收纳所有来避难的人的话,先不说有没有考虑同处医院内部其他人的想法,如果收留的人中有病人,岂不是又要分人手去照顾更多的病人,这难道不是对其他医生护士休息时间的压榨和对其他病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吗?
我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只管自己品德高尚,自己又不能照顾所有人。
后来他这段为自己没有阻止安乐色的行为开脱的言论更是让人无言以对,在我的视角里,医院里只开过一次枪,并且只是向天空鸣枪警告不断靠近医院希望收留的人,而且是警卫不是医生。
再说,那些医生持枪的场景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但并没有任何人对此感到严重的不安,而且也没有人用枪来为自己谋求最大的生存条件,再者,在他面前实施安乐色的是已经疲倦到不行的几个手无寸铁的护士。
所以我认为他的这段说辞只是为了安抚自己逃避责任的行为带来的自责感,这不就是虚伪和懦弱的表现吗?
E07最后回过头来看,其实亚瑟这段发生在验尸官反水后的理解已经在暗示女主最后的结局可能并不会如他们所愿了。
其实验尸官在剧中反水了好几次,显然不是因为某种运筹帷幄的自信,而是无可奈何之举,可能有来自医疗届的压力,剧中也有过好几次都提到了,如果在这种严重的灾难后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一个有声望的医生,对所有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对热情上的极大打击。
也可能有来自检察官的压力,毕竟法律摆在那里,自己也作为验尸官,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
同时也有来自审判对象的压力,剧里也说了女主的爸爸在年轻的时候帮了验尸官很多。
对这样一位夹在各方压力中的角色我是倍感同情。
E07女检察官维吉妮我觉得是一个和亚瑟非常互补的角色,她比亚瑟年轻,更富有活力、激情,而亚瑟则更有经验。
所以剧中可以看到维吉妮很多次都展现出非常想根据现有证据直接抓女主或者定罪的冲动,反而多次都被亚瑟以证据还不足够的理由拦下了,甚至让我产生了亚瑟是不是反水了的错觉。
上面这段发生在出发逮捕女主时,我认为这段话表现了维吉妮对女主的痛恨之意,虽然我不知道这股恨意从何而来,是因为她“杀”了如此多为病人,还是依然能够“逍遥法外”、有那么多人帮助她。
也不知道维吉妮之前都抓捕过多少罪犯,显然在这里女主的罪在维吉妮眼里都超过了她抓捕过的罪犯,在抓捕现场(女主家中)也是百般刁难,仿佛抓捕的是一个残忍至极的持枪连续杀人犯,而不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中年女医生。
我觉得这段剧情也展现了维吉妮的无知与易情绪化的一面,抓捕的快感已经蒙蔽了她的基本认知,从对犯人的危险程度过度判断就可以看出来,而我认为她无知是因为她是初来乍到这个小镇,对这个小镇没有足够多的了解,对这个灾难中发生的事没有足够多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认为这里抓捕的快感也是让她在最后束手无策时的崩溃放弃的导火索,也许这就叫“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吧。
E07这一段维吉妮和亚瑟的争吵也是我认为亚瑟跟她互补的原因之一,亚瑟在这个小镇生活了足够久,他足够有经验,也足够了解这里,他理解在这个案件中为什么有的人要帮助女主,为什么有的人要抓捕女主,为什么在如此多指向性明确的证据之下仍然无法将女主绳之于法。
这也是亚瑟在询问证人的过程中多次表现出被触动的原因,但检察官的身份又让他迅速回归到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公正。
其实亚瑟说的这段话才是小镇上的人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公司、医院的其他人没被抓,为什么政府没人问责,为什么州长或市长没有任何表示,也许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是那种经典的“找一个人出来背黑锅、揽全责、转移视线”的时刻,恰恰就在此时,有的人在为这种心知肚明在抗争,有的人在为这种心知肚明而努力。
E07维吉妮跟验尸官争吵的这一段其实我觉得非常精彩,作为剧中核心矛盾情感与法律的两股势力比较明显的对抗,验尸官在这里就代表了情感这一方,他在这个城市、这个小镇担任着31年的验尸官,他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情,他认为在这种时刻要做出的选择必须是对城市发展、人民团结最好的选择。
但维吉妮不同,她代表的是法律、是政府,按照法律办事、公平公正就是她信仰的准则,并且认为所有人都得依靠这个准则来办事。
我对这部分的看法是支持验尸官的,毕竟回看在洪水侵袭这座城市、侵袭医院的时候,政府在哪里,救援的人在哪里,特别是看到救援队所有人都准备好了,却迟迟等不到来自上头的指示不肯出发以及电话中冷冰冰的“排在次优位置”时,你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人们的情感—绝望、疑问、伤心以及恨。
所以当角色置换过来时,政府、法律一方又怎能轻易地得到城市人民的支持和拥戴呢?
E08这段伊温向赫瑞斯提出问题的对话也十分精彩,也是在本剧中首次当面直接地提出纵观整部剧的核心问题。
赫瑞斯是主动向检察官阐述了当时发生的情况,不过他也是在当时比较提早离开了医院的人,我认为他之所以希望对女主绳之以法的原因之一是,当时他认为他的一名病人还没有到无法拯救的时候,但他提前离开了,后来这名病人也被女主实施了安乐死。
谴责别人放弃病人的行为可耻,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提前离开也是一种放弃,即使放弃的结果不一样。
而面对伊温的问题,他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能有更多、更好的选项,当时没有到这种地步,但面对伊温追问,他又说我们应该坐下来探讨总结经验以便以后更好地应对,我理解为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表现,因为两项他都不愿选择,或者说是不敢选择。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待到最后,没有真正地感受到无可奈何的绝望,就会对一切都抱有希望,在赫瑞斯的心中肯定也一直坚信:如果当时他待到最后,事情一定会不一样。
固执的赫瑞斯在最后也不忘了给女主来一个灵魂提问,试图自我肯定的同时再让女主自我怀疑。
这段反而我认为伊温是最为清醒的人,他理解到了在这个问题中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糟糕的选择,大多数人都不敢做这个选择,而女主做了这个糟糕的选择,讽刺的是事后人们就开始纠结起了哪个才是正确的答案。
E08最后这段新闻阐述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这个医院不过是这整个城市的小小缩影,无论是医院还是城市,当它们遇到灾难时,都很难得到来自政府的援手。
它们能够依靠的只有它们自己,自保的词语也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仔细想想,自保又好像多次出现在了剧中。
灾难来临时,医院从开始地接纳外人到拒绝外人,是开始自保的体现。
护士从细心照顾别人到“别忘了流口水给自己”是自保的体现。
部分人在灾后自愿站出来指责女主,护全自己也是一种自保的体现。
当这个城市在经历过灾难后,却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要面临法律的追责时,众人的支持又何尝不是一种城市的自保呢?
总之,关于这部剧感觉还有很多想要说的,很少有电视剧或电影能够引发我如此之多对人性、现实、情感、危机、政治、法律等的思考,希望看过这部剧的人看完后能一起讨论讨论,没看过剧的人看完后能对这部剧产生兴趣,这也只是自己作为爱好者的一点浅薄理解。
最后的一点奇思妙想不知道是不是我见识短,从来没有在超市里见过这种可以自行使用的称,强烈建议每个超市都设几个,立马解决成千上万人在看到称数出来时后悔面露尴尬又不得不买下的烦恼,真的不是人人都能用手就感受出物体的重量啊喂!
特别是一些麻辣烫或麻辣香锅店,强烈安利!!!!
被骗了,以为是聚焦苦难的,没想到是讲人性
【3.0】
太现实了,很震撼,在你得到信息局限的情况下永远无法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或者说哪里有最正确的判断呢,是谁该承担这个责任呢。宠物的安乐死暗示了重病人的命运和反转。所有的事情你回头去看,多了一个考量因素都会导致不同结果
看了第六集好生气,生命护理的人就是农夫与蛇里的🐍,不然你来?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让你的病人留在那里等死然后又要瞎bb,就你最圣母
电影的体量 愣是拖拉得拍了七集 结局看得窝火 想手撕了女探员
越看越烂越减星
想起了有次我在美国机场转机的经历,当时马上就要误机了,但值机速度基本10分钟能1个人办完就不错。我很着急的去柜台说,我们要误机了,we are in hurry,结果柜台美国大婶一脸冷漠的说,everyone is in hurry。幸亏老公想起可以自助值机,排在我后面一个美国人,恨恨的说句:you are so lucky!这片中的美国官僚办事效率绝对真实。有民用机支援不同意,说这是军方事让军方去解决。人力充足的消防队因为没有任务发派只能干等,镜头切到医院,重病人员撤离却无一架直升机。美国人民就是这样被他们的官僚体制所遗弃的。
看的生气
天灾经常伴随着人祸,哪的人都一样,最后都会死于安乐,吸取教训不存在的,只是米国那边的白左圣母异常多,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指点点看的人气愤,再次强调,圣母都该去死一死
不是,船都来了,赶紧往外运啊,船多上几个人啊
节奏慢,剧情普通,在美剧众多此类题材里有种旧瓶装新酒的味儿
很想往写实这个方向靠,可节奏实在太慢
整体制作水平是不错的,但是充斥全片的政治议题也太突出了吧?尤其是在中期选举这么热闹的当下,就像在看国会争论议题的集锦一样。不过这倒是很符合苹果一贯的作风🤔🤔
其实应该拍成纪录片,演员怎么演都觉得假。
医院的篇幅节奏过散,但胜在真实。后面把从分别从受害者家属和当事人两个角度去深度还原,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的讲述开始逐渐抓住眼球。这确实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人道主义和道德伦理就根本无法成为选择题。在哪个角度都是可以理解当事人的,而且在死亡和绝望面前所有人都是自私的,这就是人性,没什么黑不黑暗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和国家毫无作用,没有章法,当局者才是应该被追究责任的。我只能说所有人在逼不得已的极端条件下做了他们认为能做的最好的决定。
看到第五集,白左思想盛行的苹果拍出来这种片子不奇怪,没有看到医生们用知识净化水,也没有看到任何自力更生的自救,全程都是等,不来,等,来了一点点,不够,再等,然后顺便黑一黑政府,讲一讲政治正确,事实可能真如此,但是真的不好看(以上都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die naturally只是个幻想远远不够 die peacefully才是最重要的
哪一座现代城市能幸免于此?再想想那架飞过的“一号座机”……
剧情太拖沓了,宠物放生,自主生还的希望远远大于被安乐死。还有病人真的有被医生努力抬到楼下吗?她有什么权利在不告诉其他人包括病人本身的情况下进行安乐死?医生有没有进行抗议主动选择留下陪伴病人到最后一刻?而且最后的撤离明明被安乐死的也有机会上船离开的。支持布医生的,假如你家人意识清晰而且不想死但是也没有被努力抬下去而是直接不被征求意见进行安乐死,你愿意吗?病人的死最大问题是美国zf,其次那些医生也有责任。最后庆幸自己出生在中国,庆幸医疗公有化
全程窒息 #看的快对自己的体重pts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