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花蜂二万种(港),20,000 Species of Bees
导演:埃斯蒂巴利斯·乌雷索拉·索拉格伦
主演:索菲娅·奥特罗,帕特里夏·洛佩斯·阿奈斯,安·加巴拉因,马特克瑟罗·卢比奥,伊兹亚尔·拉兹卡诺,萨拉·科萨尔,米格尔·加尔塞斯,尤纳克斯·海登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巴斯克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8岁露西亚生来就与众不同,她对自己要成为男孩还是女孩举棋不定。露西亚的母亲安妮正在经历自己的事业和感情危机,她带着孩子利用暑假回到与养蜂生产息息相关的母亲家中,并对小镇所有人隐瞒孩子的情况。然而露西亚认为这是她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女孩形象的完美时机,哪怕人们一直以为她是男生。入围金熊奖的《两万种蜜蜂》以明亮的孩童视角..详细 >
拔出尾刺的蜜蜂尋找自洽的蜂蜜 童年是流轉的嗡嗡
好的教育是要从心底理解孩子的迷茫,得先接受他们才能让他们克服恐惧接受自己。而不是要等到发生意外时才愿意喊出她的名字。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不仅是一句安慰,也是一种尊重和支持。
小女孩演得很真切自然,奖项还是实至名归的
叙事太慢太散,后半小时才有点样子。没有感觉到对性别认同的挣扎,一是力度太浅以至于平淡,二是除了小男主对自己想当女生有点彷徨外,这一家子开明的简直万里挑一,他有啥想不开的。
反反复复三次 才算看完 题材确实新颖 或者说它全部都是内心的挣扎与纠结 或者说它整部电影表面毫无起伏
本来以为是儿童剧 后来发现这是关于一部性别认知的成人电影 精彩
各种隐喻,已经不是隐喻了
剧情并没有太打动我 以至于看完都忘了马克 但是性别认同可以从几岁开始这个问题比较值得讨论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verti music hall4大奖气质
需要耐心看完的电影。男孩的部分看明白了,但是母亲和家庭的那部分没有太明白。佩服电影中的母亲,拥有耐心和理解力,我做不到。
很細膩很美,感受到很發自內心的講述,喜歡
讨厌看男同、女童、中性人的题材,儿童也不可以。另外摄影师有帕金森吗?镜头比玩游戏还晃。
3.5。前面太拖沓了
建议改名两万种露西亚
与《奇迹》比差远了
索菲娅的面孔造就了露西亚的灵魂,也就是本片孩童演绎上的成功,它无关所有身份政治的构成,只剩下解放自我的奇迹本能,庆幸视点始终站在她的一边。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成人角色背后过度延展而出的巨大脆弱与空洞,尽管主题上串联起了三代人之间的觉醒与羁绊,通过母女的相互认知重新定义了“女性”的意义,也有着非常强烈的世代共鸣和性别力量,但我并不希望它变成纯粹的议题创作。如德霍特同样通过自我经验创作出的作品亲密中对自然的刻意侵蚀,主题化戏剧的发生必然会摧毁无法抑制(不可知)的原始情感。很多时候,在描绘绝对纯粹的情感(孩童视角)时,冲突的对比并没有现身的必要,我们已经找寻到了最纯真的事物,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提示我们需要反抗的动作,而非是我们拥有的渴望。人并不需要提示才能知晓现实,只因了解了真实的感觉,便已走进现实。
其实在影片刚刚开始不久的时候,露西亚站着小便我还以为这是“他”大胆的表现。再到后来,“他”对于自己脚的自卑,在游泳池的时候不愿意解下外套,在洗手间的时候被妈妈叫了“男性象征”的名字而生气。露西亚很早就开始对性别认同产生了困惑,而家人们看似没有阻碍露西亚的认同偏差,但是实际上一开始并没有真正的接受这样的露西亚,大人们都在拿自己生活正在面临的挑战作为借口,好让自己说服自己,等到了之后稳定下来,再去好好聆听孩子的想法。而我想这种认知偏差和从几岁开始发生,又或是对性别、身份、家庭、人生的各种议题也好,当他们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去逃避,而是应该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困惑、痛苦、不安和迷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个电影名这个题材真的很吸引我,但看完感觉平淡的有点失望……
妈妈的雕塑有千百种姿态能不能再雕一种,外婆的蜂箱有两万种花蜂能不能再多一只。我为何要蹲着尿尿,为何想穿美人鱼尾巴,为何你们那么幸运知道自己是谁,我却不知道。敲击蜂箱告诉蜜蜂我叫露西亚,不叫艾多。我能不能去死,然后重生为女孩?如果大人们不改口叫我,那只蜜蜂就无法重生,而我只会消失。
小女孩好灵,天生吃这碗饭。可可——安多——露西亚。在这个女性构成的多样世界里,ta找到了自己。幸运的是,终将被理解和接纳。蜜蜂与雕塑,交相辉映。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