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找到前几年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想起以前看希罗多德《历史》中关于托米莉丝女王和居鲁士大帝终期的一段,这段是《历史》里麦子为数不多印象最深的桥段之一。
希罗多德历史8.9希罗多德 / 2005 / 商务印书馆关于居鲁士之死,希罗多德记录了他认为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居鲁士大帝死于征讨托米莉丝女王统治的草原民族马萨该塔伊人手中。
波斯军在第一次交锋中施诡计生擒女王的儿子,少年在松绑后自杀,女王托米莉丝倾草原民族全部军力与居鲁士亲征军展开前所未闻的血战,最终草原民族获胜,随后她搜寻到居鲁士的尸体,兑现自己的诺言割下居鲁士的头颅浸在盛满人血的皮囊中,“不管你多么嗜血如渴,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了的。
”这一桥段后来出现在不少西方绘画作品中。
其实武勋卓绝的古波斯帝国建国皇帝居鲁士生前并不是个令人生厌的统治者,甚至有传奇的身世:出生前他被预言将成为亚细亚霸主,招来了国王外公的杀意,一出生就上演狸猫换太子式逃亡,又传奇般的从草莽一步步应验预言,走上王座,征伐四方,智取巴比伦,卓绝的气量让很多敌人转化成了死忠。
他解放了困于巴比伦的犹太民族,允许犹太人返乡重建圣殿,因此在《圣经》中也留下美名。
或许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于是居鲁士自我驱策,将目光投向草原部落马萨该塔伊人。
野心和有意无意的误解终于将居鲁士一步步推上悲剧之路,直到死于草原女王之手。
而大仇得报的托米莉丝最后留下的话语,没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喜悦豪迈。
画面里只剩下一个复仇成功后被空虚和无法挽回的悲伤迅速吞噬的母亲。
大概是这个结局太过血腥又戏剧性,后世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希罗多德的记载是最不可信的……麦子还是私心很喜欢这个故事,只要想想一个女子能够在公元前时代驾驭统治草原部落,一眼看穿居鲁士求婚目的并提出渡河三日作战条件,实在是刚烈野蛮又富有智慧。
有魅力,但很大程度上不会是什么可爱的女人。
托米莉丝最终据记载是被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率军杀死,冈比西斯迎回居鲁士的尸体。
两家冤冤相报的螺旋到此结束,更大的时代浪潮结束冈比西斯的统治,世间并无完美的胜利者。
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很难得的从草原民族主视角出发,以希罗多德阿拉伯史学为基底,还原了托米莉丝女王的传奇事迹。
关于托米莉丝的史料,主要只有《历史》中的一段,所以电影中绝大部分剧情,女王前半生的事迹,基本都是艺术加工编撰,糅合了铁木真等草原英雄事迹,也有观众看出《加勒比海盗》、《勇敢的心》的影子。
《历史》中记载的儿子被俘的剧情被改成丈夫和儿子去巴比伦亲见居鲁士,大言不惭一番后被鸿门宴干掉,居鲁士最后被女王的亲信奔袭一刀结果,说老实话大BOSS死的有点太草率了……但片子尽可能在很多细节上还原了公元前草原部落和人群的风俗和特征。
接生婚庆丧葬、各种萨满祭祀、巫医传统、摔跤叼羊、尊重火的风俗,类似那达慕大会的画面,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难得一见。
考据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开篇还有出现马镫的反历史描写,之后的骑马画面中就不再出现),胜在草原国家的字正腔圆,已经超越其他定居民国家影视作品中此类描写。
故事中女王气质拿捏的也不错,彪悍野蛮果敢,甚至女性的敏感也转化为生存能力,比较有说服力的诠释了什么样的女人能够成为那时统辖草原的主人,能够团结起所有草原部落抗击居鲁士。
但是印象最最深刻的,是电影中的骑马画面。
实在太美了,到底是草原民族拍摄出来的画面,畅快和分寸感令人心生向往,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原来马是应该这么骑的。
马匹也非常美,也是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骏马”应该是什么意思。
能够这么畅快的奔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整天灰头土脸,手抓吃饭都可以忍。
联动到最近《少女新娘物语》连载正好在讲阿杰尔哥哥和未来嫂子赛马比武招亲,森薰画各种骏马画了一个爽,画草原帅哥美女飙悍马英姿飒爽相爱相杀也画一个爽。
赛了大半年马,哥哥的部落一口气娶回三房媳妇,阶段性结局上演三对洞房花烛+一台C戏,美轮美奂。
有生之年,希望有机会去钦察草原骑一次马。
科普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真实的托米莉斯女王生卒年月已经没法详细考证了,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那段时期,那个时候中亚草原地区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很多原始游牧部族,统称为马萨革泰人,很多部族正经历着从母系主导向父系主导变更的交替过程中,所以其实称其为“女王”并不十分准确,称为部落联盟的女酋长可能更合适一些。
那时候中亚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依附于古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时不时的用强大军事实力压迫草原部落,但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分散性和草原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打法,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花剌子模被彪悍的游牧部族经常的侵扰。
而托米莉斯和她的部族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掠夺侵扰中逐步壮大起来,直到让强大的波斯帝国感受到威胁,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带着十足的自信要亲自去征服这些游牧部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斯帝国与马萨革泰人大战。
但是居鲁士过于自信了,大军在长途跋涉中不断的被游牧部族袭扰,还没开战就已经草木皆兵疲惫不堪。
托米莉斯带领的马萨革泰骑兵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硬生生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据史料记载,双方的军队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完了,而以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在失去了弓箭的保护后,完全成了游牧骑兵冲杀的靶子。
双方杀的昏天暗地,波斯大军最终溃败,居鲁士大帝也被斩杀在阵前,数万远征的波斯大军除了零散四处奔逃的以外,大部分成了游牧部族刀下亡魂。
居鲁士大帝的战死让当时看好波斯的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原本被波斯征服的很多民族也蠢蠢欲动,好在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对内压服了各方势力,对外继续扩张,才没让波斯帝国轰然倒塌。
此役,暂时阻滞了波斯帝国势力向东扩展的野心,也延缓了波斯帝国侵占埃及的步伐,继续让中亚地区各种小国家小部落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涉足此地也没有完全征服这里。
再后来就是匈奴的崛起和百余年的汉匈争霸,汉匈势力所及,这片地区的众多部落小国基本没什么原则,就是实用主义随风摇摆,谁强就听谁的。
托米莉斯大杀四方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正处于春秋中期,诸侯争霸如火如荼,晋楚两国打的不可开交。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少有人踏足,加之北方匈奴尚未崛起,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交集。
简评一下本片1.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实再现了古代中亚游牧部族的生存状态。
2500多年前的的中亚草原,资源匮乏和生存环境险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实力至上,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坐下来讲什么仁义道理,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不听话就直接弄死。
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人狠话不多的,说太多的基本都死得早。
2. 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场面也比较实在。
无论射箭坠马,还是砍人捅刀,都能体现那个冷兵器时代应有的力量和残酷,各种搏斗细节一点也不输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
在亚洲影视界,这点难能可贵。
3. 受限于资金预算,如果能再现一下巴比伦的辉煌,把战斗场面再做的宏大一点,就是一部完美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商业大片了。
总之,还是值得去大荧幕看一下的。
4星,小成本投入拍出了史诗片的感觉,很是了不起。
影片描述的是“马萨格泰”女王的传奇故事,抗击波斯帝国的大场面还算可以。
缺点是剧情模式很套路化,平铺直叙流水账。
优点是服饰装备还算考究,其前身“斯基太”民族的尖顶高帽,加无马镫的骑手还原度高,符合历史记载,这是一只可以追述到公元前的古老民族,在秦汉称其为“塞种人”,在希腊传说中他们有骁勇的“亚马逊女战士”。
如果哈萨克斯坦真认了“斯基太”为老祖宗,那民族历史一下子就晋升为古老民族之一了,在全球各民族宣扬自己文化的今天。
这种认同感可以理解,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游牧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拍的自家英雄史诗片,他们的骄傲,因为杀死如日中天的波斯居鲁士二世闻名的马萨格泰人女王托米丽司,从随着母亲难产而死的出生、到父亲死于叛变、到艰难长大后得以报仇归乡、到丈夫被波斯国王卑鄙地杀害、到团结草原战士和居鲁士决一死战。
用现代中国人的眼光看,这种政治斗争实在小儿科,就像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战斗一样简单,直接,但有效。
至于历史的真假只能说是他们的立场。
不过布景、服道化和宏大的战斗场面是下了本钱的,感觉是真实还原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物质贫乏但自由自在,好勇斗狠但也有自己的道德,中亚的衣食住行、婚葬仪式也让人一开眼界。
从《游牧战神》到《阿奴皇后》再到《托米莉斯女王》,哈萨克斯坦古装战争电影的水准一如既往的不错,尽管托米莉斯女王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仅仅作为波斯居鲁士大帝的终结者存在,为了展示她的一生不得不脑补很多内容,不过,影片中的衣饰、铠甲、武器直到没有马蹬和高桥马鞍的骑马方式还原度极高(毕竟哈萨克斯坦有那么多斯基泰墓葬可以参考),真考据党福利电影。
不过,还是有三个缺陷,一是,无论波斯人还是斯基泰人,都是东支雅利安人,电影里一水的阿尔泰面孔真的大丈夫?
二是,根据历史记载,斯基泰人应该是用类似蒙古的骑射手放风筝战术击败波斯人的,而不是如电影中的正面肉搏,第三是,居鲁士大帝应该不是如电影中一样被阵斩,而是被俘杀,否则希罗多德记载中女王指斥居鲁士“你贪血,我就用鲜血寖泡你”然后砍下大帝的头泡在装满血的皮口袋里的桥段是怎么来的呢?
p. s. 女王年轻时真漂亮,原来阿尔泰面孔也可以很漂亮
长达2个半小时的电影,因为语言有点不习惯,精彩画面正常速度,叙事画面1.25倍速播放;①剧本条理清晰,但是不复杂,也不拖沓,主要想歌颂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的女英雄;②先不谈历史的还原度能有多少,从电影画面的角度来说,起码视觉冲击力是可以五星的;③影片也让我对中亚历史中的人民生活,有所认知了,算是我看过古代草原系列电影中,首要推荐的一部。
④个人认为,另外本片所表达的草原人的气概,或者说是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取长补短的。
情节上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看看哈萨克斯坦这个地名,就知道这个电影已经是很牛逼了。
就冲演员翻身下马的动作,就知道在这些细节上用了多少心思。
了不起,竖起大拇指。
情节上的问题还是在人物和设置上。
捡回来的孤儿终于在最后高光了。
这在剧情上不算太复杂的安排。
你老公跟居鲁士都太任性了,他们确实不适合搞政治。
最终的对决还是很乱。
战阵很多地方看不出来有啥作用,甚至广角镜头都没有展现出阵型的重要性。
盾牌兵一脚踹开实在让人无奈。
但是看来看去,从人物着装,场面调度。
《指环王》可能比不上,但是比国内炒IP的美颜电视剧还是强百套。
用法拉比大师的笔讲述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下的传说:托米莉丝女王从出生,复仇,婚育,再复仇。
流水账一般用两个半小时讲完了。
波斯语对白很国际化,惊现法语merçi,有闪米特口音,不愧是世界之都巴比伦。
古突厥语对白有点慢,建议调节至1.5倍速观看,塞种人的葬仪黄金人很独特,萨满引火自焚温暖了马萨革泰人民的内心,也符合腾格里的要求。
喜欢草原和马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游牧-定居文明的冲突,可怜我花剌子模的人民,夹在中间被两边殴打。
长生天啊,保佑草原的人民吧,愿世界和平🙏
牛逼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一个小女娃,本来官二代加富二代好好地生活,结果老爹被同事搞死了。
自己被迫走上流亡之路。
稍微大点的时候又自以为有个性,出走,然后再回家发现亲戚们都被别人干死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被迫流落到别人家打工。
慢慢成长,找机会干死霸占老爹位置的仇人。
虎躯一震,臣民拜服,重新登上王座。
本来又有个倒插门的好女婿,从此过上性福的生活,结果来了个能说会道的波斯商人,忽悠着老公去大城市铁岭溜达一圈,老公觉得是个好机会得带上儿子见见市面。
到了大城市发现不是铁岭,是巴比伦,很破很差劲。
可老公还得装着加过市面的样子,可别的兄弟装不住啊,一顿唱k喝酒,被人阴了干死。
波斯商人老头能说会道,带着老公和儿子的尸体回来跟美女女王说,妈蛋你老公被野蛮人搞死了,我们头儿看不过去给你报仇了,你看把野蛮人头皮都给你送来了,你一个寡妹子还挺漂亮,我们头儿觉得要不你跟了他得了。
波斯老头读书少,也不查资料,不知道人家是母系社会,一个女的能娶好几个爷们呢,惹恼了美女,只好被干死了。
波斯头儿一看,我靠我想上你,都没嫌弃你寡妇生过娃了,你还敢不从,那我面子往哪放,于是亲自来搞美女。
美女更不服,一顿忽悠,把左邻右舍都招呼来,说大城市的老板来要大伙都拆迁,猪圈扒掉,狗勒死,房子推到,鱼塘里训练航母。
大伙一听也努了,干丫挺的。
于是在美女女王的带领下,一起干波斯老板。
女王人美话不多,美人计以弱示敌,什么麻雀战,游击战,毛爷爷的8字方针用得贼溜,搞得大城市老板还没见着面就疲惫不堪了。
美女女王有个小弟很牛逼,据说是贴身的,功夫高也不怕菜刀,一路冲到这老板面前一刀干死。
把头放在垃圾袋里,好像是pvc的高高兴兴给美女女王送回来。
大伙一块喊“乌拉,乌拉”。
故事告诉我们:我是真喜欢这种纪实性的东西的,借着机会查查史料也学习学习。
tomyris,也不能算是哈萨克人,毕竟民族起源也不一样。
马萨格泰人,里海附近的游牧民族。
公元前500年左右吧,大概咱们那时候是春秋时期,秦国牛逼点应该能碰到这些人,可惜那时候都往中原挤,没人搭理荒无人烟的西北。
游牧民族的蛮荒和生活艰苦还是很明显得。
性格个性也很鲜明,我要你就得给,你不给我就干你,找机会阴也得阴死你,从来都没有太多的话。
崇拜的只有自己的实力,和高高在上的太阳。
来听过斯泰基人,在罗马史里面是很骁勇善战的民族,原来以为就在欧洲的东边,乌克兰那个位置,黑海附近,没想到已经在哈萨克斯坦了。
原来哈萨克斯坦也认为斯泰基人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哈萨克一副蒙古人的长相,斯泰基人是高加索人种,感觉很违和。
专门去查了资料,原来哈萨克自认是突厥的后代,从语言来讲也是对的,不过这个和斯泰基人也没啥关系,感觉和俄罗斯人很像,既认为斯拉夫人是自己的血统,也认为北欧人是自己的祖先。
泰基人居然 还有女战士部落,男女非常平等,女王也很自然,这种平等,尚武,年轻的气息倒也是被哈萨克人继承了,这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共性。
想想中国人经常吹唐朝,唐朝的时候以大胸为美,肥胖为美,男女很平等,经常出现妻管严的故事,比如隋炀帝他老爸。
另外民间尚武精神很浓,这些是不是也是身为鲜卑族的基因呢,游牧民族的男女平等,尚武精神以及新鲜的血液注入到了华夏民族里面,让汉族那种以柔弱为美,什么采阴补阳,以退为进的阴柔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说到底唐朝表现出来的文化之所以这么灿烂,外在的这些文化也是游牧民族注入的,而不是汉族自带。
想我如果是一个美国人,看这个片子,也是可以看进去的,里面那种男人之间的对话,平等的气息,跟美国的西部片也很类似,说到底什么是普世价值,卧虎藏龙那种电影可能很美,但是你让哈萨克人或者美国人来看,可能就看不懂,中国这套阴柔的文化未来可以成为普世价值吗,感觉很怀疑,到底这个地球上尚武民族多,还是中国这种喜欢背地里甩手段的民族多,可能还是前者吧。
另外伊朗王感觉太不地道,明明杀了人家的丈夫,却说是别人暗杀的,这种做法,也只有和中国同属古老文明的伊朗干的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伊朗可能也是坏的,虽然中国目前在抬高伊朗的位置,如果全世界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世界都讨厌你,那你必然有悖讨厌的原因。
伊朗王最后勇于赴死还是保留了最后的颜面,虽然和历史不符合,不过哈萨克人这么处理也挺好,这种面对面的对抗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肯定是干不出来了,比如千古一帝的刘邦,妻子儿女都可以出卖,更何况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民族本来的年轻,体面的劲头过去了之后又没有宗教精神的注入,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越来越世俗,越来越功利,也就越来越没有底线,这可能也是中国人这么喜欢川普的原因,中国人讽刺的白左,其实就是反应的就是中国社会整体社会素质的低劣,在中国人眼里,川普其实没啥问题,有钱,会吹,玩女人也厉害,至于道德问题,那从来不是我们的考虑对象,有权有势,就是我们的唯一标准
真没必要强行复原斯基泰语 古罗马电影这么多 也没见哪部说拉丁语的【哈萨克斯坦近年的古装影视 一部比一部用心 毫不夸张地说 尽举国之力做好每个细节】
托米莉斯小时候的小演员也太乖了吧 长大了就升级变成了狂战士了 哈哈
太长了 困
又新鲜又刺激
看过的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最大的内陆国赋予电影独特的气息。还是不得不酸木兰,如果能拍出如此一半的味道都是好的。
挺大气
动作场景设计中规中矩,作为史诗片比不上 帕德玛瓦蒂(Padmaavat)。
中亚国家拍古装戏最有真实感,自然景观,生活方式都没啥大变化,基本就是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以及坐在火塘边聊天,很是真实自然妥帖,服道化上头似乎也就居鲁士那儿花了点钱,女主有点像谷爱凌呢……
人种的融合和文明的冲突这话题可以说一辈子。
电影改动了不少处史实,而且导演水平并不算好,演技也比较一般,但胜在对战场的还原和电影史上比较少见的5世纪西亚中亚游牧民族风貌的原生态展现
不错,就是故事有点弱,厄运预兆多此一举。战斗拍的不错,打斗就应该三两下结束,不过结尾的居鲁士有点太蠢了。。
题材选的不错,很有特点,影片过于冗长了,对于历史的介绍没有太多的突出点,个人传记
哈萨克斯坦电影,噱头是小国小成本大场面。但不好。一个野蛮草原部落如何吞并其它部落,对抗高级文明的历史故事。主线是主人公先为父,后为夫复仇,没有挖掘深一点或高一点的人类价值取向。为了爽而爽的没脑子电影。拍摄手法几乎照搬好莱坞,没利用作为小国的独特文化优势。女主人公被逼成了发了疯的杀人魔王,一个杀十个,砍男人像砍柴。导演简直是厌男症患者。很难让人不往媚女权主义的方向揣测。这些年表现优秀女性的电影很多,是文明进步的好现象。但这部电影真的不是黑吗?
女性光辉,对抗花拉子模,为父报仇的同时,领导人们走向强大,和阿尔贡共同建立了伟大的国家。
人生中的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边看边想到当年的哈萨克斯坦室友哈哈哈哈。非常惊艳的一部作品,性别视角极度引起舒适。配角们的刻画也非常戳,情同姐妹的那位女战士、捡回来的弟弟勇士。城址、巴比伦、战争场面等场景设计对理解古代生活状态有蛮大启发。同场前排目测是哈国友人~等再做一波功课。受教育的机会和内容&足够的训练——非常非常重要。
这个才是真女权啊 简直女版铁木真了 有勇有谋 游牧民族哪有这么多性别刻板印象 只要你能战斗 像男人一样 你就能够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地位 勇士无分性别 (话说 喝粥的第一天影片每隔几分钟就出现一场的大块吃烤肉场景 真的好折磨啊)
实在是喜欢不起来爱掠夺的民族
单说电影,挺无聊的。
开篇很恢弘,后来当Tomyris于万人之中取仇敌之首级时就越来越像原始草原上的手撕鬼子戏码了... 本来想借此dig into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etc... 看来是我背景知识还是太浅太薄或是不中意纯战争片?两个人都看不下去了...
不需要学好莱坞的地方就不应该学,该学的(特效)没能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