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琦这个人从小桀骜不驯,纨绔不化。
一件事做了全天下人开心,他不开心,他不要做;一件事做了全天下不开心,他开心,立刻风风火火上山下海。
他的四房婚事,除了槐花,全是由着自己性子来的。
⒈黄春
第一房黄春,清朝大格格的女儿,一直被悄悄养在宫外。
血统高贵,可惜是个私生女。
白景琦不管什么亲生私生,小破屋里青梅竹马海誓山盟。
冲破了家族阻力,黄春正式进入白家。
黄春贤淑典雅,端庄大方,谨慎持家,一派贤妻良母大家闺秀作风,应该说是个比较完美的人。
可正是因为过于完美了,就少了点性格。
苦守家中三年,丈夫在外偷腥取了青楼女,竟然通情达理地让接来,令我这个当代人瞠目结舌。
黄春是男人心中的理想妻子,理想母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跟后来的杨九红、香秀比人物形象简直黯淡无光。
一个符合所有人心中标准的人儿,结局是持家一生,病死轿中,也算是个标准而体面的结局了。
2.杨九红
杨九红是全剧最悲情的一个角色,没有之一。
从小无父无母,被恶毒哥嫂卖进青楼,终于一天,天光炸裂,白景琦的出现搅弄天地,什么烟花美酒琉璃艳曲,什么王权富贵宝马香车,杨九红纵身一跃,跳入白七爷的命运之中。
然而,不争不抢、有自知之明并不能救的了杨九红,一个千人骑万人跨的窑姐算什么东西?
孩子,你是不配养的。
婆婆,你是不配孝敬的。
就连阿猫阿狗都带孝,你也是不配的。
从老太太在满宅子人面前怂恿儿子“给我狠狠地打那个不要脸的贱货”开始,整部剧就变味了。
虽然知道这是时代的局限,也理解君君臣臣母慈子孝的传统观念,但大宅门还是把面具一撕露出“吃人”二字来。
从落地北京的那一刻开始,杨九红的人生幸福彻底终结――她只不过,是七爷荷尔蒙狂飙时的一个象征罢了。
爱你时,你如花美眷;腻歪时,你残花败柳。
杨九红开始黑化。
她尖酸刻薄,精明势力。
她迫害槐花,报复女儿,和白景琦的争吵撒泼无休无止。
她疯了,她也死了。
但死了的她还是要在白景琦无助时主动挑起运货的大梁。
于是我们看到了除去妩媚温柔和尖酸刻薄外另一个形象的杨九红――飒爽英姿。
但就在她为丈夫出生入死的这一个月内,丈夫和侍女天雷勾动地火,她成了上刀山下火海的一个笑料。
做妓莫做杨九红,就连《胭脂扣》里被十三少撇下的如花,都没有她令人唏嘘。
3.槐花
槐花是个很可爱的姑娘,长相也清秀无辜。
说到底她只是一个被杨九红发泄对老太太仇恨的替罪羊罢了。
可悲的是,七爷对她这种过于温吞,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人也提不上多大的爱恋。
娶她,只是老太太的一个遗愿罢了。
看不到希望的槐花自杀了。
但槐花的性格还是过于脆弱了。
说到底,她只是被恶毒的杨九红欺压着,大可置之不理或针锋相对。
杨九红的生平遭际,被卖进窑子,被夺走孩子,二胎小产,被老太太多年侮辱,被亲女儿鄙视,婚姻危机四伏,随随便便拉出来一条都能要了她的命。
善良,善良是一种可怕的毒药。
4.香秀
白景琦的第四任香秀,是个超级幸运,超级有手段,又超级有性格的女人。
这三点,缺一不可。
如果不是命够好,在十四岁被老太太看中,摆脱贫民生活,日常给老太太抱抱狗就吃香喝辣,衣服定制,她无法接触白景琦。
如果不是她欲拒还迎,若有似无的勾引和放逐,不会让白景琦心痒难耐。
在这一切的基础上,她又是那么爱憎分明、同仇敌忾、清高冷艳。
她不出手是不出手,一出手就指定了太太的位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凭什么,丫头就不能做太太?
她的小狐狸一样灵动狡黠的眼魅身姿,爱搭不理口无遮拦的性格特点,使白景琦觉得他们才是同一种人,他们是“邪派”!
香秀把他套的死死的,一瞬间,除了香秀,似乎再没什么红颜知己。
香秀这个敌人实在太强大了,这一任太太简直是空前绝后的。
黄春若在世,或许可以忍耐,大度地接受三妻四妾。
但媳妇熬成婆的杨九红不可以忍耐,嫉妒使她质壁分离。
可最终,她还是失败了。
同香秀斗的时候,后者肤白貌美,年轻又有心机。
更重要的是,她的个性使得她与七爷的灵魂似乎达到了一种“共情”。
而此时的杨九红,鬓上已添白发。
七爷完完全全忘了,当年赎身朝他奔来的杨九红,也是这么果敢决绝,美艳不可方物。
如果我是杨九红,我选择与香秀同归于尽。
《大宅门》结局,白景琦回顾自己的一生,怎样桀骜不驯,又怎样济世救民。
谈到感情,大有自恋之姿说“我为九红蹲过都督府号子,为槐花下过大狱,为香秀得罪了全族上下”。
言语中,他很自豪。
嗯,白景琦是个很带劲的男人,这样潇洒不羁,杀伐决断的男人谁不爱?
但这些女人,还是不值。
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达二十六年。
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的做人,曾经这样的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懦弱无情,我分不清他们是好人、坏人,可这样的一群人,魂牵梦绕地跟随着我,使我骚动,使我不安,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死亦瞑目了。
我自十六岁始,写《大宅门》这部小说,历经四十载,三次所写的原稿被毁于政治风波、社会动乱及家庭变适,几乎丧失了斗志,自叹“天灭我也”!
可是,一种责任,一种写不出来便有的一种负罪感,终于使我完成了这部作品。
回首来路,除了泪,还是泪!
这部作品自光绪六年(一八八0年)写起,直写到“文革”后改革开放的一九八0年,整个故事历时百年。
现在读者和观众见到的仅仅是前半部(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只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九三七年。
后面还有四十集,自白景琦出生,写到白景琦去世,一个世纪老人的一生,这位白七爷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也是一个影响了我一生的一位世纪老人。
一、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北京一家大户。
我的养父,便是京城一脉望族的子嗣。
在《大宅门》里,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我的养父。
我的养父是位影响我一生的世纪老人,他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儿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
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
他享过福,受过苦,撒过欢儿,坐过牢。
他宽容大度,医道精湛,处事潇洒,救了不少人;但是,他的愚孝,他的暴戾,他的惟我独尊,也毁了不少人。
所以,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生活在那么复杂的社会里、家庭里,确实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一个人。
我想,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形象呈现给观众。
二、我的十二姑就是与名优照片结婚的白玉婷的原型,万筱菊就是梅兰芳先生 《大宅门》中有位痴迷名伶的小姐白玉婷,因无法与真心倾慕的京剧艺人相爱,最后与那艺人的照片结了婚,并与那照片相伴终生。
这事确有其人,这人就是我的十二姑。
她迷恋的名优就是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
当年,我十二姑对梅先生一往情深,逢梅先生的戏必看,坐在第一排,怀里抱个首饰匣子,一边看,一边往台上扔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最后连首饰匣子一起扔上去。
唱完戏,梅先生到后台卸妆,我十二姑就在戏园子后门等着,梅先生出得门来上马车回家,十二姑就坐自己的车跟着,梅先生进了家门,大门一关,热热乎乎一家子,我十二姑一人儿苦苦地徘徊门前,非常凄惨…… 梅先生何等聪明,明知我十二姑心意,但先生品行高洁,对妻子儿女有极强的责任心,所以,一直没有给我十二姑感情上的回应。
十二姑亦不是轻浮女人,她迷恋的是梅先生的艺魂,所以后来做出了跟梅先生的照片结婚的举动。
这件事当年非常轰动,因为我十二姑非常有钱,她没结婚,没儿没女,分得的家产全在自己手里,不像其他房的兄弟姐妹,子孙一大群,再多家产也得平分。
所以,当年数不清的求婚者包围着正值妙龄的十二姑,可她全然不睬,日日厮守着梅先生的照片,终老一生。
三、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 (郭宝昌本人就是李天意的原型) 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我把大宅门写成百草厅。
其实,这百草厅的原型就是打清末便声名远播的同仁堂。
我就是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生活了整整26年。
但40年来,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我写的《大宅门》就是同仁堂。
我不愿透露写的是自己的家史,因为这个京城望族如今老老小小有上千口人,每个人对这个大宅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估计有不少人像我养母一样,出于各种考虑,不一定同意我写这个剧本。
为了保护这部作品,我不仅将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还把同仁堂原本的4个房头改成了3个房头,当然,人物也都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
恐怕现在同仁堂这个大宅门中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对号入座了。
尽管如此,《大宅门》这部电视连续剧却是忠实地反映了同仁堂这个大家族自1880年至1937年期间,随着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渐变过程。
四、十二大腕儿跑龙套 《大宅门》开了一个影视界众多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
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12位朋友都签了合同,好多还剃了光头,成了《大宅门》里的龙套。
真演起来,这些朋友也都特别认真,特别出力,比方张艺谋,当时正忙着拍申奥宣传片,事先根本没时间看剧本,好容易抽出两天时间赶到排演场,一边儿剃头一边狂背台词儿,上场前还跟我说:“郭导,我可不是演员,演的不好,您言语,咱们重来!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艺谋自始至终没离开现场一步,随叫随到,表现了极高的艺德。
因为张艺谋实在太忙,拍完就赶紧走了,他走后我一看效果,有一场戏拍得不理想,还得重拍,结果回北京后张艺谋又赶过来,二话没说又剃了一回头!
我拍《大宅门》时,陈凯歌正在英国拍戏,中间回国3天,头一天就正巧碰见了侯咏,侯咏赶紧打电话告诉我说:“凯歌说了,他第二天下午有点儿空儿。
”果然,第二天下午,陈凯歌风风火火开着车赶到了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我现给他编了一个角色,让他演济南府台衙门的一个差官,就一场戏。
陈凯歌连气儿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化好装就上场了。
何群在戏里演的是一个当铺伙计,也剃了大光头。
另外,何群除了跑龙套外,服装、道具、制景,什么都管。
这些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和大明星们,在我这出戏里什么架子都没有,除了上镜演角色外,见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
有一次,拍我、张艺谋、姜文同时上场的那场戏时,我们仨在上头演,田壮壮当执行导演,侯咏把着机器拍摄,何群当现场美工,人们都说,这场戏,空前绝后。
电视剧《大宅门》即将与观众见面,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本来只想写短评,没想到说着说着字数就超了:最能继承二奶奶衣钵的其实是杨九红啊,我太喜欢也太同情这个女人了,她有胆识有魄力能来事儿会说话还愿意下功夫学习,并且从接回抛弃她的哥哥以及愿意为二奶奶制孝戴孝就可以看出其实她本性极善,白家上上下下如果足够包容,她肯定能成为贤内助而不至于扭曲成那个样子。
我不觉得时代能背这个锅,比这更早些的时代都有很多文人同情甚至赞美过烟花女子,白家人也尚且有玉芬、姑奶奶理解她帮助她,白家其他人如此这般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莫名其妙的世家的傲慢,才会知是非而罔顾是非,尤其要点名批评白小红。
我觉得真正是因为时代而造成的悲剧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给自己赎身的资本,她有样貌,她有能力又肯下功夫,居然还是选择了依附于一个男人。
还什么“七爷愿意为了我下大狱,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男人”,我呸!
他就是不作不舒服星人,他下大狱完全是为了图自己一时之快哪是为了你啊你个蠢女人!
所以一直一直极度认同小孩尤其是女孩要富养,这样长大后才不会为了屁大点事感动到把自己交代进去了。
2023年第一次看《大宅门》,是从豆瓣高分国产剧里选了一个,这直接导致从没在豆瓣评论过的我忍不住撸起袖子敲打键盘写一次剧评。
我的评价对9.4的均分肯定是蚍蜉撼树,但这是必须的,总好过什么也不做。
该剧讲述的是封建社会一个京城家族的兴衰史,没内核,看到后面根本不懂每个角色设定要向观众表达什么,剧本直抄小说版金粉世家,人家里面七爷叫金七,这剧主角就叫白七,金粉世家里的大少爷娶了个窑姐当二房,你白老七也娶个窑姐当二太太,最搞笑无语的是青壮年白景琦给我的观感:“天不怕地不怕,咱北京爷们儿就趁钱玩女人,ber牛逼”…我看的时候内心os:你没事儿吧妹妹?
(捂住鼻子翻白眼) 简单复盘下剧情,主角白景琦,老北京城白家老号的传奇人物,从出生只会笑,顽皮被爆揍也不掉一滴泪,少年时和师傅学文韬武略顺手杀了个外国士兵;到情窦初开,爱上世仇家的私生女黄春被母亲赶出大宅门,立志不混出个样儿不回家;接着就是更俗套的剧情:和有身孕的夫人黄春一路杀去济南府,兜兜转转做起泷胶生意,生意兴隆叱咤风云剑指济南几十年老字号,把快要生产的黄春送回北京,佩戴主角光环,无论何种困难自然迎刃而解…到这里的剧情我都是翻白眼在忍,直到看到白景琦在济南府,遇到被他打喷嚏吓到又直接被他雄性魅力迷倒的窑姐杨九红,主角的无情下作与编导主创的爹味意淫交相辉映,我甚至怀疑这剧的内核是不就是要批判讽刺封建社会的老北京男人?
是因为这个所以这剧能值9分吗?
杨九红,一个被自己哥哥卖到窑子的妓女,被主角打喷嚏吓到从而被他浑身上下散发出的自信与霸道迷倒,为白景琦放下饭来张口、一夜春宵万两银票的过去,找老鸨赎身只求嫁给“白爷”过平淡夫妻日子。
因为主角要尽孝道不敢忤逆母亲的话,所以即使白景琦偷娶了杨九红,她也不得进夫家的宅门;她亲生女儿被抱走二十年不得和自己相见,女儿在全家人的教唆下视杨九红为眼中钉肉中刺;白景琦正房太太的儿子被抓进军牢,要十万银票救急,杨九红没有犹豫,掏出自己全部放印子的钱相助,而之后杨九红哥哥因为放印子被抓进军牢,只须主角给他四哥打个电话就能放出来,主角打了电话没有求情反而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办死了我也不管”;主角母亲临终前,杨九红连夜手制丧服以德报怨,为守孝做准备,可老太太死,气喘吁吁拼尽全力也要说一句:“杨九红不得戴孝。
”作为圣旨般的遗愿。
她甘愿为主角在日治时期闯关东,冒着生命危险从日本人手里运药材,甘愿主角五六十岁还和家里的丫头打情骂俏颠鸾倒凤,甘愿到主角娶了丫头香秀做正房太太,她容忍了这么多还是姨奶奶…这种情节有太多,而以上种种,归因都是她曾被迫做窑姐。
有评论说白景琦单纯对杨九红是发泄,发泄之后是杨九红主动要跟着白景琦,may i ask我真笑着请问,结婚是她单方面能结的?
怀孕生孩子杨九红自己能省吗?
白景琦在剧中的设定是北京城到济南府声名显赫的商甲,真不喜欢杨九红不想娶她,白景琦作为一个成年人会没法拒绝?
我真怀疑过主创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封建体制和文化糟粕给女性带来的苦难,才创作这样的反面教材,不知道其他人咋想,但我作为一个男的看到后面香秀从丫头变身正房太太,镜头语言里看不到一点儿批判的意思,该剧主创的恶臭狠狠溢出我的ipad。
香秀这人物到底是为了给观众表达什么?
是要表达出旧社会的丫头有多猖狂从而煽动观众对杨九红的悲悯同情?
是为了满足主创对大宅门男性的中老年生活遐想?
还是某种编剧对自己现实没有女性和自己积极互动的代偿?
抑或主创从小生长在仇恨畸形的家庭,靠编撰贬低不存在的“杨九红”替自己或自己家人扬眉吐气一把?
时隔两年回看这条影评,看法不仅没改变反而更愤慨激进,韩国诞生了文学奖《素食者》,中国院线也上了《好东西》这样勇敢表达的电影,时代有局限,我觉得经典作品的一个标准应该是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性。
告诫女性观众须在一夫多妻制度里奋力雌竞,不然下场就是“杨九红”的垃圾,在2025年还有均分9分的评价,或者这就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局限。
这些天重看大宅门,发现小时候就是看个热闹,有许多东西还的经过些历练才能看得明白。
那会儿十二三岁,嫉“三”如仇,也get不到何赛飞老师的美点,所以最讨厌杨九红。
如今看来,整个大宅门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位姨奶奶了,与黄春从头好到尾不同,杨九红这个人物有看头,在于她复杂。
首先说杨九红的悲剧人生是谁造成的:1万恶的旧社会 2她自己的选择正如九红自己跟玉芬说的“我知道,我是下等女人,可我不是生来下贱,我从小没爹没娘,被哥哥嫂子卖给老鸨子。
”生在穷人家、做妓女,都不是她自己能选的。
那个年代,甭说哥嫂,亲爹亲妈卖女儿也并不少见。
要怪就怪这万恶的旧社会。
而二奶奶逼她母女分离,临死挣扎着最后一口气说“不许……不许……不许杨九红……戴孝”(赞斯琴高娃老师演技)也表明至死不承认她是白家人的态度。
为什么呢?
二奶奶没有容人之量吗?
詹家砸车杀马、害白大爷判死刑,她仍以德报怨同意让大爷去给老福晋把脉;收回百草厅时虽说撂下狠话要把对手一个个都咬死,最后也给董大兴那帮股东本银退还,没叫他们吃亏;白景琦与仇家的私生女黄春私定终身,她说“黄春是好人家的姑娘,不能毁了人家闺女,这个儿媳妇我们认下了。
”有人说二奶奶年纪大了之后就专断跋扈了,我倒不觉得,二奶奶晚年时,厨子冯六偷白面被抓,白景琦给他一顿揍,要赶出去。
二奶奶把白景琦叫来说:“对待下人要宽和,你把他赶出去,叫他一家老小怎么活”末了还让冯六领个红包养养他被打伤的踝子骨。
这一点白景琦就不如他妈,做事总是太绝,老给自己树敌。
二奶奶这样一个一向人宽和、做事总是留一线的人为啥偏偏就跟杨九红过不去呢?
因为二奶奶是个非常传统的女性,仇人她都可以原谅,但在她眼里妓女和戏子根本就不是人。
其实剧中是处处有暗示的,例如季宗布先生曾对她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犯上作乱起家的?
对这孩子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您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二奶奶低下头小声说“哟,这话可透着新鲜。
”对这种'离经叛道"的话,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她不敢附和甚至不敢细琢磨。
再例如白三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二奶奶,跑她屋里偷秘方、喊着白文氏跟她叫板、一次次闹分家,二奶奶都耐心地跟他讲理,只有一次,她气得失控了,因为老三带白景琦去青楼。
二奶奶在全剧中唯一一次给了三爷一个大逼斗,还要拿剪子捅死他,然后捂着脸哭着跑出了青楼。
在她眼里,带她年少的儿子逛窑子就是比偷白家祖传秘方还严重无数倍的事,打完人自己还哭着跑了,因为她为自己去了那种低贱的地方感到羞耻。
这也就不难理解二奶奶后来对杨九红的态度。
她病重时说:“老七,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闺女佳丽,她是个没娘的孩子……”在她眼中,有那样一个“不是人”的娘,和没有是一样的。
这一切能怪杨九红吗?
不能。
能怪二奶奶吗?
也不能,她从小接受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
此处需要“一切都是这个社会的错.jpg”当杨九红晚年一次次地抱怨她有多委屈,我内心的OS: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
当年九红在玉芬家门口坐了三天,玉芬说:“你别以为进了这大宅门就能享福了,往后有的是你受的。
”杨九红:“只要跟着他,我什么苦都能吃。
”玉芬是宅门里长大的,她太清楚一个窑姐在大宅门里会遭遇到什么。
而杨九红此处说了违心的话,她打定主意跟白景琦,就没打算吃苦,不然后来女儿被抱走,这苦她怎么不肯往肚子里咽?
她小算盘打得响着呢,坐门口等三天那算什么,跟了这大财主、这有情义有担当、一见漂亮姑娘就心软的纯爷们,她能有什么苦吃?
可是她糊涂啊,她高估了自己在白景琦心中的地位,她说“他肯为我坐大牢,他把我当个人看。
”可事实上呢,白景琦他坐大牢完全是为了杨九红吗?
他就这么一个活土匪,谁惹他他就要惹谁,而且对他来说为女人花钱、蹲大狱,根本都不叫个事,就像他小时候往自己胳膊上放烧红的碳一样,他是彪子!
但你让他为杨九红伤二奶奶的心,那是不可能的。
白景琦是妈宝男吗?
也不是,他很独立,只不过杨九红在他心里没那么重要,远远不够跟他敬重的妈妈比。
所以白景琦奉二奶奶之命抱走孩子时,杨九红哭喊着“你还是那个为我蹲大狱的七爷吗!
”我想说,是,从来没变过,只是你从一开始就误会了他。
实际上杨九红在七爷心中的地位,剧中也有多处伏笔(赞郭宝昌老师)景琦刚认识杨九红那会儿,新鲜劲还没过,就曾因为生意忙一个月没去找她,把老鸨子急的够呛,说明他从来没为九红迷了心智、不分主次,哪怕在“蜜月期”;景琦也从来没想过为杨九红赎身、娶她做姨太太,杨九红自己赎了身送上门来,他还吓得跑堂姐家躲了几天;杨九红回济南后的十年,景琦只去看过她两次……此处推荐杨九红一部电影《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但你能说杨九红傻吗?
她精着呢,看中七爷就下手,稳准狠。
她这一辈子,母女分离,女儿瞧不起她不肯认她,是很苦。
但她女儿是老太太宝贝大的金枝玉叶,她自己也是一辈子锦衣玉食。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嫁给白景琦呢?
她很可能根本就不会有孩子,即使怀了哪位恩客的骨肉,也会被大棍子活活打下来。
她自己呢,当年给自己赎身时还欠了老鸨子一万两,是白景琦还的,要是等她自己攒够这些钱,兴许早已得梅花疮病死了。
而且白景琦虽然没有那么看重杨九红,对自己的女人也是很心软的,过去的财主打骂小妾是常有的事,而景琦只对杨九红动过一次手,因为她说:“我看二奶奶还能活几天!
”所以说,杨九红在妓女中,出路算是不错的了,只是她后来越来越不知足,心理扭曲了自己也有责任。
至于杨九红性格中的可爱与可恨我有点懒得写了,比较鲜明。
最后想说的是剧中很有意思的两个细节。
白景琦与杨九红初相识时,九红爱叫景琦“爷爷”,这是对二十四k纯爷们的崇拜、爱慕,充分满足了景琦作为男人的征服欲,所以他一脸淫笑说“我就喜欢你叫我爷爷”。
而后来,杨九红每一次撕心裂肺地喊白景琦“爷爷!
”是绝望地恳求,你是我爷爷,你是我最后的希望了,我求你了。
所以这时白景琦说“你别叫我爷爷,听着惨。
”小时候做阅读理解总要说前后呼应有什么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但看到这我头一次发自内心地觉得前后呼应得太棒了!
我看连续剧是个很拖沓的人,由其是这部,历时4个月,当情节和故事挤在一个矛盾的阶段,我总要歇一歇,喘口气,可能阅历太少,不能承受命运之重。
但要说,这真的是一部很好很经典的电视剧,这部戏里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每一位演员无论戏份多少演技都非常到位,无可挑剔。
总是习惯分析一下角色,那么这次也说说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人物吧。
白文氏:也就是二奶奶。
说真的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想起了另一部很不搭边的电视剧,美人心计,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更觉得这是一部重点在于女人的戏。
二奶奶真的是一个很完美的女人,大家大院,几遭磨难,没有这个女人就不会有白家,正如詹王爷说的那句:“白家有这么一个人就不会完。
”作为妻子她孝敬长辈,识大体,和各房友好相处,为白家生儿育女;作母亲她不骄不宠教子有方,白景琦虽混账但是个大孝子;作为当家人她明辨是非以理服人,思想开明顾全大局。
她的一生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她确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他的丈夫一生只有她一个女人,儿子孝顺,她为宽容乐于助人,她得罪过人,但最后让每个人都服气,包扩曾经和她作对的人,也许这样的人生真的是很好的,活的有滋有味,活的没有遗憾。
她说的很多话都很经典,比如最后他对白景琦说,西天取经还有八十一难呢,这一关一关的过吧。
她是个操心的人,可是生活的并不忧郁,因为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什么该时白什么该糊涂。
白景琦:应该说,敬佩他是一条汉子,够仗义。
但得说在后来我真的不怎么喜欢他。
他这一辈子都在唱反调,就是别人越劝他不要怎样他越要怎样,他是个孝子,一辈子只听她母亲一个人的话。
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叛逆我们可以为他叫好,与仇家女私定终身,被赶出家门,可以说他是个很有担当的男人。
当他遇见杨九红就完全把妻儿抛在脑后,但杨久红也算个女中豪杰,值得男生为她疯为她拼,这可以说他是个真性情的男人,但看到这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男人在感情上是靠不住的,变起心来太彻底。
在二奶奶去世之后,他年纪大了的时候,我就不能再为他的冲动和犯混说个好字,甚至有点幼稚,像那些长见的有几个钱的色老头,被年轻的身体迷的晕头转向。
可以说他相中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第一个爱第二个激情,第三个开始就只是肉欲和身体。
当他要娶香秀时对久红的态度真的很让人看不起,半气半炫耀的对杨久红说那些伤为的话时我真的不明白,他怎么像和杨久红是对立的立场,这个当年你迷个晕头转向她为你死心塌地的女人要受你这番凌辱和轻视?
兵败如山倒,可是自己心爱的男人移情时是天崩地裂无处藏身的心痛和绝望。
他爱国他孝顺他仗义,可是感情的债,他还是欠的太多。
黄春:可以说黄春是他众多女人中最幸运的一个,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走过最年轻的岁月,也是唯一一个和他吃过苦的女人。
可以说除了他母亲,她是他最尊重的女人,他那个臭脾气的人,没和她生一回气发发一回火,有了杨久红也并未怠慢,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基本每场丫头叫他出来的戏他都在她的屋里。
她是一个非常识大体而且大度贤淑的女人,有点小女人的娇弱,却没有争锋吃醋勾心斗角的小家子气,也许也就是这样一种性格,让白景琦发不起火,其实对人的态度是一种习惯,有的人的性格让人看到她就会平和起来。
她的一生可以说因为白景琦变得更好,她也默默的为这个男人付出了一生,她去的早,没有赶上白景琦最荒唐的时候,也真的是一种幸运吧。
杨久红:一个漂亮要强的女人,二奶奶到死也不让戴孝没有承认是白家的人,她真的挺可怜的,很值得同情她的命运。
她和白景琦第一次见面时白景琦说了一句,这是谁家的姑娘,真是我的活冤家啊。
他们的这辈子也确实是对活冤家。
说白景琦对她不好,也确实为她做过好几件惊天动地的事,如果说好,这辈子也不太袒护她为她作主,着实让她受了不少委屈,一把年纪了还娶个小姑娘做太太气她。
命运给了她一个低贱的女人,再聪明再要强都成了徒劳,她的一生因为白景琦变的更好,同时也更显得悲哀。
白玉亭:原来那个时代也有如此疯狂的粉丝,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不理解她那神精病行为,但后来我真的挺佩服她的,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烈女啊。
她和很多女孩不一样,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默默的崇拜和奉献上,而没有用同样的精力设下天罗地网去勾引上,这一辈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也许多上前一步去接近和让对方了解,两个人就是另一种结局吧。
香秀:不管是不是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觉得香秀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姑娘,手腕高明,尖刻泼辣,步步为营的算计。
可以说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对白景琦嚣张,是因为她拿准了这个男人的心里,她要离开他会生气,但她真的走了他还会找她,她拿准了他会收她的房,而她用不接受相逼他又会让步让她做太太,然后她成功了。
现实生活中重情重义的烈女很少可是这样的贪婪自私的女人很多。
而这样的女人,大多穷人出身,她只想摆脱自己的命运,不择手段。
二老太太曾经和她哥叨弄过一句话,我看透了你们这些人,生个女儿恨不得把这辈子的吃穿都嚼吧出来。
我认识一个女生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这有句俗话,穷人别得利,得利就装屁。
有时,贫穷确实让有志气的人上进努力,但也让一些心术不正的穷人真的成了人中魔,得势之后反倒想办法收拾欺压比他弱小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的一生,命运真的不知不觉得改变了我们所走的路线,但还是希望善良的人能平安,人只有走到最后一刻才能真切的看到一生的意义,不管命运给我们划上了怎样的框框,我们都要尽人力,听天命。
女人们都是各种不幸意外摔死自己孩子,被二哥引到关府的洋人糟蹋后时疯傻时正常的雅萍;被武贝勒花言巧语所蒙骗生下龙凤胎后一辈子颠沛流离未能再见女儿一面的詹王府大格格;外祖家是皇亲贵胄,但詹王爷因脸面和名誉将其从小被丢到山沟里,后被白三爷当做筹码养在教堂,嫁给白景琦后,面对丈夫三妻四妾,隐忍于心,积郁成疾最后如花般败落的黄春;打小被卖身,后辗转于床榻之间,本以为和白景琦在一起再苦都能忍,却没想到生下女儿被抱走,第二个孩子在去济南的路上小产,一生追求幸福为女儿打算,却遭受宅门中白眼,被亲人排挤到死都没听见一声妈的杨九红;受奶奶影响一边恨着出身低贱的母亲一边又渴望有正常家庭,在白家所有人都忙她与何洛浦婚事时,只有杨九红这个亲妈清醒的反对自己女儿在这时候嫁当兵的,最后杨九红还回自己女儿,她也没能过去那道坎,在余生中后悔自责的白佳丽;白景琦最疼爱的孙女,但与爱人被功利急切的父母拆散,被逼独自去台湾生下孩子自此以后疯疯傻傻的白美;容貌无双,顾盼生辉,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出于对白家的信任,羞怯的她在送提亲的人走时还说了声:胡总管,您慢走,用剧中一句话概括:如花似玉的冉小青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抬起过头,她已经没有勇气看周围的世界了。
这些女人们不像二奶奶出生完美,能干精明,她们受封建思想拘束仍努力生存,夹缝求生,是封建社会所迫害的万千女性的缩影,女性和男性地位的不平等,似乎在那个时候男性三妻四妾沾花惹草是天经地义的,这一情况到现在还屡屡出现。
由此可见抱着依附于他人的观念的女子是很难找到真正幸福的,那个年代她们无法选择,也不知道该怎样反抗斗争,不过在现在的社会里,女人要自强,自立,才会和男人一样平等,真正的平等。
<图片1>
不确定是因为自己跳着看还是因为作品本身的忽略。
记得很多事情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或者交代了一半。
比如白景琦妹妹和照相结婚的事情。
然后这剧的人物设定感觉很奇葩。。
对于一般剧作而言。
最初的当家官场常识奇缺,很傻很天真,盲信老佛爷明断什么的,又在报复别人上面不依不饶,偏执到有些违背前面的忠义设定。
最奇葩的是那白景琦。。
说他医学天赋奇佳,结果居然没有培养起来。
又说他忠义,爱情,结果后面在济南仗势欺人干得顺溜,而且赖着靠山还不心虚,无法无天,怎么有这等人呢?
非要整到他表姐?
在家里难做人或者被牵连受害吗。。
上青楼背叛刚刚自己愿意为之离家的妻子,娶了妓女也罢,回来因为老母年纪大,自己忽然变温顺了。。
如果要表现人性,也不能用各种惯常戏剧设定的手法来表现朦胧的人性吧。。
至少要在手法上表现一贯的冷观、表现。。
配乐也很单调。。
什么事情都用一样的配乐,那用配乐做嘛。。
哀事、悲剧和喜剧用一样的这是做嘛。。
后面的民族情怀烂尾了,搞不懂白景琦的原则在哪里。
爱就爱吧,还特意安排场景煽什么情。
莫名的想看《大宅门》,追着看完了杨九红的戏份。
然后又热心的跑到豆瓣看影评。
最后我想问,白景琦到底爱不爱杨九红?
对这个嚣张跋扈自命不凡的男人实在没有好感。
看到九红自个儿赎了身,跑去投奔白景琦,那个男人一脸的怂相,真想一大嘴巴抽过去。
当然,我是站在女人的角度想问题,和九红一样,以为遇见了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
其实也不怪白景琦窝囊没担当,因为他知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玩玩就过去了。
套用男人最爱说的话,我也待你不薄。
为九红下大狱,得罪提督府,对着畅春园大喊:“我就要杨九红”,也只不过是男人荷尔蒙狂飙的时候。
只是抢一个喜欢的玩具而已,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喜欢。
他们的故事,最好的结尾,是杨九红赎身了,远走高飞,找个普通、可以接纳她的男人嫁了。
日后回忆起白景琦当年种种爱的冲动,可以感叹,一辈子也不遗憾了,也有男人深爱过她。
(其实当然不是,只是女人的臆想罢了)。
而白景琦,看到八大胡同摇曳的红灯笼,猛然记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在这里面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那个女子,也许都记不得姓名和容颜了,只记得让自己掉过魂儿。
白景琦没想到,杨九红倒是认真了。
即使在风月场里看惯迎来送往人走茶凉的杨九红,这个精明聪明的头牌,遇到狗屁爱情的时候,也会冲昏了头脑。
可她又是清醒的,她坐在提督府门口一连等三天,不畏别人的嘲讽和泼凉水,似乎她吃定了白景琦。
却也注定了后半生的悲剧和飘摇。
那场她假扮男装去关外采购药材的戏。
流利的日语,洒脱的造型,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她以前只是一个卖笑的青楼女子,可是她又有这么强大的气场。
我却只想说,她离了白景琦,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可是她却放不下他,以狗屁爱情的名义。
不准戴孝,不准抚养自己的孩子,她都忍下来了。
我只能说,爱情真TMD的伟大。
遇到爱情不糊涂的女子,赶脚只有林徽因和李嘉欣吧。
因为杨九红,对白景琦始终喜欢不起来。
她是坚强的,命运虽对她如此的不公,她却没有放弃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失去爱人的能力。
她跟了白景琦以后,忠贞不渝,一心只有他,但他却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一个母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能跟孩子相见。
她遭受了这样的苦楚,也无处发泄,最终又把同样的苦施于最爱的女儿身上,这么做也不是为了她的快乐,而是她用最极端的手段想让女儿明白做母亲的苦。
然而命运终究是不公。
不想说其他人如何,封建残余到现在的年代仍然是一些女人头上隐形的枷锁。
何赛飞老师的美,她的媚,她的飒,把杨九红演绎得让人同情得欲罢不能,不愧是表演艺术家。
经典之作,无愧于满分。希望以后有类似的作品出现。
后四分之一剧情有点无趣了。腔调真的是有,但一脸褶子演少年少女(加上那时候化妆技术也不好)真的很别扭。斯琴高娃老师的演技可能更适合舞台,在电视上挤眉弄眼,会觉得太夸张了。
俺稀罕杨九红,天字第一号悲情人物
重温老剧,过去的剧也太好了。。。七爷是个汉子哪都好就是对不起杨九红,杨九红要是早点离婚自己创业说不定也能当个董竹君。
3+ 同类别中的佼佼者
大概是广东人的缘故,觉得这样的剧好土,虽然这部剧好红好红啊。
這部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連府裡的一個普通丫頭戲都特別好,哪怕就只是鏡頭裡的背景,他們的表情反應都和劇情發展是配套的,完全不出戲!導演調教得好啊!
长大后的白景琦也太老了,比他妈还老,而且这个人设简直恶心死,妈宝男,见一个爱一个不负责任没担当,建议还没看过的不要看了,封建余孽
其实我一直很同情杨九红。。。
一家子脑子不正常,陈宝国演技好
经典好看
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可是看完后.....觉得封建余毒真TM恶心人..过去了100年了还能恶心到人....就跟片尾广告上的三鹿乳业一样荒唐啊..荒唐....如果没看过的...别看了...少接触封建余毒有益身心健康.居然还有人说看这电视剧学做人?.我想问问学谁?..无比的悲哀..
几个演员不错,故事嘛也就是扯淡·
屌丝梦游记 把男人的错归结到女人身上 背负着多少条女人命就为了成就一个屌丝 就这还能“百看不厌“?真不愧是十多年前的电视剧
看不下去,一股怪怪的腔调
百看不厌的部分还是白景琦成年前的十来集。成年后主角光环太重了。
我怎么不咋喜欢白景琦呢,尤其是中年之后对待感情一点也不专一
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淫之作。
剧情其实不太能上档次…分虚高
虎頭蛇尾,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