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中文譯名《一首punk歌救地球》,就令人想起20世紀少年。
又是用歌曲拯救世界故事,又是以分段插敍形式,不過今次沒有神化敵人和英雄,而是以輕鬆搞笑的氣氛去講英雄救地球。
正義的朋友救地球,或動漫畫,或電影,都經常出現的題材,上至80老人下至3歲小孩都為之着迷。
今次fish story幽了它一默,將所有橋段放回現實情況問你信不信。
現在還有小時就世界末日了,會不會有正義的朋友出現呢?會不會有五架gundam飛出來救我們呢?放於現實,當然誰也不信。
再繼續問下去,為什麼救地球的主角總是五個人,為什麼主角會突然醒悟自己的責任,然後回歸原點,無論是這套戲,還是這些橋段,你我都知只不過是fish story(吹牛的故事)。
這套戲中最代表現實狀況的就是教主,除了指他很現實地享樂,還有就是很現實地接受現實,一邊以現實角度去反駁所有一般人也認為"荒謬"的橋段,一邊鼓吹其他人接受現實,認清現況,沒有誰得了世界。
可是人有夢,人有想像,如何荒謬的橋段,都是想像的延續。
人有想像,才有了希望。
故事的最後,就是要告訴大家,再舊的橋,用上數百次,都可以拯救世界,然後拯救你和我。
是以所有fish story仍然可以繼續大賣,繼續拯救世界。
我特别不愿意看见人们评论这部片子,说着,好燃啊,好励志啊,路人救地球啊,这种话语。
这明明就不是励志片好吗。
这明明就不是正能量主旋律好吗。
这明明就是一个又一个卢瑟的混乱奇缘啊。
这明明就是黯淡压抑痛苦失落懦弱躲多过炫美晴空的片子啊。
有多少歌手高唱着一次共鸣就足够。
有多少懦夫相信着一次勇敢就足够。
有多少斗士等待着一次机会就足够。
有多少天才期盼着一次计算就足够。
抛出多少砖头才能引出一块美玉。
投出多少石子才能碰撞一颗真心。
需要多少黯淡压抑失落无奈懦弱悲愤沉入深海,才能比肩鲨鱼的重量。
需要多少恳切自嘲真诚狼狈忍让执念同时引燃,才能让彗星变成烟花。
FISH STORY (1975年間奏無音Ver) 词:斉藤和義・伊坂幸太郎 曲:斉藤和義 僕の孤独が魚だったら、 巨大さと獰猛さに、 鯨でさえ逃げ出す きっとそうだ きっとそうだ 僕の孤独が魚だったら、 巨大さと獰猛さに、 鯨でさえ逃げ出す オレは死んでないぜ オレは死んでないぜ 音の積み木だけが 世界を救う 僕の挫折が魚だったら、 悲痛さと滑稽さに、 海にさえ棲み処がない オマエはホラ吹きだ オマエはホラ吹きだ 音の積み木だけが 正義の味方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僕の正義が魚だったら、 貪欲さと傲慢さで 海底のマグマを爆発させてやる! -空白- 僕の孤独が魚だったら、 巨人さと獰猛さに、鯨でさえ逃げ出す オレは死んでないぜ オマエの目は節穴 砂糖たっぷりの アメ玉しゃっぶってな!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僕の勇気が魚だったら、 巨大さと若さで、 月光の揺らめく波を 嵐に変えてやる! オレは死んでないぜ オレは死んでないぜ オマエはホラ吹きだ オマエはホラ吹きだ 音の積み木だけが 音の積み木だけが 宇宙に届く 世界を救う DumDaLumDum DumDaLumDum DumDaLumDum DumDaLumDum... おわり 倘若我的寂寞是一条鱼,它将会是如此巨大,如此凶猛,连鲸鱼也会感到畏惧,我知道它会,我确定它会,倘若我的寂寞是一条鱼,它将会是如此巨大,如此凶猛,连鲸鱼也会感到畏惧,我不会死去,我不会死去,只有堆积的声音才能拯救世界,倘若我的挫折是一条鱼,它将多么悲痛,多么滑稽,连大海中都没有容身之所,你不知道你是个骗子,你不知道你是个骗子,只有堆积的声音才能拯救世界,假如我的正义真的是条鱼,它将多么贪婪多么傲慢,我将由海底喷发出炙热的岩浆 “一首朋克救地球”,这是伊坂幸太郎“fish story“一书的中文译名,相比之下,前者似乎能隐隐反映出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但又有着挥之不去的中二气息。
对,就是中二气息,这是这本书以及电影给我的第一感觉。
中二并不是个让人喜欢的词,中二病是伊集院光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出,比喻日本青春期的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等特别言行的俗语。
自从我知道这个词,便把它代入自己身上,恐怕许多人都这么做了,并且令人难过的是我发现自己无比契合这个词。
比如说我曾获得几次校园十佳歌手并认为自己某天能成为摇滚乐队的主唱,写小说并且深以自己的文学天赋自豪(后来种种迹象显示并不这样),我脑子里总有些愤世嫉俗的想法渴望着有一天能亲手改变那些我所愤愤不平的现象……但是渐渐的,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我累了,或者说自己在年纪渐长摸爬滚打后接受了许多无力的现实,那些曾经灿烂的,不羁的,带着中二色彩的想法也慢慢石沉脑海。
我说了,不止我,恐怕许多人都曾有过“中二“的梦想,它们像七彩的泡沫一样在脑海中若隐若现,直到有一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中二,于是我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戳破了它们,于是我们也告别了,中二的时代,走向所谓日益成熟的自己。
“一首朋克救地球“,这个中二的故事,在豆瓣网上评分并不算高,有人说它荒诞无稽可笑无聊,但是我发现了,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非常喜欢,许多人说,当逆鳞的“Fish Story”响起时,他们流下来眼泪。
长大了的你们,还有我,不是已经戳破了那些泡沫了吗?
为什么我们还会因为这样一部“荒诞“的电影哭泣?
这个电从世界末日说起,一直层层剥茧,最终回到了30年前的那支乐队,那一首歌。
那是一群热爱朋克的年轻人,他们不畏世俗,爱好激烈的重金属,他们甚至比Pink Floyd还早就创造出了了不起的摇滚音乐。
然而天才的作品通常是超越时代而存在的,他们的歌不被理解,最终录下一曲“Fish Story“便曲终人散。
然而即使到最后,他们也相信自己的作品终有一天能够被赏识,也许它的影响力真的能够改变世界呢?
后来,这首歌偶然间被一位平庸无奇,与朋克毫不相关的司机听到。
但由于这首歌,他救下了一位差点遭殃的姑娘,后来这位姑娘成为了他的妻子,他们培养出来一个正直勇敢的男孩。
男孩成长成了轮船上的应侍生,一次通向北海道的航程中,男孩认识了一名错过下船而滞留的少女,结果轮船被劫危在旦夕之际,少年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少女与死神擦肩而过。
彗星即将撞上地球了,印度发射了一艘载有5名背负人类使命前去炸掉彗星的宇航员的飞船,他们有0.000013%的可能炸掉彗星,拯救地球。
然而,电影之前倒叙又插叙,辗转反复讲述的所有故事都是为了此刻,印度的飞船炸掉了彗星,拯救了世界,原因是那个轮船上的少女。
其实她是深藏不漏的天才少女,她强大的计算能力最终使得彗星被精确击毁,拯救了世界。
电影很难得地将这个天马行空的间断故事讲得连贯有趣,甚至称得上锦上添花。
更重要的是它不动声色的情怀感动了许多人。
小时候,我们疑问“改变世界有那么难吗“,那是我们写作文,总会来上一句改变世界之类的豪言壮语,后来,渐渐变成了一句沉闷的感叹”改变世界,真的好难啊“,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改变自己,如何适应社会,如何让自己跟上世界的脚步。
没错,改变世界是件太困难太困难的事。
电影中,逆鳞想要出名,想要创造新的音乐风格,但是却在音乐市场上撞得头破血流,总是才华横溢,最终还是免不了解散的命运。
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因为很偶然的小事,在后来以难以置信的方式改变了世界。
其中机缘巧合鬼使神差,令人惊叹。
不过,除了那两个唱片店的年轻人,还有谁了解这其中的联系呢?
我们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家看完这部电影,赞叹与感动之余不免想到——这仅仅是部电影啊。
然而我们流下的眼泪和心生的感动却出卖了,我们,其实并未完全放下曾经那些肆意的,中二的梦吧。
我们依旧相信着,依旧憧憬着他们实现的那一天啊。
这世界上似乎真正做到了改变世界的人并不多,但是谁敢说自己不会是那个人,逆鳞以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了世界,谁又不可能?
就像是世界末日的时候,拯救世界的其实是总是被我们嘲笑的,印度阿三的飞船一样。
我这篇乱七八糟的文章不需要嘴炮们的攻击,这篇文章原本也是写给那些曾经烂漫的“中二少年们”。
如果你因为这部电影感动,那么承认吧,你心中的那些七彩泡沫还在飘荡,它们就像飞扬的蒲公英,也许其中的某个看似荒诞的种子,会在不经意间发芽,结出果实。
好吧,即使它们最终飘散了,成了无果的花,也不要灰心气馁,更不要因为攻击而难过。
你的经历和梦,某些人永远不会懂得,他们就像电影结尾的那个牧师一样,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以为是的现实主义者,最终挨不过末日前的黄昏。
当初想看这片完全是因为片名--《鱼的故事》,而在机子上打开看初始的半小时之内,我一直尝试在迟钝与混沌中猜想这个故事要怎么讲下去,因为实在不是一般的闷一般的温吞啊== 40分钟之后我开始有了兴趣,因为女孩儿好囧,劫匪好傻,微笑好美,侍应生好牛掰,主唱好看。
其实它有另外一个名字:一首Punk歌拯救地球。
不过这翻译一下子就解释了整个故事,是不是对这片也就没那么疑惑和期待呢。
整个故事都好比是一团毛线,导演心情好了就多放几条线出来给你织,你又疑惑又迷茫,可是织了一会儿发现这件毛衣有个样子了。
所有故事的发生都是与一首歌有关,而这首歌的产生则是因为一本被误读的书。
或许是最近黑色幽默的东西看得太多,这片也被我不自觉地归入了散发着冷冰冰气息的黑幽片之类--一切无聊的东西都可能是有趣的。
而有趣是我衡量一切的标准。
相比列为末日拯救的俗套故事,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个音乐故事。
虽然日本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乐队和音乐,大多数人还是不曾接受和听说的。
部分愚蠢的热情与热血这里暂且不表,如果有人喜欢音乐,喜欢看一个情节混乱但是非常有趣的电影,《鱼的故事》就值得一看。
那天大头给我在楼下放歌,我说听民谣吧,怕你受不了摇滚。
其实说真的我现在渐渐都有点吃不消朋克了哈哈,年纪大了就转向后朋后摇民谣,怎么永远年轻不起来了。
可是在听这个传说中的逆鳞乐队在录音棚用他们的默契和真诚大声地唱“倘若我的寂寞是一条鱼...”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东西复活了。
几年之后,如果有了自己的小孩,胎教就从我热爱的爵士和摇滚乐听起,因为这个世界也许会被拯救,也许会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奇妙事件,可是音乐拯救人心,总是会让一部分真正听音乐的人变身为“正义使者”。
PS: 发现从来没好好地写个靠谱的影评,每次都扯上别的想法哈哈。
下次要改正。
一个不知所云的名字。
为什么寂寞是孤独的鱼?
为什么不可以?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是孤独的,自己是渺小的鱼一般......这是我一直想写的故事,被写了出来,我反而很开心。
一个命运联系着另一个命运。
一个小男孩从小想成为英雄正义的伙伴,拯救世界。
2012年,一个CD店铺沉浸音乐,不知原来彗星撞地球,世界恐慌逃难,而店主推荐了一首好听震撼的punk歌《Fish story》。
1975年,四个热血澎湃的乐手,郁郁不得志,而录下了最后一首歌《Fish story》,乐队解散,而只录一次,中间有一段散伙独白被剪掉换成静音。
1982年,一群青年听到这首punk歌,传言会听到一段静音,而有人更会听到诡异的女声,一个男子开车回家,真的听到一个女声尖叫......2009年,一个女中学生坐游轮去东京,却遇到末世教徒打劫船只要用做诺亚方舟,有服务生仗义相救。
2012年,还剩1个小时,突然有飞船炸掉彗星,这个飞船不是美国、日本,而是印度的。
而飞船紧密计算,正是当年那个游轮上的女中学生,受到服务员相救而立志研究,那个服务员正是1982年的那个男子听到尖叫而发现是一个女孩被强奸而见义勇为与女孩生下的小孩,而男子正是听了《fish story》的歌而受到启发,而这首歌的灵感却是来自一本翻译的小书,而阴差阳错这本书被一个外表是混血儿的日本人翻译,全部译错,a fish story被翻译成了我的孤独是一条孤独的鱼.......其实是夸张的意思,不是一条鱼......邪不胜正?
为什么真实的世界总是邪恶的人笑着收场,我想起了一句话,有人问为什么坏人总是不受惩罚,而好人要受苦,那人回答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就是最大的奖赏,让坏人成为坏人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
当你长大了就会知道,好坏都很片面,所以有了另一部精彩的电影《The good,the bad,the weird》 不是你们的音乐不好,只是你们走的太前,不适合这个时代......
这个故事,诉说着我的孤独, 倘若我的孤独是一条鱼, 它将会是如此巨大,如此好战, 鲸鱼也无法与其比肩, 我知道它会, 我确定它会。
这就是片子里始终不停回响起得一首没多少人听过的狗屁PUNK歌的歌词,说它无厘头也好,说它浅薄也好,怎样都好,但是听进去的人,就始终会明白它的坚韧。
于是又想起另一首更狗屁的PUNK歌的歌词。
穿越丛林深处,鸟儿轻声啼哭。
忘记来时道路,寻找新的归途。
纪念,纪念阿雅!
纪念,纪念阿雅!
歌词散失掉大部分了,我都不知道阿雅到底是谁,是已经远去的某个名字?
还是未曾到来的某个形象?
或者,根本就是我已经注定无法再拥有的对自己的坚信。
《鱼的故事》讲得就是对自己的坚信。
四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甚至假如不仔细体会,确实也毫无关联的蝴蝶效应式的四个小故事,而且还都是非常无厘头的小故事,最后却汇聚成一个能够解救世界灾难,地球毁灭的伟大理想。
所有的理由都很牵强,但是正因为其牵强,才显得PUNK精神的强大,也才显得寂寞对于一个人生命的重要性。
只有在无穷无尽的寂寞当中,仔细地一遍又一遍舔舐着自己的伤口,甚至逼迫它不要愈合,强迫它,才会有的快感。
所以到这里就更加理解SID最后枪杀南希时的绝望与寂寞。
不对不对,寂寞是强迫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动力,即便在无穷无尽追求强大的道路上,我依旧是孤独寂寞的,但是至少,也总比,在寂寞里日渐沉沦,变成连自己都看不惯自己的一堆垃圾要好。
没有你可以,但是我至少有思念的寂寞。
它可以让我更加强大。
真好看哦真好看。
整部片子的最后会有一个顺序的短片帮我们理清许多连接,有清晰豁然开朗的感觉。
片子充满着欢笑。
新闻里播报印度飞船那个超级曲折的航线和成功率的时候简直笑喷人。
救世主说这是最后一次日落后,第二天信徒就说太阳又升起来了还是35度角。
帅哥厨师手托一个苹果派,临危而立,一整套干净利落的动作打光所有绑匪真是搞笑又帅气。
天才少女抱着救生圈跳海。
还有那个绑匪长得也很不错日本的特赦和中国的武侠是多少小孩心目中的神啊。
大家各有一套拯救世界的办法。
真期待2012。
伊坂幸太郎出品,必属精品
还是伊坂原作改编的电影,《一首朋克救地球》。
这部整体观感个人感觉不算太好,但很喜欢设定,还有伊坂式的奇迹,还是熟悉的味道。
多重的故事嵌套着,多重的时间线交替叙述着故事。
是人为是巧合也是努力的结果,造就奇迹。
2012年,彗星即将撞击地球,日本将被淹没,世界末日将要来临。
与十年前和二十年前和好多好多年前发生的事都有联系。
最初,大概三四十年前,一个即将解散的乐队为最后录制的一首歌曲取名为《Fish Story》。
这首歌中间有一分钟被消音,这便是在2012年拯救了世界的渊源。
歌曲的名字来源于乐队中一人看到的一本书,《鱼的故事》。
这作为歌曲名称不是很好吗,里面的句子也可以作为歌词。
不会侵权吗?
被质疑了不会。
被这样回答了。
因为啊,这原本早就被回收了,原因是出版社的错误翻译。
FISH STORY不是鱼的故事,而是夸大的故事的意思,里面的句子也完全意思不对啊。
那歌曲改名了吧?
不改呀,这名字多好啊。
我早就对日本电影失望了。
不温不火的家庭伦理剧,情节单调的校园剧,莫名其妙的恐怖剧。。。。。。
不是这些电影一无是处,只是总感觉日本的电影创作者不怎么动脑子,缺乏创新精神,导致日本电影止步不前。
另外日本电影似乎还存在演员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看来看去都是那几幅老面孔,导致观众难以入戏。
唯一支撑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只是偶尔想练习一下日语的听力,再有就是好歹可以通过电影观察一下日本的风土人情。
不过,这些理由都与电影无关。
前两天,我带着同样的理由很无所谓的开始观看《鱼的故事》。
我发现我——并没有错,大部分日本电影都是不值一看得烂片,但是《鱼的故事》这部电影绝对是我最近几年看过的日本电影中最不日本的电影。
它述说了一首庞克歌曲如何拯救地球的离奇故事。
全片柔和了科幻,悬疑,惊悚,励志,搞笑,动作等多种元素,颠来倒去的时间轴看似混乱,实际上全是在精心布局。
演员人数众多,却没有一个是主角。
如果硬要从中找一个主角的话,我想那就是故事本身吧,这让我联想起了另外一部电影——昆汀的《无耻混蛋》。
近些年来我看过的很多日本电影都在如何打动人的问题上下功夫,却忘记了在如何吸引人的问题上下功夫。
前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观众连想看到最后的好奇心都没有的话,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通俗点说就是,故事要给力,才能言及其他。
当然这话只是针对一般类型的商业片而言。
近年少有的故事够给力的日本电影——《鱼的故事》。
推荐。
每個人所做的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他人。
你所認為沒有意義或無意而為之的事,也許就會深深地讓別人記著,融入到生活,生命中。
我想,這就是《魚的故事》想要說明的主題吧。
一開始時,就覺得這電影的風格跟《金色夢鄉》的很像,一直在想是不是一個導演的。
但一直忍著沒有去查。
看完之後就馬上去查,開始時還是有點失落,因為在百度百科中中村義陽的作品表根本沒有《金色夢鄉》,有的只是一齣叫《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覺得名字挺好玩的,查了才發現這就是《金色夢鄉》!
還發現《金色夢鄉》和《魚的故事》不僅是同一個導演,而且還都是伊坂幸太郎的作品!
令我開心得不得不一邊大笑一邊猛拍自己的大腿。
很久都沒有這麼開心過了,或者生活就是在無聊的事情中找樂趣。
說回《魚的故事》吧。
其實一開始時我並沒有仔細看,開頭就是世界末日,有一首叫做《魚的故事》的歌,年份也有點亂。
繼續看下去突然有出現了一個懦弱的男人正在聽《魚的故事》,然後有出現一個所謂的正義使者在與劫船的歹徒在搏鬥,然後又有點回到《魚的故事》這首歌的創作故事,最後又回到現在的世界末日。
然而,最後一個鏡頭吧女孩的頭盔摘掉才恍然大悟:啊!
原來是這樣一個故事!
原來,《魚的故事》原來是一本書,被一個不懂英文的翻譯作家編輯,被唱片鋪老闆的(好像是)姑姑拿回來;然後他又簽了一隊樂隊,但發行的專輯都不太賣座,於是再解約之前最後一次錄音,樂隊的隊長由那本《魚的故事》啟發寫出了《魚的故事》;接著到一個懦弱的男人聽著這首歌是遇到了自己命中註定的女人,為了讓兒子不像自己那樣懦弱所以從小就開始鍛煉他成為正義使者;長大後在一次劫船中救了那名女高中生;那名女高中生由於這個正義使者的捨身相救而決定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拯救更多的人,成為正義使者;最後她成功計算出如何能將彗星撞碎的公式,拯救了全世界。
以上就是影片最後幾分鐘的內容。
先不管導演導此片的功力如何。
拯救世界,聽起來好像很中二的樣子,但是,在這裡由於種種的巧合,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雖不能說是完全沒有bug,但是這樣的層層推進和倒敘已經令我覺得挺有趣的了。
就像《返老還童》那樣,就是由於每一件非常微小的事的組合,所以最後車才會撞上Dasiy。
這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整齣戲我覺得最有意思就是這樣巧妙的運用了“巧合”。
很記得片中的五郎在錄音時所說的“既然都不賣座,我們那麼努力地唱又有什麼意義”。
是的,很多事也許都是沒有意義,但是在時代的巨輪下,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會累積成怎樣的一個結果。
也許你會覺得你每日做的事根本沒有意義,但是請加油吧,你永遠不會知道沒有意義的事會帶來什麼樣的獎賞。
滨田岳演的那是个傻逼么
对蝴蝶效应并不感冒,用蝴蝶效应来解释因果关系未免也太思想懒汉。又,拿朋克说事但还是隔靴搔痒。以上,三星半。
可爱中二热血,献给在无意义人生里创造无用艺术的赞歌
尼玛
四个片段式小故事,挺扯的,有点儿意思。乐队叫逆鳞,主题曲是fish story。
1分钟消音拯救世界的黑色幽默,包含了日本人惯有的kuso精神。故事以一首歌为线索,打破了时间线叙事,但如果没有punk歌手们畅聊消音1分钟可能发生的事情,恐怕没多少人能看明白平行故事间的联系。最遗憾的是那首歌我也不爱多听。
高良是真唱的吧,可以考虑转行做歌手了,比起原唱更喜欢他的版本
有点蝴蝶效应的意思。
最后的那条线实在太绝了!!
一张朋克专辑的粉丝共鸣。我称之为——精神产品的跨时空正反馈。但本质上仍然是四个独立的热血中二小故事,只是创作者硬生生地编了这样一个主题关联,很一般。
朋克拯救世界
一首punk拯救地球。。笑抽死 霓虹精的扯蛋式个人英雄主义 最喜欢1975那段
伊坂X中村 向井X山下 基友拯救世界
叙事很有趣
白日梦拯救地球,伊坂幸太郎的东东总有种理想主义的纯真,难得的成人世界的纯真。
朋克救世界
感动到了。其实整个构思好比陈医生那首『如果这一秒钟你跟我讲你不爱我』一样连锁。无眉高良健吾加一星。
中村拍的三部伊坂原作的电影都有滨田岳啊……原作去年看的来着,完全忘光了……印象不深啊……
连得勉强。。明显的扯蛋。。但最后整体并不讨厌
贫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