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朋友圈广告推到面前的。
也不知道为啥推给我。
因为我是贵州人?
还是因为我少年时也养过猫?
还是因为我就是一做广告的?
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吧,大数据对我的这次推送算是成功了。
我很喜欢这条片子,也因此记住了这背后品牌。
推送的效果做到这份儿上,成啦!
……大家伙看这片子的时候别忘了这东西本质上是有商业目的的,不是毕赣自己拍着玩。
要从这商业目的出发,我觉得毕导这Brief真是吃得透透的,我要是甲方,得认真地跟人说声谢谢!
……接下来瞎聊聊我对这条片子的看法,孔见,拙见,不值一笑那种。
毕赣的创作是很丰富的,行家在里面看出很多东西,这个托夫那个司机的,我都不太懂,纯讲我一个普通观众看到的东西。
……故事说起来不复杂,顺着讲就是,从前有个可爱的小女孩收留了一只流浪的小黑猫。
本来他们过着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想着报恩的小黑猫于是给小女孩带回去了一些自己觉得很珍贵的东西。
是啥呢?
就是死耗子、小鸟什么的……而且,还郑重其事地,把这些个东西拖到了小姑娘的床上……这剧情是不是哪里听过来的?
有意思吧!
我们小毕照着这,就整出片子来了。
正常是个小姑娘瞅见这谁不害怕?
没想到原来你是这样的猫?
从猫来看,这尼玛就我猫性本性啊!
然而嫌弃不可避免。
猫咪离小姑娘而去。
你觉得好的东西, 别人不觉得好。
你掏出真心,结果被人嫌弃。
这个设定简单又直接,推着剧情就往前走了。
……影片就从猫咪的旅行开始。
这个旅行可以看做是猫咪的救赎之旅——毕竟它把小姑娘吓坏了,它想要做真正能让小姑娘满意的事情,找到真正小姑娘喜欢的东西。
这个旅行,其实更是猫咪的自我价值实现之旅。
这个自我实现,就是片名:破碎太阳之心。
……影片里说了,太阳之心是人类的爱。
猫咪干的事,就是补缀起来了那些破碎的爱。
它接下来干的事,往更直白了干可就是广告公司的活儿了!
我们往下看:……猫咪完成的第一件事:放火烧了稻草人,帮稻草人获得了自由。
猫咪从稻草人这里获得了衣服帽子,注意,在这身行头帮助下,猫咪以人的身份,走进了人的生活。
紧接着,猫咪开沿着稻草人给的线索,开始去找寻一个答案:人类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
……猫咪完成的第二件事:帮机器人重新获得生命。
机器人的比喻义很强烈了。
有小孩围绕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就有生命,分享自己的糖果(其实就是人生故事),而当无人分享时,他的生命停滞了。
猫咪以一种“打碎”的形式,弄出了动静,也给机器人带来了新的生命。
机器人,则给猫咪糖果,作为答谢。
猫咪尝不出糖果的甜,之觉得苦。
那是当然了,猫怎么能懂人生呢?
……猫咪完成的第三件事:帮女孩找回了往事。
女孩从诗,到食,理解里面的意思了吗?
猫咪做的事,是点亮了她的生活,帮助她正面曾经的情感(门打开了,行进在向前的轨道上)……猫咪做的第四件事:激活了一个贪婪的人。
这货贪得无厌,为了“魔法”失去了幸福。
其实也是真实世界里争名逐利丢失了对生活真实感受的人。
而猫咪用自己“生命的音符”,将这个人唤醒。
……你看猫咪最后的报恩。
它约到小姑娘出来,揭开帽子,脑袋上顶着一朵小草花,小姑娘心无芥蒂地就摘下去了。
你猜那朵花叫什么?
在我看,叫“理解”。
人世间最可珍贵的东西,就是理解。
无论你处于何种情绪中,猫咪总能给您一种“理解”的抚慰。
而这家品牌提供的宠物用品,是因为他们无比地,理解你家的猫咪。
懂了么?
话在说白一点,我们是宠物用品专家!
……拍商业微电影请名导演撑场面的挺多的。
搞得不咋地的也挺多的。
毕赣这个搞得挺好的。
认真去理解甲方的诉求了,创作上兼顾得特别好。
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和毕赣这样的好导演,合作这样的好东西。
毕赣导演拍摄的这部与pidan合作的品牌短片讲述的是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由译名《a short story》就直接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短片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以给小女孩准备生日礼物为主线索探讨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
故事的主题并不是特别清晰,导演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利用科幻的方式去衍生故事的丰富性,让故事层次更多,更不通俗,也更倾向于写意派的电影。
这并不是毕赣导演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他曾凭借《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并且获得了众多好评。
这部影片也同样具有导演特色,极具电影技术。
尤其是在房间门打开出现铁路,房间变成火车的瞬间,被毕赣式美学和拍摄风格再一次折服。
导演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故事情节上,因为pidan是一家专注为猫创造产品的品牌。
可以从它的品牌介绍中得知,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把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悲伤的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
”这种理念也贯穿到这部短片的始终,所以作为一个品牌短片来讲,故事更加抽象和科幻,讲究电影镜头艺术和品牌理念的展现。
比如开头主观的移动快速镜头将观众置于猫的位置上去观察和了解这个故事,“我”作为黑猫的一段奇幻旅程。
以及火车上的推拉镜头快速将视线从房间切换到轨道上,造成视觉冲击感,同样的感受也能从短片中的画面叠化技巧中得到。
如果单纯作为一部短片来讲,故事的立意加深了理解的难度,但画面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而作为一部品牌短片来说,毕赣导演完全做到了在表达品牌理念的同时,加深了电影艺术的美感,使广告片实现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因为Ta用自己的灵魂,那是Ta唯一拥有的贵重的东西,换来了一朵再普通不过的小花,像空气一样存在的疏松寻常 在Ta最重要的人面前 好像跟我一样 (还有,还有什么能比送上了自己所能想到最好的东西,结果反而遭到嫌弃,开始远离更令人无措的呢?
就那样捧着自己单纯的真诚心碎,还想着继续给些什么
我失败喽,就给你带来了一朵花,我知道你嫌弃,我也知道你不会把嫌弃说出口,可是就连灵魂的乐符都被我一个蠢货搞丢咯,我没得东西了,啥子都么得了,那些东西我也不能够跟你说,这辈子就这个样子了,你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我爱你
“我写信的时候,心脏是热的,和想你的时候一样。
所以我想,人类的爱肯定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着太阳系。
”黑猫的爱碎在了太阳核心里吗?
不被理解的爱,会被主人讨厌。
黑猫不理解,问有梦想的稻草人“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稻草人让三个怪人给它答案。
黑猫给了孤儿院的机器人阳光,机器人醒来后告诉黑猫,世界上最珍贵的糖果是苦丁糖,黑猫尝不出里面的甜味,黑猫不理解。
黑猫给了住在火车头的健忘女人自己的眼睛,黑猫听到了女人最难忘的一封信,黑猫不理解。
黑猫给了魔鬼自己所有灵魂的音符,却只得到了一团肮脏丑陋的泥土,黑猫不理解。
也许也像黑猫送给小女孩的那堆,扔在床上不被理解的死掉的小动物吧。
黑猫觉得找不到最珍贵的东西了,最后在泥土里插上了花,在小女孩生日那天送给了她。
黑猫给了一切能给的爱,就算是不被理解的爱,也不会舍得消失吧,哪怕碎在太阳核心里也好。
整个影片里体验到很强的矛盾感,毕赣的镜头真的很有情绪性,梦回凯里,一度怀疑这只黑猫从路边野餐的海报里跑出来的。。
但是剧情属实有点迷,可能这就是艺术吧,作为广告片对这个时代来说多少还是出现得有点早了。。
前天,pidan x 新世相 x毕赣发布了这支由毕赣导演拍摄的品牌首部短片,喜欢。
从露出剧照时候就开始期待,看到成片后也果真不失所望。
首先其在观感上就非常引人入胜,别出心裁,伴随着一只猫咪的探索,展开了一段浪漫奇幻的旅程。
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将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的悲伤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于是在这部短片里,可以看到自然,看到寻找,看到爱。
当然看完短片后最值得称赞的还是毕赣导演在镜头视觉运用上的精心设计,就像毕赣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影片最让人着迷的是这个如梦如幻的故事,它像一位游走在山川陡峭间的诗人,也像沉溺在梦里看不清面庞的记忆。
去寻找爱,去发现爱,又去越过属于爱的樊篱,在浩如烟海的尘世间,体味属于心灵上的共振。
短片从头到尾都被一种带着迷惘的奇幻色彩所包裹,而待烟雾散去之后,留下的却又是静谧的平和温暖,要构建出这样的视觉奇观自也离不开摄制团队的精心设计,火车、舞台、魔法,无数奇妙思索的时刻,无数大开眼界的时刻,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只是为了,在送给你一朵小花的那一刻而绽放。
这是,来自毕赣赋予的浪漫。
如童话般梦幻的除了故事还有阵容,谭卓x陈永忠x声音李丹枫x摄影黎佳能x惘闻乐队配乐,这样的阵容同时出现在一起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真是回味无穷。
谭卓的表现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整个制作几乎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幕后班底。
所以这也注定了这是一部非常强烈的具有毕赣风格形式的短片,就算只听声音,熟悉毕赣的影迷也会知道,一定是他来了。
通常,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小说,小说会给你讲一个故事,起承转合,告诉你一些人和事。
很偶尔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一种像诗的电影。
在这样的电影里,一切都是人类情绪的凝结和浓缩,它就像是一种专门制造出来用以收藏转瞬即逝情绪的魔法容器。
毕赣这部短片《破碎太阳之心》在我看来就是一首诗。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毕赣一直在把电影诗化。
诗化的电影几乎是不需要具体情节的,不借用情节来传递情绪,反倒最难。
在这一点上,毕赣已经自成一派,几乎也是中国电影导演里的珍稀动物,应该予以保护。
《破碎太阳之心》延续了毕赣以往的风格。
将故事摊薄,童话化和寓言化:故事以一只黑猫的视角展开,黑猫满足了稻草人燃烧自己去飞翔的心愿,而后受到稻草人的启发,去寻找拥有世界上最珍贵东西的三个怪人。
大量日常又充满着诗意的意象:无家可归的黑猫,稻草人,机器人,破碎的镜子,镶嵌在火车上的房子,魔术师障眼法的舞台,泥土和花朵。
一个诗人的旁白:把人物的心境翻译成诗歌。
这一切组合起来,就是毕赣的形状。
如果用看故事的角度去观影,或许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要用去读一首诗歌的心态去看这部短片。
黑猫找到的第一个怪人,是孤儿院里负责给孤儿发苦丁糖的机器人。
孤儿只有离开孤儿院的时候,才能领到苦丁糖,尝到甜蜜和苦涩的滋味。
而机器人也只有在每个孩子离开的时候,才能跟他们每个人说一句话:你好,再见。
相遇和告别同时发生,机器人才是孤儿院里最孤独的那个人,也是一个注定要被遗忘的人。
在表现被遗忘的机器人时,毕赣在影片里用了大量的镜子,尘封的透明塑料纸作为意象,营造出一种鬼气森森的凋敝感,在黑猫用破碎的镜片折射阳光给耗尽电量的机器人充电时,被遗忘了不知道多久的机器人又重新站起来,把黑猫误认为是要离开孤儿院的孤儿,给他发糖,用机械的声音喊出那句久违的“你好再见”。
如果注意听,机器人醒来之后,环噪立刻响起孩子们的吵闹声,而此时孤儿院明明已经肉眼可见的破败。
很明显,这些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来自于机器人最初的记忆之海。
而他手指上的太阳纹身,也代表着他对阳光的渴望,可是给他光的人,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少。
他在短暂醒来之后,又将继续沉睡,被遗忘在时间之谷。
我在这个片段里看到的是每个人从巨大的人间孤儿院里走出去,终于失去庇护,开始独自品尝饱含尘世万千滋味的苦丁糖。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而黑猫却对甜味不敏感,它只能尝到苦涩和酸楚,似乎映照着许多人漫长而辛苦的一生。
黑猫只能继续上路,乘坐索道从荒野走向城市,此处镜头的设计让人再次想到《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里那段著名的长镜头,黑猫在前景,背景在变化,给人一种梦境之中的旅途感。
第二个怪人是健忘的女人,每天吃常忘面来抵御失去爱人的痛苦,她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封火车司机写给她的信,但她却记不起信的内容。
在这一段里,光影的变化,和《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里念诵诗歌就旋转的房子如出一辙:敲门声响起,门打开,原来房子就置身在一辆行驶的火车里,女人就居住在这辆永不停站的记忆列车上。
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再次被诗歌的咒语打破。
这样的处理,依旧是熟悉的毕赣。
黑猫所找到的第三个怪人,是一个学会魔法而失去快乐的魔鬼,最终得到一堆泥土。
到这里,故事开始闭环,旁白开始讲述黑猫自己的故事。
它被一个小女孩在野外捡回家,为了向小女孩表示爱意,它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都放在了小女孩床上:受伤的鸟,死去的老鼠,冰冷的蛇。
小女孩却开始厌恶黑猫,许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无法感同身受,你把爱献出来,对方却并不领情,两个人之间的壁垒,最终会使得某一个人心碎。
黑猫感知到这种厌恶,于是开始了流浪。
在经历了稻草人和三个怪人之后,黑猫终于开始明白,这趟旅途的意义。
稻草人教会它奔赴与寻找,机器人教会它失去之后的自处和自洽,健忘的女人教会它记住和遗忘,魔鬼教会它伪装、心碎和希望。
原本漫无目的的它,终于找到了一个目的,它终于有了勇气,再次回去见到了抛弃它的那个小女孩,送给她一枝用魔鬼相送的泥土种出的野花,淡淡地说出那句久违的,你好再见。
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原来这是一个关于孤独,心碎和爱的故事。
诗歌书写的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恒常如新的爱,从不缺席的孤独以及热烈又冰冷的心碎。
我想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十几分钟的短片里,读到属于自己私人的观感吧。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也是毕赣的魅力。
太阳会心碎吗?
当然会。
不然哪来的光呢?
去吧,尘世的人,爱,孤独,心碎和猫,都在等待着我们。
很喜欢这个短片带给我的整体感觉之前看过《地球最后的夜晚》只感觉他镜头下的梦境表达很浪漫,然后惊讶于他出片名的时间和长达一个小时的“长镜头”后来在公众号推送里看到这个短片,还以为他出新电影了呢。
结果听说是个广告片(我还真没看出来哪里广告)倒是科长的《孔雀孔雀》更广告一些虽然我不喜欢小孩子,但我喜欢小猫咪,《太阳》短片中三个怪人呈现出的画面除了第一个我觉得有点恐怖以外,后面两个真的很惊艳!
很好看!
很喜欢!
可能是我看的片子还是太少了,真的很羡慕想象力丰富的人
海报也特别好看,是我喜欢的风格。
可能都是讲梦境吧,我上一个片子看的《盗梦空间》非常喜欢这些超现实的东西!
非常喜欢!
(说到超现实,我很喜欢《乌海》的一些画面)放截屏
没错,我和猫呆在一起就会变困,因为我家的赛蒙实在是太慵懒了
字体和颜色也好看
燃烧的稻草人。
这里不写片中的台词,台词会写到摘抄本上(其实是我记不住了现在懒得查)
玻璃窗好看,和这个塑料布在一起就恰到好处
砸碎的玻璃
就总有那么几个导演电影里的画面每一帧我都特别喜欢,也很容易能get到他的意思
想知道这个画面是实景还是..?
因为门那里正好有个路标,窗户正好露出电线杆(我明天就去看幕后纪录片瞅瞅)蓝色的路标,地上蓝色的玻璃反光,右边黄色的电箱构成了画面的平衡当然我的目光还转向了碎墙上面的防爬玻璃渣
这一幕太惊艳了!
她思念着家人,她的丈夫是火车司机,他打开房门(我认为是打开心结的感觉)风吹进来,车往前进,桌子上的纸都被吹走一种自由的感觉突然生了出来
哈哈这个,我很震惊,果然是生活在游戏机里的人。
还是倒放,就是还很紧跟潮流的感觉
这块我也很喜欢,就是给我了两次“惊喜”就是完全打破了我原定的认知,我还以为“剧场”是绿色光
这张图很适合做微信背景哈哈哈也喜欢片尾那个帽子在天上飞的镜头,像是小猫灵魂的音符在虚空的五线谱上起舞看完这个小短片之后我去b站找到了他其他的小短片!
然后打算下次去看《路边野餐》( ´▽` )ノ
不不不,这次毕老师来不及模仿塔可夫斯基,毕竟篇幅太短。
聪明的毕老师在日本的奇幻片里找到了借力的因素。
火烧稻草人和怪诞风,一大团妖异粉色艳丽色调。
有可能模仿的是寺山修司。
其实模仿没有错,但是模仿到只剩下外壳的拼凑,没有完整的意识世界来主导,没有核心思想原动力与核心的人生主题作为探索,会变成山寨汽车。
毕老师很聪明,头脑很好使。
他非常懂得如何在这片土地里脱颖而出——模仿经典时期电影大师,来点地方风情。
可惜这几部作品来看,毕老师并不是艺术家。
他有很好的头脑,一点才华,没有心肠。
他是很聪明的电影人,虽然功利,也还是做出了一点点风格。
再说回短片吧,毕老师通篇都是旁白,明明电影就是用画面说故事的,非要通过这些差点意思的旁白。
其实,毕老师的文学造诣并不怎样。
太聪明了就着相了。
也许是地球最后的夜晚让毕老师意识到,还是老路子更好,所以他又回到了原生艺术模仿上。
可怕的是,毕老师其实没有表达的欲望了。
职业身份名利诱惑着他这么做而已。
毕老师其实未必热爱艺术这件事。
因为他越来越不纯粹,他没有在探索潜意识里的东西,说装b点他没有关注宇宙的问题。
就日本奇幻片代表人物而言,比如寺山修司,一辈子都在探索母亲这个形象的化身如何撕裂自己的内心。
此外,塔神也一样,一辈子都在母亲与童年的飘忽不定里挣扎。
但是毕老师没有这些东西。
他更加不是阿巴斯那样的艺术家。
毕老师醉心的是个人小情绪和虚有的才华这件虚名。
毕老师很聪明,他用这些大师的壳拉升原创不足的问题。
片尾那朵小花…真的,毕老师,不是所有人拍的淡淡小花都可以拉升爱这个主题。
阿巴斯很懂爱,懂纯真,所以他伟大之处是价值观,而不是一朵小花而已。
毕老师的确比平庸创作者走出了一小步,却满足于那一小步。
猫给了他主人珍贵的东西,一条蛇、一只老鼠、一只鸟。
主人不喜欢他。
他于是问稻草人,然后开始寻找。
三个怪人的珍贵的东西,猫无法理解。
就像猫给主人的东西一样。
怪人是猫的镜像,如里面出现的很多镜子所示。
他寻找的路上,只尝到了酸和苦涩,失去了可以抚慰心灵的眼镜(情感)。
最后失去了灵魂的音符,就像失去灵魂和快乐的魔术师一样,他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团土,一团虚无。
但是猫剩下了最后的温度,藏在帽子里。
帽子里的小草是他的心,他的太阳,把心给了她,帽子就随风飘走到没有尽头的路,就像稻草人飘到没有尽头的天空里。
毕赣睡前童话集系列 一幅梦幻剪贴画,巧匠的手、顽童的心音效相当提神 接近葫芦娃音效风格…各种jiujiujiu biubiubiu boomboomboom 李丹枫老师我瑞思拜
看了毕赣的《路边野餐》,感觉打通了文艺片的任督二脉,然后去考了影视文化与批评专业的研究生,三次,不中。
3.6
谢谢惘闻让这个片儿上了一个台阶
昨晚睡眼朦胧看了一遍,觉得好土。今早起来再看一遍,觉得更土了。毕赣是昙花一现吗?我无法从那蹩脚的诗中感知任何东西,更无法从那七零八落的劣质模仿镜头里察觉到任何独特的气息,但我依然是有期待的,毕竟这就是部商业短片,希望导演能在下一部长片里为观众带来惊喜吧。
看到毕赣的新诗,就像看到我在传销、网课、广告之间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摸着光秃秃的脑门,打出来寥寥文字,怎么也抓不住那些昔日脑子里和嘴角边的金箔粒。By the way,宠物用品品牌这么干真的能活下去吗
中国恰饭片子里拍的最好的了吧
虽然是商业短片不能要求太高,但毕赣确实没拍什么新东西。镜头语言上基本是前两部长片擅长的东西组合了一下,倒放那段还可以,其余无。
影片名字和海报就很降好感度了 跟大多数商业短片一样没啥意思
如果只有前七分钟,我仍会固执地认为毕赣在致敬中保持了自己的诗意美。
终究还是个诗人,本质就是诗人
yue
从《地球最后的夜晚》,到《破碎太阳之心》,接下来该《月球陨落》了。
这么一部片子的writer怎么还能有两个人
简介说:“这是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探讨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我的评价是:夸张了。
【《破碎太阳之心》| pidan × 毕赣-哔哩哔哩】 https://b23.tv/uvbdyEk 视听表达上乘,但也是极不能喜欢上毕赣这种伪塔的诗意,廉价刻意的矫作,执着于复刻影史大师们的镜头语言,注定不会走出自己真正的风格,二星送上。
光怪陆离的场景装置拼贴,杂芜奇幻的梦境,神来之笔是铁轨上的🏠。【豆瓣】
我为什么不去看大师呢?要看你毕赣呢?无感……
塔可夫斯基就是高雅 毕赣就是庸俗?西语就是高雅 贵州话就是庸俗?你们丫才是低级动物
我就觉得一部本该是猫片的广告里满是人类和人类无聊的表达欲就挺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