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不得不说几句不得不说几句我要说一年多之前我看过这片子从此之后我腻上了闷骚这词er我还得说这是部可怕的片子对于Jon Heder来说即使把他推向了绝对的小小的颠峰但从此以后他也再也脱不开了那闷骚的触觉闷骚的形象一闷骚的高中生让一拼命怀旧已婚28岁男士出演获得巨大成功,您真够绝噢噢咱们热爱70年代记得买原声碟啊大伙儿记得截下内段r举世闻名精湿害俗Dance!啊得不时狠狠回味ps,广受好评的内段r开始背景音乐是The White Stripes的We're gonna be friends吼吼吼psps,发现我第一次用上力荐这选项不就是龌龊大感慨咱们都是大人物拿破仑云云麻至于
一般的美国青春电影,一样的套路,如果长时间看会很恶心的。
尝试一下不同的风格,很不错。
我想说,一个没什么特长的普通人也能成功。
炸彈頭拿破崙(napoleon dynamite)就像印象中某幾個小學同學的合體......或換個說法,小時候總會有認識的同學像極拿破崙:面孔長得傻傻戇戇(佢個咀真係冇得頂)、絕對地跟自己討厭的人周旋到底、總有一個老死,而且會義無反顧地幫助他、會袋食物入褲袋(講緊係薯脆薯條麵包之類)、家裡養了奇怪的動物、有自己的一套衣著哲學和品味、當然還電了個當時算「潮」的爆炸頭,總之就充滿個性。
我與拿破崙簡直一見如故,第一眼便對上了:片首校巴內書友仔問拿破崙:"What are you gonna do today Napoleon?", 拿破崙於是開金口說出他的第一句,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句對白:"What ever I feel I want to do! Gosh!!"然後從書本掏出六吋人形膠公仔,二話不說拋出窗外並以魚絲拖行,一臉悠然自得;我看著亦暗爽,因為以前也做過類似的事;可能正值青春期,拿破崙大部份時間都處於焦燥不安的狀態,說話總是語帶不耐煩+雙目緊閉,一副「乜你咁能蠢?!要我講幾多次你先明??!!」的態度,拿破崙天才橫溢,畫得一手好畫,但並不以此自居,非必要時並不出手;拿破崙一家人都非泛泛之輩,個個有菱有角,有個三字頭仲箍牙的女人型阿哥,為了打低細佬拿破崙走去學擺明o厄錢的跆拳道;有個自戀狂阿叔,得閒無事上ebay bid左部時光機,爭d電死拿破崙;還有隻叫Tina的古怪寵物,永遠不會吃拿破崙餵的飼料,但又不會餓死,非常神奇。
拿破崙的世界,頗有《IQ博士》天神村的氣味,甚至沒有打裂地球的暴力或則卷千平的咸濕幻想,內裡的人大都好像白白痴痴但又心地善良;拿破崙的世界,令我憶起上學讀書的生活:陽光永遠充足,生活永遠簡單,我們好像都不需要面對太多的問題,能困擾我們大半天的事其實都濕濕碎碎,拿破崙與藉貫墨西哥的老死Pedro所面對最大的挑戰就只限於班會長選舉(在這裡拿破崙終於使出他的"skill",我看完之後對那位演員非常配服!),臨時監護人Uncle Rico則連自己都養唔掂,每日只是据据牛扒,上門推銷一下「草藥增大法」,正如拿破崙那句"what ever I feel I want to do",講到尾大家也是想無拘無束「做自己」,懶理別人覺得自己怪,學唐伯虎周星星話齋:「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相比之下,另一套怪人處處的電影《Ghost World》(港譯:黐孖妹)則有如拿破崙的成人版本,主角的命運亦悽涼得多,堅持自己風格的人在這裡好像都沒有好下場,「怪人」註定與外在世界有溝通上的障礙,結局Jazz迷西摸(由我最愛的布施美飾演)更攪到要睇心理醫生,看得人心情沉重。
Th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ovies I have ever seen. Some people may not appreciate it because it is a "different" type of comedy. It is nothing like "Meet the Fockers" or "Dodgeball" but is in a different league of it's own. Most of my friends are absolutely in love with it except for one, who says it was the "stupidest movie I have ever seen". I totally agree with the ones who loved it and like most other postings, I must put a few favorite quotes: "Tina, you fat lard, come get some dinner!" "I don't know; maybe I'll build her a cake or something." "Napolean, maybe one day you'll find you a babe...peace out."
要不是Daire同学要看,我这辈子都不会看这么奇怪的电影。
大致上情节前后没有太大联系,就是一部串插起来的四格漫画,但是内蛮奇怪的,今早起来想到里面的若干情节还会想笑,我在想如果以前我还能天天和阿大那个冷人泡电话交流心得体验的话,我跟她绘声绘色阐述个中画面的结果必然是我俩笑啊笑啊笑到抱头痛哭总体上看来,导演就是要那种totally no point的效果,我们的思维已经惯式,生活似乎一定要有个目的。
可你刚生下来的时候有想过那么多嘛?
为什么生活一定要有个目的?
就算有,人生的最大目的除了享受人生还有什么呢?
这个怪货一家子都非等闲之辈,他外婆养的宠物是头酷似草泥马的羊驼,身边的朋友也都一个个冷得我要昏过去。
但别说还挺大智若愚的,他朋友要竞选干部时,他正经八百地来了一句“你跟他们说如果你当选他们的dreams都能come true,他们就会投你票了”,这里真把我乐坏了!
哈哈哈哈我看的时候觉得,这群戆宁凑在一起的时候个戆是戆得类我趟都趟不牢简直,但你回头再去看现实生活里,男人们混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那么傻,一点目的性都没有的傻。
要不是为了娶媳妇,他们估计一辈子都想这么傻下去除此之外,音乐实在是一大亮点,极具可听性
励志电影,已经几乎成为一个类型。
往往这类电影中都会极尽所能的为不幸的主人公制造一系列难以让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苦难,再从苦难中挣扎出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这似乎是励志影片的一贯套路。
因为我们总认为,励志电影,就是要让主人公替我们完成我们希望完成却不能完成或还没有完成的是,在审美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和净化(虽然这个词一般用于对悲剧的评价,但是,我觉得能起到悲剧也能起到的作用,就可以被认为是“净化”丰富内涵中的一种。
励志电影的这种特点尤为明显,因为它多少也富有了一定的悲剧意味——在主人公命运没有转折的前期,他们往往都受尽了苦难。
这个过程就是悲剧所表现的内容。
他们的区别在于,依照惯例,励志电影都会在结尾给观众一个喜剧的结尾,而悲剧却不然。
他们二者,前者给观者带来的是希望,后者则给观者带来的是一种近似于“恐吓”的警告。
),从而卸除了我们心中的压力、疑虑、迟疑与懈怠。
所以,主人公越是经历坎坷,我们越是认为不易,他最终得到的成功,就越有分量。
我们会在心里这样理解:“主人公都那样了,他还有可能通过努力而成功,更何况是情况并不糟糕至此的我们。
”于是,我们的激情、希望、对成功的渴望便被点燃,为我们原本懈怠的身体,输入数量可观的鸡血,支持我们继续走下去。
似乎,不够成功,是因为灾难不够深重……这种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很普遍。
例如《两个人的芭蕾》(国内)《舞出我人生》(国外)。
虽然这两部都是很好的影片,但是,因为观者和拍摄者的生活经验和以往各种形式的艺术惯例,让我们认为励志电影就是如此,就要大起大落,经历人生坎坷与挫折,再重新崛起,这才是励志电影。
但是,这种励志电影虽然在观影结束的短时间内,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肾上腺素飙升,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它们总透着一股哀怨气。
他们的之前的挫折与失败,总是惨兮兮,让人同情,在主人公没有崛起之前,在主人公深陷生活的泥沼时,总是以一副幽怨的眼神盯着镜头,让你感叹,为什么命运要如此对他。
所以,这种哀怨的气质就总伴随在励志电影左右。
观者为他的不行而同情或愤怒的落泪,也为他终于能抬头重新做人而庆幸与鼓舞。
但是,这里面有多少的情感是来自于怜悯,又有多少是来自于崇敬?
我不敢说怜悯多于崇敬,因为这些励志电影中人物的形象与事迹的确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给我来带了很大的震撼,这就是目的,所以,无论那种情绪是主导都无所谓,关键在于使观影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了,流泪了,鼓舞了,思考了就是好的结果。
只是,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也需要一种相对纯粹的鼓舞与激励。
就像这个大人物——拿破仑一样。
他同我们一样普通,甚至比我们还普通。
他们有自己不成熟、不完善的一面,甚至他们是一个个有各种缺陷的人。
这种缺陷和不成熟不能引起我们的怜悯,我们不会因为看到了这些而去怜悯他们。
这就屏蔽了励志影片中容易与纯粹“励志”的精神相混淆的其他情绪。
然而正是这样一群自身有性格或其他方面缺陷的人,在日常的普通生活中是如何行为做事,如何实现自己希望实现的每一件小事,和坚持他们所要坚持的友情、善良。
的确,越是平凡就越真实,越是平凡,就越能给我们以一种不知不觉的影响和冲击。
没有哀怨的前期苦难生活,也没有扬眉吐气的后期成功,一切都像我们呼吸空气一样自然不矫揉造作,脱离了刻意的安排与夸张;避免了引起人们哀怜癖的可能;只是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小人物(以社会眼光看)也是大人物(就其自身而言)的日常生活和对事物的处理。
影片中对于主人公来说,最为辉煌的时刻就是拿破仑跳霹雳舞的那一段,但是,这段舞蹈,并不是刻意的准备与安排,只是为了朋友的竞选,临时想到的一个方法而已。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是,这对于拿破仑来说,并不是所谓的蜕变,即便是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他实现蜕变,他的生活依旧会像往常一样,因为他就是做了他平时做的事情;同样我们也可以想象,拿破仑的生活也不会因为他的这段霹雳舞而有什么巨大的改变。
他的同学们同样会因为他回答的问题天马行空而嘲笑他,因为他说大话而拿他取乐。
但是,他的励志之处就在于,即便你如此的平凡,也会爆发灿烂的光彩。
也许这种光彩并不能成为你人生迈向巅峰的转折点,但是,它的确就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
没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认识到这一点才是一剂“励志缓释片”,告别了哀怨的气质,伴随于我们真实生活左右。
距离202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过去了将近2个月,sara闲来无事搜一下提名作品,看看有哪些自己还没有看的,其中补课了动画短片《九十五种感觉》。
这是本届奥斯卡提名短片中,唯一不掺杂政治主题元素,而是专注于讲述一个小故事,并且展现视觉创意和艺术性。
男囚犯在接受死刑处决前,冥想状态下的身体感官呈现。
老实说我也看得迷迷糊糊的,这种风格说不上非常喜爱,但觉得这个动画比较特别。
于是我去搜了一下创作团队,导演是45岁的杰瑞德与44岁的杰鲁莎,他们是一对影坛夫妇。
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在国内都没啥知名度,sara自然也没有看过几部,但翻阅的时候看到《大人物拿破仑》,顿时勾起了沉睡的记忆。
我上一次看这部电影,应该是读大学的时候,已经不怎么记得剧情细节,只记得有个镜头是风骚的舞蹈表演。
于是我迫不及待找到原片,重温后发现是一部优秀电影,但当年看不懂是有原因的。
这个拿破仑自然不是法国那个,而是美国普林斯顿的高中生。
2003年大学毕业不久的两夫妇,决定以家乡为背景拍摄一部青春影片,他们自己写了故事然后自己拍,演员们也帮忙出谋划策,比如主角乔恩亲自做了道具。
这部独立制作的电影花了22天完成拍摄,制作成本不过是40万美元,2004年上映后取得4450万美元票房,可以说是超级大成功的作品。
但主创和主演团队在后续20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优秀作品。
所以大部分人逐渐忘记这部电影,也包括sara在内,遗忘的原因之一是电影很荒诞,对不上电波就会觉得无聊。
电影看上去是复古的美国校园风格,主题是闷骚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逆袭,主角拿破仑是IT狂人Moss那种类型,注定不会讨很多观众的喜欢。
拿破仑的社交圈非常小,校园生活没有任何光彩,不合群又没有出众才艺,是那种生活里最常见的普通人。
但在认识墨西哥新同学佩德罗后,他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大人物拿破仑的有趣之处,在于有点戏份的角色,都在观看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看了几十部也许过百部的校园片后,这部电影在美式校园片中非常独特,它反而有种日本动漫废柴男主的感觉,但拿破仑虽然废柴且不酷,但他并非是刻意孤独的人,搞怪之中能看到他的努力,只是他很难融入青春的校园主流中。
青春成长中的少年少女,总是梦想成为校园大人物,但大部分人得到的只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你我均是如此。
拿破仑不被任何人待见,哥哥凯普天天宅家网恋,奶奶生活丰富还有男朋友,叔叔没有责任心但鬼点子多,新同学佩德罗敢作敢为,黛比能力出色却十分自卑,校花和校霸也是卧龙凤雏。
小小的镇上平凡的人们,在有趣的故事编排下,日常生活也变得精彩起来,赋予电影独特的喜剧感,sara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
有些情节看起来比较古怪,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但想一想在那个年代是合理的,是符合人物设定和动机的。
电影全片94分钟,但剧情内容却十分充实,各种小情节将故事串联起来,塑造出有趣的拿破仑,呈现了身边人的生活剪影。
校园片自然有爱情成分,但鉴于主角团都是屌丝,所以这部分的内容少一点,拿破仑算是比较主动的一方,但很多行为都是弄巧成拙,他和黛比的互动不够来电,远远算不上是恋人关系。
影片中最成功的一对情侣,反而是线奔现成功的哥哥,虽然网恋对象和预想中有些差距,但最终还是走到一起。
写这篇感想时认真回味了一下,电影并没有明确的主线,插入了很多日常琐事,比如去打工去购物去推销,还有哥哥的恋情和叔叔的事业。
在舞会剧情后的主要视角,则是佩德罗要竞选学生会主席,三个屌丝如何对抗校花夏天呢,结果拿破仑带来了各种助力。
在竞选演讲结束后是表演拉票,拿破仑和佩德罗都没有准备,在好哥们都已经心态崩溃时,拿破仑来了一波神奇操作,他单人秀了华立的舞步,赢得了满堂喝彩。
据说这段舞蹈参考了很多大师,但sara对于舞蹈一窍不知,自然是看不出什么门路,只是觉得那刻的拿破仑很帅,热舞的他和平时形象大相径庭。
拿破仑总是自嘲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但此刻的他就是最秀的男孩,那些在校园里默默无闻的学生,一旦来到擅长的领域就能发光。
比如黛比自制的钥匙圈,就在选举拉票时起到了作用,她的拍摄事业也慢慢好转,自攒学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改造自我然后成长是影片的核心。
这真的是一部温馨的校园电影,没有约束的自由风格,初出校园的主创团队,拍出了想象中的校园生活。
设计的人物剧情都贴合人设,看似普通却没有落入死板俗套,保留了那个年代美国小镇的风味。
电影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很酷的台词,甚至学生们的日常对话,让我觉得他们是傻气中带点可爱。
比如拿破仑和黛比跳舞时,他笨拙地称赞对面的泡泡袖很大,自己很喜欢这个造型,这一幕让我觉得纯真又好笑。
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还是这三个屌丝去舞会时,他们与现场的人物格格不入,让sara觉得莫名的喜感和伤感。
大学时的我看不懂这部电影,当时确实是有原因的,虽然我的校园生活很宅,但不会像拿破仑那样积极尝试,然后屡战屡败要死不活,觉得这就是美式邪典无厘头电影。
离开校园已经十年了,逐渐明白拿破仑的难能可贵,即使我们没有出众外表和才能,但这份认真执着并非没有收获,成功为青春添上色彩。
中学时代其实挺残酷的,我们往往基于外貌成绩才艺,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学生可以分为受瞩目和被忽略的,不想被归类到后者就需要合群。
但每个班级都有拿破仑,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被他人喜欢,这些人往往是寻不到同伴,于是只能掩埋内心的孤单和失落。
拿破仑虽然不得志,连舞会伴侣都找不到,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行动,最终寻得了互相认同的小圈子,其貌不扬的屌丝双人组,击败了外貌协会的校花团队。
拿破仑找到了一起玩球的人,黛比主动迈出了交往的重要一步,这真的是最美好的结局。
这种味道清淡的冷幽默电影,让现在的我看得很舒服,演员们的发挥太神了,真的演出了那种青春感。
剪辑流畅和配乐优秀,同样为这部电影额外加分,喜欢的话可以去听一下原声带。
大人物拿破仑的片头设计很酷,用食物摆盘的方式展现卡司名字。
片尾更是有5分钟的彩蛋,讲述了主要角色的后续故事,2010年也出了动画版。
《大人物拿破仑》,MTV出品,如同大部分MTV出品的其它电影一样,风格怪异。
不过实质上这是一部励志电影,虽然人物古怪,情节荒诞,但是宣扬的依然是主流价值观。
这样的电影虽然还不多,但是这些年来也有成为类型片的趋势。
这部电影基本上算是冷笑话版的励志电影。
其冷笑话的来源主要是其人物设定。
小镇居民个个都有点白痴相,和男主角拿破仑的关系越近,症状也就越明显,以拿破仑本人为最。
不过在笑料的铺陈上,电影明显的收敛。
拿破仑和身边这群人犯起傻来也是一本正经,小心翼翼的,虽然同为另类笑料,但是和《蠢蛋》的显摆明显不同。
而且电影讲故事的手法也是点到为之,绝不刻意夸张。
所以,虽然有笑料有笑果,但是很冷。
稍稍没有控制住的是时间机器一段,我明显的捧腹大笑了。
当然,这一个桥段的故事性太强,冷不下来。
与拿破仑相对应,小镇上的其它居民,例如班长候选人美女Summer明显要正常很多,当然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要平庸很多。
电影的励志一面,其实藏得颇为小心。
尽管拿破仑在电影一开始就说,“做我想做的”,不过之后,拿破仑只是在追女孩,打工,帮朋友三件事情上轮番犯傻,励志的一面并不明显。
一直到电影的最后,全班同学为拿破仑欢呼,另类的面纱才被揭开,励志的主题方才显现。
所以,这部电影有边缘的人物,有着另类的视角,但是在点出主题后,电影必须要以某种价值观来回馈主角做回自我的努力,这历来是励志片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在这一部分,《大人物拿破仑》回归传统,依然以大众的认可来承认拿破仑的价值。
边缘人物回归大众价值观的happy ending。
尽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大人物拿破仑》的冷笑话还是讲得很精彩。
IMDB得分6.9(39635人投票),我打6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推荐给喜欢讲冷笑话的人!
如果这部电影是中国人拍的,那么一定是部励志片。
可是,它被放在了奇形怪状的美国,所以,这部电影的“冷”卓越的掩盖了所有本质的意义。
人物造型无时无刻不传来“土”的气息,所有人都是萎靡不振的肢体+脑残的行为,男主角更是呈现出无以复加的衰样。
不知导演是不是故意用这样的拍摄手法,切镜和人物站位简单到死,形成一种动画效果,恨不得所有人的交谈都是大家排排站面向观众。
一个乡村小伙平凡中不平凡的故事,冷到爆的幽默。
OMG!
MTV的观众口味何时走这种路线了|||
总有人表示对cult片很感兴趣,说《博击俱乐部》是cult片,《索多玛的120天》也是cult片,反正只要是另类一点、颜色一些就被称为cult片,也不知道是哪个大仙儿规定的。
一部电影够不够cult既需要一段时间的考验,也需要影迷不断的热情。
2004年推出的《大人物拿破仑》就是这样的电影。
该片从主角到路人甲,几乎都是怪咖。
主角拿破仑是个四眼田鸡,他相貌平平,反应迟钝,一副屌丝相。
这样的非鲜肉自然在学校里成了被小霸王欺负、被小美女飞白眼的可怜虫。
拿破仑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学校里唯一的拉丁人佩德罗,一个是极度害羞自卑的女孩黛比。
佩德罗和拿破仑一样都是屌丝,他俩只能惺惺相惜,彼此慰藉。
一天,佩德罗突发奇想要竞选班长,对手是胸大无脑的金发校花,他其实根本没有胜算。
不成想一幕辣眼睛的疯狂迪斯科扭转了局势,表演者是他的好基友拿破仑。
当佩德罗无趣的演讲结束,拿破仑替他站台,表演才艺。
只见他面无表情地跳着热舞,疯狂摆动腰肢,竟产生了一种怪异的喜剧感,博得了全场喝彩!
就这样佩德罗战胜美女,成功当选。
本片出自一位刚出校门的导演之手,这部lo-fi(低保真)的小制作除了零星几句“提携后辈”的勉励之词外,影评家们几乎全给了差评。
但观众却毫不在乎什么评价,影片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本片在全球票房约5千万美元,是制作费用的100倍!
它还被评选为“成功原因最莫名其妙的电影”之一。
当然,感觉最莫名其妙的是“影评家”们,他们不懂这种没有任何思想高度的廉价电影怎能被青少年所追捧。
他们绞尽脑汁想原因,不停分析解构电影,难道是观众对拿破仑和他朋友们的屌丝命运心有戚戚焉?
难道拿破仑的没心没肺是类似于《无因的反叛》中那句经典台词“我不知道该做什么,除了去死”的后现代解读?
可惜对于cult片,一切的解读都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觉得爽,觉得过瘾,觉得应该告诉你的朋友进行分享,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好电影。
冷
这种总是傻傻呆呆的表演看得我着急。虽然也很好笑。。。。。。
怪异却很真实的青春!
这能叫剧情片?这就没有剧情
強大的舞
绝地大反击,养草泥马的男人屌爆了
欠奉,,
爹囧囧一个个 娘囧囧一窝...
理解不能
字幕后面还有很长情节,坚持完哦~
反正我是看不下去了……手嶌葵还乱入
矬,也是一种态度!撑过前面25分钟,你会发现loser的天空很乡土很广阔。
怎一个闷骚了得。
每个人物都很压抑。好难看。靠!!!
囧煞
轻松的喜剧,闷瓜的翻身仗。看过以后久久不能忘怀,总来查看这个条目,遂4星改5星★★★★★
看到了活生生的草泥马
7分 ,天然呆,结局好看
片头的创意相当好。挺诙谐的一部青春校园剧,少个筋的男主,片子的大半部分都在描述他是怎样2的,怎样被同学欺负。能坚持看下来,会被结尾男主的整段独舞惊艳到,真是意外加惊喜。总不待见男主这样的2B,其实在他们眼里,你们才是2B!
这片都演得什么乱七八糟的哈哈哈,还有比这个更屌丝的Loser喜剧励志么……?唯二的亮点是那首《Forever young》和Tina Majorino!!Mousy十年前好幼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