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ams Æbler 」亞當的蘋果。
丹麥式的神跡冷幽默。
這是一個以近乎荒誕,展現 “神愛世人” 的故事。
有信仰,有逃避;有執妄,有動搖;有死亡,有生長。
幾個主要人物,更像是一個個玩笑。
唯一“正經”的是,車上幾次斷斷續續播放的,Bee gees “How deep is your love”。
宗教隱喻,偶爾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每次都是我?
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还是魔鬼作祟?
都滚吧把心寄托于上帝的人只会被上帝打败人活着只要向前看就行了没有什么为什么其实好电影前两分钟的话就能看出来,当光头拿出小刀,大巴开过的时候我就禁不住的笑了,一艘好船啊
影片《亚当的苹果》是丹麦导演AT(安德斯·托马斯·詹森)2005年的作品,对于AT我比较陌生,观看本片的契机也是由于主演麦斯·米科尔森,显然我们对米克尔森更加熟悉,代表作品《狩猎》,丹麦国宝级演员。
影片中另一个丹麦演员尼可拉斯·布若,在观影过程中一直被我误以为是电影《处子之山》的男主角,无论外形还是表演方式,甚至人物所传达的气质都让我误以为他们是同一人(当然,不排除我可能脸盲)。
于是在影片结束后特意查了一下《处子之山》的男主角,巧合的事情来了,这演员叫贡纳·琼森,而在影片《亚当的苹果》中,尼可拉斯·布若饰演的片中角色也叫贡纳。
《亚当的苹果》无疑是一部佳作。
全片有着北欧电影特有的冷色调处理,也同样有着这种冰冷气质之下流淌着的温暖底色。
影片由一个新纳粹党亚当的出现开始,亚当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眼前,就掏出一把刀划了公交车身,一个反社会人格开始确立。
接下来影片的主角神父伊万(米克尔森饰)出现,接走亚当,进入教堂,开始对亚当的感化与训导。
在教堂里,除了新纳粹党亚当,还有旧日的纳粹党老保罗,恐怖分子巴基斯坦人,球员贡纳,以及一个后来出现的社工。
全片就开始围绕着神父与这么一群边缘人物展开了全部故事。
(具体的影片内容可自行观看,资源扫描下图进入“小密圈”领取)作为一部在教堂内进行影片展开的舞台,自然是要涉及宗教和信仰的。
从影片名《亚当的苹果》已不难看出影片一定是关乎宗教的影片了,类似的片名诸如《第七封印》《十日谈》《基督最后的诱惑》《超新约全书》等等。
所不同于其他影片晦涩的宗教母题表达,本片在清冷的气质之下,却是以喜剧的形式在传达一个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母题,显然,这样的电影方式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所谓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着坚定的信仰,但是影片《苹果的亚当》显然给了我们一个结论:信仰就是你选择相信的一种存在,如果你去怀疑信仰本身,信仰在怀疑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影片中有一个充满了寓意的镜头,守护苹果树的稻草人在风雨交加中被吹散了身上的所有稻草,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十字形状,显示出了本来面目,矗立在电闪雷鸣之间。
影片除了要传递信仰的内核,还表达了一个作为人类的终极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
胡适先生在《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先生的这两句话,可以作为这部影片最好的注脚。
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圣经》。
而在本片中被着重出现的是“约伯记”章节,我没有读过《圣经》,这一特写出现的“约伯记”,经过百度查询,得知这位叫约伯的男人失去了财产和子女,并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一生活坎坷,不过约伯一直极为坚强,于是他的忍耐被看作是信徒的一个榜样。
看了影片之后,你就会明白,很显然,“约伯”对应的就是影片的主角神父伊万。
除了《圣经》可以作为影片主人公行为的一种解读,另一个道具自然就是“苹果”了。
从亚当第一次进入教堂看到了苹果树,此时的苹果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俨然一副伊甸园的模样。
之后乌鸦开始成群结队的出现,啄食苹果。
再之后,苹果开始生虫,开始病变腐烂。
最后,雷电来临,苹果树在闪电中轰然倒地。
可以说,这样的外化影像表述也是在进一步的强化神父伊万这个角色,以及宗教与信仰这一主题。
在电闪雷鸣中苹果树倒塌的同时,我们看到的还有雨中被闪电照亮的亚当的脸部特写。
最后,说一点电影中冷幽默的处理,可谓是全片主题之外精彩的点缀。
巴基斯坦人两次拔枪后的射击,不像医生的医生与亚当的几次对话,打劫加油站,意外的枪击,神迹的出现。
这每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既完成了类型片所需要的戏剧效果,又为影片增加了趣味性与寓意。
影片的最后,神父伊万领着亚当站在新一轮到来的象征罪恶的人员面前,我们看到了信仰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传递。
这一刻,我想,远处的上帝,一定又无声的笑了起来。
PS:图文版请在公众号“文影雕光”查看。
2005年的这部电影,果然算是被忽视的佳作。
首先主要的还是信仰,关于信仰的电影,或者里面多少带着对信仰思考的电影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题材类型。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印度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PK》、《偶滴神啊》,以及我非常喜欢的《天佑鲍比》、《菲洛梅娜》、《以德报怨》等,还有前面比较热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这些。
以前在看了《以德报怨》的时候爷写了一个短影评,提到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在知乎上宗教信仰话题里看到的,说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面向他飞来了很多小石头,砸中了他。
他很生气,开始咒骂他所信仰的上帝的漠然。
他边走边骂,结果却发现在路的前方,上帝正在张开双臂竭尽全力去遮挡前方密密麻麻飞来的石头。
绝大部分的飞石都砸在上帝的脸上和身上,只有小部分的漏掉才落到了后面砸中行人。
于是这个人对刚才自己咒骂和不理解上帝的行为感到羞愧,并继续信仰着全知全能的上帝。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下面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有人就问了:“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这些石块是哪儿来的呢?
”答案应该是“撒旦”,于是又有人问了:“既然上帝全能,为什么不直接把撒旦消灭?
”如果说这些罪恶,对人类在认识上带来益处,从而让人类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走下去。
这些我也是不认同的,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意义层面的东西能够让上帝忍受,比如二战犹太或者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当然这都是历史进程过后看到的无数个个体遭遇集合在一起的大事件,这样的话题说多了或许往往无情,而去关注身处当时的某一个人的遭遇和态度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
这也是这部《亚当的苹果》在聚焦神父伊万以及伊万对周围人的影响所能带给我更多感动的原因。
或许在每一个信教者的心中,他们也深知无法去解释神的漠然,无法去解释自己或者别人经历的那些痛苦、罪恶到底是为什么。
魔鬼常在,为何神却不常在?
其实并不是这样,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们在祷告时,神也在祷告,我们在遭受苦痛的时候,神也在遭受着同样的痛苦。
所以信仰的上帝有没有呢?
或许可以说是有的,但其实它不在头顶,也不在神台,而它就在我们自己。
上帝就是我们,撒旦也是我们。
神的全知全能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全部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潜能。
就像这部《亚当的苹果》里面提到的那个印度球员,在事故中失去双脚后仍然能够跑回家甚至还开始继续训练并踢球。
人的意识意志所能承载和改变的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个印度球员如此,电影主人公伊万如此,那些虔诚的信教者也是如此。
或许他们只是找一些理由去面对那些苦难、罪恶,那都是魔鬼在考验他们。
或许他们只愿去相信上帝,相信那些美好的东西,以求维持一个平衡,抗拒那些不好的东西去打破这个平衡。
有的说这就是对现实的逃避,对,这的确就是逃避,但这没有什么不好。
我们本来不是就应该离那些苦难、罪恶以及悲伤的东西远一点么?
逃避丑恶、残酷,选择去相信那些善良美好以及阳光。
还有一点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些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或许我们往往看到他的苦难面,这其实不是因为在这些事件中放大了罪恶与残酷,实际上只是这些事件放大了罪恶以及它对立面美好善良的总和。
因为或许我们去寻找看这些事件中的一些美好光辉,它们也同样深刻得让我们对未来继续怀有期望。
人能够犯下如何深的罪恶,人就能展现出如何光辉的伟大。
其次,关于这部电影说说另外几个具体喜欢的地方。
第一就是这样一部悲情色彩的心灵救赎故事却是一个十足喜剧的构建来呈现。
亚当、贡纳、哈立德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喜剧效果很好。
有几个段落真的是笑得差点停不下来了,比如伊万纠结饼干时、哈立德拔枪射鸟时、哈立德拔枪射光头党时……第二是片中在车上多次出现的那首歌,每次的出现所对应的当时伊万和亚当的心境其实都有不同改变,这首歌曲的插入就像是一个逐渐愈合的心结,是一个极具亮点的存在。
第三是几个意象的存在,翻开的约伯书,总是会掉落的希特勒挂像,苹果树……这些都和那首歌一样,像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惊喜点缀。
最后是结尾,在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尾,总算还是阳光的。
这时的伊万又驾着车去接两个过来“改造”的问题小伙,不同的是,这次有亚当陪着。
另外,再说一句,麦斯米克尔森是男神,绝对的男神。
(以上是个人观后想到的一些杂乱东西,仅是观影后的个人体验,若有不当,并非针对或者中伤,欢迎指出讨论。
)
当纳粹、巴基斯坦人、亚当等人来到教堂,牧师会撕下以往给他们的标签,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要经历各种魔鬼事件,甚至连未婚先孕的女人来到教堂,牧师依旧告解她相信自己的心,弱化她的困境,让她乐观。
仿佛牧师从来不会因为困难而烦心,因为他信仰上帝,他也希望其他人也相信上帝的爱,他坚持信仰上帝的爱,甚至崇拜,直到他们将他的伤痛摆在他面前,对上帝的信仰崩溃。
喜剧《亚当的苹果》像是一部现代的寓言故事,里面涉及魔鬼、上帝,讲述信仰,善与恶的斗争。
亚当就像一个叛逆者,不断的尝试摧毁牧师的信念,当他真的让牧师信念倒下的时候,苹果树的烧毁让他动摇,以至于后来开始转化对上帝产生敬意。
苹果这个意象就是信念,有信仰,坦然面对困境,乐观,生活依旧美好!
一个位于丹麦乡间的小教堂,只有一个牧师,怀有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上帝无尽的爱还有三位被派到教堂从事社区服务的犯人.当牧师在上面布道时,下面的听众有四个,一个是已86岁高龄的前纳粹分子,他总是打断牧师的布道,借口总是要上厕所;一个巴基斯坦人,他因总是抢劫国家石油的加油站而来到教堂;一个是前丹麦最好的网球选手,因对一个界内球的判定不满而自甘堕落,变成一个有小偷小摸习惯的胖子;另一个则是新来的,他是新纳粹分子,对一切都充满了仇视。
这就是丹麦电影《亚当的苹果》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在教堂的外面,还长有一棵结满果实的苹果树。
在亚当到来之前,这里还算平静,虽然也有一些并不美好的时候,但老纳粹、胖子及巴基斯坦人都还服膺牧师,而牧师依照自己的方式,管理着这个教堂和这一小群人,上帝坚定地存在于他的心里,他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世间各物。
而亚当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亚当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拳头,在教堂里,他揍过牧师,也揍过胖子。
他很不情愿地来到这个教堂进行社会服务,牧师也给他定下了目标,当苹果树成熟之时,给大家做一个苹果蛋糕。
对此,他很不以为然,他关心的仍然是纳粹的那套东西,希特勒的画像,他总是挂在卧室的墙上,虽然这幅画像总是掉下来。
牧师有着痛苦的经历,生下来母亲就死了,而他的父亲却强奸他与姐姐;他的姐姐后来也很悲惨地死去;他娶了个妻子,并生了个儿子,但儿子生下来就脑瘫,妻子为此而自杀;他的脑袋里长了个瘤子,已经不久于人世。
他的人生充满了磨难,上帝似乎对他并不公平。
但他却将这一切看作是魔鬼的考验,对于上帝的爱更加炽烈。
他对于一切问题,皆能从好的方面去思考,他对别人充满了宽容。
他奉行着“打你左脸,再转给他右脸”的原则,对于亚当对于他的殴打与侮辱,他总是一笑了之,对于亚当仍然是关爱有加。
这是个标准的圣徒,所以他能让胖子与巴基斯坦人收心,对他很服帖,也能让老纳粹分子在他面前忏悔,并最终让亚当成为他最虔诚的助手。
亚当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牧师的苦难,所以他拚命地想摧毁他的信念。
他自认是个坏人,他不希望生活于一个圣洁之人的阴影之下。
他数次殴打着牧师,并将牧师的鼻子打歪;他从各处打听到牧师的隐私,并针对着他的生活,对他进行侮辱与挖苦。
针对牧师认为他的苦难是魔鬼所造成的说法,他却不断地向牧师指出,这一切皆是上帝所为,他为上帝所遗弃,就如约伯一样。
牧师的内心也发生了动摇,他的耳朵流血,他晕倒在地。
他开始对一切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乐趣,上帝的信仰在他心中崩溃。
不过,他仍在拚命地坚守着他的信念,多年的修炼让他的人性充满着光彩。
上帝毕竟是存在的,他以他的方式向人们显示着他的存在,向着那些信仰他的,也向着那些不信仰他的人。
当亚当击溃牧师之时,上帝发怒了,天上雷雨大作,风吹得教堂门开开合合,剧烈的闪电击中了苹果树,并将其烧毁。
目睹眼前的情境,亚当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他从不信神,到对神开始有了敬意,人性也在他心中复苏。
当然,亚当的人性复苏其实更早,牧师的无私的品行及对上帝的信奉,就如一粒种子,早已植入他还存有一丝良知的心间。
而他所崇敬的老纳粹分子,最后向着牧师忏悔自己的罪行,也让他警醒。
缺少牧师的指导,胖子与巴基斯坦人也开始野性复发。
而亚当的改悔,让事情变得并不是那么坏。
上帝的奇迹也是无处不在。
他考验让虔诚的仆人生活充满苦难,他也会让人们在关键时刻感受到他的慈爱。
生命只有数日的牧师,已然对人生灰心已极,但出于内心的正义,他出来阻止上门寻衅的新纳粹团伙,却被手枪击中了脑袋。
医生已经放弃了希望,而上帝却施以奇迹之手。
子弹打烂了脑中的肿瘤,牧师反而因祸得福,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为一个健康之人,继续为神服务。
亚当想起了牧师为他所定目标,也是自己的承诺,他用仅存的一个苹果,用从抢劫加油站特意抱来的烤箱,为牧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苹果蛋糕,他们共同分享了这块蛋糕,蛋糕里有着他们共同的记忆,有着彼此的信念,还有着上帝的存在。
影名《亚当的苹果》,也充满了宗教的意味。
亚当是人类的始祖,而苹果则让魔鬼诱惑他们的物品。
关于苹果的意象贯穿着整个电影。
最初的苹果树在白色教堂的前面,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果实,这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伊甸园。
而当他们期盼着苹果成熟时,魔鬼则施加了种种手段,向他们显示着存在,一会是鸟儿啄食,一会是虫子为害,让他们的希望总是被失望所遮掩。
而上帝之怒,则将苹果树彻底地摧毁,既展示着上帝的存在,也将魔鬼的诱惑除去。
最后的苹果蛋糕,则标志着亚当的转化,他从上帝的怀疑者,成为神的虔诚仆人,在这里,苹果是承诺,也是信念,他见证着牧师的圣洁,也象征着亚当的罪恶已除。
上帝爱众人,既体现在对他虔信之人,也包括了罪恶之人,只要放下屠刀,即能享受到上帝的荣光。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以为和所有的励志电影一样,一开始讲一个人多么堕落,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教堂,神父用种苹果树的方式开导他,终于成功。。。
结果完全不是。。。
而且完全没有看出来笑点在哪里,所以很奇怪为什么要归到喜剧片,难道有人说是黑色幽默吗?
每个人都很惨,完完全全的负面经历,神父尤其甚,如果是我,我想我早就崩溃了,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或者早就自杀。
于是也就更加理解西方的性恶论之说,人出生就有罪恶,自私,为获个人私利不顾一切,所以有雇佣兵,所以有杀手,所以有强奸犯,所以有抢劫犯。。。
面临千疮百孔的生活,惨痛的现实,本能的报复只能离幸福越来越远。
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是什么,是原谅和理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了那么多电影,经历那么多事,都在说这个故事,上帝说别人打你一个耳光,你就要把另一半脸凑上去。
遭遇不幸的人们会忍不住痛苦流涕,为什么难过的是我,为什么这种事情要发生在我的头上,是我做错了什么事嘛?
神父说是魔鬼的考验,亚当说别自欺欺人了,你的不幸就是上帝本身给你的,没有希望。
看到那一刻,我也绝望了,会质问人活的意义是什么,可是我希望即使我们不信仰基督教,我们也要相信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今天和明天,我想不到意义,因为意义是通过我的行动来赋予的,生活本来就毫无意义,单纯想是没有用的。
过去的不幸我们只能选择淡忘,因为对过去我们实在无能为力,但多少好像看起来有点像逃避。
也许,信仰就是给昨天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亚当的苹果》里,有两个理智人。
一个是亚当。
亚当说自己是邪恶的。
他很清醒,思路清楚。
常常乱入的党派小弟对他的肯定,说明着他邪恶地很有智慧,很受他那一群人的佩服。
他说他就是邪恶的,是那个神父傻。
当他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掉下去的圣经怎么会都摊在约伯记的时候,他是有些困惑的。
但仍然可以解释,这一页也许是神父自己一直在翻读的。
他抽了几包烟终于把约伯记读完。
这位聪明地邪恶,领悟了约伯记,去找神父,告诉他:圣经约伯记说的,是上帝恨你,所以拿走你的一切。
邪恶者只能在圣经里读出邪恶,这是不是编写圣经者——神本身的智慧呢?
“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白,免得你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你。
”这一句先知以赛亚的经文,耶稣引用过,保罗也引用过。
邪恶成为邪恶者自己的路障。
正如自私成为自私者的路障。
没有人能见圣洁的主神。
不是因为神不可见,而是因为自己所选择的蒙蔽着自己的眼。
当世人一路叫嚣着:上帝在哪啊,显给我看啊。
没有人会觉得是自己看不见,而不是神不在这里。
因为这个世界仍然是在神的管理中,耶稣在新约里启示了神管理的黄金法则: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要如何对待别人。
路6: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你喜欢邪恶,看到的就是邪恶,也被邪恶所对待。
你喜欢自我为中心,会发现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自我为中心。
你喜欢诡诈,周围也似乎集结着诡诈的人,即使看到不诡诈的人,也会认为对方愚蠢而不与交往,久而久之,最终周围的诡诈也会作用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现象也俗称:你的外面没有别人,你的外面只有自己。
这样,当然看不见上帝,因为上帝不在邪恶中,也不在诡诈中。
亚当对神父的前几次真相揭露都是正确的。
这就像一个怀疑自己的种子被种下了。
最后当亚当自以为看清楚神父信仰的真相,揭露给神父时,神父的自我怀疑使存在脑子里多年的脑瘤发作,他仰面倒地,七孔流血。
为什么有苦难?
这一史诗般的问题,神父多年的抵抗,在一次次的揭露其他真相后,怀疑击倒了他。
亚当从他身上跨过去,像跨过一个被自己踩死的小强。
正如亚当给神父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一样,与此同时,神父也给亚当种下了怀疑自己的种子:炉子烫到了手,那是魔鬼的阻挠。
旧炉子坏了也是。
神父搬来一个新炉子,在那一天被闪电击中也坏了。
亚当也开始怀疑,如果这一切真是被某一力量安排的呢?
他又走回到躺在地上流着血的神父旁边。
外面是电闪雷鸣的暴雨,掉在地上的圣经激烈地翻动好像在为神父悲鸣。
亚当走进暴风雨中:天空的闪电打在地上满地火花,闪电击中那棵苹果树,原本爬着梯子才能上去的苹果树像根小木棍一样折成两段,倒在地上的那段竟然在暴风雨中燃烧起来,烧成枯枝。
自然界的愤怒常常让人类终于感觉到:这个世界不是我的。
亚当一直说自己是邪恶的。
的确,邪恶能保护他不受人欺负,邪恶也能保护他想怎么做坏事就做吧,邪恶甚至能保护他这一强者的良好感觉。
可是邪恶不能保护他免受大自然的愤怒。
那击倒树的闪电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样击倒他,一样把他烧成枯干。
以后亚当在看圣经时一定会看到传道书里写着: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
这场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
他跑回去把神父带去医院。
医生说他只有几周的生命就赶他出院。
回去的车上,神父不说话。
亚当开始感觉到一点不自然。
虽然神父没有任何责怪他的意思。
也许这只是亚当心中一点点小小的愧疚。
可是一开始他可没有的,在狠揍神父甚至把他的鼻子打得失去嗅觉功能时,亚当都只是嘲讽神父: 别跟爷玩打左脸给右脸那套,我可是邪恶者才不是小奶油一感动就上当。
神父神情呆滞地宣布不再管其他人了,爱干嘛干嘛。
一下子,那个恐怖分子开始一不高兴就乱枪打人,又去专抢加油站。
酒鬼小偷更加疯狂地喝酒,参加了抢加油站专门只抢酒。
怀疑自己所怀孩子不正常的社会工作者,她也开始没头没脑地喝酒。
这位关心印度的老虎每天死几只的激进环保人,却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她自己杀死吗?
原本一起坐在教堂里这些被自己看不上眼的人,突然疯狂起来,像亚当这样有理智的人完全对他们无能为力。
一切发生得太快太乱。
怎么回事?
那个自己认为只不过是个疯神父,到底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用什么来引导这些人安静着生活的?
是用那个叫做上帝的信仰?
那个自己看来没啥理智的信仰?
这就是信仰?
或者,这 就 是 信 仰。
到教会一看,满眼失望;离开上帝再看,恐怖绝望。
问题是我们在用什么标准接受这个眼前? 我的标准?
圣城的标准?
参照物是什么?
跟恐怖绝望相比,只是失望有什么关系,蓝天下人们都活着。
离开上帝,人们为一点小情绪彼此相杀,站在苹果树前,无法知道下一小时自己是否还活着。
事情变得更糟。
亚当以前在的纳粹光头党们回来寻仇。
点名只要那个巴基斯坦人,那个恐怖分子。
眼看一场血拼一点就着。
亚当只能叫巴基斯坦人先躲进教堂,自己跟那些同伙谈谈。
可是那些昔日同伙不拿他当回事。
神父突然跑出来,吆喝几句就去收那些光头党的武器。
亚当被他的天真惊呆了。
神父被一枪打中脑袋。
光头党们看着躺在地上的神父,蔫蔫地回去了。
一场血斗被一条命阻止了,巴基斯坦人带着他的武器也离开了。
神父被送进医院,医生说当晚必定死。
小偷把偷的一个苹果还给了亚当。
偷是他的习惯,那些被不允许他拥有的东西他都会偷一下,即使偷来什么都不做。
亚当也不知道做什么,现在似乎只剩下当初被神父逼出来的一个目标还没完成——做个苹果蛋糕。
他做出来了。
一个彪形大汉手上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迷你蛋糕在医院里认真地找神父,场面的确凌乱搞笑。
神父没死,那一枪把他的瘤打出去了。
亚当听到这消息一点也不奇怪,甚至都没有像他看到竟然还有一个苹果留下那样奇怪。
也许在短短几周,经历了苹果被乌鸦吃、被虫吃、被闪电击打、被火烧、被人拿去填肚子后竟然他还能有一个苹果做蛋糕一样。
神父还活着。
约伯也活过来。
上帝依然在所有的苦难后保守子民。
亚当留下了。
留在信仰里。
神父的车载音乐放着:祂是何等深深地爱。
在《亚当的苹果》里,另一个理智人是医生。
医生说自己是科学的,认为真相必须揭露出来。
医生只为自己的原则活着。
真相是揭露出来,有什么益处呢?
被亚当用来踩着神父,像是故意踩着别人的伤口一样。
医生才不管这些,好像是关心人的,却是更关心他的冷眼旁观是否如他理智预测般的准确。
看到神父没死,他竟然气得离开了这家医院。
怎么能这样,竟然让我颜面大失,竟然让我的医学估计失效。
类似的这一幕上演过很多次。
耶稣曾经指责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的理念对错,却不关心真实地活生生在自己眼前的那些被疾病压伤的人。
耶稣复活,他们也不高兴。
诺大的教堂,一排排椅子。
当初是坐满了人吗?
现在只剩下5个听众。
一个前集中营纳粹老头。
一个现纳粹光头党份子,一个巴基斯坦恐怖份子,一个酒鬼小偷,一个轻易跟人上床怀上孩子的环保工作者。
人都去哪里了呢?
或者这才真的是教堂,那些失丧的人能够呆着的地方。
做个苹果蛋糕真的有这么难吗。
??很难,当上帝讨厌你的时候。
没有几个正常人的电影...。。。
一个新纳粹份子,一个神经病牧师,一个酗酒强奸犯(没记错的话),一个抢劫犯(或许还有点偏执狂)。
这几个人在一起看护一颗苹果树好等到成熟的季节就可以做出苹果蛋糕。
亚当一来这里神父就问他 想做什么。
他漫不经心说 做个苹果蛋糕吧!
(天晓得他是不是来监外执行的)如果认真总结也不见得能说出片子味道,有可能是没有看懂,有可能是太隐晦,有可能是导演抓不住,也可能是平淡而饱满,渺小而深沉。
一个带有强烈信仰(非主流)的人来到了各怀信仰的杂碎中间。
然后杂碎们都有那么点故事。
杂碎都生活着自己的生活。
很多影评都说到了片子的重点,就不用再说了。
关键的一点是 一部好玩的电影 纯正的黑色幽默 生命的辛酸及其背后。
看完后不得不说走在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可爱,他们的生活安乐还是痛苦都让人敬畏。
信仰不分大小善恶而在乎面对足以崩毁你的信仰的残酷现实的时候,你是站着还是躺下,是微笑还是痛哭,是否就算是倒地不起依然微笑,是否倔强的站着依然毫不掩饰的潸然泪下。
不管怎样依然活着。
作为一个信仰单薄的非基督教地区观众来看一部带有宗教色彩的电影所感受到的自然不同于其本地人。
可是做出了苹果蛋糕还是足以感动的。
很多东西还没能力归纳,这种电影才是怪物可以激励人,又让人知道自己无能。
(乱七八糟,语无伦次)都可以猜得到的剧情走向,导演在讲一些道理的时候也不禁让人想要吐槽几句狗血。
但谁说一帆风顺或者死几个人的结局就都是狗血?
我只想说:感谢这是上帝给的最好的安排。
伊万就是一个接待魔鬼的天使吧。
Adam第一次到小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的苹果树上面就飞来了好多的乌鸦,就像意味着Adam的到来,是飞向伊万的乌鸦。
乌鸦让Adam的苹果受到了威胁,他可能最后会没办法给伊万做一个苹果蛋糕,虽然他本来也没真想做。
但还好,在Adam带来一支枪想要杀了伊万的时候,那个敲钟的人受到启示,用自己的枪杀死了那些乌鸦,保住了那些苹果,也保住了伊万的苹果蛋糕。
之后Adam第一次向伊万揭穿伊万生活的真相毁掉伊万的信仰的时候,伊万的耳朵开始流血,之后Adam又给了一拳把伊万打趴下了。
Adam拖着伊万去医院的时候,苹果树上的苹果里长出了好多软塌塌的虫子,从苹果心里面长出来。
这些虫子也好像是从伊万的心里长出来的。
从医院回来后的伊万对巴基斯坦人说,把那些坏的苹果摘掉,再撒点农药试试。
幸好,这些苹果还没有完全被侵蚀掉,就像伊万一样还活着。
之后Adam不死心,又去拆穿伊万,他告诉伊万:根本没有上帝站在他的身边,魔鬼也没有在他身上给他设置考验,伊万没能抵抗住,耳朵里留了好多血然后直接就倒下了。
伊万倒下后,小教堂的苹果树被暴雨里的闪电击中,直接就烧了起来。
这之后,整个小教堂开始乱套,巴基斯坦人又开始抢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点,胖子整天喝酒,行为怪异,伊万从医院回到小教堂的时候,站在苹果树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点感情也没有地略过苹果树。
他对克里斯托夫说:上帝恨我们。
这时候的伊万心如死灰,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
巴基斯坦人在苹果树的灰烬里,找出了八个苹果。
这时候的伊万好像又好了一点点了,他在那群坏蛋找上门来的时候,为了寻求宁静去夺那些人的武器(这时候的伊万让我觉得以前的那个伊万又有点儿活过来了)。
伊万被那个坏蛋用枪一下子爆头的时候,我没忍住,鼻涕哭出来了。
之后Adam用仅剩的一个苹果给伊万做了一个苹果派。
感谢上帝最好的安排。
分数有点高 就这部电影来说 不值得 我来平衡一下
怎么说呢……换句话说在国内这肯定共产党批判的!作为党员只相信共产党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花朵。唱歌会口渴,不能没有水果。
自诩邪恶化身的新纳粹分子,因意外堕落前网球运动员,执着于抢劫报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害怕生出畸形儿的女人,罪恶累累的前集中营侩子手。拥有不幸经历的神父,却感化不幸的人们。从魔鬼的考验到上帝的抛弃,突如其来的转变,被劈碎的苹果树是神罚也是神的昭示。历经波折,神父已然将信仰内化为信念。这种宗教思辨,不禁让人去思考生存的方式和意义。
冷幽默,编剧很赞,take that乐队。
不错不错
美好的音乐,有意思的片子。。
神奇的电影。只有救赎,没有死亡。
对圣经完全不了解,隐喻及种种也看不出来。但能看到丹麦式幽默,以及信仰的力量。苦逼伊万大叔算是经历了人生一切不如意吧,老妈去世老爹猥琐老姐去世老婆自杀儿子脑瘫,他也靠着信仰或者说偏执的信念在拯救着“坏人”呢。像亚当一样,有时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试图唤醒当局者,最终发现迷的却是自己。
传教总让人不舒服
其实哪儿都挺好的,就是很无聊
剧情挺有意思
这个“新纳粹”貌似才是在里面唯一的“好人”,根本不需要被教化,那个脑瘤太离谱了,只能用奇迹来解释了
看麦叔的神父攻略傲娇新纳粹光头党,最后在医院一起分吃苹果派在车里一起跟唱how deep is your love,啧。这个导演很有趣嘛。
魔幻青苹果乐园
米叔演的电影几乎都被独眼龙了……好虐啊!这个结尾……啊……为什么看着觉得那么腐呢?妈滴!这就是天天看原初带来的副作用么?我去!!!!
Love alwaysturn on the radio and smile
哈哈哈哈哈哈光头党大哥比耍狠从头输到尾,全程wtf脸。尤其拔叔表面上peace&love大圣人,但是脑癌又被爆头都死不了。最后把医生都搞得心态崩了,说这特么太不科学,赶紧跑路去个正常点的地方。笑昏古七。不过整体传教的气息过浓,如果做成讽刺向的更对个人口味。
纳粹分子还有光头党啊
太治愈了,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