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沖著精分的變態殺手和戲癡般得舞台劇演員的設定去看這部劇的,本期預想著所謂衝破電視劇限制的壓抑、冷血、恐怖、顛覆人倫、絕望會逐一上演。
只可惜到頭來不見得是想像中的味道,劇組的刻意反而令超過了應該有的表現。
劇集有著種精神被禁錮的感覺,但這並非觀眾主動入戲而來。
而是劇情設定似乎一直強制這觀眾繼續看下去,因為你留心到的點總是跟整部劇的基調不一致的,因此必須得一次次把你從發散的或者放空的思維中拉回來。
之前我形容過編審就是皇帝新裝裏的小孩,總是自信又誠實喜歡把真相點破,但不語的人有著太多不語的原因,語者也應尊重不語這的心情不是?
我非無法接受人性的陰暗和現實的冷漠面,只是確定只能用這種方式解釋世界的全部?
劇中最溫柔的一筆大概是靳和前妻的感情,那種理解互諒心系對方的默契,無需用相濡以沫來證明其真摯。
最近總在想一個問題,到底劇集本身想表達的東西要說到什麽地方才叫好?
畫公仔畫到出墻當然不好,但繞十八個彎還沒鋪墊好伏線也是失敗。
說起來,這剛剛好的尺度大概也是爲什麽這麼推崇2$的原因!
誰說sitcom不如正劇,2$家出品要虐起人來要引人思考的話,sorry我覺得比故作高深的強迫接受來得高明太多!
不過說到頭,我欣賞的還是監製和編審這兩位敢於破格的思維,但既然開咗個頭就好好做落去啦,求徹底點,大膽點,不要畏首畏尾更不要爛尾。。。
近幾年戚家班的幾部劇,最無可挑剔的是配樂,天與地、4 in love、心戰的配樂都太出彩,真為劇情增加了臺詞裏面說不清的情緒,贊!
当我看到香港电视剧心战中的深水埗的老楼里布景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生活地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有时候总会在港剧的背景中看到熟悉的青岛的场景,太像了,尤其是老城区的街道,德国人在19世纪成为了欧洲的一股新力量,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展现了一股新颖的力量,让历史悠久的法国与英国人倍感汗颜,青岛就是19世纪由德国人建造的城市规划,这种熟悉的街道或许就是源于同一种思维下诞生的,香港当然也是如此。
一个香港面积只有十分之一青岛的面积,编排出的剧集中的故事让人回味,让人动容u,而我们不用说是拍故事,就是青岛本地的电视剧拍摄机构都没有,我们所看到的的大陆电视剧几乎和地缘没有什么关系,我曾将看过用青岛话拍的青岛本地的剧集,真的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没有深度,全是一些琐碎的生活杂事,而且真实性不敢苟同。
我们实际上是没有独立性的,一切都没有独立性,,,, 当我们说我们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时候,我只能说,这些只不过是给别人看的吧,我们自己或许很清楚,全城一个步调一个节奏的生活着,没有思想,没有生活,就算是建设的规划一样,那又如何?
香港,亚洲经典城市之典范。
心战,有点宗教色彩的剧集,善于恶总是会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让人听后时而愤怒时而大笑,或许人生本身就是由哭与笑构成的心灵畅想曲,I love HongKong,HongKong is classcal city. 人的心理真的很难说,人性的善与恶的思绪会不经意之间在我们的心理闪现,像是两股势力在斗争,究竟是谁能够占优,要看自己的生活处境与后天的受教育的程度。
人,从小生活的环境或许对善与恶的力量对比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邪恶的,黑暗的环境中,他的恶的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形成有力的催生剂,反之,则依然。
而究竟是生活在好的家庭还是坏的家庭,是自己不能决定的。
而后期好的教育程度会催生我们善的种子,但是后期的接受良好的教育程度也是有两面性的,不是说必然是有正的效果,还是要取决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不过,还好,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中,经历过屠杀、饥荒、疾病、等不良的事件,我们越来越明白,善对于人类的好处,毕竟人类还是喜欢悠闲、安静、安全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都是要用善良的心绪来培育上述的土壤。
善于恶的对弈永远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谁战胜谁的问题?
心战剧集 最精彩 的 就是 世言的不同心理状态用不同的人物来描写,展现出活灵活现精彩,而楚乔的为爱而变成恶魔的描写,也不足一个精彩之处。
心战,完美之作。
最近刚好在看一本叫《与神对话》的书。
实则是一本无神论的书。
里面有一观点,既是神并没有用任何试炼来考验人类。
所有选择都是开放的,你的选择使你成为了这样的人,有了这样的人生。
即使是这样,神依然不评价对错。
只有人在,一切都有转折的机会。
只是,你要关照自己的内心,要遵循内心的想法。
心战这部剧,也存在很多这类的伦理。
每个人一开始都不愿意做坏人,只是在尘世中浮沉,总显得身不由己。
并且堕落就像病毒一样,一一考验人的防御能力,并最终将其被击败。
剧中的陈豪,童年的经历是他无法选择的,后来的他一直很努力做一个好人,可埋藏在他心里的心魔,终究有一天还是爆发了。
虽然他奋力挣扎,最后还是妥协,并且更多的乐在其中。
所以,为何做好人要费尽心力,但是变坏却只用转念之间。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少有人做过类似像绑架这样严重的坏事,但多少都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想要掩盖,想要重新开始。
而这些事情又或许会在关键时候浮现在脑中,唯恐将自己打回原地。
那应该怎么办?
是否也要经历一次心战,再以失败告终,承认人类堕落的本性。
或许,在回到这本书,放弃恶与善,对与错,只努力做内心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个拥有多重人格的人自己就能拍长篇连续剧。
陈豪已经尽力了,除非他精神崩溃,不然最多只能接近多重人格,绝对不可能完全呈现出多重人格。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24重人格》。
这个剧的大部分情节只是噱头重口味的噱头,同性恋的噱头,cosplay的噱头,破案的噱头主线却异常小清新当一个人已故,你用何种方式来怀念他?
angela选择忘掉了自己的女儿兆楠假装自己的女儿还在到最后,给了一个答案,你需要活着来怀念他就这么简单女儿tancy也只是一个符号,她不一定是tancy,只是你的真爱,只是一个你一直怀念而他却不怀念你的人。
最后一集清新地让人想起了此花未名,里面已故的女主角也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青春年少,象征着那个暑假,象征着已逝的友情。
PS:主线还是有问题的,如果他们可以把那些大道理全留给观众自己感受,再砍掉一半的时间,只在沙画的地方点题。
多弄几个带入破案的小单元,会更好PS2:兆楠女儿和章世婷的关系应该这样理解,她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过,章世婷在潜意识里代换兆楠女儿的身分,从她有意去模仿兆楠女儿的照片那点就有端倪,而且看到树变色,只能说她也是个精神分裂,视幻觉有木有啊。
PS3:楚侨以情侣方式接近兆楠这点太荒谬了,你们不是说不写师奶剧了吗,楚侨直接搬出去就得了。
那段床戏是全剧最重口味的。
PS4:只有兆楠隐约感受到了楚侨的内心,就是葬礼的时候,他看到楚侨和杀人狂一起牵手离开……楚侨最后回忆杀人狂的画面是全剧最梦幻的,色调最柔和的,而楚侨带着的那种少女情窦初开的微笑,说明了一切PS5:能不能让大家的颜集体上升一次啊……陈豪和楚侨的爱情戏我真的觉得没有美感啊。
秋官和楚侨也是一样,我知道这世界上又有颜又能演戏的不多。
你们也不用再压榨63岁的秋官去演爱情戏啊。
黄金搭档组合一出必属精品,戚其义和周旭明在2012还能给喜爱三色电视台的观众们带来这么精彩的一出好戏。
宫斗戏的祖师爷《金枝欲孽》也是出自于戚其义之手,主题曲还有几出重要的对手戏至今想起任然感觉非常精彩。
乃至之后被周围朋友劝说要看甄嬛、芈月、延禧等同类型电视剧的我居然连一集都没有尝试看,可能对于港剧也可以说是之后“落寞”的港剧还想要保持那么一点点的倔强吧。
《心战》表面上有一条略带悬疑的故事线,靳兆楠和前妻在二十几年前痛失爱女tansy,作为戏剧大师的阿靳从未走出失女的伤痛始终不肯相信女儿已经不在世上了。
至于到底女儿在二十几年前遭遇了什么只有另一位主角也就是章世言才知道,因为他有份参与绑架tansy。
章世言是一位魔术师,他在医院初遇李楚乔时就告诉她:真与假并不重要,能不能把东西还原也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只要你相信它存在,它就会存在。
此时刚失去一只手的楚乔好像找到了港湾,章世言让她同时有了软肋和铠甲。
软肋是女人拥有对自己所爱的人愿意无私付出任何的勇气,哪怕在紧要关头牺牲自己的胆量;而铠甲则是章世言给她的庇护,也是章世言对楚乔的百般照顾纪念日用魔术逗她开心。
魔术当然不是现实,它类似障眼法依附真相而生。
大多数人不希望接近真相,越看得清就会越疲惫,生活下去的寄托本来就是那份期望。
人人都是一样,即便是混淆自己倒底是谁的时候,兆楠还是想起梦境里tansy那番说话。
用来玩游戏那颗唯一的种子,还是有人浇灌,长出希望之花。
首先,奉劝大家不要对记者与百度百科爆出来的所谓“大结局”抱有太大的期望。
一来百度百科爆出来的内容通常是“原始剧本”,在拍摄中往往会有改变;二来戚其义不同于其他TVB监制,对保密工作比较上心,从不会提前把大结局无保留的公布出来。
记者爆出来的所谓“结局”,通常是在与片场工作人员东拉西扯的闲聊中刺探出一些信息“碎片”再加以“脑补”出来的。
根据我以往看《金枝欲孽》《火舞黄沙》等戚其义作品的经验,那些提前的“爆料”,即使是最“权威”的“原始剧本”与“记者采访”,准确度也只有50%左右,最多不超过70%,且有不少“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
现在,我来为大家解析几个真相:一、章世婷确实是靳兆楠的亲生女儿。
那些所谓“章世婷刻意接近靳兆楠”的爆料,个人推测是记者将邵美琪的戏份“张冠李戴”到“章世婷”身上。
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出“章世婷”有任何“刻意接近”靳兆楠动机与实际行动。
如果她真的了解凶案真相,就会体谅哥哥,不会跟章世言吵翻。
至于那些让莫丽馨疑心的举动,想要“刻意”做出来更是天方夜谭。
就算儿歌是小”肉票“当年”开开心心“的教给章世婷的,“猜左右手”这种需要“心有灵犀”本领的游戏怎么教?
而李楚荞反倒是有刻意接近靳兆楠的动机——偷看由警方提供给靳兆楠的凶案资料,例如死者是被勒死的,全身都是“刮伤”,为后续的“星期三连环凶杀案”做准备。
二、“星期三连环凶杀案”,除了Jerry,其他都是李楚荞做的前文说到,李楚荞可以通过偷看警方提供的凶案资料,了解到死者全身都是“刮伤”,但她显然没看全,或者**提供的资料本身就不完整——其实那些“刮伤”是被海边岩石自然刮到的。
李楚荞装“星期三杀手”在后续凶案中刻意在死者尸体上用刀片弄出类似的伤口,是一大破绽,使案件真相差点被靳兆楠看穿——用“连环凶杀案”,掩盖Jerry死亡的真相。
靳兆楠唯一猜错的是行凶者——是李楚荞而非章世言。
其实后续的“连环凶杀案”如果真是章世言做的,绝不会在死者身上“画蛇添足”弄出那么多刮伤,直接勒死就行了,不仅少了麻烦还少了破绽。
三、章世言为章世婷的“身世”与生活习惯编造了不少谎言。
1、骗章世婷说她是“二奶生的”。
“私生女”的身份“解释”了章世婷为何一直没见过母亲、连母亲的墓碑都没见过,因为那个女人生完女儿就跑了呗。
“母亲”不见了,“出身证明”自然无从查起。
相信“有关部门”在给章世婷上户口时,因此“酢情通融”让章世言少交了不少“证明文件”。
2、骗章世婷说她有“幽闭恐惧症”是因为某个香港亲戚把她关进衣橱导致的。
如果真有那么个香港亲戚,怎么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扫墓时从来没见过?
为何婷婷只见过“父亲”的墓碑?
就算那亲戚对他们两兄妹不好,始终照顾过他们兄妹,香港那么小,不用一次都不见吧?
不用连扫墓都不去一次吧?
显然,这个谎言的目的是为了把当年绑肉票时把小婷婷关进衣橱的事情掩盖过去。
四、章世婷是“兄控”这个不用我多解释吧,太多相关情节了。
李楚荞如果不是和章世婷来过一段“雨夜百合情”,恐怕很难被章世婷接受。
在章世言玩女人的情况被章世婷撞见之前,章世婷一直赖在家里,年近三十了都没出嫁,连与 Jerry同居都拒绝。
但撞见章世言的“花心大萝卜”丑态之后,章世婷感觉完全“不认识”章世言了,对他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接“离家出后”。
从一直赖在家里,到连“同车”都不太愿意,章世婷的行为深刻解释了什么叫“爱的越深、恨得越深”。
有时我在想,如果章世言不把章世婷当妹妹,而是当“童养媳”,他们之间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毕竟女儿是需要还给亲生父亲的,而老婆不必还给岳父。
兴许章世言也就不必做那么多事掩盖婷婷的身世,也不用死那么多人。
别忘了,章世言最后的直接死亡原因是不满婷婷偏帮亲身父亲而动了杀机,结果......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揭露真相的“潜台词”,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会在此文的标题上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1章世婷:怎么我们还有其他亲戚的墓要拜吗?
台词解析:除了章世言与父亲的墓碑,章世婷显然从未见过其他亲戚,包括自己的那个“二奶母亲”。
随后,章世言自觉地带章世婷去见亲身父亲了。
2Jerry:你们到底是两兄妹还是两夫妻?
台词解析:章世言第一反应是自己与章世婷不是亲兄妹的真相难道已经被Jerry看穿了?
不行,我好不容易骗过靳兆楠,把关于章世婷身世的真相压了下去,不能再有任何意外,得杀人灭口。
......事后,他马上后悔了,Jerry不可能知道真相,不过是随口说说,现在把人杀人,篓子捅大了。
这段情节深刻解释了什么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做贼心虚” 3章世婷:......我不希望身边的男人都有问题,我们老爸是这样,Jerry也是这样,现在人都已经死了,不要再提他们(接着是章世言打破玻璃杯的声音)章世言心态解析:是啊,为了你,我杀了一个又一个,“老爸是这样,Jerry也是这样,现在人都已经死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章世言心惊之下打破了玻璃杯 4章世婷:你这种是什么大哥?
章世言:什么大哥?
养大你,喂你吃饱,我自己没书念都让你念书的那种大哥!
......章世言:不是因为你,我会有那么多烦恼吗?
章世婷:你现在还怪我,如果你后悔当初从深圳把我带过来,如果你不想养我的话,就早点说,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做鸡,我可以做贼,我可以做什么都没关系。
章世言心态解析: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会杀了一个又一个,搞出“那么多烦恼”?
杀了老爸,放弃学业、辛苦打工,把你含辛茹苦的养大,为的就是让你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你居然用这种态度跟我JJYY,反了你的?
居然还说“我可以做鸡,我可以做贼”,早知如此,我何必那么辛苦,把你卖进妓院一了百了,或者把你培养成“家妓”、女飞贼、女杀手,给我当犯罪副手,我的日子还可以好过点。
20多年的艰苦岁月,居然养了个骂自己的“白眼狼”,难怪人家说“女儿是赔钱货”(注:章世言表面上与章世婷兄妹相称,实际上章世婷是章世言的养女,章世言“兄代父职”把章世婷抚养长大)。
看到第25集,我才发现《心战》比我预计的有内涵。
对这部悬疑惊悚剧,我其实一直抱着支持TVB创新,走多元的路线来看。
尽管我承认没有太强的娱乐性,看得比较压抑,但是我仍然支持监制和编剧的魄力勇气。
这是一部很小众的剧,借鉴了《沉默的羔羊》《致命ID》《神探》等的模式,但是并非山寨剧。
如果说之前的《天与地》是揭露人性的自私,那这部更是以人性扭曲做主线。
我已经不想说什么“18岁以下不宜观看”,因为如果已满18岁,却仍没有成型的价值观、世界观,我还是劝你不要看。
一直觉得tvb剧和日剧不同于国内和台湾/韩国剧, 他们经常会在编剧的同时考虑到,如何传递给观众一些正面、健康的信息:日剧很多励志剧,tvb这方面多表现在每天20多分钟的情景剧,和定期推出的家庭剧。
这次如此灰暗的尝试之作,编剧看来也强调了变态杀手自身的痛苦。
我可以猜想这部剧很不对tvb的主要观众--师奶们的胃口,包括一些追tvb的年轻人也对我说,她们觉得太恐怖,可能不会看。
同情于收视率的如此牺牲,我就不挑剔它的硬伤和不足,只说说好的方面:整部剧(截至到25集)的基调维持得很统一,虽然主线开始不明显,但是仔细看的话,和暗线还是很协调,整个框架没有杂乱无章的感觉;整个剧的质感好过很多电影。
剧情有惊喜。
尽管我猜到了杀手,但是我没有想到编剧还在如此复杂的悬疑线上,加强了感情线。
不仅不狗血,还让杀人动机更有说服力;就算坊间已经有些剧透了,但是观众仍会发现编剧在细节上的出彩之处。
每集结尾的沙画和独白,据说这部剧一直遭受两极化的评价,而这处是唯一大家都称赞的地方。
沙画表达感情宣泄真的很恰如其分,而独白尖锐残酷得有时直戳到心头肉;25集戏剧张力的爆发,就是这集Ivan和Esther那段,让我觉得陈豪真的应该拿今年视帝了(不过这部剧的人气那么差,到时候评选他很吃亏)。
编剧伏笔已久的挣扎和欲言又止终于在这集来个大宣泄,我确实没想到这部剧还可以当爱情剧看。。。
我仍然承认这部剧并非能成为经典,只能作为一个阶段性创新的里程碑。
它因为如此曲高和寡,而遭受众多观众投诉,也确实情理之中。
但是我激赏戚其义等人的剑走偏锋,正如他们说的---很多观众已经习惯接受所谓的消遣剧,因为她们就是长期如此被“填鸭”的。
就演员阵容方面,除了郑少秋外,很多都是《天与地》的演员,我不知道他们是欣赏剧本愿意演,还是被指派来演的,但是我觉得郑少秋至少有句话说对了:“应该支持戏剧多元化”。
戚其义主要的电视剧从《金枝欲孽》到现在我已经都看过了。
《金枝》开始,“如果”就已经成为戚其义的主题。
剧情基本推演的方式就是谋算人心,模拟对方的心思来害人。
然后是《火舞黄沙》,焦玉与阎万熙之间算计也是。
这一部的对白写得最好,场面非常好看。
《珠光宝气》是戚其义的所有对于戏剧的幻想的终极实现,是他集大成之作,然而,这一部戏也是他从主流转向支流的分水岭。
在这一部戏中,以前的剧情思路仍然延续。
前三十几集可以看做戚其义早期《天地》与《流金》主题的延续,全方位展现一个社会内部的谱系。
之所以与以往的剧集看起来不同,主要是因为服装与布景太好,对白精炼。
宋世万要翻身,剧情就转会到戚其义最擅长的部分。
宋世万估賀峰太准。
而三姐妹、贺哲男四人围绕三人小组会议的估计也准。
邵美琪以自己的方式去帮人的形象成为三姐妹中最好看的一线。
贺哲男与二妹的爱情太纠结,賀峰被小妹害死。
这一线中,邵美琪成为一种独立人格在之后的《心战》中发展到极致。
钟嘉欣这一型果然是戚其义最爱,只是她后来没有机会接到类似角色了。
《心战》里的陈茵薇与钟嘉欣其实很像,都有一种现代女生的节奏感。
这一部中所确立的主题是翻不到转头了。
人人都有自己的男人,自己的路,在当时的情景之下没有别的选择,然后就翻不到转头了。
这个主旨与如果想对。
选择的可能性,这是每一个人物最主要的命运。
这一部留下了戚其义的很多意象。
苇庭会发光的树,在后来陈茵薇的眼中变色。
三姐妹所代表的三种不同人格,责任感、机心与善良三者交战,在《天与地》三兄弟间有了更深入的挖掘。
到《心战》中根本集中在同一个人物身上。
在生活中做戏,姜大卫口里骂三个女儿的这句话也成为戚其义后面电视剧极力表现的。
《心战》里的两位主角,戏剧演员与魔术师;《金枝2》陈豪的昆曲演员,他们怎样沉迷于杜丽娘的故事。
然后,《天与地》,这一部呈现出于之前的不同,对于香港社会的关怀。
这种关怀不单单是后面的摇滚精神,其实佘诗曼在空中做主持人,对于香港越来越商业,为迎合陆客,香港生活原来嘈杂沉稳的一面反而被侵蚀。
当然,剧情仍然纠结在如果与翻不到转头上,悬在众人头上的死亡使得善与恶疯狂转换,后面Tancy的死活也成为郑少秋和陈豪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动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格分裂终于被直接点了出来,善良、责任与罪恶。
其实周旭明最高明的是对白好,这个方面更陀思妥耶夫斯基。
金燕玲的刻画很虞苇庭。
一个女人人生最后的爱情。
然后到这一部《心战》。
Tancy的死悬挂在陈豪和郑少秋两人心中,郑少秋正是因为这一点善良,于是永远可以抽离角色,但是最后却也欺骗自己。
陈豪因为Tancy的死而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责任。
这一部剧是戚其义对于戏剧理解的终极实现,因为郑少秋本身就是戏剧大师,他把自我代入到每一个角色中,陆秉青。
陈豪也反制。
然后邵美琪加入,这一部剧就是这三个杀手的死亡追击。
其中邵美琪依然承接着《珠光宝气》里她的角色,只是这里面有了更加极端的发挥,而且演出很精彩。
但是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觉得累赘的,是不是周旭明觉得观众难以接受呢》解释好多废话,经常一件事发生了几个人解读。
其实不必要这样的,《金枝2》也有这个毛病,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几个人物剪在一起,而且有独立性,这一部每个人绞得太紧,就累赘了。
《金枝2》重拾了情这个字,这个情不是现代意义的,而是古典的。
心理追击也从情字出发。
好极。
心战刚上映我就看了,没翻译版,可是跟国语完全不一样,起码没删。。
这部电视剧最有形的就是那四个人格,其实有点心理学常识的人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人格分裂现象,可是不会是很严重,你心中有真是的你,和完全跟你对抗的你,无论做什么这些很多个你们都避免不了,会给你指路,给你建议,自我对话,,,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
说到这里我想起星期三杀手,原来是e,其实她是受害者。
某人说牺牲是东方人对爱的诠释,那么E就是个典型代表了,不曾理会阿靳的感觉,她看到了阿靳的混乱、阿靳对幸福的渴望,她没看到阿靳摆脱阴影的努力,没看到阿靳对朋友的赤诚,也许不是没看到,而是来不及在意了。
E没有等到阿靳全心全意的接受就将两人的关系升温,为什么这样急切,其实简单,e一次一次伤害,而且她没了手后,是谁给了她希望呢,是谁让她重新站起来呢,对呀,她想救他,不想让他被继续错下去,用自己来证明,,可是还是最后与死来结束这一切。
再说Tensy?
Tensy 只有靳兆楠才相信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Tensy 死了。
因为章世言当年压住了Tensy 和章世婷亲眼目睹。
章世言亏欠靳兆楠的就是因为这个。
电视剧出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相同点,没走出来。
人确实一个简单而且复杂的动物,人的最初的本性都是很好,都想做一个好人,可是家庭背景,父母的教导,学校的老师同学,社会上的一切,都给人无数的选择道路,一不小心就走错,,可是最终还会有希望能找到自己方向在何处,,tvb剧本都围绕这个点,,,人在困境的时侯总会有一个灯会亮出来,,,可是近几年的电视剧大结局很少看到这一点,估计现在人心的恶度真的比善度高几倍吧,,可怕的人际关系,难懂的人心。
我深不深刻?深不深刻?!
前面太冗长,后面还挺精彩。
阴沉残酷的剧。人心是复杂的。想要代入他人的角色,就会看到许多你不想看到的令自己都害怕的部分。
剧情演员都不错
还没觉得好看,只是想弄清楚怎么回事
虽然还是有一定的水准,但我真的觉得这剧不接地气,更喜欢大俗大雅型的。
其实我觉得很失败
TVB也可以做出神剧。
故弄玄虚
血腥在哪里?暴力在哪里?台词不要那么多废话好么……
不好看呀
我,我究竟是谁。。。。
看不下去,节奏缓慢,故事圈子太小。
史上最难看的tvb!
爛雞巴片
章世言这个角色太难驾驭了,陈豪到后期明显演的有些吃力
赞!!
整出戏都是个变态。
最后竟然不知不觉地哭了。
追的人很疲惫的一部剧,日日盼着早点结局,非要拖了30集.看得人晕晕沉沉的.真心无法理解771的剧..金枝还要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