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哭着看完了《亲情母亲》,我知道此时此刻的感动和温热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自身那种无从控制甚少感知的冷漠很快就会吞噬精神生命短暂的觉醒。
看过太多电影之后,对电影的分类只有好和不好,而好和不好的最主要区分就是否真情实感。
《亲情母亲》是一部好的电影,因为我不觉得虚假。
这是一部温情而悲伤的电影,故事简单,画面舒服,音乐优美,情节真实动人。
电影中,女儿太美丽,美丽得看见她的容颜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凄美浪漫的爱情,不过在母亲的眼里有哪个孩子不美丽呢;虽然母亲的角色被刻画得太过于伟大和无私,无私得让生命变得都有点卑微,但这依然属于母爱的范畴;剧情最后一如所料出现了煽情的生离死别,当母女在火车上生离死别的时候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死亡带来的悲伤、绝望和疼痛。
泪流不止的我依然还是一个孩子,因为母爱让母亲永远那么高大。
关于这部电影让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有四个画面:母亲被父亲打的时候,姐弟俩躲在房间里哭得很伤心,这个画面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小孩子的我们哪能理解母亲忍受被打也是母亲的爱啊,只是这样的爱太过于沉重。
后来姐姐读高中了,回到家又一次看见父亲在打母亲,那份沉重终于让长大的她鼓起勇气保护自己的母亲,向令人畏惧的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虽然更多地是对母亲的忍气吞声感到愤怒和不解,所以那个晚上女儿问母亲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家,而母亲的答案也终于让女儿开始感受到那份母爱,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超越这种不平等的爱的交流就是母亲的无私,母亲的爱一直都是无私的,儿女的爱却总是姗姗来迟。
还有一个画面就是送女儿上大学在火车上的分离,父亲的黯然落泪,母亲的万分不舍,母亲悄悄放在女儿行李包里用袋子装好的硬币(那些硬币对于贫困的我们就意味着透不过气来的沉重)都似曾相识,或许是母亲演得太好了,总是被她一些小的细节深深的感动(这种感动应该就是父亲的背影对朱自清的感动)。
看完电影后,回想这个画面,画面的内容是温情的幸福的,然而韩国人可恶地用这样的温暖和美好去反衬最后的生离死别,那种痛足够让一颗心窒息。。
第三个画面是母亲知道女儿患了癌症以后,女儿哭着说的那句话:抱歉每次通电话都先挂掉,虽然母亲演得很好很好,但是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就忍不住哗啦啦的掉下来,我想是亏欠和内疚让我们的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共鸣,另一方面不正好可以说明母爱的伟大吗?
妈妈,很抱歉每次通电话都先挂线。
最后一个画面就是母女第二次的在火车上的送别,这看似是普通的离别,但母女都知道很可能是最后的一次。
说好不流泪,但是绝望的残忍终于让老母亲崩溃,老母亲故作坚强和女儿的强颜欢笑伴随着我们无尽的心酸终于在不停奔跑的老母亲的有点臃肿的背影中化成了一次生命的离别。
其实很多母亲的世界都非常非常的小,儿女们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她们都很寂寞,我们在赞美母亲的伟大和无私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母亲的最根本需要。
上帝因为不能无所不在,所以就创造了母亲,每一位母亲都用坚持诠释着最平凡的爱。
而我们却或多或少的觉得理所当然。
然而这种不能平等地爱,这种带着强迫性的爱,也会让人感到几分莫名的沉重,可能是因为有那种永久的亏欠感,而自私又是人最根深蒂固的天性,母亲的爱必定引起这样隐秘的冲突。
但无论怎样,母爱首先让我们变得重要。
母爱的内涵包含太多的内容,而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是伟大和无私。
這套電影很多細節,都令人有感同身受。
我們身為兒女, 曾幾何時也用言語、行動傷害了父母也為了自己的人生, 離開家庭出外發展一幕幕如此似曾相識到了我們長大了, 會思考...才明白父母就算多窮,自己不吃不買都會盡量給我們最好的很多中國父母, 不像戲內的媽媽, 這樣會表達愛也許有些人會說.....這樣的媽媽也太誇張了吧戲內的逐個細節, 平凡而深刻..將愛放大了出來, 給我們身為兒女的想想....我們媽媽也有做過這樣疼愛我們的事嗎?只要細心想....一定會有我到現在也不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總是對家人發脾氣,覺得媽媽的嘮叨很煩,他們偏心我妹, 都不怎麼關心我看完了這戲我覺得原來我媽, 也是默默的用她的方式去愛著我當我放工回家,媽媽總是會為我準備好飯菜有時候我遲了沒回家, 她會擔心得打電話給我當我有次出遠門, 第一次幾個月離開她, 媽媽會流淚我只要說想吃什麼,媽媽明天就去買來煮給我吃為什麼韓國人總愛用癌症因為癌症才會有那種讓人反省, 在最後時間珍惜身邊的人才知道一直以來, 最重要的是什麼....等父母將來百年歸老, 離開人世時我們身為子女的, 才會想念, 珍惜這種平凡的愛會不會太遲了?所以謝謝我遇上了這套戲能令我不用在需要離別時才明白父母對我的愛看完這種親情片, 總是會更珍惜父母,反省一下自己現在能為父母做些什麼他們含辛茹苦養大我們當我們有能力時, 也要對他們好一點喔
想要说出,那些没来得及对妈妈说的话;没有对你说过一次我爱你,对不起;感到辛苦的时候,总埋怨你把我生下来,对不起;总是对你说我很忙,对不起;妈妈说没关系的时候,我总是100%相信,对不起;总是不会对妈妈说些好听的话,对不起;每一次都是我先挂电话,对不起;以为只要自己过得好,妈妈就会幸福,对不起;虽然经常做对不起妈妈的事,但最对不起妈妈的是...妈妈在这世界上最爱的人是我,但我在这世界上最爱的却不是妈妈,所以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女主从小地方考到首尔,一路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最后得了绝症一命呜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友的大伯1983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7毕业分配到某省军马场,两年后考研回本校,93年求职上海农学院,2000该校合并到上海交大,在中国这算是人生赢家了。
我2015暑假去老友老家住了几天,他的奶奶给我们做饭,儿子在上海的福分,她并没有享受到。
妈妈同学88年高考,具体哪个大学不清楚,93年贷款自费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现在在北京工作,他的母亲依然住在农村,父亲在炎炎夏日割麦子。
无论中日韩,这些通过高考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霸们,他们的父母辈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在农村老去死去。
60后这一代人,只要是高考成功的,吃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可是父母呢?
以上都是题外话(1)看见女主父亲那离去的背影,总是给女主买水果罐头,不免动容。
(2)那张合照到底写了什么呢?
(3)女主得绝症会不会是因为吸烟熬夜工作所致?
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4)妈妈之所以忍着不离婚是为了女儿的学习,不被家庭琐事打扰,那段好真实啊,韩国家庭电影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可以和是枝裕和一比高下。
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吧(5)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仍在追寻之中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是少数几部能够让我落泪的电影。
连我哭点这么高的人,都数度哽咽,到最后还是落下泪来,低声抽泣。
鼎力推荐。
希望大家都能够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母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
心灵的洗礼,母爱如水,细细柔柔的围绕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一定整个这么悲伤的结局,就不能给母亲个好日子结局!!
向来浮躁习惯了之后,能看到这样一部母女情的催泪片儿,真的很难得。
貌似现在很流行大制作,华丽的演员阵容外加所谓的典型的大片的无比恢宏讲究的大画面,然后是大势的宣传。
一直对这种大片儿不感冒,反倒是容易被这种朴实低调的小成本的生活化得片子吸引。
母女情深,很催泪。
跟着剧情哭的一塌糊涂,反而感觉有深刻的心灵洗涤的作用。
当浮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被这种亲情片子感动一下,感觉内心忽的沉静了很多。
尤其是对母亲对父亲的感情一下子又被激活了。
虽然内心深处,理所当然的知道作为子女一定要孝顺父母,可是慢慢长大的自己,越来越有了自己的生活的自己,不知不觉中,跟父母之间的那种感情上的分享越来越少,细想起来,长大之后的人生真的是越来越和父母脱离了。
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察觉到父母对自己开始有依赖,什么重要的事情会说给我听,越来越喜欢跟我们通电话。
然后,其实,我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小伤感,因为我隐约的意识到,这是父母开始上年纪了吧?
所以才开始在感情上这么的依赖我们,有种心痛的感觉,真的不想让父母变老。
一直以来,都是依赖着父母,所以,当角色转换的时候,内心满是酸酸的感觉,爸爸妈妈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要成为父母的依靠成为父母的支柱,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一路走来,无论遇到多么难过多么挫败的事情,都要自己扛着,因为,在外面的我是成年人,要会忍受要有担当要承受各种打击各种痛苦。
可是在爸爸妈妈面前,永远是他们的小豆豆,可以任性可以懒惰可以随意的大笑大哭,爸爸妈妈的存在,让我觉得有家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是平凡的微小的幸福和快乐但却已经足够。
想爸爸妈妈了,就要能回家了
母亲,我是为了这个才推荐此片的。
我看完后的最大感想是,感谢伟大而仁慈的主,没有赐予我聪明,赐予我能力,赐予我机会以及一切可以让我飞黄腾达的东西。
而是赐予了我健康的身体和陪在父母身边的时光。
我不是一个值得父母炫耀的儿子,但应该可以平平凡凡地陪父母一辈子。
感谢上帝!
此片确实很感人,我在看到父亲去世后眼泪也流了出来。
可能因为我也是父亲吧。
如果说母亲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中善的代表的话,也许片中的父亲是恶的代表。
但那又怎样,当父母真的离开时,有多少子女会后悔不已。
母亲为女儿付出了一切,包括为了女儿婚姻屈辱地去求亲家母。
不过对于我来说,最吃惊的是母亲竟然是个天主教徒。
要知道崇拜别的神和求签算命等行为是摩西十戒是明确禁止的,是真的要下地狱的。
可是母亲依旧去做了,这种行为情感是不信基督教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难道片中想表现母亲不是个真正的教徒吗?
显然不是,而是母亲为了儿女宁肯自己下地狱也要爱护儿女。
这也是片子后半段的主旨。
母亲,您真好,我爱你。
温暖又心酸,数次泪目,相信剧中的母亲有我国太多母亲的影子,看似懦弱又那么坚强,仿佛无聊又那么有趣。
剧中每次妈妈和女儿躺在床上说话时总让我想到妈妈和自己,尤其是读研以后,一年也就回两次家,总共不到二十天,妈妈总是会缠着我问这问那,不让我睡,也不知道她哪来的本事总能把话题扯到找男朋友上😂.每次问烦了,就不理她,她又开始自言自语,什么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啊,什么多久不回家,回家也不理她啦,妈妈这么久见不到你,你不知道多想你啊,快给妈妈亲亲呀😅(我爸也是什么这么久没见想爸爸了没,我一个二十大几的人了,以前还真不知道我爸妈这么肉麻)。
我其实是我想说妈妈我也想你呀,但是为了避免那个千年话题,我只能假装睡觉(@ ̄ー ̄@)真的,无论我们多大,在爸妈眼里都是小朋友,一方面盼望着女儿在外面追逐自己想要的,一方面又想着把女儿留在身边一直照顾她。
电影里有一幕是妈妈拉着智淑的手说“我女儿的手还是那么软”,真的我妈妈也经常这样,而每次让我心酸的都是她手上的茧子,她为了你舍弃的正是想让你获得的。
"如果女儿流下眼泪,那么妈妈必将流下血泪,如果女儿伤心,那么妈妈的心也会像穿孔一样痛",为了让父母安心,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为了让他们的付出不白费,一定要加倍努力。
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母亲与女儿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细节都是如此真实,让人无法不产生共鸣。
母亲,一个伟大的词语,但有时它又是一个无形的枷锁将她捆住:纵使遭遇丈夫的百般折磨,但她为了女儿绝对不会选择抛下一切不顾;有着曼妙歌喉也曾怀揣歌唱梦想,如今也是在女儿孤单悲伤时轻轻吟唱;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身为母亲的她可以完全舍弃自己的尊严,跪下苦苦哀求……纯粹的母爱是动人的,可是又如此令人哀伤。
你的骨肉牵动着你的每一丝神经,纵使孩子如何地叛逆,如何地口出恶言,如何地不理解自己,可是身为母亲,只会永远地支持自己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身边,守住这个娘家,让她知道总有个去处等着她归来。
和母亲一起去看枫叶、一起拍合照,给母亲买衣服,嘱托友人经常探望自己的母亲……女儿在生命最终的时光与母亲留下这最后的回忆。
“对母亲态度不好,在世的时候不好好孝敬,你会后悔的。
”曾经上司随口的无心之说,竟成了现实。
谁能想到影片中时间所剩无几的竟会是女儿,先离开的人会是女儿。
现实中恐怕更多地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留下深深懊恼与后悔的是子女。
日复一日,母亲沉溺于曾经与女儿的回忆当中,麻木地、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期盼着死去时相见,期盼着下一世他们依旧能成为母女。
当你成为了母亲,你会用你的全力、用你的一生,即便完全失去了自我,也会不顾一切地为他(她)付出,这就是最纯粹的母爱。
太纠结细节就不难发现韩国是个二逼地让人难以理解的国度。催泪很成功,硬是坐在高铁上看了一半就说服自己不要继续出洋相了。
画蛇添足,癌症直减一星
苦情催泪,典型的家长理短内容式的煽情。影片非常落后的是家中父亲对母亲的殴打在后来还是被遗忘了,或者说原谅了。母亲对女儿的爱,完全是自我牺牲式的,这种奉献精神到底要不要这么歌颂,是个很大的问题。
假···
剧情老套了点,当年看应该会打得高点吧2
韩国农村和中国差不多啊
就算是俗套的剧情!!!明知道的烂把戏!!!但还是哭的一塌糊涂!!!泪点低就是破不了!!!
剧本没什么新意,剧中父亲对母亲的家暴也被父亲的死一笔带过,没什么意思
有妈妈这样疼爱,真好。
三星半,除了癌症,是很不错的亲情片,只是因为癌症,所以三星
母女之间的感情实在太做作了,我跟我妈关系也好,也没那样。。。
我爱你,妈妈!
想起自己的母亲 哭了 想起妈妈对我说的 “你难过了 妈妈的心就想刀绞了一样 比你更疼”
妈妈对女儿的爱涓涓流动,无微不至。
不明白为什么是两个孩子,却集中全部爱在姐姐身上
有点儿做作
瘸母打电话给读大学的女儿,唱歌给她听。女儿生气就给她东西吃。女儿只会说“快要给你气死了”。母亲穿女儿旧衣服,因上面有女儿的味道。没人陪着吃饭,老人家吃饭都很简单随便。女儿胰腺癌晚期,回家陪老母,一起躺着看星星。感情这么深,干嘛不把母亲接到家里。说要死在女儿前,最后好好活,还算积极
好老的故事
。。。对不起
妈妈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即使我们不在了也要为自己活,不要有悲伤,不要有哀怨的活着。亲情之间的我们,总是爱的很沉很沉,想要把爱放得轻松些,也许就不会这么难过了,但是一旦爱了,就一定会过界,不分彼此的用血脉用生命触痛心弦,感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