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这么久才有机会看这部影片,被感动的地方太多。
如果问我,影片主要讲述了什么,我到一时说不上来,只觉得两个小时里面,看到了一个人生。
而这场人生的背景,竟然是整个美国。
管家这个词听起来,总觉得挺威风。
虽然深刻的理解一下,可能就是男仆。
仿佛仆人二字,总透着几百年前的那种卑微。
可是这样一个白宫管家,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就像里面,马丁路德金说的,孩子,不要小看男仆这个角色,他是在以一种坚韧友善的态度,持久抗议着这种压迫与不公平。
提到马丁路德金,总会让我想到那篇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多么伟大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看到,白人小孩和黑人小孩同桌吃饭,这伟大里又透着怎样的微小,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平等而已。
种族歧视,贯穿始终。
为了平等和自由,献出了多少生命。
影片开篇,就是男主角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在一片棉花地里耕耘,当那个白人土地主枪杀了男主角的父亲开始,预示了男主角整个人生的开篇。
一个从小就被培养成男仆的男孩儿,骨子里所有的梦想不过是做最好的仆人。
所以,才会当他得到白宫男仆这个职位的时候如此开心。
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仿佛这是世界上的最高赞誉。
就是这样一个骨子里面充满了服务的男子,一个从小谨记服务的时候要像幽灵一样的男子,却生出了这样两个叛逆的儿子。
大儿子,自由主义战士。
他这一生都在为了黑人的利益而奋斗。
他要的,不是苟且偷生,在白人的地盘上走向安稳,而是在自己的国土里获得平等和自由。
他曾有马丁路德金这样的导师,也曾加入过黑豹党,曾蹲过无数次牢狱,曾叛逆,曾走岔了道路,但是他这一生的信仰未曾改变分毫。
小儿子叛逆中又透着可爱,他参加了南非战争,却最终牺牲。
我总记得,当男主角生日那天,门铃敲响,他打开门,看到那两个穿着军服的陌生士兵,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找错人了!
”对于老父母来说,失去儿子,是怎样的打击。
可是人生就是充满了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灾难。
可是人生却又是如此坚强,因为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坚持的活下去。
一个儿子死了,一个儿子离家出走。
他唯一拥有的便是挚爱的工作。
可是他忘了,还有娇妻在家等着他。
这整部影片第二个让我触动的点就是男女主角的爱情。
如此平凡的一对夫妻,却始终在生活的磨难里不离不弃。
她曾因为他的冷漠而出轨,曾因为他的工作而吃醋,但某一天,她还是幡然醒悟,她内心唯一挚爱的就是她的丈夫。
当肯尼迪被射杀的时候,我的心也颤动了。
这个真正为了黑人利益而做出实事的美国总统,感动了很多人,包括我们的男主角。
当他寻求妻子安慰的时候,她骂了他,却又拥他入怀,所有的冷漠都冰释前嫌。
所以有句话说的很好,两个人的感情会经历很多道坎,过一个坎,感情就会更深刻一些,某个坎过不去了,两个人的感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真好,他们最终都是不离不弃的。
时局的改变,政局的变革,人心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这个为白人服务了一生的男仆,内心也悄然改变。
他为黑人的利益作出斗争,他锲而不舍的提出,应该让黑人和白人拥有同等的待遇和升职机会。
终有一天,他成功了。
当第一夫人请他和夫人一同参加白宫盛宴的时候,他终于实现诺言,带着妻子来到了白宫。
可是 那一天,他如坐针毡,他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的享受的坐在这里,而不是装作自己坐在这里。
再后来,他不再联系的大儿子,渐渐被人民被国家接受,他不再是犯人,而是黑人心目中的英雄。
这个固执的老人投一次在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一生挚爱的工作,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终有一天,他提出了辞职。
辞去这个他梦寐以求的工作,而走到了正在组织游行的大儿子身边。
当他的儿子向他走来,问他为什么而来。
他说,我想加入游行示威。
儿子说,这样你会坐牢,还会弄丢工作的。
他说,我弄丢了你。
对不起!
一个拥抱,一切都烟消云散。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生命并不是嘲讽,一个为服务白人而生的男仆竟生了一个为黑人自由而斗争的儿子,如此不同的二人却如此相同,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不曾改变的人。
最后男主角说,我觉得我这一生见了很多,却从未曾想到,有一天会看到有一个黑人能真正作为美国总统而存在。
那一刻,我都开始相信,美国是一个没有不可能的国家。
我不知道种族歧视会不会还是存在,但至少这个年轻的国家,一步步走出了不一样的刮目相看。
美国,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在那一刻,朝着自由走了飞跃的一步。
我被这部电影触动良多,这个世界不乏追求自由的人,自由仿佛是人类信仰的源泉,可是那些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是真正的伟人!
突然想到了入党时的誓词,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生!
我希望这句誓词不仅仅是我们所有党员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我们人生的信仰。
别让自己的行为,玷污了誓言!
人,无信而不立!
1865年美国内战的最后阶段,在林肯的联邦政府率领的北方军即将获得胜利的时候,政府投票通过了宪法第13修正案,正式在法律上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度,然而距离这项法律颁布60多年后的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南部的农场中,辛勤收割棉花的黑人们依然是过着朝不保夕,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奴隶主非人待遇,甚至直接枪杀的生活,这里的黑人依然是被像牲口一般的豢养着。
一个黑人孩子,在这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母亲被白人农场主强暴,自己的父亲只因为哼了一声就直接被爆头,可以说这个孩子从小就在这样一种对白人极度恐惧的阴影中成长起来,而本故事也正是围绕着这个黑人孩子展开。
没几年之后长大成人的他,深刻的意识到,那位枪杀他父亲的白人,绝对不会允许他威胁到自己,把自己杀死那将是早晚的事情,于是他逃离了农场,开始了漂泊。
一位好心的饭店主管收留了这位饥寒交迫的孩子,并慢慢的将自己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的男主,带着这份手艺以及一颗细心而谦卑的心,带着师傅的推荐信他来到了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
很快的因为他在所服务的酒店中的出众表现,他被招募来到了无比神圣的华盛顿的中心——白宫,开启了他传奇的白宫仆役生涯。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主人公塞西尔是一位黑人,1952年他应聘食品管理员而走进白宫工作。
在他任职的34年间,美国总统轮换了八位,而塞西尔最终也成为了白宫里人人尊敬的首席管家。
从艾森豪威尔时期开始,塞西尔在白宫效力整整34年的时间,最后在里根执政时以“白宫首席管家”的身份退休,前后共经历8任总统。
他所见证的,不仅有艾森豪威尔强制推行人权政策的小石城事件、肯尼迪遇刺、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下台、越战的伤痛、马丁路德金被杀及其导致的黑人大暴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用他的视角记录了这些岁月里美国黑人运动所经历的风雨,以及黑人权利逐步获得的改善和提升过程,期间这位白宫的黑人仆役,目睹了影响美国国家进程的一件件大事,而自己也经历这自己人生中的一个个阶段:结婚生子,长子的叛逆追随马丁路德金不懈的投身于黑人的人权斗争中,爱国的次子却于越南阵亡,最终晚年方意识到自己长子始终坚持的斗争的正确,毅然投身于人权斗争之中。
当影片的最后阶段,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的时候,一句:此时有谁还会质疑,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家的时刻,这位耄耋老人早已泪流满面,目睹了黑人从“财产”到美国权利的巅峰担任总统,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为白宫为总统服务数十年,最终目睹一位同样肤色的人入住白宫,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
当老人再次作为嘉宾来到白宫的时候,步履蹒跚的他再次来到这个无比熟悉的地方的时候,他骄傲无比。
影片由福里斯特•惠特克担当主演,当2002年丹泽尔华盛顿凭借《训练日》中的超卓演绎,再次坐上尘封了50年的黑人影帝宝座之后,2005年杰米•福克斯又代表黑人再次登顶,到了2007年第79届奥斯卡时,凭借一部《末代独裁》中出色的扮演非洲独裁者乌干达总统安迪•阿明,眼前这位出色的黑人演员也得到了美国电影学院的最高褒奖,在领奖台上高居小金人。
如果说影片中的主角塞西尔目睹了一代代黑人逐步成就自己的美国梦,直到奥巴马将一切皆有可能高声的送给世界人民时,其实这位演员自己的演绎事业也印证了这句话,一位不算俊朗的黑人,硬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加冕奥斯卡影帝,实为难得。
黑人塞西尔出身奴隶农场,亲眼见证父亲因违抗白人被杀,父亲曾告诉他,要学会忍让,白人是他们的上层。
塞西尔误打误撞成长为优秀的服务生,进入白宫成为管家,从此开始了服侍八任总统的生活。
每一个总统都有不同的政见,但几乎毫无例外的排挤有色人种。
白宫里充斥着黑人帮佣,他们和在政坛里翻云覆雨的白人们泾渭分明,差的是肤色,差的是人权。
大儿子路易斯无法接受白人能随意侮辱、殴打、杀害黑人的人生,选择到南部加入黑人民权运动。
他看不起父亲对白人低声下气的工作,相继参与静坐、自由乘车等行动,不断被捕入狱,甚至一度走向极端。
但暴力革命让他意识到平权不是要让黑人也成为种族主义,而是获得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小儿子查理并不离经叛道,他笑嘻嘻的告诉哥哥自己要去参军,越战枪林弹雨,去了等于送死。
他以被歧视的身份上了战场,盖着美国国旗回来。
他牺牲了,才被赋予美国公民的身份,若他凯旋,他还是低贱的有色人种。
塞西尔与路易斯水火不容,塞西尔认为儿子太过激进,路易斯觉得父亲过于软弱。
其实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抵抗歧视,塞西尔用辛勤的努力和出色的能力优化黑人的形象,路易斯让黑人的诉求公之于众,查理使政府看到黑人也是为国捐躯的勇者,他们心底都有向往自由的声音,都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梦想。
塞西尔的梦想在参加宴会后破灭了,他以为自己通过优秀的能力得到了尊重,却在忐忑不安中发现了和平主义无法扭转局势。
他经历很多试图拉拢黑人争取选票的政治家,也和很多言语交锋擦肩而过,可这一次他终于发现,歧视让他们无法进入这个世界,即便是身处同一张餐桌。
他终于能理解儿子,愤而加入抗议活动,他等到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诞生。
他带上肯尼迪的领带,用了约翰逊的领带夹——唯二为平权做出过努力的人,进入白宫去见奥巴马,这一次是真正的以客人的身份。
刚来到白宫时,他身处权力的最中心,却连做人的权力都没有,等他再回到这里,虽然年迈,却是个挺直腰背的美国公民。
电影的镜头语言实在高妙,无处不在的华盛顿画像,他在遗嘱中声明解放黑奴;塞西尔遭遇冷遇时闪过的杰斐逊画像,他签署的《独立宣言》许诺每个人都享有生存、自由和幸福的权利;电视上播放着塞尔玛惨案与越战的残酷,约翰逊的狗却躺在床上分外闲适;塞西尔最后进入白宫,面向的是 林肯的雕像 ,他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无声的坦诚丰富了情感表达,加上福利斯特绝佳的演技,给出了一部优秀的电影。
我本是因为艾伦去看的,艾伦的镜头可能只有五分钟,而且让英国人演美国总统其实有点幽默,但故事其实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在黄岩那个医院治疗前列腺炎好【台州五洲生殖医院】◆【--台州五洲生殖医院--】◆【医生QQ在线】800080609【咨询电话】0576-88066933 【医院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枫南路229号(原枫南大转盘旁)台州五洲生殖医学医院是台州市卫生局批准设立的首家生殖专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严格按照国际化标准建立的专业服务于男女生殖健康的现代化医疗机构。
《白宫管家》里的塞西尔·盖恩斯不是特工,也不是什么显赫的角色,他不过是一位仆人。
但是,他是白宫的仆人,在白宫服务了34年,前后服侍过8位总统。
在总统这样的红花郎面前,作为总统背后服务团队中的一员,塞西尔也是居于最末端的那一位。
但34年足够久没,没有故事也会成为故事。
这就是塞西尔·盖恩斯的大半生,终于,在1986年塞西尔·盖恩斯退休近27年之后,他的故事被放置到了大屏幕之上,接受大众的关注。
就像名人使用过的内裤、接触过名人屁股的手纸,终于将其另外的一面发掘了出来,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
看完影片就来豆瓣看影评,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影片还是值得推荐的,但看完短评后很失望,没有一个五分的 甚至四分都很少。
我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你给一分还是五分都有自己的见解。
但我真心感觉可以给五分。
或许是我看的电影太少,基本上都是动画或者悬疑类的,很少看政治权利什么的。
所以这个最起码让我对歧视这个词有了重新的认识。
这点,就值得我的五分。
开头是1926年,当那个白人强奸了主角女人,又杀了他爸爸时,我震惊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事实?
白人被赋予了这样的权利么?
或许,这就是歧视吧。
别人只有同情,那个年代,我,可以取你性命。
前面奠定了基调,我觉得不会比这更残酷了。
可是,1946年。
当主角儿子为了黑人白人权利平等,去餐厅以静表达自己的权利,坐自由公交时,我真的被深深震撼了。
白人的辱骂推搡,甚至口水番茄酱。
还有火把炸火车。
群情激愤,好像他们就是杀人的侩子手。
可是我们都知道,他们只不过想要人人平等,而不是在白人主导下的平等。
中间有一点,当黑人他们为自己的权利奔走了几十年仍然没什么改变的时候,他们变成了激进派。
想要去枪杀学校学生。
看到这里心情真的很复杂。
是什么把一群善良的人逼上绝路?
不公平,不公正却让更多的人流血。
歧视,真是个可怕的名词。
最后,借用恐怖宠物店里的经典语话,最能代表现在的心情这真是人类的坏习惯.马上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来判断事物.只要稍稍超出知识范围,就绝对否认其存在.把超越自己能理解的事物,当成威胁自己立场的敌人来对待,非得排斥,驱除,抹杀不可.可是对同种族的生物,又以肤色,出身来分阶级贵贱,相互憎恨,互相残杀.狰狞,狡猾,冷酷又胆小。
电影剧情和演技都乏善可陈,但是在深厚的历史感间展现了一系列冲突。
首先展现的是种族冲突。
片头:白人一枪崩了黑人男主角老爸,片尾:奥巴马阐述美国梦。
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黑人的境遇很少有电影提到,本片让我看到另外一个美国。
也从侧面展现了从艾克到里根,历届总统在这个问题上的作为。
为什么国父们的理念,独立宣言的理念——自由、平等遇到黑人即失效?
在那时,这样造成的问题还不明显。
但是到了今天,种族仇恨在印度、美国、中国、法国到处蔓延,已经成为阻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
强势民族盛气凌人?
还是弱势民族太敏感,放大了问题。
我想应该是后者因素多点。
其次,老少冲突。
开始父辈不理解年轻人的选择与放弃,但是美国黑人青年的努力最终还是生效了,最后父亲走到了儿子抗议的现场。
(电影在处理父亲为何转变上过于突然,但对白让人感动:儿子:”你会坐牢,会失去工作。
”父亲:“我失去了你。
”)但我想,如果抗议在一个不成熟不民主的社会里发生,是不是有更多年轻人的血白流?
也担心在新疆西藏是不是有更多年轻人不再认同中华,最终瓦解我们这个共同体。
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国白宫首席管家尤金·艾伦的真人事迹改变来的,只要讲述的一个叫塞西尔的黑人在成为白宫管家之后,先后为八位总统服务过,并且见证了历史黑人体制变革的各种运动、决策。
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手法和技巧再平淡不过,可以说就是简单的流水账,但这种以人物传记的题材加上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故事的方式还有并不精彩的拍摄手法结合在一起似乎对观影者是一种考验,特别是145分钟的时长,剧中通过用一个普通黑人的视角来看那个时代背景中的美国关于黑人权力的各种活动、决策,让人有一种想继续向前的挖掘感。
影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有非常出彩的地方。
影片的开头通过主人公的自白和白人在棉花园枪杀其父亲开始,电影中段的各种矛盾冲突,再到结尾的黑人体制伟大变革,这些剧情也就完美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
我对这部戏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地方,电影里有一段交叉剪辑地画面:一边男主需要为了家庭做好“顺民”,需要在白宫好好的待下去以保障自己家庭不再受到动荡。
一方面男主的儿子却是“激进分子”,在一家划分了有色区域的餐厅里面要求被服务。
剪辑不断交叉不断循环的方式让两种矛盾的冲突不断激化,这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最终男主与儿子分道扬镳不再讲话,儿子也被抓进了监狱。
其实塞西尔也一直为了黑人做奋斗,只是他与他儿子地方式不同,他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法,虽然用了几十年时间,但还是帮助黑人获取了一些利益。
他也就成为各届总统先生的“朋友”。
看了很多关于这个片子的评论,总体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这本来是一部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却被一帮中国loser给喷出了高潮!
补充一点,这些loser看言论就知道是一帮有着“美国梦”的中国公民。
整个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还是蛮好的,开始我还以为这个电影即使出现敏感话题也不会点的那么深,结果当我看到国宴那段的时候我就彻底不这么认为了,导演和编剧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但他们也知道通过一个电影无法让自己扬名立万,于是他们就只做了一件事:给我们讲了一个黑人管家一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看点实在是太多了,或者换句话说可以八卦的地方也实在太多了,但所有观众都被故事吸引着忍不住去八卦的时候,导演就像跟白宫签了保密协议一样居然什么都没有告诉大家, 就算导演费尽心思拍了一些你根本就不会看到的画面,但他拍的也就是你想象中的那些画面啊!
于是在我心中真人传记片的扣分点就来了:你明明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却非要拍成这样,那你在片头就不要腆着个脸告诉大家“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
哦!
不对!
他至少告诉了我们杰奎琳·肯尼迪到底有多少双鞋子。
即使如此,这个电影还是有不少看点的,全明星阵容你就不容错过,当一张张熟悉却老去的面庞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也许就有一张能勾起你曾经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这个电影作为一个标准的家庭温情片的表现力也很强,片中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其实就是近代美国新旧思想的矛盾体现,整个过程正好经历了美国最风云变幻的几十年,这前后总总正是一个“美国梦”在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中的完美体现,这种“根正苗红”左派旋律电影,难怪在最近的各大颁奖礼中,都有所斩获。
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天朝loser们,他们为什么讨厌这个电影的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因为他们有着比片中黑奴们更低的身份,第二是因为美国至今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第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根本就没有希望!
(不想在天朝做奴隶,可出了国连奴隶都没得做)
颁奖季的资源陆续出来了,下了几个,看的这却是第一个。
看之前并没有太大期待,知道这估计又是讲黑人血泪史的,里面应该又是惠特克演技大爆发。
不过在看的过程中,还是不自觉地注意到、思考到一些点,想在这里说两句,当作观影笔记与人分享。
首先,传记电影有自己的一套发展逻辑和表现方式。
和名著改编作品有几分相像,传记电影的一个关键就是对事件的取舍。
保留什么,舍弃什么,详略如何布篇。
这里,导演、编剧的选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上按人物从生/童年,到死/当下的正序时间来全景展现起伏的一生,多在平铺直叙中带出一些高潮点;一种是专把人物所经历的一段重要时间和一个决定性事件单拎出来,深度挖掘。
当然,本片明显属于第一种。
因为主人公西塞尔在人种上是黑人,职业上是白宫管家这一双重身份的特殊,所以通过总统的更换,以及不同总统对待黑人民权运动的不同态度来从侧面刻画主人公,恰到好处。
主人公所经历的岁月,正是黑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数十年。
从遭受种族压迫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到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再到自由平等博爱似乎触手可及,主人公身处白宫这一政治权利的中心,见证了一个个历史性瞬间(历届总统出台法案等措施),但又囿于身份处在这一中心的边缘,处在白人阵营和黑人阵营的夹缝中(特别是与其长子之间的冲突),所以这就给人物本身增加了矛盾性和复杂性,继而增加了看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历届总统在有限篇幅内的刻画,明显存在人物扁平,过褒或过贬的痕迹,导演这一点处理的未免有过于主观的嫌疑。
事实上,黑人电影的主题都较为单一,一般都是放在反对种族歧视运动、争取民主政治权力、反对等级分化和物质、教育贫穷等这些议题中。
本片导演李丹尼尔斯之前还拍过《珍爱》。
与其相比,本片受传记片类型所限和刻画人物需要,反思力度略显不足。
少有的几处质询式反思,还都是由主人公的独白直接说出的,减弱了深度。
其次,再来说说片子的视听语言。
影片在镜头语言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影片在三分之一处,有一场精彩的交叉剪辑。
主人公在白宫餐厅服侍白人的画面,与其长子等学生运动代表在餐厅要求服务被拒,惨遭白人驱赶的画面交接,形成鲜明对比。
一边是父辈的安分顺从,服侍白人,一边是子辈的执拗反叛,与白人抗争。
黑人从被剥夺权利到争取享有权利,白人从被服务者到可能成为服务者,中间几组身份角色暗中互换,增加戏剧效果的同时,形成强大的画面和情感冲击。
这里,确实也带出了父辈与子辈间的差异,更突显了时代更迭、历史向前发展进步的力量。
(有个问题是,当总统了解了西塞尔儿子的情况,是否会不自觉地为黑人投怜悯票。
片子里好几个地方,都有总统因西塞尔怜悯黑人的感觉,不知是不是导演有意而为之)另外,可以看出,导演身为黑人少数族裔,对于黑白两色的敏感。
例如,西塞尔去建议提高薪酬被拒后,一个打开黑框房门的黑色背影(景深处为浅色),叠化一个处在画面相同位置的马丁路德金身着白色衬衫,站在白色阳台的画面(景深处为深色)。
黑人侍者的酸辛无奈,黑人领袖的纯洁神圣,都不言自明。
从黑白,到彩色,电视这一媒介,作为时代的产物,在本片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每一任总统针对黑人问题的讲话都在电视上播出,制造了伪纪录片的感觉。
不同的人群总是通过电视来收看重要新闻。
更重要的是,片中有大量的历史新闻片穿插在情节发展中,成为时间坐标,为影片增加真实性和历史厚重感。
说到底,本片表现中规中矩,没有突破类型窠臼,也没有特别震撼的记忆点。
而且,影片的重心好像并没有特别放在主人公身上,反而着重表现了美国黑人民主运动的种种,遭遇记述多于性格刻画。
虽然影片表面上看似批判残酷,但实质上,还是在歌颂美国伟大的民主进程,仍是主旋律的腔调。
中评。
无论种族.被感动了.就是好电影.管家和老婆、儿子都演绎得很出色.一个儿子成为了烈士一个儿子追逐自己的信仰.怪只怪他把儿子养得太优秀了.
哪有那么好,明明很矫情,煽得很做作,如果中国主旋律这么个拍法,一定被你们骂死了。。。坚决抵制过高的总评分。
政治题材还是没太多兴趣。三星半。
截取了人生中生离死别的一些煽情时刻,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人权运动与白宫男管家的身份反而没多大关系,只是旁观与见证。不论家庭关系还是职业理想,都是想起来说两句,做个并无太多见地的总结。
最近3个月看到的最赞的电影。
说实话,至今,能把传记电影拍出节奏感的仍然只有《社交网络》和《规则改变》。其他的实在是太过平庸。
类似《阿甘正传》般的编年史影片,盖恩斯演技真心不错.
老外也爱主旋律
可以看看系列 总感觉更像是教育片
乏味的编年体美国主旋律电影,倒是勾起了我对肯尼迪遇刺案的兴趣。
又红又专
宏大主题变成报流水账。
没什么太多感触 一般吧。
不当图书管理员,不睡铅玻璃盒子,也能好好走自己的路
《阿甘正传》中被“不小心”忽视的历史,被本片补全了。
几无演技可言的一票卡司记了一本流水账,不好意思我不是黑人。
说实话,里面废话太多,能精简到100分钟就好了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片~
看见摘棉花瞬间以为自己穿越了。。。叙述太平淡了。。。。。除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真没亮点了。。。
又是这种以一个人见证一段历史的模式,作为历史跟种族题材电影,讲述的很平淡,没有激动人心的地方也没有令人动容的桥段,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