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女人
Kobieta na dachu,Woman on the Roof,Une femme sur le toit
导演:安娜·雅朵夫斯卡
主演:多萝塔·波梅卡拉,博格丹·科卡,亚当·博比克,Maria Szadkowska-Malinowska,Katarzyna Brzozowska,Izabela Celinska,多米妮卡·别纳特,Matylda Paszczenko,Piotr Gadomski,Ewa Stanczyk,Agn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瑞典,法国语言:波兰语年份:2022
简介:影片的灵感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60岁的米拉是一名助产士,一天早上,她像其他人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早起床,把家人的衣服拿出来晾晒,为她的鱼购买食物,并实施了一次银行抢劫。这个出人意料的抢劫案使她的家庭和生活支离破碎,她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详细 >
13北影-男人和儿子都毫无用处,女人如果不是女性主义者,我们早晚都会变成女主。ps.旁边情侣男的压根就没看两眼,散场了就开始亲女朋友,毫无用处的累赘。
身后空无一物的中老年女性,生活好像只给她留下了一副垂垂老矣的躯壳,屋顶上的女人,反应过来这名字太有感觉了,这才叫一种处境。
不合时宜的情节推进
女性的中年/老年危机——松弛的皮肤,下垂的乳房,欲望仿佛根本不应该存在,枕边人早已没有感情,孩子都大了离巢,生活日复一日苍白如肤。去掉作为妻子,母亲,员工,姐姐的身份以后,她变得一无所有,这才是最大的绝望。
北影和Zhangww,没坐在一起,各自在陌生人的黑暗中。颜色清新但心情郁闷,电影视角属于女性。不理解旁边坐了一对情侣,十指交叉。
影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所面临的孤独感和身份认同危机,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可能会经历类似的情感困境。
看过留痕
很收敛的北欧感,讲述一个陷入困境中的抑郁女人,但太收敛导致预想出现的注脚揭示都没有力道或语焉不详,缺少深一层次或更多维度的东西。
老一辈女性暮年的醒悟和抗争。虽然一切都不会发生变化。
#BJIFF2023# 生活中的每次坎坷一点点积累成心中的困苦,最终让人落入绝境无法逃脱。整个故事既致郁又绝望,因为你无法看到生活的出口,只能一次又一次体会无助与不安。
女人的债化成了她的白发、皱纹、眼袋和下垂的乳房。
警惕老中青年快速贷。
作为一个悲惨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可以共情;但作为“女性主义”电影,只有巨婴和没有社会化的学生才会认同。拍的很散乱,“抢劫”这个重要线索没有深入和持续,流于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探讨,形式和视听语言不能传递窒息感,远不及《让娜迪尔曼》。全片有佳句而无佳章,仅有病友的欢迎仪式那1个镜头让人眼前一亮。
#北京国际电影节# 这种文艺大闷片只适合在装满影迷的影院里看,鸦雀无声静如止水,只有小声叹息伴随着无助乏力的女主人公。这种拍人物内心和精神层的电影最考验导演和演员的功底。大量近景面部特写镜头,每一丝皱纹每一缕白发都是会说故事的角色。裸着身体在黑夜中的那滴泪和最后白日下的那支烟,太绝了。生活和生命的困顿与无力就如同风干的泪和氤氲的烟,只能自我感知,也只会无声蔓延。
看的压抑 不看了
#BJIFF 想到了一句歌词【阳光多灿烂 可我的自由行驶得缓慢】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换来关爱和重视的老年女性生活 只有一方的咆哮和另一方的沉默 一声叹息 | 节奏有点太慢了 但是这样的视角希望越多越好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4部。用明亮的基调讲了一个阴郁的故事,导演手法拍的很好,一个人活在世上或许没有任何人理解你。
超时的学生毕设
只有女导演能拍出来的东西。晾衣服,熨衣服,煮饭,冰箱里整齐的收纳盒,管账,接生,给儿子做饭,找老公求欢,帮助家人度过难关,并不坚决凶狠的抢劫,被男人说教和忽视……如此不断重复播放的一生,留下雌激素跌落后腹部肥胖双腿纤细的老年身形。这就是女人!苍白明亮的影调,也是主角无处可逃的现实境遇的外化。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如此疏离,年轻一代只会逃避。可惜人似乎不能自杀两次,如果失败了,只能继续千疮百孔的人生。
北影节第六场/太压抑了,寡淡冷静的色彩,朴实平缓的叙事,窒息又无法逃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