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影片,真的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深知每次看完电影之后,自己写的东西都不能够算作是影评。
总是忍不住要把自己与电影之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看上去,这是一部悲剧,整个影片很长,节奏很慢,缓缓地在讲着两个悲伤的故事。
一个是在七十年代的巴黎,一个是在现代的蒙特利尔。
直到卡罗尔在见过灵媒之后,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故事被串联在了一起。
这个关于蒙特利尔的故事以一个幸福的样子开始,以一个幸福的样子结束。
是啊,看起来幸福的样子,就算我们曾是对方的独一无二,但是命运无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有的时候我会感到害怕,我害怕时间会流逝。
我也害怕以后我的爱人会离开我。
我们曾互相以灵魂伴侣自称,我从未爱过除你以外的人。
我们已经共同生活二十年了,我们有两个可爱漂亮的女儿。
但是我的安东尼还是遇见了他的第二个灵魂伴侣。
这就是人生。
别人永远不可能按照你的思考方式来思考问题。
可怜的卡罗尔一心期待着安东尼的回心转意,她坚信他们曾经共度的二十年不是轻易就可以被磨灭的。
幸好她去见了灵媒,给了自己的痛苦一个发泄的出口。
那些无数个被噩梦吓醒的夜晚,只有嗑药才能入睡的夜晚,过往的行车灯总会让屋内一会儿明一会儿暗,那张被痛苦折磨的扭曲的脸。
幸好,她终于释怀了。
是啊,也许想着自己上辈子对他有所亏欠,终于能够让他这辈子和自己心爱的维罗妮卡厮守在一起了。
女人的爱是如此的有重量。
它可以让女人坚持,可以让女人放手。
真正能够在一起的,就是宿命注定会在一起的人啊。
受人蛊惑,说我以后可以考虑写写影评什么的,卖字赚钱,至少自由。
先不管能不能成,当个业余爱好吧。
看个电影,然后仔细想想,自己码码字,也帮大家破解一下电影中的不解之处,也是好事。
不过本人源于平时聊天的习惯,容易跑题,文词叫意识流,容易拽文用点术语什么的,文词叫掉书袋。
本人保证完成破解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
对于文中掉书袋与意识流的部分,大家选择性忽略吧,实在看不下去,就关了吧。
说干就干。
进入正文。
下面将有严重剧透,非喜勿入。
这次选择的攻击目标是《花神咖啡馆》。
天晓得我为什么要选这块硬骨头来搞开篇,也许是为了预示前路艰难?
总之,是一部集纠结悬疑甚至恐怖于一身的……片子。
豆瓣上得分7.1。
具体好不好,你们自己评价吧。
有关该片存在各种解释,本文认为轮回加女一幻想来解释,比较靠谱。
可能我的解释是给大家带来不确定感最强的一种。
但同时,也就是给大家自由度最强的一种。
先说下我观看的感觉。
刚开始看,以为是《盗梦空间》的路子,或者内世界、外世界、平行世界,或者分裂人格,再往下看,以为是穿越时空的恋人,像仙剑三里的紫萱。
后来发现,原来一切全幻想啊。
至于影片剪切的细碎程度,则让我想起了记忆碎片。
真是有够碎啊。
为讲述方便,将男主安东尼所在的时空设为主视角。
下文中,安东尼称男主。
卡罗琳称女一。
罗斯称女二。
其他时空的人物则直呼其名。
杰奎琳,那个单亲妈妈,女一的前世。
劳伦,那个有唐氏综合症的小男孩,男主的前世。
维萝,那个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女孩,女二的前世。
两条主线。
1969年主线,杰奎琳,劳伦,维萝。
2011年主线,卡罗琳,安东尼,罗斯。
单纯从正常观众的角度来想这个故事的整体结构。
对于三位主人公第一世的存在与毁灭,是能够确认的。
至少有片尾的照片为证。
然后,根据双生火焰加轮回原则,三位主人公开始第二世。
对于三位主人公第二世的经历,男主与女一在一起是能够确认的,这个也有片尾的照片为证。
男主的死是能够确认的,这个。。。
他必须死,因为男主的死是使故事能翻天覆地有各种解释的基础,他别无选择,唉,男主啊,你就做点牺牲吧。
其他的情节,则全凭观众个人爱好咯。
总之,从男主与女一在一起,一直到男主飞机失事爆炸,这个双开区间内,女一的幻想是有自由度的,女一幻想的范围,这个实际上是可以由观众自己设定的,看观众把这个真与幻的边界设在哪。
你设定男主跟女二根本就没见过,可以,你设定男主与女二相识并上床就差结婚了,也可以,反正结果都一样,继续轮回,开启第三世。
你还可以设定男主和女二结婚了,但是男主婚后就飞机爆炸死了,于是故事结束了,第三世不用开始了,这也行。
这电影看到最后,如果你想得够多,你应该有种《盗梦空间》看到最后的那种感觉。
除了几个确定的事,其他的,你都不知道它是真是幻。
所以,猜测导演倾向,从拍摄手法上看,可能导演更倾向于最长的故事发展,就是还有第三世的那种。
即从男主与女二相遇到男主与女二婚礼,都是女一的幻想。
也就是说,男主与女二第二世又被耽误了,只好开启第三世了。
你想啊,导演架设这么多情节就是希望观众能去选最长的那条线去走,不然他不必拍成现在这样,至少不用这么长这么乱。
个人觉得其实结构解释到这就可以结束了。
指出个方向,其他的大家自己各取所爱吧。
说说理论吧。
整部电影建立在双生火焰和重生轮回的理论上。
导演用了两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名词来描述情侣关系,Soul mate灵魂伴侣,Twin flames双生火焰。
一般情况下,都是灵魂伴侣就OK了。
这回,以往战无不胜,凌驾于普通爱情之上的灵魂伴侣之说都要退位让贤了。
我恶毒地猜想一下,导演的构思是想用双生火焰这个概念,来拆散本来已经稳定地结成婚姻的灵魂伴侣。
因为按照有关理论,对一个人来说,他的双生火焰只有一个(人家是twin嘛,有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人家是同卵双胞胎,更狠的说法是“一体一魂”),而他的灵魂伴侣可以有很多个(你只是个mate)。
双生火焰更稀有,因此也就在当事人做选择时更珍贵更具有所谓道义上的优先性(我总有权利选稀有的吧)。
至于影片为什么叫《花神咖啡馆》CAFE DE FLORE,应该是因为安东尼和罗斯初遇时,当时在放的就是这首歌。
下面是各自细枝末节的话,赶时间的、不喜欢的,可以散去了。
这部片子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魔鬼藏在细节中。
能让片子思维翻转的魔鬼就两个,一个藏在片头,一个藏在片尾。
第一个魔鬼就在片头的画面里。
明明白白摆在你眼前,你还就是看不见。
同一个画面在片中反复重复,你仍旧是看不见。
影片第一个镜头,入眼处,背景是大片的天蓝色,一团大大的光晕,画面左侧,一条细细的白线,细得如同外科手术的缝合线,横穿那一片天蓝。
这镜头看得人心烦意乱又不知所谓。
当时能想到的是,蓝蓝的天空,外加刺眼而又令头眩晕的太阳光。
令人疑心是镜头直指太阳。
如果你只看出来那令人眼晕的东西是太阳,而没有看出来其他,那你和笔者一样。
估计也是被那太阳给晃到了。
实际上,这个画面是在表现,男主安东尼乘坐的飞机,爆炸了。
这爆炸得仔细观察才能看出。
注视那光晕左侧与白线接头处,在这幅画面快结束时,那里会突然出现一跳而过的火焰,这星火焰,就是飞机爆炸,你细看时一看便知。
整个画面整整持续五秒,而那爆炸的一瞬只占了0.1。
下一秒,世界一片黑暗。
这个画面,我仔细数了一下,整部影片里,出现过至少三次。
你是看到第几次时发现真相的呢?
影片开始叙述,首先令人惊艳的就是法国电影一贯的色情风格,床戏,裸体,交缠。
将肉体的结合表现到无以复加。
罗斯送安东尼的那段吻戏,疯狂而热烈。
PS。
床戏那段,我看的时候甚至随时准备向人解释,我在看的是正经的电影,不是三级片。。。
汗。。。
法国人也太开放了。。。
送别之后是登机。
在与罗斯挥手告别后,男主转身向画面深处登机处走去。
这时,给了他右手一个特写。
有人注意到的是他手上有泪痕。
这个泪痕,你可以理解为是男主当时自己流的,因为之前有男主抹眼睛的镜头。
也可以理解为是女一流的,因为如果假设这一切都是女一的假想或者回忆的话,女一这时候已经知道男主死了,这眼泪是女一主观上投射给他以表达内心悲痛之情的。
而且,戴上眼镜之后再用手抹眼泪挺奇怪的,至少不太方便,是不?
而我注意到的是,他右手没带戒指。
好吧,我知道我当时又违反常识了,戒指一般都是戴在左手上的。
当时的背景音乐与画面结合,营造一种感觉,似乎送别时并不是留下来的人才是最惨的,他这个走的人,一样寂寞。
然后就看着男主迎着人流走上去了。
看着画面,我在想,他与人群相反的方向意味着什么。
而如果你此时觉得那些刚下飞机的人怪怪的,恭喜你比我更感觉更敏锐了。
这些人脸上的表情全是和劳伦一样的唐氏表情,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唐氏综合症患者,先天愚型。
PS。
别问我为什么说男主是乘飞机而不是什么乘火车啊什么的,虽然这个问题我也疑惑过。
你仔细看男主跟罗斯挥手告别那个镜头,在画面上方明白画着飞机的图形嘛。
笨。
PPS。
因为我也没乘过飞机,所以如果此处有关用语使用有误,欢迎大家指出,不要笑话我。
以上发生在,2011,Montreal蒙特利尔。
从2011蒙特利尔的激情戏出来,影片很快转入下一个主场景,1969,Paris巴黎。
女一的前世杰奎琳带着劳伦就生活在这里,环境不好不坏,但杰奎琳下楼前俯视楼梯那一下,让我有点受不了。
俯视的楼梯,像一个吞噬人的漩涡,总是引发我不祥的预感。
接着出现吸引我的情节,劳伦在流水上放纸船。
看着劳伦把小纸船从倒扣过来的花盆下面拿出小纸船,然后再在路边的流水上放纸船,当时忍不住就说,这个男孩好可爱啊。
接下来,镜头在两地间不断切换。
本片开头一度给我一种本片旨在向大众介绍各种音乐的错觉。
也许,这和男主是DJ算是音乐人有关吧。
看到男主用的软件时,我第一反应是想到了自己用过的COOL EDIT PRO。
听说CE现在被Adobe买下,改叫Adobe Audition了,好吧,不得不承认,Adobe好有钱啊。
还想说,原来你用的Audition和我用的CE是一个东西。
之后出现比较灵异的事件,就是男主与女一穿越时空的对望了。
简单的说,应该算心灵感应吧。
女一在一次醒来后起身看看孩子,而男主居然感应到了,他居然看到女一在看他。
这是他们第一次穿越时空对望。
我当时就有种错觉,觉得其实片子在此处即进行了暗示,安东尼就是劳伦。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也不知道。
当时马上就想,穿越时空的恋人么,能够穿透时空彼此感知?
等到后来再看时,发现是自己一厢情愿看错了。
要想那么暗示,应该拍成女一梦游,然后梦见自己站在某处在看劳伦,然后男主感应到了。
男主开始看心理医生,发现灵魂伴侣这一说法开始褪色。
因为按照该说法,灵魂伴侣应该会永远相伴不会分开,而男主现在想要离开女一。
看到这时我就想,也许,灵魂伴侣,不一定是永远不分开,而是你自己宁愿相信,她一直都在。
片子进行到男主去参加戒酒会,男主说,他讨厌戒酒会。
男主在戒酒会上那一副置身事外与我何干的表情,让我想起《八百万种死法》里,主人公常说的那句,“我叫马修,今晚我只听就好。
”其实是他心里话是,“我叫马修。
我无话可说。
”再后来,当女一开口说,我是他的“双生火焰”时,我特想问女主,您相信“一体一魂”么?
刚开始我也以为女一梦见自己养着劳伦只是个梦境,是由于嗑药导致外加自己心理投射,毒品有致幻作用。
片尾的照片证明那一世的人生真的存在过。
女二后来也开始烦恼,跟男主说“要不要抽一管子,就这一次”,不知道男主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样:我们不需要通过这种东西来获得快乐、获得解脱。
我需要时刻保持绝对清醒。
过往的经验证明,两个人中至少要有一个人清醒。
在飞机上,乘务员推着饮料车经过时,男主注意看了一眼,实际上是在看有没有皇家护卫酒。
而男主在做DJ时,现场出现那个穿中世纪衣服的“小丑”,其实就是lberdier皇家护卫酒的LOGO。
前面有一幕,女一做梦醒了,拿出一本枕边书《梦语》,这本书下面那本书的名字叫,《我们的前生》。
后面女一对她朋友说,安东尼,前生,我是他的妈妈。
你觉得这是巧合么?
“安东尼,前生,我是他的妈妈。
”以女一这句话为基础,一切就都有了解释,女一和男主在前世是母子,所以彼此相当熟悉,以此为基础,在这一世成为灵魂伴侣,得以结合。
劳伦第一次出场时,先是天上有一架飞机飞过,然后劳伦用手指跟着飞机在窗子上的轨迹在玻璃上画了一道横线,然后在窗框处手指沿着窗框往下画了一道直直的竖线,并且伴随着头重重地向下点了几点。
如果你在看电影时记忆力超强外加联想力丰富的话,你会不会想到也许劳伦画的这条轨迹就是男主乘坐的飞机在空中的轨迹呢?
看到杰奎琳和她丈夫争论要不要养劳伦,我想起我那个传说中的姐姐,已经有好几个月大时检查发现脑部有问题的姐姐,流掉了她,才有的我。
让我总觉得自己其实原来有可能根本不会生到这个世上的。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影片另一个魔鬼的藏身地。
那是年轻的男主和女一的合影。
合影上,男主和女一中间,是镶在墙上的一张照片。
这张合影,前面出现过,在男主对心理咨询师说,他在整理照片时发现,几乎每两张照片里,又都有她时。
大家大多没有注意,即使注意,可能也只会关注合影里面那纸板上的那个单词,CLOSER。
回头想想,CLOSER,有靠近一点儿的意思吧?
于是镜头拉近,对焦到合影中的那张照片上。
那张照片,拍的是巴黎圣母院。
镜头拉近后,呈现的是照片上有人在河边挥手,而这个场景,正是前面出现过的,杰奎琳带着劳伦和维萝在河边向河上的游艇挥手,游艇上的游客给他们照了相。
那合影证明,男主和女一,真的是灵魂伴侣,他们确实曾经在一起。
而那合影中的照片证明,女一那个有关杰奎琳的梦境,是真的。
那一世,真的存在过。
于是,剧终。
PS。
写完之后觉得好累啊,再要细看的话,估计就该找影片的穿帮和BUG了。
PPS。
说真的,这个电影看完的那个晚上,写完影评之后,我去洗手间都害怕。
女一做梦时那无声的表情太吓人了。
我敢想死神来了都不敢想女一那表情。
整个影片进行中,耳边始终有音乐回荡,或高或低。
看完电影我就一直在想,你耳边会不会一直回荡着一首歌,哪怕是相忘于江湖?
有人说,《花神咖啡馆》讲的是三世轮回再续前缘的故事。
依据之一就是,原片是法文片,它的英文版台词里有一句话。
If we're not reunited in this life, then in another.第一世,杰奎琳拆散劳伦和维萝,为着单亲母亲对儿子的独占。
杰奎琳驾车与迎面驶来的汽车相撞,同归于尽。
1969年。
第二世,卡罗琳阻碍安东尼和罗斯,为着灵魂伴侣与婚姻。
安东懈飞机失事爆炸。
2011年。
第三世,谁知道呢。
轮回转世情缘之说,西方有,东方也有。
传说,十个斗和十个簸,是生生世世缘。
我信,你信么?
电影语言太丰富了,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都会不尽相同,里面蕴含不同的情感有相互交融在一起,相互的影响制约改变着情节的发展也改变着故事主人公的命运.音乐的运用使人有想象的空间,剪辑的把握引导观众的思绪,毫不逊色导演剧情的展开.相信有孩子的观众会跟深刻的体会它内在的涵义.故事的两段看似不交融的故事到结尾两个年轻的主人公背后相片里模糊的人物仿佛映射那对患难的母子.电影的叙事方式很让人耐人寻味,是创新尝试还是为了故事本身,这只有导演知道.它通过不同的真实人物及其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状态情感来暗喻主人公的思想,安东尼的前妻把自己幻像中的患严重的唐氏综合症小孩比作安东尼,两个没长大的孩子.反过来患难的母亲又像安东尼前妻一样,把母爱强加于自己的儿子,占有欲把两个快乐的孩子分开,情感的自私性使电影许许多多人物相互之间建立了共性.电影本身从开头到中间每一个画面展开切换都有其寓意和导演的要展现的手法,结尾的一张张定格的画面揭示出故事最终的归宿.耐人寻味,可能还会有更深层的含义实践会证明一切的仅此而已!
第一世:母亲、儿子、儿子的玩伴。
第二世:前妻、丈夫、金发的情人。
一切皆因第一世中的母亲不肯放下执念,导致车祸,使三人开始第二世的纠葛。
第二世中前妻反而对出轨的丈夫说“对不起”,实则为前世的占有道歉。
当一切纠葛释然,丈夫所乘坐的飞机在蓝天中爆炸。
第三世便将要开始。
《Cafe de flore》"史诗"般现代戏剧大片,不在于浩瀚的场面,而在心灵的震撼。
推荐给喜欢从80年代New Wave摇滚至今的各类型音乐(Chill Out,Electronic,Lounge等)的人,片中零碎片段在各种音乐下有序进行着。
故事穿插着相距40年的两个爱情故事,最后在各种暗示下揭开他们之间惊为天人的前尘印证。
现今的主角年轻时的合照原来背后的挂墙照片里隐藏着40年前另外的他们一家子在岸上的挥手照,如此渊源被通灵师揭开,连故事最后,40年前撞车一瞬间与现今蓝天空气中飞机在屏幕最后一秒毁灭的镜头都做的如此悬疑。
主角受80年代摇滚影响,The Smiths,The Cure,Joy Division等唱片封面出现其中,特别提到他女儿不时地播放The Cure的"Pictures of You"来刺激抛弃母亲的父亲(他们曾经都是如此喜爱音乐)。
电影中除了听到主题音乐Cafe de Flore外还有Pink Floyd的"Speak To Me","Breathe","Time"以及The Cure的"Faith","Pictures of You",令人振奋
前世今生 息息相关任何事物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出现我们相爱却互相伤害爱人与母亲之间 无法选择无论选哪一个 另一个必伤于是 我们还是选择相爱并伤害那让我们痛苦不堪唯有释怀和死亡能让我们解脱
电影末位那幅放大的照片里暗藏玄机。
仔细看是那位妈妈带着智障小孩和智障女孩在河边朝河中游船中的游客挥手。
电影中有一幕是游船中游客正在朝岸边拍照,还有一幕是安东尼的父亲向两个孙女介绍自己的照片墙,说是自己与他们的祖母游历之处拍的纪念照。
也就是说,当年安东尼的父亲拍下了智障男孩,那年智障男孩六岁,出车祸也在当年也就是1975年,也就是说转世的安东尼是在1975年之后出生的,到2011年差不多也就是36岁。
跟演员的年龄也相符。
导演的隐喻有点灵异的味道了。
影片讲述了两个看上去毫无关联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当今的蒙特利尔,安东尼是一个非常成功的DJ,他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新爱人罗斯和自己的老情人卡罗琳之间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除此之外,他还要照顾自己的女儿、考虑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生涯。
焦急的生活最终一步一步把他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69年的巴黎,主角是一个叫做杰奎琳的母亲。
杰奎琳有一个儿子,患有严重的唐氏综合症,为了儿子的病,杰奎琳几乎抛弃了一切自己的生活,专心照顾他。
他不听丈夫和医生的劝阻,执意要用自己的办法抚养孩子。
可是他的孩子却渐渐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兴趣,而他的这种兴趣,最终也伤害到了他与自己母亲的关系。
(摘自百度)不想过多的说这部电影的意识流手法,充满节奏感的剪辑,悬疑剧情以及各种复杂情感的表现,毕竟我是感受电影而不是研究它。
我喜欢这部电影,虽然里面的故事在我身边都没有发生过,但我可以深刻感受到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许有着变向的类似经历,或许是演员的演技太好了,当时看PERFECT SENSE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第一段故事中,安东尼依然爱着自己的妻子,但那种爱已经无法维持生活的激情与刺激,我们与其要猜想他到底爱着哪个女人,倒不如说他同时爱着两个女人,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有的人,习惯占有,然后走向毁灭,最终失去一切。
有的人,喜欢守候,不曾拥有,也就永远不会失去。
安东尼的前妻在事情发生后的表现,是每一个女人必须学会的。
内心必须强大到可以承受一切,接受一切并且真心祝福。
其实也不必心痛,当然这个往往是很多年后女人才会平静接受的,当你觉得,他的名字与路人一样,不过是个名字,一点儿特别意义都没有的时候,你才真正平静了。
女人其实很容易原谅男人,只要确定他真的有爱过她,所以我们知道很多恋人分手后会问:你有爱过我吗?
这真心是一句多余的话,只是女人想找个支点支撑一下自己而已,原来的男人一走,仿佛就没有了依靠,所以说,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依靠别人是最不安全的选择。
人生的旅途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你自己走,自己扛。
不要感觉害怕,不要感觉孤单,这只不过是成长的代价,女人更是如此。
另外,安东尼两个孩子的表现很真实,如果我是她们,我的内心会表现的跟大女儿一样无法接受,但行为会更小女儿一样,乖乖的什么也不做。
原因很简单,不能借自己的身份左右别人,否则以后别人不幸福,内疚的是我。
第二段故事就不得不夸一下德嫂的演技了,而小孩纯自然地“演技”就不用说了,让真正的唐氏综合症患者来演绎是导演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第二段里更多的阐述了母爱,无论这其中是否有过错,她都是伟大的。
至少她没有一刻想过抛弃孩子,母亲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可能是孩子无法感受到的。
当两位唐氏综合症儿童不愿分离,而杰奎琳用极其“恶劣”的手段解决问题时,不光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她自己心里也处于极度崩溃的状态,或许是力量的薄弱,母亲才会使用这种极端手段的,这只是最脆弱的表现方式,也是最勇敢的,她不畏惧用爱来换取孩子的恨。
借用龙应台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们的背影减行减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们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两段故事的联系各种人有各种看法,什么前世今生之类的,但导演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他们是否有联系,只是在结尾稍微表现了一下而已,对于完美的结局,有人喜欢,有人不解,我不太喜欢但表示理解,关于爱,谁不想有个完美结局。
何必用怨恨去诠释不美好的事物,爱也可以....
愿你与别的女人有前生来世,只要你活在今世。
文/羽井缺一 最初也觉得,这片子讲了前生今世。
但最后一个镜头(其实是我粗心,压根没注意到相同的第一个镜头)——遥遥中飞机在高空中爆炸,提示着这一切不是那么简单。
(画外音是女人的哭泣声) 于是重新看了一遍,果真,真相藏在前后镜头及高速切换的画面中。
太晚了,只能流水账般地拉了一下片子: 一开始,是女主的画外音,介绍在她视角中的安东尼及其现状,点出了小三的存在。
同时,最主要的一个镜头出现了:在小三和女儿们送安东尼上飞机的机场里,安东尼和一些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智障人群擦肩而过。
背景声除了音乐,隐隐中有小男孩的叫声。
——这是第一个铺垫,正如爱拼珠子的女主的第一颗珠子:智障人。
紧接着是女主醒来的镜头,拿了一本叫做《我们的前生》的书在阅读。
——第二个铺垫,即第二颗珠子:前生。
很有意思的一个镜头画面也出现了:1969年,在母亲杰奎琳独自抚养下成长的智障小男孩劳伦看着天上飞过的飞机,在玻璃上沿着飞机滑过的痕迹画了一道轨迹,又补了一道下坠线。
杰奎琳抚养智障儿成人成长的决定,也是女主的画外音透露的,仔细回味,更像是一个对故事里的人物有“生杀大权”的作者的决定。
镜头切回女主,若有所思的神情,她在一盒盒珠子里择取合适的珠子,将其连成一串。
随着1961年的教堂钟声混着2011年的闹钟声,出差的安东尼在异乡醒来。
通过视频,小三和女儿们告诉他,她们养了一只小仓鼠。
而仓鼠是能“伪冬眠”的,这里是一个隐喻。
随着安东尼迈着正常的步骤,奔忙于工作,那个熟悉的高空中飞机飞过的镜头又出现了。
因为安东尼在“平安期”,所以飞机也在“平安期”,没有爆炸。
安东尼在工作的时候,看到人群中有“皇家护卫”,关于此,通过安东尼和心理医生的对话中,便可得知为什么会有皇家护卫的存在?
“在我搬出来住后,每两张照片都有酒……”安东尼少年时代便已搬出来住,是和女主一起同居,皇家护卫是他和她共同熟悉的酒,不仅如此,“护卫”这两字,对于女主而言,有更深的意义。
女主背景声:她和他永远相爱。
杰奎琳也说:这一定是个梦,要么就是老天派来惩罚我的,不论是哪个,都让人无法抗拒。
其实这句话已经是点题了。
随后有一个画面:杰奎琳抓着儿子的手与进教堂的人擦肩而过。
这一画面,与安东尼在机场与智障人群擦肩而过,何等神似。
女主画外音:早上、中午、晚上,一周7日,每年365天,抓着自己的梦……比生命更坚强。
” 对,梦比生命更坚强。
所以在梦中,画面里那熟悉的镜头又来了——飞机依旧平安地在天上飞。
画面切至两年前,从此,女主画外音便暂时不再出现。
而男主的画外音却提示观众:“但既然我得飞来飞去,可能有时命运会不由我决定。
” 男主莫名情绪焦躁,在砸笔记本离开时,象征女主意识的“皇家护卫”又一次出现。
男主画外音:“真讽刺,她是我前妻介绍给我的,她怕我崩溃……”或许,这就是整部电影快呼之欲出的答案。
这里很喜欢这些切换的镜头,人物相互对应:戒酒俱乐部,安东尼和小三真正意义上的相遇; 1969年,劳伦见到维萝; 少年女主见到少年安东尼; 小三满脸笑容,向安东尼迎上前去; 维萝满脸笑容,扑到被杰奎琳抱在怀里的劳伦身上。
男主画外音:如果真有灵魂伴侣,应该会相伴不会分开,不是吗?
——这句话,是女主的口气。
看到这里,观众们以为指责男人喜新厌旧,其实仍是女主重复不能接受男主死亡的内心独白之一。
画面切至一年前,确切日期是不是2010年1月1日?
安东尼的父亲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旅行,对孩子和伴侣都是好事,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点出了旅行中照片的故事背景,也为倒数第二个镜头做铺垫。
——第三个铺垫,即第三颗珠子:老照片。
画面切到女主开车,已产生幻觉。
在她回到家后,有吃一大堆药的过程。
最初以为是她不能接受爱人有小三,精神出了问题,但或许正解该是:她不能接受爱人死亡,才有精神疾病。
劳伦和维萝越来越不愿意分开,失落的母亲在经常和儿子玩猫猫的玻璃窗口没再见到儿子的身影。
这时,在玻璃窗上映现出小三的脸。
这是2011年与1969年的第一次时空重叠。
在小三和安东尼讨论结婚后,女主画外音出现:我不会让你离开我,我不会让你伤害自己,你和我一生在一起……抓着我的手,醒来吧,求你。
”依旧是有潜台词的内心独白。
剧情似乎朝着越来越激烈的方向进行——杰奎琳阻止劳伦与维萝见面——女主开车,幻觉更强烈,后座显出了小男孩的身影——安东尼与女儿激烈冲突……越激烈,越似沉浸在这种活着的痛苦中,就似乎越能证明安东尼没有死去,所以,又一次出现了飞机平安飞在高空中的镜头。
女主醒来,地板上已是成型的玻璃珠拼图,拼的是星星——小三脖颈上的星星图案。
女主对闺蜜说过一句话:“现在我要失去它了,只有一种办法能幸存,要么寻找合适理由,要么我死去。
”潜台词也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前生今世、双生火焰、灵魂伴侣的来源。
在2011年1.1,安东尼和家人矛盾升级。
安东尼和女儿、小三回家,在小三关上门的同时,玻璃里明显地映现出“皇家护卫”,护卫又一次出现,护卫着安东尼的“存在”。
女主在吸了大麻后继续梦境,在梦中,不自觉鼓起了腮帮子,这是杰奎琳接受儿子亲吻时常玩的游戏……女主从噩梦中醒来起床,镜头切至回男主与智障们擦肩而过的镜头,这时镜头拉得更清晰了,显示出智障们的纹身(别忘了小三身上也有很多纹身,这就像是给一个人物定位所需添加的元素,也可以说女主所创造出来的小三的前生今世,是源自于机场里智障儿)。
大概是大麻劲没过,在女主踉跄着从床上爬起来时,镜头落到一幅画上,是个看不见面容的灵与肉正在挣扎分离的女体,象征的就是她自己。
在女主下楼梯时,她的梦境还在继续,镜头切到维萝父母挥手再见的画面,镜头又切到女主下楼梯时挂在楼梯口给观众看到的一幅巨大图画:几只手在作再见状。
——所有切换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环境刺激了女主,女主创造了幻境。
女主在强大幻觉中,与男主和小三面对面。
在女主眼里,男主是少年的样子——沿袭了女主所创造的前生她和他即为母子的幻梦。
在结尾,她给了自己一个结尾,宁愿让安东尼和小三结婚,让所有人在爱和笑中拥抱着。
只要他活着。
真正的结尾在出字幕后的两个镜头,第一个非《闪灵》般的非灵异的镜头,在女主和安东尼少年时的合影背景中,有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有一大人和两个小孩对着镜头在挥手。
这也就是在女主想像中杰奎琳、劳伦、维萝产生的来源。
最后一个熟悉的、在片中频繁出现镜头:遥遥中,飞机在高空中直线飞行。
突然,爆炸。
(芷宁写于2012年3月23日)《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是一部表现手法“花哨”的影片,充满节奏感的剪辑,细碎稠密的穿插,引领心绪的音乐,迷离夸张的梦境,虚幻乖张的前世今生,再加上一个煞有介事的灵媒,俨然令这部情感片有变异为神秘鬼片的嫌疑。
所幸,仅仅是嫌疑。
揭去那些光怪陆离颇具匠心的表现形式,该片的内里却是残酷而现实的,每个看似幸福的生活模式,都涵盖着诸多的眼泪与纠葛,痛苦、呻吟、纠结、喘息、晦涩、迷乱、狰狞、死亡等等色彩充斥着这部影片,甚至在有些片段,那些曾经或当下的天马行空、那些犹如云端漫步的美丽浪漫都在真实中落下了残酷的影子,仿佛把片中人置于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里,活生生地剖视着他们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呐喊,一如片中的卡罗尔在梦游中那充满苦痛的面容,无声而狰狞、恐怖而失真地大张着嘴,仿佛一种定格,要宣泄出难以负荷的痛苦似的。
该片导演让-马克·瓦雷的文艺情结,由片名便可见一斑,在片中他极尽自己擅长的文艺技能之能事,将看似出离一般人的生活却又普遍存在于现实中的三角情感关系于前身今生的宿命中做了一番特别的碰撞与解读,并将两个时空的故事、几个人物的命运,掰开揉碎打散后,又重新依据表述需求而随即拼接在一起,从而显得十分随心所欲。
如果观众从一开始就被这种云山雾罩式的表达搞得烦闷,放弃了观影的话,那或许会错过一次复杂的观影感受。
不时有致地入境于怅然而凄清的画面中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法国巴黎和当下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生活在巴黎的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杰奎琳和她那患唐氏综合症的儿子七岁劳伦,母亲的爱,全心付出。
不求回报;住在蒙特利尔的安托万和卡罗尔自青葱年少时就心心相印,认定对方是自己此生的唯一,成年后的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卡罗尔对安托万的爱,也全心付出,不求回报。
影片大量使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以表现各人物之间于冥冥之中的角色与关系,如镜头对准机场通道中安托万远去背影的同时,一群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青少从虚焦处走来,仿佛暗示着安托万和这种病症的微妙而隐晦的关系;再如片中有巴黎的杰奎琳母子曾在河岸上对着渡船挥手的画面,而年少安托万和卡罗尔的一张合影的背景照片上便隐约可以看到这个挥手,仿佛暗示着他们之间存在着匪夷所思的关联。
该片还有不少角色间四目相投的画面,仿佛充斥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交流,从而将人物的心绪和情感,细腻深刻地表达出来,如安托万和卡罗尔对视时,安托万会瞬间呈现出青春少年时的稚嫩模样,而卡罗尔却仍然是当下的中年之资,此种暗示,对比杰奎琳母子的对视,就更显得明确而悲凉。
在这部影片中,各类风格肆意的音乐仿佛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通过它,观众犹如由远而近地触摸着片中人的痛苦与快乐,而演员的精彩表演则直接将那种无穷无尽的痛和闪烁其间的欢笑,直接呈现到观众面前。
德普夫人瓦妮莎·帕拉迪丝奉献了她从影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表演,言谈神情、举手投足间,洗尽铅华的德嫂将一个坚毅执拗爱子如命的母亲刻画地栩栩如生,她与唐氏综合症患儿间的互动戏份,自然真情,颇具表现力,令人动容。
在情感的解读层面,该片除了使用了“Soul mate”(灵魂伴侣)这个著名的词汇外,还使用了“Twin flames”,即双生火焰。
当初年少的卡罗尔和安托万之间充满了深刻的灵魂交流,他们对视的眼神仿佛“双生火焰”。
而当性感年轻的罗斯出现时,安托万认为罗斯是他的另一个灵魂伴侣,这两人也一幅信誓旦旦的模样,虽然从片中可以看出,他们肉体上的吸引纠缠更多。
说到底,影片只是通过一种非常的解读方式来排解失婚中年女的内心郁结罢了,卡罗尔最痛苦的莫过于意识到她的爱人并不是她的双生火焰,当大女儿发现老爸喷得香气四溢地外出时,提醒了老妈,可卡罗尔却自信她和安托万是天生注定的一对。
没什么是注定的,就和事实上也没几个男人是在找精神伴侣一样,现实中的失婚女所必须做的就是学会释然,否则只能是三败俱伤的结局,至少是自己被伤得不轻。
如片中卡罗尔在噩梦中的醒悟——过分执着的爱会让人走向消亡。
最终,当她出现在前夫婚礼上时,她是平静而释然的,因为灵媒给了她一个历经痛苦后自圆其说从而获得解脱的通道,即前世今生,小三罗斯才是安托万的双生火焰,一如当年同患病的维罗妮卡对劳伦。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4032025_d.html
就看了一下,不想深究
说看不懂……不算丢脸吧。
真的没看懂
这个与花神咖啡馆有毛关系啊!(两星算是给两位小演员的)
要费多大的力气去接受,你最爱的那个人其实不是你的双生火焰? 多么完美的剪辑。
什么鬼啊故弄玄虚
花哨。各种风格的音乐,灵魂伴侣和两生花概念玩足了,灵媒的出现就太木有诚意了。为了营造刻意的前世今生宿命论调做了太多文艺造作,一大圈子绕完原来就是一个弃妇的自圆其说啊~~
意外地充满实验性:碎到没法再碎的剪辑和重复,精心设计的各种画内有声源音乐音效,一秒之间闪过的小细节,诡异如鬼片般的氛围。开头破碎得令人失去耐心,最后前世今生同步的时候令人异常激动,可惜大团圆结局缺乏了说服力。停在三人抱团哭那幕就好了。总体来算惊艳之作。PS:魁北克法语真TM难听难懂
独特且养眼。挑战了我的爱情观。
坦诚没看懂 但电影有两个地方足够吸引我:火焰双生的概念 虽然最后被神婆搞得神神叨叨的;电影原声 一个是母子爱唱的那首 一个是安东尼和情人在party上相识时的那首
前世或轮回也许很扯,但若能让自己解脱,何妨信之?
其实是前世今生。。
音乐很棒
三星给音乐
可以进入我最喜欢的电影前三名了。
风格太跳脱,不好接受
2013-08-11 ;
爱要怎样,才能如此偏执疯狂
我晕晕乎乎的拿来当消遣,没想到这么沉重啊。
没看懂,le vent nous portera,歌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