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知道怎么说,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感情中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之前对于婚外情是深恶痛绝的,可是看到Alison的痛苦,真的心里难过。
她还很年轻,记得Noah送她回家时,她问Noah现在眼里的她是什么,她猜是death,丧子之痛已经让他和丈夫感情破裂,生活失去希望,Noah能给她的那些可能不够完美,却让她的生活可以脱离痛苦。
才看了几集发现,已经有点看不下去,感觉明明知道不可能走下去的感情,能让它开始需要多大的勇气。
感情这件事,太难琢磨,最喜欢美剧的视角,两个人换着阐述相同的过往,可是却有着很多的不同。
两个人在最初相遇,之后发生的事陈述的都有很多的不同。
不敢继续看了,怕两个人最后会翻脸,会再见。
在陷入一段感情之中时,男人和女人的记忆是不同的,就像在岛上的那一段,男人记得是所有的美好亲昵,可是女人记得是他们两个所有的尴尬不快,总是这样。
网上关于the affair 看到的最好的一段影评,“感觉这些细节的差异其实就是暗示两个人的心里都长草了,都是感觉对方在引导自己走向婚外情的路上。
也是暗示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婚外情不是谁诱惑了谁,而是彼此都心照不宣才会想到诱惑的层面,才会看到出了墙的红杏花而非单纯的一棵植物”,唉,本来爱情没有对错,但是事实是只有正确的感情才能走下去。
关于女主和男主的回忆,究竟哪一个更接近真相?
我不知道导演是否有这样的倾向,目前也只看完第一季,但我个人认为女主的回忆比男主的更靠谱。
从第一集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第一集中两人开始回忆的叙述也很有意思。
男主在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时,自信的说“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而女主则显得迟疑,有些犹豫的说“我记不太清楚了,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很久”。
但两人一通叙述下来,我发现男主的回忆有明显的破绽,而女主的回忆则显得更理性和合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那天是女主死去的儿子的生日,她在当天明显是处于非常悲伤的状态。
而男主的回忆中,女主一直显得很开朗,并好几次试图挑逗勾引他。
而一个在缅怀死去儿子的母亲显然不会这么做。
在这个背景下女主的回忆显得更合乎情理。
何况这还是在男主回忆“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再譬如,男主再次在他岳父的颁奖典礼时遇到女主这个情节。
在男主回忆中他是在典礼上看到女主在为其他客人倒酒。
而女主回忆中她是在衣物间遇到的男主。
因为当她听说是男主岳父的典礼,她即跑去和领班要求换班,最终她被调去衣物间,细节逻辑合理。
并且做为当事人,自然她对自己在哪里工作记得更清晰。
对于这样明显的事实,男主的记忆似乎都不太靠谱,更说明他对于其他细微的回忆有偏差的可能性更高。
再有,我印象深刻的是,男主女儿去女主岳母家时的场景。
男主回忆中,当他和他老婆来到女主岳母家时,他女儿生气的对女主说了一句“我以为我们是朋友(你居然背叛我把我父母喊来了)。
男主以为女儿去那里是离家出走。
而事实上,从女主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他女儿去那里只是通知他们她父母要对Scott发起法律诉讼。
况且这种情况下,男主女儿纵然不痛恨和她让她父亲出轨的女主,也不可能和她忽然成为朋友的。
还有很有趣的一点,男主女儿在男主的回忆中穿着碎花短裙,是依然清纯的模样。
而在女主的回忆中,她看上去明显成熟很多。
这样的叙述太有意思。
每个人叙述的回忆,即是这个人的客观事实。
而这部剧又通过记忆的偏差,用更广的视角,微妙的刻画了回忆者的性格。
视角很独特,最近喜欢看这种伦理剧情剧,从生活中见人性,对每一个人有同情又有嫌恶。
一开始很讨厌男主角老婆,看到她的嘴就想到啄木鸟,后来也慢慢接受了她还有她自己的婚姻观,只可惜最后男主角还是选择了别人。
整部剧节奏很慢,缺少音乐加成,而且又偏偏选择避开戏剧性的部分不谈,不少地方让我觉得闷。
但是好在演员演技扎实,台词功低深厚,不至于让人弃剧。
不温不火一季下来,人物形象渐渐丰满,期待接下来几季。
“纯洁的爱,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无法生存。
”想到我看下来的另一个原因。
它很真实的展示了出轨各方真实的心境,明知是错又难以抗拒的矛盾。
男主角的朋友说的是对的,最保险的做法不是将已经投入的资金取出来转投给刚起步的创业股,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创业都将以失败告终,people get fucked。
但是把爱情当作是股市投资,提前去考虑净利润,这不也与爱情背道而驰了吗。
我从来都不觉得出轨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也不认为迟来的爱就不是爱。
这不是抛却道德不谈,婚姻是一纸契约,但是事实是,社会凭借这纸契约把人类感情锁死,这契约就变成枷锁。
这部剧揭露了一个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那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看起来再和谐的家庭生活,都离不开各种鸡毛蒜皮。
看似光鲜亮丽,琴瑟和鸣,依然有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无奈,疲惫与尴尬。
可能是不懂事的孩子,可能是短暂的财务危机,可能是压抑已久的对对方的不满,亦或者可能是如死水般一望到头的生活,无论哪个,都让人窒息,只想逃离。
婚外情的发生,只是一个机会,让自己终于可以在另外一个人面前,卸下伪装,放下责任,本真的做一次人,给自己一次机会,释放压抑许久的东西,有欲望,有贪念,有爱恋,有新鲜感。
在这场关系中,双方都明确知道,自己和对方具有道德瑕疵,也不用再刻意隐藏什么,只是追寻本心,爱就是爱了,做就是做了。
哪怕只是一次,一小时,一分钟,可以让自己真实一次,快乐一次,就够了。
并不是不知道那样错了,并不是不知道会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只是侥幸地想给自己找一方天地,可以短暂停留,可以喘一口气,然后再负重前行……现实总是残酷的,反人性的。
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却不能有一段好婚姻。
男主角诺亚是个方方面面的好男人,长相中等、爱妻护子、热爱运动、体面工作、为梦拼搏、社交可圆滑私生活可浪漫,不仅仅是普通女孩心中的完美对象,甚至征服了年轻时贵为女神的妻子海伦芳心。
虽然凤凰男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依靠岳父的帮助,但长期的妥协让他们夫妻都认定这就是一个成年人对现实生活应有的认知,直到他遇到了服务生艾莉森。
艾莉森年轻时是个性感火辣的美女,早年家庭的分崩离析注定了她感性的思考方式,做着普通的工作却又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男人们渴望与她调情、女人们视她为眼中钉。
虽然从她出场便是沉浸在悲伤深渊中的无助模样,但从丈夫、婆婆、好友、老板等人的态度中可以清晰感觉出她的受欢迎程度。
在遇见诺亚之前,她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从绝望中解脱。
如果说《消失的爱人》就像寒冷漆黑的山洞顶掉落的最后一根砸晕人的冰凌,那么《婚外情事》就是就是炽热广袤的沙漠中不愿消散的海市蜃楼。
前者痛快的用阴谋和折磨为伤口撒盐,后者扭捏的以谎言为毒自私磨尖方便万箭齐发。
婚姻中惊和恨仅像是刺猬的刺,然而一物降一物总有黄鼠狼闪亮登场;懂和爱才是美味的河豚,总教人“值那一死”。
《婚外情事》的第一个惊艳处在于每集都以诺亚和艾莉森两个人的角度展开故事,初看不明所以,再看触目惊心,即便是同一件事在男女记忆之中也大相径庭:对方的服饰、最先主动的一方、暧昧的动作语言、对方的表现、转折的原因等等甚至几乎相反。
我想,除了某些细节不被重视的原因以外,出轨男女更多是出于自保的心理而修改了记忆,即——观众所看到的两个记忆实际上都是不靠谱的。
他们都相信多年的教育和修养一度让自己挣扎在伦理道德观念中痛苦,而对方的出现太恰好太讨好太主动,在这场出轨者的内心婚姻保卫战中,他们自己仅仅是溃败的一方罢了,而非主动出击还想立牌坊的碧池。
然而真相如此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终于正式突破防线,故事也不再纠结于真真假假的回忆,而是以更清晰的未来大势叙述两段婚姻的后话。
对死者死因的调查始终是全片的亮点,因为艾莉森的妆扮差别之大可以明显猜出她未来的生活走势,更容易激起观众对婚外恋过程的好奇,而死者的出现则是明显不过的报复行为。
对凶手的猜测在第一季的尾声成为了一大乐事:应该不是诺亚或艾莉森,这种毫无悬念的结局值得枪毙编剧一百遍啊一百遍;海伦因爱转恨很正常,凭她的智商和她家族的手腕嫁祸给前夫一起凶杀案不是难事,最重要的是她是推动者而非实施人,所以诺亚才会想办法逃脱干系。
斯科蒂的死除了和未成年少女发生关系外,肯定也与毒品交易有关。
所以我猜测下一季的走势:1、诺亚为了出新书找素材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勾当背后不仅仅是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夜成名,更重要的是牵扯小岛两个家族的利益和某些大人物的名誉;2、海伦转型,从一个优雅理性有容乃大的都市品位女人变成一个心机颇深以复仇为主的腹黑女,她父亲在岛上居住多年不可能对两大家族事无所干涉,所以她有可能变成谋后某BOSS;3、惠特尼的感情用事和冲动鲁莽有自我毁灭倾向,一家孩子会接二连三出现单亲家庭中的孩童心理问题;4、小岛两大家族矛盾加重,双方固有财势平衡颠倒,激活人在极端环境中的暗黑属性。
爱情讲究你情我愿,婚姻讲究的是等价交换,即便两个恋人丝毫不在意物质上的平等,恋人身后的亲友团却是爱情故事里的纯路人,他们要看到的鸳鸯成双终成眷属都是次要的,能从子女朋友的配偶身上获得的最大价值才是重点,当然,这价值不仅仅包括那个从前生活很快乐突然却像过称的猪一样被评估出来的升值价值,也包括TA能让配偶幸福从而更少的打扰父母亲友生活的程度。
一家乱牵扯数家利益,这种利益关系深刻的令人发指。
我认为这还要基于一种看热闹的心理,用少许的恶意去评估其他人的快乐是否与物质等价,将自己感受的不到的痛苦毁灭。
于是恋人们的自尊被放大、包容度降到最低、闲言碎语的声音渐渐大过配偶支持的呼声,两个人的链接不再是欣赏与爱恋,而以更为纯粹的利益捆绑代替。
如果两个人一直贫穷也就罢了,一旦满足了温饱,就会奢求精神上的快感,以浇灌灵魂的干涸。
恋爱让人们彼此吸引,婚姻让人们互相捆绑。
而孩子从爱情的结晶变成了沉重的责任,两个成年人在解决不好自己的人生时被迫向其他鲜活的生命负责,然后对着自己无法掌控的孩子们的人生充满了失败感。
有时候父母和子女之间明明知道可以互相依靠,但也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刻,他们彼此怨恨。
这就是婚姻。
幸福的家庭不多见,不幸的家庭花样百出,唯一不变的就是悔意,代代永流传。
沟通那样难,要如何告诉对方,“我变了,我不再是你最初爱上的那个模样了,而你,你还记得那时的我是什么样吗?
”
温馨提示:看本剧一定要看下载版,两位主角在做爱时的表演真令人怀疑是在真枪实干,更令人惊喜的是每集都有几分钟的“你懂得”。
美剧《婚外情》是一朵“奇葩”,看到第三集。
提起爱情,我们多数时候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文学作品、影视剧也总是以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角度看男男女女的聚散离合,第一人称角度不多。
多数的爱情是单方面沉溺于微妙的情感中,一方享受到更多的爱情滋味,或者双方各自体验着自己对于爱情的想象,两情相悦难能可贵,可经常是一种假象。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如鬼魅。
心有灵犀啊,更多时候是美好的希望吧。
剧情居然从两个人的视角分别表述一段“婚外恋情”,比如相遇,男人的眼里是这样的,女人的眼里是那样的。
性别角度的差异让一段情事变得颇为滑稽,又耐人寻味。
中年男子诺亚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成功地由教师“变身”成为作家。
妻子的娘家家世优越,住在海岛别墅。
暑假,诺亚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六口离开自己凌乱狭小的房子,开着一辆破车在到岳父大人的海边别墅度假。
这个中年男子觉得自己实现了从前向往的生活,得到了理想的生活……“但是”,生活中往往没有“但是”,诺亚迷失于自己引以为傲的家庭生活中。
作为作家,他要创作出第二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作家才华,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维护自己在岳父母以及儿女面前的尊严。
幸福的生活不能给他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艾莉森,快餐店的服务生,土生土长的海岛人,十六岁是成为诸多海岛男孩的女神,最终嫁给了马场老板,过着还算平静的幸福生活,直到他们四岁的儿子死去,婚姻陷入了危机。
女人经常陷入忧郁的白日梦状态,看到别人家同龄的孩子,多多少少的流露出迷人的母性。
两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相遇了。
两个人各有各的逻辑,各有各的情感生活,却成为“一段”婚外情的当事人,还莫名其妙地接受神秘方的调查。
男人女人的视界那么不一样,简直天壤之别 ,艾莉森穿着保守,神色憔悴,只是一点哀怨的眼神,便让诺亚觉得满眼是暴露的赤裸裸的引诱。
同一件事情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投射出截然不同的影像。
一直追CSI,几乎一网打尽离奇剧情。
小刷子刷刷刷,小瓶子叮叮当;照相机拍拍拍,指纹机搜搜搜;尸体寻常看,嫌犯不寻常;残肢有线索,断头传讯息;警察追凶追追追,凶犯闪躲逃逃逃:似乎拉斯维加斯“包揽”了全球所有凶杀案,真是过了剧情瘾。
现在,追剧追对生活的还原,追生活中不曾看到的部分。
接下去应该是一段奇幻之旅,会看下去。
很多评论说The Affair是黑马,爆冷拿了金球最佳电视剧和女主角。
这剧几乎是我去年的最爱,搜狐腾讯有删减版,看着费劲,有时会下生肉硬啃。
虽然国外的评价似乎很好,但周围谈论的不多,豆瓣打分也不高。
估计跟男女主颜值有关——女主Ruth Wilson领奖居然翻不出一张美照。
跟题材不讨好也有关,但是《昼颜》也很红嘛?
还有认为出轨这点破事要分别用男女主的视角讲述两遍,无法接受。
两方视角和Gone Girl的叙事方式接近,当然后者作为电影,情节要紧凑得多。
铺垫过长有时也拖沓的让人抓狂,但到最后两集矛盾集中爆发,反而更能切实感受到前面暗涌积蓄的能量。
故事以一场谋杀案的警方质询开始,男主Noah是纽约公立学校语文老师,写过一本不畅销小说,与白富美妻子生养四个孩子,除了要时不时受点岳父母经济援助外,生活还算幸福和谐。
女主Alison来自长岛边上的小镇Montauk,与青梅竹马恋爱结婚,四年前孩子溺毙,辞去护士一职做餐厅服务员。
男主一家回Montauk的岳父母家度假时,两人相遇,然后就是天雷勾动地火的cheesy开场。
很有趣的一点,对从相识到出轨的回忆,两方分别认为是对方采取主动。
男方印象里,Alison性感、大胆、无所顾忌,尽管自己努力克制,始终抵不过原始欲望的诱惑。
而且,他有个更堂而皇之的借口,以此为灵感的入口,写一本关于婚外情的小说。
个人觉得,Noah的口吻就是最典型的出轨标准描述,一要挣脱稳定安逸的冲动,二是出身不佳,长期仰仗妻家很压抑。
突然出现的Alison让他得到了权威和欲望的双重满足,重新找回了所谓的男性气质(masculinity)。
而在Alison 眼里,Noah是温情的、执着的,如骑士一般把自己从丧子之痛中拯救出来。
她的出轨有很强的必然性,丈夫的样貌、背后的纹身,小镇上无比熟悉的人事物,时刻提醒她是自己的疏忽造成了这场事故。
她需要救赎,遇到男主之前,她靠的是自残。
就像她后来与Noah分开,仍决意离婚时所说的,她必须要走,否则会死在这里。
这也是个人很喜欢女主的一点,常理而言,一个小镇女孩对爱情的想象力和现实的控制力,都是很有限的。
如果没有很坚强的人格支撑,很难表现出如此坚决的抗争态度。
这么看来,Ruth Wilson拿奖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这个英国女演员早年演BBC版的简爱出名,很适合扮演这类其貌不扬,情感层次丰富,有反抗气质的女性角色,不得不说,她在Noah版本里风情又略带无邪的演出也很到位。
The Affair本来有两个编剧,Sarah Treem和Hagai Levi,一男一女。
开播不久男编剧请辞,说剧情的走向和他初衷已有很大背离,相信Sarah是该剧最合适人选。
这里头的性别分歧不言自明,The Affair的女性意识确实明显强于男性意识。
男性角色的抗争意识也有,抵抗的形式多有不同,只是多少都带有侥幸和懦弱的意味。
比如,Noah后来还是与妻子摊牌离婚,过了一段放荡的花花公子生活;Alison的前夫在四人相见时,举枪自指以示威胁。
不过,主导的权力始终在女主手中,她既可不卑不亢,劝前夫放下枪,也会在Noah涉嫌谋杀被警方带走,笃定地告诉对方“我一定会救你”。
之前看诸如Good Wife等女性角色普遍高能的剧集时,总有肾上腺素被激发感,但那毕竟是属于少数女性精英的自主体现。
若要唤醒更为广泛的女性集体自我,The Affair的触角显然更长,用的工具也更简单粗暴——就是以“爱情”自圆其说。
前提是你要能接受小三也会有真爱。
至于对男性观众,只能说,这不光是伦理剧,还是有谋杀案的悬疑剧,而且,激情戏也不少。
新剧《婚外情事》刚拿下72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电视剧和最佳电视女主,换个说法就是,此剧刚挑掉了《纸牌屋》、《唐顿庄园》、《权利的游戏》、《傲骨贤妻》四个王牌剧集,露丝·威尔森女主也将《国土安全》的女主克莱尔·丹妮斯、《纸牌屋》的女主罗宾·怀特等几位江湖老大掩盖。
同台竞争的其它四个剧纵然不负盛名,但题材风格或玄幻或精英或高冷,忽然冒出一个接地气的婚外情故事,迅速赢得眼球。
此剧播的时间较同台竞争的几部剧晚,印象更加深刻,《纸牌屋》的编剧操刀剧本,配合美剧现如今强大的技术和技巧优势,通过一种罗生门式的叙述方式将男女主的勾搭成奸描写得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几乎是不出轨天理不容。
毛主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
而有阶级的地方就有阶级斗争,说不同阶级之前必然会产生矛盾这不一定,地主和贫农有时候也可以一团和气,但和气无法熄灭人内心的不平。
《婚外情事(The affair)》里的男主,四十岁左右的公立学校教师,灵感快烧完的作家,半红不紫,暂未饿死。
男主老婆,如男主所言,美丽富有文艺女神,虽是一介家庭主妇,但只要她愿意,当个成功人士没问题,因为她背后有个能量足以制造成功人士的成精人士——她爹,男主出书无门还是他拉来个出版商。
如此以来三人的阶级成分则拉开了距离,哪怕老婆不嫌男主一把年纪混得一般,哪怕老丈人充分支持男主的事业,男主就是没法痛快,阶级差异产生不平在这个每天高喊女权的男权世界催化——男高女低叫门当户对、叫郎才女貌、叫有福气,女高男低叫养小白脸、叫吃软饭、叫鲜花插在牛粪上,这种不平不能平就会爆发,要么家暴要么自残要么沉迷网游要么离家出走……婚外情只是其中一种,但难度最高,因为需要第三方配合。
第三方即女主,为家中生计奔波身兼数职的乡下女人,死过孩子,老公不务正业,粗野且乱搞,在女主的眼里,来小镇度假的男主是个家庭美满成熟多金的成功男。
女主主动亲男主,被他推开,再被扯了回去,男主说:我们之间要以我为主导。
完全可以想象之前的男主过着一种换个体位都要报告的夫妻生活,两个在自己生活中找不到温暖的人开始玩火取暖,玩火就肯定要烧到人,不是自己就是别人。
刚烧起来就被理智按灭的故事叫做《廊桥遗梦》,满足一个电影长度的故事无法供应电视剧,所以他们一定会把火玩大,单纯的家庭感情题材发挥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开始见血死人,然后剧情往悬疑的方向走。
美国人的文艺也是有政治正确的,跟广电一样从来不让婚外情开花结果,不能像《廊桥遗梦》那样无疾而终,就只能尸横遍野。
男主在于一个出版商谈论新书内容的时候大概已经描绘了本剧的走向:一个男人来到一个小镇,遇到一个女人,搞上了,最后把她干掉了。
这年头不见血,都不好意思叫美剧。
没有人觉得这部剧的台词写的ttm好了吗?
让人有一种想拉片学习的冲动。
在国内外网站上找了一些资源share一下。
S1-E1 http://www.zen134237.zen.co.uk/The_Affair_1x01_-_Pilot.pdf (原始剧本,非常好,有动作和台词)S1-E2 TO S5-E11 https://subslikescript.com/series/The_Affair-2699110 (只有台词,没有行动描写,个人认为不是很利于影视学习者,如果你只是想学习英语的话 go ahead)个人对这部剧非常喜欢,第四季为了某人的死,我哭了好久,是那种你感觉无法承受的难过。
它太真实了,甚至揭开了现实生活中都不敢揭开看的真实。
总共五季,从影视和剧作角度讲,还是有参差的,第一、第二季无疑更优秀,但第四季最有趣。
总之这部剧做到了每个人物都刻画入木三分,他们的困境、渴望、困惑、失控、失落等等,让你对每个人物都又爱又恨。
就像第五季终结的评语那样,这是一部“说再见”的剧,是一部讲“成长和原谅”的剧。
Saying Goodbye To ‘The Affair’: It Was A Show About Growth And Forgiveness
PS 这个冬天 因为看这部剧而变得很抑郁 是那种你无法自拔地阴郁下去的感觉……我太敏感太容易被影响了 一定要挣扎着做点什么别的让自己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让力量回到自己瘫软无力的躯体中take care of your mind, body, and soul...
大部分电视剧恨不得在故事一开始,就把主要人物和关键线索的包袱全抖出来,生怕观众没耐心看不下去。
The Affair相当有骨气,偏偏反其道行之。
在各大排行榜都评价不俗,男女双视角平铺的罗生门记叙方式别出心裁。
两端视角的冲突细节让人琢磨不定,到底是记忆偏差,还是视角矛盾,亦或者双方各执一词其实另有隐情。
这部“悬疑剧”在细节和人物心理刻画上做足功夫,到这里已经没有人关心谁是命案受害人了,只是节奏过于缓慢,有空可以看看。
男女主实在可恨。
狗血肥皂剧就是让人欲罢不能?
剧组好好挑演员不好吗……
我还天真地以为最后一集会解开谜团。。 不料看了更晕。。。双视角叙事的偏差大得有趣
精致细腻的人物刻画、上佳的剧作、娴熟的摄影技巧。It’s like I can read their minds and they could read mine.
难看。
我感觉我是被风景吸引的
前半段很婆妈,第6集正片才缓慢展开,故事的两面性算是个新鲜点,有些情节缺乏说服力,有些情节陈词滥调,总之看着还行,不算浪费时间,颜控可以看配角,洛家兄弟老大老二都是帅哥。
火线警探的Affair 亲亲干干又一集 节奏挺慢但居然看得下去 而且后面几季评分这么高让我好奇了 继续追
第七集,看得好难受。
只有那些在当前婚姻中苦闷的人才会出轨,两人的回忆都是是对方先勾引自己的;男主这里,首先,自己赚不了钱,就不要生小孩,生了后拿着岳父、岳母的钱供养自己小孩上私立学校和买房,就不要抱怨,当初自己结婚时不就想找家境好的么,现在实现了,你他妈的还憋屈个啥;女主这里过不去就离婚呗都多少年了
The worst one I've ever watched!!!so damn boring!!!
看了一集 不是很感冒
6/10剧本挺好,分别提供两主角各自的视角来回忆同一段外遇,这个叙事结构带来的细节上的差异和微妙的悬疑感,有点意思。但是,故事本身真的也很无聊,节奏缓慢沉闷。两个视角叙述两次,这带来的效果,就是双倍的缓慢沉闷。
这剧的结构很有意思,男主女主分别讲述同一件事情,关键细节都不一样,在各自的回忆中,好像都是对方更加aggressive 更加主动是受了对方的lure,这种自我保护推卸责任的心理很interesing 啊。吃瓜群众表示所以这案件到底是咋回事?
空镜头都是电影级别的
台词太厉害了!演员太棒了!真的没有人关心究竟犯了什么案子,能把爱情婚姻讲得如此透彻真是太厉害。用两个人不同记忆去讲述同一件事情的手法也很巧妙,能看出无数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好期待下一季
这种复古的AB面的叙事方法还是挺有趣的
用悬疑剧最喜欢使用的POV视角,述说婚姻/爱情关系中的冰冷与偏差;但两人的这种双线进行,大概在季中失去了些新鲜感,不及刚开始带来的震撼。另外主线的叙事推进得略微慢闷了些,是四位强大的主演让自己最终正式开启了补剧路程。
真心不喜欢两种视角切换反复同一件事这样的表现方法。但真实的婚外情不就是这样,不因为激情彰显爱,不因为背叛彰显恨吗。对男女主也真是看着贼烦。就不能挑选点顺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