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少帅

少帅,张学良,Young Marshal

主演:文章,李雪健,宋佳,张歆怡,刘韦伯,浩歌,汤晶媚,柳岩,余皑磊,李林,王仁君,达伦·格罗夫纳,白宇,常方源,杨新鸣,黄品沅,吴彦姝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少帅》剧照

少帅 剧照 NO.1少帅 剧照 NO.2少帅 剧照 NO.3少帅 剧照 NO.4少帅 剧照 NO.5少帅 剧照 NO.6少帅 剧照 NO.13少帅 剧照 NO.14少帅 剧照 NO.15少帅 剧照 NO.16少帅 剧照 NO.17少帅 剧照 NO.18少帅 剧照 NO.19少帅 剧照 NO.20

《少帅》剧情介绍

少帅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雪纷飞的严冬,一辆马车载着张学良及姐弟首芳、学铭从老家来到奉天。他们一身縗絰,而父亲张作霖(李雪健 饰)则踌躇满志,正准备做一番大事业。少年时代的小六子耿直鲁莽,他敢于顶撞父亲宠爱的姨太太,也不服管教,而那位婀娜的表嫂则在他心中种下一粒情种。长大后,张学良(文章 饰)有着一般纨绔子弟的豪夸,同时也具备将门虎子的特性。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张作霖作为一方霸主周旋在冯德麟、汤玉麟、中央军阀乃至日本人之间,他从草莽登坛拜相,荣耀至极时灰飞烟灭。而被冠以少帅名头的张学良,他的一生有于凤至(宋佳 饰)、赵四(张歆怡 饰)等红颜美人装点,亦有家国仇恨的重任跟随毕生。 一代传奇人物的人生,伴随着时代的怒涛起伏不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国标舞女孩恐惧蔓延威尼斯惊魂夜离婚保险秘密部队第二季三餐物语糟糕历史第七季丢人武陵山剿匪记吹着风的好日子十字路口侏罗纪世界:重生美女上错身第六季女孩,你想怎样?眼镜蛇第四季特别追踪我来自北京之按下葫芦起来梨婚前协议幕后玩家张灯书剑恩仇录阿拉斯加日报摔跤选手今天也很抱歉幻世追踪寻人大师书道女孩!我们的甲子园圣母疯咖啡因加布里埃尔

《少帅》长篇影评

 1 ) 哥哥捧你

<图片1>

 2 ) 就这样吧

李雪健老师演技满分。

李雪健老师杀青的那场戏看得我真是很惆怅。

小演员演的张学良满分。

小宋佳给八十吧。

于凤至的气质是有的但是我觉得。。

过于软弱了,哭哭啼啼的,我以为于凤至应该是一个外柔内刚,坚强的女子。

文章的话,给个及格分吧。

我心目中的张学良是幽默,乐观,重情义,仁慈,风流,有才气,重才但不能容人的少帅。

文章明显少了一些精气神,玩世不恭有余而风度翩翩不足,自怨自艾有余而幽默不足。。。

比起郭松龄的演员,更喜欢杨宇霆的演员。

郭松龄全剧吃吃吃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安排的,如果是故意的不知道用意何在。

然后讲话太。。

话剧腔。。

随便说个什么都要升华,就很烦。

看杨宇霆被杀挺难过的,可能是觉得演员演挺好。

但是郭松龄被杀就。。

嗯。。

挺好。

差点忘了赵四小姐。

及格分吧。

小演员太活泼了,感觉沉静的气质缺乏,而且很高傲自大。

和我心中温婉有涵养,学识丰富的赵四小姐不太一样。

长相的话倒是有几分赵四小姐当年的模样。

其次是剧终过于仓促,感觉西安事变讲得不是很深刻,这么一件大事轻而易举带过。

还有呢就是剧中的人物很多莫名其妙就再也没有出现,感觉很奇怪,不知死活。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很多人设并不符合史实。

比如菊池武夫,明明是个强烈要求割据中国的法西斯分子,在剧中反而成了日本一边最倒向张作霖的人。

当时张学良明明是让谷瑞玉当了一下自己的翻译而不是宋美龄。。

啊对了宋美龄那个演员英语不错,声音很sexy。

 3 )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该文最早发表于2016年2月1日。

思张学良情路历程:去年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山河故人》中有这么句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张学良,曾经的少年英雄,东北少帅,他的一生给这句台词做了最好的注解,他一生桃花无数,陪他的有朱五、蝴蝶、谷瑞玉等过客似的名媛明星,更有三段让他剪不清理还乱的情路坎坷。

一念情深:赵一荻赵一荻,我们更习惯叫她赵四,是陪伴学良时间最久的女人。

她本该是他的初见。

赵四小姐,当时作为交通部长的女儿,年纪轻轻便已是知名人物,不到16岁就成为了北洋画报封面女郎,技压群芳,美艳绝伦。

他们相识于舞会,一见钟情。

真爱往往能冲破一切阻力,为了一个有妇之夫,她为他退婚,只身弃家赴沈,也让父亲跟她断绝了父女关系,逐出家门。

赵四娴雅安静,但是面对爱情,爆发出了内心的火热和决绝,无视道德礼教,无视亲情流言,甚至无视名分,她只想在一起,就好。

学良无力招架,带她登门,对凤至说:我要把她留下。

这次,是他真正全身心投入的,第一次爱情,最终,她成为了陪伴学良一生的红颜知己,为了给她一个名分,学良不惜狠心给大洋彼岸的凤至寄去了离婚协议,那年她已陪伴他36年,他给了她一场迟到三十多年的婚礼。

柏拉图之恋:宋美龄他们是真正的门当户对,也是最合适的结发对象。

但是命运让他们没能最终走到一起。

1925年,五卅惨案,学良奉命去调节冲突,作为奉系军阀最年轻的高级将领刚到上海就成为了招待宴会上的主角,他俊朗的外表和优雅的谈吐引得台下所有人拍手称赞,其中有位秀发乌黑、身着红色旗袍的青年女子,24岁的张学良第一次见到了28岁的宋美龄,他们互相欣赏和倾慕。

他们有共同的观念和兴趣爱好,他有思想有学识,举止文雅,风度翩翩,她有见地有美丽,出身高贵,端庄大气。

他和宋三小姐一起玩耍,跳舞,还有英文伴读,似乎他们坠入爱河已是命中注定,可是他已有了妻子,他们相爱却不能相依。

当30岁的宋美龄嫁给蒋氏中正,没了爱情,她献身于政治婚姻,一切尘埃落定,此生只能做红颜知己。

于是西安事变之后,她为保住学良性命不惜威胁丈夫甚至以命相抵。

于是每年他们都保持通信,他叫她夫人,她称他汉卿。

当学良走完101岁的生命历程,美龄将美丽的花环献于学良墓前,花环雪白的缎带上写着:送张汉卿先生远行。

蒋宋美龄敬挽。

104岁的她用这样的方式送别她最亲密的朋友“汉卿”。

此生相负:于凤至于凤至,不同于那个时代的旧式女子,她是大家闺秀,是博学多才的女秀才,是普通男子最想拥有的爱情。

可是父母包办,命运让她和学良成了结发夫妻,她成了学良一生的大姐。

然而这桩不被看好的婚姻,让学良和凤至过出来些许滋味,凤至贤淑聪慧,雍容大度,会为人处事,不止主仆称赞,学良亦敬重大姐。

曾经学良不满父亲的包办,却最后妥协,张作霖对他说,你不同意旧式婚姻,可以以后在外面找女人。

这话,害了凤至一辈子。

事变后学良被囚,身在英国的凤至如五雷轰顶,立刻飞到学良身边,从此她陪伴丈夫开始了暗无天日的幽禁生活。

但她渐渐积郁成疾,被迫赴美就医,可是这一别成为了他们最后的见面。

从此,她在大洋彼岸开始了二十多年的等待,可最后等来的是一纸离婚协议书,她是何等坚毅宽容的女人,没有死缠烂打,横加阻挠,默默签字。

当得知凤至病危的消息,重获自由的学良即刻赴美,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座冰冷的墓碑,他最终没能和歉疚一生的结发妻子见上最后一面。

虽然早已成路人,凤至仍把身旁的空穴留给学良,她一生视自己为名正言顺的张夫人。

这一生,她都是为他而来,这一生,她懂他爱他帮他,无怨无悔,可是,学良最终还是和赵一荻葬在一起,他负她一生。

《圣经》中这样说到:凡事都不可亏欠人,唯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

或许,爱就是要亏欠。

只因为你对我太好,我一直想去偿还,我什么都没有,唯有用一辈子去还。

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不亏欠,我们怎么能够如此刻骨铭心的记着对方,不亏欠,学良心里的那份不安又怎么会一次次的在梦里面不断出现。

或许,真爱本就是彼此亏欠。

龙应台在《目送》中描述父女母子,夫妻亦如此,学良和凤至,结发却最终要分离,夫妻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或许,只能在梦里,他们才能再次相遇,在洛杉矶的街头,在街角的咖啡店,她不知,汉卿,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她会带着笑脸,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说句“好久不见”。

也或许,只能在下辈子,他们会有缘再次成为恋人,成为彼此真正的爱情,成为陪伴对方一生的伴侣。

可不知道的是,等他们再次相遇,是否仍是冤家,仍是路人,学良,凤至,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4 ) 《巨流河》中的“少帅”

当我还沉浸在新开挖的深坑英剧《反击》中时,同事向我安利了正在热播的《少帅》。

对于此剧,一开始我是抗拒的。

原因有二:一是对文章无感;二是对张学良无爱。

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艺术作品的内涵,需要“品”出来,让人有回味的余地。

而文章的戏,口才甚于演技,所有内容都通过台词讲出来,过于快餐化。

少帅张学良,我更加不喜。

其能有今日之地位,或许只因做对了两件事,一是东北易帜,二是西安事变。

不论细节,东北易帜体现其民族大义,西安事变实则帮了中共的大忙。

但这两件事并不足以说明其能力与人品。

唐德刚就认为,张学良是一个性格冲动的人,这两件事大多是其一时冲动的后果。

个人揣测,张学良能有今日之地位,很大可能是因为西安事变的缘故。

但我最终还是跳入了这个坑,开始追新剧《少帅》,并且慢慢被其情节所吸引,觉得这又是一部“良心之作”。

但当我看到郭松龄率军进攻沈阳,并直呼辽河为“巨流河”时,我残存的记忆开始慢慢浮出脑海。

这一幕幕情节似曾相识,它让我想起台湾齐邦媛先生的同名作《巨流河》。

我立刻找来(下载)此书,并且迅速翻阅,果不其然。

《少帅》中郭松龄被刻画成一个充满新思想、有着理想主义气质的新派军人。

反对军阀混战,不赞同奉军入关;认同民主和革命,对张作霖的“家天下”思想深恶痛绝。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得胜之后,张作霖任命所辖各省长官时,临终加一句玩笑“你们也是一省的土皇帝”,引起在座之人哈哈大笑。

但是坐在厅外的郭松龄对此话却愤怒异常,并最终拒绝了张作霖作为笼络手段的晚餐邀请。

在《巨流河》中,齐邦媛认为郭松龄“有学识、有见解,讲课时督促青年成为有民主思想的爱国军人”。

在孙传芳大败奉军,杨宇霆等人仓皇逃回关外之后,张作霖不得已重新启用郭松龄,命其率兵入关,同孙传芳部作战,讨回失地。

“郭军是常胜军,但是他早已厌倦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官兵伤亡惨重,不知为何而战。

”此中是否因为其父与郭松龄交好并参与随从郭松龄叛乱的缘故,而对郭松龄评价甚高,已不可知晓。

但二者对郭松龄的刻画与评价却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在一些具体的情节上,《少帅》与《巨流河》也有着诸多重合之处。

一:剧中郭松龄在起兵之前,曾召集团长以上军官签字,不愿签字者五人,包括四个“张家人”及与张学良同为奉天讲武堂一期五班的“老储”,最终郭松龄命令将他们礼送至天津。

《巨流河》中记载:“进驻天津后,他即邀集核心干部,团长以上军官开会,愿随他回师者,在和平开发东北方案上签字,不愿者,留在天津李景林部队。

除了几位追随张作霖多年,不便参与‘造反’的将领外,大家都签了名。

”二:郭松龄在召集部下训话时曾说“此事成功固好,若失败则大家皆须亡命”。

《巨流河》中记载:“大家对郭军回师沈阳,不去参加军阀内战的革新理想很有信心。

回师前夕,郭将军对大家说,‘此事成功固好,若失败则大家皆须亡命’。

”三:剧中张作霖开始作最后的打算,让人提取现银,收拾家当,准备“细软跑”。

张作霖甚至让侍卫喜顺准备好汽油,若郭松龄军攻入大帅府,则付之一炬。

坚决不让自己的大帅府落入郭鬼子的手中。

《巨流河》中记载,郭军碰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海面结冰可以行人。

郭军从秦皇岛渡过冰面,夺下葫芦岛,并迅速进军锦州。

“消息传到沈阳,全城震动,张大师紧急动员数十辆大卡车满载元师府聚敛的财物,运往满洲铁路的日本事务所仓库存放,往返十多次才运完。

大师府四周堆满木柴和大汽油桶准备逃离时将帅府烧掉”。

四:郭军在进攻沈阳时,面临着巨流河对岸张学良军队的阻击。

张学良用飞机撒传单,展开心理战。

并让已经投靠过来的士兵在阵前大喊口号“吃张家饭,不打张家人”。

《巨流河》中记载,郭松龄的叛乱碰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事前军需准备不足,导致此时冬衣不够用。

军队只能到锦州休养数日,没能及时进攻巨流河和沈阳。

“此一延迟也给了对方许多渗透分化的机会,困难增加,军心复杂。

骁勇善战的郭军,在对方喊话:‘吃张家饭,不打张家人!

’时士气动摇。

最终没能渡过巨流河,军败身亡。

《少帅》剧中情节也有若干与书中相异之处。

最大的不同在于少帅张学良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可能因为对张学良评价甚低,所以对于少帅在此一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一丝着墨。

此外剧中郭松龄生病住在日本人的医院中,由日本医生随军医治。

《巨流河》中则记载“到天津后数日,郭将军住进意大利租界的义国医院”。

意大利租界的义国医院为谁人经营不得而知,但是日本在天津有着自己的租界,日本人的医院想必不大会建在意大利租借内。

《巨流河》中描写郭军出关作战,有这么个情节。

“出了山海关,由秦皇岛北上,沿海岸线打到连山,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温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海面封冻,人马可行。

当夜郭军前锋第二军,由海面穿过突袭张作霖守军,夺下葫芦岛,三天后进驻锦州。

”此一段大风雪与海面结冰可供行人,与当下所面临的“酷寒”天气可谓相互映照。

如若剧组料得先机,拍摄这一段画面,恐怕不火也难。

PS: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参与了郭松龄的叛乱,并最终客死异乡,剧中也没给个出场。

PSS:推荐齐邦媛《巨流河》,个人觉得见识远高于《大江大海》。

 5 ) 标题!

看了看少帅的评论,最逗的是那些说,李雪健老师演的真是形神兼备,文章演的要什么没什么,我就纳闷了,且不说播了两集成年张学良还没出来。

听您意思您是见过张作霖还是张学良?

知道他们什么形什么神?

舅舅党还是爷爷党?

哎呦我爷爷原来跟张作霖把兄弟看着汉卿长大的,张学良肯定不是这样。

别逗了,你看的历史书里这么写,别人照着另外一本史书刻画,跟您不一样您觉得自己大半辈子就看了这么一小段的历史被严重玷污了?

评论作品带入个人偏见,您没出轨怎么没见张黎老师找你去拍少帅?

至少看过两集我很期待后续。

 6 ) 你们别这样

看了评论好多人给了一星,有人因为文章,有人在对比芈月和太子妃(什么鬼),理由无逻辑不理智,看完短评,只想起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一段话: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

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诧异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抓住不放,编造出种种神话,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热,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对平凡暗淡生活的一种抗议。

传奇中的一些小事成为英雄通向不朽境界的最可靠的护照。

是不是洗白片,我历史不好,不喜勿喷。

 7 ) 这部剧应更名为少帅他爹

不能算影评,看到一半忍不住来吐槽,想到什么写什么吧李雪健先生真是把张作霖演得活灵活现,动作,神态,语气,每每一出场便用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睛,让你不由得意识到,这边是那是东三省的土皇帝啊。

对于这段历史不太熟悉,高中的历史书上也只是一笔带过,之后再无了解,但看到这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不由得想,真是感谢了各种势力的斗争,而没有让帝国主义把中国一举拿下。

文章的路人脸实在太没存在感了,不要说被老爹压境,就连配角的存在感都比他强。

没有气场,没有傲气,不像个大家出身的倒像个小勇。

最惨的是没形象了连精气神都无,每次看他在镜头面前突兀的故意突出自己的轮廓真是忍不住笑场,拜托不是在演“城市恋爱无脑霸道总裁”偶像剧好么......对话没有眼神交流,整个一块干木头。

还有片尾曲,每次听都忍不住起鸡皮疙瘩,天啊,经费有那么缺么,从哪里生拉硬拽了一个来应急。

还是保持3星,至少 “少帅他爹”不错

 8 ) 演技排名

第一名:李雪健 - 大帅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没什么好说的。

专治各种不服,此剧前半部只见大帅,不见少帅,可改名为大帅,或少帅他爸。

第二名:黄品沅 - 郭松龄绝对碾压文章。

此前没看过黄的任何戏,不知道哪冒出来的这人,把郭松龄这个角色的热血爱国、刚直不阿、不同流合污、不合群演绎的淋漓尽致。

第三名: 白宇 - 冯庸 散尽家财创办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也是东北第一家私人大学,潇洒、儒雅,正直,有理想。

可惜戏偏少。

无论是人品还是境界均在张学良之上。

白宇同样也在各方面傲视文章。

第四名: 周思羽 - 儿时张学良 一口东北腔,虎头虎脑,加分不少。

第五名:褚志新他死的时候真感到心疼了,忠诚。

第六名: 五姨太 和角色比较贴近。

聪明伶俐、又深明大义,识大体。

第七名: 张作相 慈悲为怀、忠诚不二,创办吉林大学。

和张作霖不是亲兄弟,是结拜兄弟,名字只是巧合。

第八名: 宋佳 - 于凤志 不赖宋佳,大少奶奶这个角色限制了她的发挥。

照电影师父里的表现差太远。

第九名:喜顺贴身侍卫就应该是这样。

看着喜顺给各夫人最后一次斟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帅府的背影真的很心酸,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过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或者说是张作霖若干贴身侍卫的综合体。

张作霖的贴身侍卫是张四飞和冯德双。

第十名: 文章 - 张学良 演的什么玩意啊?

还是那个屌丝气质。

你是猪脚就一定排第一吗?

一口京片就可以把分扣光。

怎么也得加几句东北方言应应景吧,连篇累牍的京片儿啊,好出戏知道吗,就因为父子两占过北京?

还占过天津呢,怎么不说天津话啊导演?

而且话太多,嘴太碎。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毛病,很多角色都是如此。

 9 ) 大写的无耻

首先声明,我对诸位演员的演技没有太大的意见,我有意见的是整个剧组,原因如下,如图<图片1>图片中的女演员,张歆怡,据说出言该角色(赵四小姐)时,年仅15岁,就算到了2016年,出生于1998.05.29的张歆怡也没到18岁。

剧组太过无耻,太无耻。

观之近年、早年诸多有童星的可以公开播出的电视剧、电影中,无论国内国外,成年演员与未成年演员接吻的多以借位完成,就算是某些国家的深夜剧中有类似情节的也不过是以娇小可爱的成年女演员以未成年的角色完成表演;一些以少年、少女为主体的恋爱剧中,男女演员都是未成年,吻戏有,但最多到面颊,不会到唇;某些以‘少女’为卖点的adults video的看似未成年的女演员也只是看上去未成年而已;美国一些校园剧中看似也有类似剧情,但参与与张歆怡类似的吻戏的双方都是成年人,以1999年出品的《美国派1》为例,主演中年龄最小的是艾迪·凯伊·托马斯(1980-10-31)

艾迪·凯伊·托马斯,2005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新娘十五岁/珍妮朱诺》两位主演朴敏智(1989-07-22),金彗星(1988-01-14),一个15,一个16,就算如此,电影中的吻戏还是以吻面颊或借位完成......说到这里,我是在不知道这个电视剧是怎么过审、怎么上星的!

我不是保守派,也不是守旧派,只是我认为剧组为了博眼球,做出如此下作的拍摄的行为实在无耻,底线何在?

美日韩在性方面更加开放,成人剧不少,但他们在能够公开发行的影视剧中绝不会这样无视未成年的权益和社会影响。

我的大脑为很多事情开放,但绝不会为少帅中的这一幕开放,张歆怡年龄小不知道也就罢了,经纪人、演员、摄像、导演等等在那一幕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或直接相关人员,他们也不知道吗?

 10 ) 《少帅》里的张学良和他的时代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三年前,导演张黎身陷一个宏大项目的泥沼:以100集的篇幅拍摄二战时的亚洲战区。

“找了很多人,网络写手、军迷、二战发烧友都试过”,但到了2013年,剧本还没写出来,那意味着肯定赶不上两年后的“七十周年”了。

这时,资深文化官员、影视界的“金牌策划”张和平建议他拍张学良。

张和平和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很熟,而张闾蘅掌握着“少帅”题材的家属授权。

最初,张黎并不看好“少帅”这个题材:“他带着一种败相。

”剧本是江奇涛写的。

此前两人合作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曾获庙堂和民间的一片喝彩。

“读完本子,我发现这个人还是可做的。

他符合创作规律:始终处于困境,最后一困就是50年。

”张黎要把《少帅》拍成一个另类生命的生长史。

在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少帅自己说:“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仅以这15年计算,张学良亲历的历史事件已构成一条急剧压缩的时空隧道:第一次直奉大战、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入关、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1928年6月3日,张学良生日当天,其父张作霖去世。

27岁的少帅成为国中实权人物争夺的对象。

最终蒋介石更胜一筹。

台湾历史学者张德瑞在著作《山河动》中记述,张群、吴铁城作为蒋介石的代表赴东北与少帅谈判时携有巨款,如不够可随时从中国银行提款。

为拉拢张学良,蒋的心腹张群曾花21个通宵陪张学良打麻将,并在麻将桌上有意“放水”,博其欢颜。

28岁,张学良出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晚年,张学良告诉历史学家唐德刚,那时到“中央”开会,自己尽做打油诗:“少活三十年,座位下三排;没前我不怕,屁味实难闻!

”按照蒋介石的规矩,座次根据年龄安排,六十几岁的坐头一排,张学良坐最后。

“你想想现在二十多岁的男孩,还撒娇吃奶呢。

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跟张学良没法比。

不是钱没法比,是位置和担当的责任没法比。

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授上将衔。

蒋介石是上将,他也是上将。

他二十岁在东北剿匪,见过了生死。

现在的‘官二代’开开汽车行,能开飞机吗?

他当时开飞机可不是玩,他是送航邮。

”张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张学良是孙中山《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的推崇者。

张友坤、钱进、李学群编著的《张学良年谱》曾统计过张学良治下东北现代化建设的10个中国第一,“张学良驾驶飞机从沈阳到营口送邮件,开中国民航之始”是其中之一。

此外的“第一”还包括:东北农业公司和东北军兴安屯垦区,开中国使用农业机械之先河;东北自建自营铁路历程居全国之冠;东北无线电总台首开中国与欧美各国国际通信网络;张学良兴办现代教育的私人捐款居全国首位;张学良支持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奉天体育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麻将桌旁分权力,“这比京戏好看”按照《张学良年谱》的记载,19岁前,张学良的“信史”只有寥寥几件:母亲赵春桂临盆时,响马张作霖正跟对手海沙子以同时拔枪互射的方式决斗。

张作霖获胜后,听到长子出生的消息,所以张学良最初的小名叫“双喜”。

算命先生说双喜与父亲是“今生父子,前世冤家”,张学良和姐姐张首芳、弟弟张学铭一直与其父隔离开,与其母赵桂芳生活在一起。

8岁,张学良经父亲做主与于凤至结下娃娃亲。

12岁,赵桂芳去世,张学良回到父亲身边,16岁与于凤至完婚,随后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19岁从讲武堂毕业。

在这一系列“信史”开始前,《少帅》演了足足两集。

开场是母亲过世,姐弟三人投奔父亲。

夹风带雪,三个少年偷偷打量张家大院的一切,极像林黛玉进贾府。

学铭带了一只狗,五妈妈的狗欺生,把学铭的狗咬死了。

学良指使堂弟把五妈妈的狗毒死,扒下狗皮放到皮货店里去卖。

那一年,张作霖当上了北洋陆军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新官上任,张作霖杀了违反军纪的小舅子立威。

少年张学良看着父亲在麻将桌旁分配权力。

老奉系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被江奇涛和张黎简化为张作霖和他身边的“八大金刚”——兽医出身的张作霖、泥瓦匠出身的张作相、“扛小活”出身的汤玉麟、衙役出身的冯德麟、马贩子出身的孙烈臣……这些人在清末起于草莽,民初进入庙堂。

身份转换中,权力的分配是重中之重,“张小个子”游刃有余,窗外偷窥的儿子兴奋地告诉发小:这比京戏好看!

窗内,张作霖企图通过权力分配完成人生的升级换代,他出身草莽,却想在东北建立起文官统治,为此他力排众议,起用东三省的大才子王永江出任高级顾问和警察厅厅长。

王永江查封汤玉麟开办的赌场时,与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发生冲突,张作霖站在王永江一边。

当然,即便文官的架子搭起来,掌握实权的仍然是军人,直至张作霖死后,这种状况并无太大改变。

学者卲建国在《北伐时期的中日关系研究》一书中写道:“东三省政府自张作霖时代以来,就是‘军绅政府’,即政府的基础是军人和绅士的联合,但实际上东三省的‘行政机构从上到下全部是军人领导绅士’,这使在省议会、商会、农会等部门里集结的‘绅士’阶层对军人的专横极为不满。

”对于转型期的复杂,编剧江奇涛有深刻的洞察,剧中有句台词:“多年之后,少帅才明白,世界之新旧也不完全在一道坎上。

”但在当年,少帅显然认为,新旧之间应该判若黑白。

他不满父亲在他8岁时为他定下的婚事,不想子承父业,企图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的帮助下去美国学医。

“他对父权是有一点点反抗的,他逃不脱所有男孩青春期的叛逆,但是他的青春期非常短暂,还没有过完就要直面人生了。

”张黎说。

电视剧《少帅》这样表现张学良的成人礼:在表嫂对他完成性启蒙的那个清晨,张学良从梦中惊醒,想起来那天是姐姐首芳的大婚。

赶去参加婚礼的路上,爆炸声传来,关东军策动宗社党,在那天暗杀张作霖。

躲过一劫的张作霖准时出现在婚礼现场,气定神闲。

几集之后,张学良的婚礼,各方道贺。

关东军的代表邀请张学良完婚后去日本上军校,段祺瑞的代表邀请张学良去读保定军校——其用意大约与苏联人邀请蒋经国到苏联学习类似,张作霖一概回绝,让儿子进了东北讲武堂。

剧中,少帅一再引用1924年孙中山与张氏父子会面时说过的话:“东北不容易,身处红白两大帝国之间。

”张作霖对红色帝国有更多的警惕。

他与日本人互动颇多,但对苏俄采取决不让步的姿态。

据《张学良年谱》,1925年5月7日,俄大使喀拉罕借口洮昂路侵害中东路权,拒绝与中国谈判。

张作霖答复:“吾在领土内筑路屯垦,殊无外人置喙余地。

俄人素以平等鸣于世,今乃出此有悖国际公法之行为,吾人自不无遗憾。

吾头可断,对俄此等要求,必不让步。

”“当时很多东北人不恨小鼻子,恨大鼻子,祖祖辈辈被大鼻子杀怕了。

长春为什么叫新京?

甚至到1944年、1945年,日本人在东南亚节节失败时,在它本土有个说法:宁愿放弃东京,也不放弃满洲。

”张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大鼻子和小鼻子的环伺之下,张作霖知道自己的活不好干。

电视剧以诙谐的手法表现了乱世之中权力的脆弱根基:出任奉天督军和出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时,张作霖两次照相,每次按下快门,总有前来议事的人打断。

常服、军服、礼服一身身地换,“大帅”神色仓皇,甚至有些沐猴而冠。

但一旦执掌帅印,这位前兽医、前响马确实做到了大节无亏。

“‘重大办’审查的时候,大部分学者也做出了非常客观的评价:在张作霖手里,东北没有出卖过一寸土地。

”张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1925年,奉军高级将领郭松龄兵变,关东军曾以承认“二十一条”为出兵的条件援助张作霖,张作霖口头与日本缔结密约。

兵变平定,关东军找他“结账”,他“一直推脱到死”。

这段戏最后删了”。

1928年,二次北伐的兵锋所指,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无力招架。

学者邵建国考证,日本急于在张作霖败退出北京前,与其签下由“满铁”在东北兴建满铁支线的合同,不惜在济南制造“五三事件”和济南惨案,以阻挡蒋介石北上。

张作霖在“五路合同”上仍和日本人耍“拖”“缓”之计。

皇姑屯一声炮响,“五路合同”成泡影,日本人拿到的最后一份合约上,张作霖盖的是私章。

这个情节在剧中保留,只不过“私章”被“阅”字取代。

《少帅》里的张学良和他的时代电视剧《少帅》表现张学良的成人礼:在表嫂(图中,柳岩饰)对他完成性启蒙的那个清晨,他从梦中惊醒,赶去参加姐姐首芳的婚礼。

那天刚躲过暗杀的张作霖准时出现在婚礼现场,气定神闲。

(图源网络)“战争的胜负,只能说是上帝的眷顾”血流成河的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少帅》里各占一集。

张黎知道,按照正统史学,军阀混战是不义之战,不便过多展开。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大获全胜,张学良手下的团长告诉他:我逮到的俘虏,不要说拿枪,光拿嘴巴子就能把我的兵吃掉!

在山海关,张学良和张作相坐着士兵手摇的小火车看大战之后的战场,死尸枕藉。

他捂起少帅的眼睛:你不要看!

21岁的张学良从此知道,“战争的胜负,只能说是上帝的眷顾”,而内战几乎毫无意义。

几年后,北伐军打到河南,张学良退走时给敌军指挥官留信:我们剩下好多粮食,我知道粮食不能让敌人得去,要放把火烧的,但是老百姓没粮食吃,你们拿去赈济老百姓;黄河铁桥按说我应该炸,我毁了你们一时修不上的,但我没炸,那桥梁是国家的。

不管义与不义,内战确是张学良作为军人最初和最重要的历练。

通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新一代奉军崛起,一派大多出身于日本陆军学校,代表人物是杨宇霆;另一派出身于本土的保定陆军大学校,代表人物是郭松龄。

“杨宇霆那一派,掌握了新的国际政治、地缘政治的观念和一些新的战法。

‘陆大派’能跟士兵同吃同住,郭松龄整军有一套,打仗就靠这个。

”与士兵的亲密关系,是郭松龄带给张学良的印记。

剧中,郭松龄有一个戏剧化的出场。

张作霖极重视长子的教育,希望他可以当文官,为此延请了一位又一位先生。

但张学良是一匹野马,私塾先生罩不住。

先生布置的题目是《民主国之害甚于君主》,张学良写: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

先生被气走。

张作霖只得把张学良带到司令部,哪位下属闲着,就充任儿子的临时老师。

“陆大研究生”毕业的郭松龄到奉天谋职,张作霖委派给他的一个任务就是给张学良当半天的临时老师。

这是小说家言。

张学良和郭松龄的真正交往始自东三省讲武学堂。

郭松龄是讲武堂的战术教官,而张学良则是次次考试名列第一的学生。

郭松龄善于治军。

“民初奉系军队教育败坏,至于极点,因此战斗力低落,经过郭松龄的整军,凡是训练成绩不良,或是不懂教育的军官,无论其阶级是团长或旅长,一律撤职,东北军自此便逐渐强大。

”学者张德瑞在研究国民政府军队战斗力的著作《山河动》中写道。

对于张作霖,郭松龄是可用之才;对于张学良,郭茂宸是老师也是兄长。

《张学良口述历史》记述,张作霖曾骂儿子:“你除了老婆不跟郭茂宸去睡之外,吃一个水果,你都要给他一块。

”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师生二人组在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屡建奇功,却得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分封。

郭松龄心怀不满。

在奉军应入关打仗还是退守关外建设东北的问题上,郭松龄跟张作霖亦有分歧。

1925年11月,郭松龄与冯玉祥暗地结盟,举兵反奉,并发表通电请张作霖下野,张学良接任。

张学良旋即接到奉天发来的电报,起首是“汉卿先生阁下”:军队公举你做东三省总司令和奉天省长,请速来接事。

落款张作霖、王永江。

这是张学良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题之一,他选择了父亲。

但郭松龄的兵锋所向,张氏父子一度毫无招架之力。

张作霖做了下野的准备,在给东三省法团负责人开会时,他说:政治好像演戏,郭鬼子嫌我唱得不好听,让他们上台唱几出,我们到台下去听听,左右是一家人,何苦兵戎相见——这样的手段,在马帮老炮中间尚可转圜,在新与旧的主义之争中,却再无施展可能。

最终,奉军在关东军的帮助下,打溃郭松龄。

郭松龄和妻子韩淑秀曝尸三日。

晚年在唐德刚做口述史时,张学良说,父亲的死和郭松龄反奉是他一生最难过的两件事。

兵谏相当于“擦灯泡”张氏父子在五卅运动中曾有出彩一笔。

正史多强调,运动初期,张氏父子曾人云亦云发爱国通电、捐款;在民众抗议危及天津秩序时,奉系军阀李景林毫不手软地镇压;奉系以维持秩序之名,进军沪上。

带兵进入沪上的正是“玉面少帅”张学良。

1925年6月,东北陆军教导队进入上海。

“教导队”是奉系中坚,全队队员都是东三省著名军官的子弟且本人也是军中长官。

4700人全通英语,臂上黄色方章写“为国保民,和平处事”。

剧中,张学良与英美领事侃侃而谈。

但英国巡捕曾向抗议的中国人开枪,和英国领事交谈时,张学良坚持用中文。

在五卅运动中,张学良捐款2000元,张作霖捐款2万元,李景林也曾捐款3000元,接济上海工人。

张氏父子,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在一场席卷全国的民众运动中,收放自如。

此前,张作霖早已有意栽培“前世是冤家”的长子。

《张学良年谱》记载,张学良自军校毕业后,父亲逐渐对他委以重任,剿匪、与北京政府之间的上传下达、迎来送往。

而五卅运动,带兵进入上海,是少帅在国际社会的首次正式亮相。

两年后,张氏父子再次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是张作霖杀了李大钊。

李大钊之死,《少帅》一剧并未实写,仅以张学良对父亲的谴责一笔带过。

一笔带过的还有中东路事件,电视剧突出的重点是蒋介石的出尔反尔。

蒋鼓动张学良出兵反苏,事后不援助、不善后。

《少帅》似乎在暗示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的某种顺承关系。

“现在还在争,‘不抵抗’应该怪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其实谁也不怪,只怪当时国力太弱。

”张黎说。

《张学良口述历史》和《张学良年谱》则强调,九一八之后,张学良并非无所作为:辽吉失陷后,他改组了锦县、通化、宾县、依兰、龙江、黑河等地的抗日政权,与日军和汉奸策动的傀儡政权对峙1年零47天。

1931年到1933年,张学良领导东北军进行了12次重要战役。

其间,张学良处决了担任伪职的堂弟张学成。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曾提议,由日本人出面清理张学良的家产,用火车运到北京正阳门外,张学良大怒:你这是在羞辱我,我是地方长官,我决不拿自己的东西,要还,你把东三省还给中国。

热河失守后,张学良一度放下军权。

“宋子文、蒋先生和我三个人在一起说话,蒋先生说:这个船不能载三个人,总得有一个先跳下去。

我说,要跳下去,那我先跳。

”晚年,张学良在他的口述中讲道。

那时,东北军是张学良的包袱,背着是羞愧,放下又不忍。

在张黎看来,真正把张学良和东北军割裂开来的是西安事变。

张学良自谓一生只有两个长官:张作霖、蒋介石。

张作霖去世8年后,35岁的张学良对自己唯一的长官蒋介石实行兵谏,后又亲自把蒋送回南京。

别人问他:为什么你要自己来送,张学良说:所谓首领,就是个泥菩萨,我把那泥菩萨扳倒了,那我至少得把泥菩萨扶起来。

晚年与唐德刚“口述历史”,张学良把兵谏之举比做“擦灯泡”:“好像灯泡,我暂时把它关一下,我给它擦一擦,我再给它开开,让它更亮。

”这自然不是枭雄的思维。

张学良其实更像一个历史的顽童,但历史确因这个顽童而改变。

《少帅》短评

这几年最被低估的历史剧,虽然,文章因为出轨饱受质疑,但是他演的汉卿,应该是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当然,其中也有美化成分,这部剧虽然把杨宇霆将军塑造成了反派,但是仍然不妨碍他作为这部剧中个人最喜欢的人物。

2分钟前
  • 李舜生
  • 力荐

请尊重历史!

6分钟前
  • simplex
  • 很差

受不了文章

10分钟前
  • jxw611
  • 较差

瞎扯淡

11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很差

李雪健老师无敌

16分钟前
  • 蜀黍-何事惊慌
  • 还行

两星。一集半弃了。。。

17分钟前
  • 一只草莓熊
  • 较差

黑的漂亮,张学良跟个娘们一样,连小三的事情都让正妻来摆平,从此瞧不起此人物…

20分钟前
  • 没有昵称
  • 很差

还行吧,只能说于凤至为了爱等了张学良一辈子,她很痴情。

25分钟前
  • 我顶你个肺
  • 还行

皇姑屯炸后,就没亮点了

29分钟前
  • 如晦不已
  • 推荐

不要篡改历史

33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本来想看少帅,但是看了几集就变成只想看李雪健了。

37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总的来说人物塑造略显平面化。文章生硬的东北话太掉分,前期演技疲软,后期演技在线。故事普遍陷入空洞的战争废戏叙事。节奏偏慢,教育意义大于艺术价值

42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还行

自老帅死以后,《少帅》在我心里基本终结。赵四不像赵四,但宋佳很凤至;饰冯庸的演员才应该演张学良啊,那才叫倜傥潇洒啊,文章从头到脚都只有痞气,不是贵气

47分钟前
  • stella
  • 推荐

张学良从头到尾只会吼 跟个孩子一样 蒋介石也差不多 从来只会以势压人

48分钟前
  • 长卿
  • 还行

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看过,

51分钟前
  • Raven
  • 还行

没头脑少将军。国家命运绑在他身上真是倒霉大发了。从这点来看电视剧倒是如实还原,看他崩溃,看他搂不住,看他一步步犯错。也就是从张作霖死开始,不忍心再看。已弃剧。但确实是好剧,除了文章都演挺好的。编剧那是真牛!

53分钟前
  • 中年少女糕圆圆
  • 推荐

文章让人太跳戏了,那痞气哪里像是少帅!感觉他每部戏都一个样子

55分钟前
  • 不管不顾
  • 较差

看到后面就没劲了,张作霖一死,仿佛灵魂就没了

58分钟前
  • 奢侈品捡漏达人
  • 推荐

李雪健 余皑磊 文章 常方源

1小时前
  • 永泽
  • 推荐

有点洗白张学良的意思

1小时前
  • 红烧忧郁丝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