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演员真正的实力派,香港演员多少年了保持的还这么好,打戏也很有看头,小时候看港片就觉得为什么总是打打杀杀,后面一看不可收拾,真的敢写,敢拍~哈哈哈~这几天贺岁片看够了,有开心的,温暖的,悲情的,今天刷一遍辑恶,关于善恶的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很值得去看看~喜欢港片的一定不会失望的~
以《缉恶》为代表之一,动作电影的网大化已经成为了肉眼可见的趋势。
这当然源于动作片的“衰落”,可承载的元素相对单一,不具备更多的受众对接能力,难以提供值回时间与资金成本的多样内容。
院线电影的高票价,其他类型片包含的多元素,在很大程度上抢夺了对动作电影的生态环境。
路人观众的减少导致了受众的“细分化”,作品必须更极致地服务核心的动作影迷。
他们对作品的要求也更加纯粹,动作场面必须保量保质。
因此,网络流媒体成为了更契合的平台,而武侠、动作的网大电影也开始变得极致化起来,对动作精益求精,同时量足管饱。
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在确保剧情架构的基础之上,二者的平衡也正是衡量如今的动作电影的重要标准。
最近刚刚上线的《缉恶》,便是完美符合此标准的一部。
它是标准的优秀网大动作片,情节简单,节奏明快,突出动作的量。
它的运镜手法、剪辑设计,受制于成本预算,也出于加快节奏的考虑,依然有网大特有的“粗糙感”,包括场景打造等环节,整体质感显然缺乏精雕细琢。
但以一部动作网大而言,它突出了该强化的部分,也将之作用于表达,尽量搭建起了完整的架构。
作为电影的质量见仁见智,作为“网大动作片”而言则可说优秀,甚至拿到了一些附加分。
当然,这里的“优秀”肯定是以网大为标准,而非更普遍性范畴内的“电影”。
2星是基于“电影”标准的定位,于“网大”而言则至少可以达到3.5星。
由于预算、时长的局限,以及观影心态的特有倾向,网大的创作必然会相对简陋,内容表达方式比较直接,呈现层面也比较单一。
网大和如今的动作片存在着高度的契合,后者立足于现实环境的侧重恰恰就是前者的需求方向。
动作片比较契合这样的客观环境,反而逐渐与院线环境产生错位,才相对地深耕网络平台。
网大动作片的质量无法与及格线以上的院线电影相比,也不适合被放在其标准下看待。
《缉恶》的“优秀”是相对于其他网大而言的,例如同期上线的《夺马挡刀》,虽然有吴樾加持,成片就显然不如《缉恶》。
在动作的部分,导演安排了丰富的呈现模式,以安志杰和谢苗的首战为例,二人从肉搏打到了兵器,从枪斗术到徒手拳脚,而短兵相接中又混合了锁链、飞刀等远距离手段,同时又有枪战。
而在剧情层面,它也很高效率地完成了必要的叙事工作。
在交代毒品集团设定的时候,导演只用了一个对科学家的闪回镜头,就完成了对反派科学家欲望熏心的表现,随后快速进入到安志杰的动作环节,反派形象、毒品设定,都已经做出了交代。
而在推动安志杰和谢苗的关系时,叙事效率同样极高。
谢苗以耿直正义警察的形象出现,与安志杰的邪派正义者拉开了差异,而他在钻法律空子的鱼贩面前一筹莫展,镜头迅速切到下一场戏,鱼贩已经被安志杰制裁,这就瞬间表现出了更进一步的内容:谢苗受困于身份的局限性,无法履行正义,而安志杰则在法律之外,因此不受限制,这构成了他们的差异与等同,虽然因为法律而一度对立,终会因为对正义的信念而联手出击。
在呈现二者关系变化的同时,影片也就展现了谢苗的心路历程,并且始终保持节奏的明快与叙事的效率,用尽量少的文本信息构建最完整的主题架构。
在表现困住谢苗的管理体制时,影片没有让反派市场的身份隐藏过久,也没有让他们与谢苗的利用与被利用关系过于复杂,而是在一个闪回中展现了官商勾结、黑白通吃的犯罪世界,并由市长将谢苗比作恶犬的台词而直接给出了谢苗受制于黑暗现实的真相,他的努力无法履行正义,反而在这种世界中是被利用的工具。
并且,导演马上切到了安志杰一方,用安志杰对市长的压制强调了谢苗的破局之法,推进二人的关系变化。
最后,导演又带来了关系的最终升级。
警察谢苗与黑暗正义者安志杰各自拥有局限性,后者对社会未来的过度绝望让他沉浸于黑暗中,终究不能创造美好的世界。
对于社会,认清并对抗现状的清醒与勇气,心怀对未来光明的期望,二者缺一不可,用一切手段对抗制度的不完美,其意并非摧毁而是修正,最后再回归到更好的制度之中,这才是主题的落点。
影片没有用过多的文本内容去表现这一点,而是依托于动作,并围绕着安志杰和谢苗的身边人。
在两场动作戏中,谢苗和安志杰先后失去了女友,他们都成为了犯罪集团的被害者,无法以独立的姿态战胜罪恶。
这说明了他们各自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在二人的副手身上得到了展示:安志杰的帮手更接近于犯罪者,谢苗的副官则是理想化的警察,是二人初始状态的投影,与谢苗的互动也对应了他的理念变化,击败前者,铺垫了自己后续与安志杰联手的本质,“去除犯罪一面,而非和对方一样深度犯罪”,与后者表面对敌而实际合作,让理想化的警察暂时允许自己的犯罪,伸张正义的方式从从理想转为现实。
谢苗的转变也带来了真正的二人合力:先是普通的联手对敌,理念依然如故,无法战胜敌人,最后才是精神层面的合体,谢苗由安志杰的死亡而获得了最终的理念升级,打扮成对方的样子战胜罪恶,再归于警察官方的管辖。
由此可见,影片的人物关系,主题设计,其实并不简陋,拥有着多层次与阶段的架构。
导演只是对呈现过程进行了概念化的处理。
如果是更传统的作品,市长的阴谋、对谢苗从拉拢到利用再到撕破脸,谢苗对管理系统的真相从茫然相信的无知到逐步意识觉醒,以及“警局内部堕落黑警”等对比性角色的细节设计,都会更加完整。
但是,那无疑会拖慢作品的节奏,分流动作内容的比重。
本片虽然没有那么细致,却还是完成了系统的搭建,并保持了快节奏与大量动作的大前提。
导演频繁使用闪回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交代手法,既简洁又避免了过度的“平铺直叙”,而动作内容更成为了二人关系变化与主题呈现的最重要途径。
首先,鱼贩在两场戏的开头结尾里的状态引出了谢苗和安志杰的相遇和开打,让此刻的动作有了意义,而从互相打到一起打的化敌为友也就此有了铺垫。
随后,第二次相遇,谢苗对敌犯罪集团,安志杰则设计了这些人,二人虽然尚处于对敌心理,却因谢苗的受伤而没有直接动手,且构成了潜在的“同仇敌忾”,带来了转变的进一步契机。
最后,则是二人的联手对敌,依然是枪与刀的结合,远打与近手的杂糅,却从第一场的互相施为变成了一组长镜头中的协作同频。
以动作内容中的人物状态与细节设计完成表意,让本片的动作戏高过了普通的“刺激感官”作用,而是对相对简化的非动作内容的补充。
他们对抗着犯罪集团统御的城市,这个城市在地面之上的表层拥有光明,地下的下水道中则隐藏了罪恶的毒品工厂,这让城市成为了社会的确切象征。
谢苗进入并摧毁地下,净化制造毒品后污染的水源,也净化城市本身。
这样的高效率叙事贯穿在全片之中,不仅没有干扰动作和节奏,更增加了动作戏的意义。
这种一切以动作为核心、将动作变为表意途径的“纯粹动作片”,在当今的好莱坞中也可以看到。
事实上,这是由于动作类型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受众缩小,中国的状况也同样适用于美国,从而带来了创作的调整。
当然,好莱坞作品的质量无疑远高于中国的网大级别,属于标准的传统电影水准,这里说的主要是内容创作的思路。
例如今年上映的《养蜂人》,将各种对接社会现实情况的设定和背景纳入到类型片的框架中,在微小的格局和野心里展现了不错的完成度。
电影的设定和背景事件有着一定的现实感,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它作为议题去分析,而是加强与观众的共感基础,让观众能够将情绪带入作品,去跟随享受类型片的高完成度体验。
本片的类型元素和唯一目的极其明确,就是打斗的爽感。
电诈提供了观众和主角的同频,更容易理解人物在打斗中的情绪,所谓“一起反击一起爽”,输出的情绪价值远大于思想意义,这也是纯粹动作电影所输出的主要价值:远大于思考性的情绪价值。
由此,它在文本上的架构设计也很简单,设置了两极化的正邪对立关系,主角的纯粹质朴情感与社会的极端黑暗复杂。
至于片中的社会管理系统,则在其中提供正反向作用与增幅的情绪。
人物的设计同样以情绪为目的。
女主角与主角的立场一致,在依托于体系而难以伸张的无力感中形成了对主角情绪爽感的反衬 。
这是人物对比性关系的最大作用,给出“状态”即可,而没有太多展开细化,去表现其正义意志与系统压制的冲突,从而完整剖析社会权力的问题全貌。
而在社会体系的展现上,我们看到了系统的一层层向上发展。
这看上去展现了权力的极度腐朽,也是它对整体权力系统的表现倾向,却没有细化地说明他们如何系统性地导致了腐败问题,因为那会降低情绪的朴素爽感体验。
它的层级递进结构更多作用于爽感本身,让主角一层层地向上打破之,英勇无敌。
它是一部反社会的电影,但没有《疤面煞星》那样的社会剖析与现实主义,更不会有对接现实表达的结局设置提供无力感与批判性。
反社会是一种绝对爽向的情绪,作品则负责一层层地强化它,更接近于《伸冤人》系列。
它的思考和挖掘较少,对政治的呈现多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以其罪恶行为带来一种简单的立场宣示。
最标志性的一点证据是,为了增加爽感,它甚至让主角秒杀了现任养蜂人,没有进行“武器与自主行动者”之于理念有无的延展探讨,只是强调了自主意志与正义理念的绝对无敌。
电影对机制的呈现依赖于“蜜蜂群”的概念,在同一套生物理论基础之上的理解不同,主角出于本真理解养蜂人使命,真正保护社会的美好,而官方系统则将之作为任务,只能为政治目的而成为工具。
如果就此展开,电影其实可以挖掘出很多东西,但代价就是文戏的增加、节奏的放缓,思考性会冲淡对动作与“冲破庞大系统”的体验。
所以,它的“适可而止”固然让人有些遗憾,却也是一种更明确自我定位的选择。
大卫阿耶的一贯特点即是如此。
他在影像表达的风格化上更显力道,主角的绝对自然在温暖的黄色光线之中,对应的则是黑暗政治的暗红和冷色调,还包括了强调政治权力的陈设等场景设计,这也是他在《自杀小队》系列里的一贯特点。
回到《缉恶》,在东南亚的环境下,电影试图引发观众对法律能力极限与正义伸张的思考,带来游走在黑白之间的英雄,这其实已经达到了曾经院线电影的表达内容,也有以动作为主、文本为辅--如陈木胜的《男儿本色》和林超贤的《逆战》---的作品打底。
《缉恶》当然无法与那两部院线大制作比拼绝对质量,但它由更加简洁高效的叙事手法,以相对概念却基本完整的架构,给出了传统动作片里探讨的主题,又保证了同样足量足质的动作内容。
能做到这一点,《缉恶》就已经是网络动作电影标准之中的“拔将军”了。
打戏设计的毫无力量感不说,还特别爱用慢镜头,不知道是不是看多了三哥的电影。
枪战场面的粗糙,就算拿出了重机枪,都没有枪林弹雨的画面冲击力。
至于女反派,更是让人笑尿,导演不止一次想用他苍白的镜头语言展现女反派的风姿,先不说女反派妆造显得没有任何魅惑,光是从水里出来的那一下美人出浴效果,就把我笑哭了。
导演你要展示美感,咱好歹找片清澈点的水域吧,女反派从那黄泥汤一样的水里出来真的是毫无美感,上来还吃了块安志杰喂的鱼生,都不怕把泥汤顺口吃下去吗。
导演的水平,镜头语言一塌糊涂,真心拖累了演员,下次别导了。
经过《盲战》《零号追杀》《狙击之王暗杀》的练手,霍穗强终于交出了一部剧情与动作双佳的作品。
从他这几部的拍摄技法可以看出他浸淫港式动作枪战电影多年,十年磨刀,一朝发韧。
冰库对决,下水道混战,飞车追逐越下大桥,无不让我想起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式动作电影。
如果和同是动作网大题材的《冰雪大围捕》《东北警察故事》相比较,从我个人角度来说,霍导是模仿港片最像的导演,不知他师从何人,亦或是像昆丁一样通过大量阅片自学成才。
与师从香港著名武指导演董玮老师的秦鹏飞导演比起来,反而霍导风格更港式一些,秦导显然是更多自己的风格多一些,这也侧面证明霍导还在模仿,秦导已经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刚看到苗哥的目二出分了,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评分在我心里不低于目二,而目二文戏过多,打戏并没有超越目一,让我有些期待过高。
何况是安志杰与谢苗两大动作高手的双雄片,虽然在双雄汇合惺惺相惜上着墨不多,但瑕不掩瑜。
而阿泰请天瑜看电影的票我一开始没看清,以为是泰坦尼克号,后来看清了,原来是杀出个黎明,导演玩了个小恶趣味,不仔细看的人可能没注意到,哈哈。
如果将近期同是港式动作电影的几部与之比较,院线的《扫毒3》《暗杀风暴》《潜行》《困兽》等烂片首先排出,网大的《无间之战》《反贪风暴之加密危机》也是流水线作品可以避开不提,单独提一部号称暴力血腥大尺度无删减的《爆裂点》,如果与《缉恶》相比,无论从故事脉络,空间和武打设计,剧情流畅度合理性,和演员的表演,我觉得都胜于前者,爆裂点除了投资大,名演员名导演,大投资,真的看不出来一点港片的痕迹,更像是名港导和香港名演员一起合作的流水线作品,这也是合拍片的通病。
不过《怒火重案》《绝地追击》《拆弹专家》《莫斯科行动》这种也为合拍片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在红线内最大限度将导演的想法表现出来。
不过我觉得只要是院线合拍片,就一定会束手束脚,反而是这些师从港导和模仿港片拍摄技法的大陆导演,才真正的将港片精神继承和发扬。
刚开始看,有几个导演特意摆的两主角耍帅的镜头,很尬,而且相当尬,看得出来是想学那种动作电影里,角色很不服慢慢转头或者抬头,表示“ 再来 ! ”但是真的太刻意了。
本片的动作导演十分满分只能拿到4分的不及格分,谢苗的锁链流星锤是个亮点,安志杰的绳索飞刀太飘了,飘到不像飞刀像激光武器,感觉漫威的勇度来了一样。
前三十分钟觉得已经是烂片了。
中期剧情上开始有起色,有亮点,但是到隆王被一帮女人制住、安志杰小队反杀毒贩这几个桥段太莫名其妙了,三个人在毒贩窝点空手反杀毒贩,还对着屏幕放狠话,就窝点、老巢的意思,导演可能不太懂。
再之后就是安志杰的律师在监控和玻璃镜子监控下,从瞎子到不瞎,再到警员阿泰在致盲的情况下一霰弹枪打向谢苗和安志杰,阿泰知道是演戏,真不怕一枪给谢苗崩喽,就算是恨他害死了单相思的女警员,也不能上去就开枪,而且他整的很“惊讶”,不明白安志杰为什么敢来警察局,谢苗明明在审讯室打过招呼了。
总体来说抛开这些小瑕疵,本片确实能拿到及格线以上的分数,但是以优秀来说,导演的镜头功底还远远达不到,故事情节上十分能拿到7分,不算新颖但是也还说得过去,尤其是最后安志杰被炸残双腿尽断,谢苗为“正义”接过披风之后这场戏,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导演编剧没让安志杰在炸弹面前“全身而退”,属实是正常逻辑的加分项。
最后的结尾隆王跑回来处理的不好,给一个隆王想卷款私逃的戏码会更好,莫名其妙出现,莫名其妙受伤,就认定市长是隆王属实说不过去,唯一的证据就是落网毒贩的供词或者安志杰无人机的监控视频,但是这些在片尾都没有表述。
所以一般及格线吧。
看得出来是用心制作的,质感不是粗制滥造的烂网大,不要去深究剧情了,有反转但不烧脑,可以当个爽片看,至少是两个真男人在打,过年电影院看不到一部中国人的动作片,只能看网大,这不是中国电影的悲哀吗?
如果这电影的投资只有1500w,那谁能告诉我热辣滚烫的3.5亿投资花哪去了?
是不是贾玲实际没瘦下来,3.5亿用来给它24小时开特效?
仅仅是一个人的观看记录不代表什么-故事简单明了 一个关于毒贩所以做的事,引来的报仇隆王毒贩魏云周复仇人金警官,当地的正义代表故事情节如激流一般快速而流畅没有金警官也是可以的,这所以交织在一起,无非是魏心里在报仇的同时还有着正义的存在,一个茅盾的自己既要报仇也要正义。
这也是害死他的原因。
隆王却不一样了,因为怕死,所以隆王的恶做到极至。
金警官最后也没改变心中的正义,但是看到魏的死,以及隆王的恶所带来的伤亡让他明白他要的那种正义只会害死更多的人,所以他变了,他要正义,不是要公正。
安志杰与谢苗两位网大天王终于联袂登场了,颇有当年成龙与李连杰双J在《功夫之王》里世纪同台的意味!
回首山河已是秋,当年东方好莱坞的拳头产品就是动作类型片,真正做到软实力输出,可惜现如今繁华落尽,李连杰隐退,成龙大哥老去,扛把子甄子丹也已过花甲之龄,动作片只能依赖网大平台继续发光发热,受限于制作规模,很难再出精品,想出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更难,唯有默默耕耘,守住这方疆土,方有重拾旧山河的机会,从这点看,他们两及其幕后团队均功不可没,加油吧!
本片双男主城市判官及正义执法者的设定很有噱头,从双雄对决到联合制敌再到惺惺相惜,故事脉络很清晰很流畅,商业节奏感强,只可惜动作场面没有期待中精彩,毕竟经费不够烧,放在网大中已属上乘,另外电影的结局有遗憾,谢苗自愿伏法过于政治正确,作为一部架空国别背景的电影,完全可以让谢苗继承城市判官的衣钵,或者作为黑夜执法者继续伸张正义,这样也能给续集留下伏笔…
顶级制作,视听盛宴,一定要在大银幕上欣赏!
华丽的特效和惊艳的画面质感,让你仿佛置身于电影的世界,每一帧都是一幅精美的画作!
配乐恰到好处,营造出悬疑紧张的氛围,让你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演员们出色的表演技巧,让人真实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忍不住为他们的演技喝彩!
精心编排的剧情,每个细节都扣人心弦,令人无法预料的发展,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电影中独特的时间跳跃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多个时空,带来前所末有的震撼体验!
开门见山的表明《缉恶》就是一部老式港片双雄警匪片,谢苗和安志杰双雄设定,故事情节没有硬伤,简单直接,打戏也不错,两人见招拆招之外居然有点化学反应,大概是英雄相惜的味道,不过没有《喋血双雄》里那种男性荷尔蒙爆棚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安志杰倒追谢苗。
说起来安志杰自己承认上学时就看谢苗的片子,估摸着应该是《新少林五祖》《给爸爸的信》之类与李连杰合作的功夫片。
如今,功夫之王垂垂老矣,两个新生代联手贡献一出精彩打戏,老前辈看了一定唏嘘满怀。
想当年,香港一年上映300多部电影,其中泰半是武侠片或功夫片,拳脚真功夫,高手大丈夫,在“呼哈”声中热血沸腾的观众,谁也想不到,今天在大荧幕上看到纯正的港式功夫的机会如此凤毛翎角,只能靠网大解解馋。
《缉恶》情节简单,伪装为民请命的市长在污水处理厂地下建立了新式毒品制造工厂,为了贩运毒品,绑架人口、杀人灭口的事干了太多,侥幸不死前特种部队成员安志杰和难民洪爽为报仇开始在武苏里市剿杀毒贩,目的是逼幕后老板隆王(市长)现身。
缉毒警谢苗在侦破毒品案中被迫与安志杰联手,最后直捣黄龙,消灭罪恶。
动作片不需要太多情节上的花哨设计,就是看主角拳打毒贩,脚踢恶霸,不顺眼的统统打翻在地。
这一点《缉恶》做到了,港式打斗加简单的电脑特效,让双男主第一次见面,打的火花带闪电,有功夫底子的中年大叔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瞬间秒杀全靠慢动作撑场面的小鲜肉。
与同期《史上最强弟子》比,就是在侮辱《缉恶》的动作设计,《弟子》整个就是五毛特效加花架子,不过人家是喜剧片,不好深究。
动作片一味地追求打斗也不行,毕竟条子肉好吃也要配碗白饭才好下咽,光吃肉,腻得慌,只有打斗,审美疲劳。
前面说过《喋血双雄》双雄不仅携手杀个尸山血海,也要有双枪对峙,抽烟交心,这样人物才立体,故事也更吸引人。
《缉恶》最大的亮点就是身为网大,志在院线,剧本打磨上也是用心的,特别是结尾生者替死者达成心愿的设定,很像《真心英雄》。
对立的两人从开始的水火不容到惺惺相惜,直到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虽然略显生硬,但层层递进是有了,尤其是最后彩蛋一样两人初遇,真是有种一眼万年的味道。
安志杰演技略高,谢苗就差不少,可能是国内警察演的多,又想突出故事发生地的特色,演得有点束手束脚,放不开,角色塑造不如成瞎子或李红旗。
PS:该说不说,洪爽打戏不多,身材真好。
连凯在《碧血蓝天》里打的很好,这次演斯文败类,文戏过关,打戏欠奉,有点不够意思。
导演霍穗强看来是周星驰的死忠粉,非要搞“9527”的梗,看来当年看港片的一代人开始掌握导筒和话语权,未来尽皆癫狂的动作片就要看他们的了。
《陌路狂刀》能不能完美收官,替张晋捏把汗。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心潮澎湃才是爱
两位女主很有化学反应!姐姐到最后好宠
一篇与戏照应的小散文
“假期转瞬即逝,而你眼睛的颜色让我领悟到真实的滋味”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
看得我死了
草莓酒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剧本写得好诶。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年上拿蛋糕上的面具也太宠了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假期结束一样 一切又回到了原本的乏味中 只有那个晚上好像有些不同 但又什么都没改变
吻戏呢?!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夏天会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心跳共振的印记🥹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好细腻的电影
故事很短,一个晚上,仅仅只有一个喝醉了的晚上我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依旧无法跨越。把记忆封存进草莓酒罐中,留住永不褪色的冬天我记得每次旅行的最后几天,想到之后一切的生活都会如此乏味,还有好多好多情感无法理清,只能拼死把所有能够抓住的塞进记忆之中,那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时间会冲淡所有的一切,我们之间没有“不可战胜的夏天”。是想一直看一直看然后直到把剧本的每一个细节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