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说《黑白森林》可以与《无间道》相媲美??!!
晕死我。
整个《黑白森林》除了题材与《无间道》一样都算是警匪片外,别的实在是根本无法与后者相提并论。
剧情一开始就已落入以往港片的俗套,最后的结局也都在大家意料之中,白终究战胜黑,毕竟我们仍然是一个法制社会,不可能有更出乎意料的地方,更不可能让可乐最终杀死黄秋生。
我对王晶也非常非常失望。
剧中的化蛇添足之处不胜枚举。
比如,陈小春傻兮兮地神出鬼没,站在学校和可乐说:他在两家医院是主席,在这里是校董,一副暴发户的模样。
我就不明白,这么有钱了干什么早不动手啊?
按片里的说法,陈小春根本活着就是为了干这个的。
还有最后那个女孩子可以身手敏捷地从黄秋生这样的老江湖身上把枪模走,最后居然回头自首,难道这样可以意味着她与可乐可以从头开始?
我晕啊,可乐是白的,她可是黑的啊还有,陈小春蒙着眼和人下棋,另外指挥着暗杀的那场,更是可笑之极。
还有黄秋生把所有警员放在天台吹风更是,我晕,至于吗?
还有哪个可傻可傻的在里面的人,不就为了表现黄秋生的白,但是这样难道不是典型的以公谋私?
到了最后,我还是没有明白盲超为什么就是黑的?
为什么黄秋生就是白的?
画面也不漂亮,演员嘛除了哪个黄超然还有点帅以外,其它人根本没法看,我看着陈小春在那儿装酷我就想笑。
哪里比得上《无间道》梁朝伟和刘德华从骨子里出来的酷酷的感觉。
我一贯都认为酷是一种气质,而绝不等于不笑!
一部《黑白森林》真是让我倒足胃口,不爽不爽,极不爽最后说一句,我比较喜欢这个英文片名,《color of truth》,感觉很好哦
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香港警匪类电影中比较令人印象深刻得电影。
故事的开头,讲的是一名警察父亲一家人的画面,警察七喜(刘青云饰)带着儿子在街头游玩,突然七喜对自己的妻儿说要离开一会儿。
随后七喜找到了黑老大盲超(吴镇宇饰),告诉盲超可以带他走,同时另一边,由黄姜(黄秋生饰)带队的警队找上门来,七喜带盲超在天台逃离的过程中碰见了黄姜,三人纠缠不休,七喜执意带盲超离开,黄姜却不肯放人,随后,一声枪声,开头的情节正式结束。
随后便是七喜葬礼的画面,在葬礼上,七喜的儿子被母亲告知自己的父亲是由黄姜所杀害,要他记住黄姜一辈子。
长大后,七喜的儿子考上了警察,并给自己取了一个能让自己记住父亲的名字:可乐(黄浩然饰)。
在命运的驱使下,可乐与黄姜再次相遇,可乐被调到了黄姜手下。
这时,盲超的儿子阿威(陈小春饰)找到了可乐,并表示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杀父仇人:黄姜,要求可乐伺机杀掉黄姜。
黑帮老大王坤(谢贤饰)为了消灭对头火眼(尹子维饰),请求黄姜带领手下进驻他家保护他的女儿,同时黄姜借此机会调查王坤的犯罪证据。
在行动中,可乐有多次机会可以干掉黄姜,但由于在平时与黄姜的接触中,可乐发现黄姜是一个正值善良的人,所以便没有下手。
阿威对于可乐十分失望,并表示会自己杀掉黄姜,最后,众人才发现阿威以及买通了王坤和火眼,所有的举动都只为了杀死黄姜,同时可乐发现黄姜早已知道自己是七喜的儿子。
最后,阿威并未能如愿杀掉黄姜,在一番对火后,当可乐将枪指向阿威而并非黄姜时,阿威问可乐其原因,可乐说:“因为你是黑,我是白。
”黄姜也解开了十年前的真相:天台上黄姜开枪杀了盲超,看到七喜轻微动了一下以为他要拔枪,所以错杀了他。
本片悬疑设计十分引人入胜,在故事情节设计上更是一波三折,处处埋下伏笔,例如,在王坤家中养的狗,不进狗屋睡而是谁在草坪上,推动了之后黄姜在狗屋下找到王坤所藏毒品。
影片中的人物设定也十分丰富,陈小春所饰演的阿威,很好的表现出了继承自己黑社会老大父亲心狠手辣、狡猾多端的性格,黄浩然所饰演的可乐和黄秋生饰演的黄姜也展现出了警察的正直与善良。
影片的情节也很好地表达了片名:黑与白交错于森林之中,但黑与白缺是两个极端,不可能交错在一起,正如可乐对阿威所说的:“因为你是黑,我是白。
”无论自己的父亲是否为黄姜所杀,可乐都认识到自己是警察,阿威是黑道,很好地展现出:“自古善恶不两立。
”这一句话的内涵。
稍微想確定立場的人最初都會思考于那三強、真的是被黃sir牽著鼻子了,“兩槍他開,一槍七喜的空槍” 那先是盲超按住槍、殺雞給猴看殺了七喜、七喜蒙了不知開向誰大概協助黃殺盲超,但是空了、很簡單黃把最想殺的那個也崩了 (算合理嗎?
) 我們是不會像可樂的媽媽那樣想都不想就說誰是兇手,其實無所謂了 誰讓你是警察,兵和賊把命當命是不行的,否則不夠格!
最後,與可樂阿威說共出了真相,才知道“七喜真的不是個好警察” (王晶能拍出這樣的好片,夠他的!
即使很多年前看了3場絕對不可超越的無間道、都是無間道惹的禍)
情、理、法,到底哪个为先?
情、理、法之间的冲突,到底以谁为准?
这真是一个困扰了中国人(外国人困不困扰我就不知道了,我只说中国人)几千年的难题:法在情上、大义灭亲虽然高尚,但不管是谁,亲人犯法后第一反应还是情高于法、先找关系。
我不了解真正的香港社会,我对香港的了解全部来自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的黑帮电影。
从《喋血双雄》里那句“他不像一个职业杀手”开始,宣扬的就是感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价值观。
唯有这部《黑白森林》,是目前为止我唯一看到宣扬法律高于个人感情的电影(不过我看过的香港电影确实太有限了。
)。
哪怕香港一直宣称自己是“法治社会”,并对“人治”的大陆有莫名的优越感,但从香港电影中我看到的还是普通香港人在选择情、理、法时候同一个普通的大陆人毫无二致的痛苦挣扎。
我的确不知道该认同七喜的选择还是可乐的选择,两种选择都是痛苦的煎熬,我唯一只希望上天永远不要让我面对这种两难的选择,起码现在不要。
因为目前我对《喜洋洋和灰太狼》里的小灰灰依然极端耿耿于怀,“吃里扒外”这四个字我见一次骂一次。
作为一个另类的反派专业户,尹子维成了我一块心病。
原因是他很帅,那种帅是直逼你心的,鼻子很尖,脸瘦,眼睛里有种摄人的光。
这样的外形描述我曾用在吴镇宇身上,今天写他时,却用了同样的词。
有人曾说吴彦祖的反派表演也带着因为容貌所困而形成巨大反差的奇异效果,这样的说法显然对尹子维不公平,在我心里,那个带有邪味的华丽演出并且完全不跳脱出角色而存在的男演员始终是伊子维而不是其它人。
尹子维之妖: 尹子维有“妖”的一面,这点不用怀疑。
说实话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幻影特工》,他一头白发一脸奸笑,举手投足却带着雅皮的味道。
我知道他在那里边的“妖”更多的是带着对杀戮的渴望,不然,他不会在飞机上低头看着陈小春的新娘,然后说;“你很漂亮,祝你新婚愉快。
”,然后便让那女子的白色婚纱上绽开了血花。
那时他的白发闪着迷人的妖娆光泽,他眼神放荡而兴奋,仿佛刚完成了一副“旷世杰作”。
狐狸般的笑容保持到他与陈小春在顶楼的决战,到最后输也输得坦然。
他从高空落下时,依然是妖媚的表情,好像早已明白恶人有恶人的下场,他做了就会接受惩罚。
虽然我见过类似的反派,可是尹子维的表演还是散放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魅力。
妖得彻底,妖得放纵。
尹子维之艳: 其实对一个英俊的男人来讲,他出现在银幕上就很少有不“艳”的时刻。
只要“艳”得恰到好处,那份带着迷迭香的幽雅的情绪就会在你面前盛开一朵花。
《美少年之恋》中他同样从一个坏坏的却很迷人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到处拈花惹草的同性恋大明星。
他说他喜欢买漂亮的衣服,从来不为下一餐饭担心,因为爱他的男人自然会为他支付一切。
于是他被这部电影幻化成一个危险而美丽的符号,好像这个故事里所有的罪恶都是因他而起的。
我在没看电影时就知道它的内容,总是猜想尹子维应该会用他一贯的霸气和凌厉来诠释这个角色,没想到当他抬起迷人的下巴对吴彦祖说:“你是,我就是。
”时,眼里却是没心没肺的倔强与天真。
试问面对这一朵销魂蚀骨的奇花,又怎能埋进记忆的尘土让人憾忘?
所以别再说那些无聊的话了,也别再挑剔他某些激动的眼神,当你落入他嘴角轻笑的深渊,谁又能轻易离开?
尹子维之邪: 他的“邪”区别于任何一个反派,因为他很能融入角色之中。
比如《半支烟》中满囗英文粗囗念得像说唱乐的那个黑社会小老大,他周身所透出的是与谢霆锋不一样的张狂与可爱。
他念不好香港黑社会的切囗,更没有宽大的心胸,睚眦必报还非常凶狠。
与所有电影中小反派的“邪”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始终狂放的镜头感,我不知道镜头后面的他是怎么样的,也许是跟他拍的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大陆电影中那个害羞的新郎倌一样内向,可是在电影中只要有他出现,我就看到一片属于他个人舞台的最佳展现,所有的人都会把注意力转向他,哪怕可能下一分钟,他就会突然死亡。
再看看他的《黑白森林》,不用怀疑,那是他最好的一次表演。
我也总算看到一个不怎么耍帅的男人在褪尽繁华后的一点儿真性情。
我相信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重新用一种“型男”的标准去衡量他,他的暴发力也不再是四处乱溅,而是有了内敛与成熟。
那是一种属于专业演员的素质表现,我猜想从这部电影开始,他已经淡了当明星的心转而去专心表演了。
当然,我也钟意他《绝色神偷》中的演出。
如果一个男人毫无保留的把他的“好色”展现在我们面前。
女人往往会先表现出厌恶,然后却是喜爱。
想想总比那些故作清高的“振宝”们要好百倍吧?
所以被他奸污的小妹最终还是没有杀他,反而对他怀有一份复杂而刺激的情感。
就如一个听惯了千万追求者甜言蜜语的美女,有一个男人却对她大吼一声:“老子就想跟你上床咋地?!
”一样让她感觉新奇。
尹子维在一众绝色神偷面前总是一副自我陶醉的表情,犯贱却自我,狡滑而侠义。
尹子维,我期待他的“妖”能再迷人一些,他的“艳”能再华丽一些,他的“邪”能再极致一些,也许这样,他离经典也就不远了。
有人说在《无间道》之后谁要是再拍黑白分明的警匪片就是不合时宜。
除了《无间道》本身的巨大影响外,跟随潮流毕竟比标新立异来的保险多了……“拍摄《黑白森林》的想法是看了《无间道》之后才有的”,这是导演王晶自己承认的。
拍这部电影的根本意图倒是很符合王胖子的一贯思维——“香港电影目前这么不景气,我只想拍好看的电影,能让大家进影院看就足够了”。
管它什么“阳春白雪”,排行榜的票房是硬邦邦的,口袋里的钞票是实实在在的。
不是说大师不好,总还要照顾一下给大师欢呼鼓掌的小民不是?
……总的来说,《黑白森林》弱化了人物内心与环境错位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强化了剧情上的悬念和张力,加上王晶独树一帜的喜剧点缀,虽然人物有点儿脸谱化,但仍是一部上乘的警匪片。
说到人物脸谱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浩然。
有“小张国荣”之称的他手握“点38”的poss却有几分《英雄本色》里“阿杰”的风采,但对于子承父业加入警队却不得不在杀父仇人手下工作的“可乐”来说,这小子演技青涩却帅的过头了……精致的脸上找不到该有挣扎、矛盾,像一池一眼到底的清水,最后他会怎么选择不用猜就已经明了了。
对陈小春则是另一种感觉,“山鸡哥”的印象太深刻了,总觉得一脸痞气的他来饰演幕后黑手有种“桑尼”最后当上“教父”喜剧感……这大概是我的偏见吧。
有人说,每个女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着遇到一个浪子,并且成为他的最后一个女人。
也许这种浪子终结癖,可以解释尹子维在《绝色神偷》中小小地出场,却博得了豆瓣影评该电影前三名的版面。
也逼着很多当年还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一遍一遍温习《绝色神偷》这部三级片中的xxoo部分。
绝色神偷中,他的表演太过惊艳。
有人说,这是幼年对异性和爱情的启蒙。
有人说,从中领略到了三级片的魅力。
有人说,他一定会红。
会成为吴镇宇第二。
可是我们的浪子白骨一直都没有红。
虽然他是胡燕妮和康威的小儿子显赫的家室,从小美国长大受过高等教育,虽然他爱唱歌而且唱得有一手是乐队主唱,虽然他精通粤语国语英语甚至参演了国际大片《古墓丽影2》并主持了奥斯卡星光大道,虽然他样子不差很有教养。
可是他没有红。
内地一家杂志采访他的时候,问道为什么总选择反派角色。
他答:懒,干脆本性怎样就演怎样。
懒得跨界,懒得转型。
所以干脆就这样。
吴彦祖拍的半纪实半虚构的纪录片《四大天王》里,在关于红不红的问题上,他讲说我给人的感觉总是无所谓,不在意,其实我care的。
我只是不想失望。
期望的太多就会失望。
早年他在台湾出过一张专辑《铁了心》,现在听来很多歌曲其实蛮好听,毕竟是滚石大制作。
公司把他包装成了市场需要的、公司需要的尹子维,他不开心。
最终,这张专辑也没有红。
他从这件事中被打击到很多,变得低调,彻底成为了一个用坏笑掩饰内心脆弱的浪子。
不肯认真做任何事。
长期的不红,让失落和颓废充斥了他整个人,再掩饰,也会透过眼角偷出来。
愈发放浪形骸。
也许每个浪子的背后,都有一段恐惧和无奈。
所以干脆扭头就走,及时行乐,摆出一副无所谓你奈我何的流氓样子。
来掩饰恐惧蜷缩在个人世界的时刻。
你说这是一种男人的虚伪也好,说是自我保护也好。
他在电影里一直是小角色。
他却名言道,我不是配角,我只是不是主角而已。
无论是《黑白森林》里帅气的红眼悍匪,还是《炭烧诅咒》里花心的男职员,还有《新警察故事》里勉强有个名字的fire,以及那部实验作品国内却根本搜不到的《雾》。
除了最后一部,他都不是主角。
可是很多人,譬如我,看几百分钟只为找到有他的几分钟。
他和denial是很好的朋友(这一点从只要有阿祖的电影几乎就会有尹子维就能看出),但是却和denial很不同。
无论家室、唱功、语言乃至人品他样样都不输denial,但是尹子维的不红,并非仅仅因为外形没有阿祖俊美,更重要的是,阿祖是不达到决不罢休,要想方设法掌控一切的野心家性格。
而尹子维用他的西化思想生发出一种高级痞、颓废和浪漫的气质。
他嘴硬着说 i don’t care。
时间长了连他自己都骗了。
应该会有人和我一样吧。
吴彦祖(denial)再帅,成龙再大牌,都无感,不爱。
偏偏爱这个电影里的人渣。
有些人长得像个绅士,实际上是个人渣,会受到短暂的关注;有些人长得像个人渣,实际上却是个绅士,这样的人让所有女人都无法抗拒。
所以他是夜店杀手,香港媒体也说是追女王,其实往往都是女人向他乱靠,他乐得自在而已。
他说,我并非花心,有女朋友的时候,我绝不花心,只是单身的时候,我不会想太多。
包括他在镜头前偶尔放浪的行径,往往只是从小美国生活的影子而已。
他夜夜流连夜店,爱喝酒,抽烟。
不在乎什么形象地位,也不怕千夫所指,只要,不扭曲自己的个性,做自己。
快乐自由。
他和女人上床,哪怕样子很差(当然大多数还是很美)。
他只是寂寞。
他在一个又一个夜店肆无忌惮地玩乐到天亮。
外出工作的时候常常夜不归宿,和女模特在派对上激吻,冲着媒体竖中指。
可是镜头前他儒雅有风度,讲礼貌,能忍让,替他人考虑,没有坏心也从不隐瞒。
他给女人花钱,替女伴挡记者,甚至拎包取餐绅士做足。
微博上他低调诚恳,看所有人的评论,感谢关心他的人。
这样一个男人,我们都爱他。
我们都渴望着成为这样一个男人的终结者。
他开启了我们所有人的浪漫情怀。
明知坏,明知痞,明知也许天亮说再见,无论我们是白领、老师、警察、学生,我们都渴望与他,在灯红酒绿颓废浪漫的气氛中。
爱一次。
这就是我们爱尹子维的原因。
这部电影 本来是很有内涵的电影,但是却被一些人批评居中可乐 认贼作父 不保杀父之仇的人。
我感叹这些人的三观 去哪了?
我想借这个问题 回答那些人!
首先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作为警察 和黑恶势力称兄道弟,甚至还知法犯法去报信,请问人民警察的原则和责任在哪里?
七喜作为警察 居然做这种犯法的事,请问对得起他的职责,对得起人民吗?
黄姜作为重案组的警司,他要抓的 就是这种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七喜却还和这群人称兄道弟,别说黄姜是误杀,就算是就地正法都是合情合理。
但是因为黄姜重情义,他保住了七喜的名声,挽救了可乐的未来人生。
如果黄姜铁面无私,他照实说出真相,那结果就是七喜会上黑档案,这样的话 别说可乐当警察,就是想找一个像样的工作都很困难,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当个混混,当混混就必然会走上犯罪道路,请问这样的话 可乐的人生会是怎样的?
黄姜的做法既没有触犯原则,又给予了可乐一个好的人生,难道这不比可乐的父亲七喜 更像父亲吗?
假如你的父亲是个警察,却在做一件犯法的事情,请问这样的父亲 是你的榜样吗?
你还会有脸做人吗?
这样的父亲是对你负责吗?
所以可乐 最后说了一句,他爸不是一个好警察,他是!
这才是电影的核心, 也反应了 扫黑除恶,打掉源头,这本来就是对人民负责。
自己似乎没有在其他地方找到类似香港电影这样讲故事的风格,也未曾料想王晶也拍过这样风格的电影。
港片的价值观始终都在自己的脑海里徘徊着,从未消失,可是自己始终好奇,他们对自己的实际影响到底是什么,一定充斥在自己的人生里。
无间道的惊喜,对于中国哲学的表述是外国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最近读哲学史,其实有人总结过中国的哲学,那是关于现世,关于人的哲学,而西方的哲学始终在于技,在于如何去做,自然的规律到底是如何。
我们始终关于人是如何,人应当如何。
在一个人为核心的世界里,那种情感,那些故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虽然评分不高,但是,我看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感悟,大学,工作后,孩子五岁之后,看过《三体》。
我觉得,十分不为过,评分低的,是因为经历太少。
如果经历过毕业前的迷茫,工作不顺的苦难,婚姻不幸的煎熬,人渣众生的社会,我相信,可以有新的分数。
希望好电影,淘尽黄沙始见金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孩子,以前不理解爸爸离婚,二十年后,会明白爸爸的选择。
另,名字叫可乐,就提醒自己是七喜的儿子,我说,真是最硬核的植入广告,有木有啊有木有。。。。。。。。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