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的电影,是我会去电影院看的,虽然说不出喜欢里面的什么,故事如此简单,推进得如此粗暴,但真的会去贡献票房,可能就真是因为速度与激情了。
有的时候故事片会选择在家里电脑上看,因为反正观影感受差不多。
而所有的特效大片都会去电影院,因为观影体验的不同。
速7感觉是这系列中很好看的一部,除了那辆豪车,打得也特别燃,还有可能是最后的煽情部分,看着两辆车并行,驶远,想到有一个人也远去了,心情特别不同。
这种大成本制作的爽片,真是一绝啊,看得很过瘾,看完什么都不记得。
当岔路口出现在银幕上的那瞬间,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
我也再也不会见到一些人。
往事,只会留在彼此的记忆里,沉淀。
FF系列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满怀期望走近电影院看第七部续集的电影。
当然,能把续集拍到第七部的电影也屈指可数。
除了星际迷航,大概也只有哈利波特了。
当然,星球大战有望在年底平了这个纪录,并且在不远的将来顺利反超。
但这些都不要紧。
不管FF会不会有下一部。
保罗都成为了我记忆里的一部分。
会伴随我走下去。
我还是记得在大学宿舍点开播放器就着炒饭看1234的心情。
那时的我永远都不会想到未来的一天,我会坐在诺大的荧幕前陪着保罗走完最后一程。
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会驾驶。
但这并不妨碍我坐在电脑前幻想。
后来我也在路上开车了。
城市,山巅,森林,田间。
一骑绝尘。
我总在想,如果能有机会把油门踩到底该多好。
那是我对速度的梦想。
我已经很久没有开车了。
骑车对我来说是欣赏这个陌生城市的最好方法。
我也继续在小山上走着,不经意就能看见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知道里面有些属于我,有些我不曾经历,还有一部分将来会埋藏在我的记忆里。
我就这样的走着。
当Brian抱起儿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故事已经结束了。
属于我和保罗的青春已经结束了。
我不会再在路上看见他。
但我知道他会一直和我在一起。
因为他一直在路上,从来不曾离去。
还记得House的结尾也是这样,我们在路上,从来不曾停息。
Tu seras toujours avec moi, seras toujours mon frère. Paul, 一路走好,将来再见!
朋友打趣说furious 7最后的结局好多妹子被感动到哭,可她们都没看过前六部。
他问我哭了没,我说是掉了两行鳄鱼泪。
就算不是铁杆furious fans,我也算是一部一部看过来了,按照网友的话说就是都已经成了习惯。
7的结局如果没有事先的预知,我还会觉得和前几部类似,一个配合异常默契的team,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还是带着主角光环的把大boss干掉了,然后开着豪车在某处闲话家常,最后各奔东西。
默契的眼神告诉观众,我们还会回来的。
这次也是如此温馨的结束,在阳光海滩,paul和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子嬉戏,所有人都看着他,迪塞尔默默无声的走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说再见。
迪塞尔说,我从来不说再见。
铮铮铁汉开着跑车在公路上孤独的狂奔,所有观众都明白,furious自此以后就是他一个人的驾驶,有辆车与他并肩,paul又进入镜头,那张脸笑的阳光明媚亲切慈祥,却越温暖越让人忧伤。
他们就那样并肩驱车的行驶着,剪辑师不负众望的切回一幕幕经典的过去画面,我也不出所料的哭了,迪塞尔独白,i know we are brother, i am always be with you. 镜头切回,前方的分岔路口,毫不犹豫的分道扬镳。
我记得后会无期曾说,分别就要用力的再见。
可是furious不一样,furious说,don's say goodbye, say something else. 甚至有时候,什么都不必说,我们终将独行于世间,至亲至爱的人会陪你一程,这一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然后在不期而遇的分岔路口我们就这样错开了。
如果你往左我往右是出于我们的选择,那我有时间和你用力的再见。
可如果你往左我往右不是我的本意,那我该怎么和你再见。
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使命使然。
Here comes a long way from where we began, i w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歌词不断的煽情着气氛。
观众表示很难过,paul和迪塞尔再也不能携手而战,观众表示很难过,一种视觉习惯就此被打破,观众表示很难过,哪里还能see you again.观众表示很难过,兔死狐悲,或多或少都想起了曾经并肩而行 的人们,如今或者散落天涯,或者天各一方,或者天人永别。
在高速公路上,面临着岔道,我们甚至不能停车思考,不能停车忧伤,不能停车调头,只能一往而前。
我一个很好很好很好的朋友说,人本身而孤独。
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见到她了。
我也记不得在哪一次的路口我们分行了。
Hope to see you again. And then don't say goodbye, say we will see each other again.
引自--百度知道如果没有保罗沃克的意外离世,那么《速7》依旧仅是部令肾上腺素上扬的好莱坞级大片,它虽热血炫酷,但若非铁粉,时隔三秋,可能甚至会记不得电影究竟讲了些什么,但一切因他的离去而不同,电影给了保罗作为演员一个完美的谢幕。
细数保罗沃克的作品,惊艳不足,诚意有余,虽然在他27年的演绎生涯中,从未哪怕一次出现在奥斯卡小金人最佳男主的提名之列,但他的电影同样也近乎没有一部烂作,丑闻更与他绝缘,他并不是好莱坞演艺界的天才,但却用足够精湛的演技,完成了一个系横跨十四年之久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的传奇,在《速7》中也多次闪回过往,那俊朗的笑颜,并不应存在时效。
《速7》或许并非该系列最好的一部作品,比特效在历经好莱坞电影工业日趋完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毁天灭地的诸多震撼后,即便是将那几千万美元的跑车开去太阳来场超音速狂飙,也不过就是三分钟热度的“哇喔”激情,确也难能的是该系列招牌就是能在一场又一场的速度中令那激情不灭。
比剧情因保罗沃克的意外打乱了本定的电影架构,其明显亦未有超越《速5》那一气呵成的缜密,当然也尚不至于垫了《速3》的底,电影一直在为保罗沃克埋线,爱与家庭成为了这部作品顶替激情在最后所寄予的温情回归。
自觉谈不上对该系列有几番钟情,但对十四载光阴的相伴,相信每位观众都不愿意看到保罗沃克以一种莫名的方式就被领了便当,更何况一群多年在现实也在电影的搭档,我坚信电影最后结局本并不是如此,因为这个结局根本就不是一场表演,而就是一群老友对亲如家人同伴的缅怀与圆梦,保罗饰演的布莱恩最后不仅永远活在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遐想中,那场分道而行前保罗与范的谈话,更呈现了对友情最为难舍的羁绊,《速7》本身难进完美,但它却拥有值得怒赞的结局。
速度炫豪车,热血现激情的《速度与激情》或许并不会止戈于七,但可预见布莱恩已然以与观众作别,商业动作片最难契合温情线。
可保罗沃克与他的伙伴们用电影与现实的双重感动,在一部卖场面的好莱坞大片里做到了这一点,还记得那句“You'll always be with me, and you'll always be my brothe”!
其实,对于一部烂片,我一般的态度是不理睬。
因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用骂声求关注的电影大有存在。
但是这部电影不仅烂,而且在赚钱上已经没有底线,这就让人不吐不快。
这部烂片就是《速度与激情7》。
说它烂,是因为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无情节、无人物、无情感”的“三五”产品,除了拙劣的音乐音效加上肆无忌惮地充满破坏力的刺激场面构成了一部长版MV之外,这部电影,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自然也就没有任何营养可言。
一部电影,有权利“烂”。
我们都知道膨化食品和油炸食品是垃圾,但有人就好那一口,我们不好干涉。
但是不要骗人。
——《速度与激情7》明明是一部2D拍摄的电影,可是转手中国后,在电影院里竟然成了3D电影,这种摇身一变的法术近年来在中国大行其道,在中国,绝大多数打着3D招牌的电影,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是后期经过处理的产物,处理的目的,就是票价可以由50元一下疯涨到100元,——《速度与激情7》所谓的当天票房过4亿,恐怕一半的成绩要归功于这种摇身术。
这些经过处理的电影,只不过是在一些外景远景镜头上给你分出层次,貌似3D,实际上绝对不可能有《阿凡达》那样花絮在身边飞的效果。
但他们就是腆着脸告诉你这就是3D。
《速度与激情7》过分的是,他不仅腆着脸撒谎,而实际上,除了最开始的片头带点3D效果外,整部电影就是让你带着那个不舒服的眼镜看2D电影,什么远景分层次这样简单的伪3D都懒得做。
——这已经是以无赖的姿态在公开抢钱了。
而据报道,这种手法,只针对中国等40个国家,在美国,它绝对不敢说自己是3D。
为什么非要把本来是2D的电影,处理成伪3D?
这种摇身术究竟让票价翻了几倍,让中国观众多掏了多少钱?
这些钱真正流向了谁的腰包?
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管理者需要向我们解释的问题。
而伪3D算不算消费欺诈,可不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这是法律界和315部门需要关注和解释的问题。
我希望,这种关注,赶紧加快速度。
这种摇身术背后的产业链是否正常,管理者是否清白,这也是纪检部门和法律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希望,这种关注,应该充满激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与激情7》虽然片子烂,但是也许会有更好的贡献——比如,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某些不正常敲响丧钟!
不得不说,我进到影院前时刻保持着别人的评语对我的干扰,但怎奈此片实在太火了,火到大街小巷都在传颂,一面是里面的豪车云集,好事者分析里面各种车辆的占地,及广告投入的汇报率。
另一面是缅怀男主的离世,说的都跟男主很熟的样子。
我想说的是,这片子一不是为了XX谁而拍,只是一个商业片,但噱头拿别人离去来炒作就显得不厚道。
话说之前为了中国横店出产那些“手撕鬼子”、“步枪击落飞机”的神剧而深深惭愧过,但看了《速7》之后,腰板立马直起来了,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起路来也可以摆起来了,跟美国人说话也有底气了。
咱就不一一提那些剧情的诟病,但就说些小细节,足以摧毁你的世界观。
开篇在警察局的打斗,玻璃,桌子各种碎,可就是一点都伤不到皮肤,你说,这是为嘛呢?
美英帝国的肌肉太厚实?
还是我们应该更关注车?
美国秘密军队都搞不定的事儿,请来几个玩车的,就可以搞定?
是玩车的都是汽车超人,还是我们应该更关注车?
在门口收到的炸弹包裹,结果,为了剧情,把房子炸为灰烬,是门口的炸弹引发了屋里藏匿的另外的炸弹?
还是我们应该更关注车?
爆炸过后,看看周边的房子,完好。
看看有孕的姑娘,没事儿!
是有神灵保护?
还是我们应该更关注车?
为了找到大坏蛋,和美国政府合作去找什么智能搜索,结果人家一直在跟随你的左右啊,不用你找,我就在你身边。
难道还是我们应该更关注车?
最后说,车是真好,撞起来真心疼,但为了安全咱能系上安全带吗?
这么好的车,安全气囊都给摘了,考虑过CNCAP的感受吗?
最最后,未来的汽车就要想速7里的车一样,I can fly。
如果没有保罗的意外离世,很多人都不会走进电影院去看速度与激情7,在电影院里缅怀保罗沃克。
2013年11月30号,在腾讯微博上看到保罗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和难过手机中还存放着速度与激情6的主题曲【we own it】,宿舍的墙上贴着速6的电影海报。
这是我对保罗的些许记忆。
保罗因速度与激情而红,电影中还有他亲自完成的赛车特技,最后却因意外死在跑车里。
这更像是一种讽刺。
生命是如痴此的脆弱,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我多么希望保罗能从着火的跑车中爬出来,上演纯爷们重不回头看爆炸的惊心动魄。
网上都是保罗去世的消息,在贴吧里也有许多人悼念保罗。
更有粉丝这样动情的写到:上帝一定是需要一个优秀的车手。
或许上帝也喜欢速度与激情吧,才会带走这样一位优秀的车手和演员。
这一刻,音乐为保罗沃克响起,弹奏永远动人的歌曲。
上帝与你同行,见证一段人生的传奇。
40岁短暂的生命,会被我们铭记。
愿你在天堂里继续速度与激情的传奇。
Furious 71.由于男主角Paul Walker于2013年11月30日因车祸突然离世,影片在第二天(12月1日)停止拍摄。
当时拍摄地点在亚特兰大,并计划于2014年7月11日上映。
导演James Wan 和环球公司的高管们通过电话会议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Paul Walker并完成拍摄。
在Walker去世前影片已经拍摄近半,尽管对剧情的完整性有所影响,电影最终还是通过修改剧本给Walker所饰演的角色安排了一个合适的告别方式。
2.为了完成Walker的剩余戏份,剧组动用了形体替身,特技替身,以及CGI(电脑动画),Walker的两个弟弟Caleb Walker 和Cody Walker也作为形体替身参与了拍摄,并且为哥哥所饰演的角色配音。
3.Denzel Washington拒绝了片中的一个角色。
4.片中有三位男演员参演了卖座电影《银河护卫队》,他们是Vin Diesel,John Brotherton,Djimon Hounsou。
5.影片中有一辆红色跑车属于W Motors,这个超跑品牌来自黎巴嫩。
Paul Walker,我们永远怀念你!
更多电影幕后故事请关注本人新浪同名微博。
看到速八的消息,就上来看看速七,真是有感而发。
视觉效果震撼,尤其是从飞机上空降很赞,超出想象,其他电影也有从飞机上伞降带着各种设备,但这次处理的很好,印象深的还有卡车追车,这是爆米花电影的标配吗,2333最后果然追到了悬崖。
结尾太煽情了,See You Again (feat. Charlie Puth)这首曲子循环了好多遍,非常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保罗!
再见了!
怎么就伤感了呢,哎年纪大了吧
——— 文笔不好,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影评,这是第一篇。
作为一个车迷,和半个FF系列的影迷,和一个算不上保罗影迷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他那张脸的大男孩或许马上有人会说我装逼。
最近身边被朋友圈各种刷屏,RIP保罗,速度与激情当夜1.6亿票房等等,然后站出来很多人说发这些状态的人装逼,说这些人矫情,说保罗沃克演技差,说123456一部也没看过的那么多云云,害怕别人说我装逼,什么也没发,却抑制不住心里的冲动,提前一天去看战狼(BTW,是部蛮有诚意的国产电影,原谅我广告狗)的时候,就买了首映式的票。
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很想拿出手机拍下保罗沃克的眼睛;电影到了一半,我的朋友在旁边呼呼的打起了酣;电影结束,奥康纳的车缓缓从支路驶远,没有眼泪,心中却有点怅然。
第一次知道速度与激情,是FF2。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索尼爱立信小手机上一款同名手机游戏,里面的奥布莱恩警探在128*160分辨率的彩色的手机屏幕上惟妙惟肖。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有种电影叫飙车电影,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拍到6,7,8部。
我知道极品飞车有2,3,4,5,6,里面没有像电影里保罗沃克盯着伊娃门德斯眼睛刹车在红灯前,或者奥布莱恩一个180度用它的Evolution正面着罗曼的EclipseGT倒车这样的情节,我很震撼,奥布莱恩警探就如同我心中的车神一般,技术出神入化。
那一年,我上中学,我有一个疯狂爱车的老爸,家里堆满了上个世纪的汽车杂志,我的梦想是一名汽车设计师,卧室的墙上画满了我自己“设计”的跑车,书柜上贴着还未上市的卡宴TurboS的照片,后来极品飞车发布了地下狂飙,我才知道,原来电影和游戏可以这么像,连飞车桥段都可以一模一样。
在补上过FF1之后,(那个时候网上还是什么都有),05年开始莫名其妙刮起了一股漂移潮,那个时候还没有QQ飞车。
先是周董在他的头文字D里和陈冠希在秋名山上各种漂移,同时,速度与激情的场景移到了东京,猪脚变丑了但依然还在疯狂的漂移,再然后,机品飞车发布了9,10.可以说游戏抄袭了两部电影的所有精髓,漂移,跑山,浓浓的日系风格。
再一次,游戏和电影的场景得到了统一,周杰伦和游戏主人公还有肖恩都在漆黑的山路上用漂移比赛,FC和EVO,skyline都再次出境,东京漂移里的DK像极了极品飞车里的Boss"Kenji"。
那一年,我为了出国读书退出了学业,闲暇时期飞车游戏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我拿起手柄能在网上开着我的evolution无敌手,我甚至不知道从哪省吃俭用淘来了东京漂移的正版原声带,每天戴着耳机和着主题曲’噔噔噔噔‘的声音发呆。
我爸看出了我对汽车的热爱,只有当老爹晚上带我接触真正的方向盘,教我学车的时候,才会告诉我说,“慢一点,你开车总是像右边偏,别踩那么重的油门”“儿子,你的方向感是挺不错的,但是你开车也太着急了”。
那一年,为了录取一个理想的大学,我放弃了心中最向往的汽车专业,选择了投报机械工程和经济学,离开学校的那天,我把墙上的所有画得汽车图画,全部收走,合上教参,卖了废纸。
速度与激情4和5上映的时候,我已经早已拿到了驾驶执照,这个时候电影已经从开始的二人转慢慢发展成熟出了群戏,我的人生也在大洋彼岸拉开了新篇章。
那个时候我和女友跨大洋异地恋,回国的时候,煲一次爆米花电影,成了我们喜爱的消遣。
FF4和F5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坐在电影院里欣赏完的。
还记得看完F5的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们记不得为了什么幼稚的事情在车上吵的不可开交,我满脑子都是电影里的剧情,一脚地板油从车库里冲出来,又一脚刹车,女友的身子狠狠的撞在了仪表台上,她生气的打开车门,跑了出去,我茫然了10秒钟,冲了出去,狂追了几十米,在众目睽睽之下蹲下认错,装可爱,求她回去,然后发疯似的开车冲出闹市区。
那一年我少年轻狂,年少无知,却幸运的拥有了一辆只能凑合的跑车,我甚至学会了向电影里那样,拉着手刹在马路上画圈,把车子改成花里胡哨的模样。
可惜这个时候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不是最初的飙车那么纯粹。
那个时候的我,每次上路都如同O'Brian和Dom,人格分裂,两个小人不停的吵架,叫我再慢一点,脚下却踩着油门;如今,当时的女友已经成了路人,再见,再也不见。
后来的F6,甚至于昨天的F7,已经不会记得太多的剧情,只记得结尾奥布莱恩的车和Dom分开,缓缓消失在群山中。
中间的时间里,我和保罗一样,因为超速,经历过一次严重的车祸,爱车彻底报废,却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
也经历了一段全心的感情,虽然或许没有了以前那么多新鲜和激情,但是舒心而美好。
让我每天打开车门,会想着平平安安的到家,和家人一起度过平淡的时光。
---就像奥布莱恩开着van送儿子上学一样,我甚至开始着手买一辆面包车,带着家人,尤其是年迈的父母慢慢的四处游玩。
当年那个做梦都会伴着引擎的轰鸣的少年,已经慢慢长大,赛车游戏已经慢慢离我远去,飙车电影也渐渐”沦为“了一种放松的方式,再没有那么多场景,让我有试一试的冲动。
我依然爱着汽车,会为了几个轮毂而多花上不菲的价格,会享受diy的乐趣,会为了dreamcar而yy发狂,也会偶尔飚一飚车,听听发动机的轰鸣声,甚至我做的工作,也和汽车多少有那么些不算拉的太远的关系。
我却没有了以前copy电影情节那种傻气,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将电影里的速度飚到生活里。
只有一次,我学着奥布莱恩那样,我对副驾驶的她说,瞧,这招是我从速度与激情里学的,你看,我盯着你不动,然后前面有车的时候,我刹下来,我不需要看它而一直盯着你,我这么淡定,你难道不kiss我吗?
她毫无兴趣的说,你等会撞上就好了,哈哈。
可惜,生活永远不是电影,我没有保罗沃克那蓝色的眼睛,她也不是伊娃门德斯一个卧底的冷静,电影,始终是电影,虽然生活里你总能想起里面无数的情节。
——我听说过一个真实故事,当保罗沃克下葬的那天,无数车友开着电影里同型号的改装车来为他送行,一路上都是引擎轰鸣的声音。
我们太熟悉他的脸出现在速度与激情的系列里,太多一幕幕相似的画面,代表了我们的共同的,对汽车的热爱,和太多对我们所钟爱的东西的回忆。
据说保罗本人也是一个狂热的汽车迷,除了拥有电影里那辆银蓝色涂装GT-R34,他还和一起葬身保时捷卡雷拉gt的朋友一起拥有一个高端赛车车队。
瞧,他和我们一样,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我们不仅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生活在电影里,至少,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中。
以后没了他,或许下一步电影我会不适应,因为太习惯,保罗,和他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差不多是伴随了一个爱车少年所有的青春和幻想。
就像一个多年的好友,慢慢走散,走到最后,却发现突然转身失去了对方。
R.I.P, Paul Walker. 愿天堂里有你心爱的赛车,有朝一日,我们都会到那里去飙一飚车,天堂里也会有无数的轰鸣声。
导演不愧是恐怖片出身,看得差点在影院尿失禁.....
呵呵呵~
全程高能、粗暴直接的硬汉对决,不但有Fast而且有Furious。感谢电影给了所有人一个圆满结局,可是看着那辆白色汽车在群山中飚远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For Paul, it's never goodbye...
终于想通了:这个系列就是给(街头)有色人种用的春药,带入不了说明不是目标人群。
剧情越来越科幻了,小温也是从良了,无论怎么轰砸,愣是一个人都没拍死。场面硬得没话说,但这集拖戏也相当严重,到第一幕高潮拖了40分钟,第二幕到第三幕之间也是尿点,节奏感还不如6。托尼贾挺亮眼,杰森为反派而反派,谁演都行,最后抡铁棍单挑有够傻的。片尾音乐响起,影片本身似乎已不再重要
大场面看着还蛮爽的,豪车天上开,开车横跨三座摩天大楼哈哈哈。
这一部车速感觉好慢,给人感觉就六七八十码的样子。没了速度,激情也没了。另外情节设计好弱智啊,救人那段,救到了也不停车还一直开。司机就是工具人,要不是最后中弹了我都以为大巴车是自动驾驶。布莱恩上车时1v5帅气秒杀对方,准备下车和对方1v1居然输了。后面一些离谱剧情也懒得吐槽了。成功晋级狗血科幻片
有基情版速激吗。
纪念保罗沃克这段真好啊
真是浪费温子仁那两把刷子。
速度继续走肾,激情不必走心。感谢身旁G罩杯大胸妹的陪伴,连续多日的阴霾一扫而光。
大场面量大管饱,但抱歉,看见范迪塞尔的老爹脸实在是难受.......
刺激!太刺激了!
Every single shot was a waste of time - nothing cinematic except it's a bundle of images.
我对这个系列真的没偏见,但居然在电影院睡着了三次
卧槽,完全不知道在讲神马
发指!
好莱坞的手撕鬼子
看完这个电影已经一年多了,具体的故事内容和细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是片中的各种飙车,特技,美女,肌肉,依然历历在目!
编剧可以先吃点屎冷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