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伦敦生活第二季

Fleabag Season 2,邋遢女郎(港/台)

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安德鲁·斯科特,奥利维娅·科尔曼,茜安·克利福德,比尔·帕特森,布伦特·吉尔曼,珍妮·莱恩斯福德,休·斯金纳,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伦敦生活第二季》剧照

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2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3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4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5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6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3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4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5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6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7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8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9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20

《伦敦生活第二季》剧情介绍

伦敦生活第二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Fleabag(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的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终于决定和女友(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请来了神父(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饰)主持婚礼,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禁欲的神父和Fleabag之间竟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克莱尔(茜安·克利福德 Sian Clifford 饰)继续着和马丁(布伦特·吉尔曼 Brett Gelman 饰)之间的婚姻,即便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混蛋,不仅如此,两人还积极的备孕,打算要个孩子。神父的出现让Fleabag终于开始正视生活里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在一段注定不可能有结果的感情面前,Fleabag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突破者生死96小时超越生死的夜晚妙女神探第七季特工别闹嗜血法医:源罪秘果拳击女孩你那边几点掩不住的阳光和气生财机密行动逆水寒出乎意料丛林无边除恶:飞车党胜利之拳大闹天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天更美好的事第三季三面形医萍踪侠影缘在咖啡厅第六个嫌疑人我们所有的力量萨克雷传香螺岛的故事香站莱姆豪斯的杀人魔地狱旅程

《伦敦生活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女主角,可我只是Claire

第三集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才静下心来写这篇文章。

因为我可能像Claire一样,随时都因为紧张情绪而抓狂。

从第一季女主角每一次向镜头吐槽或者发出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我都会在想这不就是那个我可以隐藏在心底的Bitch小剧场么。

我痛恨我对所有事情所有人都停止不住的想讽刺,想反驳,想戏谑,更痛恨自己只能在内心角落里嘀咕,而不能坦荡做自己。

但是我就是像女主角一样不能自已,因为这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头里,这是我的生活。

女主角演绎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可能就是‘’我‘’。

直到上一集,这个想法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

如果说这部剧每一句台词都会刺痛心窝。

那第三集则是一把匕首正中心口。

‘‘你总是会没事,你总是很有趣,和你的朋友开着奇怪的小咖啡馆。

’‘而我总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既不风趣幽默,也不魅力四射,我仅有一点点小智慧让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去弥补我的平淡无奇。

可是即便我努力,我依然没变的更快乐。

我变成了无聊的‘事业女性’,紧张无助,时时刻刻都想大吼去他的男权主义和狗屎一样的生活。

我怀疑彷徨自己最初的选择,因为我无法克制自己去羡慕女主角一样的人,她无论如何都会让自己脱离困境并有天生的乐天幽默感。

也许一部分熟人会认为我在国际都市有一份还过得去的‘‘体面工作’’日子过得还好,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每一天却像是陷在沼泽之中,在痛苦中慢慢下沉。

所有的一切都像我置身高压之中,让我一点点窒息。

和职场性别平等的斗争让我好疲惫,即使你做得再好也只是个‘‘无趣又不懂得对男性谦让示好的Bitch’’。

我喜欢东京,可是我恨世界 。

 2 ) Hair is everything

建议大家在剪发之前都让Tony先阅览这张图片。

今天恰好看到一条新闻,在英国脱欧闹的沸沸扬扬的这段时间,英国女性剪发比例大幅上升。

“英国发型历史学家蕾切尔·吉布森表示:当生活中出现重大事件时,你会剪短头发再次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剪短发,我认为,拥有一头简洁的短发让人感觉非常强大。

”这种感觉太对了,我联想自己这几年疯狂换发型的经历:剪短,再剪短,留长再剪短,紫色,奶奶灰,棕色,灰绿,烫卷…其实都是内心挣扎的外化。

我想,并且一直想,跟腐朽的过去告别。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光光是我们的心理影响我们的行动,反过来,我们的行动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

如果你不开心但还是一直哈哈大笑,你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开心。

回到剧情本身,爱死第二部了。

果然感情戏需要一个帅而不秃的男主才能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这颗糖,我先吃为敬。

 3 ) Fleabag伦敦生活:就算是Andrew Scott,love will pass

如果不是出于对Andrew Scott的感情分,我大概会在看完Fleabag(中文译名:《伦敦生活》)第二季之后,“pia”的一声关上电脑,暴躁地拍打着桌子,从牙缝里恶狠狠地挤出一句“我X!

”但是我也深知,就算我骂天骂地骂编剧(同时也是主演),人家就喜欢这么拍,我爱看不看。

而且我也实在想不到比这个结尾更棒的收场了。

01虽然我不太喜欢嚼别人嚼过的馍,但是对于这部目前豆瓣评分9.5的神剧(第一季也是8.7的高分),除了网友们众口一词总结的“丧”,词穷的我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

拾人牙慧固然不值一提,不过发现好剧总令人欣喜。

这部充满负能量的英剧丧得一比,Andrew Scott饰演的神父却是草莓味儿的。

当Andrew将Prof.Moriarty(莫里亚蒂教授,别称莫娘)的神经质和神父的圣洁相融合,我惊喜地发现这世界又多了一位Mr.Sexy。

我很难详述他给人的感觉,简而言之就是混合了邪性和天真的那种既cute又hot的特别气质。

脱去阴险伪装,换上得体法袍,从藏污纳垢的犯罪窝点闯入神圣肃穆的教堂,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的Andrew Scott,像是改吃素的汉尼拔·莱克特医生,悲悯而满怀期待地凝视着他将要拯救的迷途羔羊。

这种散发着禁欲气息的诱惑,我打赌没几个妹子能hold住。

难怪在第四集里面对忏悔室里情绪失落的fleabag,神父一句不带感情的“kneel”让无数姑娘直接达到XX。

我很佩服该剧的选角导演,让Andrew来饰演引导女主角走出人生困境的导师,绝对是ta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02对于从第一季就奠定黑色幽默喜剧基调,并且一直在“丧”的漩涡里打转转的Fleabag,就算想塑造一个解丧的拯救者形象,很显然也不会找汤姆·汉克斯这种一看就是靠谱老好人的人来演绎,亦正亦邪的Andrew Scott无疑是更贴合角色的人选。

他所饰演的神父,慷慨无私,心地善良,尽管他的出场与他人并无差异,但是father的定位让他从头到脚都闪着能够亮瞎人眼的圣光。

他孜孜不倦地开导迷茫的女主角,用他的博爱让她一点点走出困境,继而与世界和解。

更重要的是,他能感知女主角“神游”时与观众们的对话,看得出他与她是生活在同一维度、灵魂间可以产生共鸣的人。

作为father,他有着百合一般的纯洁,可若是这个角色如此单薄,那么第二季也不会成为超神之作。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神性,神父还有着凡俗的一面:他爱饮酒,爱爆粗口,还要时刻用道德感约束蠢蠢欲动的欲念。

没错,他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是想向纯粹的神不断靠拢的人。

与破罐子破摔的女主角相比,他深知自己人性上的瑕疵与缺憾,并且持之以恒地用理智去净化去完善它们:“遇到喜欢的女孩,我就请她们喝酒聊天,送她们一本《圣经》,希望她们能放过我。

”他克制,他压抑,他拒绝,情绪当然会有触底反弹的那一天,于是最终在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值得反复观看的激情戏。

这场戏的画面很美,光线与构图皆堪称上乘,更值得细品的还是明灭不定背景下,两人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瞬间,有爱的对视能让我喊一百遍“awsl”。

令观众和女主角都没料到的是,激情过后的神父怂了。

他像是偷尝禁果的少女般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地躲避着她,对于这种怂他心知肚明,但他觉得没毛病。

他在主持婚礼时发表了一番关于爱情的教科书级别演说,爽快地承认自己就是怂,而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看得出来,他并非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女人,而他厌恶爱上女人之后逐渐被感性操控的自己,所以他更希望在信仰的道路继续独自前行。

于是在季终出现了令我心碎的一幕,女主角泪光闪烁地告诉神父,“I love you.”神父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It’ll pass.(会淡的。

)”

我并不认为神父是拔X无情的渣男,他注视女主角的深情眼神不会说谎,可是他更爱上帝或者说那个心无旁骛信奉上帝的自己。

他曾经歌颂过爱的伟大,但是在面对爱情时他宁愿软弱地选择回避与退让。

在“It’ll pass.”之后添加的那句“I love you,too.”几乎可以看作是他代表上帝对女主角进行的救赎,早已没了男女情爱的缠绵悱恻。

此时此刻,他不是亚当,他是上帝本人。

03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女主角本人是和上帝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

当然可以。

当我看到第二季的海报时我还在想女主角何时成了耶稣的某位门徒。

不过我并不倾向于这是一场恋爱,因为恋爱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故事,神父却选择了云淡风轻的戛然而止,而且从剧情上来看女主角的情敌是上帝,尽管这并不丢脸,但是输了就是输了。

我更喜欢将它称之为crush,惊鸿一瞥,无需铺垫,也不留回味的余地。

女主角疯狂迷恋过神父,神父也爱过她,结局虽说很伤感但在结束之后她确实成长了不少。

生活依然很丧,可是至少她不再需要通过和屏幕外的我们吐槽来缓和痛苦,她已经足够坚强。

以后,她终于得以摆脱观众们的目光,勇敢走下去,即使孑然一身。

Love will pass,but God will stay with me.

 4 ) 只是想简单摘抄一下Stephen Colbert对狐狸的理解

Cr. b站 BV1zK4y1b7id“我认为狐狸就是天堂的猎犬(以狐狸比喻上帝,上帝/狐狸去追逐放弃信仰而选择俗世欢愉的人(即priest))。

”The Hound of Heaven by Francis Thomspn:“I fled Him, down the nights and down the days; 我夜以继日逃避他(即上帝)的追逐I fled Him, down the labyrinthine ways of my own mind; 藏身在灵魂的迷宫之中I hid from Him, under running laughter. 躲藏在持久的笑声中。

”最后,猎犬终于捕捉到主人公,他说:“Oh, foundest, blindest, weakest, it is I am He Whom thou seekest! 哦,愚蠢、盲目又软弱的孩子,我就是你追寻的归宿!

Thou dravest love from thee who dravest Me. 你不接受我的爱,便拒绝了一切美好。

”我想这首诗完美描述了狐狸这个意象存在的意义,它是上帝的化身,不停追逐着想要追求俗世欢愉的神父。

而神父在婚礼上说,love isn’t something that weak people do,他最终还是认清了自己,选择了结束这场hide and seek,去接受上帝的爱。

神父这个人物于我而言最迷人之处在于,他的故事充满了带着神性的浪漫和叛逆,并且这场浪漫和叛逆来势汹汹却无疾而终。

他们在忏悔室接吻,伴随着神圣的咏唱声,颇有一些“渎神”的意味。

虽然分别时只剩一句it will pass,但最后狐狸却还是在追逐着神父,所以也许对他而言,无论如何向宿命妥协,他心中都将永远保有一份神明注视下的、对爱情义无反顾且炽热的渴望。

 5 ) 想把Priest最后的即兴誊写50遍~

Love is awful! It’s awful. It’s painful. It’s frightening. Makes you doubt yourself, judge yourself. Distance yourself from the other people in your life. Makes you selfish. Makes you creepy. Makes you obsessed with your hair. Makes you cruel. Makes you say and do things you never thought you would do. It’s all any of us want and it’s hell when we get there. So, no wonder it’s something we don’t want to do on our own. I was taught if we’re born with love, then life is about choosing the right place to put it. People talk about that a lot. It feeling right. When it feels right it’s easy. But I’m not sure that’s true. It takes strength to know what’s right. And love isn’t something that weak people do. Being a romantic takes a hell of a lot of hope. I think what they mean is when you find somebody that you love, it feels like hope. So thank you for bringing us all together here today. To take words from this book of love. Be strong and take heart. All you who hope in the lord.

 6 ) 都市丧丧女孩

《伦敦生活》出了第二季,短短六集,省着看、攒着看、喜爱的片段翻来覆地看。

太喜欢了,女主兼编剧的菲比真是个天才。

讨论都市女性境况的影视作品看得不少,有些是大家说好我却没感觉,比如《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有些是能够鼓舞士气,但到底是别人的故事,好比最近的《傲骨之战》;只有极个别,非常私人,贴着你的心把一些情绪灌进去,感觉共鸣,感觉被看透。

这部《伦敦生活》就是这样。

虽然女主角是美丽高挑、性生活混乱、开咖啡店为生的伦敦酷女孩,而我是个平凡矮小、感情生活贫瘠、蹲图书馆逃避人生的一点也不酷女孩。

然而,在某一些瞬间,跨越文化的界限,拨开情节的迷雾,我会看到,噢,Fleabag。

看完发愣,好像微醺,在那个氛围里一下子拔不出来。

一个典型中产阶级精英家庭的失败小孩的故事。

女主角没有名字,只以Fleabag代称。

第一季开篇是一个狗血三角关系。

Fleabag与挚友的男朋友上床,挚友知道后心碎不已,结果车祸意外去世。

背叛挚友的内疚、失去挚友的痛苦,无法自处,无处倾诉,只好讲烂笑话,和镜头外的观众发牢骚。

于是伦敦街头,多了一个浑身酒气、吐着烟圈、眼妆花掉的Fleabag。

好像很酷很自由,大话屁话讲起来一套一套,其实摊开来看看一团泥淖,连爬出去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逃避对人生真实的拷问,Fleabag躲到与陌生人的荒唐性爱里。

我更怂,只能逃避到一部又一部电视剧别人的故事里。

为什么呢,讲了那么多笑话,还是无法把人生过成一个喜剧。

二十世纪主流女权主义主打“要要女孩”,要平等、要自由、要家庭、要事业,男人有的没有的,我全都要。

于是乎,我们看到被视为女权偶像的精英女性们,左手事业有成独当一面,右手家庭和睦教育有方,不仅工作家庭要平衡好,还不能忘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腹肌马甲线也全都要。

到了二十一世纪呢?

(一定程度上)要到了自由和平等以后呢?

性解放是够彻底了。

女主角意淫奥巴马,对porn的种类如数家珍。

和男友啪啪啪的心里台词:我只想要sex,他却想要makelove。

性解放几十年,从Samantha到Fleabag,女人终于可以为快乐上床,为欲望正名,把男人的台词抢过来。

自由了、解放了,然后呢。

Fleabag有美貌,有知识,还会讲笑话,她具备都市摩登女性所需要的一切。

可是要要女孩的乐观图景没有实现。

只是又一个没有拿得出手的事业,与家人生分、感情生活一团糟的丧丧女孩。

是够丧的。

不过这部剧最触动我的倒不是丧,screwedup的人到处都有,各有各的丧法。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面对孤独、面对一蹶不振的生活。

Fleabag的痛苦是小资的、都市的,但这并不代表这种痛苦虚假、造作。

明明她有亲人、有恋人、有炮友,可是她似乎和他们生活在两个次元,只能和荧幕外的我们翻白眼。

都市青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如神父所说:太他妈孤独了。

她也曾有过真正的友谊,理解她、关怀她、一起八卦、一起工作、一起开怀大笑。

Fleabag母亲去世后,挚友对她说:把你的爱都放到我这里吧,我来接住它们。

然而这份友谊终结于一次背叛和一次车祸。

Fleabag把最好的朋友作死了,一个矫情的作女,这样说当然没错,但这种概括太潦草了。

编剧写出了这个狗血戏码里很荒诞的成分:Fleabag根本就不爱那个男的,却因为这段无聊的出轨失去了最重要的友谊。

很偶尔地,我们建立起真正的亲密,找到一个同行的人。

却被自己搞砸了,好像有一种内在的破坏倾向——既然世间好物不坚牢,就让我亲手打碎彩云、脆掉琉璃。

到头来,茫茫人生好似荒野,还是只剩下自己。

Fleabag当然做了很多烂事,可谁又是全然无辜的呢。

歇斯底里的艺术家教母在好友的葬礼已经打起鳏夫的主意(可能更早),强迫症姐姐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丈夫、和巴宝莉风衣,却只能在和男同事的风流韵事中获得短暂的快乐。

教母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她是个艺术家,道德标准不适用于艺术家。

姐姐不会沉溺于婚姻与感情的挣扎,她是个职业女性,职业女性需要保持冷静。

现代世界属于铁石心肠的人。

一个都市人应该懂得将不必要的、没有生产力的情绪包扎冷冻。

颜渊死,子哭之恸。

古人守孝,用几年时间理解死亡、消化悲伤。

而在我们的世界,家人去世第二天按时去工作才是美德,多么专业,多么高效。

Fleabag软弱多情、为情煎熬,却比剧里的其他人更清醒。

她在告解室里向神父自白:我害怕...害怕忘记一些事情。

人。

忘记一些人…我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每天穿什么,要相信什么,要喜欢哪个乐队,要投票给谁,要去爱谁,以及怎么告诉他们。

我只想有人告诉我如何过好我的生活,因为到今天为止我过得一团糟。

我知道人到最后都是死掉,没有区别。

可是我还是害怕,为什么我还是害怕。

Fleabag的痛苦不单单是自己犯了错伤害了别人,而是害怕忘记自己做过的错事,忘记那些留下快乐和痛苦的人,像身边的人一样冷酷健忘地活着。

她不想沉溺于痛苦,可是也不想变得铁石心肠。

她的父亲看透了她:你比我们更知道如何去爱。

正因如此你才陷入痛苦。

第二季的最后,Fleabag和神父在公交站头告别。

Fleabag说:可是我爱上你了。

神父说:我也爱你。

神父又说:会过去的。

这个结尾真好。

是啊,爱和苦痛最终都会过去,但身处其中的时候不必故作冷酷,dwell on it,稍作沉溺亦无妨。

因为这些记忆,将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

 7 ) Faith,Love & Hope

1. I spent most of my adult life using sex to deflect from the screaming void inside my empty heart. —— Fleabag2. I think you know how to love better than any of us. That's why you find it all so painful.—— Fleabag 3. Love is awful. It's awful. It's painful. It's frightening. Makes you doubt yourself, judge yourself. Distance yourself from yourself from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Makes you selfish. Makes you creepy. Makes you obsessed with your hair. Makes you cruel. Makes you say and do things you never thought you would do! It's all any of us want and it's hell when we get there! So, no wonder it's something we don't want to do on our own. I was taught if we're born with love, then life is about choosing place to put it. People talk about that a lot. It "Feeling right". "When it feels right it's easy". But I'm not sure that's true. It takes strength to know waht's right. And love isn't something that weak people do. Being a romantic takes a hell of a lot of hope. I thing what they mean is... when you find somebody that you love, it feels like hope. —— Fleabag我爱这个让我丧到极致泪两行的女人。

 8 ) 豆瓣9.5,作精贱女的年度最佳

三年前,一部名为《伦敦生活》的英伦丧剧横空出世。

这部只有短短6集,每集不到半小时,由stand up喜剧改编而来的女性独白剧,呈现了这样一个女主——在家咸鱼躺接到P友电话,会爬起来洗澡刮毛化妆,闷头猛灌半瓶红酒,假装鬼混了一整晚刚到家,醉醺醺迎接男人的到来。

喜欢捉弄男友,一直分分合合,最近一次分手,是因为男友受不了她对着奥巴马的演讲视频不可描述。

她甚至会因为房间脏了和男友提分手,因为男友每次收拾东西走人之前,都会帮她大扫除。

(……)

她会因为寂寞群发*照,随便约人回家,即使内心抵触反感。

她撒谎偷窃,抽烟喝酒,不停地搞砸手里的事情又不停地活泼自黑,把自己活成了笑料,带着悲凉的底色。

不,这不是一部宣扬人生虚无主义的性转版马男。

《伦敦生活》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其实是形式和内核的无缝衔接。

女主频繁打破第四面墙,直接与摄像头后的观众对话。

形式上,这是有效的喜剧手法。

叙事上,这是女主极度孤独,只能向不存在于“真实时空”的“朋友”敞开心扉的神经质表现。

在她的自黑里,观众笑了一整季,却在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刻,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悲剧,并得以拼凑出故事的源头——她原本有一个全世界最好的朋友。

她们合开咖啡馆,做所有最亲密的人才会做的傻事,说最亲密的人才能说的话。

好朋友是全世界最善良的人,也是对女主最好的人。

但渣女女主,却把好朋友的男友睡了。

朋友得知男友出轨,想制造一起小意外,激起男友的负罪感,回到自己身边。

事情失控,演变成一起三人身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渣女吞下了这个秘密,自责和懊悔,对亡友的思念,一刻不停地吞噬她的灵魂。

所有的自黑和尴尬,都是她自愿降在自己身上的刑罚。

是紧闭内心的自毁和呼救。

她自愿选择孤独作为炼狱,饱受煎熬。

让人眼前一亮的剧本,美貌随时在线却自黑无下限的神演技,让主演+编剧+制片人菲比·沃勒-布里奇,成为无数人的新晋女神。

豆瓣8.7,IMDb8.3——

这就是人家电视剧处女作的水平。

时隔三年,女神跑去编了个《杀死伊芙》的剧本,又马不停蹄折腾出了《伦敦生活》第二季。

还是老样子,制片编剧主演一手包办。

积累了三年电视经验的她,进步惊人。

以挑剔的眼光看,第一季仅仅是“优秀”,第二季则完全称得上“神作”。

截至本周,全剧完结,豆瓣打分人数以一天数千的速度飞速增长,评分始终坚挺在9.5的超高分。

——谁不希望一个破碎的灵魂得到救赎呢。

开场,剧中时间将将过去一年。

擦去满脸血迹,女主微笑面对摄像机,将第四面墙打破,做出保证:“这将是个爱情故事。

于是你知道,“墙”那边的那位朋友又回来了,准备好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分享她滑稽的人生。

时间倒回故事的刚开始。

这是距离上一季终,女主酒醉大闹继母的艺术展,众叛亲离后,第一次和家人相聚。

这群人的关系如下:渣男姐夫骚扰过女主,反咬是女主勾引自己。

鉴于女主的前科,姐姐选择相信渣男丈夫,和女主断交了一整年。

继母,高段位白莲花,用女主母亲为原型,做了个去头去四肢的雕塑。

女主不仅偷走了她的得意之作,还酒醉大闹过她的艺术展。

父亲,基本就是个英国苏大强,特别会回避冲突。

如果回避不了,选择加入白莲花继母阵营。

这,本来是一顿只能大眼瞪小眼的饭。

好在,席上有一个陌生人——本季最重要的新角色,即将为父亲和继母主持婚礼的本教区新晋神父。

在陌生人面前,一家人好歹保持住了商业假笑现场,聊聊戒酒,聊聊新包,聊聊婚姻,互相关心,充满正能量。

场面一度十分和谐,如果不是……姐姐突然,跑去卫生间,流了个产……

???

对,梗来得就是如此猝不及防……姐姐人设,是政治正确,要强冷漠,超级有钱的公司高管/女强人。

还在生女主气的姐姐,坚决否决了妹妹陪她去医院的要求,一屁股回到饭桌前坐下,端起酒杯一口闷。

为了把姐姐送去医院,我们锅多不怕背的女主,干脆就把流产认领了。

全家人:???????

憋了一整晚,其实一直在偷偷喝酒的姐夫,终于憋不住,开始见缝插针地羞辱女主。

却不知道自己羞辱的其实是努力备孕的妻子……女主为了维护姐姐,挥拳正中渣男鼻子,渣男挥拳反击,正中女主面门,误伤劝架神父。

男女主角,就这样不打不相识。

——以上就是第一集的全部内容。

单一的场景,简洁的形式,三下五除二,将第一季的纠葛,新人物的基本情况,全新的人物冲突,在20分钟内交代得一清二楚。

这就“神”了?

不是。

第一季的“优秀”,很大程度,是在它的以喜写悲。

而第二季的“神”,“神”就“神”在,喜剧的最后是个坏结局,可转念一想,又发现它在以悲写喜。

是极其现实,没有粉饰,却又带着一丝梦幻的味道的,爱情故事。

神父这个角色,极妙。

他对所有人都友好,但友善之下有刺。

饭局上,女主出门抽烟透气,神父第一次向她搭讪。

女主没搭理他,神父冲口就是一句“f*cku”,并报以微笑。

但是,饭局格斗后,唯一一个留下来等女主处理好伤口的,也是他。

第二天,被神父帅到的女主,忍不住跑去参加弥撒。

神父发现她来之后,开始打磕巴,控制不住笑容。

像个刚陷入恋爱的小男生。

他请女主喝茶,刚放上桌就紧张兮兮地打翻了。

天光还大亮,忍不住提议喝酒。

是个酒鬼神父。

插播一个科普——神父,天主教教职,只有男性可以担任,必须守戒禁欲,侍奉天主,不得结婚。

渣女才不管这些,她想睡他。

神父,阅历很多,很多事,不用说出来,就很懂。

夜晚,女主带着酒去敲神父家的门。

两人在院子里畅聊。

聊生活,聊神,聊宗教戒律,无所不谈。

女主拐弯抹角,让他聊禁欲。

神父露出一个洞悉的微笑,说,我知道你自以为想在我身上得到什么,但我们不可能发生关系。

两人毋庸置疑是彼此吸引的。

一个细节,让无数入戏太深的观众,坚信他俩就是彼此的灵魂伴侣:两季以来,神父是唯一一个捕捉到女主神游的人。

和菲比一样,“莫娘”安德鲁·斯科特,拥有在伦敦话剧舞台上千锤百炼出来的演技。

他的表演方式就很绝。

第一次发现女主神游,他还不能判断出摄影机的方向,只是有所疑惑。

当两人接触更多,他逐渐能判断摄影机的位置,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笃定。

与此同时,他也接近了女主最不愿放下的过去,开始接近亡友的秘密。

失去了安全感的女主,将神父扫地出门。

夜晚,又忍不住去神父的教堂一个人祷告。

意外发现了,一个比平时更神经兮兮的神父——他似乎无法分清幻觉和现实。

这一晚,神父让女主走进告解室,向他敞开内心。

这一次,他极其敏锐地捕捉到女主神游的“通道”,并投以长时间的凝视。

这也是第一次,他没有逼迫女主做出解释。

种种含蓄的迹象表明,神父在成为神父之前,是一个比女主更破碎的灵魂。

他有一个蕾丝边母亲,一个恋童癖哥哥,他无法和家人好好相处。

他自述,他经历过许许多多,才在宗教中找到平静。

他承认《圣经》的逻辑不通之处,依然可以全心侍奉,因为他将它当做诗歌,作为道德准则。

他很可能经历过女主的一切心理历程。

这也是为什么,他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懂得女主,可以触碰到女主,可以救赎女主的角色。

但他也不是他所信仰的神。

他不完美,充满了缺点和麻烦——明明不该向女主伸出手,依然控制不住地越界。

有模糊的神性,但跟神性相比,人性更浓烈。

好了,模模糊糊的剧透到这里就该结束了。

这一季下来,仿佛恋爱,又仿佛失恋。

上一部给剧主这种感觉的作品,叫做《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想对所有看完结局后心碎一地的朋友说:最好的结局也许不是两个个体的爱情,而是各自得到各自的救赎,得到向前一步的力量和勇气。

救赎不仅属于女主,同样属于神父,属于姐姐,属于上一季的性骚扰投资人,所有挣扎的灵魂。

最后的镜头,女主向摄像机微笑着摇了摇头。

——就到这里吧。

摄像机停留在原地,目送她在夜间的街道走远。

——是默契而无言的告别。

以后的日子,她已经不需要我们这些存在在脑洞中的“朋友”了。

她已经受到了足够多的惩罚。

“渣女”,有权利重新得到友谊和爱情。

她将得到。

我们也会。

 9 ) 爱会消失,在时光里

神父一句,kneel, Tweeter上立刻湿横遍野。

神父一句,it'll pass,又成了多少人的意难平。

在看这一季的时候,我正处在人生中的weird point。

离预产期还有近八周的时候忽然阵痛,紧急入院。

留院观察的日子里,老公给我拿来了耳机,好让我在医院里看剧缓解心情。

选择看第二季fleabag的时候带着许多小心翼翼,因为太喜欢第一季,难免害怕失望。

结果越看越上瘾,熬着夜刷完一整季。

很多人喜欢这部剧,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废柴的自己,混蛋的自己,歇斯底里又不甘心的自己。

第二季里,我们看到了爱过的自己。

我们的试探,折磨,奋不顾身,却最后还是放手。

曾经觉得意难平的一段段,现在想来,就也只是那句,it'll pass。

浓烈的爱和泪水之后,被时间冲淡的只剩下模糊的影子,那些感受,仿佛还在,却又不再清晰。

所以我们在最后只能会心一笑,因为的确是这样啊,人生,重新开始吧,都会过去的,也会回来的。

 10 ) 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

Fleabag的爸爸说:“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

”是啊,就是这样。

就是因为Fleabag比任何人都热爱生活,所以她才总是不够幸福。

用整颗心说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人不会幸福,他们会卧轨自杀——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每个人都找到了“那个东西”————意义。

只有Fleabag还留在原地,等着永远不会来的巴士。

连Anal到没有任何观众相信她会找到爱的Claire都找到爱了。

所有讨厌到爆炸的人都百年好合了。

连狐狸都最终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目标。

神父,当然,他会继续拥有他的上帝,同时他也得到过性、爱、美好的回忆、自我牺牲的甜蜜。

他得到了一切。

Fleabag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最认真的人最不会找到他们认真寻找的东西,最热爱生活的人最不会幸福,最懂爱的人最不会找到爱。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所有那些东西都是myth。

所有东西:上帝、爱、意义都是虚构的神话而已。

宇宙里除了虚无什么也没有,你越纯粹地相信着你也知道不存在的东西,你越认真去找那些不存在的东西,当然越是不可能找到。

不在乎意义的人才找得到意义。

不问为什么要信上帝的人才容易找到上帝。

为了一个现实的小小目标(比如说和讨厌鬼丈夫离婚)说跪就跪的人,才容易找到意义。

可Fleabag却是那种把一整颗心都交出去的人。

她最真诚地告解,她最虔诚地下跪。

她说即使她知道一切都没有意义,她还是希望有人告诉她意义是什么。

最后我们发现每个人都爱Fleabag,没错吧?

她明白意义并不存在,但她还是选择继续等、继续寻找。

她真是一腔孤勇,谁能不爱上这样的人呢?

我想神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够胆(或者他更有智慧),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最后他们往两个相反的方向走了。

“我也爱你。

再见。

”但他至少理解过她。

也许神父才是真的智者,但我还是更爱Fleabag。

《伦敦生活第二季》短评

神父的加入让整部剧都絮絮叨叨,尴尬的场面越来越多,睡了又得分,真的是精分。

6分钟前
  • Simple生
  • 还行

她能读懂他古怪的狐狸情结,他也能看到她的“另一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爱小熊维尼。EP4 Andrew的演技太好,在Fleabag看向镜头说他其实有点烦人时Andrew往镜头方向短暂一瞥,看得我一瞬间掉泪。要是在生活中能遇见一个像Priest这般能读懂自己的人,谁还会紧锁心房?可惜我们身旁大多充斥着冷漠与不理解,这是我们身为东亚人究其一生难愈的痼疾。Fleabag看向镜头时有Priest读懂她,我看向镜头时,又有谁能来分享我的这份难过呢

7分钟前
  • IP地址在🇫🇮
  • 力荐

跟第一季完全没法比…

11分钟前
  • Mothafxxker 03
  • 较差

把画全部都钉死了不行嘛????!!!

16分钟前
  • 盛浅予
  • 力荐

还是欣赏不来

19分钟前
  • 月亮背面
  • 还行

恐爱情报一丝,真的很讨厌神父这种,脸和身材都超绝性缩力,而且性格人品也没高光,本来挺喜欢女主,爱上他之后感觉整个人都黯淡了,晦气。。。是我不懂异性恋了,阿门。好喜欢姐姐,比女主更神经,离开bt胡子秃顶好评。鼠鼠真可爱,想养

22分钟前
  • 褴褛飞旋
  • 较差

it doesn't matter and It'll pass.

24分钟前
  • 还行

真的就很像是一个女性意淫出来的故事,喜剧但是不好笑。

25分钟前
  • 呵呵
  • 还行

看到了吧 拔屌无情 哪怕是神父。

26分钟前
  • 歌特姬
  • 还行

同麦瑟尔夫人合并,堪称《新世纪女性指导手册》:教你如何优雅的不羁,教你如何丧感的快乐。好想看她们俩相爱相杀啊~

2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体会过崩溃的每个瞬间 会觉得丧是清醒

30分钟前
  • babyblue_7
  • 力荐

安德鲁·斯科特拯救了这一季

33分钟前
  • 宅喵搞科研
  • 较差

看完第一集了。

37分钟前
  • Aiden
  • 较差

我靠第四集 神父让跪下那段我直接高潮了 不好意思各位

42分钟前
  • 小阿秋
  • 力荐

前两天,和朋友聊起喜欢这部剧的理由。明明看的时候没什么情绪,但总是会在自己的生活状况里想到Fleabag这个人。讽刺解嘲一切,习惯性怀疑主义,无所谓的性发泄。面无表情走在路上,内心有许多崩溃。许多的片刻需要自我分裂,对着空气喊话。哪有什么正常生活,都是强打精神出门工作社交。

47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力荐

Kristin Scott Thomas来串剧很惊艳了/神父一句"kneel"大家都湿了。酱。比第一季好太多

51分钟前
  • Nin
  • 推荐

台词一旦刻意煽情就会显得鸡汤和说教,没有心理过渡的刻画人物性格就突然变得抓马。所谓的女权话题和无神论也非常直给,人物的出现更多是达到过剧情的目的,也许大都市里的心灵注定孤独,但至少今晚可以待得久一点。

56分钟前
  •  海盐
  • 较差

无法接受的英国的everything,不喜欢用这种方式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57分钟前
  • 3KRKDNSP
  • 较差

奇怪我之前看Fleabag第一季没看完,可是这次看完全停不下来。第二季神父真是太hot了……看福尔摩斯时候我完全没有get到莫娘的魅力,但在这个剧里他和Phoebe之间的感情戏太有张力了。简直让我心潮澎湃。谁能忍住不爱一个能听到你的心底话、命令你kneel却吻到你颠三倒四的神父啊。可说了那么一大段感人肺腑的关于如何爱,最后还是选择了上帝!我单曲循环了好一阵子最后那一首the feeling,听得满腹惆怅。作为编剧的Phoebe真是很厉害啊,都市人千回百转的自相矛盾的心思,和冬天的豪猪一样想互相取暖又带着刺,不知道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把一切搞砸可又期盼爱,疲惫迷茫又忍不住怀有希望……丧是底色,爱是微光。

1小时前
  • 小克
  • 力荐

father kneel. It’ll pass

1小时前
  • 灵摆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