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档上映了三部片子,昨天看了韩寒的《乘风破浪》和王宝强的《大闹天竺》,看完后却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但影评还是要做的,就先从《大闹天竺》开始吧。
影评系列总是要先说说看点,主要的看点……应该是演员阵容,王宝强,白客,岳云鹏,柳岩、黄渤等。
嗯,其次……王宝强确实是很卖力的在演出……然后……我们先说其他的话题吧。
通常来说,一部喜剧评价它的好坏,有许多因素,但首要的是决定性的,那就是观众笑了没有。
虽然从王宝强怒吃辣椒,岳云鹏被踩,白客装疯卖傻这些段落,我能够非常肯定的王宝强导演以及所有的主创,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让观众笑,但这个努力的结果确实有点尴尬的。
说完全没有笑也不至于,比如岳云鹏出场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笑了,但当他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演之后,观众的笑声反而少了,倒真让人有点疑惑。
我想起来大学时代我有一个会弹吉他的室友A,他弹唱了一首曲子大家鼓掌。
室友B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他跑过去拨了几下吉他的弦,嘣嘣嘣响了几声,然后他说,这吉他还真好啊,你看随便拨几下声音就这么好听。
然后大家就陷入沉默了……这个是结果,分析一下这样的原因。
感觉浮夸,可能是最明显的。
比如通常来说,因为愚蠢或者偏执产生的痛苦,是常见的搞笑元素。
但是如果要让观众因为角色的痛苦笑出来,就需要给时间或者故事让他们代入角色,还需要让观众觉得他们当时的决定是他们当下性格的可信选择。
可是,这里面的角色总是做一些超过自己应有的反应,给人的感觉就是,为搞笑而故意做出种种夸张的行动。
比如把白客锁在箱子里面,本身是一个搞笑的点子,但是王宝强当时明明还有其他更多的选择,却一定要这么做,就让人觉得出戏了。
此外,本剧情绪流也是过度饱满,每个片段都想着要搞笑,但却用力过猛,没有给出足够时间酝酿角色的代入感,也没有时间舒缓情绪。
甚至,连讲故事的时间都不够,这也导致叙事跳跃不连贯的问题。
从镜头角度来看,每个镜头的运动都非常多,但却缺少节奏的变化,颜色也都非常鲜艳,却至始至终没有让眼睛喘息的时候,所以整片看下来非常累。
黄渤的扮相更是有点刷新我的审美的下限了,感觉这种化妆已经不是搞笑,而是恶俗了。
看电影的时候,周围的孩子们多次提出好累,什么时候才能完,要求家长带他们离场。
这或许也是节奏问题的另一个证明吧。
这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导演对于自己创作的作品的自信和定力不够。
正因为如此,才想着把各种猛料往上加,直到做成了这样的片子。
其实,从演员到导演,知识结构有非常大的区别。
因为导演可不光是怎么指导表演,还要考虑剧本摄影美术甚至工期等各种元素,要为银幕上出现的一切负责。
而这个片子的感觉是,王宝强导演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学习。
只是因为去年那个新闻,王宝强首次执导的这个电影获得如此空前的火热与关注,其实超过了它所应该有的。
影片票房很可能不低,但长远来看对王宝强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整个故事借鉴西游记的结构与人物,不过这个并没有看出对故事或者主题有任何帮助。
当然,影片也看不出有什么主题。
这倒没什么,毕竟这些没有版权。
但结尾很奇怪的对六小龄童的致敬,却让人内心觉得不大合适。
主要是他本人在片中只是饰演一个苦行僧,突然间变身孙悟空,从电影故事突然跳出到现实,但又保持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最后还拉着武空往山上飞,真有点分分钟出戏的感觉。
木鱼的完全主观评分让人尴尬的超过本身应有的浮夸的人物行为4过于疲劳的运动与视觉体验 3影片的审美有点超过下限4主题不明,片尾对六小龄童的致敬非常奇怪 4 总评:3.7别看了?
虽然影片相当一般,但看着王宝强那么卖力地演出努力地搞笑,和信息量丰富但却取得反效果的镜头,内心却有一种复杂的感情。
我的感觉是王宝强是一个认真的人,只是有时,结果并不是因为态度问题,而是因为能力问题。
如果王宝强导演能够更多学习相关知识,从头开始,以这种努力做下去的话,可能会有所进步。
只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镜头,剧本,审美等等……确实很多,而在这过程中一直保持初心就更不容易了。
刚看完《大闹天竺》,感觉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入围2017年十大烂片之一(除非发生意外,还有比这个更烂的十部电影)。
其实《大闹天竺》完全用不着4个主演,只要王宝强和白客两个人演就够了(完全照搬《人在囧途》和《泰囧》;柳岩、岳云鹏、陈佩斯、朱时茂、六小龄童这几个人都是可以不出现的酱油角色。
尤其是柳岩和岳云鹏,你们俩跟剧情的主线有一毛钱关系吗?
忘了,这部电影没有剧情。
至于特效和武打我就不吐槽了,必竟这不是玄幻片也不是武打片,可是电影的情节完全连不上;看得我一脸懵逼,王宝强怎么就被黑衣人踢到了水里,还捡到一根金箍棒的?
这才是最大的硬伤!
电影最后的彩蛋,硬生生地把六小龄童拉进来,是本片最大的败笔,今年是鸡啊!
又不是猴年!
17年的大年初一,几部大热的片子《西游降魔》、《功夫瑜伽》、《乘风破浪》都看了,说实话都挺不满意的,都拍的啥东西,国产电影让我吐槽的都不想吐槽了。
要吹毛求疵说一个最差的,那一定是非大闹天竺莫属。
混乱的无趣的剧情,浮夸杂乱的表演,纯粹是为圈钱儿圈钱,王宝强当导演的第一部片子以失败而告终。
和学泰囧,港囧的风格,但画虎不成反类犬,王宝强没有学到徐铮核心的味道,温情不让人感动,搞笑不能让人笑,引不了大家的共鸣,当然7亿多的票房对其他档期来说也是好票房,但春节档就是表现平平,希望宝强好好当个演员吧,没有金刚赞不要揽瓷器活。
在物质匮乏,与主流世界严重严重脱轨,甚至81年才有第一部国产电视剧的80年代,中国人没有资金,设备,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可以靠头脑找土法子,甚至一张胶片一张胶片的加工做特效,做出了一部西游记,也做出了中国第一支电子音乐。
这个叫做情怀。
而30年后的你们这些电影人,或者说只能从称谓上叫做电影人的人,靠一些机会一夜成名,而从不思进取。
每每做出一部部大粪来侮辱中国影迷的眼睛和智商!
你当演员,当装傻卖笑的谐星,这是你的招牌,生活不易,靠这种方法挣俩钱我们理解。
可你们偏偏没真凭实学还想装逼!
你当导演?
你新华字典的字能认识多少?
成龙说过当年香港电影辉煌不是因为能挣大钱能出名。
只是电影是很多人的饭碗,这只是他们的工作 做不好就要没饭吃。
你们呢?
你们真的把这当成你们的工作你们的特长吗?
那么好的市场摆在你们面前,每年那么大的票房就让你们争先恐后的拍这种连鸡巴毛都不是的东西?
还致敬六小龄童,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怀是让你用大粪来致敬的?
你那是赤裸裸的侮辱!
我记得克里斯蒂安贝尔在拍机械师的时候好像是两周每天吃一个苹果然后疯狂做有氧运动减了70斤。
而莱昂纳多拍荒野猎人的时候的样子大家还记得 胖成那个样子然后被媒体嘲笑了一段时间然后最后大家才明白人家是为了冲影帝牺牲自己偶像包袱。
还有波特曼,人家13岁成名天下还要去考哈佛,那知识和智商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很多这种例子在全球也是非常顶级的。
不能把你们和人家做比较。
但是你们就算不进取也不要去争相堕落吧?
每年出那么多电影,能看的一个手都数的过来?
让人家外国说你们什么?
人傻钱多?
随便一个什么地产老板,煤矿老板拿点钱出来投个电影,最后说中国影迷就是傻逼,投电影比盖楼回钱快多了。
公路片几乎是有模板的,中国的那些所谓导演毛手毛脚的套用着这个模板,乐此不疲。
主角一般是两到三人,要共同去做一件事,但是性格不同,中间会有矛盾了然后吵架,分道扬镳,然后闪回过去在一起快乐的时光,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的,然后在反叛过来打某一个人的时候,另一个人会不知从哪里跳出来,参与打斗。
最后当然是喜极而泣的完美大结局,我想大闹天竺肯定大九不离十。
比较适合过年放,毕竟最基础的那群人都回老家过年了。
他们不需要电影告诉他们什么,好看,带劲,带点感人的东西都加点普世的友情,爱情就够了。
对于王宝强这个人名,人们对其最大的感受便是一个草班出身的演员,对其电影导演来说充满了更多的争议。
对于《大闹天竺》这部电影,或许有很多的人对其感受是一部无疑的烂片,但细心观影,从中能确切的感受到王宝强的用心制作,以及对于电影人的无限诠释。
电影整体风格以喜剧片的形式向观众们展示,剧情风格充满了各种爆笑的场面,从中更是穿插了武打动作的镜头,让人们更加的认识到了王宝强的风格。
在剧情上,以一种寻找身世之谜为开头,让其开展了一段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更让人在电影的最后充满了种种温馨,以一种美好的结局,结束了整部影片。
对于王宝强执导人的身份,以及演员的身份来说,都是一种完美的体现。
电影人追求的不是剧情到底有多完美,或者是整体风格是否符合整个社会的大潮流,而是一种对于电影的追求,对于电影的整体创作的意义启发。
虽然这部影片获得了不好的奖项,但我对于王宝强导演这个身份持有一种无限的认可,希望他在未来越来越好!
本文首发自文慧园路三号(现更名为幕味儿),2017年1月30日2012年的现象级电影《泰囧》成就了几波人,徐峥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港囧》收获了高达16亿的票房,黄渤已然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号召力最高的男演员。
如今,王宝强也执起了导话筒,和《泰囧》的编剧束焕带着团队一起打造了一版和前者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的“印囧”。
与其说,《大闹天竺》是一部对西游故事的改编,不如说这是一部灵感来自于西游的公路喜剧片。
放到现在来看,《西游记》应该算是最经典的公路题材。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价值观日趋保守,中产阶级精神困惑日益凸显,美国公路电影开始揉入新的类型元素,出现了许多像《午夜狂奔》、《雨人》、《预产期》、《阳光小美女》这样的公路喜剧片。
不同于之前公路电影强烈的边缘性色彩,公路喜剧有着更多的娱乐元素,同样是“在路上”的故事结构,公路喜剧让主人公们在旅途中遭遇各种窘态,借助喜剧完成人物价值伦理的回归。
相较而言,我国的公路喜剧类型电影出现的就比较晚。
2001 年,施润玖导演的《走到底》,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国产公路片,直到2007年张杨导演的《落叶归根》,公路类型电影的意识逐渐被建立。
《人在囧途》、《泰囧》、《无人区》、《心花路放》、《后会无期》以及去年的《港囧》,一部接一部的公路题材电影获得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可以说,公路电影已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类型电影。
《泰囧》所引发的现象级观影热潮,更是让一系列带着“囧”字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出现,《泰囧》、《心花路放》、《港囧》之后,公路喜剧逐渐成型,“与傻瓜同行”的“治愈之旅”似乎成为了一剂票房良药。
公路喜剧片中总有一组或多组呈现聪明/愚蠢、高雅/庸俗或是合理/无理的二元对立关系。
《泰囧》中的徐朗和王宝,《港囧》中的徐来和蔡拉拉,前者都代表着社会中产阶级,后者则是底层小人物的化身。
同样,《大闹天竺》中的主人公唐森(白客 饰)和武空(王宝强饰)也是富二代与穷武小子的差异对比,两人因为一份比“经书”还难找的遗嘱和一栋要被拆掉的小楼被拴在一起,一同去往天竺“取经”。
与《泰囧》、《港囧》略微不同的是,前两者中无论是徐朗还是徐来,都是处于事业压力大、家庭生活种种不顺的中年中产阶级,相比之下,《大闹天竺》的主人公显得年轻一些,富二代唐森的生活困境是父亲去世以及一直以来的亲情与友情缺失。
无论是哪一种,似乎都是当今中国社会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精神困惑,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科技与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下,精神压力与内心孤独无处排解。
当唐森对着武空撕喊,“你弟弟和我爸一样,他们都回不来”之时,我们知道,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回来亲人的复生,顽劣不羁的主人公终是剖开内心的空虚,渴望家庭的回归。
经历一路的追拦堵截之后,唐森对武空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嫌弃变成可以为其当掉自己心爱之物。
唐森与武空的友谊看似是短时间的利益互绑,实际上是两种阶层人的行为与价值观相互碰撞之后所完成的相互救赎。
几天的寻找遗嘱之路成为了唐森最快乐的几天,唐森收获了朋友;而武空也终于在发现小楼被拆除后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一直随身佩戴的桃核掉入水中消失,象征着过往的不快被放下,从印度“猴王”哈奴曼手中接过宝物,斗战成佛。
“别和往事战斗”,如同影片配乐歌词写得那样,放下执念的情感主题是王宝强个人情感的投射。
电影中武空弟弟的故事是王宝强执意让编剧束焕加入的,第一次做导演的王宝强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做导演其实是为了弟弟,因为少时的一场意外,想要成为武打明星、想要做功夫片导演的弟弟早早离去。
片尾,王宝强向六小龄童致敬,在我看来,这更是他在对过去、对最初梦想源头的致敬。
寻找与救赎的主题之下,旅途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是公路喜剧片的另一类型特征。
大部分拍摄在印度的《大闹天竺》同《泰囧》一样,影片中有着许多印度独有的社会人文景观。
印度歌舞、特色的婚礼习俗、街头魔术表演、街道上洒五颜六色的粉末庆祝、吃辣椒比赛等等,都构成了兼具异域色彩和猎奇性的电影镜头,一旦影片热映,说不定又会带动一拨国内游客去往印度旅游。
B故事线上朱天鹏(岳云鹏 饰)和吴静(柳岩 饰)的爱情片段为旅途增加了更为多元的色彩,可惜展现得不够充分,让人物沦为功能性作用。
王宝强第一次导演,影片固然有许多稚嫩之处,文戏武戏之间的剪切节奏、场面调度、镜头选取,难免显得生涩,但是,就如同王宝强自出道以来演得角色那样,这部电影处处给人一种执着的认真之感。
打一句不恰当的比方,隔壁星爷和徐老怪在用特效拍电影,而宝宝在用生命拍电影。
影片结束,彩蛋中落入法网的唐察苏(黄渤 饰)在监狱中忏悔,为大家献上一曲悔过之歌。
“这就是命”四个字一经出口,场下观众大多会心一笑。
经历宛如一场闹剧的家庭风波之后,王宝强带着这样一部有着自我感情映射、恰又是和亲情相关的影片与大家再次相见,仿佛有种命运之感,而“调侃自己”的喜剧是这世上最有善意的幽默。
“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
王宝强借黄渤之口说出了这句不知是解嘲还是劝言的话语,现实的互文让人觉得笑中带了点苦意。
无论如何,王宝强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已然完成,希望他可以真如自己的影片里那样,放下过去,从头开始,斗战成佛!
宝强再出事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宝强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喜剧角色,是因为他本身给人的感觉是轻薄的,没有负担的,没有悲伤的,所以他在电影里遇到那么多惨事,他可以笑的出来,观众也可以笑的出来。
宝强出事以后,失去这个加持,无论未来他做什么搞笑的事情,大家都会这个人背后是有故事的,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他真的可以很难过。
宝强更适合当一个演员,我知道他想把饱满的色彩表现出异域风情,但是这种运用直接导致了眼睛很累,影响观影效果。
为了搞笑,几乎放弃了情节推进,情节结构不完整,而努力的搞笑,使得观众没有办法沉入,反而笑不出来。
最后向六小龄童的致敬太突兀,好像是为了这个点,强行改变剧情,违和感太重了。
我还是喜欢徐峥呀。
说实话,本来很期待王宝强的这部电影,毕竟有泰囧在那放着,又看了大闹天竺的片花觉得应该挺好看,可惜此剧狗屁不通。
白客从头到尾声音太大,没有一句让人发笑,只让人尴尬。
王宝强的打闹片段让人觉得无聊无趣。
小岳岳因为是说相声的,所以一张口就是相声的感觉,还能有点笑点。
好的电影还是要看编剧,演员再卖命,主题再明确,可惜剧情不连贯,没有情节,也是一场闹剧。
阉割版原文链接http://www.1905.com/news/20170129/1154032.shtml 如果我给《大闹天竺》当水军,我会夸王宝强是个好演员。
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群演,成为被奖项票房双双眷顾的人气演员。
倘若说王宝强在《盲井》、《天下无贼》里的精彩表现是因为本色出演,那么这一路下来王宝强不断突破自己,演活了一个又一个傻子。
作为一名赋予了装疯卖傻角色无限可能性的特型演员,他精湛的演技有目共睹。
《大闹天竺》中王宝强再次展现了他炉火纯青的演技,并用他招牌的癫狂派装傻表演传染,不,感染给了全片的每一个演员。
而这一次,王宝强居然还做了导演,他的努力和成功就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写照——不需要专业素养,不关心吃相难看,只要有人脉有话题,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什么人都可以赚票房——这是草根的胜利!
这是时代的狂欢!
如果我给《大闹天竺》当水军,我会夸王宝强是个好导演。
他绝对是这些年演员/作家/经纪人转行拍电影队伍中的一股清流。
倘若说从前这个队伍的佼佼者是导演风格浓烈的郭敬明——把撕逼戏拍出波澜壮阔的迷幻感,再配以意识化的剪辑、排山倒海般的配乐渲染以及MTV式的摄影风格——让我们预见了他成为中国版Nicolas Winding Refn或者Harmony Korine的可能性,对男色的喜爱和呈现更是让他站到了贾曼、法斯宾德和保罗莫里西的高度。
而王宝强一下子就成为了郭导的强劲对手!
王宝强在《大闹天竺》中展露出来的导演风格和掌控力令人惊叹: 他在意识流叙事的道路上比郭导走得更远,每一场戏之间都抽离了内在逻辑性,叫观众难以琢磨人物的动机和关系——即便投入130%的注意力,你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白客要踩着王晶电影里的机器人跟王宝强决战,吵完架准备回国的王宝强是怎么知道白客在染坊,为什么王宝强装在小楼里的监视器没有和小楼一起炸飞,黄渤派去的杀手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怎么知道一行人没有死,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大Boss师傅——可以说《大闹天竺》绝对是一部“烧脑电影”!
片中的色彩美学同样自成一派,看似庸俗、滥俗、艳俗到极致的大红大绿,实质上是借用乡村暴发户式的浮夸审美,传递LGBT友好的理念。
其中一场高度风格化的慢镜头Color Run戏更是将这种美学理念和电影剧情同时推向了高潮。
王宝强还是类型片混搭的先驱者,拍一部加入异域风情的公路喜剧?
《泰囧》早就玩过了,宝宝的野心可大着呢!
《大闹天竺》还是部特效五分钱的科幻片、人物走位都衔接不上的动作片、一言不合就唱歌的歌舞片,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乡村Cult片!
片中对人物情感的描绘和探索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王宝强和白客的友情戏有多么匪夷所思,岳云鹏和柳岩的爱情戏有多么猝不及防,《大闹天竺》就有多么先锋和大胆!
如果我给《大闹天竺》当水军,我会夸影片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天马行空地植入了流行文化和异域风情。
《西游记》可是超级热门大IP,有了它就有票房——虽然蹭西游的流量早已成了华语电影的一大奇观。
再拉来六小龄童致敬下——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鸡年春节档要致敬猴子。
观众爱看动作场面,王宝强的武术底子不加一点动作戏岂不是浪费——虽然怎么看怎么像杂耍。
印度有什么?
纱丽染坊,加进来!
辣椒大赛,加进来!
开挂摩托车,统统加进来!
全国人民帮宝宝一起骂马蓉,电影里不黑一把怎么行?
既然是春节贺岁档,那就几个演员一起办场假春晚唱两首歌当彩蛋吧!
电影里往往会有点题的台词。
《大闹天竺》里我找到两句,不知你们觉得哪句更合适。
一句是“辣眼睛!
” 一句是“你们的脑袋是用来养鱼的吗?
” 如果你是因为同情王宝强才走进的电影院,那么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大过年花钱看(chi)烂(le)片(shi)的自己更值得同情。
王宝强这货提前把印囧给拍了,还占了西游大IP的便宜,不止是尴尬,几乎所有笑点都极其低俗幼稚,春节档最烂没跑。最想不通的明明是鸡年却又把六小龄童请出山,去年干嘛去了?现在只要是电影都要蹭西游的流量,已经成了华语片届的一大奇观。以及,任何打着情怀的幌子骗钱的电影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闹闹哄哄的也挺有意思的
真正的鸡年闹剧。
我觉得好好笑的 笑了一晚上 哈哈哈哈哈
人生的第一次零点场 献给了宝宝 人生的第一次豆瓣影评 献给了宝宝 我好后悔为什么不在家看春晚
贺岁档总是会格外宽容。
抱着会很烂的想法去的,我旁边的小朋友笑的很开心啊,主线没有很差虽然bug很多结尾的莫名其妙副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也好过很多大牌助阵的烂片
烂的我想去支持马蓉。
我觉得王宝强还是不要当导演,只做演员比较好。
你要说它是《印囧》也是可以,但王宝强毕竟不是徐峥。最终点是暴发户就是暴发户,品味和素养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这种审美这种控制力,到底凭什么当导演。
《大闹天竺》可以说是一部令人目瞪口呆的作品,王宝强初涉导演那“鬼斧神工”的执导功底,集低俗、浮夸、幼稚为一体的大成,居然使一部喜剧电影做到了从头至尾都无法为之一笑的登峰造极,而那几乎是处于癫狂状态的自嗨,更将一个烂字发挥的是如此让人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其实说拍摄手法,比乘风破浪好多了。全片紧张刺激无尿点。 是谁帮的王宝强,徐峥他们这帮人类型片拍除了专业。真的拍得很专业。不像 韩寒 还在摸索学习。 可是很奇怪,上豆瓣一看评分这么低。 好吧,看来普罗大众已经开始装文艺的逼了。 呵呵~
剧本太烂,演员表演没多大问题。有的地方还是挺好笑的,这满场的小县城电影院还是有阵阵笑声的。一个人观影会挑剔,第一次陪爸爸看电影,我努力地陪笑,时时关注他的表情,爸爸大多数时候眼角有笑意的,就是中间被我摇醒两次。亮点:我拼了命都做不了的事,你一个电话就搞定了,我拼了命也要保护你。
好好做演员吧,不是个演员都能做好导演的
搞笑情怀 有就可以了 初一早晨看电影 看完就清醒
嗨大年初一就是图个热闹,讲故事的功力有待提高,既然是宝宝的大屏幕处女作就不打牙尖了哈哈哈哈哈此处省略吧啦吧啦吧啦若干文字哈哈哈哈
给大锤的!
我觉得挺热闹的,作为贺岁电影来讲挺好的。
至少满足广大只想轻松的同志,过年啊。但美术……完整看完需要勇气
这是一部非常幼稚的电影,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因为他们啥都没见过,而且在学校里经常毫无理由的奔跑追逐尖叫互相掏小鸡鸡,比较容易对影片的笑点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