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见识到了韩国的狗政府狗官员,看的过程我一直在愤怒,人之初,性本恶,这些性侵学生的狗渣老师就应该TMD判死刑!
立即执行!
给我一把刀,把这些人渣都TM碎尸万段!!!
以上纯属解气,电影很压抑很阴暗,揭露丑恶龌蹉的人性,金钱卖弄下的人权,这个世界对谁都不是公平的,残疾人也有人权!!
更何况是一群孩子!!!
结局我最不能接受但是这又是真实的我又怎么不能接受呢!
就像那些被学校性侵的残疾孩子一样!
就像是被强迫的接受这个结局!
小演员们的表演震撼人心,反观男主的表演却十分克制,感觉这样的处理很好,孔侑的表演不用说,情感爆发点不多但是一直眼神有戏,小演员尤其让人吃惊吧,尤其是白承焕在得知得到和解后的情感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厕所间上面露出头的那场戏,我事先猜到了,但是还是整部剧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
那双眼睛对我来说简直是阴影了。
公平吗?
这个世界公平吗?
没有回响声,我们生来就不公平,甚至还带有残缺。
我们反抗了,用哭声、呐喊、以及法律,当一切都不再能保护我们,我们只好用生命一搏。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我从没有刻苦的学习过它,我讨厌把所有令人看到人性丑恶一面的东西活生生的剥在我面前,厌烦所有不相干人以一种絮叨琐碎的姿态将他们的不如意或者遭遇到的不公展示给我看,甚至没有耐心听下去别人仅仅是关于憎恨这种态度的叙述,好吧,真的忍受不了。
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仅仅活着就是对勇气最大的证明了,何必再在穷枝末节上不放过自己,说这种话真的很不负责任,可原谅我的性格。
大一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次半天的残障儿童志愿者,到残障院以后领一些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出去参加市里组织的残疾人大会,关于什么的我不记得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残障院。
当然,之前《梦旅人》留给我的印象与想象就是那里永远阴暗潮湿,每个角落里大概都残留着血迹与狰狞的味道。
不过,现实中的并非导演所营造的猩红氛围,在我看来只是一所深深关闭的狭窄促挤校园一般。
大家敲门进去之后,大门就立刻被关了起来,深深地围墙,顿时想起晋宅高大的墙院内永远四角的天空,这也是应当的,毕竟要为这么多孩子负责。
当时有好多孩子跑出来将我们围起来,有的只是痴痴的笑,也有安静的笑,还有大声的吵闹,或者只是沉默不言语。
许久都走不出的门带来的新鲜感我永远无法体会。
当时有好多孩子跟着车子不肯离开,每个人都想坐着车子出去,尽管是智力障碍,可是对于外面的新奇感他们和普通的孩子有着相同的难以抵抗。
没有被选上的孩子的那种失落感,我无从感知,不知道用我盼不到的一场心仪已久的旅行可不可以相提并论。
被放出去的因为乖乖表现的孩子在拥挤的小面包车里一路都不停歇的唱着跑调的歌,老师说那是她们上课教了好久的歌,大家很喜欢,孩子兴奋的隔着玻璃对窗外每一个对我们来说枯燥无味且再无二分差异的小店建筑匆匆路人指指点点。
甚至回来后我还抱着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小男孩喂了一顿午饭,老师说他的情况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饥饱,一定不要让他吃撑,我就全靠自己来把握他的饭量,而后在他的挣扎里抱他离开饭桌。
最后的最后,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
我做不到以一种正常的心态面对这些弱势群体,恐怕这样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吧,对于他们的恐惧喜乐我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我不能全靠自己自以为是的专业知识对类似的全体以大致无二的手法来解决问题。
雾津这个虚构的地名,白雾茫茫,难以掌控与感知,看不清楚也听不明了,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心底大概都有愤慨的怨恨上帝真的很不公平却也无能为力的情绪。
可片中所说“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到底又有几人是抱着这股无奈感却咬紧牙关坚定的走在向前的道路上。
对于这些个道貌岸然的禽兽,没有让他们懂得自己种下的是罪孽的话,恐怕判再多的刑也是徒劳,尽管对于他们的判刑是微乎其微。
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生活在这种深深关闭封锁大院内,哪怕是个再正常的人,也会受不了,何况残障院,疯人院等等这些地方,每日被异样的气息包围。
或者说其实真正病态的是我们这些活在院墙外匆匆忙忙的人,那么当被关进院子里的时候,又会不会被他们同样所难以理解的我们的病态而打败而折磨,最终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几乎全部与电影情节无关了,只是这些异于我所熟悉的生活的环境都让我恐惧又难以融入掌控,即使是专业知识的作用恐怕也是微乎其微的,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真是无限度的夸大了理论知识的影响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这些泛泛而谈的笼统概括的体系又怎能每每就对它们回应的严丝合缝呢。
对于三个孩子来讲,以旁观者无知又自以为是的观点来看,我觉得不幸中最幸运的就是宥利了吧,起码相对于妍斗和民秀而言,她所能感知到的苦痛与折磨降到了比较低的限度。
民秀选择了同归于尽,妍斗选择了感恩,她发现自己和普通人其实一样,同样有人珍惜他们,出于自我的悲观情绪,我劝自己相信她真的可以做到,但却最能理解民秀的做法。
年初看完《熔炉》之后,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似有千言万语无限愤怒,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只能化成无聊的的九个字“没看着急,看了郁闷,唉。。。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世界末日辣椒酱贴出的一个视频,在这里要感谢她!
心脏再度被重重一击,但这次不仅仅是因为电影,而是《熔炉》上映后的种种。
奈何自己依旧愚钝,笔下干涩不知如何宣泄,只能将视频内容按照时间线和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文字写在这里,算是一种宣泄,亦或者抛砖引玉。
其实你也可以直接看视频,台湾公视做的一档《熔炉》特别节目,文字内容皆出自这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3Mjk2Mzg0.html===========我是第一次写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分割线==========光州,距首尔四小时车程,当地私立听障学校,下属特殊学校、庇护工厂、社会设施院,是获政府补助又能向企业募款的社福法人单位。
同时又是私立学校,受《私立学校法》和现行《社会福祉事业法》双重保护,经营自主,完全不受外界监督,已发展为家族式企业,高层皆为亲戚姻亲。
2005年6月======== 该校教师全应燮被校方诬赖性侵学生,而向当地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举报,第一次曝光听障学校的罪恶: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从2000年开始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性侵丑闻引起当地人权团体的愤怒,组成委员会为受害者发声,同时展开司法程序。
经过调查,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只举报6人,4人受到司法审判,其中校长、总务主任一审分别被判5年、10个月,2名性侵老师被判2年。
然二审大逆转,校长、总务主任皆没有前科且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使用公款)而被判缓刑获释。
人权团体在判后六年始终坚持抗争,然成效有限。
2008年======女作家孔泳枝读到关于此事件的网络新闻,被“在法院下判决的那瞬间听障者哭了”所触动的孔泳枝,经过查阅方才得知事件真相,大为震惊。
立刻前往光州,与受害学生相处数日,深入了解孩子受创心灵后,将该事件改变为小说,2008年底至2009年中连载于网络,点击率超过1600万人次。
2009年======小说《熔炉》发行单行本,旋即大卖。
同年,尚在服役中的男主角孔侑在部队读到这本书,深受震撼。
2010年8月========孔侑退伍,向所属经济建议翻拍此片。
2011年年初左右============《熔炉》开拍2011年9月========电影《熔炉》上映。
网络出现要求重启调查百万人签名活动。
《熔炉》上映第六天================光州警方组成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
重启调查后发现,现行性侵害防治法刑责太轻,性侵身障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性侵幼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公诉期七年,两名性侵教师已过追诉期。
网民要求提高性侵案量刑标准和废除追诉期。
光州警方提出因强奸致伤,公诉期延长到十年。
同时调查后14人涉嫌性侵,由于涉嫌性侵校长已过世,将有韩国政府负起连带责任,赔偿受害学生。
向光州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吐露受性侵的听障学生又当年的12名增加到30多名。
电影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要点: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废除公诉期。
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同时催生“熔炉防治法”——《社会福祉事业法》修正案,确保社福机构经营公开透明并纳入外部监督力量,目前尚在审理中。
《熔炉》下档后一个月=================光州私立听障学校被取消社会福祉许可证,学校被关闭,由光州政府接管,缴回韩币57亿元法人财产,用于身障者福利基金,并成立国立特殊学校,预计2013年开学。
++++++++++++++++++这是时隔5年的分割线+++++++++++++++++没想到还会有更新这篇文章的冲动,其实《熔炉》在看过一次之后就被我深藏硬盘,但有什么用呢?
同样的事情甚至就在身边发生!
而这一次根本不会有电影
我想说这部剧里女主角比男主角来讲更是应该歌功颂德的吧。
男主角听见女厕所里有嚎叫声却怂了,因此抱憾终生担起了捍卫萝莉正太们的重担。
之后虽然举着遗像跪倒在水泊之中,但事情结束也就moving on 了,离开阴森小镇继续自己和妈妈女儿幸福平凡的生活。
相反女主虽然本职是此,但却在更重要的细水留长的日子里长久地抚平孩子受伤的心灵。
这才是更难能可贵的。
但还要完败女主的,当属禽兽校长。
话说有谁不愿意扮演英雄?
孔侑乐意,元彬乐意,我相信校长本人也是乐意的。
但没人愿意演这么一个势必遗臭万年永世anti的角色。
毕竟同类型片中《素媛》里的变态大叔虽然行径更加凶残,但画面拍摄也只敢拍到与萝莉搭话短短几秒钟的场景,可熔炉里校长绑扯打全程表现的入木三分,场景的逼真度引起观影者身心不适,尤其在厕所隔间上方出现的大脸,几乎成了所有女性心中的PTSD和恐怖代名词。
如果说是这部电影促成了韩国的熔炉法,那起码有百分之五十的功劳是属于饰演校长的大叔的,正因为他的挺身而出以极尽丑恶的演技真实地塑造了一个令全社会都为之发指的形象,才能使无论政府或是舆论都深刻地意识到现实中真正发生过的事件是有多么丧尽天良。
毕竟用语言来形容现实中罪犯的罪行是无法直观造成同理心的,不足以令大众具象体会到他们究竟有多么罪大恶极,更不能切身反思纵容了他们这种行为的法律是多么荒诞可笑,但校长这种残害折磨没有丝毫抵抗力的聋哑孩子时的理所应当,在法庭上装作无辜的面无表情的方法派演技才真正扇醒了整个韩国社会。
这样的存在感不是好事,校长之前作为男十九出演了电影《新世界》,这样一部黑帮火拼的暴力电影中,没被灌人泥浆扔大海、把宋智孝扒光塞桶里吓到,却因校长出现的十余秒镜头腿哆嗦。
设想以后校长若成为偶像剧中固定龙套,那么看韩剧将成为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
(截至2020年2月4日,校长果然成为了固定龙套熟脸)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聋哑学校,校长和室长还有一部分教师联合,性侵犯和虐待聋哑儿童的电影。
怎么说,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看电影入戏的人,导致看什么电影情结感动的话,都会随着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的情绪波动而受影响。
和大叔一起看了熔炉,第一次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
就只有看到两个大人和三个聋哑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四个人没有胃口,而其中一个孩子吃炸酱面吃的超级有食欲都蹭到鼻头上的情景,好像送了一口气一样,勉强的尴尬的干笑了几声。
我只是个不到20岁的姑娘,没有资格唧唧歪歪的评论什么社会现象,我的智商也不允许我想那么深刻的东西,我只是想说,和那些这么不幸运的人相比,我们真的是太幸福。
我相信每天都有闲心来刷豆瓣的你,人生里并没有什么难到不行的事,也很少人会有那种人生中实实在在过不去的坎儿。
抱怨着上学多么烦躁,考试多么窒息,同学关系多么不融洽,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学上。
抱怨上司怎么怎么变态,工资怎么少的可怜,假期几乎没有,加班好像吃饭一样频繁,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工作。
抱怨着身边的人总是不解风情,不懂浪漫,不会关心你,甚至说不出一句好听的话,不过还好,起码有人愿意在身边一直陪着。
抱怨着总是有太多太多的烦心的事情,想着解决却又没有头绪,心情很低落的时候也有很多,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曾经有过向自杀的念头吧,不过还好,一通电话过去,总会有一两个人愿意出来陪你喝两杯。
所以,我们,多幸福?
命运真的不公平,有些人一出生以来就被剥夺了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幸福,好像被取胆的黑熊一样,关在一个连翻身都不能的铁笼里面,生命中除了疼痛,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电影的最后说【到2011年到现在为止,当时的加害人一部分已经恢复了原来的职位。
这起案件上的所有的法律判决已经结束了。
但是为了揭露真相,他们仍在继续战斗着。
】这写话出来之后,接着就是演员表还有什么赞助商的字幕滚动了出来,我脑袋里一直重播着最后一句话,【他们仍在继续战斗着】。
觉得世界上能有这样善良的人们在,就不至于那么绝望。
怀着很感激的心情,觉得这种人很厉害,心里也有很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关心那些弱势的群体。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帮助过很多流浪的小动物,不是具体的工作,就是在他家小区周围的流浪猫很多,天气越来越冷,觉得他们可怜,总是买猫粮喂这些流浪猫。
他跟我说,这样喂久了,有的时候就看到小猫们总是在他喂给他们猫粮的地方等待他,有时候他没有买猫粮的话,总是躲着那些小猫走,说是怕看到那种期盼的眼神,什么也不能给的话,觉得非常愧疚。
有次大家聚会一起去吃吃喝喝,叫他,他不来。
另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他也推辞了,然后我们去吃吃喝喝的一晚上,喝了个烂醉。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起床上网,看到他在QQ空间写的一篇日志。
里面有段话他大概是这样说的。
【钱包越来越薄了,已经不知道下了几次决心再也不理他们(小猫),做不到啊。
刚才朋友叫我去玩,我非常想去。
如果我不去的话,就能多买好几袋猫粮,就拒绝了。
小区里有只猫怀孕了,我想给她抱到家里来,外面太冷了。
XXX(他的女朋友)马上就要过生日了,我已经没有钱了,我想在她生日那天,带她来看看这些小猫们,希望她能理解我。
】我非常受鼓舞,觉得非常感动,我也是这样的人就好了。
被其他人需要着,这种感觉,应该非常幸福吧
前段时间看了,《鬼怪》然后知道了孔刘,然后看了《熔炉》。
说一说感觉吧,真的很真实,很阴郁,很揪心。
电影中开头,小男孩目光呆滞的被疾驰的火车碾压,和仁浩撞死的小动物一起,形成强烈的暗语,也埋下故事线索。
名秀和弟弟被朴老师性侵害,弟弟年纪小小不堪忍受,侵害不忍看哥哥被毒打,绝望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面即使年迈的奶奶知道自己的孙子被男老师性侵害….但是想着老伴还躺在床上,媳妇又失踪,一个孙子已经被火车辗毙,不论怎样,生活还是要过下去…因为要生活,所以不得不像丑陋的人,残酷的生活现实不低下头。
真的扎了老心了。
电影中邪恶的,卑鄙龌龊的校长,校监,朴老师真的可恨之极,殴打,性侵,买通刑警,收买证人,表现出的丑恶嘴脸真的让人震撼。
看完心里很难受,堵得慌,心疼孩子们……故事里仁浩东奔西走,虽然经过很多努力申术,但是也是失败的,连他们的律师都背叛了他们,连最关键的证据都交给对方,电影最后虽然斗争还在继续,但是我们相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
看完电影已经很晚了,但是没丝毫睡意,好像整个人都不会再好了,时常设身处地,但又不能够,因为那是无法想象的阴影。
结尾让人浑身不舒服,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是否像正能量电影一样好人好报且坏人得到应有惩罚。
上网看了很多的帖子,没看到一个,都觉得这不是最好的结局,所以一直找一直找,最后找到了下面这个,虽不能说心里舒服(因为校长居然病死了,便宜了他),但是至少有所交代。
以下内容均是转载,此文仅作为总结归纳,文中附上网站。
有探究欲的请自行查阅证实。
光州,距首尔四小时车程,当地私立听障学校,下属特殊学校、庇护工厂、社会设施院,是获政府补助又能向企业募款的社福法人单位。
同时又是私立学校,受《私立学校法》和现行《社会福祉事业法》双重保护,经营自主,完全不受外界监督,已发展为家族式企业,高层皆为亲戚姻亲。
2005年6月 ======== 该校教师全应燮被校方诬赖性侵学生,而向当地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举报,第一次曝光听障学校的罪恶: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从2000年开始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 性侵丑闻引起当地人权团体的愤怒,组成委员会为受害者发声,同时展开司法程序。
经过调查,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只举报6人,4人受到司法审判,其中校长、总务主任一审分别被判5年、10个月,2名性侵老师被判2年。
然二审大逆转,校长、总务主任皆没有前科且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使用公款)而被判缓刑获释。
人权团体在判后六年始终坚持抗争,然成效有限。
2008年 ====== 女作家孔泳枝读到关于此事件的网络新闻,被“在法院下判决的那瞬间听障者哭了”所触动的孔泳枝,经过查阅方才得知事件真相,大为震惊。
立刻前往光州,与受害学生相处数日,深入了解孩子受创心灵后,将该事件改变为小说,2008年底至2009年中连载于网络,点击率超过1600万人次。
2009年 ====== 小说《熔炉》发行单行本,旋即大卖。
同年,尚在服役中的男主角孔侑在部队读到这本书,深受震撼。
2010年8月 ======== 孔侑退伍,向所属经济建议翻拍此片。
2011年年初左右 ============ 《熔炉》开拍 2011年9月 ======== 电影《熔炉》上映。
网络出现要求重启调查百万人签名活动。
《熔炉》上映第六天 ================ 光州警方组成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
重启调查后发现,现行性侵害防治法刑责太轻,性侵身障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性侵幼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公诉期七年,两名性侵教师已过追诉期。
网民要求提高性侵案量刑标准和废除追诉期。
光州警方提出因强奸致伤,公诉期延长到十年。
同时调查后14人涉嫌性侵,由于涉嫌性侵校长已过世,将有韩国政府负起连带责任,赔偿受害学生。
向光州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吐露受性侵的听障学生又当年的12名增加到30多名。
电影上映第37天 ============ 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通过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要点: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废除公诉期。
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同时催生“熔炉防治法”——《社会福祉事业法》修正案,确保社福机构经营公开透明并纳入外部监督力量,目前尚在审理中。
《熔炉》下档后一个月 ================= 光州私立听障学校被取消社会福祉许可证,学校被关闭,由光州政府接管,缴回韩币57亿元法人财产,用于身障者福利基金,并成立国立特殊学校,预计2013年开学。
以上内容转自 http://tieba.baidu.com/p/28718110462000年至2004年间,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人员长期对残障学生实施虐待及性暴力侵害。
直到2005年6月,此事才广为人知。
原因是一位职员实在忍不住,向光州障碍人性暴力服务机构揭发了此事。
之后,继警察与检方进行搜查后,国家人权委也展开了调查。
但是当时对罪犯的处罚很轻,2005年11月,该案一审,涉案校长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行政室长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名教师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不过,前述当事人在判决后事实上没有接受实质性的惩罚,仍继续在学校担任职务。
事情过去6年了,无论是加害方,或是受害方似乎都将这件事埋藏在记忆深处,权当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电影的上映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也再次将这起已结案的性侵害案件推上水面。
在韩国民众的集中关注和推波助澜之下,韩国光州警方组成特别调查组再次着手对“仁和学校事件”进行调查。
2011年9月29日,40名涉案教职员工中,其中1名因涉嫌性暴力被起诉、12名因涉嫌向事业法人行贿予以不拘留起诉、13名受到向所任职机构通报处理、其他14人则接受内部调查。
2011年12月29日,光州地方检察厅对涉嫌对女学生实施性暴力侵害的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校另一主要当事人实施逮捕,该名当事人2006年曾因证据不足作不起诉处理。
仁和学校目前亦因援助资金中断等而处于事实上的关闭状态。
引发一系列法律修订 电影《熔炉》暴露出的社会福祉机构内存在着的侵害残障人人权的问题,也引发了韩国民众对残障人群体的集中关注效应。
韩残障人团体等民间组织一致呼吁应对《社会福祉事业法》进行修订。
2011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了《社会福祉法事业法修订案》。
修订后的社会福祉法规定,对触犯《性暴力特别法》和《儿童青少年性保护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十年内不得从事相关业务,在职期间对使用社会福祉设施的人员实施同类犯罪的,将永远禁止从事社会福祉事业的经营管理业务。
《社会福祉事业修订案》还规定了经营管理人员停止执行职务,强化国家和自法团体的指导和监督力度,提高社会福祉经营管理机构公益性和透明性等措施。
同时,电影中暴露出的光州仁和学校虐待和性侵害学生事件,也引发人们对学生人权和性侵犯问题的关注。
韩政府为预防“熔炉”事件的再次发生,积极推动国会通过《教育公务员法修订案》。
修订案规定对实施性犯罪的老师将处以100万韩元以上的罚金并予以清退。
2011年10月起,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对全国所有寄宿型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联合检查,并成立预防对残障学生实施性侵犯的“常设监督团”。
同时还将对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关从业人员的性犯罪经历进行调查。
韩国各级教育机关对残障人学生性侵害现状进行调查,并加强性教育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韩国京畿道、光州、首尔等城市也相继出台《学生人权保护条例》禁止间接体罚,禁止性别歧视等。
“熔炉法”通过 电影的最后,涉案当事人及协助他们的律师、官员在恣意地宣扬他们取得的“胜利”。
这里,在当地有影响力的犯罪嫌疑人、曾担任过法官而享有“前官礼遇”潜规则待遇的律师、主审法官甚至主诉检察官们都屈尊于诱惑而结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受害方的聋哑孩子们及残障人团体组织等则形成为另一个期冀实现司法公正的共同体。
然而,他们的抗争却受到公权力机关的驱逐。
谁将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政府及司法审判机关能用什么来换取民众的依赖?
电影《熔炉》使韩国民众对法官性暴力犯罪审判表示失望、愤怒和怀疑。
韩国法院系统负责性暴力案件审理的61名法官于2011年11月14日为此召开“性犯罪的量刑和受害者证人的保护”的专题研讨会,表示将会对该类案件作出值得民众依赖的判决,以回应质疑。
作为电影《熔炉》反映的针对残障人实施的性暴力犯罪的对策而制定的法律,2011年10月28日,韩国会208名出席会议的议员以207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
性暴力特别法修订案规定,对残障人及不满13岁的儿童的性暴力犯罪不受时效限制;对残障人性暴力犯罪的,删除了“不能反抗”的构成要件;强奸犯罪的处于七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强制猥亵犯罪的处于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仅提高了量刑刑期,而且不得宣告缓刑;从事残障人保护及公益事业的人员,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犯罪的,在量刑标准的基础上加重二分之一刑期以严惩。
韩国会还通过了《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等人权侵害预防对策特别委员会组成决议案》,该特别委员会将对以残障人为对象实施性暴力等侵害人权问题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关对策。
依据该决议案,由18名国会议员组成的国会特别委员会将在2012年5月29日之前,承担有关针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等人权侵害预防及受害救济和相关法律案的审查和处理事务。
2011年12月19日,韩国大法院量刑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性犯罪类型中新设“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犯罪”,与对非残障人实施性犯罪相比,量刑标准由三年提高至五年。
新的量刑标准将于2012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以上内容链接 http://i.mtime.com/5163586/blog/7429322/
跟《母亲》、《老男孩》、《杀人回忆》这种构思精妙、炉火纯青的韩国犯罪片相比,这是一部手法很笨拙的模式化电影,也无甚新意。
但打动我的也许就是“由真实事件改变”的这样一句注释。
弱势群体与地方势力的角力,结尾早已在片头之处就已写好,没有希望的绝望。
只是在这场赢不了的斗争中你还是会心痛,因为主人公是那么一群聋哑加弱智的孩子。
还有那种贯穿全片的,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正义无法伸张的无力挫败感,虽然俗套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沉默。
有时候,战斗只是一种态度,无关输赢。
雾津,一个虚构的韩国小城,终年被迷雾笼罩。
一个新履职的聋哑学校的老师不经意的卷入一桩桩校园罪案。
这是一座表面上风光无限的私立慈善学校,校长在当地声名显赫,身膺教会长老等风光无限之职。
而私下里却同其同胞弟弟和另一教职员工沆瀣一气,大肆索要新任教师的贿赂,买通警察,包养情人,甚至对未成年的聋哑学生实施长达5年之久的性侵和虐打。
在这个官官相卫的小城市大熔炉里,各种保护链、利益链交错纵横着,就像宫崎骏笔下的漫画怪物,外面是充气的人形,用针扎破了,便游弋出无数的黑色蛆虫。
作为片子的主人公,新任教师姜成浩也曾徘徊挣扎,但最终还是洁身自好,没有被这个熔炉所吞噬。
他和一位人权协会的女干事一起揭发了这件暴行,走上了漫漫上诉之路。
案情并不复杂,取证也并不艰难。
正邪自辩,虽然校长听从警察局长的劝告找了一位刚从部长级法官职位下来开律师行的德高望重的前任老法官做辩护人,但法庭辩论在事实面前也并没有占什么优势。
就在大家以为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凶手必被绳之以法的时候,出乎意料的结局出现了,剧情也在此急转直下。
法官虽然宣布原告有罪,但也声称鉴于原告的威望和多年的贡献而酌情减免,最后三个人都只被判了几个月的刑并且缓期1-2年执行。
原来并不是好的过程都会迎来大团圆的结局。
那些过程论者要大跌眼镜了,他们说不可以这样不按常理出牌,没有规则的游戏谁玩的起?
是的,没有规则,恰恰就是它的潜规则。
它潜规则的利用了“前官礼遇”社会习俗而不让大法官律师的第一个案件败的太惨,它潜规则的利用了弱势群体的经济困难而用钱收买了受害孩子的家属不再上诉,它潜规则的利用了老法官和新法官的人际交往圈而对后辈施加压力,它还潜规则的用高薪职位收买了能言善辩的控方律师让其不再接手此案.... 这就是法制社会的悲哀,一个按照法制程序进行的过程却未必是你想要的结局,罪犯合法合理的逃脱制裁。
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正义真理,有礼有节,有法有据,但最终我们赢得了过程却失去了最终的结果。
我们不止愤怒于禽兽般的暴行,我们更痛苦于无能为力的挫败。
我们只在黑暗中看见里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但却忘记了最黑的黑暗往往是看不见的黑暗。
于是,在这样的法治社会里,依然有“不明智”的私刑存在,这是受害者最后无力的抗争和呐喊。
那个有3级智障的聋哑小男孩,本满怀欣喜的把所有的证词全部写了下来打算在法庭上好好表现,让迫害他的老师得以量刑,但却在最后关头被告知他的监护人已签署了和解条约而没有了上诉权力,在那个雨夜里,那伏在老师肩头无法出声的干嚎声声撕心裂肺,闻者无法不动容。
而他,也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里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给予仇人以惩罚,给予自己以解脱。
那个幼小的羸弱身躯需要迸发多大的力量才能控制住一个比他重两倍的成年人,一起在震颤的铁轨上等着呼啸而来的同归于尽?
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绝望?
里面最让我痛心的就是孩子的监护人被说服和解的情节。
本来,他们是智障,是聋哑,是未成年的孩子,是最该被精心保护尽力争取的一群弱势群体,但在现实里,他们却是最容易被牺牲掉的一群人。
那个小女孩的双亲都是智障,在周围亲戚朋友的劝说下签了协议收下了巨额和解费,而那个小男孩父亲几乎植物人瘫痪在床,风烛残年的奶奶在贫民窟的家里同样不说二话的在沉默中同意了和解。
你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除了悲愤你依然无能为力,这是人性和伦理的残忍黑洞。
在生存的压力前面,我们可以牺牲掉的除了信仰、尊严、自由,还有什么?
而换做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就像那个划去名字的游戏,在没有亲历之前,所有的道德高度上的指责都显得那么的轻佻。
也许在他们根本无监护能力的监护人们把他们送入聋哑学校的那一天,这些无辜的孩子就已经是被牺牲掉了的吧。
片子的结尾是男女主角和一群聋哑人在法院前静坐示威,结果被那个收受贿赂却逍遥法外的警察队长带队用高压水枪冲击。
最终,他们一个个的在水幕之中悲壮的倒了下去,怀里抱着的小男孩的遗照也在混乱中被踩碎。
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一年后,男子远离了雾津回到了汉城,而女子依然在人权中心奋斗着,被解救出的两个小女孩在一群人的关怀中健康成长着。
其实从始至终,只有他们两个作为置身事外的第三者在为这件事情孤独的奋战着。
而在字幕显示里,这个真实事件的相关人员至今依然在法律上诉抗争的过程中努力着。
在天朝成长的我们,对于这样的故事应该不会陌生,我们看了太多这样无望的血泪抗争,里面更多的是爆发的过程,以及沉默的结局,比如钱云会,比如温州高铁。
也就在此时此刻,那个绝望的被强制卖淫的11岁永州女孩的母亲因为不服法院判决不断上诉最终被地方政府送去劳教的新闻还牵扯着所有人的心。
我们不去抗争,也许会被洪流给吞噬,我们去抗争,也许还是被洪流给吞噬。
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去抗争的,哪怕就只能改变那么一点点,就像片里的小女孩最终逃脱了魔掌身心慢慢恢复一样。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本善良纯真的我们。
哪怕,我们从来不曾赢过。
敬那些敢于撞石头的鸡蛋们。
再一次观看这部电影,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三毕业那段无聊的日子里,一个深夜,不是睡不着,就是熬夜成习惯了,没到三点就不睡,然后想起来以前一个学长和我推荐这部电影,但是想起他说泯灭人性、虐童、性侵,我还觉得恐怖,确实,我当时也把他看成了恐怖片和社会黑暗片。
可是我今天看,却哭了,全无恐怖之感,全程在哭,心里盛满了悲伤,太满了,太悲伤了。
加之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就更加让人感觉很愤怒。
这些孩子都是残疾,基本是聋哑儿童,还有一些智力障碍的儿童,可是那群自称老师的人却那样对他们,不管他们已经有多么痛苦,还要给他们再添加那么多的痛苦,我的心实在太痛了,看到民秀那么努力的想要在法庭上当好证人,说好证词,却得知奶奶已经同意和解了,那一刻我眼泪根本止不住,为什么,夺走了一个孩子的一切之后,连给他上台陈述事实,给他看见光明的机会都没有,最后他只能选择自行解决这件事,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杀人,杀不尽,就只杀那个最可恨的,太弱小,没法直面攻击,就选择在铁轨,同归于尽…那些披着教师职业外套的人,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变态。
而他们却是最有能耐的,这也是最让人无奈的,所有机关全被买通,官司打赢,证据凿凿,却无法惩罚他们。
他们继续逍遥,继续伤害着更多的孩子。
全片黑暗让人惊悚,只有两个正面角色,只有两个人因为心疼这些孩子而奋斗着,只有他们相依为命着,丢掉工作,困难重重去从不放弃,一直奋斗下去,只是因为这些孩子太让人心痛,太需要人帮助。
而仅仅是这一点点的帮助让孩子们有那么短暂的开心,见到短暂的光明。
以后,或许黑暗更多,最终还是黑暗胜利或许反抗成功,而我只希望孩子不被伤害,不仅是剧里的,而是所有的。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去年大热的日本电影《告白》。
同样是反映社会问题,《告白》借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大量夸张的超现实的拍摄手法,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熔炉》取材于发生在韩国的真实案件,影片的叙事方式更实在,实在到残酷的地步。
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会让观众出戏。
至少从调动我的情绪这方面,好奇--生气--喜悦--迟疑--愤怒--悲伤,我的心情完全随着主人公的情绪而变化。
一部不会让人出戏的电影已属佳作,更何况是一部调动了这么多种情绪变化的电影,一定要力荐一下。
故事发生的地点设在一个雾很大的地方“雾津”,隐喻被迷雾掩盖掉的真相和人们的良心,这个隐喻有点像多年前的一部国产反腐剧《大雪无痕》。
在人物方面,两位主人公鲜明的性格与他们的背景和职业呼应起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几个孩子的表演张弛有度,震撼人心。
连男主的妈妈都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去银行取钱都要取新钱币的会算计着过日子的母亲,更让人觉得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的,让观影者拷问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我会怎么做。
与《告白》相比,我更喜欢这一部《熔炉》,我一直相信真实的故事是最有力的。
导演的叙事方式又是平稳不浮夸的,这也是我所欣赏的。
尤其是题材方面,《熔炉》比起《告白》反映的问题更全面,有反思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的问题,有官场潜规则职场潜规则,有有关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等,对于个体而言又有利益和道义的取舍问题。
更难得的是片子没有把主人公塑造成无坚不摧的正义之神,也没有说因为一两个人的努力,这些社会问题就解决了,而是把我们所处的社会的现状摆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去思考。
说到题材,我想起一周之前,韩寒连发三篇博文,获得党媒力挺,其中的第三篇《要自由》里提到了创作者的自由。
有好几次看韩国电影都有一种自卑的感觉。
虽然身边总有一些对韩国出品很不屑的朋友,但不能否认韩国影人自由创作的空间跟我们国家的影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就连《阳光姐妹淘》这样温情的电影里都可以随意调侃一下民主斗士,而我们所谓的反映社会问题的的电影还抓着小三不放,不然就说说春运买不到票、拜金女和高房价。
而就连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一旦引起了广泛讨论又势必会被立刻禁掉,《蜗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他或胎死腹中,或是创作者自我阉割自我屏蔽的题材就更数不胜数了。
我们的创作者甚至都不敢讲一个现代的故事,太现实了吧广电通不过,太理想了吧观众又说你瞎掰,所以只能讲古代的故事,讲古代的故事还不能架空时代,必须还要有点历史依据。
姜文拍了卖官鬻爵,徐克讲了明朝动乱,都放在了古代,当然我也不认为徐克的电影有什么借古讽今的意思。
我只是想说,我们的古装电影是不是过多了一点?
让人笑不出来的古装喜剧前仆后继,更不用说拍古装上了瘾的张艺谋和无比顺手的陈凯歌,以及投靠了主旋律的张黎。
为了要“严肃题材”和“能通过审核”兼得,大家都聪明地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历史。
要知道,跟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相比,创作者的自由才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呵。
叶十元和艾晓明会为此一脱吗?
特别愤慨和心酸,不得不说韩国的电影是敢说话的
那位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的朋友,我想说:我们拍出来了——《嘉年华》,而且拍得不比《熔炉》差。
题材很尖锐,看的很戳心,剧情看得也是愤怒的哭!愤怒的骂!特别是最后律师也同流合污,也反应了基本的社会存在问题,恶人为非作歹还没有得到惩罚。
是壺好酒 但是只是酒勁猛烈 並不能讓人沉醉。韓國人還眞是大膽 挑衅政府的題材也敢拍 並且還拍得如此入木三分。這才是電影應有的立場。就像「一級恐惧」的片頭台詞:想找公平就到妓院 想被人干才到法庭。深雾中到處是颤栗的呻吟。我們一路奋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 而是為了不让世界改變我們。
原型放出来了,身体还是倍棒!二棒子天天吹的韩国,是真的抽象。我不小心把素媛和这搞混了,我丢这能怪我吗?韩国演员大多数,都在套模板演戏
今晚注定要做噩梦。我死了。特别恐惧。在纸上写了不知道多少遍「唐.维托.柯里昂」也不管用。失眠。校长那张脸怎么也赶不走。连孔侑大叔都不管用了,教父救救我,我,我本人,承认我对你的友谊和忠诚。不要再让我看到那张脸。
整体的摄影非常好,故事太沉重演员没啥演技
话题性比电影性更强
又是一抗暴片
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授和人权运动者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太沉重,太拖沓,小孔你就别煽情了
不喜欢看这种虐心的电影!
无论是从电影性还是现实性来说,这部电影称得上伟大。拥有这样的电影,是韩国的不幸,也是韩国的幸运;没有这样的电影,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看到这部电影拥有改变现实的力量,真的让人感动。感谢原事件那些一直奋斗的人,感谢把这个事件写成小说的女作家,感谢愿意把它变成电影的人。
评分虚高了吧?就电影来说导演过度渲染气氛,感觉施暴者太假,心里刻画不到位,就感觉在看法制频道情景在现,故事真实性不毋庸置疑,但就感觉有点做作。
他们听不见!他们说不出!太压抑的片子了。
为了故事打高分和为了旋律打高分其实是差不多的事。无非就是找到一个日剧式的故事,用好莱坞手法将10-20集压缩成一部电影的长度,最后再用强冲突和bgm强行煽情。此类电影(釜山行,流感),无非就像是把一个烂俗旋律写成柴可夫斯基式的协奏曲,意义不大。
剧情本身不复杂,比起剧中令人发指的恶势力和黑暗司法机关,更让人悲哀和震撼的是该剧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庆幸7年后因为电影引起的社会回响使得案件重审重判禽兽12年牢狱,悲哀时至今日同类事件在天朝任然层出不穷!就在不久前海南就爆出小学校长带学生开房的丑陋暴行!
他们至少有电影的力量在支撑着弱势群体,而我们呢?因为【熔炉】的上映,一部关于【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目前已通过韩国国会正式颁布,当时的嫌疑人也已被警方逮捕,【熔炉】让我们看到一部现实题材影片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有时候一部电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又是一部被吹出来的神片,打高分的你们到底能不能分清楚,现实故事本身优秀和电影拍摄平庸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