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当两个人的年轻时代都默默无闻,到了某一个时期,其中一人成为焦点之后,那ta的另一半怎么办?
就如同斯特拉文斯基也许在为出名之前是和他的妻子非常恩爱的,但渐渐的,两人的思想开始有沟壑,两人不再可以进行精神交流,只变的柴米油盐。
每天面对的伴侣不能和你有精神交流,这造成的是巨大的精神空虚。
在你达到一定的地位之后,你会认识新的人,新的事物,渐渐的发现人群里有和你志同道合的精神伴侣存在,但是社会的道德感和家庭的责任感牵制着。
就如同影片之中所展现的:斯特拉文斯基依旧会陪着孩子们下棋,但这只是脑海中对“责任”的自动体现,他的心已经不在这里了。
而她的妻子,也是一个与香奈儿完全不同但强悍的女士,她捍卫她的家庭 孩子,从这方面看她是一个柔弱但强悍的母亲。
但是香奈儿的强势体现在,我只是我,你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我爱你,但我不再喜欢你,即使我爱你,我也是骄傲的。
所以我时常在想,也许那么早遇到的根本就不是Mr right,世界上没有永远的Mr right,只有当下最合适的人而已。
即使是这样,那我希望我晚一点稳定下来,这样就不会有很大的转变,并且我可以和你平等的站在一起。
而不是作为一个慢慢淘汰的变老的“糟糠之妻”的存在。
以上。
附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序曲底特律交响乐团演奏分享 Antal Doráti;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 的歌曲《Igor Stravinsky: The Firebird (L'oiseau de feu) (1910) - Introduction》http://www.xiami.com/song/1773094404(分享自@虾米音乐)
我从没想到过我会去北京。
但是我去了。
熟悉那里的街道,了解好吃的地方,知道好玩的地方。
有买不起的商场,有悄悄经过的房间。
2004年,在兰州火车站挥别我的小吉他手,看着他掏出身上最后的300块,看着他灰暗的消失在甬道尽头,我清晰的记得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流泪。
这是一次告别,我告别的是我的青春。
我们一起在老兵来吧喝酒,一起操着兰州话骂街,一起坐在小雪的街头吃羊肉串。
发高烧住院的时候,他急忙忙的去借钱送我进医院。
在小西湖迷路,花光了身上的钱,安然的站在天桥上等他来接。
我们天真无邪,我们热爱摇滚。
经常在非主流的店里歪着,等待一群人去吃廉价的小火锅。
几十个人,聚在一起,神聊。
送别他的那一刻,我觉得就是永别了,我以为我们再也不会见面。
但是,还好,我们见面了。
我去了北京。
接下来的2004年,我遇到了老王,并且开始下乡,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农村,贫瘠的,朴实的,该死的。
在玉米地边吃青色的苹果,在大山深处看中秋节的月亮吃水啦啦的西瓜。
那一年,我25岁。
有个男孩子发着高烧来看我,他说,让我看看你的脸,这一告别一辈子都不会再见。
他说的没错,有些告别的确是再也不会相遇。
因为彼此都会忘记。
有些人就是小伙伴,忽然来到,一起玩了三天,然后妈妈说回家啦,然后就转身跑开。
无色无味,无有伤害。
非常通明,非常简单,非常美丽。
2005年,因为想念乡下的味道,我又去了下乡的那个城镇,玉米地边,西瓜车前。
在下雨的街边有红色的雨伞跟自行车。
风吹过窗外的白桦树,唰唰的响。
蓝色的房间是娇嫩的烟草味道,我跟一个少年沉默无语的看着电视机。
那一年的中秋节,我回到家乡,在河边望着河水映射的礼花。
在有雨的夜晚,看着电视机里那部《我的野蛮师姐》哭的死去活来,然后站在风口抽烟,怔怔的想。
那一年,我26岁。
最后一次收到马儿的消息,我以为我们已经彻底成为忘记。
然而我忘记了,他还没有。
他说,我会在每一个薄雾的清晨对着你的方向说一句你好吗。
10年过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每个薄雾的清晨,都有一个人曾经对我说过,你好吗。
有时候看到那些薄雾,我会有些难过。
所有的初恋都会死去,这真让人难过。
但我仍旧会希望我的孩子在最美好的时光里遇到最美的姑娘深深的来一场美丽的恋情。
这是值得的。
即便最终都是疼痛的。
如今,我35岁了。
我最好的闺蜜仍在北京。
而我离开了。
送我走的时候,我们都有些狼狈,行李,晚餐还有狗。
夜晚的北京是那么的安静纯良,就像枕边的小妇,让人舒坦。
我们开着车,我说,从天安门前经过吧,这一别,就是永别。
我最好的闺蜜。
她怀孕了,就要生产。
然而我担忧的是,她身边除了她,丈夫,母亲都不在。
我感到惶恐,为她这一次决定,也为她跟她孩子的未来。
但是我这几天想明白了。
作为她的朋友,在这样的时候,我应该百分百的去信任她并且爱她。
我不该担忧或者怀疑,因为那不是我应该做的事。
我没喜欢过香奈儿。
在这些大牌的面前,我只是经过。
无感。
即便我曾经期望过自己是个很棒的设计师。
看这部电影,很奇怪,我居然从头到尾认为可可做了不对的事情。
她不该侵略别人的世界,用她彪悍的方式。
她的才情,她的肉体,她的猛烈,她的无所谓以及她的富有。
这是她的,不是他的。
她如果真的爱,就不该这样给。
他被打倒,但是她未必需要。
我甚至认为,男人无时无刻不在等待肉体的召唤。
比如此刻我满脑子里都是我的男人跟别的女人相拥相爱的画面。
柔软的乳房就在那里,坚挺的乳头就是热火。
我就要跟你共去欢愉地,我就是要看着你快乐,昏厥,迷失,凌乱。
但是没有人有资格去侵略别人的世界。
爱是没有错,但是,伤害就是错的。
我错过,所以我变得更加善良。
甚至很无耻的害怕别人这样伤害我。
害怕人类躲不开的报应。
再了不起的人,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
小云雀或者小可可。
都是逃不过失去爱甚至幸福的可能性。
杜拉斯到老,都有追随者陪伴她。
但这是爱么?
据说萧红身边也有一个小男孩,但后来,他说他去买火柴,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人,总是在需要别人的时候才会显得柔弱。
其他的时候,人都是只爱自己。
比如我,比如你。
比如我问你,你会在房产证上写我的名字吗?
其实你跟我一样知道,这仅仅就是一个算计。
我知道你会说,是的。
你也知道我需要你说是的。
我跟你之间,还是隔着很多东西。
这就是人。
身体的进入灵魂的融合,但仍是分离。
此刻我想念你。
因为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像我一样的想念着对方。
或者你在亲吻别人的嘴,或者你在亲吻别人的乳头。
但是,我坐在这里,我的世界还在我的里面。
你不打碎这一切,这一切都永恒不变。
可可靠近他,或者他,还有他。
但我坚信,他们不是爱。
就像遗产里,她只是其一。
我很年轻的时候,觉得要做男人的情人,让他们永远爱,永远追求。
遇到他,我变了。
我送他回家。
看着他的窗,难过的不能自控。
我想,我是要跟这个男人在一起。
我想,我是要成为这个男人的妻子。
成为他的她,与他携手站立。
成为他生命的一个伴侣。
从遇到,到死亡。
直到死亡,我也不想放开他的手。
就是这样的简单。
女人想要的,就是这些。
除非我们,得不到。
所以,请祝福我以及我的爱情。
祝福我跟我的爱人。
唯有相守值得我们坚持。
当手握着手没有最初的激动。
我想,还可以有信任维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信任你。
你信任我。
即便有人彪悍的插入。
对不起,我也会手起刀落,杀死这一切。
我来捍卫我的世界。
它,不容侵犯。
总说是法国女人漂亮,到底漂亮在何处?
如今时尚都到了达人和潮的地步,究竟什么是时尚?
看了这部片子会有答案。
不知为什么其它瓣友评价都不是太高,我感觉却是“相当地好”。
故事并不是像所说的“一般”水平,不管真实还是杜撰,因才华而生情、因不平而决然分手本身就品味不凡。
更不凡的是其中的挣扎,看完电影后查寻了一下香奈儿的生世,才知到这种孤傲、独立如何在一个女子身上显现,尤其是一个成功美妇人。
影片的画面似乎如其品牌主张的显现,一种简约中的高贵与雅致。
Anna Mouglalis的饰演出神入化,其眼神、口气、嗓音,走路的摇摆与拿香烟的气质令人着迷。
这个演员若仅仅是看静态画面,感觉不到太多东西,但只要动起来你会发现你的眼神是离不开她的。
更想必,令无数女子惊羡的瘦,全身上无一点赘肉,让我也是第一次联想到什么是“骨感美”。
想想终日网上累积不断的日本女优与丰乳肥臀,才知何为稀缺与高贵。
什么是女人,女人的性感来自哪里?
原来我有一个可以联想的人物是希拉里,“天生丽质+独立睿智”才可成就持久的性感,金发美女只能是一道开胃快餐而已,是不可以做大菜的。
香奈儿树起了另一个标杆,这是由这部片子所得到的。
什么是时尚?
我辈是老派人物,只知道《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只有三套西装,但风靡了整个大陆。
对于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的时装总感觉难以跟得上,对于裤子外面穿裤头的行头竟然能成为潮流也深感诧异,这是咋整的、服装设计师都脑残了吗?
时尚必须是有精神与文化元素于其中的,香奈儿五号——女人的气味,神秘、复杂、迷人的女人气味,这就是时尚,而且是永恒的时尚。
不仅仅是服装,片中房间、壁纸、床单、汽车的设计,均与主人是一致的,看似简单但令人着迷和难忘。
常看经典画卷会提高审美能力,似乎有这么一个原理。
国内的影片(如最近看过的《东风雨》)在画面构思上已非常精致,但缺乏的仍然是一种灵魂性的东西让人过目不忘。
正如一个网友所言的,看完此片再看双C标志,会不会有另样的感觉呢?
对于我来说,确会如此,只是因为此片,更是因为Anna Mouglalis。
听说她还演过波伏娃,法国人是不太一样,这是另一类追求自由生活的美!
片头的音乐和舞蹈哪怕今天看来都相当震撼,很喜欢那种原始的味道。
片子COCO的装饰今天出来都不out,果然不愧为时尚女魔头片尾看字幕最后突然出现一个小彩蛋,COCO和死去的丈夫开始缠绵,旁边桌子上的相框里却是音乐家老情人。
整部电影象杯清咖啡,苦后留甜,余味绕梁。
看的是配音版,感觉很不错。
特别是给香奈儿配音的女声优,声线低沉、利落,带点儿男人的味道,很符合香奈儿独立自强的个性。
没想到出演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男演员是曾经演过《007皇家赌场》里的大反派,号称是丹麦最性感的男人——麦德斯·米科尔森。
他真是蛮性感的,从浴缸里沐浴那场戏可以看出他有胸毛,而且体格健壮。
但整部片子观赏下来,其实他的性感主要体现在眼神上,冷酷中暗藏着汹涌的激情。
演香奈儿的女演员是安娜·莫格拉莉丝,感觉她比另一部香奈儿传记里的奥德丽·塔图更有味道。
总是手不离烟,吐烟圈的时候有点儿落寞,有点儿孤寂,还有点儿不可一世、轻蔑的味道。
喜欢片头万花筒般的镜头,变幻莫测,相当有美感。
影片结束时,香奈儿和斯特拉文斯基都垂垂老矣,想到年轻时那种暗流汹涌的爱,他们会做如何感想?
最值得回味的是,片中,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香奈儿不是个艺术家,只是个开店的。
香奈儿说:我是个比你还成功的艺术家,你滚。
真是一言中的。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部舞剧因太过疯狂大胆而饱受批评,几乎失去了信心。
一个好像是经纪人或好友的人问斯特拉文斯基:“当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斯塔拉文斯基说:“抗争?
”答:“不对,是歌唱。
”我很喜欢这一段这让我想起著名的沦陷时期女作家梅娘(曾经与张爱玲一同被文坛并称为南玲北梅)。
在丈夫逝世、自己被关牛棚饱受折磨时二女儿和小儿子先后夭折,当时13岁的大女儿因抗不住巨大的社会压力跟自己划清关系.....她仍没有放弃希望,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她没有自杀、没有沉沦,她在屋子里面歌唱。
“当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抗争?
”“不对,是歌唱。
”
这世上最无法说清的事就是爱情。
你无法预知它什么时候会到来。
7年前的音乐原来早已深深印在心底,那时还没有成熟的我并不十分理解其中的含义,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早已看透诡异的外表,深入骨髓。
我决定追随他。
一如往常的坚定与勇敢。
他来,我们沐浴在爱情的甜蜜里,享受秘密带来的欢愉。
我是风雨后坚强的野蔷薇。
但爱情是有重量的,而你已经开始腐败,你不堪一击的枝桠终究会承受不住重力。
我不发一语承受爱情的重量,选择留给你们。
他的灵感如泉涌,我的事业蒸蒸日上,香奈儿5号的味道,就是爱情。
爱情如潮水来袭,一波高过一波,他的心却无法坚定。
现在的内疚究竟算什么?
我的心并不如外表坚强,争执一触即发。
我发现我和他之间有那么多的不了解,尽管我们的感情没有变。
但我已经看到结局,各自孤独终老的结局。
一切命注定,终究会败下阵来。
我一如既往,暗中资助他。
但我们都明白,已经有东西回不到从前。
他没有勇气面对与你消失的情感,被囚禁在道德的牢笼中。
在感情面前你必须坚强起来,否则……貌似坚定的情感,最终都会归于平静。
时间是永远的胜利者。
我依然是高高在上绽放的蔷薇,花瓣愈加鲜红耀眼。
在每一个月圆的夜晚,我都会与他缠绵在一起。
他与他最终没有分别。
相框中锁住的仅仅只是我的爱情。
爱情是我的生命。
俄国的作曲家我大抵只欣赏两位,柴氏和萧氏。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我不置评论。
不过我想我是不会拒绝成为一个艺术家——即便是不被多数人所接受的现代艺术家——然后被某气质过人的时尚女性“赞助”的。
Igor的原配十足是一个怨妇的形象。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首先,最初你就不应该同意你的丈夫成为一个有钱女人的小白脸。
还总是一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臭脸。
最令人作呕的,是除了自己病弱的惺惺作态里面包藏的怨毒以外,还把孩子们一同绑架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抵消自己的弱势。
虽然如此,想必原配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可能有着一些音乐才华吧:片中说她给丈夫的作曲帮了很大忙。
但随着时光流逝,人也从里到外腐朽着——她自己也这样说。
套用一个被滥用的比喻,这大概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区别。
此片的电影美术非常出彩,置景俨美。
服装造型准确且熠熠生辉,打扮得香奈儿女士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用一个超前了20年的审美距离。
剧本台词不多,主角们表演细腻准确。
他们不用言传地惊艳、欣赏、痛苦、焦灼、迷乱、愤怒、拒绝和怀念。
感觉豆瓣分还是打低了,这部影片非常好的提供了新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视角。
香奈儿女士作为最早的一代独立且成名成家的女性,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空间。
她可以美艳万方又冷酷刚毅,她可以最爱工作又意乱神迷,她可以讨厌羞辱又珍视创新。
她不在乎人言,但又有基本的同理心。
同时,男艺术家从神坛上被拉了下来,他亢进又不负责任,丑态百出,但的确下笔如神,这可能才是他真实的样子。
他的谬斯不再是只作为客体的美女,或者为他呕心沥血的妻子或情人,而是一个“竟是她玩了男人的”女赞助人。
最终的落脚是强悍杰出的两个灵魂互相吸引和成全, 然后产生了一些好东西,比如香奈儿5号,比如春之祭。
这些好东西镶嵌进历史里,他们擦肩而过。
通片的语言不多,但细节和镜头的切换,还有最重要的是音乐是整部片子的亮点。
或许,真的有很多语言也表达不出片子里面的内涵了。
其实简单的说,此片子就是简单记叙了COCO当小三的内心历程,在事业上,COCO是个榜样,但正如那位正房说的我很欣赏你的独立果敢,和坚强的性格,但是我无法尊敬你的道德。
下面是极少语言表达的笔记:People are always afraid of what's new.新事物总归是可怕She makes even grief seem chic.她连哀伤时也时髦。
I make my own living.我自食其力。
Often,nothing happens but it can come by chance.搜索枯肠之际灵光一闪。
More than distillation,it's the combination that counts.不仅是提炼,最重要的是混合。
There's a first time for everything.凡是总有初次。
I'm sorry ,but you'll have to choose.抱歉,你必须二选其一。
I’m frightened ,Every morning when I wake up,I can smell...something decaying.At first,I thought it was the flowers,But I realise...It's my body rotting.It's as if I'm already dead.我害怕,每早醒来,我闻到。。。
腐臭。
起初以为是花朵,但察觉。。。
是我的身体再腐坏。
我好像已经死去。
It's as if I don't exist for you.你心中没有我。
I cannot respect your morals.但没办法尊敬你的道德。
看的我很累,后来才逐渐进入状态
女主角有股子高傲的野性,蛮特别的气质,《窃欲无罪》里我记得她!服装演绎得真美!
他们很般配 也很幸运地在人生重要阶段遇见彼此 相爱 音乐挺美的 加一分 男女演员儿都是我喜欢的型
这片儿也太杯具了点儿吧
香奈儿那姘头太衰了……
完全是部无声电影
把chanel拍成道德高尚的第三者.....
真的是很一般
活像没剪辑过的毛版片儿(还真不像毛片儿……)
麦德斯打此片起,完全奠定了我新男神的地位!他太娘帅!安娜也超屌,两个人太有化学反应!
.剧也太多了..艺术细菌太少..头疼.
音乐太赞了!开始的春之祭太赞了! 画面衣服都美还有女主的气场! 情节。。一般
这片儿,让人一会儿想起《色戒》,一会儿想起《梅兰芳》……她阴郁、强势,她不爱你。如果你是草包,你会毁在她手上。如果你是天才,你会因她而闪耀。虽然这片儿评分不高,但我居然意外地欣赏它的全部。
春祭春祭!
~~~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一切都是只为。女主角。
片头片尾变幻的褐色花纹很是叫人欢喜,音乐和画面让人着实感到文艺,就是时尚教母怎么是个平胸呢。。。。
很考究比另个版本好
成功的小三就是让对方非死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