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苹果的傻瓜》就是这本书《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就是这个人木村秋则《种苹果的傻瓜》。
无农药、无肥料的种苹果,这是傻瓜吧!
这个傻瓜是日本人,现在已经六十多岁。
木村秋则从1978年开始,在他那片8800平方公尺大的果园(800多棵苹果树)不使用一滴农药、一撮化肥,苦撑11年,最后成功了。
他的苹果园在津轻郡岩木山,属于富士山类型的火山岩土壤。
这个地方位于弘前市位于日本青森县的西部,现在是津轻地方的中心都市。
过去曾是弘前藩的城下町,因此当时发展已较其他地方发达。
目前已与周边的自治体形成了有33万人口的弘前都市圈,为青森县的第三大城。
弘前市的苹果产量位居日本第一(占全日本产量20%)。
而弘前公园内的弘前樱花节和弘前城也很有名,为小京都之一。
弘前在过去也有“樱花和苹果之城”的美誉。
木村秋则的苦心栽培成功了,但结出的硕果还是苹果啊,这个苹果如何呢?
神话是,木村的苹果味道好而且不会烂!
通常,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
东京的一家顶级法国餐厅的厨房里,有切成两半、放了两年的木村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越缩越小,最后变成带有淡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像水果干般甜蜜的香味。
苹果“不会烂”,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神话的基础还在于民众热潮。
2008年一年,却有超过4000人想吃他亲手种的苹果,只有2000人通过抽选如愿;更有 6 0 0 0 人造访木村阿公的苹果园。
2006年12月,日本NHK《专家的作风》节目报道了木村栽种苹果树的独特方式,引发该节目前所未有的反响,在观众要求下,迄今已回放超过一百遍。
木村成名后,上千封电子邮件和信件寄到电视台,希望转交给木村先生,除请教栽培方法外,最多的就是表达“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只有一次都好”的心愿。
除了想吃苹果的人之外,想自杀的年轻人也从木村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就连黑道大哥,也想和木村单独喝酒。
这是成功后的现状,做傻瓜的11年里呢?
木村在果园开始了他的实践,连续好几年没有收入,一家七口过着赤贫的生活。
由于不喷洒农药,果园成了昆虫的天堂,为了除尽专门吃苹果树初春嫩叶和花芽的褐卷叶蛾、乱纹苹果卷叶蛾,还有会啃食叶子的尺蠖、蚜虫以及危害果实的螟蛾幼虫和介壳虫等不下三十种苹果树害虫,木村带着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果园里,用双手和塑料袋抓害虫、喷洒醋液。
请注意,赤贫的生活阶段,正是日本泡沫经济辉煌之阶段!
因此,在和周围村民比较而下,情形可想而知。
最后,他从野生果树身上找到自然农法的解答:原来手工抓虫都是白做工,土壤才是关键。
于是,木村在果园里开始大量撒大豆,利用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改善土壤里氮的含量。
翌年,苹果园彷佛变成了原始森林,大豆下方长满各式各样的杂草,昆虫在草中鸣叫,青蛙捕捉昆虫,蛇在青蛙身后虎视眈眈,甚至还有野鼠、野兔。
虽然斑点落叶病和卷叶蛾依然肆虐,但木村觉得苹果树已经结束了长期和疾病的抗争,渐渐恢复健康。
终于,又过了三年,也就是第八年春天,果园里开出七朵苹果花,这七朵花中,有两朵结了果。
那两颗苹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全家人一起分享。
那两颗苹果好吃得令人惊讶,含糖量很高。
800株苹果树产量有限,木村却从未想提高售价,一箱1620颗装的苹果,售价仅约4200日元(约为人民币317.9元)。
木村说,不是为了赚钱才开始种苹果的,他只希望有更多人用自然农法成功栽培苹果,大众就能用更便宜的价格吃到了。
当然,他因为没有农药+化肥支出,成本相对较低,亦可以从其他拍摄、访问和参观中获取些增值收益。
而11年后,泡沫经济也破裂了,木村却获得稳定、可观收益。
不使用一滴农药、一撮化肥种苹果在日本不新鲜,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1 2 0 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都失败了。
大家都是在尝试四到五年后,就认为不可能而放弃。
自然農耕的概念,也一直有人尝试与实践。
2011年更獲得聯合國農糧組織將木村秋則先生的自然農法栽培方法登列為農業重要施行方法,簡稱為 A.K. method(木村法則);在日本全國四處進行木村講堂,也到全世界進行分享。
目前在石川縣有著許多人與面積從事這A.K. method(木村法則),也開始被討論這地區要列入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台灣有一群農夫以秀明自然農法無肥料與無農藥栽培農作物,秀明自然農法根源於宗教家岡田茂吉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自然農法,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為最高宗旨,主要原則是不施肥、不用藥、連作與自家採種,另有詳細的實施綱要,可以在臺灣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的網站上看到 (http://shumei.org.tw)。
日本於 1992年正式推動,已有許多農夫實行。
在台灣則是由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主人:黎旭瀛醫師與陳惠雯女士) 推動已約八年,每年都持續有更多人加入。
淡水幸福农庄者,這五年的觀察發現,秀明自然農法的作物最重要的是要讓土壤保持適當的水份,只要土壤有落葉、枯草或野草覆蓋,水份就不易蒸散,土壤溫度就不會太高,則植物根系就得以伸展,若從光合作用原理看也有點道理:H2O+O2 → 陽光觸媒 → CO2+C6H6當作物沒施肥,除了靠根系長入土裡吸取養份,還有土壤內各種未知的細菌共生提供養份外,最重要的是作物本身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份,從公式中可見沒有水就不會有光合作用。
因此土壤保濕是很重要的關鍵。
在這幾年之間,有的作物很順利,有的作物始終生長的很慢或有問題,但普遍都愈來愈好吃,消費者大多喜歡這些作物具有的原本風味,那是沒被任何添加物質影響的味道。
对于绿色植物来説,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上述公式可能存在问题,参考维基百科如下)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
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12H2O + 6CO2 +阳光→ (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C6H12O6 (葡萄糖) + 6O2 + 6H2O 注意: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
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
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再结合苹果爷爷的实例,我们看一些木村先生活动介绍中具体诠释。
在获得广泛推广后,他于9/26 到9/28,也来到台湾的北南東三地演講並與農友進行田間交流,在三芝、淡水交界成立幸福農莊,農技大交流。
首先,是在水田裡,挖了深度約四十公分的洞,然後在每隔十公分的地方,橫插一根溫度計,測量土壤的溫度。
水田區裡,四根溫度計所測得的溫度都在26.5度上下,溫度差在一度左右,據他說,土壤狀態非常好,「已具備結出讓人吃驚產量的稻米能力之土壤」,而且沒有「肥毒層」(指化學肥料聚積的地方,溫度會降低),土質很好。
稻米並沒有「讓人吃驚的產量」,是為什麼呢?
行動派的木村先生,立刻要求拿圓鍬來,挖出一把稻子的根,然後說明,稻子的根部並沒有長很茂盛,所以這就直接影響到產量。
稻子的根,為何長不好呢?
那是因為土壤裡的好氧菌太少。
所以製造出好氧菌多的土壤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粗耕」,而且是乾土的時候粗耕,這樣,土塊和土塊之間的空隙很大,空氣量也會變多。
就能製造出讓稻子也會高興的環境。
然後為了插秧方便,最後淺淺地把表層的土耕碎即可。
而木村先生的「絕技」,利用植物的特性,來改善、修復土壤的技巧,在花生田裡,又再次展現。
比如說,地瓜不喜歡太肥的土,就種麥子吸掉肥份。
而種植豆科的植物,則有固氮效果,據說,在葉菜旁約二十公分行距處,平行種一排花生或黃豆(唯獨黑豆不行喔!
),則蔬菜的根會自然而然「靠過去」,分一杯羹。
農藥不是農業的必需品面對與多數施行慣行農法的農民們,陳惠雯與黎旭瀛也有挫折,她表示,當時很多農夫會說,「不用農藥我們的菜就會被蟲吃掉,賣相不好,會影響收成,所以我不用農藥不行」乍看之下,農藥好像變成了農業的必需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切入,陳惠雯說,每個人都知道農藥不好,特別是像現在的超市裡都有外表很漂亮的蔬菜,那農民用農藥的目的與對象是殺蟲,但是那些菜上面一個蟲洞都沒有,也就是說,蟲一口都沒有吃,那這樣的話,那些菜上面的農藥到底是誰吃的呢?陳惠雯強調,若用飲食安全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斷然不要用農藥」就是很急切要去做的事情,因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人的健康和自然環境。
使用農藥短短的一百年之間,地球上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蜜蜂已經絕跡了,如果還繼續使用一百年,那後果是不能想像的。
剛開始使用農藥的目的,並不是要往壞的方向去,「可是造成一個不好的結果的時候,那我們應該要煞車。
」蔬菜長期仰賴農藥 成為「草莓族」而現在蔬菜那麼容易被蟲吃,陳惠雯說,就是因為蔬菜種成了一個不健康的狀態。
陳惠雯表示,自然界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防衛系統,像是免疫系統,舉例來說,外面的野花、野草絕對不會被蟲吃的坑坑疤疤,是因為那些野草努力紮根到土壤裡,吸收養分,是紮紮實實的長大,所以免疫力當然比較強,除了這些植物的特殊天敵之外,其他的蟲都不會去吃他。
我們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可是回頭看看,草莓到底是誰種出來的呢?幸福農莊周圍都是樹木與草的環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菜也是一樣的,原是野草的一種,所以原本就具備防蟲的免疫力,可是當我們把菜種在擁有很多肥料的地方時,植物就會覺得已經有很多食物可以吃,就不會努力向下紮根,不會紮實地努力成長。
」陳惠雯表示。
植物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農夫種出來的蔬菜那麼軟弱,因為農夫想要快速得到農產品,為了得到「量」忽略了「質」,但「質」才是影響到人類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因為肥料讓植物可以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發育、長大,可是其中的營養也只有一半、三分之一。
陳惠雯強調,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食物已經不是真正的食物,也就是說,現在人類吃飽很容易,但是很難做到吃得健康;若是吃下不健康的食物,就無法充分、健康地去運用身體。
對於現在的農夫要丟掉農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要有很大的道德良心,要用一種「比起賺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給大家吃健康的食物」觀念去做,陳惠雯表示。
木村先生的蘋果園曾被日本某農學教授作過分析,發現他的蘋果園土壤鬆軟度與鄰近慣行農法蘋果園相比,在土下15公分是差不多的,但在土下50公分,木村家的卻僅有別人的一半鬆軟度;另外分析氮素在經過近30年無肥料栽培後只比別人少一點,但磷與鉀的含量卻差不多。
否定無肥料栽培者很難以解釋,為何無肥料栽培30年的蘋果園仍保有土壤的主要營養素?
这就是一个11年坚持自然农耕法种苹果的傻瓜,他成功了。
同样“傻瓜”的,还有吴清友。
1989年,诚品由台北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始,之后连续赔了15年的钱啊(其中有两年有微幅获利)!
他的自述为:上世纪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省西南沿海地区,是全家表现最差的孩子,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心灵是善良的。
“诚”字是我们家的家训,父亲常讲“财物有时而尽,唯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他的功课,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因缘。
对我而言,经历了上天赐给我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经历了年少的贫困,虽然非常幸运地在工作了十几年后获得了丰厚的财富,但在30多岁时我开始反省生命。
坦白说“生命归零”,我是被迫的。
因为我的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在当年是很危险的,很有可能没有机会再见阳光。
在病痛之后,我心里非常迷茫:钱是有的,但生命与存在是无常的。
我自己是无明的,是没有智慧的。
在那个年代的我活得有一点不自在,所以试图去寻找一个所谓理直气壮活下去的理由。
我在30多岁时蒙天眷顾,在极短的时间里累积了很多财富。
但其实内心是不安的,我认为自己是漂泊的,明白金钱和物质无法直接安慰我的灵魂。
当时我经营着一个小公司(专营饭店餐厨设备与咖啡机的诚建公司,31岁时成为诚建公司的老板),自觉产生了瓶颈(已占据了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且由于后来饭店数量趋于饱和),所以我上了很多不同的课。
阅读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先生的《文明的哲学》,这两本书给了我最重要的影响。
史怀哲先生有一段话说:这种肯定的信念是要求我们构想出使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人类的物质与精神臻于完美的理想。
大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创作,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
而我没有那种勇气选择弘一大师那一条路,坦白说,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
但这开启了我对经营书店的兴趣,在此之前我对书店完全没有概念。
从这之后,我开始考虑所谓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我提出了人文、艺术、创意和生活为理念的诚品之旅,也就是善、美,不断的精进。
正是这个理念让我坚持下来。
因为病痛的关系,我没有办法按照商学院的理念做五年、十年的长远规划。
我必须要考虑的是当下的每一步,唯有这样才能安抚我的心灵。
我本来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个5-8年,没想到一赔就是15年。
我要感谢上天让我赔了15年的钱,使得我有机会第二次看清自己。
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的财富超过生活的所需之后,我觉得钱对自己已不再那么重要。
经历了诚品的连续15年亏损后,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是诚恳的。
可能我的这种诚恳在很多人看来是执迷不悟,是不知变通。
诚品书店连续亏损15年,对于商学院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案例。
但我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够大,没有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即便有再好的理念,赔钱是一定的。
一方面是我的经营能力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利”他做得不够好,不够多。
所以,企业家们最好是能赚取心安理得的利润,只有“利”他之后,才能赚取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对我而言,我在诚品书店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因为每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对生命的体验。
他们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存在和生命个体。
“至少为一件事疯狂”这是本书精髓,亦是人生概要。
联系实际:我们还是要从故事与农业回到投资来。
二位“傻瓜”,木村秋则与吴清友,11年和15年;矢志不渝,做一件事,终获成功。
在现实世界,成功就是以利益为评价标准,底限是不亏损,有收益,可生存。
这个不亏损,恰是巴菲特先生价值口号中“不亏钱”的精要。
苹果要重视土壤,培植根系;书店要重视受众,培植连锁。
投资呢?
毫无疑问也要重视土壤与受众。
即,一定要主动去发现自己所处市场的根本特点与特性是什么;从其特点与特色为出发点,找出不断变化与移动的客观内在规律;毫无疑问也要培植根系。
将上述规律与变化量化,依据可量化部分容量,给予充分关注、长期跟踪、不断创新,时变思变,市变我变;并积极在“土壤”中(即投资者中)拓耕、促动,以便根系更好发展,达到更强、更广,最后更易汲取土壤中各类养分(资金)。
“至少为一件事疯狂”,这就是投资事业。
这是一部很励志的心灵鸡汤片。
讲的是从小就热爱现代工业的秋则为了家人投身到传统农业上,为了培育无农药苹果,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多次碰壁却不放弃,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才造就了他的成功,当然,美荣子和他老丈人的无条件支持也是让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不过让我困惑的一点是秋则如此聪明好学的人竟然不知道生态共生观念。
改革不易,没有秋则这种“疯子”就没有日本的发展。
阿部叔的剧一直不敢看,我想说这是我看过男主颜值最糟的剧了。
但也让我明白所谓剧演得还是生活中真实的放大,所以,我今后各剧的主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的影子,无关相貌。
话说,这日系水果题材的治愈的电影正是我非常喜欢的。
尽管《奇迹苹果》前半剧情不合我口,但后半段真得让人触动。
后面总共让我流了三次泪,让我印象最深的泪点是美荣子在秋则失踪后回到家喊了一声:“喂,怪人。
”说真得这样亲人的妻子也是该剧情所必须的,但是动人的情感确实真真溢满出来。
说前半段糟大概是因为这样一个多次失败的梗大家都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就像是在人生最低端出门打工,为了省钱睡大街的还被抢钱这种梗的出现,我真是自己在看的时候打脸了。
特别是在特显秋则放钱的镜头,我就知道这家伙的钱会被盗吧。
但后半断确实足足展现了人性温暖的放大。
这个回笔也是让我部剧值得推荐的原因。
长女的日记又让人哭了。
爸爸种苹果,而自己却未吃过苹果。
好梗,好讽刺。
这一切的让人觉得一切的苦与乐,只是自己的生活。
谁能保证,他们后来的生活不会遇到麻烦呢,放胆过日子吧。
最后,好在意苹果园在害虫多的时候是怎么遭虐的?
不会的倒着拍的吧T.T
不知道是不是看《奇迹的苹果》的时机。
反正都看了或者说才刚看。
不知道昨晚看,现在才写点什么,算不算太晚了。
反正在写着……有太多不知道,不晓得。
不知道,反正日子就过着呗。
是啊,就是不了解又想了解,才会去拆,去试。
试过了也就得到了豁然开朗的通透。
噢,原来是这样!
对于木春秋则来说,他试的是摩托,扩音器,成立一个家庭还有苹果。
这个故事看起来主角是秋则,但更令我感动的是他的母亲,美荣,美荣爸爸还有他的女儿们。
看到中间很困难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点怨秋则的。
是他的顽固导致他们家庭的拮据。
从客观角度讲,他不仅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个体,他也是一个父亲,丈夫还有儿子。
哈,真是的,就是羡慕甚至有些嫉妒他哪!
少时有鼓励和默默支持的老妈,后来又有一个体贴温暖的老婆和一个愿意为你的梦想倾家荡产的老丈人。
这些人不但没有怨他,放弃他,离开他,反而是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推他上阵:亲爱的,你的战役还没完成呢!
大概是这些人才给了他一颗纯粹的心和面对生活的肆无忌惮,真真是幸福到爆啊!
做个傻子?
不负责?
很好当?
可以不管不顾?
可是,周围的目光和话语就像利刃,刺向你。
终究是很大的勇气才可以去直面风暴,做自己,满足内心最深的好奇和向往。
我记得初中历史题有一道很经典的题“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考试的时候明知道答案一定是进步。
可是还是选了退步。
因为在我的心里就是退步。
本等着看老师评讲的时候能不能说服我,可还是套路地解释生产力提高的产物。
哈,就是一直记得这个事。
最近几乎每个客户都催,小妹怎么还不找男朋友,这个年龄得谈了,谈两年才合适结婚。
你怎么可以退学呢,多好的重本文凭啊,不读书怎么找好人家,你对得起你父母吗?
是啊,总要在正确答案里活成大家的模样!
一开始是对的,众人的选择是对的,位高权重是对的。
想想其实古往今来皆如此,布鲁诺挑战权威提出日心说被烧死,我们的社会向来缺乏包容性,尤其是在中国。
我有时看着我的那些侄子们,过着和我们过去一样的生活,背书写作业。
或者说更糟他们的世界玩乐就剩王者荣耀。
这个就是大家的模样吧。
可我心里觉得好可悲。
从一开始学生时期的潜心于其他,无心课业到退学,再到辞掉大家都觉得挺好的工作,或许就是傻子的做法吧,可我就是不明白生活的模样,我试的不过是自己的人生,却总收到质疑和责骂。
也有不忍心家人,为别人而活,好好学习,做有发展前景的工作的时候,只不过内心却觉得好空好空。
现在的自己也不会在别人面前表态了,沉默总是现在的应对方式,心好累好空。
看奇迹的苹果时候,一个常来做客的阿姨来了,按平时大概也就怕她不爱看日本电影,换台看他们爱看的套路电视剧然后假装感兴趣地一起看了。
为了表面的和谐隐藏了自己太久了,做一次自己吧。
接着看。
阿姨发声了,何必呢,那么多年没收成,有没有必要表情那么夸张哪,没农药,就算长了也收成不好吧?
看这些日剧做什么?
我好像心里通透了一些。
世界早有了标准答案和标准运转模式。
我的无意义选择又怎样,我不想再责怪自己,也不想再伪装友好,假装孝顺。
为什么孤寂的心还要被惩罚?
这故事是真的,家里那村姑就知道,自然农法,听上去就很吊,然后她和我说第十年才结苹果,给我嘲笑糊弄我。
这故事太折腾人,看得都要崩溃了,前三年还好,到后面我想我是坚持不下去的,看看都觉得苦的不像话了,熬到最后才想死也算毅力惊人。
菅野美穂笑起来还是很抽抽,这点很欣慰,玩偶到现在十年有没有?
没显太老。
自然农法其实挺有道理的,世界各地都推广的很好,我们是不是也试试没有农药的养植?
环境的话会好很多啊。
苹果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无农药的苹果也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因为复杂、多重的背景因素,苹果无农药却成了美丽的想象难以品尝。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背景下,主人公木村秋则为收获无农药苹果的所做的尝试和坚持是弥足珍贵的、这家人所受的磨难和打击是让人心酸的,电影结尾终获硕果也是必须的。
为了妻子美荣子,也为了能当别人的太阳吧,还有爱尝试的天性(小时候可是屡试屡惹祸的),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木村秋则开启对无农药的尝试,从减少农药的小欣喜、到闯入无农药的探索试验、病虫来袭、简直绝望连本能的笑都丧失了——绝望至极、求死之地发现了希望、希望带来了阳光,苹果终于开花结果,妻子子女岳父的支持和陪伴终于收获了最好吃的苹果。
故事不是当代发生的,否则真的让人认为木村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
但那个年代,他的尝试和坚持是可贵的。
电影中触动情绪的地方很多、几乎贯穿了始末。
不苟言笑的岳父、美丽贤惠的妻子、乖巧懂事的女儿,他们在木村试验多年相互支持、陪伴、他们同甘共苦,所有的欣喜、激动、沮丧、无奈、绝望、惊喜、喜悦那么真实。
不管周围的人认不认同他们坚持,但观影者不会不为之所动吧。
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台词(以下为大意,虽是印象深刻但亦不记得原话了)1\因为是傻瓜,所以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才想知道啊。
2\像太阳,温暖的太阳。
3\其他的可以,苹果为什么不可以。
4\不可以放弃,否则为了什么我们要变得这么贫穷。
5\苹果是单独生长的,她是在自然当中生长的。
6\对一件事狂热,终究会收获它的奥秘吧。
善待十年,苹果树应该是听懂了这一家子的心声吧,那么红,那么甜,一家子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脸,这是一个艰难而美好的奇迹。
PS啰嗦:电影中主人公坚持的过程中脑中一直回荡着一位Q好友签名上的话“别人没有放弃的你,怎么能自己放弃自己”。
还想到了一直致力于有机农业的新农民石嫣。
还想北漂的人们为何天天挤公交上下班、天天吃着不知道来自哪里的食材吃不到妈妈做的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为何要付出那么多受那么多苦又为了哪颗“苹果”?
希望吗?
是什么?
站在山顶看风景吗?
宁桑给我讲过一个真事,有一次宁桑陪朋友去东京迪士尼玩,在坐一个水上项目时,感叹日本人的效率。
讲解员用两分钟讲解注意事项,正好一辆小船过来,人上船,下一个。
不过宁桑这次遇到一点问题。
前面是一对外国人,解说用日语说了一遍,外国人一脸懵逼。
由于外国人没有领会,自然不能放行,过了一辆空船。
于是解说用原原本本的话又说了一遍,问明白了吗?
外国人一脸懵逼。
过了一辆空船。
猜猜解说怎么做?
是的,又是原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这个故事一直存在我这里,随时掏出来彰显大和民族骨子里的轴劲儿。
你可以佩服轴劲儿中的坚韧不拔与不屈不挠。
但是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自我满足和赌徒心态。
我在本片中看到的几乎也只有这两种。
影片用大笔触去写艰苦,写人们的漠视,异化怪胎化主角的设定。
比如一共十一年的穷途末路,直到最后两年才成功。
这就意味着主角用喷醋和米汁的办法傻试了七年。
(前两年实验)每次都是我快找到方法了,相信我明年一定行,但是却完全不说怎么改进的,让人看到最多的是自我催眠。
而最后要放弃了,老婆出来哭:“穷可以,但是不能没有爱。
”女儿出来:“不要放弃,要不我们之前输的咋整?
”不是因为害怕老婆收到农药沾染吗?
为啥最后就跑偏了呢?
我认为这是对原型极大的不尊重。
最令人诟病的就是理论基础,这不是演一演去旧书店淘两本书就能解决的问题,起初还觉得男主有创意,结果老头一语道破天机:“这不就是我们爷爷干的活吗?
”人艰不拆好不好!
实际故事呢?
第五年就已经发现了生态系统的问题,第八年才开了七朵小花。
生态系统不是种土豆然后就不管了这么简单就搭建起来的,实际上害虫和病菌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不过至少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原型致力于推广方法,苹果没有涨价,这些在电影中都没有体现。
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什么?
做作。
后面一场戏是这样的,大家发现他家果园开花了,各种负面暗示不说,阿部隆史也推三阻四的傲娇。
为了欲扬先抑的渲染感动足足拖了十分钟的戏。
通篇全是这样的套路,实在是讽刺到不行。
同学,你们在讲一个人坚持反套路最终成功的故事,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让我猜到后面的剧情?
最后强烈推荐看看阿部隆史的道歉大师漱漱脑子,这么魔性的长相和夸张的表演还是更适合荒诞喜剧,至少比这种强行励志片更深刻,甚至更催泪。
早餐吃一个苹果,健康一整天,从小听着这句话长大的我可没少吃过苹果,却从未去细细品味过不同苹果的滋味。
而一直以来虽然提倡绿色有机食物,但大家也心知肚明苹果这种水果多少会带着些许农药残留物出现在市面上。
奇迹的苹果根据NHK电视台每周一放送的电视节目《专业工作作法》中挑战无农药栽培苹果的木村秋则事迹改编,讲述了一个坚持十年而成功实践自然农法的故事。
正如影片的另一个译名,这一生,至少傻瓜一次。
人生数十载,总有一件值得你去努力做的事情。
导演开始便以主人公女儿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的由来,从苹果的来历,到通过女儿的画来引出种植苹果的困难(虫害多),主人公(阿部隆史 饰)小时候起,便是一个对事情追根究底,特别富有创造性的人。
后来到了东京上班,偶然的缘故因为家里果园受灾回家帮忙时,与果农女美荣子(菅野美穗 饰)相亲,并结婚,便开始了自己果农青年的道路。
继承了岳父的果园,和妻子一起种植苹果,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由于妻子自小便对农药过敏,终于在经常为苹果喷洒农药后病倒,为了妻子的健康,也为了种植出健康的苹果,木村秋则便开始了他十一年的无农药种植苹果历程,最终获得成功。
电影里的青森县在日本东北部,也盛产苹果,因此苹果成为其标志之一,木村秋则所在的津轻郡便在青森县内。
十一年的努力,终成正果。
期间经历了太多艰难的事,甚至一度散尽家财,家里的四块果园抵押了两块。
车子也卖掉了,朋友也不再和他亲近,失败的次数越多,心里的绝望也越大,终于在想要通过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发现了自然法则的奥秘。
人生总是充满了惊喜,虽然挫败永远都会更多。
但却终究是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
就像主人公的母亲在他改良扩音器失败时所说:比起责骂,你更在意扩音器的失败吧,不找到答案绝不甘心,你的性格不就是这样吗?
别放弃,经历了一次失败后,把原来的常识抛弃就是了,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人总能找到答案。
另外菅野美穗扮演的妻子美荣子也相当出彩,虽然台词不多,但却在每一次失败后都不离不弃地支持着自己的丈夫,延续着主人公母亲在他小时候鼓励他的角色。
用微笑鼓励着他,即使是用不起电灯,只能用蜡烛就着吃饭,也未曾怀疑过他的做法。
久石让的配乐也让影片感人不少。
总之,值得一看
久违的五星,久违的久石让,久违的温情....许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有给五星的冲动,直到这一部的出现... 相信很多很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吧....前面觉得秋则真是傻爆了....竟然有这么白痴的家伙...尼玛一片田不够,要拿4片田一起试验,也不知道留点余地...尼玛给苹果树喷芥末,喷醋,尼玛还喷威士忌...这是种田还是做菜...尼玛喷一年醋不够...连着喷了9年....日本的醋就这么便宜了吗????完完全全就是不做死就不会死的节奏!! 是吧?哎..结尾后,蓦然发现...日本人真tm是变态....一件事情坚持了11年....哎...这种精神没几个人有吧....还有,,种苹果种成这样...也没几个人可以吧....有时候这种认真的精神真是不服不行..把工作当成事业..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编舟记如是,本片如是!
这是个关于爱与梦想的故事,在这个梦想缺失的时代,大多数人缺乏应有的坚持,总是流于想法,而泯灭在残酷的现实,不管是童年的梦想还是现在的梦想,都在和现实的妥协中慢慢失去坚守,空留遗憾,影片中男主木村用十一年的时间只为了培育一颗无农药的苹果,别人说他是傻瓜,他欣然接受。
因为他就是个傻瓜,若是没有一分傻劲,怎么从神之领域偷来伊甸园的苹果?
木村性格单纯而善良,是他教会了他的妻子美荣,生活应该在微笑中度过,微笑是人特有的机能木村这样对着抓来的田鼠自言自语道,而他后来的妻子在他的身后静静的听着他喃喃自语,欢笑之余,她被木村身上独特的乐观所感染,以至于他们结婚后,一心坚持无农药栽培的木村开始不再乐观,面临资金的困难,朋友的绝交,苹果园被卖掉抵债,木村脸上傻傻的憨笑开始消失,像个坏掉的机器,没有表情的脸像是树皮一样坚硬而冰冷。
但是美荣确没有忘掉木村应有的乐观。
她用手指托起木村的脸,让他想起以前的乐观,想起以前不畏惧于困难的傻气,这股傻气是木村最大的特点,在独处时,在相亲时,在一起生活的每一年,美荣子总是说他傻瓜,实际上她爱上的也就是木村这股傻气,是在烛光婚礼上承诺的像太阳一样温暖一切的爱。
我的爸爸在种苹果,但是我没吃过苹果,连咬都没咬过,因为爸爸的数上有很多虫结不出苹果,但是爸爸绝对不会放弃,所以,我想有一天能吃到爸爸种的苹果。
这段文章是木村女儿雏子写下的我的爸爸。
身为农家的女儿却没有吃过家里的苹果,还要忍受贫穷和同学们的白眼,但是雏子依然坚持爸爸一定会种出无农药的苹果,她说:绝对不要!
如果现在放弃的话,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过的如此贫穷。
倔强的让人心酸,在辛苦的日子里,连一张面具也不舍得让爸爸买,,作为家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者木村,人心毕竟是温暖的,就算面临漫长的严冬,也总有温暖的时候,木村的坚守逐渐感染了银行的职员,感动了他的朋友,以及自己的母亲吗,慢慢的,生活逐步回到了正轨,奇迹的苹果最后被种出,于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扶持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他人的体恤,也许就带着悔恨自缢在深山,而不会注意到深山里给他带来灵感的核桃树。
影评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木村把核桃树下的一抔泥土送进了嘴巴,一边喊着就是这个,喜悦之情跃于言表。
泥土的味道当然是难以言喻的,但在木村的眼里,没有比这抔土还要甜蜜的东西了,它是维系着生命希望的土,是他苦恼多年终于解开的心结,是自然告诉他的法则,是被现代农业所丢弃的规律,只有与自然共生,让苹果树自己去把根扎入深层的地表,让杂草和果树共生,让益虫和害虫共生,让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循环才是生的意义。
这是只有傻瓜木村才懂得的道理农药也好肥料也好,都是人类强行灌输给植物的东西,就像是家长强行带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给予他们不必要的保护和过量的养分,稍不注意就要被害虫吞食,每一个家长应该像木村照顾苹果树一样照顾自己都孩子,给予他们的只是一个成长的引导,剩下的都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扎根,找到适合自己的养分。
我们谁也不曾经历像木村一样的困难,就更没有放弃自己梦想的理由,学会在困苦中乐观微笑,学会用长时间实现别人难以想象的疯狂,学会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好无聊的电影啊
在日本去了真正的苹果园,就明白为什么主角干的事是很奇怪了。
这是一部由转基因种子公司出资资助的,关于一位民间科学家愚公移山的故事...另外这个故事再次证明了,踏实留在城里面搞第二、第三产业,对于大多数人才是大势所趋~岛国把一部农业科教片都拍得这么摇曳生姿,难怪能把爱情动作片拍得让人神魂颠倒~
主旋律心灵鸡汤拍得这样真挚,其实不错了。
有意义的片子。不过作为电影我不是很喜欢,1 是表演太夸张 ,不太喜欢这么夸张的表演 ,2 是故事比较童话 ,顺便买的一本书就打开思路,之后也不找资料,各种方法乱试 ,3 是最后的方法也不太可行,反正就成功了, happy ending,4 是中间太惨了,刻意卖惨[捂脸]。
到卖出苹果为止,最后三十分钟都是爱啊⋯⋯
最开始还想着弄一块地试验,后来把所有的地都投入试验,完全不顾及家人日常生活,这得是多偏执啊。家人还支持,更疯狂。最后解决之道竟然不是多年的试验结果,为这种精神加一分。但在现实中,怎么都不会接受
又是一部执着的日本电影,看得让人感动是肯定的,暖暖的,期待奇迹吧~
老五推荐。十年来含辛茹苦,尽受村里人白眼,被当做怪人看待,好在是最终成功了。阿部隆史真适合演农业类型的电影啊,太富感染力了。菅野美穗的笑,让人越发的有动力去前行。还有岳父父亲的默默支持。孩子们的活泼与久石让的配乐。
3星半吧~
电影扼杀了文字给人的想象空间。
這一生 至少當一次傻瓜
比较平铺直叙吧……
只有日本人才能拍出这么一根筋的电影。对一部讲述坚持与决心的日系鸡汤片,已经不错了。青森方言好搞笑。以及最重要的是,菅野美穗的笑容治愈到爆,难怪能拿下雅人叔。
前面憋得好辛苦,一直在等啊等,想他什么时候才种出苹果来啊!等了一个多小时, 最后终于种出来了,也完了。。。。
值得吗?
日本的赵薇么
(一种生活信念态度。即使外人反对嘲讽,有家人的支持,一起努力也是种幸福。人都是很现实的,当生活低潮时,外人远离,当生活变好了,外人又开始接近)(“只要对一样东西狂热,总有得到的一天”)
還是老調牙日式勵志電影, 節奏慢, 內容細膩, 如果你想尋求一些安慰, 看這電影也不錯。
看完之后整个人都青森弁,忘了日语普通话怎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