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季节
Межсезонье,休赛期,Mezhsezone,In Limbo
导演:亚历山大·坎特
主演:伊戈尔·伊万诺夫,耶尼亚·维诺格拉多娃,奥尔加·萨哈诺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15岁的萨莎和丹尼,第一次偷尝了禁果。萨莎的父母得知事实,当即决定棒打鸳鸯,然而这对小情侣自然不会轻易放手,他们可以与一切为敌,无论是父母还是整个社会。不巧的是,萨莎的继父是一名警察,他坚持要将丹尼逮捕入狱,就这样,心血来潮的青春期私奔冒险升级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逮捕行动。详细 >
新年第一颗五星。
白桦林里滚烫的誓言,是孩子叛逆的拼贴诗,也是父母沉甸甸的心事。青春迷失的脚注,是缺失的家庭对话,也是被忘记理解的世界。
对这种青少年发疯文学已经麻了并没有觉得他俩原生家庭差到逼他们去烧杀劫掠 比起没有自由灵魂的成年世界 这两个野蛮的恐怖分子更令人不寒而栗 他们讨厌这个世界 刚好世界也不喜欢他们 结局也算双向奔赴了
唉,长大也没意思,还不如小屁孩儿的时候死了。
上半场是典型的青春与自由,几乎是从所有叛逆的青少年电影中拼凑起来的,多少有点混乱和平庸。但下半场局面扭转,男女主人公逃离父母,从彼此身上找到了实现成人愿望的机会,与他们周遭喋喋不休的世界抗衡,成了现代版的“邦妮和克莱德”,你甚至可以忽略开头的问题。既有年轻潮的呈现,又有老苏联电影的诗性美,是俄罗斯年轻一代的赞美诗。
这部电影里的这男生好吓人啊 感觉大家是在需要爱时需要表达时确定了一个可以表达和爱的人 喜欢在片尾树林里的吊唁
发现很搞笑一点很多电影女性身体会/可以/被允许在镜头里全裸但相应男的死都不露下半身何尝不是在诉说前者是一件可被观赏的物品而后者才是真正拥有意识-被符号系统阉了一刀(羞耻)的那个主体
前段是朋克的自由自在五彩斑斓,中段是童话故事的唯美梦幻,结局猝不及防的一枪,把一切拉回冰冷残酷的现实,击破心脏,响彻寒冬肃穆的白桦林,无数黑衣青少年缓步行来,凝重麻木的脸,控诉着父母社会,青少年心理危机亟待关注。
4.0/10.0,小西天一号厅2023俄罗斯电影节。真的是白瞎这么个故事。导演比较擅长青春伤痛这一类的影像表达,但人物发展写得太差了。不能称得上是迷影,有太多生硬的抄袭。标语到处都是。非常有讨论价值的社会价值、青少年意识、家庭问题浮皮潦草带过,内核却是俄罗斯主流价值。我愿称之俄罗斯主旋律青春伤痛影像
画面很美,但情节太沉重了,尤其是真实事件改编。熊孩子的青春期,杀伤力太大了,对别人对自己都是如此。
無知當個性,矯情當浪漫。森林尾奏略升華,兩星給音樂美術。服裝搭配很fashion。
吞枪自尽,对现代社会的极致反抗。男生中段的变化,一度令我觉得不愧是男的。
期待了很久,终于考完试能看了,但是没有我想象中的好。虽然是由真实新闻改编的,但是整部电影还是剧作感太重(编剧们你们放过剧作法吧我宁愿看一部流水账),一部上世纪嬉皮士时代的味道扑面而来。21世纪青春反叛的表达还搞无政府主义、四百击那一套。青春反叛永远都有,但是这么老套的反叛法放现在很难让人共情呀,真不打算升级一下吗?没有真实体验、拼凑出来的剧情编排,远没有结尾萨莎拿着枪想自杀却说“我做不到”一句来的更震撼,更有持久的力量。这才是青少年真正的困境:我不想死,我只是不想活
拍摄在这个国家发动战争的前一年,如此联想这个故事就显得很寓言性、很讽刺,两个青少年的“反抗”很疯狂也很绝望。但如果不是基于此,这个故事其实有点无聊,很难让人有共鸣。ps这个男生拿到枪就显出残暴,有权力就疯狂,非常真实。
我现在是真的讨厌一二十岁无所事事的混混小年青,长大后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发现他们的父母有的很可怜;不过电影的画面色彩不错
俩傻逼!
残酷青春期的雌雄大盗末路狂花。可以预想的结局就像一场祭奠。《迷失季节》
像我头像这一部,也被译做《养子不教谁之过》,结局像《陌路狂花》。导演有政治表达在里面,勇气可嘉。
原型案件要残酷得多……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702577385
摄影和布景不错 剧情太垃圾 偷东西 破坏公共设施 两个找寻存在感的 为了厌世而厌恶世的 讨厌小孩 几乎完全照搬去他妈的世界 却连百分之一的精髓都没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