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经典的故事 首先要肯定的是这只是一部电影作品,而不是一个传教的工具,所以看电影前不必有抵触心理,电影所做的只是讲故事。
而这个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时间证明了这个故事的价值,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经过时间沉淀的作品,圣经就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个作品。
我从未系统读过圣经,像我一样深知其价值却没有机会细细品味圣经的人有福了。
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对这段故事的了解是呈碎片化的,从英语教科书中得知圣母玛利亚生下耶稣;从达芬奇的画作得知最后的晚餐和叛徒犹大;走进教堂得知十字架的含义;从二次世界大战得知犹太人和基督教的矛盾;以及从复活节得知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这部电影将我的这一切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并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很多之前对于我来说的谜团终于都迎刃而解。
这是文化的源头 看这部电影的目的其实可以很简单,就是去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圣经是很多欧美语言文化里的典故的来源,现今的很多欧美人的作品,不论是电影还是著作,都离不开他们的圣经文化。
我们生活在的这个社会交流如此之快,文化融合如此迅速,了解圣经故事确实对于我们去阅读他们的文化很有帮助。
然后大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圣经,或者没法读懂圣经,那么看这部电影显然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想必对这段圣经故事已经研读百遍,对于没有读过圣经的人而言,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事半功倍的孰知并深刻理解了这段故事。
为什么美国人如此重视复活节,我们也能在电影里轻易的感受到;为什么二战时犹太人遭到大屠杀,我们也能透过电影找到答案;为什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会如此受欢迎……这一切历史事件和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全部都呈现开来。
这是鲜活的史书 当然,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著作,也是一本史书,是一本里面人物都被神化了的史书。
透过圣经故事,去细细体味一下那时候的历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凯撒大帝统治的时代,政教合一是不争的事实,在电影细细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那时候的人们都活在水深火热中,教会专权现象导致人民惨不忍睹,也正是这种苦难才催生出耶稣这样的人物,姑且不论宗教和神化,如果当时历史真的有耶稣存在,那他一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正是因为他的大智慧,才有人愿意跟随,他看到了民间的疾苦于是挑战当时的专制的教会,从而与教会树敌,引来杀生之祸。
这其实是一部鲜活的史书,是一段值得人们细细研究和反思的历史。
总之,我早就希望能通过影视作品去了解圣经,它不像晦涩难懂的古英语,电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而这部上帝之子就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任务。
不过不论如何,还是那句话,任何一部经过时间沉淀的著作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读,电影看完了,有机会和精力去研读一下圣经应该也是会收获很大。
其实耶路撒冷真的是圣地,最早犹太教起源于此,后来在犹太教义摩西十诫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基督教,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也是起源于此,后来罗马势力衰退,被伊斯兰人占领了几乎中东势力,在欧洲,基督教开始盛行,但是被教皇和部分教士滥用,导致王权和教权相争,基督教最后逐渐净化自己,形成新教和旧教,为此在法国和英国死了很多人。
宗教的信仰力量是无穷的,他激发了人的潜能,在绝望和恐慌,得意和失意时时刻不要忘记自己。
不管是犹太教,佛教,道教,伊斯兰,基督还有印度教,儒教哲学,都是教人向往积极一面,摒弃恶的一面。
因此有了积极意义才能长远传播。
什么时候都不要迷失自己,提高自己的修炼,达到至臻的境界吧!
有神或无神,这是人们一直纠结的问题,但是,你记得吗,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确实,不借着祂,我们无法真正重生,无法圣化,世上除祂以外,再也没有更好的榜样。
从前你认为耶稣的死与你无关,现在你确知耶稣是用祂的身祂的血来洁净我们,换取我们的新生,使我们不再与神的义隔绝。
从前你认为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只是祭司长,彼拉多,或者无知的民众,现在你渐渐明白,其实你也是其中的一个,因为你一再的沉沦在罪中,以自我为中心,忘记祂的救赎,远离真理,其实就是再一次亲手把主钉在十字架上。
从前你认为圣餐、洗礼只是仪式,现在你终于知道,那象征着领受主的身体和祂的宝血,是纪念祂为我们做成的工,是旧我的葬礼,是新生命的象征。
相信,不在于相信能得到什么,因为相信,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信,是所见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
祂说,没看见我就相信的人有福了。
耶稣受难曾被搬上银幕无数次,却依然具有无穷魅力,吸引过马丁·斯科塞斯、帕索里尼这样的大导。
这个故事很难被拍出新意,或者说无需拍出新意(除非想惹教徒的反感),因为故事本身足够伟大。
这部因为是美剧[圣经故事]的重新剪辑版,情节遭到大刀阔斧的删改。
比如追随耶稣的十二门徒只是重点介绍大徒弟彼得。
引起争议的部分要属无处不在的抹大拉的玛丽亚,与《圣经》记载违背,不过在电影版里属于可忽略的枝叶部分。
影片前半段的故事包括几个镜头有种帕索里尼[马太福音]的即视感。
对应片名上帝之子,耶稣是否为弥赛亚受到长老们的质疑,他对神殿倒塌的预言更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耶稣能够吸引到一众坚定追随者关键在于展示神迹,帮助渔民捕鱼、让瘸子恢复正常、使死人复活,对神迹的展示不断升级。
在他复活前展现的最后一个神迹引人注意,面对犹大引来的追铺者,他淡定自若,彼得挺身而出,砍掉敌人耳朵。
耶稣把手在伤口处留片刻后,耳朵复原如初。
之所以强调这一神迹,因为与此前不同,它不是一个公开在群体面前展示的行为,而是一个更加博爱的举动。
“信我的人有福了”,他对耶稣的信任得到了回报。
和[马太福音]相比,[上帝之子]体现出同一题材美国和欧洲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者被公认为经典,得到了教会的认可,这里的耶稣形象更加神圣,黑白画面加上优美的镜头调度,加深了神圣感,难怪受教会认可。
相比之下,新版强调受难,一种甘心受难的传教激情。
前半段的传教故事只是铺垫,重点还是要看耶稣的受难过程拍得如何。
当他头戴荆棘王冠,身负十字架,步履艰难地走向山顶。
再到被绑上十字架,钉子刺入手脚,十字木桩入土的整个过程,这是电影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一伟大的受难之路总能通往观众的心灵。
作为一名基督徒,对于圣经体裁的影视作品,必定是怀着谦卑虔敬的心去观摩欣赏。
而对于非基督徒来说,无论您是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无神论者等等,既然有幸接触到上帝,那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接近上帝一次,哪怕一厘米,您说呢···宗教体裁的影视作品,往往不用普通的标准来衡量,而是要用心——一颗虔诚的心 去品味!
说起这部《上帝之子》,不得不说数年前的《耶稣受难记》,两者皆是表现耶稣生平的电影。
只不过一部着重点是“受难”,而一部则偏重于“传道事迹”。
不同的切入点,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部以血淋淋的受难场面震撼视听,而一部是以恰似温柔的叙事洗涤心灵。
曾经,在我所在的会堂,我播放过那部《耶稣受难记》,弟兄姐妹们心灵震撼的同时,也更加坚固起 灵体的根基。
以往的传输基本是口头的说教,而电影则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 上帝的爱。
我们也明明地感受到那句“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约 3:16) 是一种怎样的爱,“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
”(约 11:50) 是一项多么宏伟的工程计划!
如今,这部《上帝之子》,我也一定会播放给会堂的灵胞观摩。
不是为了大家能有多么感动,而是愿意大家 在这悖谬的世代 能更加坚固自己,哪怕一丝一毫 ... ...PS:很感谢这些导演、演员们奉献出如此棒的作品。
若是在大陆,真是想都不敢想,领导阶级不逼迫就算不错了。
这次 氵昷.州的一系列事件 已经摆明 对宗教的态度。
有一个说法说得不错:他们做事 总是先试点一两个地区,若是效果良好,则会大范围推广。
(祈求不要酱紫)对于同灵,我想说:这个世代,我们懂得。
经书 明明白白 写在那里对于非信,我想说:请勿逼迫,就是帮助。
既然帮助,便是朋友。
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太 5:45)他为我们真的做了很多很多 ... ...最后再轻轻地说一句:上帝在中国!
您信么?
愿上帝的爱与你我同在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充满你我
我觉得它好看,却无关乎我的信仰,因我不信仰基督,我也无任何信仰,看过三四集《圣经故事》,并没有把它一季度看完全,看的时候也是看看停停,却依旧觉得如此动人,觉得它好看也并不因为个人崇拜或者喜欢英雄主义,一向来对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片子无感,而它却不落入俗套,看的描述耶稣片子少之又少,所以我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来评论它是否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也并无权指责那些在豆瓣给它评低分的人。
Stop doubting.Believe.这一周我每天看电影的数量从weekday的1到weekend的3,一直没有太多想去share的,其中也并不乏我觉得很值得看的,因为基本看的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唯有它,我觉得,看完了之后,是真的想去follow。
电影的优缺我实在是评价不出,但是我觉得我能这样哭得死去活来,怎么说也觉得是够了。
今日又无法好好睡觉了。
剧情支离破碎、太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虽然忠于圣经,但是要知道即使现在的西方国家,虔诚的基督徒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文化越来越高,越来越会自己思考,理性思考了!
这部片子看得觉得味同嚼蜡,另外imdb的评分比豆瓣低得多,果然目前中国人比老外还推崇这些自己不懂得东西!
剧情支离破碎、太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虽然忠于圣经,但是要知道即使现在的西方国家,虔诚的基督徒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文化越来越高,越来越会自己思考,理性思考了!
这部片子看得觉得味同嚼蜡,另外imdb的评分比豆瓣低得多,果然目前中国人比老外还推崇这些自己不懂得东西!
剧情支离破碎、太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虽然忠于圣经,但是要知道即使现在的西方国家,虔诚的基督徒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文化越来越高,越来越会自己思考,理性思考了!
这部片子看得觉得味同嚼蜡,另外imdb的评分比豆瓣低得多,果然目前中国人比老外还推崇这些自己不懂得东西!
6分/10總體還可以。
贊:Peter,John演得不錯。
後一個小時非常節奏很好。
結局很感人。
片尾曲好聽,而且加了“刪減”鏡頭。
情節基本還是按照《聖經》上的來。
但是一定要吐槽一下-- Mary 和耶穌在一起,和門徒一樣出現:這點《聖經》上木有說。
從對白來看。
導演拍得是聖經電影,因為裏面大段經文引用。
但是加了這個女主,戲份還很多。
搞得不倫不類。
好好的聖經電影變成了base on 聖經的戲說。
話說《達文西密碼》就是講耶穌和Mary 結婚,後代是Sophie。
所以我覺得Mary在電影中有點誤導觀眾。
但是她至少沒出現在the Communion中。
-- 開頭鬱悶的一小時:蜻蜓點水很無聊。
沒感覺。
最creepy(詭異)的是死人復活一段戲。。
眼睛一睜,吐口寒氣,令我想起殭屍片-- 山寨的3D建築物:無語了,誰看誰知道。
感覺還不如看《耶穌受難記》,重口味,更加尊重聖經!!
如果没有看过《圣经故事》或许会有五分,虽然记性不好,然而这个影片基本上是帮助我回顾了一下圣经故事那一大段,似乎就是圣经故事的剪辑,这次重点落在了耶稣基督身上,虽然影片非常不错,由于看过圣经故事在前,这样的电影又没有什么亮点,如果不是信仰基督教,这也就三分了,然而作为基督徒来说从这一部电影里面还是能感受到基督受死的震撼的,其中圣经的教导和事件的结合也非常得体。
所以还是有四分的,不想写长的影评,结果短评字数写不下了,只好复制到这里来。
非常棒的电影,基本和圣经一致。
演员也非常好,主耶稣背十字架时的痛苦,在自己受苦的时候还说,bless you, 主耶稣在定十字架的时候还在传福音。
好多地方都好感动,感动的一塌糊涂。
主耶稣如此爱我们,为了人受了这么多苦,他是一个innocent people, 竟然被订十字架。
人是什么,什么人是没有罪的,竟然一个没有罪的人为了我们这帮罪人而死。
主为什么爱我们,而且如此爱我们。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我们这帮人是主耶稣花重价买来的。
我们这帮罪人,怎么配得主耶稣如此的爱。
Stop doubting, just believe. 主耶稣,让我以认识你为至宝,凭借我是做不到的,主,请你让我做到!
主耶稣,请你加强我的信心,让我的信心有应有的成长。
主耶稣,让我明白你的旨意。
让我在一切的事情上可以得着你。
我们是瓦器,来盛装生命。
让我感受你的甜美,请你不要放过我,来吸引我,怜悯我!
感谢你。
个人观点,任何贩卖奇迹的宗教都是邪教~
电视剧剪一下又能赚票房了
原来是电视剧《圣经故事》的后五集的合集
6分,主旋律。
it's my body,it's my blood
😳主演看的我实在好方~
宗教片对我来说,毫无感触。
拿电视剧剪吧剪吧就上荧幕了。。。
May the grace of Lord be with all the God's people
感觉像是在看一个会些许戏法、有天生领头气质、不正面回答问题的圆滑和看透事态发展的智慧的人的故事。还不够神化、感觉,不够仙。
我是抱着了解宗教的心态看的,只能说,还凑合
理清了前因后果 终于明白 相信真理
这应该是男主扮演过的最成功的形象了
I didn't know Bible, so it might be okay
The trailer says it all. decent adaptation, dry performance, compelling images, slow tempo.
“给你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很多人说过这样的话 能干成大事都是从船上开始的 深入群众 放手发动群众 要推翻挡路的车可以相信 但让父母把孩子抱下来或孩子自己下来的时间都不给吗 想起苦大仇深这个词 用仇恨来教育群众吗? 对这类电影要求不高 能了解一下圣经知识就成 信不信是另一回事
Jesus from 《The Bible》
这个不早就有了么。。。。怎么现在才上映。。。我记得去年就看过了啊。。。晕。。
愿上帝与你同在!阿门!
耶稣从布道到受难的故事。演员形象和动作都比较到位,耶稣的善和大祭司的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伟大和光明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