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过一套美国电视节目,叫“X”什么,记不住了,节目的形态大致是恶搞+真人秀+偷拍,每期节目都请一大堆现场观众来和主持人一起比X的手势,所以我记住了一个X。
而真正的节目主点是播放主持人扮装成各种各样的人去整人然后偷拍的情行,比如有时候主持人会扮演成一个相亲者,去和姑娘们相亲,然后状况百出,或过于粗鲁,或过于紧张,然后姑娘们做出的各种自然反映都被偷拍了下来,再然后拿到节目上播,被偷拍的人们也会被请到现场,与观众们一起尖叫、欢笑、鼓掌……美国人好像挺好这口的。
所以在我看来《波拉特》就是“X”的升级换代,只是这次前因后果叙述得完整些,故事情节连续些,料放得多些,玩得猛些,但是换汤不换药,我一直觉得这位波拉特就是当年那位“X”的主持人,那哥们儿经常幻化成各种形象出来见人,而且老外们又都长得差不多,so...嗯嗯。
《波拉特》又名:《波拉特:哈萨克斯坦人的美国学习旅程》、《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担而学习美国文化》等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片子在走边缘路线,而且是奔着得奖去的。
影片确实很边缘,被偷拍的也尽是些边缘人物或团体:犹太人、女权组织、黑人、同性恋、吉普赛人、极端宗教份子、妓女……但这部影片其实根本没有立场,既不站在强势一面,也不倾倒于弱势群体,完全中立。
所以影片上映之后才会有弱势群体声讨反对,而强势的一面才会一笑置之或者大力追捧,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弱势群体要的是关注,而强势的一面总要表现得宽容,不管实事是不是真宽容。
一切矛盾、冲突大概都来源于不了解。
而不了解可以赖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方面,甚至可以赖到上帝身上去:当初为什么要毁了巴别塔、搅乱人类的语言?
可是上帝也会怕啊,如果人类齐心合力建成巴别塔上帝将会被拉下神坛。
所以宽容并不是人类甚至是神类的本性,相较之下误解可能来得更重要些,所以波拉特在美国状况百出并不是反映哈萨克斯坦落后无知,美国人并不用沾沾自喜,如果反过来一个美国人去哈萨克斯坦学习依然会状况百出,因为不了解,也不想真正去了解。
因此波拉特也并没有通过学习了解美国,他根本就没顾得上学习,他在美国完全我行我素,以自我的方式行事,所以他带回过国的不过是iPod和mini iPod、恨犹太人变成恨基督教,这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实质并没有任何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让大家都抢着去说话,可却不愿意听别人在说些什么,这东西大概是在巴别塔倒下的时候上帝赐予给人类的。
而《波拉特》获奖大概是给各方面都找到了一个出口,不论是弱势的声讨还是强势的宽容,之后,大家还是该干嘛干嘛,还是甭琢磨世界大同天下为公这件事了吧。
《波拉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片名原意为“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喜剧电影,由英国喜剧演员沙查·巴隆·科恩饰演。
该片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哈萨克斯坦记者“波拉特”在美国的旅行故事。
沙查·巴隆·科恩(Sacha Baron Cohen,1971年10月13日-),英国喜剧演员、犹太人,以出演一系列成功而充满争议的角色而出名,包括波拉特。
科恩出生于英国伦敦哈默史密斯,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历史系。
科恩更因在《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中演活波拉特一角而获得多项奖项,包括金球奖(喜剧)最佳男主角。
该片讲述“波拉特”(Borat)离开在哈萨克斯坦的家前往美国,并遵照哈萨克斯坦信息部的吩咐摄制纪录片。
他留下自己的母亲、妻子和村子里的强奸犯,与胖子制片人Azamat一起上路。
片中表现了波拉特与美国人进行采访及交流的场景。
拍摄期间,受访者都以为波拉特真的是一个不懂美国习俗的外国记者。
本片大部分场景没有剧本指导,大部分角色人物都不是专业演员,只有波拉特、Azamat、帕米拉·安德森(科恩的老友)、妓女Luenell、店主Ashwin、波拉特家庭成员、以及告知波拉特妻子去世消息的电报报信员,是专业演员。
片中关于哈萨克斯坦的描述,与该国真貌几乎毫无联系。
片中,波拉特家乡的村庄实际上是在罗马尼亚的歌罗德村(Glod)拍摄的。
饰演波拉特妻子的女演员,则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移民到罗马尼亚的哈萨克斯坦人。
波拉特邻居叫“努尔苏丹·图亚克拜”,实际上是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和反对党的扎马可汗·图亚克拜两人名字的混合体。
片中有被指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大幅照片,其实是阿塞拜疆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
片中并没有使用哈萨克语,据称是说哈萨克语的对白其实是罗马尼亚语。
片中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是俄语形式,而非哈萨克语形式,而且片中书写的“哈萨克语”不是拼写错误,就是胡言乱语。
例如,宣传海报上写的“BORДT”,就使用了西里尔字母的D代替英文的A。
另外,波拉特自己使用的则是拙劣的希伯来语。
扮演其拍档Azmat的基尼夫·大卫顿(Ken Davitian)使用的是有东部口音的亚美尼亚语。
另外,片中使用的一些词语还取自斯拉夫语族,例如波拉特的招牌问候语"jagshemash"(jak się masz)和 "chenquieh"(dzienkuje)则分别是波兰语(或相关语种)的“你好吗”及“谢谢”。
波拉特介绍自己家的时候对自己的牛说 "Tishe",但该词在俄语、南斯拉夫语和捷克斯洛伐克语中表示“安静”(分别拼作тише及tiše)。
据报道,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波拉特的古怪行导致了91次报警。
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该片的反应在《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关于推广国家活动的文章中论及。
影片中波拉特的灰色西装在整个摄制过程中都没有清洗过,因为这套西装要有“外国的味道”。
影片中令波拉特出洋相的自动扶梯是在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的机场(片中表现为纽约的JFK机场)。
波拉特在片中想要购买来“杀犹太人”的枪是以色列沙漠之鹰。
当以色列记者采访沙查·巴隆·科恩在片中为什么使用希伯来语时,科恩回答说:“噢,我看你在说哈萨克语!
”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音乐剧及喜剧)。
最佳男演员奖得主(音乐剧及喜剧):沙查·巴隆·科恩。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广播影评人协会最佳喜剧电影奖得主 旧金山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英国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英国男演员提名:沙查·巴隆·科恩。
获选十大影片美国电影协会2006 时代杂志 滚石杂志 新闻周刊 纽约邮报 Us Weekly 来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A2%E6%8B%89%E7%89%B9_(%E7%94%B5%E5%BD%B1)&variant=zh-cn
《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的调笑功力确实了得,而且我既不是哈萨克斯坦人,又不是美国人,所以就理所当然地可以笑地更开。
听说本片上映以后反响极大,造成哈政府出资在《时代》杂志上登出文章,告诉美国人哈萨克斯坦并不是电影里所说那样。
另外,波拉特那件性感泳衣虽然只在片中出现了5秒左右的时间,但其影响及引领潮流的能力却是“不是黑色也不是蓝色的灰色西装”无法匹敌的。
影片表面上虽然极力凸显哈国主持人的蛮荒,但在另一方面,也狠狠地踩了美国一脚。
嘲笑美国的反恐战争,讽刺美国的大国情绪,同性恋,嘻哈,房车流浪汉(垮掉的一代?
),疯狂基督教,色情行业,哪样都被导演恶搞了一把。
不过也只有这种亚文化才能接纳波特拉——美国主流文化严重的蛮荒,这样也就成了一种讽刺。
波拉特最后终于学会的"NOT"的笑话,美国文化却另他失望不已。
所以波拉特才回到家乡,继续嘲笑自己的邻居,那样才是低俗又可爱的波拉特。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0101821.html
这个电影里很有趣的一点是,里面用了大量库斯图里卡电影里的音乐,有地下,有流浪人之歌,好像有亚利桑那梦来着,有没有黑猫白猫忘了。
之前拍哈萨克斯坦的那些非常的库斯图里卡,到处牲口在跑,大胖子,破轿车,大胡子……美国人当然不了解哈萨克斯坦,了解哈萨克斯坦做什么啊,他们知道的只是,那边有一个东方国家,和老毛子有一腿,那么电影中用库斯图里卡来表现就对了,反正我们又不是真的在说哈萨克斯坦,我们是在说美国么,我们不就是在说自己无知么
《波拉特》是如此邪恶的一部电影,充满了恶趣味和低俗的“屎尿屁”笑料。
可以轻而易举激起无数人的咒骂,民族主义者正义凛然的为犹太人,吉普赛人愤愤不平;国际主义者痛斥美帝主义蓄意抹黑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形象;人道主义者为同性恋和女权主义者冲锋陷阵。
评论里甚至有些人感同身受的说:“我是哈萨克族的人,我的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波拉特》赢了,认真你就输了。
殊不知男猪脚科恩本人就是犹太人,目前情绪稳定。
《波拉特》是伪纪录片的形式,当然片中的哈萨克斯塔是个“乌有之乡”,那个全国第六的主持人也是不存在的,甚至那口音浓重的哈萨克斯坦语其实是伊朗话。
萨沙·伯龙·科恩实际上是美国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如果放到国内,应该待遇和宋祖德差不多,万人唾骂的情形可以想象。
不过片中跟萨沙·伯龙·科恩对戏的美国民众全都蒙在鼓里,甚至电影公映后,很多人提起诉讼。
比如牛仔大会的那个经理,在种族主义情绪泛滥的德州,“波拉特”结结实实的扇了他们一个大嘴巴,不知道原告的诉讼词是什么,是恶意诽谤还是侵犯隐私。
“波拉特”告别乡老,带着母鸡在美国横冲直撞,当街拉人亲嘴,SY,在运河里洗内裤,马桶里洗脸,向艳星求婚……看起来像是港产“无厘头”电影里作贱自己取悦观众,可是笑了过后都不怎么是滋味儿:这孙子指桑骂槐呢吧?
所有人都巴望着波拉特自取其辱,无地自容。
结果他却荣归故里,给相亲们讲述着他抽老美大嘴巴的故事,专抽高高在上,专抽自以为是,专抽优越感。
美国人无时不刻的对外进行着文化输出,好莱坞,格莱美,普利策,反恐,人权……在他们眼里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天经地义。
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多后,也好不到哪去。
如果波特拉为了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中国文化,却拿饺子喂狗,估计爱国人士早就群起攻之,抵制哈萨克斯坦了。
波特拉这号人,放哪都不招人待见。
在美国那就是人道主义救了他,在中国就是和谐社会救了他。
但没人会觉得这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在他们眼里,波特拉以及他的哈萨克斯坦压根就没有文化。
互相指责文化入侵,文化冲突只是先进文明的事。
李白酒醉金銮殿,命大太监高力士提鞋。
那是作为文化潮流的先锋为体制所宽容,甚至是推崇,意为放荡不羁。
但如果李白到了蒙古大汗的帐篷里,还是学乖点练练骑马打架吧,练好了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睡羊膳味的姑娘。
练不好嘴皮子就会被割下来烤着吃。
但李白到那里都是没有恶意的,有恶意的是不同的文明之间。
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定义都是由胜者书写的,历史上所谓的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入侵不是一次两次,中有天朝上邦被部落蛮夷的蹂躏,西有挥舞在欧洲大陆的“上帝之鞭”。
不提文明发展,单从民族性来说。
游牧民族善骑猎,以骑兵攻城见长;中原民族善农耕,以步兵筑城见长。
二者归一,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五胡乱华时期,胡夏赫连勃勃建统万城,巡工时命工匠用铁锥凿墙,不能钉入一寸,该工匠死。
能钉入一寸,筑城工匠死。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很有意思,都各自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极具优越感。
拿国骂来做例子,中国人喜欢到处X别人妈,辈分上了一个台阶,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而如果X到美国人头上,他们就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你们的人身自由,美国人在《美国派》《六人行》……里边都拿过好友的老妈做幻想对象。
美国人喜欢直接的对立关系,比如f**k you,或者对方的切身L伦行为,比如:motherf**ker。
所以中美交流一个很美好的模式就是,美国人的大侄子去招惹北京姑娘,得到回应:X你大爷。
美国人含泪,孩子终于懂事了;中国人去招惹美国姑娘,得到回应:f**k you,中国人含泪,却之不恭。
所以不必嘲讽波拉特,因为波拉特也在嘲讽着对方。
因为这是波拉特们的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和优越感。
如果布拉德皮特有朝一日为了人道主义援助哈萨克斯坦传播美国文化。
波拉特的贫民窟也会对他嗤之以鼻:你长得这么帅,妹妹肯定也漂亮可人,你为什么不娶她而是找了个大嘴叉子的浪荡妇?
你媳妇一个老娘们家家的,不好好在家洗衣做饭奶孩子,全世界的到处跑丢哪门子人?
你这人怎么这么没有规矩,第一次来就两手空空,用你媳妇的奶做的奶酪呢?
其实灵感来自安重根临刑前作的汉诗…Kazakhstan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哈萨克斯坦兮 天下无双All other countries are run by little girls.蕞尔番邦兮 非嗲即娘Kazakhstan number one exporter of potassium.钾肥出口兮 绝世产量Other countries have inferior potassium.彼金坷垃兮 难登大堂Kazakhstan home of Tinshein swimming pool.哈萨克斯坦兮 泳池飘香It’s length thirty meter and width six meter.纵经十丈兮 横经二丈Filtration system a marvel to behold.除污滤嘴兮 第九奇迹It remove 80 percent of human solid waste.粪去什八兮 碧波荡漾Kazakhstan, 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哈萨克斯坦兮 乐土安邦From Plains of Tarashek to Norther fence of Jewtown.塔氏平原兮 犹太北墙Kazakhstan friend of all except Uzbekistan.四海昆仲兮 乌兹除外They very nosey people with bone in their brain.彼大鼻头兮 脑袋泡汤Kazakhstan industry best in the world.哈萨克斯坦兮 工业最强We invented toffee and trouser belt.太妃吾造兮 裤带我创Kazakhstan’s prostitutes cleanest in the region.风尘艳女兮 质本洁来Except of course Turkmenistan’s非如土库曼兮 名媛暗娼Kazakhstan, Kazakhstan you very nice place.哈萨克斯坦兮 乐土安邦From Plains of Tarashek to Norther fence of Jewtown.塔氏平原兮 犹太北墙Come grasp the mighty penis of our leader.领袖巨根兮 岂可撒手From junction with the testes to tip of its face!从头至尾兮 舔蛋无妨!
波拉特大叔就是个无法理喻的怪胎~当然,美国人的确是在自嘲~我相信他也无意丑化哈萨克斯坦~但是我实在无法看下去~完全的屎尿屁笑话~如果能适应这个丝带儿,也许能看出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我道貌岸然惯了,所以还是接受不良。。。
很喜欢的片子,模仿纪实的采访录象,粗糙,生砾,用最恶心的新鲜粪便,肥大裸体,下流粗俗和A级色情,硬生生的强奸了美国主流文化,在采访政府要员和上流社会的时候,一句未谈政治,却不着痕迹的镖镖打中美国政治的要害。
什么叫做现成的痒痒肉儿放在那里,就是不挠,虚晃一枪的背后必然会是浸了毒药的暗箭伤人。
这种表面低级弱智般搞笑,实际内藏深意的不装B的电影,还有去年看的“春田花花同学会”,而这个片子更激进,更歇斯底里,更破罐子破摔,更充满了颠覆狂的创造力。
其强烈的叛逆强度相当于“我枪杀了安迪沃霍尔”,就象我第一次抽烟所带来的震撼和冲撞,和把事情意外搞砸的突然兴奋。
而“二楼传来的歌声”那种配了歌剧的前卫电影,则显得过分趣味精致和知识分子化了,韩国那些假惺惺的温情片,那些一定要谈论到乱伦、凶杀、依靠激烈感情冲突里表演的片子,如何跟它相比呢?
很想搞到全本台词,里面精彩片段不胜枚举,太多经典段落。
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被活学活用,“才怪”作为一个关键词,而不是一个要抖的包袱,没有一处不颠倒,成为了这个电影基本的方法论。
快到结尾时,他终于说了一句稍微严肃点老实点的,暴漏性很强的话“我在美国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追求一个梦想,特别是有塑料假胸的人,你会错过眼前真正的美丽。
”又看了《汽车总动员》,主题词“朋友们”,马奎恩梦想追求到的“活塞杯”原来只不过是只空杯子。
我开始怀念那些身边的小伙伴了,“塑料假胸”,是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隔了三年才看这部电影,仅是一时兴起依稀记得当年这部片火的时候各大媒体说它如何辱哈、各种纠纷blablaBorat 以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身份富有情调地狠狠调戏了米国各族各界人民才结束的 South Park S13E14 中 Cartman 在大唱 Monirity少数民族及女权、同性团体非常在意自己不容侵犯的身份实际上整个社会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平视他们越是在意自个的特殊身份就越没把自己当普通民众划出了界限自然也不能融入社会造成了目前这类群体的人敏感、易激动、易觉受辱的现状国内那帮动不动就说别人辱华的愚民也是容易高潮的范儿各国无思想的P民是殊途同归啊汉族的兴旺在于兼容并包,吸取各族文化的精华自然选择会将那些狭隘的人淘汰,无意识的民众无罪哪里有富有煽动力的领袖,哪里就有集体疯狂的 Nazi Germany
这部片子我是在凌晨一点看得...看到两点三刻左右我觉得这部片子还不错很搞笑也很荒诞说的是一个哈萨克斯坦记者与其制片人去美国取经的故事其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搞笑荒诞令人捧腹的故事很具有讽刺意义讽刺了在哈萨克斯坦的乱伦,妓女美国的教会,留学生,以及上流阶层的宴会,所谓的动物保护,甚至还有斗牛和黑人的嘻哈文化恩的确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Borat操着一口一塌糊涂的英语(个人觉得比日本人讲英语还好一点,可是语法漏洞百出)介绍自己住所的时候便开始BT了...好吧...比如姐妹是妓女比赛的第4名,Borat还和她深情地接吻了..好吧...比如Borat见人就用吻脸颊的方式行礼,还乱搭讪...伙计,可是在美国诶...差点被群殴死...在地铁里那只鸡也出来秀了一把鸡肉,地铁里也是一片狼藉...溴事很多很多估计我用手指和脚趾夹起来一起数也数不清所以不举了也有好恶心的用马桶水洗脸...买了一只熊当保镖(最后熊头出现在冰箱里,很精彩)把便便装在袋子里,举到餐桌问别人怎么处理以及猥琐的6cm--14cm还有么便是最强大的了:裸蹦和制片人打架时候的吃屁屁,以及两个老裸男在正在举行宴会的餐厅互相追逐打闹旁若无人嬉戏...太强大了...估计是偷拍的(柱状体打上了黑条,在此建议制片者换成Bush或者阿扁的头像)荒诞是因为Borat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a片女星私自更改了国家给与的伟大任务,改变行程去追这个女的,满嘴挂着"sexy time"体现了哈萨克斯坦人无穷无尽的性欲以及生殖能力,在此我表示一下小小的感慨...写不下去了俄,第一次写....总结:其实还是值得一看得拉
好像是我唯一看到一半看不下去弃掉的片子……
烂片一部
恶搞
论无节操秀下限的胆色和手段,萨莎拜伦科恩天下无敌,极度的搞笑伴随着极度的恶心,就是他的标签。这部惊世骇俗的恶搞讽刺片直接拿一个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和民族开涮,哈国人民可谓是躺着也中枪,也竟一举拿下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伪装哈国记者欺骗和偷拍采访者,甚至引来了多起诉讼。表面恶心哈国,实则嘲弄美帝,战争、男女平权、同性恋、种族主义等
awesome...
俗到极处就是高雅
期待过高,其实一般,个人感觉不如《独裁者》
僵化的理性主义:要尊重和保障妇女同性恋及少数族裔的权利,这已经成为了某种教条/政治正确,我们遗忘了这些思想的真正目的和推动这些运动的精神动力,开始丧失甚至禁锢接着走下去的勇气。
重新再看一遍感觉棒极了!把阿美莉卡的自大自负愚蠢讽刺到她妈妈的asshole里去了!!!
笑死了。为了建设伟大的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哈萨克斯坦满赛!!
成功利用了文化差异进行了屎尿屁恶搞。可惜我对屎尿屁的感受比文化更深。
重口味
恶搞的不是阿萨克斯坦,恶搞的是USA~
这种电影真让人无语
太无聊了!!!!!
无法忍受啊,恶搞哪里还有下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打码都那么没技术含量。。。哈萨克斯坦怎么没把这剧组暗杀啊哈哈哈哈哈
果然是他演的独裁者,恶搞成瘾啊,可是一点也不好笑
开头很有意思,越到后面越粗俗,最后我就抗不住了。
不行不行 太贱了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