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网大别磨磨唧唧的挑这挑那!
这次有头发的包贝尔整挺好嗷!
不再像《大人物》跟《东北恋爱》那样生搬硬套了,而且以致敬的形式两《黄海》和《新世界》两部经典中的经典结合相容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编,打戏跟最后那场火机场面整挺好。
剧中各位主配角也都演技也都算在线吧!
四颗星问题不大!
可以看。
1、翻拍韩国黑帮电影,新世界,犯罪都市等等,仔细看,会找到不止一部韩国黑帮电影的桥段,2、各种对香港黑帮电影的致敬,什么无间道,喋血双雄都能找到影子,致敬是尊重,但痕迹太过明显,给人一种恶搞的感觉、3、功力欠佳,无论剪辑,摄影,导演剧情架构,还好姜武等老戏骨的演技在线,挣了一点卷面分,总体还是给人一种东施效颦感官,总觉得不伦不类,想笑,包贝尔这造型可以模仿韩国电影黄海里面的黑老大,你让一喜剧演员演冷酷无情的黑老大,这错位感,有种法国餐厅吃饺子的新鲜,选角肯定不是完美合适。
4、还是说选角,黑社会就是丑,卧底就是帅,警察就是威武,永远样板戏一样的思维模式。
总结:不值得一看,搞笑的是让朱时茂演黑老大,哈哈,队长最后还是被污染了。
这纯纯的是有抄袭新世界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比不上新世界一根毛,就电影里面这一点交情,值得老狗保东子吗,强行渲染,强行抒情,能抄袭新世界的中间部分,你能抄袭他的结局吗。
结尾还放歌抒情,感动电影院观众,感动不了我,傻子拍的电影,傻子觉得好看。
太不符合逻辑了,挨千刀没事,被捅没事,警察也太菜了吧,不光是警察局警察,还有卧底,菜死了,密码的打不赢人家,你去追人家干什么,菜死了,还有,几把车开过来撞你,你真的是盐井是虾的,尔多是龙的,特警戴的帽子还加绒,呵,这不是城管吗,真的几把菜死了,最后的反派也菜,日尼玛这么多人打不赢两个人,老哥开一枪然后绕桌子一大圈来挟持你,你也不开枪,手下也不动,就干站着,等人家绕到后面挟持你,你真的牛批死了。
开局龙叔找了那么多人,我看都有十倍了,这居然不能单方面碾压,还你妈打得有来有回。
你老大坐在外面车上就算了,还一个人,你牛,有人敲窗还戴着头盔你就开了,真牛皮,只晓得一口一口的雪茄,打死了就死了,你这个队伍只有你几把一个老大,手下人全是粪吗,没一个能做决定的,没一个老二吗,人家擒贼先擒王,是挟持老大,或者杀掉指挥官,手下人不知道干什么的。
你几把杀掉龙叔,然后一个人知道了,不仅不鼓舞士气杀死里面的人,还几把大喊“龙叔死了”。
真牛,擒贼先擒王不是这么用的。
电影名字叫老狗,很多情节都是强行去扣题,卧底警察是训犬基地调去的,牛逼牛逼。
效仿新世界也不知道捡人家的精华进行效仿,效仿一个两个人vs几十个人的情节,人家这个情节是放在最后最后回忆抒情用的,无谓其合理性,表达兄弟情,你这个是正片部分,一点不合理。
警察挂机,千里开外进行待命。
最后情节是在吃饭时打斗警察来了,我日嘛你又没找到贩毒证据,就纯纯的打架,电影的主线贩毒可以说根本没有完结,最后放一段字判刑了就结束了,然后就开始效仿新世界渲染兄弟情了,六百六十六,浪费老子亲爱的周六宝宝。
草泥马的
不这么搞结局怎么能让我们看到,对吗?
那帮大 SB不知道是哪个脑残又或者是某个 LD 随口一句话,就被改成了这个样子。
有些地方处理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毕竟我们在一个无言的世界,还说个毛啊😂MD。
觉得说这些就可以了,结果这个二逼平台还要我必须发 140 个字,干嘛啊?
还要很深刻的探讨吗🤔还有什么可探讨的,说白了就是不敢拍,或者不能拍呗😢
片头演员表看到了有朱时茂,结果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反派角色(定义的反派),帅不过三秒就被突突了!
然后我就想到了他老搭档的这剧词。
话题跑偏了!
回来说电影。
作为一部网大电影,实话还是比我预想中的好,很多地方是可以优化一下逻辑,这样整个片子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弱智了。
姜武把老狗这个角色刻画的不错,毕竟是实力派演员。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像老狗这种人,他们是最底层的老实人,一直被人欺压,后来没辙了托人帮自己个忙,却让自己后半辈子的路歪了,但是内心一直还是很淳朴与善良。
长了头发的包贝尔饰演的三儿,有点癫狂的感觉了,形象上有了,但还不够狠,比起《打黑》里面来战斗力弱了太多,难道战斗力是被拿去长胡子和头发了?
最后下线的实在是太突然和轻松了!
JC的戏份是让人最无语的……麻将馆里面的袭J戏份,一眼就能看出来有问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就拉着特警出动了,神神秘秘的去仓库取货居然能让人牵一条狗随处乱晃?
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卧底出发之前还对着衣领说一句“出发”,最后居然直接就带着大部队杀到化工厂?
太不符合逻辑了吧?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控制成本可以加快了剧情进程,但是现在大家看得多了,套路化太严重,或者不符合日常逻辑的,大家是不会认同的!
所以这也成了好多人觉得这片子不好的原因了吧!
看完只能说某情节几乎照搬新世界, BGM几乎都是新世界的经典桥段, 但拍的俗套且无趣, 整个影片看下来几乎没有任何特别的记忆点, 走的还是国产警匪片的老套路, 以及为了凑时长来体现警察的无能, 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该说不说包贝尔现在演痞子专业户得心应手,可惜气质永远当不了大哥
《老狗》,又一部以东北为背景的电影。
故事情节简单,没什么烧脑的部分,小城下的犯罪丛生,拍的波澜不惊,不是东北往事,而是个人抉择。
整体而言,有港片的影子,韩国片的内核,几场混斗虽暴戾不足,但也聊以慰藉,只是一旦深究,那就错漏百出了。
幸亏这片没有上院线,不然得亏到姥姥家,毕竟若是花钱买票,肯定得看值不值。
且不说有包贝尔这位烂片代言人就会拒绝一大批观众,单说内容,实在是太老了,从头到脚都是熟悉的味道,但凡阅片量多一些就能一眼望到头。
前半段是低配版《新世界》,几乎如出一辙。
卧底东子假借身份接近老狗,因为不要命的打法赢得信任,与之结下深厚的兄弟情,得以接触三儿。
后来帮派老大被杀,另一头目龙叔与三儿之火并,东子拼死救他,事后被委以重任,方便调查他贩毒的证据,没什么大刀阔斧,有的是照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抄不丢人,港片经常干这事,只要融的够好也算本事,然而《老狗》在血腥、黑暗、人性、友情、双雄等方面的设定远不如《新世界》,甚至连片中笑点都照搬,既然有更好的又何必选择李鬼。
后半段是老港片大合集,皆是警匪片的套路。
东子为了完成任务,当着三儿的面跟老狗决裂,顺利帮他送货,中间偷偷传递情报,警察差点将他们一锅端。
但东子也因此身陷囹圄,性命攸关时刻,老狗及时出现救了东子,也看出了他的秘密,便安排他出境避避风头。
只是三儿通过东子养的缉毒犬知道了东子是卧底,派人将他和老狗统统抓来,三儿逼东子亲手杀掉视如己出的缉毒犬,老狗从中斡旋失败,与他们搏命,最后老狗舍命再次救了东子,怂了一辈子,临了当了次英雄。
多么传统的《龙虎风云》港式兄弟情,但是角色魅力严重不足,过于简单的故事又无法凭剧捧人,情绪也就很难打动人心,看不到深厚的江湖情义与复杂的情感纠结,只有内地化的水土不服,照猫画虎,画虎不成反类犬。
此外,在逻辑上,《老狗》也存在太多漏洞。
东子带狗在毒品工厂到处溜达,让它不停的嗅,还能让狗堂而皇之的跑出门外,那可是一群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家伙,竟然无一人制止,连怀疑都没有。
三儿让东子参与送货,东子掀起衣领对着窃听器说“出发”,如此明目张胆的异常举动,三儿压根不注意,这与他刚开始一下子就试出想跟他买货的人时警察的精明大相径庭。
更降智的是三儿第一次试探东子和老狗,计划的比较周密,第二次就像是换了一个人,接头的地方是路边的大桥下面,生怕别人看不见,接头方式还是扔烟盒这种一眼就看出有问题的操作,很迷惑。
逻辑不通可以理解,导演水平确实不到位,否则也不至于整不了原创,但只要剧情精彩其实也可以忽略。
可《老狗》坏就坏在没有一场能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高潮戏,全程平铺直叙,流水账似的走公式,不紧张不刺激不凶险不共情。
龙叔带一群人围攻东子、三儿、老狗,群战倒是拍的可圈可点,完成度比一般国产动作片好多了,但让人感觉不到濒死的困兽之斗。
东子的狗被杀,本意是让人泪流满面,但因没有一人一狗的情感铺垫,沦为一场工具戏,老狗结尾去世,本该是兄弟情的遗憾,但因前面有太多线索揭示老狗必死,反倒没了意外。
不像《新世界》里有电梯战神的英雄落幕,李政宰的身份反转,《黄海》里有延边战神的杀神降临,河正宇的绝望境地。
从角色上可以看出来,东子和老狗是按照电梯战神与延边战神来设计的,然而《老狗》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灵魂戏,不能一锤定音,吸引力大打折扣。
不过,《老狗》是网大,以经典片的标准来审判确实有些过于苛刻。
就能看度来说,《老狗》还是可以下饭的,表演没什么大的偏差,包贝尔也没拖后腿到不堪入目,他还是适合演赵公子这类的反派,不要再在喜剧赛道尬出天际,折磨观众了。
叙事也挺流畅,无论是姜武这条线跟东子的相识,还是东子跟姜武的决绝,两人引出的两条线都不尬,虽然细节少了太多,但蛮适合无聊解闷时拿出来,只因太像韩国电影与老港片,所以不得不对比一下。
不懂啊 为啥他对东子这么一往情深 明知道是卧底了还拿命去救 姜武不是gay都说不过去啊 无缘无故的 自己老婆在家都不重要 先得救东子啊姜武这是啥脑回路啊 明知道三贩毒 还要跟着三 前面死命护着三 就因为欠人家钱 后面为了东子一枪送走三 是不是脑子不太好啊啊啊啊啊 这个剧还好没在电影院上 花钱看的话会被骂死 能不能有点人类脑回路的剧情
包贝尔的反派电影宇宙又出新作,和姜武主演的《老狗》,算是基本维持了一贯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尺度触及,甚至比此前的几部动作片更加“敏感”一些,因此也反过来导致了最终难以落实到底的尴尬,在完成度上似乎又不及前作了。
此前,这个包贝尔宇宙触及的尺度,更多是在暴力或色情的部分。
这符合目前大陆电影的“敢拍”倾向,实际上不算勇气,反而是官方完全许可、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作业。
《老狗》的“敏感”是戏剧层面的内容,关于主角的视角和立场。
一般来说,主角需要处在正义的身份与立场之上,因为他是观众的视角,会引导观众在作品维度中的正邪判断与情感共鸣。
黑帮、罪犯、道德有亏欠者,特别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大盗角色,哪怕作品再突出其自我挽救的挣扎与失败,以弱化反派身份、突出主题层面的人性纠结、强化人物弧光,也很难作为绝对的主角出现。
他们可以与第一主角的警察等角色做配,后者承担最多戏份,负责观众的最主要立场,在剧情层面则“挽救”前者。
想要呈现正邪属性模糊化、甚至“黑暗英雄化”、有情有义的“枭雄大盗”,这算是唯一的可行方案,例如黄轩演警察、段奕宏第二主角演毒贩的《非凡任务》,邱泽演警察的《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是如此。
对于第一主角的警察,当然也会有所要求,立场必须非常坚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与罪犯的个体友情,“兄弟情怀”,却不能就此产生战斗信念与阵营站位的游移。
对自己是否应该继续任务、制裁兄弟,甚至对任务与执法本身正当性的怀疑和动摇,都是必须规避的雷点。
这广泛地作用于各个时代的“警察”作品,现代剧里的特工人员的革命意志、当代剧里的卧底人员的除恶信念。
从纯创作角度上看,这肯定限制了作者的表达空间,基于个体的信念动摇是展现人物两面性的必要手段,也是先抑后扬、反衬意志最终坚定落点、强调其不易、“有巨大考验才凸显其坚定”的最有效手法。
个体层面的情感、本能是人的天性---友情牵绊、生死恐惧,而能压制天性的意志与信念才是最强大的存在。
在近年来的相关题材中,至多也就是《悬崖之上》的程度了。
甚至还有一层隐约之间的江湖传言式潜规则,即“革命时期的卧底必须死”。
而在《老狗》中,或许是依托于网大的便利平台,导演算是一定程度上触碰了上述的禁飞区。
海报上的构图也好,演员的咖位也好,姜武饰演的老狗都是无可置疑的第一主角,而他的身份则是东北黑道成员。
在人物塑造上,姜武的两面性也得到了比较立体且明确的呈现。
他确实犯下了很多恶行,是黑帮的老牌打手,其底线是人性良知的道德底线,不触碰白粉生意,对应着人情层面的切实友情、待人真诚、真挚爱情。
这是他作为罪犯的挣扎来源,却并未消解其收保护费、拿刀砍人、走私偷运方面的罪行程度,而是完全出于自愿,甚至格外积极,恰恰作用于人性部分的善意,真诚对待着包贝尔饰演的三儿为首的其他帮众,真的将他们当做兄弟、彼此换命,从而让犯罪具有了“正当性”。
作品由此展开,不断夯实着老狗的命运悲剧性,甚至隐约间带上了一些时代指向的意味。
老狗出自8-90年代的江湖,彼时的大环境造就了他与一众同辈,显然是极具意气、深受《英雄本色》等港片影响的时期。
因此,他才会延续下来,对三儿、大哥儿子“贤侄”等后辈保持着真诚的情义,真的将对方看作换命的哥们,甚至是自己必须格外付出更多的小兄弟,为了三儿的安危与帮派地位而悍勇出手,直接同生共死地奋战,也会不问货物是否危险的情况下甘冒奇险地运货,完全信任三儿的人品底线,不至于贩卖毒品,更不会坑害自己。
但是,这只是老狗对自身成长时代的执念而已,当下的江湖早已堕落。
在最表层的剧情中,三儿会贩运毒品,也会为了争取在老大面前露脸而不惜杀死老狗,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的时刻只是表象,本质是三儿对自己的保护、对老狗的"沙包”。
当下的时代是功利化的,三儿对老狗的牵制核心始终是“欠债”,而非真正的情义,后者只是前者的幌子,在台词中不断暗示,每当老狗犹豫于三儿的指派与作风之时,三儿就会把欠债挂到嘴边,装点成“我也不是想让你还钱,咱哥俩”式的口风,由此延伸出了他对老狗的整体态度,假借友情之名,“迫使”其为了自己赚钱去卖命。
与三儿的友情是虚假的被利用,三儿并非如自己一样的有底线之人,老狗从开始就深知这一点,也进一步延伸到了对当下江湖风气的认知范畴。
他意识到三儿真正想让自己运的是白粉而非洗衣粉,也质问三儿“你告诉哥,老大是不是你杀的”。
借助老狗的性格塑造,作品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点。
他对人和善,也有着老江湖的油滑,会察言观色地打圆场,既是其乐天与善良的表现,中和黑帮成员的负面化形象,又带上了一点聪慧,更说明了他的“观察”结果,在帮派内部打圆场的时候,其实完全知晓各人之间的龌龊内里,否则也不至于如此机敏,用词恰到好处。
因此,老狗的悲剧性也得以体现出来。
他知道世风日下,兄弟关系被利用所取代,只是拒绝承认与被同化,执拗地试图营造出一个虚假美好的往日氛围。
他会对三儿的真相故作不知,强行说服自己,去相信对方“没杀老大,没运白粉”的回答,强行树立“他是我兄弟,不会对我撒谎”的预设前提,也会不断地打圆场,强行把帮派拉回“都是兄弟、一团和气”的状态,都是典型的体现。
而在另一方面,因为深知当下,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悲剧结局。
他处在一种不可解的困境之中,因为无法放弃旧日情结,就要为“兄弟”卖命,也就必然地被当成沙包与牺牲品,反之就要被同化地“精神死亡”。
他想要摆脱,只能选择抽身而去,一直想去三亚定居,却又受困于自己与三儿的债务纠缠,实际上可以直接落跑,却又受制于兄弟情义与公信原则,再次说明了其之于往日时代的困境,只有自己在意着实际上已经没人关心、完全无需遵守的东西,让他永远无法离开东北、前往三亚。
借助老狗与其他所有人的明显前后辈、两代人关系,以及无比鲜明的处事风格差异,作品其实比较明确地给出了整体时代性的指向,也让自己变得更加“敏感”,其悲剧性与情感打动力也从老狗个人出发,融入了创作者自己的感伤,并强调了时代整体“往日不再”的必然悲剧。
为此,导演设计了很多的细节处理。
他给出了老狗的两个同辈,首先是死于内乱的大哥,而其接班的儿子则是一个徒具其表的“假孝子”,开头故作着流不出眼泪的刻意悲痛,最后则变成了“我只是想赚点钱”的物质驱动与癫狂,也契合了该类影片需要的“敢拍”与“疯癫”标签。
此外,导演也“狡猾”地给出了一个老狗的同辈,他似乎是杀死老大的堕落者,也与三儿打着内战,阶段性地弱化了代际的处事作风差异,随后却在攻击三儿大本营的时候被突兀地枪杀,由此落于了“终究不够狠”的定位,更“狠”的显然是存活下来的人,且由于三儿并非该段落中的直接凶手,由此扩展出了更广泛的同代人群体。
在很多段落中,导演都给出了具有电影语意与画面质感的内容。
三儿与老人首次同时出场,即是玩钱的麻将桌上,似乎一团和气,老狗却被三儿出老千赢钱,始终不以为意地哈哈大笑,定义了二人的表里关系。
影片开头是老狗所处的“时代”,独立出场,也是狗市环境中的绝对掌控者,由“护场子”的剧情身份对接到了“定义环境之时代”的内里层面,在这里强调着狗品种的真实性之“信义”,也与卧底一道对战卖假狗的年轻后辈,凸显了其对此时代的纠正能力。
这似乎塑造了一个足以扭转时代风气的反英雄形象,随即却切到了更广阔的环境之中,是真正大哥的葬礼,旧时代已去,新大哥则是哭不出来、惺惺作态的其子,新时代沦丧。
导演让老狗成为了场中唯一“真哭出来”的存在,恰当地切到了远景,强化其之于整体环境与时代的“真诚”之格格不入。
同样的处理是同辈被枪杀的瞬间,带着头盔的枪手模糊了具体身份而成“一代人”,老狗的同辈死于这样的远景之中。
同辈大哥的出场不多,但其实很重要,作用于时代与老狗的定义与刻画。
他已经堕落,却还不够堕落,由此格外凸显了老狗一代人的必然悲剧性,终究还是有一点底线的牵绊,其攻击三儿用着符合旧时代江湖的“刀”,自己则被“枪”杀死,三儿掌权后也开始人均发枪。
相比之下,老狗成为了硕果仅存的老辈,看上去得益于其人畜无害的和善、始终坚持的旧信念,实际上恰恰来自于充分的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其根基反而来自于对新时代程度的深度认知,以此方能暂时勉强自保,意识到自己一代人并非后辈彻底黑暗化的对手,干脆自甘下风、明哲保身,其内里恰恰比同辈更为“黑暗”,只是强行抗拒于承认它而已,也就注定了同样的“死亡”之悲剧。
对于老狗的时代悲剧性,导演给出了漂亮---甚至可能是全片最浓烈时刻的段落。
他为了三儿奋勇出手,一起同生共死后走出了局子,似乎成为了兄弟情义的命运共同体,但三儿随后登上了轿车而去,留下了物质与地位匮乏的他与卧底。
此刻正是除夕,是定义上的“除旧迎新”,他也与卧底一起欢度新年,首次明示了前往三亚的新人生之目标,对应着其帮助妻子戒毒的情节,一起摆脱此间围绕“毒品”---妻子吸毒,三儿抢到地位后贩卖毒品---的新时代恶堕环境,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新时代。
但是,美食终究没人动筷,二人的情绪反而消沉,因为内心中知道此目标的不可行,老狗说着难以实现的“等我给三儿还上钱”,实际上每年只有几万块收入,卧底更是背负着抓获所有犯罪者的任务,注定不能让老狗抽身而去。
窗外的烟花始终是之于二人的背景,最终变成了映在老狗身上的虚影。
除夕的氛围被打破,他们也无法迎接自己的“新年到来”。
这就连带到了第二主角的卧底,也是影片的另一大“敏感点”。
他同样是新时代的小辈,代表着新时代中的另一大部分,即公正、官方、光明的司法一面,是新时代的绝对希望,作为警察而匡扶正义,扫清黑暗。
作品强调了他与老狗的真切情谊,也同样对接着“修正时代”的层面。
他也出现在了开头的狗场段落中,与老狗一起纠偏了这一局部环境的“时代”,随后一起舞刀弄棒,打着旧时代的江湖搏杀,也拥有了旧时代港片一样的兄弟之情,也一起为了三儿而奋战不已,彼此换命,也间接地成为了三儿的换命兄弟。
在前半部中,导演也塑造了三儿对卧底的表面友好。
这显然让人想到了《新世界》,而卧底也走上了与之一样的道路,有感于老狗的旧时代情义,冲淡了他对其“犯罪”的认知力,普遍性的社会公正与司法正义随之动摇,正是属于卧底的个体情感与宏观认知之矛盾。
这与老狗的部分并行发展,彼此纠缠,老狗始终怀疑着他的身份,从开头就不停地询问“你是不是警察”,只是包裹在半开玩笑的表面之下,因为“如果你是警察,那我可就是最大的2B了”,他不想承认自己之于时代转变的悲剧。
但当他最严肃询问的时候,其悲剧性也体现得最彻底。
他带着卧底去到了最“坦诚相见”的澡堂,也是最符合旧时代东北的环境,但真相早已流露出来,卧底的回答被其身后偷听的警察所“推翻”,兄弟情义被谎言所污化,澡堂的局部旧时代环境根本没有意义,老狗对此也有所认知,在脱掉衣服时始终看着新时代流行的香港警匪片,不再是《英雄本色》那种,而是带着窃听器的卧底警察。
最彻底的“强行否认”发生在高潮,他看到了卧底的窃听器,却依然佯装不知,强行选择“让自己相信其单纯”,继续一起面对三儿的屠杀。
在高潮段落中,导演的表达也比较好。
老狗陷入了又一次的屠杀之中,也再次秉持了一种强行的旧时代认知。
在屠杀三儿的时候,他被告知“没你的事儿,你可以走”,也意识到自己与三儿并非兄弟,却依然留在了当场。
而在三儿屠杀卧底的时候,三儿和老大让他杀缉毒犬,同样是留他一命的暗示,他却依然无法下手。
这同样象征性地指向了其自身,他自己正是老狗,放弃卧底等于精神自杀,没有旧时代信念的他是无法存活下去的。
在这里,他做出了最彻底的新时代活法,也得到了最彻底的悲剧结局。
他自甘下风到了跪地求饶的程度,也承认自己就是条狗,其依然要指望三儿和老大的看重情分、网开一面,实际上也深知无效。
这带来了老狗的最极致困境,为了践行与卧底的兄弟情义,就要与同属兄弟的三儿互相攻杀,而卧底同样不是自己的兄弟,相信卧底是愚蠢,相信三儿的下跪同样明知无效,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其无从托付的悲剧性。
他为了保护卧底,仓促慌乱地开枪杀死了三儿,带有导演很恰当的把握。
这一方面突出了他的受迫与无措,面对全方位的无从寄托、多重破灭,不知道如何处事,被动地割舍了三儿,却又以此托付给了背叛自己的卧底。
另一方面,这让他接触了新时代的“枪”,其慌乱正是对“无从融入新时代”的高度象征。
这个设计延展开来,最终落到了老狗的事实死亡之上,也是他在当下的唯一结局。
围绕着卧底,导演给出了最后的表意,这一组人物关系是片中仅存到结尾、且表现相对最切实的友情内容,但卧底最终还是背叛了老狗的信任。
在最后一场戏中,他展现了自己的困境,终究无法割舍情义,带着礼物去慰问嫂子,却发现人去楼空。
作品就此抹去了唯一可能存在、且极度局限性的温情挽回机会,卧底甚至没有得到老狗借由家属传达的遗言,例如“我知道,但我其实不怪你”之类的开解,以及慰问其遗孀的找补。
他彻底地陷入了绝对的黑暗之中,身处于警察立场的正当,又带着作为个体而对正当性的动摇。
同时,没有留下任何一张字条,实际上也说明了老狗的态度,并未真的全身心处于兄弟之情,也并非真的全不在意,只是强行让自己装作如此而已。
这个结局其实非常负面,它彻底否定了任何一丝的挽救,让老狗潜在地绝望于新时代,也让卧底彻底陷入不可找补的自责,且推进了二人共处的“虚幻新时代”程度,曾经的虚幻体现在倒映的烟花之上,结尾则恶化成了卧底的空坐破屋,新年不可到来的程度大幅度地加剧,也对应着结尾反转所揭示的老狗内心,彻底知晓自己的”2B“,彻底无效的”继续强装“,并迎来最为彻底的"死亡悲剧“。
这也加成了老狗在关键时刻的表意效果。
本来已经能去三亚,却去而复返地拯救卧底,面对自己真同伙的“他是卧底”的指控,明知卧底身份,却依然佯装不知,反而攻击了真正的同党,让自己事实上成为了帮派的背叛者,始终坚持的信义被亲手颠覆,也对应着自行选择的“不去三亚”,必然地在夹缝中自我毁灭了。
他是帮派的老狗,卧底是警察的缉毒犬,双方的共融确立了当代的复杂性,因为旧时代根本没有大前提的“卧底行动”,而是正邪分明的互干。
并且,“狗”的属性也隐约间弱化了二者的力量感,之于新时代的“只能做狗”,达成了狗内部的相对纯粹关系,却也因各自身份的不同而难免于对立。
但是,从警察出发,我们也能明显看到本片的巨大缺陷。
它的设置显然类似于《新世界》,同样是情义大哥与卧底小弟的组合,同样是大哥的“不知情”与试探、试探中的逐渐查明与强作不知,同样是大哥的死亡与小弟的自责,也同样是“新世界的虚假到来”之时代整体性主题。
《新世界》显然做得非常完善与彻底。
警察一方的“新世界正当性”来自于其公正的官方正义形象,对应的是黑帮一方的江湖义气,警察对此的心理也等同于黑帮之于后者,相信“官方正义”可以厘清黑暗,带来真正的新世界,而丁青大哥也同样秉持兄弟齐心、并肩作战的信念,坚信本派内部夯实,足以扫灭一众背叛信义的堕落份子。
作品格外强调了他的凶残,在剧情上杀伐无度,在动作上更是“超大尺度”。
这塑造了他的对外姿态,与之同步的则是对内的兄弟温情,两边都足够极致,是他所理解的---结尾闪回对应的---旧时代之风。
他认为这足以支撑其强大,贯彻足够坚定,引出了几乎无敌的电梯战神。
但在更深层的部分,丁青同样对黑暗的新时代有所认知,却又与上述的“坚定”不冲突,反而强化了他的“强行坚定”。
他逐渐意识到警察的身份,反复试图打探,想要从答案中强行说服自己,更有着升级的层次,即对于警察的“引导争取”。
他不断引诱、逼迫着警察的犯罪,直到让他开枪杀死女警察,正是更极致的“强行”,斩断警察的后路,让他在精神与立场上别无选择地放弃警方、归属自己。
这加强了丁青的枭雄形象,让他的坚信来到了更高的一层,试图人定胜天,将警察的立场在潜移默化中扭转到自己一边,完成人为的“提纯”,而又不至于将真相摆到台面上,以此强行掩盖下去,营造一个“自己不说,就当不存在”的兄弟友情世界。
同时,这也加持了警察一方的角色塑造,并综合作用出了最深度的绝境。
这让警察的困境更加剧烈,作为黑帮而意识到其存在的罪恶,作为警察又深感于丁青的情义,夹在“官方正义”与“兄弟正确”之间,哪一方都显然是不完全切实的存在,不值得他的彻底托付,从而失去了全部的信念寄托,所有选项都不足以走到其内部自洽语境的光明新时代,其人性同样如此,纠缠于“杀死无辜者”与“背叛好兄弟”的双重道德自责之煎熬,各自对接着不同的身份与立场。
于是,外部身份、对应规则、契合标准、道德品质、信念认知,有着“警察”与“黑帮”的两套组合,分别形成了人物的两种积极本性,相互制约、对抗、削弱,而各自又都不够彻底,就此让警察陷入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复杂困境之中,是对外阵营的无从选择,也是良善人性的无从伸张,让他陷入不可解的煎熬。
他唯一能够实现的,反而是双重层面交汇的黑暗世界。
作为警察而背叛了组织,用其情报与资源不断地清除异己,做大组织犯罪,坐上老大之位,作为黑帮则背叛了丁青,以及其后的所有人,秉持毒辣与功利的作风,否则必然无法一路走上老大宝座。
其处在警匪夹缝、失去任一方的光明寄托、深陷绝对黑暗环境的“黑帮老大”之宝座。
这个画面非常类似于柯南伯格的《东方承诺》,维果蒙坦森作为警察而成为了首领,也刻上了属于黑帮的纹身印记,其属性深入骨肉。
并且,警察最终也必然会面临双重的毁灭,或被警察组织肃清,或被黑帮发现卧底身份而解决,归于不同立场而共同判断的“叛徒”身份,两个层面的道德都被彻底否定。
作品带回到了最早期的时代,他与丁青保持着单纯的兄弟关系,一起并肩作战,敌我区分格外简单,组织内部是“我”,兄弟之间更是“我”,而对立组织则是“敌”,但这也同样已然不够纯粹,因为警察在更本质正邪上的判断已经模糊,更带着警察阵营的身份。
导演闪回到这一刻,当然是对往日美好不可复现的营造,更带着最深度的否定,即使此刻同样是不完美的“黑暗时代”。
这也同样作用到了结尾的丁青,他保护了警察而死,正是对“兄弟情义”的最后践行,也相信警察会为此打动,与自己精神契合,但警察最终所处的绝对黑暗,以及其能够登上新时代首领宝座的结果,对比着丁青在新时代争位中的失败身死,显然说明了警察之于他的精神背离,反而成为了更无节操底线的存在。
为了强调主题表达,《新世界》将警察组织塑造成了相对负面的形象,以此加深新时代的黑暗程度,非常直白地点明了最强公正者“官方”的不完美,其领导堪称无情无义版本的黄SIR,无度地要求着卧底,却又不给黄SIR送生日礼物一样的温存,反而愈发工具化地使用卧底。
导演同样在此处放入了时代转变的暗示,领导最初也有情感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压力的加剧,方才逐渐地“恶堕”,直到为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不择手段,脱离组织规矩。
而领导的“恶堕”也就加大了警察对相应阵营的立场、价值观、精神信念的动摇程度,最终甚至杀死了领导。
相比之下,《老狗》的警察方表达就弱得太多了。
导演或许参考了《新世界》,在隐约间同样有相应的暗示。
在开头部分,警察领导第一次出现,同样是卧底,装成港商来打探情况,钓鱼执法,被三儿斥为“你们如今都这么玩是吧”。
随后,在卧底与领导接头的时候,也给到了一些犹豫表情的特写,对执行任务似乎并不坚定。
但是,如前文所述,大陆电影必须明确警察一方的坚定姿态,因此上述内容几乎就是全部了。
领导给卧底送上单位过节礼物,二人的互动始终正面和谐,更没有警察一方的负面行为。
更重要的是,卧底本人对警察组织同样是坚定的,虽然与老狗有个体之情,执行任务时的下手却非常坚决干脆。
这无疑严重地削弱了卧底的个体内心困境,煎熬程度大幅度降低,甚至让行为逻辑都不太合理了,并没有拯救老狗于黑暗水火的努力,哪怕最基本的“劝说弃暗投明、污点证人”都没有,因为这并不真的符合作品的内在走向。
导演也试图找补,让警察明确了老狗对于毒品生意的清白,给出一句“查明白了,老狗和这没关系”,搭配卧底如释重负的表情特写。
这是一定程度的剧情自洽,但并不改变本质问题,卧底依然要把老狗送上‘’黑帮分子”的指控,更要面临自己身份揭晓时的“背叛”。
开头时的他在老狗面前上演被抓局子的戏码,却显然不能一直这样为之,反而要在当面引出警察抓人的现场。
这才是卧底的真正煎熬与困境,于作品而言却只能放弃,至于警察领导的失去存在感,更是无暇顾及的部分。
而在老狗的塑造上,作品同样有着大幅度的削弱。
他的身死固然是黑暗结局的极致,却也是对其精神煎熬的一劳永逸之消解,活着才是最深度的困境体验。
如果卧底的黑暗度足够,那么就是《新世界》的结局,一死之极致,一生之永续,但本片里的卧底程度不够,就需要老狗给到更持续性煎熬的后者,其身死就相应地轻度了很多。
这显然是客观情况的限制,老狗是黑帮分子,因此不能在结局“成功”,其他工具人反派可以由司法给予审判,但老狗带有强烈的悲剧性,需要去打动观众,因此不能被彻底归于简单的法律制裁之正邪划分,那么就不能活下来,因为活着等同于逍遥法外的成功。
导演无法处理老狗的角色,因为随着作品的推进,他愈发需要被“制裁”,却也与卧底产生深入的交互,愈发地即将面对其真相,从而愈发地展现出兄弟情义的正面性、煎熬纠结的打动力,变得不那么“应该被制裁”。
这种交互正是主题表现的完美时刻,在本作中却反而被处理成了反向的状态。
因为无法处理老狗的正反派定位,导演索性让老狗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叙事,回避了对警察真正身份的直接接触与即时反应。
在警察带人完成任务的时候,老狗“去了三亚”,而在他被确认“知晓真相”时,更是处在简单的闪回之中,也就没有更多的直观反馈了。
这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老狗的正面化形象,却也让本作的表达变得头重脚轻,理应升级的部分反而轻飘了事。
它同样严重地影响了卧底的塑造,因为卧底同样不至于面对与老狗的真相揭露、无言以对。
在《无间道》中,刘伟强有着同样的时代指向,以及个体身份复杂性的困境。
他塑造了傻强与陈永仁的绝对真诚关系,傻强的傻子设定支撑了绝对的“纯真”,并被放置在旧时代的情境之中。
整个第二部就是一次“昨日经典”的重现。
影片开头,曾志伟和黄秋生一起吃饭,打破警匪界限的“友情”。
随后,曾志伟对倪家,表现于“让各家交数”等具体行为的忠诚,以及倪家对他“我帮你安排好了”的回馈。
另外,曾志伟与刘嘉玲之间的爱情。
这种种的信仰、情感、精神,在第二部中都有着坚实的表达。
然而,第二部的发展路线,却是对上述种种的破坏过程倪家背叛了曾志伟,曾志伟也反背叛了倪家;倪家对陈永仁的“亲情照料”,却被卧底的陈永仁背叛;曾志伟在泰国的老婆,也让他对刘嘉玲的爱情不再忠贞;刘建明对刘嘉玲的谋杀,也污染了他对“MARY姐”的仰慕。
吴镇宇死前发现陈永仁身份时不置信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到了结尾,曾志伟看着庆祝的烟花,对刘嘉玲的照片露出感伤,随后开门出去,以“香港老大”的身份觥筹交错。
而同一时间,黄秋生也将曾志伟的照片替换掉了倪家,贴上了象征“头号目标”的位置。
友情消失了,爱情也被告别了。
随后便是第一部与第三部的世界,是属于卧底在精神、信仰、自我认知的动摇,是完全关于背叛、猜疑、不信任的故事。
特别是第三部中的刘建明,当所有警匪都最终归位,牺牲的卧底回到属于警察的墓地,死掉的黑帮也得到其所,只有他还在警察与黑帮的认知中始终摇摆,欲走向出口而不得,无法洗脱自己最初的黑暗身份,只能在“对不起我是警察”的面前完全失控,虽然喊着“我也是警察”,但却枪杀了对方,从而在犯罪者的深渊中再堕落到更深之处。
心灵的无间地狱,是刘建明愈发下坠之所,也是纯粹、情感、信仰的失落之地。
在第三部的开头,刘伟强设计了这样一组时空重叠交错的镜头陈永仁殉职前数月,他和傻强的兄弟情谊还很单纯,他对傻强的出头,傻强对他的照拂,伴随着载着二人的电梯的下行;然而,随着电梯的运动,电梯里却传出了枪声,在天顶上打出数个弹孔;由此,陈永仁殉职、刘建明杀死卧底同伙的电梯,与陈永仁和傻强的电梯,产生了重合。
后者饱含的那些单纯信息,在充满了“陈永仁悲剧命运”、以及非常重要的,“想当警察,却只能犯下连续杀人罪孽的刘建明”的前者的重叠之下,显示出了“此时的一切美好都将消失”的意味。
这个巧妙的时空重叠瞬间,也对应了第二部对其他两部在整体结构上的宏观表达。
纯粹与情感,在电梯下行之中,逐渐沉沦到黑暗与混乱的无间地狱。
而这种变化,其实也正构成了系列中经典元素消失的象征。
作为二人关系的最终结局,傻强知晓了陈永仁的卧底身份,也由其纯真而去除了“黑帮分子”的具体身份,成为了一个听从本心情感的“纯人”,保护了作为兄弟而非同伙的陈永仁,自己在死时方才私密透露出来,只想听陈永仁一句“我不是卧底”,强行说服自己。
面对傻强,陈永仁依然停留在卧底的身份程度,也无法坦诚回答出“警察或卧底”的任何一方,成为了之于纯真者的现实复杂化反衬,面临最极致的道德指控与精神煎熬。
相比起来,《老狗》的浪费显得格外可惜。
这也是本作的整体观感,有着不错的部分,在最终的升级阶段却愈发掣肘,最终让人遗憾不已,触及了暴力色情之外的更深“尺度”,却也必然地被其反弹所影响。
但放在一种打着“大尺度”却表意肤浅无比的网大之中,它肯定算是不错的一作了。
特别是包贝尔的处理,他并没有得到格外而突兀的凸显强化,反而是突兀地死亡了事,没有反派宇宙那些前作中的“高光”,全程参与大战,还得是二人对决的长时间单挑,此前也得安排各种张牙舞爪的耍狠演技时刻。
在《老狗》中,虽然弱化了角色存在感,这种处理却符合对核心人物老狗的内在塑造。
这说明了包贝尔对自己的定位,安于配角,在需要表演的时候恰当演出,在需要下场的时候也不留恋“加戏”。
一切围绕作品本身,让演员小于作品,算是包贝尔比之“反派宇宙”前作们的一大改变。
这部影片主打一个真实痛感穿透屏幕,全员恶人黑吃黑的模式下,一部热血硬气之作,让人直呼生猛!
按照旧历先夸夸*较为真实的紧身搏斗场景拳拳到肉,相信会看的很爽,一言不合就“瞅你咋地”开干,包贝尔的狠劲看的人头皮发麻,刻在骨子里对于其他人的怀疑与谨慎,少见的如此多人大规模的打架场景,斧头、烧火棍,铁棒什么硬家伙都拿上了*姜武饰演的老狗人物塑造立体饱满,善良重义气,同时也是一个"职场老油条",是个和稀泥浑水摸鱼的高手, 但又生存法则明确底线不掺和 “白粉”的事情
姜武饰演老狗*是兄弟情更像父子。
父母离异缺少家庭关爱的卧底警察与没有孩子的老狗一起朝夕相处并肩“作战”(hhh当然也包括一起被打进医院),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更像是亲情,或是家人的感觉接下来要讲我所感知到的硬伤了,也算是打三星的原因1.过于渲染反侦察反派角色的能力,警察总是晚晚才到,总是被发现卧底,跟踪也是被一眼看出,这条有点和《漂白》类似。
这就必然导致主旨的不清晰缉毒or情谊感觉都少一点火候2.只有主角没了才能打动观众嘛,个人感觉最后反派一枪毙命老狗这段真的没必要。
前半段对于整个电影还是观感不错很爽有一种内地古惑仔的感觉。
忽然一下就要感人,用小刀片一下下划拉的时候,竟然因为没有补刀反派被一枪反杀,真是有一点点无语。。。。。。
3.没有女性角色,估计是受众就没考虑,所以算是无伤大雅吧如果纯爽为了看打架近身搏斗可以说这部电影拍的真的很不错,打群架超级刺激,姜文演技没话说,爽就可,那值得一看。
就是烂尾了,结束突然,有些崩了。
卧底警察估计就一直活在愧疚中了?
不太懂
一群老啊登。尤其是有包贝尔的影视剧,一般可以鉴定为:💩。因为有了包贝尔,把其他演员也衬托得臭臭的,让人讨厌的。
期待一下东子!快上快上!
抄《新世界》与《黄海》抄的拙劣。包贝尔难得有点演技。网大中上水平。
做梦都想去三亚。
打戏挺真实,场面还可以。为啥姜武现在总要演些网大? 印象里近几部影片的口碑和票房都不咋样。
不要总批评老狗学黄海和新世界,其实老狗也挺好,拍的很接地气。最后老狗为了救兄弟牺牲,令人唏嘘。
有点大尺度了,就是反派长得像棒子很出戏。这老狗知道他是警察了临时还问就没意思啦。
包贝尔演的还行啊,故事一般,港片都演慣了
算得上是精彩~
东北新世界,包贝尔再一次演狠人
姜武可以不像金允石,包贝尔必须像黄海波
也就姜武能看一看
这是一部充满了韩国黑帮片气质的中国电影。节奏快、代入感强、动作戏真实炸裂,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由于近几年动作片江河日下,本片虽然有龙标,但似乎也没有上院线,选择了网络播放。喜欢动作片的影迷不要错过。四星7.2分。
敬老狗是条汉子 如果和老婆在三亚大房子里等东子 就完美了
男主的表情和他之前演过的角色一样的,永远是那种还没被别人识破自己就已经心虚了的表情,小包子真勇,反派是他的最终归宿,姜武这么好个演员,为什么要一直在这样的片子里混,钱多事儿离家近?
一开场一股延边绵正鹤的味儿。包贝尔还行,其他不及格
好俗一电影,本来故事就一般,导演还是缝合怪
文戏还是太弱了
两颗星送给姜武,老狗直呼:带不动吖~我大中国这年代还明刀明枪明白粉?逗我玩呢,年代不如退早三十年还可能有点可信度,这么多老演员,可惜了破剧本,最后的打斗戏是又长又假,警察在门口都能不出现真是够够的了,马苏依旧美丽🥰
反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