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的鸡冠头居然还染成了绿色 一开头丝毫不在我审美的音乐 有点无聊的剧情 莫西干带着怀孕女友回到故乡 可遇见的这个莫西干和固执有点古板父亲的冲突 但这一切的冲突在父亲得病后 有了变化 儿子开始更多的了解了父亲 甚至为了父亲装扮成矢泽 这个父亲最念念不忘的音乐人见面后都只求一问当年在武道馆是否看到自己一眼 有点搞笑 就这样有点俗套的剧情 却在父亲和儿子理解中 母亲和儿子相处中 温情而又美好
<图片1>莫西干回到故乡,抱着梦想破灭的惆怅。
等待他的是人生的转折,亦或是悲哀地继续。
还有一位即将去世的老父亲。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时刻,前路漫漫,往事不堪,还有已成路人的亲人。
但,这一切都不妨碍莫西干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也许依然是人生路上的唯一能量。
相比来说,父亲在死亡到来前的坚持,更加说明了梦想的可贵,它是抵御死亡的唯一武器,是重燃父子情的唯一燃料。
片中以一种在悲伤中微笑的画面感,引导观众进入一种彷徨且等待的心态。
松田龙平饰演的年龄不大不小的摇滚歌手,在陌生的故乡中,如同一个外来者一般接受着父亲逐渐死亡的事实,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过去,以及未来对此刻的自己意味着什么。
我们看见了他即将成为父亲,却仍做不好一个儿子,他能够将父亲的铜管演奏变成了金属打击乐,但却无法在这种代际的疏离中,找到回归和血缘的价值。
当父亲最终在温馨的婚礼中,在众人对爱情的见证中呜呼哀哉的时候,我们依然难以知晓追梦人莫西干此刻的心。
在茫茫的大海边,莫西干开始了新的东京征程,天水之间,他唯一留给故乡的呼唤,就是父亲对他梦想的肯定。
也许除了梦想,一切都并不重要吧。
在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的一章“深夜的口琴声”中,一个青年同样在梦想和现实中挣扎。
故乡有他该继承的老店,但东京有他该继续的梦想。
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日益苍老的父亲同样对他说出了此片中柄本明饰演的父亲说出的话:回到东京,继续你的梦想。
从大的维度来看,代际的差异,如同传统与现实,古典与流行的差异一样明显而无奈。
子辈的梦想和生活方式已经不是父辈所能够理解和认同的。
但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在无奈中,在不可理喻中,不还是有爱与坚守存在么?
不还是有同样重量和热度的梦想与希望存在吗?
所以,无法理解彼此的父子两依然可以深爱的彼此,正如同样无法可拍的陌生人,也可以通过心灵的探索和言行的努力而成为一生羁绊的爱人一样。
这,也许就是所谓现代社会的本质吧。
无法理解重金属,不等于讨厌它或躲避它,无法理解顶着莫西干发型的浪子,不等于否定它或批判它,它代表着现实的另一种存在,正如你自己也是现实的存在之一。
包容,也许是此片除梦想之外的另一个主题,通篇父子之间,婆媳之间,陌生人之间,故乡和东京之间都没有争论,没有谁否定谁谁替代谁的狭隘的价值置换,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间的相互包容,同时也看到了故乡与东京间的相互疏离。
而这可悲的疏离,不就是莫西干们所追逐的,遥远的梦想的距离吗?
驻笔。
故事仅仅局限在一个普通却特别的家庭里,从永吉带着怀孕的女友刚回家开始,父子之间所带有的城乡隔阂就造成了激烈的矛盾。
不过所有的愤怒与争吵都被冲田修一用戏剧的喜剧手法冲淡地不至尴尬。
一事无成又叛逆的永吉,任性又不够贤惠的由佳,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以后,经历着伤痛与温情,永吉由最初的叛逆渐渐变成体贴父亲的儿子,由佳也在磨炼中成为合格的母亲、媳妇。
纵使治最终在一场近乎闹剧中逝世,不过每个人似乎都得到了新的开始新的生活。
冲田修一将喜剧变成悲剧的脉络,又将悲剧变为喜剧的开始。
冲田修一将悲喜交叉,在压抑着银幕的感情的同时却让观众的内心产生混合的化学反应。
影片的发展也以父子关系的发展为一条基轴,从一开始的水火不容互相看不对眼,到儿子为了父亲用尽一切办法找披萨,父亲为了儿子强装吃到了想要的披萨。
当父子关系逐渐升温趋于缓和的时候,也暗示着因父亲病情越来越重唤醒儿子对父亲内心最深处的尊重与体谅,父亲也不再有往昔的生命力与儿子均衡对立。
父子关系因一场悲剧不平衡,却产生了喜剧一般的美满效果。
治拖着病重的身体指挥训练时,治以为见到最爱的偶像后夸张地大叫时,治的病床在众人目瞪口呆中撞门时,究竟该喜还是该悲?
冲田修一表现着悲喜,也表现着悲喜之间和谐又密切的特有联系。
主线无非是两代人的差异,两个世界的碰撞,两种文化的冲突。
父与子,小城与东京,内敛与张扬,以二元对立开场,以相互理解收尾。
从微观层面去看,这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关系,叛逆儿子尝试回到俗常,倔强父亲突然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二人在各自巨大的生活转折点上的一次交互,但如果能抽离、俯视去看,就会发现,这写的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横截面,或者说是普遍意义上的所有人必经之路的微缩隐喻。
不过,这造型有点太辣眼睛了。
真的好多次都要弃了。
这个感官问题也要得到重视好吧。
《莫西干回到故乡》讲了一个简单到甚至可以说俗套的故事。
在东京坚持摇滚乐梦想的永吉,因为女朋友怀孕了,回到故乡小岛的父母家,准备结婚。
却发现父亲已经癌症晚期。
永吉在照料父亲的过程中,父子俩逐渐解开心结,重新认识与接纳了彼此。
这样一部文艺又舒缓,还带着悲伤基调的电影中,并没有一丝沉重,而是处处充满欢笑。
导演把关于这部电影的所有的笔触,都化作了温暖的阳光,让电影中所有可能冰冷、压抑的地方都破了冰,还原了生活中最本源的美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好像一个人在对着你微笑,让你耳畔带着清风,忘却一切烦恼。
像是永吉知道了父亲为自己取名为永吉是因为对摇滚乐手失泽永吉的崇拜后,半夜扮成失泽,感动的父亲激动而泣,惹得母亲赶紧来看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
还像是这部电影的高潮戏,在父亲病重之时永吉决定举办婚礼满足父亲最后的心愿。
父亲激动的从病床中坐起身来,却因为太过激动而重新倒下。
众人手忙脚乱的丢下了婚礼,让现场一片大乱。
本该是泪点的地方,电影用一场场闹剧,乱哄哄又热热闹闹地让你畅快地笑,笑完之后眼泪停留在眼眶,不会落下这些,便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冲田修一的风格。
他拍出了属于日本最温暖动人的那些喜剧,拍出了最美好的生活。
日本是一个矛盾的民族,他们的电影中有着数不清的校园欺凌和黑社会,这样或冷或热的暴力,又有着很大比例关于宅男性幻想这种看似色情,实际带着深深对于现实嘲讽的作品。
但同时,日本人也拍着世界上最清新寡淡,也最温情动人的文艺片。
像是小津安二郎和山田洋次,电影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温暖的力量。
但冲田修一始终是别具一格的,因为他内心带着一种属于日本人的独特幽默感,一种轻快,他能轻松愉悦笑着看待所有的现实。
不同于其他日本导演骨子里的颜色,冲田修一的感动,从来都不沉重,而是能让人会心一笑。
在日本这样一个以文艺片著称的国家,冲田修一始终独树一帜,让自己的电影风格无法替代,大抵是因为他温柔地看待世界的方式。
《莫西干回到故乡》其实并不是冲田修一第一部谈及死亡的电影。
他的上一部电影《横道世之介》,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世之介就像你我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最闪亮的青春,人生却戛然而止。
但人们回忆起世之介,都不会觉得悲伤,而是扬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然后觉得认识他真好。
可能很少有这样一部电影,在看完之后你能真切的觉得你和故事中的主角成为了朋友,像故事里的人们一样,觉得能认识他真好。
冲田修一这种对悲伤的消解,其实还原了人本性中的善良。
没有人希望因为自己而让其他人悲伤,又何况是最爱的人。
但活着的人又怎么能轻易对于再也无法交谈的离别一笑置之呢……于是他在电影里告诉我们,别难过,我们之间曾经有过的那些欢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天堂。
每个人都知道,电影不仅仅是生活。
电影加工了生活,让里面的一切更美好,让人在一天的现实的疲惫后,还愿意坐在电影院中。
但冲田修一的电影,我宁愿相信,它没有对生活做任何加工,它只是滤掉了那些现实中的坏事,只保留了我们最爱的那些美好。
通过他的电影,我们看到,原来这些美好是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一点一滴在我们身边汇成溪流。
这些电影让我们学着用自己的眼睛取代他的摄影机,让我们把现实活着这一幕幕喜剧。
恐怕这就是我们如此热爱着这位77年日本年轻导演的原因吧。
从《南极料理人》、《啄木鸟和雨》到《去看瀑布》和《莫西干回到故乡》,他从未变过。
小金很难做到,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就真的笑着面对至亲的离世,因为生活中除了电影的美好之外,还有太多的无奈与现实。
学着只看到生活中的美丽与奇妙,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强大。
但冲田修一的电影,还是会赋予我一种力量。
让我至少希望,我能笑着面对自己的死亡。
像永吉的父亲,他告诉永吉,不要对我太好,让我像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但他又接受了全部来自儿子的好意,在这个穷乡僻壤,吃上了儿子为他定来的披萨。
在儿子指挥他指导的少女交响乐团演奏出摇滚的篇章时,热泪盈眶。
他从未畏惧过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希望永吉过的幸福。
事实上,你我即是世之介,也是永吉。
但同时,你我也是世之介的朋友,和永吉的父亲。
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悲伤与死亡。
04/02/2017 伦敦ICA The Japan Foundation Touring Film Programme导演冲田修一本人亦到场参加Q&A环节Japan Foundation的staff为观众介绍冲田修一的时候说,我差点以为他来不了了,不过你总算是来了。
没错,导演竟然弄混了成田和羽田机场、因此错过了预定的班机,幸好赞助商日航很快就安排了最近的航班,才让他赶上今天的交流环节。
冲田边说边不好意思地笑、又抓了抓头,旁边的翻译话音刚落,就听到全场观众的一阵哈哈哈哈。
观众:为什么最后结婚式选择用基督教婚礼的形式来表现,没有选择日式婚礼呢?
冲田:啊哈哈,其实这种婚礼形式日本最流行的,虽然的确是有很多别的形式...观众:您的很多电影也在国外展映了,那么在制作电影的时候会考虑到文化差异吗?
是有考虑海外观众还是只考虑了日本观众呢?
冲田:并没有特地考虑海外观众呢。
电影里面的确有很多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的幽默吧。
之前这部电影也在意大利展映了,结果在那里根本没有披萨外送这种服务。
(笑)那么英国是怎么样呢,有披萨外卖吗?
观众:这部电影是以小地方为舞台,您对这种地方会有特别的关注吗?
冲田:哈哈,这倒不是,我只是想要讲一些关于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故事。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生活在大都会里面的人就不正常。
嗯...要不然我的下一部电影就以东京为舞台吧。
(笑)观众:那个,其实我是AKB的粉丝来着...想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元AKB的前田敦子来担任女主角呢?
冲田:在选角的阶段看到杂志上的前田桑,觉得她很符合女主角的形象,虽然有点傻傻的、但却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
又看见她手上的美甲,觉得这和女主角作为美甲师的设定莫名相符,所以就拜托前田桑来出演了。
提问环节我没有特地去记录,结果回家发现有印象的片段剩得不多了,很可惜。
但是整个问答时间里观众笑声不断,导演用日语回答结束、一群人笑起来,英文翻译结束、剩下的人也笑了。
果然语言并不是传递幽默感的障碍呢。
观影过程中同样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笑声,但在某些触动人心的情节也听到了抽鼻子和掏纸巾的声音。
果然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不是交流好电影的障碍呀。
冲田修一在《莫西干回到故乡》还是以细节的温暖来打动人,就像他另外的精彩作品一样。
记得田村永吉带着怀孕的由佳回岛那晚,老爹呼朋唤友在家一起唱音头庆祝,永吉被一群不认识的长辈架起来喝酒。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近些年自己最喜欢的日剧《最完美的离婚》中的某个片段:光生和结夏回到老家,却在晚宴里被一群不认识的亲戚起哄唱歌。
这种最平凡生活里的点滴,却总存在着无形的感动。
导演说主人公对于故乡的人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看做一个“hero”的(说到这里旁边的staff突然插话:他才不是hero呢,我看起来就是一个没有用的儿子,全场又笑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冲田执导的《南极料理人》和《横道世之介》,堺雅人扮演的西村淳和高良健吾扮演的横道世之介,对于南极科考队员们和横道的朋友而言,也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样被看做是“hero”吧。
冲田写这个故事的起源就是一次葬礼,当大家忙了一天之后讨论吃什么时,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了披萨。
后来他就有了把这一幕写成故事的想法。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存在于田村治记忆中披萨的味道,到底属于三家披萨店里面的哪一间?
推荐理由:松田龙平的浮夸造型颠覆以往颇有喜感推荐人群:摇滚乐迷、漂一族、废柴有一种名词叫“脱力系”,源于生活中的荒诞情节,异常环境中的正常台词,以及那些有怪癖的小人物。
这些也是日本轻喜剧中惯用的元素,观众惊讶于日本人总能把细碎日常的真善美拍得如此感人至深。
日本导演冲田修一就很擅长拍摄这种脱力系电影。
从早期代表作[横道世之介]开始他就用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的造型方式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来了一次温暖而惆怅的描摹。
而冲田修一最厉害的一点则是,他的所有作品观众属性都很宽泛,可以说是无性别,无年龄,无阶级的产物。
无论你的意识形态和生活背景如何,你都可以在他的电影中找到自身定位,也正是所谓的博爱与普世的情感理念。
此次新片[莫西干回到故乡]延续了冲田修一一贯的荒诞喜剧风,在朴素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
甚至与其前作[啄木鸟和雨]一样继续探讨父子关系。
影片第一个场景,一场喧闹的朋克摇滚,松田龙平饰演的男主角永吉登场。
当观众的记忆还停留在[御法度]中那位气质阴冷邪魅的美少年身上时,眼前的松田龙平头顶着放荡不羁又令人忍俊不禁的莫西干发型,在死亡摇滚与金属的撞击声中迸发出一种荒诞却狂放的生命力。
可以说,松田龙平此次的表演无论从造型还是到性格特征都是颠覆性的,观众无法想象以往呆萌,不善言谈的松田龙平竟有释放天性的一面。
诸如此类怪异的形象时常出现在冲田修一的作品中,如[横道世之介]中的世之介身材消瘦,喜欢将双手插到腋下,佝偻着腰,在自己的身上嗅来嗅去。
除了松田龙平,本片的女主角饰演者前田敦子也玩了一次360度大转弯,身为日本女子团体AKB48成员,此次她脱掉偶像外衣,首次饰演孕妇,一颦一足毫不做作,真实的喜感令人印象深刻。
再回到松田龙平的莫西干发型,影片的名字是“莫西干回到故乡”,可以想象这个造型的重要性。
莫西干发型作为西方世界的流行元素,被植入到这个东方小格局电影中。
当永吉回到自己的家乡,他的莫西干发型也成为一种叛逆乖张的隐喻,与平静安逸的濑户内海小岛格格不入,就像他与父亲的关系一样,都是不可调和的产物。
影片中的莫西干发型只是怪异笑点的一个放大产物,除此之外,冲田修一对喜剧的营造也颇具个人特色。
电影中充满了尴尬的笑点,而哭点则更加奇怪,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家人,但混搭起来却如此和谐。
这正是导演的功力所在,在不经意间将所有转折点埋伏在剧情中,观众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景下渐入佳境。
这种功力从电影开始一直延续到了结尾的婚礼片段,恐怕也仅有冲田修一可以将这场闹剧掌控的如此稳定。
濒临死亡的父亲居然在婚礼进行到最高潮时,从昏迷中惊醒。
婚礼代表新生,而父亲的癌症则代表死亡,有趣的是,导演正是将这人生最大的一对反义词和谐地并置在一起,这完全不符合逻辑的笑点令人想起阿基·考里斯马基的作品[列宁格勒征美记],里面同样有一群留着怪异发型的人,组建着奇葩乐队,与[莫西干回到故乡]中的永吉一样都是一群碌碌无为的人。
在[列宁格勒征美记]临近结尾时,也安排了一场起死复活的戏,令人不解之余又感动不已。
冲田修一与阿基似乎领悟到了喜剧的适宜节奏,如果喜剧的成分太多则会冲淡戏剧的重量。
恰恰是这种散漫,冲垮了模式化的套路。
不温不火地从生活中取柴取暖的方法或许更能体现出喜剧片这种类型的惊艳之处。
田村永吉来自位于广岛县濑户内海上的户鼻岛,此时他已经离家整整七年了。
前途一片渺茫,加上新近得知女友会泽由佳怀孕的消息,这个留着莫西干头的小青年终于决定停止乐队活动,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结婚。
对于他的爸爸田村治来说,这可是久盼的“浪子回乡”,更不用说还即将有孙子。
片中内容可以看到,虽然爸爸差点与儿子大打出手,但立刻喜不胜收的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庆祝。
只是很快他却被查出是癌症晚期,于是对于永吉来说这次回乡便成为了送行之旅。
景色非常美,情感也不算忧愁,虽然爸爸最终还是离去,不过新的一代已经孕育,对于家族来说这也是正常的新陈代谢。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家乡就是祖先长眠的地方。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农历新年,是羁绊派爷一辈子的事情。
陪着父母家人吃顿团圆饭,迎接下一年。
漂泊再远的游子,也一定回家看看。
连莫西干这样的杀马特浪荡子都回家了。
莫西干真名田村永吉(松田龙平 饰),是个摇滚青年。
因留着不红不绿的莫西干发型,故而得名。
(杀马特)莫西干,是北美印第安人一个分支的名字。
因为贝克汉姆的发型酷似他们的发型。
莫西干发型由此而来,并且发扬光大了。
头可断血可流,永吉的鸡冠头不可动。
动了还怎么摇滚、叛逆,非主流呢!
莫西干拥有所有没长大的男孩子的缺点。
骨灰级追星一族,在大都市漂流。
如果说他是loser,但人家有人包(倒)养(贴)啊。
结果不慎搞大了女友会泽(前田敦子 饰)的肚子。
米已经下到锅里,只能回老家成亲。
派爷看到阿酱前田敦子,心疼可惜一阵。
大着肚子,行李还要自己拿。
莫西干自己顾自己。
但松田龙平的完美侧颜还是征服了派爷。
只要帅气,很多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像派爷这样偏要靠才华吃饭的男人不多了回到老家一看,老头子比莫西干还逗。
才发现原来这是遗传——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老头子翻着白眼:原来你还没死啊。
一听说准儿媳妇会泽怀孕了,立马变脸。
笑眯眯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发邀请。
这种突变的喜剧风格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氛围背后,却有着典型的日本小温馨。
乡下的小渔镇、平淡细腻的亲情,都使片子隽永绵长。
一大家子人团聚庆祝。
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这股喜悦还没消散殆尽,噩耗传来。
老头子胃癌,已经扩散。
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儿子哭着大吼:我没哭!!
一颗日本制造的夺泪炸弹,让人心酸。
莫西干也像换了个人,一改从前。
以前给老头子气个半死,混不吝。
从医院回来,莫西干长大了。
为了让老爷子吃到怀念的披萨。
莫西干买了周边所有披萨店的同一款。
莫西干找了正式的工作。
安心在家陪着老爷子。
一家人去海边,陪着老爷子。
这种包裹着亲情的糖衣炮弹。
总是百发百中,让人无力招架。
看似跑偏的泪点与笑点,却一直戳到人心。
是导演冲田修一的一贯风格。
爷上一次安利的《南极料理人》。
雅人叔一脸无辜,把这种喜剧效果演绝了。
温暖的日式治愈,以不经意的细节,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如冲田2013年的《横道世之介》。
奇怪男孩世之介毫不起眼别人回忆起来全是些细碎点滴,却叫人泪流满面。
如果说《横道世之介》是把一个男孩放进不同人的回忆里,一笔一笔勾勒出他的形象。
《南极料理人》是把“家”推到世界另一头,隔着广袤的地理空间,将“家”的含义细细品读。
那《莫西干》就是把死亡摆在亲人眼前。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孝顺,是有期限。
正如老爷子说的。
「你对我这么好,我觉得我快死了」我们知道死亡回来,总觉得那一天还很远。
老爷子躺在担架上,参加儿子婚礼。
还不忘搞怪,把众人吓得半死。
影片并没有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粉丝们纷纷表示,可以这很冲田修一。
「一个眼睛哭,一个眼睛笑」大概是这部电影最直接的观感体验了。
常回家看看,我们一直挂在嘴边。
越来越忙碌的生活节奏却不允许。
但是,在春节这个盛大的万家团圆节日里。
各位宝宝一定回家过年。
陪陪爸爸妈妈,听他们唠叨唠叨。
他们在家翘首期盼,等待你团聚。
如果他们想了解你的世界,就把派爷介绍给他们。
#一脸害羞⁄(⁄ ⁄•⁄ω⁄•⁄ ⁄)⁄等#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微信搜索:电影派
一个和本文没什么关系的段子:说,大张伟小时候嘴特贫,经常被学校的混混们按在地上摩擦。
每次大老师都是被打到讨饶:疼疼疼,再也不敢啦!
然后撒丫子一溜烟儿跑到安全范围,消失在胡同拐角之前探过头,食指呈抛物线状从下巴颏弹出,不忿道:我CNMB!
老子还敢!
据说这是大老师“真朋克”名头的由来。
今天介绍的不是北京的朋克大张伟,而是东京朋克永吉。
也就是今天这部《莫西干回到故乡》。
故事很简单:在东京难以维持生计的摇滚歌手永吉因为女友怀孕要回乡探亲,期间父亲不幸罹患癌症,感情隔阂多年的父子在懒户内海的小岛上演了一出平实幽默的小品剧。
这故事怎么看都感觉像是《东京物语》的“镜面”版——一部是父母去东京看子女,一部是儿子从东京返乡看父母,期间都是父(母)亲患重病,背后都在探讨架构在城乡文化隔阂下的亲情关系。
不同的是,大师小津的笔触更加细腻平实,除了表现人道价值外,更用坦率和清晰的手法反映出整套的生活哲学。
现年还不满40岁的冲田修一显然达不到前辈的高度,但是凭借“再黑暗的故事也要以喜剧的方式来展现”的风格被誉为亚洲的韦斯-安德森,后者代表作《布达佩斯大饭店》堪称悲喜剧的经典。
从另外一种角度也可以说,这是冲田修一对从小津安二郎到山田洋次所确立的“庶民喜剧”风格的传承和开拓。
故事的开篇是永吉的乐队在livehouse里面的演出,台上嘶吼台上狂欢,身处东京的年轻人把平日生活和工作的压抑一并宣泄。
和台上肆意的重摇滚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乐队成员下了台之后平静地抽着烟各怀心事:贝斯手在担心自己的养老保险金,电吉他手觉得在居酒屋打打工也挺稳定,而主唱永吉被问到有什么打算时依旧一脸茫然……现实的窘境让心怀爱与自由的朋克青年不得不收起反叛的触角,回到故乡似乎成了不得已的后路。
这不是冲田修一第一次在电影中讲述大城市的年轻人追寻理想与接受现实的困境。
在今夏Netflix出品的日剧《火花》中,冲田修一就导演了其中的第5、6集。
这剧的主人公是一位漫才艺人,同样在大城市艰难讨生活。
10集剧情,一集一年的设定,冲田导演的这两集正好是主人公面临转折的时期:比自己晚出道的后辈已经崭露头角,而自己和搭档还在默默无闻。
“如果对你想做的事,你拼尽全力的努力仍然要面对失败,你会怎么办”?
导演在镜头背后默默发问。
永吉回到阔别6、7年的家乡——濑户内海的小岛。
父子之间的嫌隙并没有随着时间缓和,当父亲知道永吉在城市中靠女友养活时大为光火,顺手拿起刚摆上桌的水果就朝永吉砸过去,儿子愣了一秒然后以相同方式回击。
父子间第一次冲突相当激烈但并没有朝着尴尬发展,刚刚还追着儿子满屋跑的父亲,下一秒就拿起电话通知邻里:(儿子回来啦)要开宴了,都要来呀!
严肃的悲喜剧,生活细节的戏剧化处理,冲田修一用最擅长的方式细细缝合着父子之间的裂痕。
中国20世纪末有部片子叫《洗澡》,导演是同样擅长处理父子关系题材的张扬。
两部电影无论从结构还是表达方式都有类似之处。
在看重亲族关系与家庭伦理的东亚文化语境中,“家庭”成为人们获得身份认同和情感支持的“轴心场所”,而城市化进程不断冲击着依附于乡土的传统“家庭”观念,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敏感脆弱。
父子间的激烈冲突实际上是城乡隔阂的外在表现,这种带有社会意义冲突是不可完全抚平的,所以无论是小津安二郎还是冲田修一、李杨,都在片中安排了“父亲病重”这样的情节,以节奏线的跳动来过渡到情感线的平稳。
回到本片中,父亲的角色设定是个摇滚迷,甚至儿子“永吉”的名字就是取自偶像“矢泽永吉”,但是父亲在儿子身上种下的希冀并没有结果。
父亲在岛上的学校教孩子们交响乐,在重病住院之后坚持跑到楼顶隔空指挥的段落让人想哭又想笑。
矢口史靖的《摇摆少女》,三木孝浩的《唇上之歌》,日本战后的国民教育带动乡村教育,而音乐绝对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受此影响成长起来的年轻日本导演对于交响乐似乎有种偏执的爱。
随后儿子代替父亲指挥,用摇滚方式演绎交响乐,病榻的父亲听得老泪纵横,大呼:就是这样!
另外一个点睛之笔是,儿子在晚上假扮“矢泽永吉”去见父亲,完成与偶像见面心愿的老父又喊又叫,快乐得像个孩子,音乐成为修复父子关系的隐藏纽带。
父亲的饰演者柄本明这两段爆表的演技简直要溢出了屏幕。
故事结尾,完成bucket list的父亲在儿子婚礼上以一种荒诞的方式离去。
儿子和儿媳坐着船离开小岛,永吉靠在怀孕妻子的肚子上倾听胎动。
朋克青年归乡又离乡,亲情疏近流转,代际和血脉依旧延续着。
无论身在北京还是东京,无论家在乡镇还是小岛,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年轻人都会遇到驻守和回头的犹疑和彷徨。
希望冲田导演的这125分钟,能让你在欢笑中有体会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
就像河濑直美曾经说过的那样:电影是风,电影是光,电影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人。
3.5;吵吵闹闹的一家门,奇奇怪怪的细节梗,平淡里见深意,到处萌点;龙平留什么朋克头全然无用,脸上仍是写满温柔,柄本明抢戏有方,千叶雄大也是亏只能演男二的命。
电影欢笑中带泪,这是生活在东京的摇滚青年回家乡的故事,莫西干回到了故乡;电影写实且质朴的展现了年轻人的生活,啼笑皆非的家庭日常,自然流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摇滚青年和父亲的感情细微之处见真情,他陪父亲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欢笑背后会留下些许轻叹,导演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悲剧,把人的生老病死表现的平和,不煽情。一家人在一起的画面充满了温馨的治愈功效,影片中每个人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分外动人。
前田敦子有点让人出戏
镜头语言有趣,每每在爆笑的不经间就流出眼泪,两个小细节:海边爸爸说为什么要给儿子起名永吉,儿子一边吃饭团一边啜泣;婚礼前儿子握起爸爸的手,听到声音以外妈妈回来了立刻放下。海岛上的温情,婚礼最高能,岛国人民总是能在各种生活小细节上直入人心。羡慕阿酱,也想嫁次龙平。老爷子演技逆天
三星半。与去见瀑布相比人为的戏剧化有点多了,可能是题材本身所限无法拍出什么惊喜。
带着挂瓶,逃出病房,指挥去。
siff2016 第15部 四星半 我真的看得很精分 哭着笑 笑着哭 而且是号泣和爆笑 冲田用这么看似胡闹的方式来讲生命的交替 真的很高招 龙平帅到飞起 阿酱也是有史以来最可爱的一次!!!大家都好棒
元ace其实可以的,已经够努力惹 就知道辣鸡霓虹电影要惹我哭QnQ
Z老师回家以后说想吃披萨,我太震惊了,点好披萨就找电影里披萨那段给他看,哪怕不知道前因后果也能笑疯。松田龙平的傻儿子角色浑然天成。
天使龙平开场帅呆,演啥是啥,尽管这个片里是我觉得最不代入的一个。拍戏过程也给了龙平一种父亲的体验,真好。用看电影的仰视眼光却每次都看了个像日剧的,心好累
★★★☆ 还是冲田修一的调调,细节好评,整体完成性较粗糙。
傻乎乎的一家人
实在实在来不动冲田修一,试了好多遍了都不行,阿酱独创的神经病演技有点意思,明知道实在是很糙,是憋着一口气在尬演,但她有她的节奏,很吸引人。
谜之乏味。冲田修一的原创剧本应该负主要责任。
平庸的人生,平淡的日常,平和的情感,可能正是这所有的平凡,构造了奇迹的世界。PS1:这么多年,你敦从玉子到毒岛百合子到孕妇由佳的转变并不是最让我动容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吃了这么多年,终于开始亲手做菜了!PS2:你敦的方言和拍打松田龙平的小动作太欢乐。
龙平回莫干山
怪力乱神齐出没
又是一部大家喜欢而我不太感兴趣的电影 还有的豆友居然都看出了喜剧成分 一段pizza也能从头笑到尾 看来这都是日粉真爱啊 电影节奏很慢 三位披萨送餐大叔都能给十分钟镜头 故事围绕在父子之间的纠缠隔阂展开 一个没心没肺的无脑不孝之子最终回归情感原点 当然这类人不在少数 但为他们拍成电影真的值当?
这电影太不是我的菜了。。。全程无聊到想快点结束。。。
三星半,四平八稳,老套路的故事,也没什么特别新意。披萨那段最有意思,我也想在死之前这样来一回,可惜我爸爸并不喜欢披萨,虽然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