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是个有钱的唱片公司老板,六十多岁的年纪.喜欢不停地和年轻的漂亮女孩约会.一直没有结过婚。
他害怕负责任,他觉得和漂亮,单纯的女孩在一起没有负担。
一次,他在拍卖会上喜欢上拍卖员犸琳,他高价标下所有拍卖的酒,凭借自己的风趣和才智,博得了犸琳的好感,犸琳邀请哈利去她妈妈买的海滩别墅度周末。
正巧犸琳的妈妈爱莉卡带着妹妹回别墅,爱莉卡是一个有名的剧作家,本打算回到别墅能好好地写剧本。
最后,无奈之下他们四个人一起度周末。
哈利在和犸琳亲热的时候,哈利的心脏病发作,爱莉卡对哈利人工呼吸,但是还是无效,哈利被爱莉卡她们送进了医院。
哈利的医生,三十多岁,事业有成的帅气男人,一直非常爱慕爱莉卡的剧作,当他见到爱莉卡本人时,被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成熟韵味迷住了,他决定约爱莉卡。
为了哈利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犸琳决定把哈利送到她妈妈的别墅休养。
哈利辞退了请来的护士,爱莉卡只好亲自照顾哈利,在两人单独相处中,互相逐渐被对方吸引。
犸琳在意识到妈妈和自己的男朋友之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时,她很坦然的面对,并且对他们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除去了顾虑。
爱莉卡和哈利一起生活的几天,如同夫妻,他们成功的作爱,更让他们感动不已。
哈利发觉爱莉卡和他交往的女友完全不同,她让他有家的感觉,但同时他又害怕自己的生活从此被改变,他开始躲避爱莉卡。
爱莉卡伤心不已,她发现自己疯狂的爱上了哈利,在没有哈利的日子里,她把自己和哈利的故事写进了剧本。
那个帅气医生一直没放弃对爱莉卡的追求,爱莉卡以为哈利不会再回来了,决定接受比自己小20岁的医生作男朋友。
哈利在没和爱莉卡联系的半年时间里,走了十几个州,找到他以前交往过的女人,哈利从她们的谈话了中了解了真正的自己。
他发现自己是真的爱上了爱莉卡,他记起爱莉卡说过如果在她生日的时候他们还在交往话的,她想带哈利去巴黎喜欢的一家餐厅庆祝生日,他立即赶到了巴黎,找到了爱莉卡,那个医生看出爱莉卡对哈利的爱没有消退,死心了。
在巴黎美好的夜色中,一对五六十岁的恋人紧紧相拥。
虽然故事讲述的是一对老龄人的恋爱,但我还是被他们的感情感动,真挚爱情的必须元素不是两张年轻迷人的脸蛋,而是两颗青春洋溢的心。
恋爱之花不一定只在青春时期绽放,有些人一生谈过无数次的恋爱,但不一定真正的爱过,就像哈利,他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才找到自己的真爱,以前并不只过是他的风流倜傥的往事。
每个人未必都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像哈利,虽然他在自己的黄昏才找到了真爱,但是他毕竟尝到了真正的爱果,他是幸运的。
这是一部轻松的黄昏恋电影。
爱瑞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著名剧作家,她在郊区临海的地方有一座大房子。
离了婚了她,很多年来一直过着充实而快乐的自我生活。
芳龄二十多岁的女儿玛林有时会从城里过来过周末。
但是这个周末女儿带回来的男朋友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十三岁的纽约音乐制作人哈利拥有好几个唱片公司,从未结过婚,也算是地道的老钻贵。
玩世不恭风流倜傥的他,到六十多岁的高龄还喜欢约会风华正貌的年轻女子,如他所说,他知道她们在想什么,这种能控制一切的感觉很好。
直到他遇到五十多岁的爱瑞卡。
玛琳以为母亲不在家,将哈利带回了海边大屋,正在调情时,遇到突然从外面回来的爱瑞卡及其好友。
衣着不整的老哈利差点被爱瑞卡当成贼。
一场误会消除后,爱瑞卡的好友提议大家都不要走,该写剧本的写剧本,该游泳的游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各行其事。
终究是年纪不饶人,一时激动的哈利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地。
年轻的女孩吓得不知所措,幸好其母见多识广,冷静沉着,进行人口呼吸,叫来救护车,保住了哈利的一条老命。
但是医生不准哈利远行,回城太远,要么住院,要么就近治疗。
万般无奈的爱瑞卡只有答应女儿让哈利到自己家休养。
不情愿的事情自然就不和谐,长期自已居住的爱瑞卡,简直就成了哈利的保姆,这还不说,她的私人空间几乎也没有了。
过去她习惯淋浴完后,裸体在家里走来走去,现在一不小心,就与在屋子里溜达的老花花公子相撞。
哈利也很不情愿,眼前这个老女人说话刻溥,穿着保守,毫无趣味。
所谓不打不相识,尽管充满了磕磕碰碰,但这种有趣的斗嘴也许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
时间流逝,他们之间居然有了某种默契,回来看望哈利的女儿玛琳细心的感觉到了。
经过心脏病的折腾明,玛琳明显感到俩人之间年龄上的差距,虽然哈利有型有款,风度翩翩,但毕竟对二十多岁的她来说还是太老了,反而她从哈利与母亲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默契与心意相投。
玛琳与哈利友好分手,并鼓励母亲追求自己的快乐。
没有了顾虑,没有了压力,年龄相仿,阅历丰富,有许多共同乐趣的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
爱情如同下棋,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才有趣味,引人入胜。
当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恋爱,即使意识到了也是不会承认的。
这就让这个电影很好看。
电影中这一段是相当极其浪漫,也充满创新。
当然免不了在海边散散步呀,在沙滩吹吹风呀,吃点野餐呀,遇上一阵雨,一起顶着件外套奔跑回大屋呀之类的场面。
这都是必须的,你必须承认爱情这个东西它就需要这些小情调来培育,要不怎么说爱情奢侈呢。
剧中的爱瑞卡爱穿高领T恤,这让她很优雅,卓而不群。
但是在激情四溢时,是不是有点碍事儿呢。
这个有趣的可爱女人从床头柜摸出一把小小的金色剪刀,剪掉,把这件衣服剪掉,她指挥哈利。
对一个迷人女人这样的吩咐,哈利惊奇的发现连一惯使用的蓝色小药丸都可以省掉了。
这个剪的路线是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从高领T恤的下面往衣领部分剪,随着剪刀的滑动,你可以看到爱瑞卡保养极好的美丽的小腹。
这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女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让你的小腹远保持扁平结实,比女人的一张脸还重要。
而爱瑞卡居然对哈利说,我有必要为你的健康负责,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她居然还不忘记为他量血压与脉搏。
量完了之后,血压仪被她欢快的抛到了空中。
镜头定格在了空中悬挂在屋梁上的血压计,此外是烛光,夜晚的大海和两个人幸福的喊叫。
整个画面干净,温馨,浪漫,有趣而又唯美。
有一种人是这样,只愿意享受过程,不愿意面对结果,所以他就干脆不要结果,结果是与责任相匹配的。
而爱瑞卡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独立自信的单身女人,她是断然不会去主动跟一个男人说,哦请你留下来吧,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爱瑞卡是这种人令愿自己哭死,心痛死也不会去这样要求别人吧。
即使她活不下去,她也会微笑着说goodbay。
有时候自尊比爱情重要,更多的时候是自由比爱情重要,辟如哈利。
对于哈利来说,频繁更换女友是正常的,围绕一个女人长期安定下来才是不正常。
尽管他为爱瑞卡所心动,但他决意做回自己。
就象他自己说的,不喜欢每天惦记想念某个人的感觉。
其实那就是爱,他不承认而已。
两个明明心怀不舍的人,非要装成没事人一样跟对方道别,非要不依不饶的回到自己的所谓正常生活里。
哈利继续跟年轻女子约会,爱瑞卡继续写她的剧本。
年轻医生正是爱瑞卡的超级粉丝,这个外形英俊,举止优雅的年轻医生深深为充满女性魅力的爱瑞卡着迷。
处在情感低迷时期的爱瑞卡开始慢慢接受医生。
哈利的头号大情敌。
感情也许是这样,一定要经过一个辗转反复,一定要经过再三权衡甚至对比才会有所顿悟,心意甘愿吧。
甘愿是妥协,有时分离让人心意明确。
一年之后,心意明确,甘愿妥协的哈利去巴黎爱瑞卡曾经提起过的餐厅找她,她说过那里的鸡翅一极棒,要在那里庆生。
以为只是偶遇的爱瑞卡又惊又喜,正当哈利要表明心意时,年轻的医生出现了并且细心带来了生日礼物。
尴尬的哈利只有把准备好的话放回肚子里,抢着买了单,与爱瑞卡情侣挥手道别。
在雪花纷飞的巴黎街头,失落的哈利独自走在多瑙河边,惆怅万分。
当他以为什么都结束了,无可挽回时,听见后面有脚步声,一转身心爱的女人就站在身后。
经过的时间的沉淀,两个骄傲的心终于放下自尊,向对方坦承认爱意。
幸运的老哈利,终于在六十三岁这一年浪子回头,知道了爱情的滋味。
这部电影故事简单,但是在细节设计上独具匠心,妙趣横生,观众看来非常轻松惬意。
比如高领T恤这个细节,哈利曾经娶笑爱瑞卡,老穿个高领T恤,可能在他熟悉的女人里面,那样把自己包裹严实的女人实在很少见吧。
后期,剪掉高领T恤这个环节也就设计的合理合理了。
在这部影片里面可以看到导演的品味,他所认为的五十岁的美丽女性是怎样的。
首先,她独立自信。
爱瑞卡是一个成功的著名剧作家,哈利说在互联网上搜索她的信息有两万多条。
五十岁的她经过年轻时的创业,现在可以安然的享受生活,所以她可以住海边大屋。
她有自己的事业,又做的很成功,这使她对生活充满热情。
当小她二十多岁的医生粉丝约会她时,她会穿上优雅的小礼服欣然赴约。
她幽默风趣,充满趣味。
首次与女儿及其男友在家用餐时,谈到她的成就,她说:“你知道我这人。
我是90%的努力,10%的天份。
不过到目前为止,天份的那部分还没有开窍呢。
” 爱瑞卡巧妙的改了爱迪生那句名言:Genius is 99% perspiration and 1% inspiration.(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充满自己嘲精神,她介绍自己:“一个离婚妇女。
她是个作家,是个紧张兮兮,吵吵嚷嚷,指手画脚,自以为是的神经质……她挺聪明挺可爱的。
”她意志坚强,豁达开朗,热情奔放,赋于创造和冒险精神。
在超市哈利看到爱瑞卡用法语跟店员对话,很惊讶,玛琳告诉哈利,母亲离婚后学的法语。
一年后,哈利去玛琳家里找爱瑞卡时,她告诉他,母亲正在学习意大利语。
她用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方式来治疗伤痛。
当她的前夫要结婚时,她大方赴约,女儿都说,你怎么象没事一样,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感情:我已经不爱他了,我有什么好生气的。
当哈利离开之后,她把自己的故事写进了剧本,写作过程中的她是最可爱的,对着电脑要么拚命的哭,要么放声大笑,她不压抑自己,甚至安排哈利在剧中死掉。
哈利找上门来申诉,你写我的故事,还把我给写死了。
看这一段时,十分搞笑,那是爱瑞卡医治伤痛的一个方式,它只是用这样不经意的方式提起。
可是哈利并不明白。
尽管哈利的离开让她痛苦,但她对女儿说,怎么能够因为害怕受伤而不再爱。
她用自己的方式从这痛苦中走出来,与崇拜她的医生约会,共游巴黎。
剧中的爱瑞卡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智慧的女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是宝贵的财富,智慧往往是以青春为代价的。
导演的观点代表了西式的审美观,西人更看重个性的独特和美丽,五十岁依然可以很迷人。
“美丽是一种态度……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不关心或者不相信自己魅力的女人。
”——97岁高龄逝世,美丽了一生的雅诗兰黛夫人告诉天下所有的女人。
杰克·尼科尔森,《爱是妥协》里 La Vie En Rose,谁也不会想到这么狰狞的人可以重新诠释这首歌,而且这么完美。
我把它送给了一个我很迷的女孩,不知道她还记得吗?
记得我么……不知道……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今天终于有闲工夫看了个老电影《something's gotta give》,算是奔着Jack看的,不过感觉这种中年爱情看了很多还是会有些小小的感动something's gotta give,of something's gotta give up?片子的大部分都在我的预料内,甚至说所有,不过当最后Harry一人在下雪的巴黎塞纳河上,看着温馨有孤独的风景时,观众们肯定知道Erica会回来,不过如果是在现实中(如果现实够戏剧),如果我面对Harry的机遇,我会强忍着心痛,再一次强忍着心痛选择朋友的命运么?
Life is a balance of holding on and letting go,so the question is:Is it someting goota give,or give up?
2021.06.06
人人都说爱是纯洁又自私的,掺杂不得半点瑕疵。
为爱妥协没有错,但妥协换来的爱未必长久,反而可能为日后的爱留下裂痕的伏笔。
,更何况爱是善变和有保鲜期的,这个保鲜期因人而异,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甚至一生。
所以仅仅靠妥协是得不到爱的。
即使暂时得到也未必长久。
而维持一个长久的婚姻倒是需要很好的经营,经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付出、妥协、坚持的过程。
当然,妥协不包括做人原则、道德底线。
婚姻复杂,爱更善变,婚姻可以通过付出、妥协、坚持来维持,而爱就变幻莫测无法把控了。
婚姻是一种形式,可以通过人的行为手段来维持、调整;爱是一种感觉,它只和荷尔蒙、多巴胺有关。
多巴胺是人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多巴胺的作用是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
而荷尔蒙就是性激素。
当异性间产生渴望时,荷尔蒙大量分泌,也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最终相辅相成,对异性的渴望成为狂热的迷恋,产生爱情的甜蜜和幸福感。
因此,爱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是一个讲述一个事业有成、整日寻花问蝶与年轻美女约会的老花花公子,在一次去女友母亲的海滨别墅度假时,因一连串的事故巧合,却最终与女友母亲疯狂相恋的故事。
而这位可爱的母亲扮演者就是Diane Keaton.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浪漫喜剧”,情节对话都充满喜剧色彩又不失浪漫,当Diane Keaton一袭黑色礼服准备去和年轻迷人的基努李维斯扮演的医生约会时真是拥有迷人的无穷魅力,眼睛为之一亮的。
而她的可爱更在于她的率真,陷入爱情后的疯狂、羞涩、还有那失恋后抱着纸巾大哭的样子真是让人又怜又忍俊不禁。
看着情节一步步的发展,虽然心里百般的希望女主人公与年轻迷人多情的医生在一起,虽然我百般不愿意看到女主人公与这样一个花花公子糟老头走到一起,故事还是朝着相反方向义无反顾的发展着,几乎是没有缘由的。
该片导演是一位也已50多岁的女性,女导演的电影通常都有着一种特殊的细腻和敏感。
而此电影也是在她离婚后首次的独立制片。
电影中文名为“爱是妥协”。
妥协,恩……我不敢猜度导演寄予这个电影的本意,或许,对于女主人公来说,为爱情放弃自己很多的固守的细小原则、执著是一种妥协,而对男主人公来说,放弃原有的放荡生活更是一种爱的妥协。
为了爱情放弃自己一些原有的东西已是了然的。
但这电影让我更相信:不管年龄多大,爱情都会降临,都依然会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而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即便是60岁的女人也会像16岁的少女一般,幼稚、羞涩、疯狂、迷恋、义无反顾……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期待着爱情的来临,一边却总又有一丝悲哀在心中:总觉得纯情的时光已经远离,爱情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种等不到爱情、今生注定孤独的悲观总会像阴影般时常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仿如影片开始时女主人公表姐妹俩的形象。
但是,我们仍要抱有希望,不要让它被现实的挫折所毁灭。
常常也会听一些失恋的朋友说,这辈子大概不会再爱了,或许吧,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事实最终也让我相信,爱情会来到,心也会仿佛回到那初恋的16岁般幼稚。
或许我多少有点理想主义,但是,就让我们还单身的朋友们都抱有一些理想一些信念吧。
而片中的花花公子尼科尔森几次心绞痛送医院急诊的确很搞笑,但是,一个看似“多情”、“情场高手”的男人在这几乎接近生命的尽头的时候,才终于体会到爱、体会到心痛的感觉,因为爱而心痛;一个男人到了60多岁却说,虽然他爱一个人,可他却还不懂如何去爱、如何去做一个人的男朋友。
到这个年纪,庆幸他终于有了爱情的感觉,但是爱是一种感觉,而如何去爱却也是一种能力,要用心用很多时间很多经历、代价才能学会的能力吧。
爱情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当它靠近的时候,你心里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又不是很确定。
但是当你看着他/她离开的时候,突然就被痛彻心扉的压抑和苦闷击中,眼泪就流了下来。
真的爱了,就勇敢些,说出来,采取行动,不然一定会后悔的。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来。
这一部里面最出彩的仍然是男配。
就像《步步惊心》里面的十四,《风起长林》里的萧平旌。
Harry(男主)身上的渣男属性很明显:花心、不负责任、懂爱太晚。
Erica(女主)也有骑墙的嫌疑,Harry不在就拿医生替补,结尾时医生决定放手,Erica当下、马上、立刻转身投入了Harry怀抱。
医生却是真真正正诠释了什么叫好的爱情。
1、懂得欣赏Erica的才华和美丽读过她所有的作品,深深欣赏她。
Harry总是喜欢年轻女孩,医生却不在乎Erica年长他二十岁,他能透过她的年龄和皱纹,看到她的才华横溢、自带光芒。
逐渐老去的她已经多久没有被爱情滋润了,五十多岁的女人,已经默认不配享有生活。
Erica妹妹在众人聚餐时尴尬地揭穿这一真相,Erica当场恨不得把她消音。
而医生,从第一次见Erica就拿她当女神,用炙热的眼神追随着她的一举一动。
两个男人对比之下,一个肤浅,一个有思想,对比太鲜明。
2、高情商拉近关系医生在和Erica第一次约会之后,打电话来约第二次会面。
说辞经典得像教科书,想见她,日程太忙也要挤出时间来,怕她忘记他。
屏幕外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满满的爱意。
只挂电话前的最后一句点了睛:“我也迫不及待想见到你。
”Erica明明什么都没说,哪来的“也”。
是他主动表达想念,却加了个“也”,巧妙地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太撩了。
知道Erica的矜持,他有他自己的雀跃和焦急,却一点也不强迫,默默地包容,体贴地为她考虑一切。
这么深情而不油腻的男人,哪怕在爱情电影里也是珍稀物种。
3、体贴的“替”道歉第二次约会Erica放了医生的鸽子,医生明显地失落,但并没有咄咄逼人兴师问罪,他退了一步,自己消化了一切。
直到Erica的妹妹偶遇他,想着Erica失恋(在哈利那里)情绪不佳,把医生带回了Erica面前。
医生的表现又亮了。
他带了一束花,说“这束花是让你给我道歉用的。
”不是普通的男人见女人带的花,两个人之前毕竟有一个放鸽子的环节。
完全不提不行,郑重地提也不行。
他主动为她准备了一个绝好的台阶。
那束花表示他原谅她,也体谅她的尴尬。
果然,医生的一束花,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放鸽子后重逢的尴尬被他化解得无影无踪花,从此还可以毫无芥蒂地相处。
太暖了。
说明他仍然爱她,无条件爱她。
也太机智了。
虽然爱,但也并不在她面前过分降低自己。
巧妙地把“她做错了事,她应该道歉”的原则维持住了。
毕竟势均力敌的爱情才可能长长久久,一个人跪舔另一个永远不是爱情应有的状态。
所以表达爱意的同时,他也表达了宽容,并且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一石三鸟。
高,实在是高!
4、爱到情愿放手三个人在巴黎尴尬的晚餐吃完,Erica明明是跟医生回去酒店的。
镜头对准了孤独的Harry,在巴黎的桥头反常地流眼泪。
然后Erica出现,医生看出他们之间还有感情,放Erica来找Harry。
电影没有演医生怎么对Erica放手的镜头。
我是更情愿看他们俩的感情戏,所以脑补了一番医生的心理活动:理解你们之间的隐隐情谊,虽然很爱你,却不忍心你违背最真实的感情。
你爱我可能有八十分,却爱他一百;虽然我得不到你的一百分,给你的却是满满的一百。
虽然有信心给你最好的爱和陪伴,就像过去的半年一样,还是想让你拥有更难得的两情相悦。
虽然很遗憾不能拥有你余下的岁月,但是何其有幸,能有半年曾经在一起。
这段曾经会是我生命中一段抹不去的光辉,被我永远珍藏。
放手,是爱情的最后一次表达,也是最高形式的表达。
然后,再见了,曾经的爱人,最爱的你。
想想就好感动……再补充一下医生和Erica有爱的片段:(放鸽子后的那次聚会,Erica后来也认真道了歉,说最近自己太反常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医生说:“只要道个歉就好了”Erica认真:“对不起。
”医生:“现在你可以吻我了。
”Erica:“吻你?
只要我吻你你就能原谅我?
”医生:“大概吧。
”Erica浅浅一吻。
医生:“这种吻法是不会有人原谅你的。
”然后问:“让我来吧?
”一个缠绵的吻。
结束后,医生说:“现在我原谅你了。
”撩妹技能爆表有没有!
)
看着这片子,总是让人会心的笑,也让人感叹着。
两个人在各自的房间,用着apple本本聊天,出现的message可以让对方笑着摇头,让对方挠头.在爱情来的时候,他们,即使在已经经历那么多后,仍会有他们的害羞和try to sleep with you.在爱情当中,他们或愿意在改变别人生活的同时,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或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
他们或大哭,或大笑,他们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而无心脏病无关.既然走过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原来,不能总是以为只有年轻的爱情才是最热烈的.爱情与年龄无关!
在每一个美妙的关键时刻,la vie en rose的音乐总是会响起。
而巴黎竟然也成了他们最后结缘之地。
看来巴黎作为浪漫之都,真不是盖的。
有多少电影都是这样了,要去巴黎旅行,一段恋情才算是结成了正果。
夕阳甜宠片。
06到07年跨年的时候看的电影,混乱的关系看到睡着。。。
不喜欢
前面蛮好笑的后面有点玛丽苏了
不知道我50多岁的时候还能不能轻松地爬段楼梯。。。
这应该给中年人看的片子,学习怎么和老女人搞对象~还学会一个牛逼的奉承姑娘的话,A woman to love~
个人觉得Hollywood能和杰克大叔很搭的只有DK阿姨而已。里面还有我喜欢的FRANCES!!
挺可爱的夕阳红爱情喜剧~男女老少都在一片欢笑声中逐渐认清什么是喜欢和爱,正如片名一样。喜欢是吸引,但爱是一个不愿被束缚的人可以心甘情愿放弃自由
轻巧地偷换“自我”与“真爱”,价值观稍微放飞了一下便立马朝着保守方向来了个180°掉头。男主角换成克鲁尼或者德尼罗、丹泽尔华盛顿也许还会稍微有点说服力,至于尼科尔森,真的会有人相信他经营音乐公司吗?另外,一部主角是嘻哈公司制作人却没有出现任何非裔角色的电影,也可以说是相当不可思议了……
他说,心脏病都比爱容易治愈。可爱的老头子,哈利。
never too old to fall in love背景音乐都好熟悉...
2009.10.02尼科尔森的表演风格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太戏剧化了一些,但不可否认地具有相当惊人的感染力。黛安·基顿从长相到演技我都不喜欢,从《教父》时代起就不喜欢了。电影有笑点,拍摄也算精致,但我觉得真没什么意思。
此片国内少有人知道,杰克-尼克尔森被人遗忘之作,但是剧情令人捧腹不已,个人认为比杰克-尼克尔森获奖之作猫屎先生更加好看。
看尼克尔森大叔搞浪漫还真不习惯!但是看基顿和基努大谈忘年恋还挺得劲儿的~~
I am a woman to love.爱上一个人而又得不到的时候,看到任何事任何人,都忍不住大哭。最后你们在雪中亲吻,你为什么不哭?噢,我亲爱的尼克尔森,我一定是爱上你了..
有点无聊,戴安基顿和杰克尼克尔森的表演也很浮夸,反正我不喜欢
“you are a woman to love”“i don't know how to be a boyfriend”年过花甲才遇到soulmate,才有恋爱的感觉,也不算遗憾吧~黛安基顿演得太好了
好吧,我可不希望60岁的时候还像杰克.尼克尔森一样,如果有的选,我希望是安东尼.霍普金斯那样。
南希·迈尔斯真的是中产阶级电影的圣人,所有作品里都能传达出来一种情感:有钱不仅过得好,而且还充满了戏剧性。Ennui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异化也是不存在的,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成为某种生活理想,这就是迈尔斯最厉害的地方。
这老女人恶心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