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个人的一些观后感吧:今天下午看的《许愿》。
在看《许愿》之前,我在微博上看了个视频:《名师20年间性侵多位男学生 多人露面作证》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3-12-28/232963313547.html这件事起初是因为有7人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名师张大同猥亵学生而牵扯出来的。
当时在微博上曾经关注过。
时间一长,也就忘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又记起来了。
视频采访了实名举报的当事人以及对这件事进行了后续报道。
那位所谓的“名师”在被举报后没多久就被原校开除了,但是,后续调查发现,即使他被原学校开除了,多家培训机构和学校仍然聘请他。
视频里面讲到我国在猥亵男性这方面的法律漏洞。
由于当事人被猥亵时已经年满14周岁了,无法对张大同提出诉讼请求。
而强奸罪只有受害者是女性时才成立。
无疑,我国的法律在这方面是相对空白的。
视频里面也有讲到其他国家的在儿童性侵方面的立法。
其中就有提及到韩国。
韩国会把有性犯罪案底的人的资料放在网上进行公示,包括年龄、身高、长相等。
但这种做法一直饱受争议。
回到《许愿》这部电影上来。
我不清楚这件事是发生在韩国把性犯罪者的资料放在网上进行公示前还是后。
但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对素媛进行暴力侵犯的变态曾经有过案底。
而韩国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性暴力犯罪者的性冲动药物治疗相关法律》: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2-05/2749143.html 也就是我们说的“化学阉割”。
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化学阉割的作用并不大。
性犯罪者甚至有可能在进行化学阉割后心理会更变态。
很严肃地说,他自己没有了作案工具,但是他可以借用道具。
到时候这方面的证据搜集不是更麻烦么?
而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仍然仅关注女童(女性)性侵,虽然男童(男性)方面的性侵案例较少,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我觉得如果是立法提案的话,不应该局限于性别方面。
以上。
2013/12/29=========================================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关于男童被诱骗的消息:http://weibo.com/1497234571/ApA8p8QiB其实在早前,微博也曾爆过一些恋童的贴吧(我记得最后那个贴吧被封了),一些变态用零食和玩具之类的诱骗男童和他们发生性行为。
最为可恶的是,由于他们仅仅只是恋“童”,等到小孩子一长开了,就立马物色新对象。
所以,不要以为你生的是儿子就很安全了。
性教育真的很重要!
12/30
在电影《熔炉》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在电影《素媛》的结尾也有一段话: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两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相似的,但所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
前者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恶的怀疑,而后者让那些不安和憎恶重新找到了善良和美好的出口。
是的,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人性也是如此,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醉人的笑,也有恐怖的威胁。
即使如此,它还是令人无限留恋,活着是比死亡更勇敢的事情。
―― 很久之前就听过关于《素媛》的一些细节,但始终没找到素材看,网上大多是一些片段,也是,基本国外对人性刻画和社会制度影响比较大的影片,在经常看的视频软件里基本都找不到完整版。
还好有那么一些人,孜孜不倦不要求任何酬劳的翻译搬运这些影片,这次才终于找到资源看了完整版。
因为知道是下雨天发生的事情,所以在影片开始心就很紧张,当下雨天来临,女孩打着鲜艳的黄色雨伞,穿着可爱的粉色衣服,蹦蹦跳跳走在稍显暗淡灰色的街道边,那一刻,在导演的镜头里,便提前知道了悲剧的无可避免。
真实的案发过程比影片表现的更加残暴,即使是畜牲也做不出如此天理不容的虐行!
人是万物之灵,有时候却成了万恶之首,那些沾满鲜血的人,无所不用其极的用他人的痛苦填满自身欲望的沟壑。
第一次在电影中流下泪水是小女孩手术后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爸爸来问候她,她却因为担心其他的小朋友告诉爸爸:是一个头发稀疏的坏叔叔,上衣有很多口袋,看到他向学校走去了,担心会有麻烦,但是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担心会打扰到你们,所以就自己叫了120……那一刻,眼泪突然就流了出来,心脏的某一个地方似乎崩裂了开来,痛苦、愤怒、怜悯、压抑汇聚成无声而绝望的呐喊,痛恨这个世界!
为什么如此纯真善良的孩子要遭遇这些!
这部电影已经无需对演技进行讨论了。
无论是素媛的父亲还是母亲,他们所有的反应跟屏幕前的我们心情是一样的。
都说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关于悲伤和绝望的情感或许成年之后的我们都曾有过,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更能体会到片中父母的心情。
片中素媛的母亲说:“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孩子,偏偏只有我的孩子遭受了这些。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经历了这些,我们素媛就不会那么被关注了。
可是这样想,就觉得很对不起肚子里的孩子,我那么坏,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惩罚吧。
”在我的孩子刚戴上助听器时,在一个人的黑夜里我也有过类似的念头,如果其他孩子也有,我的孩子就不会承受那么多的关注和好奇可怜嘲笑的目光了吧。
就像影片表达的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痛苦是不能够克服的,虽然不会被遗忘,但终究我们有强大的心脏,可以去治疗一切不安的假想。
有人去讥讽,就有人去关爱,只要这个社会还是正常的,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对他人的苦难表达温暖和包容。
―― 片中对媒体的刻画一晃而过,但却令人对新闻媒介产生了排斥情绪。
媒体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引导舆论的方向并迅速给予反应。
现如今很多无助的普通人会借助媒体的力量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无疑是好的现象,但是对某些突发时间不顾任何后果的纪实报道,却可能对当事人酿成灾难。
就像片中,他们不会顾及父母保护女儿隐私的痛楚,反而争先恐后希望采访到当事人的亲口所述,以此来增加电台的流量。
那一刻,他们没有顾及到小女孩未来的道路,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行为是对这个家庭的二次伤害,没有顾及到曝光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把这个家庭彻底摧毁……这样的媒体是丑陋的,无良的,没有信仰的,除了令人生厌,再也不会有其它观感。
但是还好,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去拥抱安慰这个不幸的家庭。
素媛爸爸的好友主动提出借钱,素媛妈妈的好友纷纷捐款,小朋友在素媛家的玻璃门上贴满了祝福和期许…… 无论发生什么,请不要急着去死,因为这个世上,一定会有人爱着你,希望你活下去。
爸爸的好友会在平时因为一只鸡斗嘴,但在灾难发生时却会说“你个臭小子为什么不接电话!
非要我求着你借钱吗?
” 妈妈的好友说“你知道我来了多少次吗?
十几次!
每次都是远远看着你,然后离开。
”“为什么既然来了,也不说句话。
”“因为你要撕烂我的嘴啊。
”“我那只是说有可能,又没有说一定会。
你知道我等你好久了吗?
” 素媛的好友再也无心和朋友打卡片,把笔记贴在了玻璃上,面对素媛爸爸愧疚的大哭:“如果我那天和她一起上学,就不会发生这些了。
”从此成为素媛的保镖,从远远的跟着,到并排走,大头小朋友再一次走进了素媛的心里…… 还有向日葵中心的阿姨,她用耐心和温柔终于让素媛重新开口说话。
从躲在被子里拒绝一切人的靠近,到重新走进学校,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帮助。
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有相同的经历,所以对素媛一家才能有如此的共情。
你看,这才是正常的社会,她们会用微薄的善意,去托住一个将要倾倒的家庭。
―― 素媛说:“我只是觉得不应该让大叔淋雨,所以给他撑伞,可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我错了,没有人夸我呢?
” 孩子,他们说你错,不是你的行为不对,不是你的善良不对,而是你没有察觉到危险,从而置自己与危险之中,他们说你错了,正是因为对你的遭遇痛心疾首。
他们不能夸你,因为夸你可能会让更多的儿童陷于同样的不幸之中。
你没有做错,孩子,只是你的善良,却没有被人温柔以待。
对比之下,台湾的房思琪就太可怜了。
父母的不理解,家人的斥责,网络暴力的攻击,终究让这个花朵一样柔软的生命枯萎在了黄土之下。
受害者成了被攻击者,迫害者仰着无辜的嘴脸,得到一堆看热闹又心怀不轨者的追捧,他们欢喜的把责任和羞耻感推向无辜的人,一路喊着口号加着油把无辜之人高高举起,然后看着对方一跃而下,万劫不复, 然后看着血泊里盛开的花,举杯邀醉,弹冠相庆。
这就是不正常的社会,拿别人的遭遇当谈资,带着猎奇和恶意,站在围观者的角度,静看事态向惨烈发展。
你知道这世上最容易杀人的武器是什么吗?
――答案就是人的一张嘴。
―― 很多人认为片尾给了人暗示,素媛会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空着的桌椅,送给弟弟的飞机,还有那句“你能来到这个世界,实在太好了。
”但我不这么想,素媛的父亲对素媛的突然回家没有任何意外,很自然的交谈,证明素媛回家是家人提前知道的。
素媛离校前最担心的就是星期一该怎么跟同学解释呢?
说明她需要去一个地方,必须提前半天离校,她回头看学校,还有这样的担心,更证明了她对学校和朋友的珍惜,怎会轻易离开。
至于对弟弟说的那句话,可以理解为那么孤独的我,终于有了血脉至亲陪伴,这世上哪怕其他人怎样待我,但会有这个生命,一直不离不弃。
飞机在太阳光里飞翔的样子,不正是预示着一切都将会重新出发。
无论黑暗有多惊惧,但总会被阳光打败!
―― 前段时间素媛案的凶手被公布了照片,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重新修订了发案,对凶手的监视会在出狱后一直进行。
而当事者本人经过两次手术后,终于不用再携带便带,成为了一名高中生,立志从医,帮助别人减轻痛苦。
当法律无法制裁罪犯时,我们的背后还有无数个和我们一样心怀良知的人,他们会组成牢固的城墙,做我们的依靠和底气。
正义有时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讲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素媛的人生,一定会有一条鲜花簇拥的路,等着她踏上幸福,因为她的背后,可是有精灵守护的
时长122分钟的电影, 展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一生.一个平凡的家庭, 在工厂上班的父亲, 经营小卖店的母亲, 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一家三口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 但是一切却在一个下雨天发生改变.因为'那件事'的发生,给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伤害. ‘那件事’发生与进展的速度异常之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极其缓慢的创伤的自愈与治愈.转回到事件发生后, 如果没有孩子的指证将无法逮捕罪犯. 所以孩子务必将要进行照片核对, 在核对照片的过程中孩子无疑会再次经受伤害.事件并没有结束, 如果想要给罪犯定罪, 孩子必须出席法庭进行指证, 这对于刚刚对生活重拾希望的孩子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重的打击.影片最后所愿的妈妈生了一个男孩子,起名为所望, 这个孩子的出生是所愿的愿望, 是对于这个受到伤害的家庭的补偿, 同时又是是一种希望, 是这个家庭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与我一同观看此片的女生说 “将来不想生女孩子了, 如果我不能护她周全“我在心里给她打了个满分.
不是我心里黑暗,我感觉最后的结尾暗示着一个残酷的结局,虽然我不喜欢这个猜想,但我觉得除此之外没法解释最后五分钟的剧情。
我觉得她要自杀,而且就是提前回家那天。
最后五分钟的剧情:镜头先是一个她的座位空着的特写,然后是她走出校园,回头看看学校,转身往家走,心里说:“今天我得提前回家了,上午课结束之后就直接回家了,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星期一该怎么解释呢,那个才是最担心的,要是我身体健康就好了”回到家,他爸刚上完夜班在看板球比赛重播(说明当天他们全家没有出行的计划),素媛回到自己屋里,然后看着桌子上一桌子的玩具,说“今天把飞机拼好了,因为是给弟弟,所以拼得特别好……”拿着飞机走到客厅,教训爸爸不能买彩票,给爸爸剧透昨天比分(说明她昨晚没睡?
)。
进入妈妈的卧室,妈妈在小宝宝旁睡着(说明当天不是接小宝宝回家的日子),素媛笑着躺在小宝宝旁边,边逗着弟弟,边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完)为什么第一个镜头是她座位空着的特写?
因为她即将不在了,那个座位周一会空着。
为什么离开学校时要回头看一看?
因为不会再见了,所以要多看一眼。
为什么突然要提前回家?
提前回家说明起码不是经常提前回家,这次提前回家肯定有什么理由,也许是因为她的计划里不得不提前回家。
为什么“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如果字幕组精准的话,说明这是个未来时态,说的是以后小朋友们“会”怎么看她。
她的特殊情况老师和同学应该大概都知道,这个担心说明会有别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最担心”“星期一该怎么解释”?
不出什么事的话,为什么要做这种担心?
只是担心该怎么解释为什么提前回家似乎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该怎么解释”并没有把主语限定为她自己,应该是担心周一父母如何为她的事情做解释。
为什么给刚刚出生的弟弟做那么多玩具?
因为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因为家里有了新的血脉,自己如释重负,即使离去,父母也有新的希望。
素媛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要强自立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小姑娘,坚持自己上学,和小胖子争强好胜,出事后为了不打搅爸爸上班先打警察电话,住院时让独自出来的可可梦快点回冰箱去陪朋友们,自己早睡了也要在画图板上给可可梦留言“今天我先睡了,你早点回去吧”,法庭上抱住爸爸不让他犯罪,等等。
她的考虑从来都是以别人为中心,而她自己承担了太多的妥协和痛苦。
电影中素媛的爸爸妈妈反复说“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这伤害有多大”,是的,素媛受到的伤害,一定要远比我们从电影中所感受到的大得多的多,但她都是自己承受着,没怎么说也没怎么哭。
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
恢复能力有多强?
心理辅导师的女儿不是16岁自杀了吗?
我觉得素媛会想只要她死了,她爸妈就不用照顾她一辈子,不用老是担心十二年后的事,他们难过几年之后就会把爱投注在弟弟身上,老师和同学们也不用刻意照顾和回避她,她自己也不用一直承受着无法诉说的痛苦。
这样的话,就不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了,而她自己也不必再受煎熬。
她最后的淡然,我觉得,就是她想通了要一死了之后如释重负的表现。
片名:素媛=许愿=HOPE=希望,或许导演在片名就已经暗示了他是“希望”最终准备自杀素媛能活下去,他是“希望”说过“哎呦,要死了,哎呦,要死了”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的素媛能活下去。
或许导演故意不拍出来这个自杀的结局,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素媛可以像他不去拍这结局一样不去自杀。
本来是看封面以为小清新温情片才看的,结果看得我从片头到片尾眼泪一直没停。
看完之后我想到了日本的案例,那个著名的未成年最后获死刑的案例,虽然这是一部影片,但这部影片的确起到了导演想要的关注社会上不在少数的幼儿性伤害案件,而且对于案件背后如何惩处犯人如何治愈孩子的创伤我觉得应该引起深思。
而且让我无法忽视的一点是:孩子出事后蜂拥而至的媒体,没有经过允许冲进医院询问的媒体;媒体在想要了解真相的同时,为什么不能考虑受伤害的孩子与父母?
为什么没能够保护好孩子的隐私?
当然,这是一部依然温暖的影片,孩子出事后孩子父母好友的帮助、孩子同学们的爱心、社会各界的力量......这些,都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给我们的爱与伤害。
影片结尾坏人没能重判,但生活仍在继续。
这就是这部片的特别,这样的不完美而又真实的结局,也是很久之前我看过的一句话“生活就是:在看到世界的黑暗之后仍然怀有希望的活着。
”影片之中我记忆最深的一个片段是 孩子说:“以前奶奶总喜欢说‘唉 要死了 ,唉 要死了’心理治疗师问她觉得这是什么意思,孩子说‘这大概就是活着的意义’。
”这......大概就是活着的意义了。
{PS:第一次写影评,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这次要写,这也许并不算影评,但是这是我看完之后最最真实的感受。
}
韩国电影《素媛》片长120分钟,在前30分钟就抛出了一个极端残酷的困境:8岁的小女孩素媛,在上学路上遭遇一个中年男人的暴力性侵,导致大肠与肛门脱落,不得不终生依赖人造器官。
在这里按下暂停键,如果你是导演,在接下来的90分钟,会选择哪条为主线?
一,复仇与惩罚:必须要让那个变态的人渣付出代价;二、治愈与重建:尝试让这个曾经天真活泼的小女孩重启正常的生活。
这时你会发现,第二条主线,如果要继续下去,比第一条要难得多。
作为一个普通人,光想一想,要如何设计一个如此不幸的小女孩接下来的生活,都会像愚公站在大山前那么无能为力。
这也能解释,当我们看到类似的犯罪新闻时,更多的是愤怒与问责,而不会去追踪受害者的未来。
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去想。
因为太难,我们自动屏蔽掉了这巨大的困境。
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容易,就不要再去追问如此沉重的命运。
但《素媛》的导演没有回避。
这个不回避,直接决定了电影的高水准。
在后面的90分钟里,在悲而不煽的叙事中,几个重大的主题渐渐显露出来。
一、"单靠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素媛遭遇的是万分之一的苦难。
什么是万分之一的苦难?
就是概率为万分之一的、这个世界极端的恶--那么她就承担了比常人沉重一万倍的伤害与痛苦。
她的父母也是这场苦难的承担者,他们会晕厥、震怒、哀痛、绝望、痛哭……这一家人就像被命运之鳄狠狠撕咬住的羚羊,被一步步拖入黑暗的沼泽。
虚弱哀嚎的人,难以自助,也无力帮助另一个人,心理救援于是有其重要的价值。
在一个了解人也尊重人的社会,当一个人遭遇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时,这个社会就会有不辩自明的共识:不仅要为他治愈身体,也要为他治愈精神创伤。
因此电影中的心理医生坚定地说:"单靠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她不否认亲情的伟大,但在处理人性这件事情上,心理医生具有更好更专业的方法和经验。
她是对的。
如果没有专业心理治疗的参与,你很难想象,这一家人能踮着脚,踩着那一粒粒沉浮的温暖和希望,度过苦海。
不与欧美电影比,单看这部韩国电影,再反观国内的影视作品,我们仍然很难找到将心理救助提升到如此重要层面的作品,难道这就真的是我们的现实:在我们这里,受苦的灵魂就只有一味破碎枯萎下去,而不值得获得悉心的呵护?
当我们关怀一个人时,会从心灵层面去关怀他的痛楚,才能说这是一个文明社会。
二、"我做错什么了?
"生而为人不容易,就是因为苦难有马太效应,受了苦的人,会越来越轻易掉入卑微的陷阱里。
人性就是这样一缩再缩的。
素媛"出事"不久后,就要开始躲避熟人和记者了。
明明她是受害者,但家人却更害怕社会舆论对她的再一次吞噬。
她不理解,问:"我做错什么了吗?
"世界的规律就是这么残酷,那些被父母抛弃过的、被父母虐待过的、被他人欺负和羞辱过的……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顽固的声音:"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够好。
"无论他们外表看起来多么桀骜不驯。
证据就是,他们会一再避开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爱的人,他们在潜意识里习惯了自我矮化,习惯了残缺,习惯了自己不值得拥有被爱和幸福。
小小的素媛也是一样,她一开始是不解,但渐渐就会转换为"这一切都是我的错"的自我攻击。
灾难就是这样雪上加霜的。
要有人不断地提醒她:"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电影《心灵捕手》里那个少年天才,养成了一套"要想不受伤就先拒绝"的固若金汤的价值系统,用来抵御童年成为弃儿的深切自卑,却淬不及防地在一句又一句的"这不是你的错"面前嚎啕大哭。
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思维局限:当看到那些退缩的身躯时,我们是不是潜意识就认为,不幸的人就应该或只能一直不幸下去?
三、"我恨不得所有的孩子都遭遇一样的事情。
"电影没有回避创伤,也没有回避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委屈、抱怨、控诉不公平。
"为什么偏偏是我?
"被命运扇过耳光的人都会对上天发出恨恨的诘问。
素媛的妈妈,一个不忍心吃狗肉的人,在遭遇变故后,也会恨不得所有的孩子都遭遇同样的厄运,"这样至少我们家素媛就不会那么特殊了。
"虽然心怀愧疚,却还是忍不住这样想。
素媛的爸爸最开始责备妻子的想法:"你也太狠心了。
"但当他真正意识到女儿一生将要面临的苦楚时,他哭了:"以前我怪孩子妈妈太狠心,但狠心是我自己。
"因为女儿背负了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残忍,她一个人背负。
命运从来就没有公平过。
我的一位博士朋友,每天都要用小白鼠做实验,她对我说,当她用手去抓小白鼠时,有时候会恍然看见有一只"上帝"的手在抓住我们其中的一些人,扔进荒凉的命运中。
区别是,她还有一些恻隐之心,但那个"上帝",仿佛并没有,只是完全机械的偶然。
四、"这里是黑夜,当这里贴满蝴蝶,我们素媛就可以说话了。
"对"恶"的审判能够给受害者以安慰,却无法送给受害者一个时光机,回到从前。
素媛说:"有时候我想,睡一觉就回到从前了,于是就会乖乖睡觉,但是第二天醒来,一切都没有变。
"更何况就像《素媛》所揭示的,公正的审判总是那么少。
要治愈素媛的创伤是非常艰难的。
心理医生无法让她开口,于是给了她一本黑底的粘贴本,和一罐彩色的蝴蝶贴纸:"我问,素媛来回答,每次回答就能贴上一只蝴蝶。
这里是黑夜,当这里贴满蝴蝶,我们素媛就可以说话了。
好吗?
"素媛点了点头,于是"黑夜"上出现了第一只蝴蝶。
这次耐心的交流,象征着治愈的真义:仅靠抗争与惩罚,无法完全消除世间的"恶",也就是"黑夜"。
无论你愿不愿意,"黑夜"就在那里。
对素媛来说,那极端不幸的遭遇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抗"黑夜"唯一的办法,只有引入 "蝴蝶",让"蝴蝶"占据黑暗的空间,在黑暗中扩散与繁殖,改变黑暗的面貌。
而"蝴蝶",就是爱与理解。
你无法消灭黑夜,但当你拥有足够多的爱与理解,你才不会被黑夜蚕食。
五、"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上?
"与肉体的创伤不同,精神的创伤常常是持久的、甚至随着时间加重的。
素媛在一开始还能安慰父亲和指认凶手,但渐渐就开始失语、哭泣、尖叫,终于有一天,她轻轻地问:"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上?
"余华小说《活着》里的富贵,同样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却从没反问过一句"为什么要这样活着?
"仅仅是活着这个事实,他就满足了,无论被命运多么无情地压碾。
许多人为此感动,我却对这种麻木相当不适应。
相比之下,一个8岁小女孩对"生"的质疑,甚至那隐约的自杀倾向,更让我看到生命的尊严。
人不是《绿野仙踪》里没有心的"洋铁人",可以经受任何摧残和羞辱,而不感到一丝疼痛,还咧着嘴笑呵呵地活下来。
感受不到疼痛的人,是最可怕的人,许多变态杀人狂就是因为没有对伤痛的认知。
面对摧残,有人选择忍痛前行,有人选择放弃生命,因为不堪其辱。
我们无法指责后者,那是他的权利。
就如我们无法体验到他的痛苦。
你以为他人的痛苦只是三四级的东南风,不足挂齿,结果外星人一来,给你接上一种能完全连通他人感受的触角,你才感受到,原来他一直孤独地站在十二级的飓风中。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时常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 《素媛》里的这句话,戳中许多人的泪点,虽然有煽情的嫌疑,但有一半的道理。
的确,独自承受着痛苦的人,会对他人的痛苦尤其敏感,长期在黑暗中的人,仅从他人的一个微小举止,就知道他在惧怕什么。
比尔盖茨夫妇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说:"如果你遇到令你震撼甚至心碎的事,不要逃跑,去面对和解决,那将是你改变世界的时刻。
"他们说得没错。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从事的事业是与他们痛苦经历相关的,一是有强烈的感同身受让他们去接近类似的人和事,二是通过帮助他人,也获得自己的救赎。
《素媛》里的心理医生,就是因为女儿被性侵后自杀,才走上这条道路的。
这些人是天使,不仅让自己活了下来,还具备了给予他人的能量。
天使的对立面是什么?
看看最近那些受了苦就去找人同归于尽的纵火犯,就知道了。
《素媛》这部电影由《王的男人》的导演李俊益主导的一部电影。
《素媛》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素媛由于爸妈每天工作比较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她。
然后在一个下雨的早上,素媛一个人打着雨伞去学校的路上,出现一个狼狈的中年男子,眼看着学校离自己那么近,素媛却无能为力。
出于善心的素媛把伞给了中年男子,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觉得十分的气愤,那个中年对素媛进行了性侵犯以后谈跑了,电影画面中出面的情景让人心里为之难过。
懂事的素媛出事了并没有打电话给爸爸,他怕爸爸工作忙,所以直接打电话给了医院。
接到消息的爸妈急忙的去了医院,看到满身是伤的素媛,心里是无比的痛苦。
为了抓到那个嫌疑人,忍着痛苦的素媛指认了嫌疑人。
虽然已经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可是他一直撒谎说不记得这件事,让人们对他的憎恨越来越深。
素媛爸爸说过,如果法院没有判他死刑,他将会杀死他。
但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只判了犯罪嫌疑人12年,在我看来这个时间远远是不够的,在场的大家心里都不满意。
气氛的爸爸在计划杀嫌疑人的时候,素媛一把抱住了爸爸的腿,让他不要这样。
爸爸就放过了他。
出院以后的素媛继续去学校上课了,但是会经常遭到小朋友投来的异样的眼光看了这部电影,但是事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素媛也有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的弟弟。
在素媛生病的这段期间,邻居也给予了素媛很大的帮助。
回到家的素媛,家里的关系也更加和睦友好,爸爸为了让素媛开心,下了很大的功夫。
整天穿着那个玩偶衣服,渐渐地与爸爸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与小朋友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提升。
上下学路上也有人保护,生活已经渐渐的好了起来。
小胖子因为自己没和素媛一起去上学而自责不已,放声大哭那样一个小小的男孩子,明明不是自己的错误,却依旧怪罪自己。
小胖子见同学好奇素媛的包包主动为素媛解围,不让素媛难堪;素媛的同学们在文具店的玻璃门上贴满了图画和笔记,;爸爸在人偶里满头大汗,却依然手舞足蹈只为保护女儿,也让女儿开心;最泪目的大约是结尾,法庭上,素媛紧紧抱住爸爸,阻止爸爸打罪犯,最恨罪犯的人就是她,但是她却忍住自己的满腔悲愤去阻止爸爸,这得需要多少勇气和坚韧,便是我一个成年人,遇到这种情况估计就只剩玉石俱焚的念头了,小小的素媛,却依旧能理智看待此事,看到此处,眼泪再次滂沱。
我们素媛小天使啊 一直都知道可可梦是爸爸啊 每次想到听到看到素媛 我都很难过 那么小的孩子 而且居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要疯了 这个世界上 就真的要畜生啊 素媛啊我的素媛那么善良的素媛 她说她也想过不给大叔打伞的 呜呜呜为什么要给畜生打伞啊 如果不那么善良就好了 即使出了事以后我们素媛还是对世界充满善意啊 可是这个世界对素媛一点都不善良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平实,细腻,充满救赎和反思的电影【窘迫随处可见】窘迫随处可见。
生活上,精神上。
工薪阶层的爸爸和开零食店的妈妈,三个月才有时间和心情同房一次。
妻子怀孕五个月都不知情。
为生计所迫,很早起的妈妈甚至给女儿扎头发的时间都没有。
同样为生计所迫,爸爸要顾着工厂忙着工作养家,顾不上送女儿上学。
备受摧残后被装上“人工肛门”的素媛大便呈现黄色水状溢出一床单,焦急的爸爸越帮越忙。
忽略了大喊“不要,不要”的素媛。
一开始可能是难为情的难以接受,但当爸爸这样一双成年男人的大手抚摸屁股的时候,异样感袭来,不要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父女的面面相觑。
女儿眼底的绝望、无助和悲伤瞬间席卷父亲。
高额医疗费。
实在难为情又不得不张口向邻居借钱的无奈。
媒体急于曝光受害者情形抢占头条的迫切。
镜头前泪流满面力图挡住摄像机的妈妈。
抱着女儿仓皇上楼的爸爸。
一方面孩子甚至一整个家庭的治疗。
心理,身体。
另外一方面,法庭的审判迟迟不宣判。
嫌疑人故作推脱甚至有些狡诈的应对。
看的人都觉得心力交瘁,困窘不堪。
难道这也算是命运抛出的难题。
八岁女孩的世界里应该充盈着爸爸妈妈和谐的家庭。
可可梦一样七彩和无忧无虑的世界。
所以在身体创伤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看到真人扮演的动画人物的时候还是会被吸引,会不由自主的笑出来。
因为,本质上还仅仅是个孩子。
但是,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一切都变的很窘迫。
甚至,上学也变成了丢脸的事情。
这受伤之后的恢复仿佛埃及金字塔被摧毁之后的重建,被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背负。
【但,尚有温暖存在】至少还有厂长这样的人。
吃鸡的小事情上斤斤计较,朋友摊上大事的时候,愿意拿出私房钱借给他,不考虑什么时候归还,能否归还的问题。
小事情拌嘴,大事绝不含糊。
是真正的血肉朋友。
和厂长夫人。
平时爱占小便宜,口头上爱逞强,谁也不服气谁,偶尔还喜欢恶整一下别人。
但看到新闻报道之后泪流满面,满心为素媛发愁。
万一被别人知道了可怎么办。
卖道具的商人,虽然是商人,却并非六亲不认。
营利目的之余也会发善心,会把旧的道具借用给爸爸。
这是慷慨。
是可以用钱买到的恩惠。
让我想到当初红极一时《蜗居》里宋思明说的一段话,人之所以慷慨,是因为他拥有的比挥霍的多。
人把慷慨当作一种赞美,我觉得这种人的慷慨谈不上赞美,心地好而已。
小胖贴上门上的笔记,是孩子之间表达友善的方式。
嚎哭的小胖荣植满心歉疚,认为那天如果和素媛一块走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其实哪有那么多如果。
只是,很多人不及小胖的地方在于,从来也不会歉疚的认为自己如果怎样会怎样。
而小胖一夜之间懂得了体贴和反思。
就这么一夕长大。
当然,还有捐款。
【爸爸妈妈的爱】怀有身孕的妈妈对心理医生说,天下孩子这么多,为什么只有我的孩子遭遇这种事。
不如所有的孩子都遭遇好了,这样我的孩子就不会受关注了。
如此的细腻,而且真实。
是这样的,有时候母爱也很自私。
素媛进入了自闭状态。
爸爸在资金紧缺的现状下仍然租用可可梦的道具。
穿上可可梦笨重道具之后的巨大爸爸和备受折磨之后娇小女儿在床前用擦写板进行交流。
笨重的弯下腰看女儿写的字。
沉默而坚守的交流。
慢慢让女儿卸下了戒备。
爸爸在每天的上学,放学和课件都会套上笨重可可梦的衣服,一路陪伴。
从不点破自己身份。
审判前,爸爸小声嘀咕,如果判决,有什么差池,我要亲自解决。
爸爸的爱是深沉的。
不动声色也不事张扬的。
有时候宁愿被误解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因为爸爸又是那么骄傲的一种生物。
【人渣和审判】假装失去记忆,表现的无辜又无耻。
我一喝酒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如果我做出那样的事情就真的该死。
难道你是来和我和解的?
在爸爸的层层追问下,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她那机灵样子我说随谁呢,原来是随她爸。
机灵点,你以为我能在这里面待多长时间。
有一类人,人渣。
最后仅仅判决了12年。
对于这样一个性侵儿童,毒打儿童并对其造成终身伤害,甚至蓄意杀人背负前科的人渣。
12年之后素媛也不过才二十岁。
【素媛的发问和困惑】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
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
你有没有想睡一觉起来,发现回到过去了。
被救活的素媛问。
我终于明白了奶奶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
是什么意思了。
素媛平静的说。
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
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
”我毫不怀疑最后素媛会自杀。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