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海王,个人更喜欢黄佩玉这个角色,因为他真实,更具有人性。
当然陈锐老师的演技也使这个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加分。
为什么明明是一个狠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人,却恨不起来呢,这得益于他的人设,小时候的经历,使他明白只有有了权力才能达到目的,有安全感。
而最后当他想要放弃仇恨,希望得到幸福,做回人的时候,现实再次给了他无法摆脱命运的悲情,这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情人物,使得我恨不起来,更多的是感觉到社会的不公,有些人将来必定要做上海王,比如常力雄,比如阿其,可有些人哪怕坐上了这个位置,还是逃不了被命运作弄。
比起黄佩玉的阴险,狠毒,其实师爷他们更加可怕,那是一种伪正义,比真正的小人更让人不寒而栗。
表面看,是为了常爷报仇,很是正义凛然,可是他们利用黄佩玉,达到自己的目的,然后再一脚踢开,这就是常爷说的义吗?
所以我觉得在黄佩玉死的那时候开始,浦江商会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常爷为了商会,哪怕失去生命都在所不惜,这是大义,而师爷他们杀死黄佩玉虽然是为了报仇,但那是小义。
因为他们看不到商会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他们只是觉得黄佩玉一统上海滩,觉得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是,就如常爷当年和黄佩玉说的,越是鼎盛的时候,就越是可能出现危机,常爷看不到商会的危机,但是常爷的老练告诉他将来会有危险,而黄佩玉的才识渊博,交际广泛,善于收集各方面信息,使他能看明白上海滩的风云变幻,在危机到来前,尽可能的做好万全之策,比如对南京路的预测,虽然手段阴险,呛杀无辜,但在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非和平年代,又能多苛责黄佩玉什么呢?
所以看到他们杀死黄佩玉的时候,只会觉得他们是一群坐享其成的小人,师爷说黄佩玉罪有应得,罄竹难书,但是黄佩玉为了商会,他敢做,果断,如果你们真是讲仁义,为何不早杀了他?
还要看着那么多人死去?
而作为后任会长的阿其,师爷他们真的角色能撑起浦江上海吗?
看到有些人说为什么黄佩玉死后巡捕房就找上了新会长,其实很好理解,你们是黑帮,一直是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之前之所以不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黄佩玉的关系网,和很多外国人都有不错的交情,巡捕房不是怕你们浦江商会,而是怕黄佩玉身后的那些外国人,而黄佩玉很好的用各国外国人来相互牵制,但是这次刺杀黄佩玉的行动,无疑让政府看到了可以扳倒商会的机会,因为你们自己要除掉黄佩玉这个在政府眼里很难缠的家伙,政府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而黄佩玉的死,使得本来是商会靠山的外国人都树倒猢狲散,所以政府自然就没有了那么多忌讳。
最后报复凯西,用的不也一样是下三滥的手段?
其实黄佩玉死前叫嚣的:你们谁有能力领导商会?
并不是他的自大,而是确实没有人,他明白商会的危机四伏,可是不站在山顶上的其他人能看到吗?
不能!
就如大师说的,常爷杀死黄佩玉爹的因,给了黄佩玉成为上海王的果,同样,师爷想利用黄佩玉(注意,这里我不说是常爷是因为常爷并没有说黄佩玉必须死),却无形中种下了黄佩玉当上海王的因,而阿其杀死黄佩玉,也就顺理成章的要接受商会没落的果。
因为是你们放纵了黄佩玉的狠毒,这自然要由商会来承担后果。
其实阿其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他在商会大家的呵护下长大,通往会长的道路也是由师爷他们铺垫,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执掌雄霸上海的浦江商会会长之职?
已经公司化运作的模式,阿其又了解多少?
阿其的接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把商会从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再次倒回到农耕时代。
另外,要明白常爷死了有十年了,阿其的上位,除了一些常爷的亲信外,十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是念旧的?
在黑帮,说白了,个个都是狠角色,他们只诚服于比他们有魄力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会导致最后推选小月桂出来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阿其的能力,不能让他们诚服。
师爷最大的失败在于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如果师爷能像黄佩玉当初让阿九去读书那样,让阿其在十年间丰富阅历,或许局面就会不同了,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其实师爷说他对黄佩玉防着一手,现在回看,黄佩玉何尝不也是防着师爷一手呢?
为什么黄佩玉让阿九去学习,却不点拨阿其?
还说不要让师爷他们知道呢?
这其实已经很一目了然了……黄佩玉的局就是,如果我死了,一定是师爷,阿其他们杀的,而阿其必定成为新会长,那么结果就是商会的结局就是给我陪葬。
最后一点,就是阿其太有情了,在和平年代,这是可以的,但作为黑帮会长,前任黄佩玉就是因为动了那么一点真情,毁灭了他,太感情用事的阿其,就容易被各种“情”所左右,使得在时代更替中只有被裹挟前进的份,而无法高瞻远瞩,当然这和学识也是息息相关的。
黑帮就是黑帮,不要装得那么仗义。
黄佩玉就是一个典型的可以真实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这何尝不是当时的时局和他所处的位置造成的。
一个没有弱点的人没有爱,一个有爱的人也有了弱点。
最开始他只有仇恨,所以无所顾忌,只有报仇和发展帮会,快意恩仇;后来有了一点温暖,所以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但我想死于他来说并不可怕,虽然被辜负了,但是已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人了,虽死无悔。
陈锐老师的表现让我身临其境,真正喜欢上了黄佩玉这个人,上海王当之无愧。
阿其最终也没有能和小月桂在一起。
余其扬最终也没有能成为超越过去的上海王。
当时的爱你还记得吗?
到了中年的阿其和小月桂,其实说话的机会很少,一张嘴,总会说“小时候”,是的,小时候,他们分明还记得他们认识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记得当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那时候的小月桂,是个乡下来的野丫头,胆子大,不怕人,做事肯出力气,被一些人喜爱,也被一些人嫉恨,阿其是个单纯快乐的小跟班,和长工们关系很好,有时候也会和辛妈妈撒娇,也被沁云迷恋着,是常爷看重的接班人。
我猜,他们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互相喜欢了吧,就像厨房边的水,淡淡地荡漾着波纹,心里是知道的,不用说出来,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事情,也许几年后,他们会结婚,像阿其梦想的那样,买一个山头,种一大片苹果林,生很多孩子,看他们光着屁股在林子里跑来跑去。
这个简单的梦想让我想起了重光,她是独立有思想的女人,生活在一个喧闹的都市,她穿绣花鞋,鲜与人交往,恋父,在遇到宋清佑之前有很激烈的恋爱,她也只是想找个和她一起种树的男人罢了,幸好,宋有所庄园,可以种树,还有可以种莲花的池塘。
扯远了,其实我是想说,无论多么简单的梦想,多么简单就可以办到的事情,一和人掺和在一起,就会变得复杂,而且难以实现。
小月桂的出现对于一品楼里的一些女人来说,是一个谁都不愿想起来的事情吧,她不好看,也不优雅,可是就是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秦老板喜欢她的福气,阿其喜欢她的单纯,常爷喜欢她的菜泡饭,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用这简短的两个短句来概括阿其和常爷对她的喜欢和爱,姑且如此罢。
她就是不经意间成了一个闪光的女人,而这样的光芒成了横亘在她与阿其之间的鸿沟。
“我只是一个小跟班。
”“他是大老板”“他是我义父”不同于钟汉良以前演的小顾,小顾的悲剧在于他太想要一些东西了,而阿其的悲剧在于他太容易放弃了。
本来那就是自己爱的女人,他却因为考虑那么多,只能亲手把她送到自己义父的手中,只能自己坐在房间外面想象里面的情景,只能借酒浇愁沉浸在回忆里。
也许,他确实是懦弱的吧。
我一直觉得,小月桂不爱常爷,我想,那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吧,他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而已。
可是当小月桂追着远去的汽车嚎啕大哭时,当她为他准备生日晚宴时,当她在新婚前夜露出的甜蜜微笑时,我几乎以为她真的爱上了这个男人了,原谅我的肤浅,我实在不忍见到钟汉良皱起来的眉头,这样的难过一直持续到黄佩玉死的那里,“在你心里一直有个男人,也许你不欣赏他,也许你不崇拜他,可是你爱他。
他是谁?
”“余其扬”还有什么事情比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回应更好的?
没有了吧…就算我们不能在一起,可是,一想到你看着我说出我名字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之后,他们还是没有能在一起,面对沁云的挺身而出,阿其终于和这个他并不爱的女人结婚了,十年,他们相敬如宾,可是连沁云自己都知道“你对我的感情,从来没有超过兄妹之情。
人不应该欺骗自己一辈子。
你心里有个你一直爱的人。
我知道。
你知道。
她也知道。
”相爱的人最终也不能走在一起,最爱的时候没有说出来,说出来的时候却又已经不能相爱了。
编剧很残忍,他让小月桂亲手杀死了阿其,死在了他们的绵绵爱意里,之前的一切都无足轻重了吧。
小月桂的女儿爱上了阿其,阿其成了依附政府的走狗,这些都没有关系了。
我爱你,并且愿意死在你的手上,我知道我们不能在一起,我是开心的。
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阿其中枪倒地时的笑容,还有小月桂失控的尖叫声,她一直表现得如此镇定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她打败,原来不是她太坚强,而是这份爱,她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重。
看上海王是因为大学时教授上课时跟我讲他一直很喜欢这本小说那时我一直在想,一个周旋于三个上海王之间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女人看完了,我的结论是:是那朵幽幽清香的野玫瑰.幽幽清香是属于她的味道.她如此的自信与骄傲."我不要靠男人,我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她并不绚丽,她并不高贵但是她那种坚韧与独立,深深吸引着每个人,吸引着仁义大节的英雄常爷,吸引着阴险毒辣的枭雄黄佩玉,还有那个用一辈子去爱她的余其扬.但是她也是一朵怒放于山间的野玫瑰,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她自己.还是青涩懵懂的时候,她将自己交给了常力雄,不是爱情,是敬重,是崇拜常力雄的广阔胸怀,霸气仁义,这种兄长式的感情,让她觉得温暖,觉得安心然而船没有靠岸已匆匆沉没.他是她的爱情,余其扬,可能他并不是英雄,但是她爱他.就象细细的清溪,一直在她的心里流淌.但是她也把它埋得很深很深,深到两人都没有去挖.他们没有开始过,却用了自己一辈子的力气去爱,去付出.她就是在那深夜里静静开放的野玫瑰.PS 里面几段经典台词 (说明:只是根据个人大概印象写下的)(1)小月桂与常爷的对话"常爷,他们说你要娶我""是""我们差太远了.""你是说年龄.是的,我要娶你,明媒正娶,老牛还就是想吃这根嫩草呢"(2)沁云对新妈妈说的一段话"当你爱着很多男人的时候,那你还年轻;当你只爱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你已经长大了;当你谁也不爱了,那已经重生了."(3)李嫂和小月桂交谈"小月桂, 你明天就要嫁人了.李嫂还是有几句话要跟你讲的.你的倔脾气一定要改.不是你的东西,你就不要去抢.被人欺负的时候只要咬咬牙就过去了.""不是你的东西,你不去争取,就永远不属于你的.被人欺负的时候如果你第一次咬牙了,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一群演技派里,叫得出的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袁立,巍子,陈锐,宋佳,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但浑身都是戏却比主角还抢戏的配角们,师爷,三爷,五爷等等。
所以,在演技派重重的包围下,因为对比明显,钟汉良的演技,我保持客观的说,真心不怎么样,火候不够,情感,神情,表情,力度和味道都实在不到位。
当然,也许这方面有角色设置的局限问题,但他真心没有凭借演技说服我,我或许能隐隐感觉到他的努力,但就是差了好几口气。
上海滩,瞬息万变,帮派之争风云涌起,江湖变迁,在这个权利斗争的时代,大家都不得不穿上铠甲,武装戒备,强烈地成长着改变着自己,冰冰冷冷,将心底最深的感情埋葬起来,不再唤醒。
可是只有这位余其扬,将爱牢牢地放在心间,从未褪色,即便当年的小月桂再也不复存在。
喜欢钟汉良饰演的阿其哥,也许是因为阿其这个人物设定,他的出现是那么的不一样,在那个充斥着黑色交易,打打杀杀,在商言商的上海滩,有这么一位干净的,特别的,清爽的,可爱的,笑起来很温暖的一品楼的被收养的小管家,给整个黑乌乌的天空添加了一抹清新的色彩和眼前一亮的温暖。
早前的阿其哥,也许他有小哇的影子,在戏中,对小月桂sentimental专一执着的守候,他隐忍暗自神伤夜半独自买醉的多愁善感都很叫人心动。
他得不到最爱的小月桂,夹杂在常爷和黄爷之间,做不了主,爱不了人,他大声叫嚷:“我有什么办法,常爷在的时候我是一个小跟班,黄爷在我依旧是个小跟班”。
他不能爱,无法爱,没有爱,他好像变得不完整,却又被糅合灌以一种让人无法转移视野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部剧,不得不说的实话是,从钟汉良饰演的阿其成为第三代上海王之时,剧情的编排就已经有些难以理解,莫名不堪,设置安排不合理,剧情方面匪夷所思,再加上钟汉良本身始终没有或者营造不出上海滩一帮之主的霸气威武范儿,不如常爷英雄版的义字当先,运筹帷幄,霸气豪迈,胸中万马,也没有黄爷枭雄般的心狠手辣,心思缜密,滴水不漏。
他不够成熟时,师爷训说:“你可以成为常爷那样的英雄,也可以成为黄佩玉那样的枭雄,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都绝不会像你这样感情用事,一旦数万会众的生死亚于你一人的肩膀上,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应不应该做。
”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似的,若他能自由抉择,和小月桂一起私奔到乡下,过着幸福的二人世界,然后有一所很大很大的大房子,种了很多很多的树,生了好多好多的孩子,一起玩耍,做家务,远离尘嚣和纷争,该多好。
可是,很多事,由不得自己,他硬撑着浦江商会,表为信守承诺,实为证明曾经被压迫压抑的自己,只是,这样的极端捆绑方式只会让自己和浦江商会的未来方向越发偏离…到最后,余其扬,能死在最爱的小月桂的手里,也算是给他痛苦不堪的苦恋结尾配以一首美到忧伤的音乐休止吧…袁立真的很美,不光是外表的漂亮,而且整体还散发出很大气舒服的气质。
她的眼睛是很有灵气很活很亮的,她的一双眼睛不仅打动人,而且她的演技也真的很能说服人,很彻底很淋漓。
她从一位不谙世事可爱天真的乡下丫头成长为坚强高冷独立宽容的御姐,整体的转变演绎的极其自然和有说服力。
美中不足的就是,总觉得她讲台词时候的咬字有些怪怪的,但是演技的扎实和爆发的力量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袁立饰演的小月桂,置身于上海滩所处的时代,一步步走来成长为新一代女性,可以说是很有标榜和象征意义的,再加上袁立本身符合这样的特质,角色简直像是为本人量身定做一样。
她说过好多话,她看得透,看得开——“我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我知道,接受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对的,纵然对方有千军万马,也要往前冲,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千万别手软,而且决定了就要马上去做”黄佩玉还称赞她“我可以忍受一个女人(指沁云)虚荣和物质,但是我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她没有智慧”“生活容不得我们片刻的自怜和犹豫”“像黄佩玉这样的男人是东风,可以借,但不可以靠”“认真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动动脑子”“钱和权这种东西稍纵即逝,可是你给了我通道,我就有了一切”“女人怎么了?
女人不是一样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吗?
”………新时代女性在崛起,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身上也有着小月桂的影子。
过尽千帆,经历万千,变得坚韧,独立,自强,内心强大,却始终怀有善良,宽容,平静的内心。
希望每一个这样的小月桂都有阿其哥的疼爱,专一和守护,并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即使每个诚如沁云的女孩都曾经犯过执迷不悔,误入歧途的错误,那有何妨?
否则需要人生干嘛?
人生那么长,难道在于不犯错?
两小无猜却不爱自己的余其扬,无性不婚,给钱不给爱的黄佩玉,趁早离开也是放赎自己。
受过无数心殇,流过无数眼泪的她,反倒释然了,她说“我一点不恨小月桂,我反而感激她。
我过去总是太依附于男人,总是活得小心翼翼,为男人而活,为男人开心而开心,可是我现在想通了,女人应该为自己活,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
”…为救新一代上海王余其扬,沁云姑娘二话不说跑去外国巡捕房用自己的身体以此作为交换条件。
那一天,她出来后,被蹂躏的她,站在风中,披头散发,衣服凌乱,下身出血,柔弱的身体中爆发出十足的力量。
她,那一刻,是位圣洁的女王,无论灵魂抑或身体。
余其扬自觉亏欠她太多娶了她后,她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却始终感受不到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有一天,她拿出离婚协议书交给阿其,说:“你爱谁,你知道,我知道,她也知道。
”她感谢余其扬,她不再恨,而是放手,放手,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她后来跟辛妈妈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爱着好几个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证明我已经重生。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女孩都更像沁云姑娘般,单纯,真实,柔弱,迷失方向,受过伤,流过泪,但是在极度伤痛中却能随着孕育在身体里的强大潜力和未知的力量完成凤凰涅槃,展翅高飞,脱胎换骨等一系列的转变。
这样的女生,不仅有质感,更真实,更亲近,也更令人喜欢和敬佩。
而像小月桂这样的女生,生来坚强似的,十足的抵御情感的能力,不被感情牵扯,又未失去大方向,冷静和理智,运筹帷幄颇具智慧,多数平凡人倒也离她差个距离和修为。
不管迷途知返或是执迷不悔,结局如何也未曾知晓,但我只想说一句:身为女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自己身体里蕴藏的力量和勇气。
我们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不会被轻易打败,我们比想象中坚强。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为爱而埋葬的灵魂啊,在上海滩这片土地,飘荡不息。
最为一个人,常力雄无疑是让人折服的,,他见解独到,眼光长远。
他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袁世凯、北洋军阀还是洋人,与上海来说,都不过是过客,真正能够依靠的力量只有广大的群众,而商会的生存之路就在于游走于各势力之间寻求独立。
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具有全局性和先进性的,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同时,,他对于自己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率领浦江商会完成时代变革,于是在明知黄佩玉派人刺杀了他的情况下,仍能果决地传位给他,为商会数十年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份气魄和胸襟实在无人能及。
黄佩玉,第二任“上海王”,他上任于危难之际,十年呕心沥血,重振了浦江商会往日的声威。
他同样有勇有谋,但不仁不义,心狠手辣,是一个无情的枭雄。
但我并不讨厌他,只是充满了爱怜和痛惜。
小时候的悲惨遭遇让他的性格有些扭曲,他仇恨世间,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怀有极大的恐惧和不安。
为了摆脱这种恐惧和不安,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像常力雄复仇,希望用这种方式寻求解脱;另一方面,他不断地追求权力,为此不惜任何手段。
他的一生充满了争斗,与生活斗,与命运斗,与常力雄斗、与青寅帮斗,他一直在挣扎着,努力地活得更有尊严,他害怕被命运踩在脚底,所以希望通过获得权势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其实,他就像是一只满身伤痕的小兽,为了不让人欺负,拼了命地装出森林之王的样子,他想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这样或许会感到少许的心安。
他的一生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只相信自己,对智慧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似乎无所羁绊,永远理性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巧妙的阴谋,为达目的玩弄着一场又一场智慧的游戏。
直到筱月桂的出现,她是他注定的劫难。
他动情了,对于无情之人这一点点的感性就是致命的弱点,当他几番犹豫终于决定试着对筱月桂敞开心灵的一角时,却已是踏上了不归路。
师爷、辛妈妈、阿其、筱月桂想为常爷报仇这是人之常情,他们顾不上也不可能为黄佩玉想一想。
当年杀了常爷对黄佩玉来说也未尝不是一场折磨,自始至终,他只是想要一点点温暖而已,他第一次想要相信一个人,想要付出真心啊,可命运却用死亡给了他最大的嘲讽。
黄佩玉最后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何尝没有师爷等人的责任?
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拉他一把啊。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能早一点走进他的生命、能给他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至于如此了吧。
这样的男人是东风,可以借,但不可以靠。
要落就落在最高的枝头上。
虽千万人,吾往已爱是给予,所以永远都不会失去。
生活容不得片刻的自怜和犹豫痴人,人生,你把何时当做终点?
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人不对,计划再完美也没用。
如果我爱着许多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了,证明我已重生!
在你心里,你只爱一个人,你可能并不欣赏他,崇拜他,但是你爱他。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只能取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不能什么都占着。
千禧年 香港在香江这座宁静的老房子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稀疏地洒在90岁小月桂的床榻上。
她静静地躺着,眼神有些迷离,却又透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淡然。
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混合着旧时光的味道。
陪伴她多年的老仆在一旁轻声啜泣,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小月桂微微动了动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只发出微弱的气息。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房间,落在墙上一幅泛黄的老照片上,那是她初到上海滩时在一品楼的留影,是阿其帮她拍的。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的她,眼神中满是青涩与憧憬,身着朴素衣衫,却难掩骨子里的倔强与灵动。
“阿其……”她喃喃低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在她的脑海中,阿其的身影逐渐清晰。
那个带她初入商会的少年,当时虽年轻,眼神里却满是热忱与期许。
还记得初次踏入一品楼大门,那嘈杂又忙碌的景象让她紧张,是阿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给她鼓励与安心。
画面一转,常爷的形象浮现。
常爷,那如泰山般巍峨的存在,在后续的日子里成为她生命中重要的引路人。
他的教导与庇护,让小月桂在上海滩有了立足之地,那份如父兄般的关怀,她从未忘怀。
接着,黄佩玉的面容也闯入记忆。
黄佩玉对她的爱,理性中藏着汹涌。
他从不会直白地将爱意宣之于口,而是在细微处尽显关怀。
他会精心安排她的日常行程,不露声色地解决她遇到的难题。
然而,他杀害常爷的那一幕,始终是她心中无法释怀的痛,这份爱也因沾染血腥,变得沉重而复杂。
“荔荔……”小月桂努力唤着女儿辛荔荔的名字,声音微弱且颤抖。
虽然她知道,辛荔荔早已不在人世。
曾经,她未能亲自抚养女儿长大,那些遗憾,都化作了对女儿深深的爱意。
女儿的音容笑貌,曾是她在这世上最大的牵挂和慰藉,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找寻。
眼前还走过许多张面孔,李姐,辛妈妈……窗外,一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她的一生吟唱最后的旋律。
小月桂深吸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
这一生,虽历经风雨,有过遗憾,可也充满了故事。
她缓缓闭上眼睛,在这回忆的温暖中,平静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
——后记 突然发现 AI都比很多人懂感情与人性
小月桂是一个大女人。
小月桂始终选择了她认为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男人,常爷也好,黄佩玉也好。
阿其在他心目中,是需要她来保护的。
大女人,其实是一个想找个靠山做回小女人。
小说中的小月桂更加有欲望阿其是一个小男人。
特别喜欢小哇演出来的那种情窦初开,爱在心中口难言的表情神态。
当阿其愤怒地说,常爷在的时候我是个小跟班,黄佩玉在的时候我还是小跟班。
小哇当时的表情,微微皱了鼻子,这个表情真的是愤怒的表情。
我老公和儿子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表情,我们家也有两个小男人。
——他强任他强,你是余其扬我本人更喜欢悲剧,并不是说我偏爱天下鸳鸯破镜难圆,世间骨肉生离死别,近年来有太多为了虐而虐的言情IP,阅毕无半分悲凉,尽是欲迎还拒的矫情。
成功的悲剧,其艺术感染力来自于全剧没有一个令人痛恨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可怜之人,他们的自私凉薄背后都有深深的迫不得已。
正是对每个角色命运的悲悯与同情,造就了这部悲剧的忧郁味道。
《甄嬛传》做到了,《上海王》也做到了。
不管前期是何等缱绻浓情郎情妾意,开头是何等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梦里不知身是客,临了了,每个人依然两手空空。
悲剧,没有百转千回后走向团圆的喜悦,像极了从不圆满的人生。
阿其令我心疼,不安全感,伴随了阿其一辈子,我不希望他来做这个上海王。
他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父母之爱,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兄弟之义,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夫妻之情,他的人生是缺失的。
时代在变,他的原则无所适从,他的情义总是被漠视被辜负,他永远是那个倔强的壁花少年。
在别人看来,阿其为情所困,为义所趋,不适合当王,至少在中国,除智勇外,任何负累与牵挂,都会被认为软弱。
项羽仁义,却被后世称为“妇人之仁”,这就是中国社会所不认可的领导者身上的贵族气质。
阿其一辈子风度翩翩,对下人友善,对对手慈悲,他相信真情,相信道义,他相信命运会待他公平,他从不让别人为难,他追求的是真心跟随以德服人。
可到头来,受伤的却永远是他自己。
阿其和弟兄们的关系维系也不是依靠强权。
这也就是为什么三爷五爷被黄佩玉逼得负气出走却敢于和阿其叫板甚至软禁阿其,为什么凯西那个法国流氓在黄佩玉面前衣冠楚楚却在阿其上任后衣冠禽兽,黄佩玉在苦日子的磨练后,目无尊长,不择手段。
同理,刘邦为了称帝可以用尽下三滥的手段,而项羽手握刘邦家人生杀大权却未报复索命。
项羽相较于刘邦,阿其相比于黄佩玉,较为顺遂的人生反而成为了一种诅咒,曾经的修养反倒束缚了他们手脚,尘世的苦难最终都背上了他们一人肩头。
何曾不怨,只是不忍。
阿其,真真是月桂树下劳碌的吴刚,守望了一辈子,却永远活在她的余光里。
我喜欢小月桂,她色艺双全,兼具骨气和胆识,聪明一世,尽管有玛丽苏之嫌,但还是喜欢她心疼她。
她活得那么清醒,那么成功,但也活得无可奈何。
坚韧如小月桂,历经几度生死,一次次错失和心爱的人相守的机会,命运待她优厚也刻薄。
玛丽苏女主们,自然是开了光的:甄嬛之于其他妃嫔开了许多外挂(槿汐等忠仆/温实初/十七爷/有名望的母家/貌似纯元)其他嫔妃可能具备其中的一样,甚至一样都不具备(如安陵容),而其中任何一样都能让她固宠,但甄嬛一辈子太平吗?
小月桂和三代上海王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让她为此大起大落,她和常爷/阿其的一见钟情虽说是辛妈妈/沁云苦守一生求不来的福气,但为此,她又怎能预料她亲眼见证了三代上海王倒在枪口之下,甚至是因她而死,其中也包括她最爱的人?
甄嬛和小月桂,都经历了和亲骨肉的生别离,挚爱死在自己怀里,差点曝尸街头等磨难,她们都是笑到最后的女强人,但,依然是输家,输掉了一生的安稳和幸福。
造化弄人时过境迁固然是一回事,但命运和缘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到底,不过是人事后对求之不得的一种归因,天命就是一个人的人格,在每个转折点的不起眼的作用,从涓涓细流汇集成帘帘飞瀑,最终成为滔滔江水。
我时常在想,如果小月桂在常爷死后和阿其在一起,在重回上海后和阿其在一起,在黄佩玉死后和阿其在一起,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但事实上,这些时刻,小月桂甚至都没有下意识地找过阿其,何谈长厢厮守。
落魄之际,她想到的都是不依附于人,她从未想过此时的阿其活得好不好,心里想没想着她。
小月桂比沁云独立,但她没有沁云勇敢,至少她不敢把自己的心交付给阿其。
所以,我个人认为,小月桂和黄佩玉的爱情,才算是棋逢对手。
否则,真是对阿其极大的不公平。
因为我希望阿其,永远做一个明媚的少年郎。
到山上,栽一片苹果树,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你和她抱着你们的胖娃娃(们),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任它山下风云变幻,谁称霸称王。
p.s.我超级喜欢钟先生和袁小姐的演绎!
瞬间沉溺,无法自拔。
希望钟先生能多接正剧,不要在一众霸道总裁的角色中无法自拔,多和老戏骨切磋演技~袁立轻松驾驭各个年龄段,大气沉稳,妩媚端庄;辛妈妈和沁云风情万种;上海王们各领风骚……总之一句话:这些角色简直找不到更适合的人来演了!
不能日日沉湎于此,我要去早朝了。
(袁立本人会唱申曲吗?
陶昕然本人会花样滑冰吗?
好佩服这些演员呀)p.p.s 我觉得阿其特别像那种从小就被称赞乖巧懂事的孩子,自己忍下来特别多的委屈,一直谦让,恪守礼仪,长大后还要被看着长大的长辈们指手画脚地规划人生,独立做出的决定永远被质疑,放不开脸面和手脚,从未真正的独立,也从未真心的顺从。
我一直都不觉得钟汉良帅,直到这部剧。
所有的人演技都很棒,女主人设有点势力和冷酷缺乏温情其余三位上海王以及手下真是各有特色。
钟汉良太帅了。。。姐弟恋==|||
2013年追钟汉良的顾惜朝,迷恋了他三个月,发现有这么一部剧我还没有看过。我觉得拍的还可以。袁立钟汉良魏子。魏子演上海滩龙头老大气场很强,袁立演的筱月桂嫁给了他,只能辜负了钟汉良的余其扬。钟汉良终其一生都在保护她,最后死在最爱的女人手里。三代上海王的纠结,袁立才是最大的赢家。袁立当年演的这些角色还是挺带感的,没有腻腻歪歪的感情戏。人物性格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很果断。
时代造就英雄,也能毁掉英雄,常五爷是英雄,同样小月桂余其扬都是英雄
不太懂得欣赏袁立,纯为小哇看此剧
三代上海王,一代比一代弱,一代比一代没王者之气。
最近在读虹影的“上海三部曲”恰好发现居然真的有这部电视剧而且居然又是钟汉良...与原著相比改动太大,只剩下故事的框架,整个基调都是不一样的,少了原著的风尘香艳脂粉气,多了年代戏的正气。按照改编的基调来说演员选的还不错,只是袁立演年轻小月桂实在牵强,从中年开始比较适合她。但,拍的太烂
节奏有点快,金手指开的也有点多。
还行吧 不过袁大妈真的就是老了
音乐剪辑简直诡异的一B
钟汉良是很不错。可是跟袁立一点都不能配的好不好!
最后听说原著余其扬和月桂女儿上床了,整个人都不好了。人没有变,是时代变了。常爷、黄佩玉、三爷,这些老戏骨让人带入其中,还有师爷、五爷、何立,男人之间的戏。就像网友说的,余其扬不厉害,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枭雄,只是个没有哆啦A梦生错了时代的大雄。但这也不能阻止我爱他。
小时候电视上看过的有印象剧系列
上海王一直在变,上海王的女人一直是小月桂…流水的上海王,铁打的小月桂😂常爷的离开真是意难平啊,阿其一直默默的守护也是遗憾黄佩玉为父杀常爷,虽然人品不行,但是能力还是有的,阿其的能力还是撑不起上海王这个位置啊自从常爷被杀后,这剧情就开始乱来了,是换了编辑了么?
故事可看性强·但是感情铺垫不丰厚·人物心理转变太快·太怪·看到黄死了后就完全没有兴趣了·
人不能左右时局,甚至不能自由自己。
及格吧
补标,只看过剧版,后来的两部电影版都没看过。
虽然和小说有点出入,但是余其扬实在是太出色了。书中阿其并没有死,是个亦正亦邪的至情之人,电视剧的结局太虐了,小心脏已然承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