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生命只剩三周的误诊,女主的可能性之书就只能是可能性。
死亡把她从盒子里解救出来,终成生命的精彩。
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最后三个月时,乔治娅决定尽情享受生命的最后时光:她在嚣张势力的主管面前宣泄自己长久以来内心的压抑与不满,潇洒地“开除”这位顶头上司;她精心装扮自己,穿上了华贵的礼服,镜子前的她美丽又自信;她取出自己毕生的存款,去实现自己的一桩桩梦想,去品尝仰慕已久的主厨的手艺、入住豪华酒店、滑雪、蹦极、做SPA等等。
旅途中的乔治娅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都为她的乐观、开朗、大方的乔治娅所折服、所吸引,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的言行举止也有所改变,撕下自己虚伪的面孔,迈出人生改变的一步:伯恩斯女士摆脱混乱的情感关系,重返校园,接受教育;酒店贴身服务员罗谢尔女士利用自己的侦查专长,开启了自己新的事业;即便是本作最大的“反派”马修在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后,走上了心灵修行之旅,实现个人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当然在我们看来收获最丰富的定是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女主角乔治娅,看似是三个月寿命的“死亡通知”让她下定了决心,作出改变,最终实现个人人生的突破,甚至是影片当中的在得知命不久矣的噩耗、在赌局赢得巨款等等场景都让乔治娅觉得上天在玩弄自己。
其实在我看来,乔治娅的乐观积极本性就会帮助她获得命运女神的垂涎,收获人生的硕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法则叫做吸引力法则,乔治娅的经历完美地演绎了这个法则:当你专注于生活中丰富的美好事物时,你会自动吸引更多积极的事物进入你的生活。
不论是快乐的日子,还是悲伤的日子,亦或是平常普通的日子,都保持积极乐观,你要相信你随时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
不介意世俗的眼光,不计较名利所得,不在乎他人怎么想、怎么看,确实很难,可正是自己每每在乎这个、介意那个,而直至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天,然后想:我怎么就到这地步了。
这一刻应当是最最可怕糟糕的。
我们每个人来这世间一遭,不是为了打造所谓完美的人生,专注、丰盛、喜悦地去体验,足矣。
活出自我,活出真正的自己。
我一向是个泪点很高的人,但好久都没有这么一部电影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了。
觉得自己和女主的人生很像,庸庸碌碌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明明努力做到了业绩最好却还是赚不到钱,没怎么享受过生活,面对喜欢的人也不敢表白。
但又总害怕自己会像女主一样,突然某天得知自己得了绝症。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大概也会像女主一样把自己的存款全部取出来,然后去旅游,花光它们!
就是看到现在的物价这么贵,我的存款怕是也支持不了几天4000美金一晚的贵价酒店……女主在喝着香槟看着烤鸡的时候,我真是无比艳羡,同时BGM还是我超爱的feeling good。
而后的剧情让人啼笑因飞,女主因为花钱过于大方结果导致大家都误以为她是达官贵人(真是太讽刺了),毕竟又是坐直升机又是住总统套房又是给N多小费又是在高级餐厅点了一堆菜。
恰好还因为比较能吃而受到了主厨的青睐(这不就是罗丹的情人里的大鼻子法国帅哥吗!
)。
她勇敢地滑雪、勇敢地跳伞、勇敢地做了很多自己从来不敢尝试的事情。
她和主厨手挽手沟通着怎么做出好吃的美食(后续制作美食的过程真的拍得太好了,就像小森林一样,我就懒得截图了,大家自己去看原片)。
并最终她在赌场上大杀四方,我也在想,要是我得了绝症,命运却让我在赌桌上赢了一大笔钱,我竟不知这是命运的残忍还是仁慈。
而后特别mean的Ms.Gunther在得知女主命不久矣后也暗自垂泪, 这让我也看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尤其是她在说完You are a woman with distinction and courage,说完就抱住了女主,我一时百感交集。
而不管是参议院、女小三、让人讨厌的马修,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无奈,这其中的政治隐喻会比较有意思,更加让电影引人入胜。
You should be with people you love。
在得到这句话后,我为他俩迟迟见不到面而暗自捉急,但看到的是男主翻越雪山为了找到她的决心。
喜欢女主在华灯之下毅然转身离开的身影最后最后,我真的太喜欢女主说的接下来的一段话了,因为这段话我真的哭得稀里哗啦:
希望我们也能像她这么勇敢,像她这么幸运,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比现在龌龊的好莱坞政治正确,这部经典作品的男女主、男女配都无比养眼,你可以说女主不算主流的大美女,却无法否认她的端庄自信美丽,看起来极为舒坦。
而黑美人鱼和棕雪公主,唉,真不是肤色歧视,真的人不好看啊。
而且同样是歌手出身,人家的演技和好莱坞这些新星的演技一比……我真的不想吐槽了……即使最后结局是免不了烂俗的大团圆,但整个配色、剧情、场景都十分的一流,现在哪里找得到这样的影视作品哟
王颖(wayne wang)是最早进入好莱坞做导演的华裔导演,他拍过许多著名的影片,但他本人似乎并没有那么有名。
我甚至以为他是她。
Wayne Wang是last holiday的导演,他真的是一个好莱坞导演,last holiday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片,故事简单到侮辱观众的智商,但那句老话“看戏的是傻子”不是没有道理的——你就尽情的侮辱我吧……女主在一次无意跌倒之后被发现有脑部疾病,专家说她只有三个礼拜的生命了……这一个多么普通的女人,在超市做售货员,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做做饭,单单恋,有自己的朋友。
这三个礼拜要怎么过呢?
她一想,算了,豁出去了,去梦想之地花光所有的钱。
所谓置之死地大概就是这样的,反正没有未来了……经济舱太挤,前面的那位老兄都快坐到她腿上了,空乘说,“我们也提供头等舱服务。
”“多少钱?
”于是她就去头等舱了。
下了飞机发现出租车很难等,算了,反正是最后一次,咱打直升飞机飞的去。
酒店的人都很惊讶,这谁啊?
上一次打飞的直落房顶的是“Elton John ,Sir Elton John”今天这谁啊……好不容易从楼顶下到lobby check in,那姑娘说,“夫人,您来早了,房间还没有为您准备好。
”女主刚有点失望,姑娘又说,“不过我们现在有总统套房可以为您服务,一晚4000刀。
”“你看我眨眼了吗?
”于是,女主住进了酒店的总统套房。
反正是最后一次了,就好好打扮,好好吃,好好玩吧。
进了餐厅,恨不得说一句,“把你们这儿最贵的都给老娘上一份。
”就这样,大厨出场了,你猜那是谁?
哈哈,最著名的法国男人,大鼻子情圣!
去Casino,连中三把,又赢了一万多刀……这个没有背景的贵妇震了全场。
贴身服务员受人之托来查贵妇的底,却发现了贵妇写好的遗书,“你看到这封信时,……这里是我葬礼所需的花费,我希望是火化……”我靠,我就在这儿崩溃的。
因为是最后的假期,她做了许多梦想的事儿。
死线给了她勇气。
死线当然是假的,勇气才是真的,勇气改变了一切。
乔吉亚·伯德小姐是新奥尔良一家餐厨具连锁店的导购。
她生性善良、乐观,却过于害羞、不够自信。
她按时参加教会唱诗班活动,却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声音埋在和声里;她喜欢跟着美食节目做大餐,却担心肥胖只吃蔬菜派;她暗恋同事肖恩,却无法跟对方大方地交流;她反感上司唯利是图的刻薄嘴脸,却只是把不满压抑在心里……事实上,我们或多或少会在女主角乔吉亚·伯德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既不擅长释放愤怒,又不敢于表达喜爱,把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约束在所谓的“安全值”里,把自己的梦想和渴望付诸于记事本里,还自我安慰要知足常乐,梦想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开花。
然而,“克已自律”、“低欲寡欢”的生活,不从不承诺美梦会成真,但也不保证是非、灾病不会降临。
当伯德被确诊Lampington,只剩三到四周生命时,她内心被委屈充斥,不禁问上帝“为什么是我?
”面对“来日无多”的残酷现实,她决定不再“保持安静”、“精打细算”、“被动等待”,她毅然辞职、取出所以基金,去实现她记事本上的梦想之一——卡罗维发利Grandhotel Pupp酒店。
不再违心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接受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中、不顾虑热量地享受美食、不怕出丑地挑战滑雪、不吝啬金钱地体验专属SPA、毫无得失心地豪赌……这样的伯德沉浸在美景与美食中,也沉浸在被压抑太久的那个自由与纯粹的自己中。
这样的伯德充满魅力、光芒四射,也让“大人物”们注意、青睐甚至是不安。
“是竞争对手派来的?
还是一个傲慢成功的企业家?
”当得知伯德不过是一个想在滑雪杂志封面上介绍的美丽地方结束余生的绝症患者时,所有人都被伯德上了一课。
“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敢说想说的,不敢做想做的。
也许因为害怕,你低着头不停地后退,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着天,然后想,怎么就到这地步了?
其实生活中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们担心。
”《最后的假期》一部剧情俗套但还是忍不住喜欢的happy ending影片,只因为在伯德身上看到了排除一切顾虑、勇敢做自己、接近梦想的样子。
她让我看到,美好,无关肤色、体重、职业、年龄;再平凡的人生都会因为勇敢而熠熠生辉。
她让我懂得,不要去抱怨人生太短,那只是因为浪费了太多时间去取悦别人;遵循内心的欢喜才会让每一天每一秒都充满意义。
不要让怯懦和顾虑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大可以活得本色些,也许反而会被更多人喜欢,至少我们会更喜欢这样的自己。
剧情走向或者是结尾不难猜,但依然不影响这部电影带来的快乐;或者说,知道乔治亚的诊断其实是误诊以及她的生活最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会更快乐,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不会去猜最后是不是会BE,电影前半部分乔治亚做好心理准备的过程甚至带有些诙谐。
年龄越大,越不能接受BE,乔治亚以为自己的时间不多,希望花完自己的钱,完成梦想之书上的梦。
她大胆想了,也大胆去尝试,遇到了友好的朋友,收获了爱情,开启了新的事业。
或许我们都该像她这样,以自己为第一位,在能想能闯的时候敢想敢闯,快活生活。
可能到头来想想,之前令自己焦虑不已的大事,其实不过小事一桩,相信最后的最后都会迎来Happy Ending。
俗套,鸡汤?谁不是活在世俗上,谁不是靠着信仰生。
自从懂事起,我就时常问自己,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各种东西,好成绩好工作好感情。
到头来又要追求什么呢?这部电影不是告诉你要存很多钱最后才能潇洒花那么多。
而是很多人,花了一生来追求钱,却不懂追求钱是为了什么。
钱是让你过好人生的工具,是不让自己留遗憾的工具,而不是信仰和动力。
我认为的好人生就是不留遗憾的人生,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工作,是为了将来不留遗憾。
但是如果选择了没有努力学习工作那条路,那坦然接受当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富人之外更有富人,世界第一富人也有属于他的压力。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让自己想要的不留遗憾那就是好的人生有时候不得不想到我的偶像,她好像也是个典型的存在主义者,和电影女主一样喜欢刺激运动,喜欢想玩想玩,想花就花,没有按世人给的剧本走,有人评价她人生烂,但也有很多人评价她人生有趣。
是啊,人生走好了没,只有自己知道,不是吗
其实,故事真的挺简单的,而且一开始也就猜到,端端该是误诊的结果但是,真的,看到电影里的桥段,会忍不住真心地大声笑,因为,这便是我们该面对生活的样子呀?
Georgia是一个很老实很本分的中年女子,她有一本册子,叫做Book of posibilities...上面有她所有的心愿她是一个本性很纯然的女子,不顶撞上司、去唱诗、照顾邻居、喜欢厨艺直到不小心地一次撞到头,被一个二手的机器检查出得了一种只剩下三周生命的病于是,一切开始改变!
她取出了所有的积蓄,开始了自己的最后之旅虽然舍不得,但是乐观,是她的本质于是一场很奇特的相遇,就像是《白痴游戏》里的桥段一样,被误认为是什么特殊的人物却因为她自己一贯的直爽,和最后那点直抒胸臆的勇气,她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而当她被公司的老板揭穿曾经的身份后,她留下了一句I'm sorry却又不计前嫌地坐在冰冷高楼台阶上劝说想去自杀的他!
最后的最后,当然是喜剧结尾啦Book of posibiities变成了Book of realities!
这才是生活的本义!
我欣赏她自信的那一面U R certainly somebody...Yes, U R!
好有意思的一部电影,虽然剧情设定现在看多少有点俗套了,但是很轻松快乐,带点荒诞的搞笑,是一部温馨向的暖心电影。
人物很鲜活,在剧情上有些巧思的小细节,故事节奏挺好的。
女主乔姬娅气质很好,很有亲切感,性格也很好,极具人格魅力 ,很喜欢看她做饭。
后面放飞自我,但总是各种误会哈哈哈,积极去面对人生的终点。
乔姬娅和肖恩两个人开始都是都是害羞蓄蓄的,又有点敢说不敢说的尴尬,有点子可爱,演的很自然,然后肖恩扛着撞到头的乔姬娅出现好好笑 。
迪迪尔主厨人真的好好和乔姬娅逛菜市场像闺蜜逛街; ;其他角色刻画的也挺好, 每个人物都有点自己的小性格在 ,酒店的人虽然有点势利,但本质不坏,比如酒店的前台小姐、管家,前老板马修、议员、伯斯恩小姐他们都各自有烦恼。
最后的每个人的彩蛋太搞笑了,还有马修的演员蒂莫西·赫顿真的幻视港剧大唐双龙传宇文化及的扮演者李子雄。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很幸福。
最喜欢那段byrd滑雪的情景,很high,很自由,沉浸在雪的世界,像飞起来一样。
Byrd说: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敢说想说的,也许是因为害怕,你们知道那种顾虑,你低着头,不停地后退,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天,然后想:我怎么就到这地步了?
怎么会呢?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们担心。
确实是捏,放不开自己,学不会洒脱,似乎就会担忧很多,其实不值得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有时候,遵循直觉,去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心无杂念地沉浸其中,不在乎得失,不计较名利,就是这样。
逐渐喜欢王颖了 这种喜剧片的情感还不落俗套
遗愿清单喜剧版,Queen依然是Queen。因为是喜剧吧?深度就没能表现出来了。
对剧本很失望。剧情很不真实。夸张得异想天开却没有美感. queen 的其他电影还不错,但此剧在商业片中也算是逻辑有问题的了。显然我不属于他们所定位的观众。
开启人生职业发展第二曲线
虽然在交朋友的那些地方有些太巧合,特别是在赌场那一段。但像这样把钱花掉,真是痛快!
轻松搞笑,直接了当。
完了,现在看这种黑人电影已经觉得全然不对劲了
这部电影的情节应该是很多后作的鼻祖了。尽管用今天的眼光看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会落入诸多俗套的窠臼,但是它浑身上下那种千禧年好莱坞合家欢电影的气质实在迷人,再加上Latifah塑造的这个角色格外有说服力。更不用说导演还是亚裔呢。
再次提醒我 我又多爱电影 remind me to live to love life:)
无力吐槽
当生命只剩下1个月时,你会怎么做?当然是做自己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旅游,住总统套房,蹦极,滑雪,开始明白,原来生活最终一定是为自己而活
教堂歌舞那段毕竟好笑。但是整体上并不轻松,得非常有钱才能完成女主的梦想,并不具有参考意义。
人物稍微有点脸谱化但是也算比较治愈。
俗得我很不喜欢…每一步都没有半点差池,不是想审判这种正确,而是编剧偷懒还披着yolo的皮…以及,透过钱眼一窥金子般的心灵这种设定是不是与本片的鸡汤内容大相径庭…纯商业的东西实在是很难打动人,哪怕是获得一点虚假的力量…
典型的美式小品,轻喜轻快。以“如果人生还剩三星期怎么办”为依托讨论人生应该充实精彩度过每一天。
Last holiday aka 有钱能使鬼推磨,嫌贫爱富众生相。
好莱坞的翻拍电影,便是用彩色缎带把原片包裹在华丽的盒子中,但原片在盒子中难免会滑来滑去,把那些尖锐的、有棱角的磕碰掉。
很适合圣诞节看的片子哟~
好莱坞老式喜剧,适合电影初级者
喜剧片看起来没什么心理负担。 很“顺”的剧情和“顺”的主角。生活不是这样的,但是“希望”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