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审判
Une intime conviction,悬案判决(台),Intime conviction,Convinction
导演:Antoine Raimbault
主演:奥利维埃·古尔梅,玛琳娜·佛伊丝,洛朗·吕卡,让·本奎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简介:雅克·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他的妻子。作为雅克·维吉尔案件的陪审员,诺拉坚信他没有杀害他的妻子。但是,这种直觉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偏执。她说服了国内最有名的律师为雅克辩护。为证明雅克的清白,他们携手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辩护斗争。为此,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部电影受到雅克·维吉尔的真实案件的启发,讲述了他的妻子离奇失踪,而..详细 >
值得思考的影片
说话好像咒语
@影院 今日观赏
案件剧情着墨很少,主要宣扬法的精神,值得一看的片子。
女主诺拉作为陪审员参与了一起案件,维吉尔被指控谋杀了妻子,但没有直接证据一审判无罪,十年后二审开始,诺拉偏执的认为维吉尔无罪找到著名律师为其辩护,自己还反复研究录音等相关材料证据,工作和生活都丢一边。整个剧情有点荒谬,没有直接证据全靠推测,无悬念也无起伏。
恰恰是這個虛構的女主角,讓一個客觀的真實事件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不太懂導演的這個操作.......
联想到江玥案,江歌案,章莹颖案,好像有点点了解了欧美法系的逻辑。也许法律本身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非个人利益。律师最后的发言还挺振聋发聩的,不仅对法官、陪审团、警察和检察官,对女主也是,所以司法的正义到底是什么?有一点不是很能理解女主一个无任何瓜葛的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替被告洗脱嫌疑,甚至不惜牺牲到这种地步?
真实事件改编,但全程不是很入戏,对于案件细节的拼接有点支离,不过一些对法律程序本身的探讨略大胆,十分钟的结案陈词也是狠狠燃了一把,结尾字幕部分意味深长。
正义在心中
#siff 结案陈词振聋发聩 但是法国的司法体系也很有问题
实在太枯燥了,完全看不进去啊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一个单亲妈妈,近乎偏执的相信嫌犯是清白的,为了洗脱嫌犯的罪名,她参与到为被告收集有利证据的过程中。她的工作量非常大,她在这个过程中越陷越深,甚至不管儿子不要工作。最后法律的正义得到了伸张,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被告杀害了妻子,于是他被释放了。故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女主这个角色居然是虚构的,导演这波操作非常迷幻。
一部没有找到凶手的司法片,到结尾也没搞懂女主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心思那么去帮被害者的丈夫,观影中间两度犯困,不是太喜欢电影的这个调调,不过最后的一段辩论还是让我记忆深刻。
法国的司法片大家都好凶啊……
平庸的电影,不推荐。有悬疑没反转,有想法没深度,虽是真实事件,但虚构了女主角,虽然全力求证,但无关大局,一场注定胜诉的官司,只是证明了疑罪从无的基本道理。
辩护律师无论是对女主说的还是最后的答辩,都是真知灼言啊!女主的动机一直都成迷,仅仅是正义?还是一种不可言语的偏执?
对未决的案件带主观判断真的好吗
芭蕾舞演员离奇失踪,法学教授丈夫被怀疑杀害妻子,但陪审团成员诺拉坚信被告无罪,且找来最好的辩护律师。这是发生于2000年法国的真实案件,也是导演安托万·兰博的长片处女作,他因在片中采用案件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且将窃听录音的部分内容改编为对白,被涉案人告上法庭,法庭一度将影片禁映。本片结合法庭片的脑力竞技与悬疑片的惊悚元素,引人反思何为公平正义。
对上影节的选片越来越失望了😞电影情节很无味枯燥,既没有具体的案情分析,也没有对司法程序的任何普及介绍,90%的篇幅在描写一个偏执狂女主日夜不停地为被告翻案做出各种努力,丢工作、被车撞、被儿子误解也在所不惜。这个片子还说是按真实事件改编的,编剧导演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吧?按最后辩方律师的总结陈词所说,控方控诉书完全没有一点可以证明被告杀人的实质性证据,用词都是“可能是”“我认为”,这种情况控方可以对被告提出起诉嘛?!这种电影真是浪费时间,不值一看!
确实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