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水管冲那些人质的时候莫名联想到了冲洗小龙虾时的场景,不管是胖的还是瘦的,美的还是丑的,都逃脱不了被杀死的命运。
就像是大环境下穷人和富人都会被收割,但收割完后阶级并没有变化,所以也不是革命,只能说是一场残忍的劫掠,不管是为妻子求医的老人,一心想帮助女主的司机母子,还是疯狂敲诈的士兵,甚至女主,无关善恶,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被冲的渣都不剩……另外女主让前佣人老者在外面等着,自己却情不自禁和丈夫亲热的时候让人有点着急,别人还在外面满怀希望等着救命呢,随后她又离开婚礼执意去佣人家还以为她会因为善良而改变命运,然后却被带到了兵营里被侮辱,这里发现兵营里面被绑的男女老少都有,甚至还有一个韩国人,可能是被误绑,感觉导演可能在表达随机性吧。
随后一直想着女主会获救,司机母子第一次要赎金的时候她哥哥问了他们父亲要不要告诉将军,她父亲说暂时不要,可能意识到了什么吧,姜还是老的辣,随后第二次要赎金,她哥哥却直接告诉了将军,感觉这也是加速女主死亡的导火索。
后来女主被拉出来,那些士兵又被处决,我还天真的希望女主能重见天日……所以,要是女主快点把钱给佣人老者,不去佣人家会不会好好的活下来呢?
佣人老者不执意去为妻子求医呢?
司机母子不去冒险救女主呢?
要是女主哥哥不那么蠢,蠢到怀疑好心的司机母子?
总之,导演的一黑打底和里面的随机性真的是震撼到我了,就当是反战大主题吧。
昨晚看的,写的比较零碎,某些细节可能有偏差,不喜勿喷哦。
电影是一部用影音说故事的作品。
道理好讲,故事难说,道理一说就懂,故事需要有起承转合人物对话色彩动作画面。
难能可贵的是,故事还要讲道理,就更难了。
刚刚看过《新秩序》,作者更多的是展现,而不是讲什么道理,现实是残酷的,本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言,直接体会人性就好了。
人性是善还是恶?
都不是,人性就是人性,动物性加一点点幻想,无所谓善恶。
片子里造反的穷人以绿油漆为组织标识,从街头抗议到劫富济贫,军队在片中扮演腐败角色,一方面镇压民众,另一方面绑架勒索,富人家庭一开始和绑匪交涉,后来依靠军队上层,既惩处了军中败类的绑匪,而且还杀人灭口的把对自己忠心的仆人母子和已经被强暴的妻子都杀掉,还嫁祸仆人(片尾让维克多拿枪)。
片子的结尾,绑匪都被处死,但是一开始积极帮助穷人的玛丽安被打死了,后来积极救助玛丽安的穷人母子也被打死了,甚至一开始来借钱的老伯夫妻都被杀了。
片名叫《新秩序》,似乎寓意乱世中坏人和善人都去掉了,就恢复了新秩序。
活下来的是暴力和金钱,死掉的是同情和责任。
暴力的军队,有钱的富人,活了。
同情的女主,效忠的仆人,死了。
这就是《新秩序》。
片子没有阴谋论,都在情节中,有的是对社会和人性的鞭挞。
墨西哥电影《新秩序》,曾获得去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穷人暴动,打劫富人。
衙门坐收渔利,重新洗牌。
看别人的电影,常想自己的故事。
当年李鸿章与八国签约,合伙屠戮拳民。
卑微不代表善良,热情不代表正义。
愚昧无知,力量最弱。
墨西哥电影《新秩序》,曾获得去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穷人暴动,打劫富人。
衙门坐收渔利,重新洗牌。
看别人的电影,常想自己的故事。
当年李鸿章与八国签约,合伙屠戮拳民。
卑微不代表善良,热情不代表正义。
愚昧无知,力量最弱。
穷人杀富人,军队杀富人,军队杀穷人。
影片一开始抛出的议题是阶级的,穷人杀富人。
我们看到了富人的腐败、富人的冷漠、富人的伪善,然后是富人的多面性,原来富人中也有好人啊。
当暴乱的平民杀入富人宅邸制造血案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开始动摇:即使我们说财富与特权总是沾满了鲜血,那也是比喻中的鲜血,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手无寸铁的人死在毫不留情的枪口下时,不会再坚持那一套阶级叙事,我们不知道该称这些人为平民还是暴徒,分不清这是革命还是屠杀。
但同时我们还是寄希望于女主角心善得来的逃离,所谓好人有好报,也对她和她要去帮助的一家人怀着一丝阶层和解的憧憬。
但电影打破的正是观众的这层虚伪。
接下来两幕,电影抛弃了这层阶级叙事,不去弥合,也没有继续加强对立,反倒描绘了两种看似与此无关的地狱景象。
一种是女主角所在的监狱集中营,一种是街道上的极权管制。
这两条事件线都指向了一个原因——军政府的篡权独裁。
一面,军政府安抚幸存下来的权贵阶层,用戒严、封锁的方式维持民众稳定,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面,暗地里用绑来的人质敲诈勒索,捞快钱。
无论是什么阶层,都是工具,生杀予夺刀俎鱼肉,这就是军队杀富人和军队杀穷人同时发生的新秩序。
电影里的新秩序,就是强权的秩序,武力的秩序。
电影传达的含义就是:想要建立新秩序的穷人若试图用武力达到目的,那旧秩序瓦解后的局面必然是拥有最多武力的人最有可能上台,这就是军方势力。
无论是权贵借军队的力量镇压民众保持特权,还是民众借军队的力量颠覆旧特权,其中最重要的都是军队,如果哪一方不能控制军队,军队集团拥兵自重,那就会凌驾于各方之上,形成军政府的新秩序。
这部电影主要描绘的就是这一景象,是军队接管政府后武力统治的景象,其实与革命是否正当或旧秩序是否应该保存等争论没有太多关系。
这是本片主要被批评的几个缺点之一。
所谓动乱因何而起,背景如何,皆语焉不详。
片子还是以道德评判代替了这一政治议题,即见死救不救的选择。
前文说过,这作为类型元素来出人意料或者玩弄观众情感是极为辛辣的,但作为一部严肃的议题电影,则失之精准。
这便也体现了电影的另一个缺点:过于试图呈现残酷,也是追求一种类型化效果而失之精准。
比如有一场,是一个已经交付赎金的人被带离监狱,里面的人们刚刚松了一口气,便听到一声巨大的枪响,等于是告诉所有人你们是不可能出去的了。
但按理说此时大多数人还没有交起赎金,这样做是打破了人们的希望,应该会更难得到配合吧。
以上缺点我觉得都瑕不掩瑜,因为电影已经完成了它的目标,明白地讲述了军政府统治前后的社会寓言,而且在仅仅八十分钟的时长里兼顾到了这么多方面,给了我们关于强权、屠杀、政治阴谋的震撼。
即使是被诟病的残忍描写,也因为全片一以贯之的保持距离的中远景的冷峻风格而显得深刻,这里面没有任何一次作恶、任何一次杀人经过了犹豫。
作为现处在和平与安全之中的观众,这种暴力强权图景会让我想到历史上和现有的军政府是什么形态,假如生活在那种环境下我会有怎样的观点,而电影中的种种恶行又在提醒我历史上的那些在政府默许之下对某一种族或对富人的大屠杀,是否就像片中描绘的这样。
以上确实是电影的目的,我们可以说它的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了,但它注定不会被观众轻易接纳,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太丰富,除了导演要说的内容,也有导演实际所想的一部分内容。
它语焉不详的那部分立场其实可以从电影中延申出含义,开头塑造的阶级景象已经将电影的基调决定在这个议题上了,这次革命无疑是一次无产阶级对有产阶级的泄愤型报复,导演将自己所代表的一种欧美知识分子对赤色革命和赤色政权的恐惧心理表达在了这部电影里。
而无论军方的力量是有意还是无意被引下场,最后其实是连同自己和整个国家都成了暴政的牺牲品。
导演确实没有表现出对旧秩序的眷恋,他在开头的家族婚礼中安排的不乏对于特权阶层冷漠吸血的讽刺挖苦,但同时他对新秩序的观点则更加负面,这其中唯一无辜的就是所谓忠仆一家,导演没有赞颂这一家,但看得出有所同情,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
酿成人道主义灾难的不是不借钱给老仆的财主,而是在保险柜前将女主人行刑的仆人。
或许这是它在西方主流评论中遇冷的原因。
而在经历过红色恐怖和黑色五月等灾难的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区域,我想能认同这部电影的人应该更多吧。
一、隔壁街区暴乱都控制不住了,他们还欢天喜地的开party?
“敏感、谨慎”不应该是食物链上层动物的天性么?
即使个体疏忽,但它们可是一个信息互通的集群啊。
对比咱这小区,刚开始闹流感,有条件的家庭就把子女送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小区了——不应该是这种操作么?
二、这女主的行为处事如此不识大体,完全不是一个富家子女应该有的样子。
他们会肆意妄为、会闯祸……但是,在“向下兼容”这个原则问题上,想法应该和家庭、朋友是一致的。
三、再退一步讲,有信用卡、能手机转账、有司机……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去救助。
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用最省事的步骤达到同样的结果,亲力亲为绝不是有钱人的处事方法。
这是我看电影开头时,感觉迷惑的地方。
即使后面的情节再怎么写实、反转、震撼,初始条件不成立,那它也是个虚构的——这是编故事的常用手法,就好比“霸道总裁死活就爱一低保户”的开篇,后面再怎么情路坎坷、荡气回肠,那也是脱离现实的闹剧。
当然,不排除个例,但既然是个例,那影片就不应该冠名为“新秩序”,顶多算一个“新手段”。
就我为我影评所定的的题目而言,一定不会被多数人所接受,但我想有一部分会明白我所要表达的内容。
1. 这个局面到底是谁促成的?
穷人:我已经很努力工作了,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穷,而且还越来越穷。
所以凭什么他们这么有钱?
而且当我放下尊严去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都那么有钱了都不愿意借我一点,真是一点良心都没有,他们也不配拥有这么多钱。
富人:我们已经组建了政府,政策是跟你们穷人一起协商制定的,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我还让利了。
所以,制度这么好,你过得还这么差。
不怪你自己,难道还能怪我吗?
赶紧滚蛋,你这垃圾!
政府:那些富人都为富不仁,利欲熏心!!
那些穷人都是刁民,目无法纪!!
我认为,这些就是这个社会整体崩坏的因素,每个位置的人都无控制住内心的恶,每个位置的人都不觉得自己有错(富人的见死不救、穷人的抢劫、政府的失职及推卸责任),每个位置的人都无法体会其他位置上的人的不容易。
而不是有人故意设计了这种局面。
2. 这一次,政府成为最大的阴谋家。
显然,在这次冲突中,政府不是选择从中调停,而是选择从中牟利,成为最大赢家,穷富通杀。
2.1. 政府的不作为(影片未演),富人的为富不仁,导致了穷人暴乱。
2.2. 暴乱之后,政府“机智的”使用军队,划定了安全区,只维护安全区内的治安,安全区外随便乱。
穷人很“机智的”不去冲安全区硬刚军队,劫后余生的富人也很“机智的”搬入安全区。
我猜他们这时候还会心里互骂:“你们平时不是很牛吗,看你们现在的怂样,有种你们出来啊!
”,“穷鬼就是穷鬼,我这边还有家,有种你再来啊“2.3 政府选择趁火打劫,两头通杀:利用暴民事件,绑架富豪的人,让富豪们拿出赎金。
实际上,仔细想想,这是个特别细致,让人毛骨悚然,基本毫无破绽的设计。
2.3.1 虽然平民知道是军队带走了那位姑娘,但在一个动乱的年代,谁又能证明那不是别人伪装的,那不是叛军,那就是真的政府的人呢?
更何况,此时已经军管,穷富之间完全没有信息来玩,富人那边根本就不知道他姑娘去哪儿了。
2.3.2 一个月后跟家人要1000万,也根本不多说任何一个字。
因为说的越多,破绽越多。
总之这个姑娘必死,因为只要她活着她就会指认军队。
所以剩下的就看这个姑娘有多大的利用价值。
如果一要钱就来了,就可以一直要下去。
直要到一分钱再也要不到或这事快要露出破绽为止。
2.3.3 我不知道两个小兵私自要钱,是军队的Plan B(因为家人报警了),还是因为这两个小兵嫌分钱太少决定自己要。
但结局是,姑娘最后还是受尽了虐待,死在了佣人家,佣人成了替罪羊。
政府这次出马,虽然很遗憾的没能救出人质,但还是成功的解决了案件,击毙了一名劫匪,并抓到了一名劫匪。
然后还可以很骄傲的宣传,什么“多难兴邦啊”,什么“我们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啊”,什么“受害者家属情绪稳定啊”Plan B的思路是:大钱要不到,我就要小钱,要到多少是多少。
我当然不可能查到政府就是流氓,但是我可以查出来你家佣人是流氓,又或者实际上只是政府里出现了害群之马。
所以找两个小兵,答应给人家点儿钱,然后他们去找富人家佣人,佣人再传话拿钱。
所以最后解决办法是,在佣人面前揭下两个“害群之马”的面具,表明这是他们的个人行为,顺道也把这四个人绑在一起,把他们都弄成合谋。
然后那些军人就来个毁尸灭迹,女孩儿带到佣人家杀掉栽赃给佣人,男佣人直接击毙,女佣人拉回去审判来个死无对证有口难辩,再当众行刑。
私自要钱的解释是:小兵的行动坏了将军的大棋。
所以将军要杀这些军人泄愤顺带立威严,佣人那边属于善后部分。
3. 个人太渺小了,谁能看清整件事,谁能自救,谁能救人呢?
神不出手,有谁能得救呢?
3.1 暴民杀富人,只是因为仇富;富人不救穷人,因为瞧不起,因为眼里只有钱;政府设计,吃人不吐骨。
这些人心里没有别人,神佛不救,说得过去;3.2 姑娘和佣人,他们这些是在这个乱世还愿意尽量去关爱别人的人,然而他们个人的力量太过于渺小,他们也没敢反抗,同样也并没有出现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
也就是好人没好报吧3.3 问题是,好人就要有好报吗?
这可能只是各个宗教“骗人”的噱头吧。
佛家说多行善事可成佛,道家说替天行道可得道,基督说成为义人会得到拯救,听的多了,人们就把好人与好报建立起了逻辑关系。
但佛家也说“无欲无求”,道家说“顺天应命”,基督教说“一切只有神掌权”。
放不下要“善果”在佛家就是修不掉妄念;想着办法要避劫,怎称得上“顺天应命”;一定要个你认为的好结果,到你是你掌权还是神掌权?
所以,为什么要“逆天该命”?
为什么要努力成为人上人,要努力干这干那,你努力了不就意味了不服神佛的安排吗?
3.4 想的明白3.3,我觉得就可以释然了。
就像我们小时候跟老的时候想的会不一样一样,在这个世上,每个人的人生境界也不一样,这么多人组成了这张大网,促成了这么多事发生。
有的人会明白,有的人就是不懂。
时间到了,你自然就明白了(想起电视里佛家的话:你尘缘未了,或者你尘缘已尽)。
4. 这是个反乌托邦的故事,当然是个黑暗的结局。
死后的世界我不知道,所以影片里这些人的结局到底是好是坏,我无法定论。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也仍在用好坏这种字眼,也许在更高的境界中,并不是以好坏来评价事物。
5. 对于此电影而言,唯一没有演的就是”救世“。
在富人压榨穷人的时候,在穷人杀富人的时候,在别人遭遇霸凌的时候,人人都选择屈服于暴力,没有人能选择站出来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
这可能也就是影片中的世界不值得神佛出手拯救的原因,所以,可能在神佛拯救我们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自救。
极力称赞这部片子的,就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
这是在警告穷人不能暴乱吗?
毛主席没有领导穷人革命成功吗?
穷人只暴乱才有出路,才能建立新秩序;这部影片把一个军方的人物描述的只手遮天;完全就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低级口味,他们知道贫富差距越大他们就越不安全,他们的不安全感导致了他支持认同这部电影。
此片看得我全程紧张,毛骨悚然。
故事设定在不远未来的墨西哥,女主玛丽安正迎来自己的大婚之日,家里宾客盈门,社会名流军政高层,甚至毒枭大佬等都悉数而至,不难看出玛丽安一家非富即贵。
本应是浪漫美好的婚礼也不失为一种上层社会利益勾结的交易场所。
此刻门外的街区已经发生了贫民暴动,玛丽安因为坚持给老仆人送治病的钱侥幸躲过了这场婚礼屠杀。
暴动还在继续,是谁制造了这场屠戮,是以将军为代表的军方?
是受压迫奋起反抗的贫民?
还是政府为了维护绝对权力的洗牌之举?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富人们被洗劫一空,被敲诈勒索,被残忍撕票,穷人们手无寸铁,虽置于暴乱看似反抗,但只是局中的棋子罢了,性命更不值一钱,可参照老仆人的死亡。
迷雾重重,从善良的管家营救玛丽安,女看守借机勒索,被将军毁尸灭迹,玛丽安好不容易脱离魔窟却被护送她的军方一枪毙命,甚至栽赃嫁祸给救她的司机,到底谁才是正义的一方,最后老父亲还感恩戴德的观看了一场对杀害女儿凶手的行刑,混乱、迷惑,却又冥冥之中感知到了什么。
新的秩序真的建立了吗?
骇人的真相曝于观众面前,冲击力巨大,直指人心。
这部电影由墨西哥导演制作,另一种译名叫《少数人的秩序》,极度贴切,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其毒品泛滥,社会治安堪忧,生活在其中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也无法选择善良,此处参照《侣行》-墨西哥篇,算是较为真实的现状写照。
也不由的想到美剧《使女的故事》,也是设定未来发生的故事,政府被推翻,国家进入极权统治,阶层极端分化,碾压了平等、正义和自由,一种新的秩序,一种变异倒退的秩序给予了我们毁灭性的打击。
透过此类影片,面对几近真实却又未知的存在,我们怕了吗?
前按:《新秩序》这部电影看完已经半年有余,至今回想起也会心有余悸,惊悚得令人近乎窒息……此前,在《鱿鱼游戏||乌托邦里的小秘密》中提及一个名词“反乌托邦”。
故而敢于忍住愤懑,小心翼翼地推介这部戏,也为了普及常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反乌托邦电影。
墨西哥电影《新秩序》也有另外一个片名,叫《少数人的梦想》,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墨西哥城发生了民间暴动和军队政变……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新娘玛丽安对曾经的仆人在自己婚礼上前来寻求帮助,心生恻隐。
眼见一家人对此近乎无动于衷(比起家族里谈笑间就能赚取的巨额利润,他们“施舍”的那点钱,根本就是微不足道,也不能解决仆人的问题),玛丽安决定亲自提供帮助。
然而这一次离开家门,她就再也没有回来。
信息是有价值的,交换信息就能夺得先机,攫取利益……重要的信息,甚至会有决定生死存亡的关系。
信号首先出现在婚礼上,政//要们在接听一个电话之后,接二连三地找借口离开。
当家里的水龙头流出绿色污水时,墙外人声鼎沸,预示着暴动开始了。
随后,那些人冲进院子,连同家里的帮佣也一起趁机肆意地烧杀抢掠——载着仆人,离开家门的玛丽安并不知道,此刻的墨西哥城正在燃烧起地狱般的烈火。
横尸遍野,危机四伏,医院也早已沦陷,玛丽安未能帮助到仆人,反而在仆人的帮助下,躲进了贫民窟仆人的家里。
也不要以为她漂亮、善良而且仗义,好人就会有好报,虽然玛丽安走出家门貌似逃过一劫,却被巡/逻军///人以解救为名,逮进了那个专门关押有钱人并趁机勒索的军/控监///狱。
被囚禁的有钱人只要能够交付赎金,就有机会获得释放?
不,是立刻处决……而那些还在等待的人,所遭受的不只是恐吓、猥亵和凌辱——总归,一个兽性大发的人对柔弱无力的人,所能做出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有网友形容为“虽然也曾想象过那些场景,但是看到画面还是很惊恐”。
惊愕与恐怖,看完《新秩序》那种绝望炸裂,像是悬列于半空的惊雷……千万不要和“以要挟为手段还直接勒索你的人”,做交易。
更不要以为只要按要求交付赎金,就能够换取“自由”。
因为人性中的恶毒和凶狠一旦释放,肆无忌惮,决定了欲望和贪婪很可能永无止境。
玛丽安的父亲深谙世事之道,吩咐她的哥哥按照要求支付赎金。
第一次,哥哥照做了,可妹妹并没有回来,等来的却是第二次加码赎金;哥哥怀疑接头人女管家和司机的动机,私下里联系了高层朋友,于是黑监狱被一锅端;那些人嫁祸给司机,还以为即将获得解救的玛丽安也遭灭口(既然你们以为是司机他们绑架的,那就顺便做个现场交代一下)……
掌控的高层是不可能放玛丽安回去的,毕竟她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也就是她爸爸很明白那些人的做事方式);连富豪家族都沦落为待宰的羔羊,贫民窟里的人还能有什么活路?
至于当初被煽动起来走上街头的暴徒,原本就是无脑儿参与的集体狂欢,一顿拳脚和几粒子弹就能够让他们老老实实地趴着!
更可怕的是那些握着长枪的人,表现出欺上瞒下的姿态却只有服从指挥的选择,要不就会被团灭(焚尸灭迹式的消灭)——而成为牺牲品的原因或许并非由于作恶多端,很可能主要是形势和利益的牺牲品,属于运气“不好”而已。
(“倘若没有一点好处,谁会愿意为你效犬马之劳?
”下面的人敢胡来乱搞,只能是上面的人撑腰纵容的结果。
所以不要以为下面的人为非作歹,上头的人会不知道,而且现实社会里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
那些身穿制服操控局势的人,才是始作俑者,源头;而其他人只是陪衬牺牲品,冤大头!
一个城市瞬间沦落为人间地狱,场面失控吗?
能够立刻恢复平静,看来一切都在操控之中!
倘若细究所发生的一切:贫富对立,离开了八年的仆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寻求前东家的救助,谈判无效就意味着矛盾无法调和。
先不要说为富不仁,有钱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只不过赚钱相对容易些;也不应该说穷人就活该受穷,难道人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给富人和权贵们服务的?
感受不公,就要奋力抗争;暴动让社会产生混乱,为了维持秩序……看起来,似乎谁都没错。
可现实却是让生活在此的人所历经的犹如噩梦;却没有哪个人看起来不应该,大家好像都属于无辜的被迫卷入其中。
这种竭力对于真相的追问,才是最恐怖,细思极恐的恐怖!
《新秩序》横空出世,在此之前似乎还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作品:环环相扣,每一个情节看起来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但是它颠覆了大家自以为存在、理所当然的道德标准,触探出毫无底线的人性之恶,对罪恶的发掘超出通常情形下的认知能力……想说它虚构、遥远,不可能发生,看起来却像是近在眼前、一触即发,进而带来最可怕的扪心自问“这个世界究竟会/该怎样?
”这个世界会怎样?
没有先知,也就不存在正确答案。
这个世界该怎样?
《新秩序》会告诉你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渣们掌控了规则,建立起秩序!
所谓的善良和诚实,贫穷或富有都不过是他们的掌中玩物……据称,编剧兼导演米歇尔·弗兰克本人在回应他的这部电影被冠以“反乌托邦寓言”名号时解释:这和现实中的墨西哥仅仅是“稍有不同”而已。
让人惊掉下巴的现实倘若真会如此发生,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珍惜的?
话虽如此,可现实的世界真相能比这个情形好多少?
列举个例子: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曾经以为美国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和希望……可是,自从拜///登这个形似患有老年痴呆的人都能够当选,成为“门面担当”,我就知道当初那个信以为真的世界观整个“塌方了”!
还是聊电影吧,现实太糟心了!
不太明白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愿意为《沙丘》站台唱戏,仅仅依靠画面精美是不能够成为好电影的理由,在我看来纯粹属于炫技,归档在“包装精美的白痴”里显然也不太合适,毕竟它参杂了些许西方文化精髓孵育其中(虽然不甚了解其内涵,可隐约感触到了一些,但是作为独立电影来说《沙丘》的情节简直太苍白无力。
抛出先知/救世主这茬,你以为我白痴吗),更像是一个纨绔子弟在显摆他随身携带的小部件、配饰之类的玩意儿。
也有人对韩国电影《摩加迪沙》赞不绝口,听说本土票房井喷,而我怎么老有一股翻拍了国产的《战狼2》嫌疑……放眼全世界,看来民粹类的产品还是蛮有市场的。
很显然,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了,不过《摩加迪沙》将人的性命放在首位这个主题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不管你是什么职业,有何种信仰,属于那个国.家/政.府等等,首先你是个个体的人,也应履行人道主义)。
近期我只为《鱿鱼游戏》鼓掌,这部制作优良的精品短剧,仅靠流媒推动便能燃爆全球,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和反乌托邦的《新秩序》完全相反,《鱿鱼游戏》属于真正的乌托邦作品,就是说假定一个主题,尔后拓展得引人入胜,反倒是弄得大家信以为真——只要经过思索,很明显它是不可能在现实社会里实现。
但我也很好奇上线的《鱿鱼游戏》第八集为何只有短短的半小时,另外的一半内容去哪里了?
要知道,像李秉宪这种卡司级别,不可在那么长的剧集里露脸镜头仅仅几秒钟,然后带着面具在那里晃呀晃(这些是替身演员就能完成的镜头)。
被删掉的部分,很有可能是李秉宪扮演的游戏执行人以及曾经的游戏获胜者……当然,这个仅仅属于我个人私底下的无端猜测罢了。
连《鱿鱼游戏》这种剧集都已经被很多地方呼吁“必须禁止”了,像《新秩序》这样的电影是没有多少地方愿意“引进”的,至于原因:你懂的!
禁止《鱿鱼游戏》的把戏,无非就是找几个低能儿现身说法“xxx模仿游戏,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伤害“等等。
可是,我也不妨提醒那些以为这些理由能够站得住脚的人们,一个流传在网络中已经很久很久的句子:你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不应该接受某些负面信息,可是犯罪分子不嫌你娃小啊。
这个常识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看起来很负面,其实是教育人们识别陷阱,不被伤害,这样坏人就无法借用小伎俩来欺骗和蒙蔽大家……
我也知道,由于真相太过于残忍,无数人想要的只是娱乐。
明白,道理我懂,但还是隐约地觉得: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影院即将没落,流媒才是王道。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鱿鱼游戏||乌托邦里的小秘密》
一部绝对的压抑,去人物化的惊悚政治寓言。
看到一半时,一度有些看不下去,分成了几次才完整看完。
利用每个阶层的几位典型人物,直接为我们撕扯开了在所谓新秩序下代表着不同权利阶层的现状。
故事的真实性对于许多国家来说那样的现状都过于遥远,但如同《1984》,人类需要警示,强权所带来的灾难依旧可能发生。
一个小时二十六分钟的片场,大段大段毫无情节感的写实戏码,要的就是通过直观感受来理解“混乱”和“秩序”,一种极尽可能的沉浸感。
影片前三分之一几乎都是婚礼的场景,所有关于暴乱或是家庭背景的暗示都是不经意从言语或者是广播获得的,罗兰多的出现把整个富人阶级和底层阶级分开了。
整个富人阶级抱团,时不时无所谓似的调侃一下城区外的暴乱,而底层阶级通过暴动,打砸抢夺的狂欢来获得从未有过的权利和资源。
正好的是,女主玛丽安富有同情心的想要关注穷人罗兰多。
导致了最后被关进了政府谋求私立所用的“集中营”,所以,个体似乎根本无法脱离保障自身权利的阶层而活动,扒去一个富人的衣服极其容易,只要ta暴乱的时候身在平民窟。
毕竟新秩序的诞生背后真正意味着的是政府所代表的强权的诞生。
即使是上层阶层也只是成为了政府的拉拢对象。
因此女主最终只是变成了阶层对立下政府军掌权过程中的牺牲品。
当政府军能够杀死富人并成功嫁祸到底层人身上时,从新定义的新秩序就已经出现了。
无伦是中半段底层暴徒所带来的混乱感,还是老头买药时被枪杀,一家两口都变成了替罪羊。
都诠释了无政府和政府强权所带来的两个极端,对每一个阶层的任何人带来的无可磨灭的惨状和现实。
政治暴力,法西斯主义,新阶级主义似乎总会在阴影里,随时准备伺机而起,造成一起起悲剧。
看到最后处刑时的小号声真的意味着需要警钟长鸣啊!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