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晓得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男人们一辈子都在和女人对抗吗?
感觉女性看了有被冒犯到……如果把女人比作丧尸,那男人又算什么?
反正不推荐,你如果纯无厘头搞笑还好一点。
偏偏要针对女性。
不知道6.4分怎么得的,我最多给3分。
全剧最搞笑的一段,杀所有陌生丧尸都心慈手软,偏偏是米奇的奶奶和前女友最果断~哈哈哈哈
抛开一切,及时享乐。
我认为是此片所宣扬的主旨,影片结尾部分VINCE在小巴上的那番宣言,道出了男人们的心里话,在笑声中却是如此无奈。
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女人们变得如此凶恶,只知索取、任性,一个个好男人,遭遇坏女人之后,硬生生被糟改成VINCE那样落魄的中年废柴。
不要被所谓的爱情、婚姻、家庭等各类负担迷失了双眼和心性,这是个现实的世界,真正爱你的只有自己。
那些强烈要求别人为他或她做出牺牲的,都是无耻混蛋,那些张牙舞爪的女人,都去死吧!
我们努力成为女人们想要的样子,我们变得可靠、成熟、顾家。
然后出什么事了?
她们就厌倦了。
如果所有的女人需要的是宠物的话,那么她们为什么不去买导盲犬呢?
我受够了,被命令坐下和躺下,还有转圈、装死。
从今以后,你们看到的就是你们想要的!
文斯,你知道路被堵上了吗?
让那该死的路见鬼去吧,我已经老老实实走了一辈子路了,这给了我什么?
一张去莫德利(剧中产生可怕女性角色的地点)的单程票,系上安全带,伙计们,我们不需要路(深意的对话)
故事讲述了几个男的出去浪,结果遇到一个镇子女丧尸的故事,这五个男的分别是,滥情的尼尔,离婚的文斯,搞gay的格雷,撒谎的米奇,爱听音乐的帕特,以及宅男马特,为了帮助文斯走出离婚的痛苦,他们决定出去嗨皮一下,目的地是米奇奶奶所在的村庄,狗镇。
开车带他们去狗镇的是一个女司机,女司机表示,那里已经很久没人去过了,除了一群女人之外,似乎什么也没了,到了那儿之后,他们在街上逛了很久也看不到人,米奇决定去奶奶家看看,结果他在奶奶家遇到了一个女丧尸,女丧尸抡起斧头就追他,再说剩下的几个人,他们终于在街上看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的样子像在乞讨,他们纷纷掏零钱,结果一个大兵冲上来,对着那个人就是一顿猛打,然后想掏匕首干掉那个人,几个男人自然是看不过去,冲上去制止大兵,大兵反抗,说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就在他们争斗的时候,老人用地上的匕首刺穿的尼尔的手,这个时候众人也发现这个老人似乎不正常,赶来的格雷击昏了老人。
这一下,几个人吓破了胆,他们决定往车上跑 ,结果车上女司机也变成了丧尸,几个男人决定退守米奇奶奶家里,从长计议,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受伤的老兵,想问问什么情况 ,结果老兵被一个新娘将是直接砍了头,随着女丧尸越来越多,在米奇奶奶家,米奇找钥匙的时候,众人阻挡了一波僵尸的进攻,终于成功进入屋内,在屋子中,被他们打晕的大兵终于醒了,大兵告诉他们,军方在这个镇子进行了实验,制造出了一种毒素,毒素在镇上传播开了,女人受到毒素影响变成了丧尸,男人被丧尸吃了。
众人商量了一番,还是觉得夺回大巴比较稳妥,他们决定再去大巴上看看,结果发现大巴上除了女司机丧尸外,还有一群丧尸,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只能逃跑,随着夜幕降临,更多的丧尸走上街头,而且这些丧尸的装扮堪称cosplay秀,有波霸、剪刀手、性感女老师、牙医等等,几个男人一边跑一边还击,帕特站在广告牌上,使用棒球技术攻击,马特用娴熟的击掌技术跟僵尸战成一团,尼尔用一脚大力抽射击倒了一个丧尸老太太。
然而这些攻击似乎也没什么用,这几个男人很快就被冲散,如果逃不掉就只能被僵尸抓走,为了逃跑,这几个人也是各显神通,躲在玩具店的用玩具车吸引僵尸,拿煤油和玩具枪制作喷火枪,在女装店的直接穿起女装,女丧尸还真的对这几个穿女装的视而不见,避开丧尸之后,所有人来到镇上教堂汇合,女丧尸也进行了二次进化,变得比之前更强,军人在教堂找到了声波武器,整个镇上都装有喇叭,这个声波可以让女丧尸变得失去行动能力。
军人靠着墙做完了解说,结果被墙外面的女丧尸干掉,马特被女丧尸骑士扎了个透心凉,众人想往地下走,结果在下水道里发现了很多男人的尸体,而且还有丧尸在进食,没办法,又退上来,结果女丧尸们已经攻了进来,众人往楼顶走,把梯子横过来,在攀爬的时候,落在后面的格雷,被一个女胖丧尸给推了下去,本来众人想救,但是女胖丧尸一个泰山压顶下去,格雷屁掉了 。
在路上爱听音乐的帕特被偷袭而亡,众人终于夺回了汽车,文斯发表了一段毫无意义的演讲,就在众人开着车子已经准备离开时,收到了格雷的呼救,他没死,被压在尸堆中,三个人赶忙回去救他,开着车子横冲直撞,结果把车子弄废了,不过格雷被救了出来,而且他修好了遥控器,在遥控器的控制下,声波让女丧尸站在原地抖动,几个男的见此玩的不亦乐乎, 尼尔将遥控器抛给文斯,想让他也出出气,结果文斯没接住,遥控器碎了,女丧尸们重获自由,开始袭击他们四个,他们开始奔逃 ,估计凶多吉少,故事在这儿戛然而止,感觉电影想表达什么东西,不过呈现出来的感觉也就一般般。
看完“警长说电影”剧透来的,下面附上链接 :https://b23.tv/tD06rl。
完。
《狗舍》大概是我看过最有趣的一部以西方男性研究/男性运动理念为主题的电影,20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得女性文化/女性研究成为新时代下学术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与此相对,西方男性研究的人权理论在中国就显得较为冷清黯淡,也许人们会条件反射般地将它与男权/父权/沙文猪等等“封建性质”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吧。
从性别研究的角度来讲,“男性”这一性别的独立性已消失在以父权文化为主导的当代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举例来说,在各类主流的文化媒体中,我们的两性/情感文化往往合并入女性研究/女性频道,女人,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性别,她还象征着国人的情感指向和概念化的性爱符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中国文化的性别分野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女人”,另一种是“人”。
另一方面,西方兴起的男性人权运动会自觉到作为男性的独立性,并进而思索以自我的男性经验来解读世界,其实是受到女/性主义的启发,从上世纪初开始,女性/主义者提出了诸多迥异于传统观念的性别角色理论,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性别 (sex) 与性别主义 (gender) 并不等同。
前者确由生理特征决定,后者则是一个生理与文化混合的产物,男性化 (masculine) ,女性化 (feminine) 和男性 (male) ,女性 (female) 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女/权/主义在促使女性对自身权益觉醒的同时,其丰富多元的运动及主张也在促使更多的男性进一步反省自身遭遇的困境以及需要面对的各种具体的两性问题。
于是,各种不同理念及思想主张的男性研究及男性运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是灵性派的男性研究,灵性派的男性研究是西方男性主义各流派中最富有历史渊源的,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男性如何于现代转变的性别角色、社会结构中,重新寻找及建立一套站得住脚的男性角色、行为、思想及与女性的关系。
灵性派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荣格的理论,他们认为男人一开始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由于受到父权社会的伤害而丧失完整性,变得支离破碎。
假如男人探索埋藏在他们无意识中的原型,他们就能够疗伤,并且回复到他们完整的状态以及心理灵性的健康之中。
灵性派男性的理论强调个人色彩,个人成长在其中具有中心地位与迫切性。
这一派专注焦点于男性的内在工作:康复、哀伤议题、愤怒管理、内在关照等。
他们批评传统父权社会所规定的男性角色,接受同性恋,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坊等方法,帮助男性发现被压抑的原型,从而获得其自身的完整性。
其次是女/权取向的男性研究,但正如女/权组织有「自由」 (Liberal) 与激进 (Radical) 派系之分,认同女/权/主义取向的男性运动亦出现了拥女主义和自由男性(Free man或者MGTOW等)的分野。
拥女主义派的男性倾向于激进女/权/主义的路线,他们鼓励男性在女/权崛起的社会变迁中,亦要面对及学习新的丈夫或者父亲角色的扮演,行为与思维。
他们所倡导的新型丈夫、新型父亲要做传统男性不屑于做的事情,比如帮助女性购物、做饭、带孩子,晚上孩子睡觉之前不出门娱乐,并以此来改变传统父权社会中男性对照顾孩子的态度及分担家长责任。
自由男性研究者也主张男性通过对女性主义的了解来确认自己的身份,但在路向上与女性主义者不完全相同,他们指出,当有关女性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时,相对的以男性为焦点的研究就显得不足,甚至出现女性主义者以过度简化的方式来解读男性的经验,进而造成许多男性的自我认同是根据女性主义者所喜欢的模样而建立,这些对于男性片面的诠释仅代表女性自己的立场,并不反映男性如何理解自己的体会和深层意义。
如同女性自觉指的是女性从自己身为女性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反省,男性自觉也应该是男性觉察到自己身为男性作为男人在这个父系社会遭受到的伤害,从而寻求跳脱父权文化及社会建构的限制,探察自身的欲望与需求,发现心灵深层次的自我定位。
自由男性的研究者视性别规范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反对父权社会对两性角色的定义或者约束;视男性暴力为父权社会针对男性的不良训练及角色制约的结果;自由男性研究者认为男性不但受父权体制下性别定型的限制,更受到伤害。
男性的成长环境相对于女性来讲是疏离且缺少温情的,不健康及贫乏的,与女性相比,更多的男性受到父权社会更深重的压迫。
男性处境焦虑感表现更为激进的,就是以男性权益取向为指导理念的运动团体,比如美国的The Men's Defense Association或者 The Red Pill等。
男性权益研究者将“男性主义”的概念明确为一个主要以男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也因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男性权益取向的团体也着重于研究女权崛起之后造成的新的性别不平等体系并以此推动男性的权益与议题。
男性权利取向的的研究者针对要求通过配额制进入国家政权的女权主义政客发表了相关的批评性回应。
代表人物之一Metz说,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女性并不完全属于弱势,如果女权主义忽略社会的实际改变而完全以过去社会的衡量标准摄取更多的保障,就会发展成为新的性别歧视。
英国电影《狗舍》可视为女权崛起之下西方新男性主义的艺术实践。
本片虽名为恐怖片,但暗喻两性关系的黑色幽默及桥段却充斥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之中。
故事以一个男性森林团体的周末度假展开,男性森林团体的活动始于灵性派男性领导人Robert Bly的创举,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灵性派男性就以回归自然为号召,建立起专为男性提供度假服务的森林团体,男人们集体到森林去击鼓、放歌,聆听诗歌和神话故事,并以此来宣泄男性想同另一男性建立深刻的精神联系的渴望。
电影中的男性团体一共设置了七位男主角,如果加上其中一位男同性恋者Graham的同性伴侣(这位伴侣在两人关系中明显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因此也可视为其他男主角妻子团队中的一员),那就一共有八个。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位男性分别代表着现实生活中八种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
Neil,危难关头仍不忘对女僵尸来点幽默耍点酷,风流倜傥的男人热衷于沾花惹草,但也因此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Mikey,想谈恋爱却不知如何去爱,对女人的唯一认识仅仅来自于他的祖母,很显然,男人并不是有强壮的身体或者忠厚的人品就能得到女人的欢心,他的情路空白说明了一切。
patrick,倒是结了婚,但却也吃够了婚姻的苦头,他喋喋不休的老婆让他的身心呼吸几近于窒息。
Vince,缺乏传统男子汉强悍的气魄,他的优柔寡断让他在女人面前无所适从;Matt,男性团队中唯一的一位艺术家,他对女僵尸独特的兴趣透出性格中求知/理性的一面,这种不受女人待见的事业型男性在生活中倒也不少见;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男同性恋者Graham,扮演同性伴侣中“丈夫”角色的Graham身上的阳刚气质与其“妻子”形成鲜明对比,扮演其“妻子”角色的男演员举止言谈上流露出明显的阴柔气质,这种男性气质多元化的演绎其实也在挑战人们对两性性别气质及角色扮演固有的认知,当然,这一对同性伴侣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他们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与女性截然绝缘的男人。
从这个角度上看,导演在男性团队中安排Graham这一角色其实是含有深意的。
男同性恋人权是自由男性理论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治主张,自由男性研究者认为,传统的父系社会下,男性比女性更加受压迫。
所谓男性受压迫是指,按照父权社会的规则,男性承受了重大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男性不能表现出内心感性的温柔的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
故此自由男性与男同性恋组织联合起来,教导和帮助男性学会如何表达自身对情感的需求,释放遭受压抑的性情一面,鼓励男性之间建立真诚的互助互爱的情谊,从而表达更丰富、更健全、更关怀、更人性的男性气质。
电影中的女僵尸角色在其恐怖的表面之下其实也有着生动多元的寓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也是男人对女性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戏谑式表达,有沙文猪泄愤的一面,但也可以做童趣盎然的解读(如果你真爱男人的话)。
比如吃手指蛋糕的女人,僵尸新娘啦等等,有没有让你回忆起童年时代吃到女老师/女性长辈的棍棒之后的漫画杰作?
也许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吧,看看男主角们反抗女僵尸们的宝贝:遥控汽车、玩具枪(男孩的玩具),足球(男生的玩具),高尔夫球(男人的玩具),陪伴男人长大的玩具成为他们在电影中寻找自我认同的艺术载体,所以有朋友说,男人都是勇敢的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强烈的求知欲,就是男人成长的历程吧。
英国恐怖片。
一般的欧美丧尸片,男女僵尸都是一样的对待,本片只有女性变成僵尸,噬咬男人作为美食,甚至有专门储藏男性尸体的尸窝。
男性角色从一开始的逃跑,到后来的英勇反抗,所以本片充满了男性主义色彩。
为什么只有女人变僵尸,片中借一个上尉之口讲出来的,军方研究了一种新的病毒,把女性变为僵尸,就能在战争中用一半人去消灭另一半人,病毒只感染女人,对男人无伤害。
一群与另一半相处不愉快的男人为安慰面临离婚的朋友,乘车到森林中的小村子放松,他们发现村子里没有人,接着出现一些嘴角带血、眼神空洞,且具有攻击性的女人,为了自保与她们展开搏斗。
随后他们遇到上尉,一起在村子里四处逃命。
上尉说,更多的女僵尸在森林里寻找鲜肉,还说僵尸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动作迟缓,像神经错乱,第二阶段更聪明,更难对付,不过村子的喇叭可以放出声波使僵尸受到刺激而静止。
一行大概10人,在逃命与打斗中,只剩下4个人成功逃离。
不知是因为英国娱乐界的男的都比较纠结,还是这个民族的男性都比较沙文,从《两杆老烟枪》,《海盗电台》,《僵尸肖恩》到《本片》多数我看过的英国电影都是讲一堆不靠谱儿的中青年男子自high,逃亡,抗争,友谊,搞基的故事,而女人,也往往要么是男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要么是lesbian,要么只字不提,更惨得就像本片被塑造成怪物。
究竟伤你的是女人?
还是爱情??
英国电影的固执偏见,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们都爱在爱情面前扮演受害者。
patric转身逃离歇斯底里的老婆,受伤又洒脱地打开ipod里的催眠女声,享受着作为受害者的天经地义的宁静,而身后的老婆,我们用菊花也嗅得到她此时的失落和心碎,就像微博上那句话说的,”有一个姑娘,他爸他妈养了她二十多年,她没吃你家一口饭,没喝你家一口水,就因为她爱你,就得离开父母,把你爸妈当亲爸亲妈,把你兄弟姐妹当亲兄弟姐妹,照顾你大半辈子,从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变成一个只知油盐酱醋的妇人,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还得跟你姓……”不是女人不懂生活,而是她们离生活太近早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Patick显然是不负责人的男人的代表。
Neil这个男人凭着一辆跑车就坚信“Women love me." 在人类的社会就表现出了既示女人为粪土,又离开女人就不能活的淫荡特质,在Melkey(是叫这名吧)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和某女僵尸烛光夜宴的男主角,只是这次他的一夜情是哭着完成的,到影片的最后,也因为他调戏女僵尸而把他自己和几个幸存者玩死了。
Vince绝对是本片的主要男主角,他自认为自己是受女人伤最深的男人,在这次屠杀中途,突然不知为什么就想看了,发觉自己这辈子都过得规规矩矩完全没有自我,就是典型的窝囊废突然觉得找回自我了,当然只是觉得。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部电影是用来给在现实生活中受太多异性刺激的男人YY的,后来觉得,这就是一部拍自以为是的贱男如何葬身女人铁拳的理想化得电影,理想化的病毒,理想化的孤镇,理想化的世界上最会顾影自怜的娘娘腔……牢骚发到现在,也早就脱离了女人无害,爱情有毒的主题,那么就到了结尾扣一次题吧,简而言之,不要因为自己爱情不幸,就把全世界的妹子看成坏淫,也不要因为一次失足,就从此做了拉拉。
爱情本来就伤,宽容的人才会幸存。
好莱坞近些年明显疲软了,其实怪不得它,这年头在社会上混碗饭吃都成了难事,人太多,创意却日渐枯竭。
翻拍盛行,电影脸谱化,故事经不起推敲,观众们已被视觉特效搞得两眼昏花。
这时候要是谁能非他一个主流,观众不就高兴了吗。
鉴于此,以西蒙·佩吉为代表的一干英伦痞子以及英国电影于好莱坞之外别立门户,独树一帜得风格使其很快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当年《僵尸肖恩》像脱缰野狗样横空出世,叫人跌破眼镜的同时高呼:“原来僵尸片还能这样拍!?
”挨了一耳光还要夸人家打得精彩就是这么个情形,可咱愿意,谁叫它这么爽呢。
西蒙·佩吉高举非主流为主、主流为辅的旗帜,除了偶尔在商业巨制扎个小角色(《碟中谍3》、《星际迷航11》),其余时间均义无反顾地献身反类型片。
至于什么是反类型片,《看电影》杂志有一段经典陈述:类型片好比一群精英西装革履匆匆忙忙赶着上班,反类型片则是这群精英突然扒掉衣服开始裸奔。
《狗舍》当属此类。
纵览全片,对主流电影经典元素的消解随处可见:传统僵尸片里,致命病毒往往老少皆宜,男女通吃,可《狗舍》偏不,前无古人地造出一种只有女人才会感染的病毒,真是匪夷所思,令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再者,要想消灭僵尸,枪支弹药不说,起码得有一把斧子一片菜刀吧,放到《狗舍》里,又不适用了。
细数一下,片中出现的武器(限男士)有塑料光剑,玩具水枪,晾衣架,高尔夫球,水桶,洗脸盆,试问哪一个是有杀伤力的主?
反观女僵尸们,刀光剑影,身手了得,光是一口獠牙就已经够受的了,竟然还像赛亚人样能够二段变身,要是莫得利村的男村民们能杀出条血路,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有一种战术,叫深入敌军,敌我不分,《狗舍》便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典范,继《僵尸肖恩》里肖恩一伙人靠惊天地泣鬼神的演技成功瞒天过海之后,《狗舍》异曲同工地让三个大男人变身时尚美妇,惊艳地蒙蔽了敌人的耳目,真乃奇袭也。
说白了,《狗舍》其实是一部中年危机片,与《超人特工队》类似,超能力只是外在,讨论情感才是内在。
七个男主角,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遭妻子抛弃的离婚男,唯jj是从的花花公子,丢三落四的死胖子,性向不明的娘娘腔等等,本打算去个偏远小镇彻底放松心情,不料却误入魔窟,遇上了一群穷凶极恶的女僵尸。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群女僵尸是他们心魔具化得实际体现,对男人们而言,女人仿佛恶魔样索求无度,无论怎样讨好都无济于事,弄得他们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类似的隐喻还表现在几个男主角的死法上:一直念求平静的帕特里克在对同伴们的争吵忍无可忍地爆发怒吼之后却遭发廊剪刀女戳心而亡;热衷僵尸文化的店主马特却挨了小镇唯一的同行(一家名为“Burning the Witch”小店的女店主)当胸一剑,魂归西天;迟到的班克斯最囧,出境不多不说,死得也最快,穿个酷似靶子、靶心十分明显的T恤招摇过市,也难怪人家女僵尸举着碎酒瓶不扎别人专扎你了;舍己救友的格雷厄姆更是惨不忍睹地被巨乳肥婆千斤压顶,险些成为死神的囊中之物。
最后当幸存者们最终跳上小巴,文斯十分不解带着几分自嘲地朝另外两个同伴大叫:“死的怎么不是你们两个废物?
”也是,循规蹈矩、按伦理道德行事的兄弟死掉了,而活下来的则是千方百计要做好丈夫却依然难逃离婚的文斯,“听任jj就好像它是指南针一样”的尼尔,“任凭美好婚姻白白流逝”的迈克,多么不公平啊!
可是生活就是如此,有些时候需要我们打破藩篱,不拘一格地活出一个不一样得人生。
当格雷厄姆的声音气若游丝样从对讲机传来时,三个人义无反顾地调转车头杀了回去。
可惜的是,影片中那位神秘的女竞选人梅格·纳特的身份到电影末尾也没有交代清楚,且个别场面设计得过于怪诞导致情节出现些许脱节,是为两大遗憾也。
别说已婚的男人,相信很多正在拍拖的男人都会有被自己的女人折磨到不堪忍受的时刻。
且不说究竟错是在谁的身上,但是那一种状态就足够令人抓狂的了。
虽然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人还没有到达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看这个电影就成了一种相当有趣的发泄方式。
电影开局给我们的人物设定几乎包含了所有造成男人抓狂的场景,一夜情,离婚,讨厌重友轻色,甚至是同性恋。
所有手上的男人都会在开局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立刻这些人就开始了自己通往小村庄的神奇之旅。
在这里,他们遇到的又是可以在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女性角色:风骚女,御姐,酒吧女,剪刀手,大肥婆。
在小城中故事的铺述在唬人三板斧之后立刻走入了轻松的氛围,无论是从人物对话,配乐和镜头剪辑,导演已经不准备给观众任何心理上的压力了,女僵尸们数量有限而且反应能力有限,这些男人只要能静下心来从手边做起找到各种诡异的道具抗击各种僵尸就好了,即便是有人被砍指做蛋糕(电锯杀人?
),电影也没有做更重口味的处理(竟然最后还能活蹦乱跳的到最后)。
任何对女人已经烦躁不已的男人,肯定在这个时候认识到了女人愚蠢的本质,开始放下自己面对恐怖片时的提放心里,尽情的沉寂在虐待女僵尸的故事之中了。
根据经典电影理论,故事的发展需要以一个大高潮结尾的,这种愉快的气氛也不能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很快,“第二次突变”理论出现了,刚刚找到对抗法宝的男人立刻又陷入更大的困难之中了。
可惜的是这又进入了戏剧僵尸片的老套路之中了,直到文斯终于在卡车里发飙,喷出了一堆能让女人抓狂的话后,电影似乎又有一点新意了。
果然,文斯残存的一伙冲出村庄,后来又因为营救队友重新返回,并且找到了高音杀伤武器的秘密,大家开心的玩弄着眼前的女僵尸,最终在欢快的气氛中,男人们飞奔结束了电影,嘴角洋溢着微笑。
这部电影其实无论是在剪辑还是拍摄还是音乐(当然,the horror一如既往的很赞)上都平庸的作品,结局的时候甚至相当草率让人难以接受,化妆的话还有那么一点可圈可点,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太适合一个受女人伤害的男人来看了。
看到男人虐杀各种女人,看到女人虐杀各种男人,又看到男人发过来虐杀各种男人,绝对是看其他片子得不到的快感。
很多时候我们看电影并不是追求看到一部经典电影,看到一部最能宣泄情绪的,看到一部最能给自己力量的就足够了。
所以这么一部电影,虽然是一部无脑无营养片,但还是绝对能抚平男人那颗被女生折磨透顶的心。
最后想说,恐怖片一直很难很等大雅之堂(《沉默的羔羊》?
上前部难遇的极品),所以开之前就本着开心就好的目的去好了。
不要想着能看到一部引人深思振聋发聩的恐怖片,所以评价的时候,也大不用那么苛刻了。
这部电影最开始各位男角离家的部分就已经折射出本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声浪经久不衰的前提下,男权主义的主义呼声也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男人们在占据身体优势的情况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所造成的男性亚健康问题也慢慢被人们所重视。
在经济状态每况愈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多的普通家庭“小男人们”沦为了家庭与外部社会夹击下的三明治。
虽然关于现代成年男性所面临的情境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但是这部电影却明明白白的展示了男性的一种新的态度,那就是“老子不玩儿了。
”不管此种态度是否足够理性,但是男人们需要缓解压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部电影就基于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片中的每个女性僵尸的原型都来源于现代男性对于与女性的各方面关系的恐惧与欲望。
强壮的家庭主妇,年老色衰的黄脸婆,豪乳奔放的SM女郎以及穿着婚纱到处杀人的新娘这些人物所具现的东西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现代社会疾病包围着每一个需要自食其力生存下去的男人,损害者他们的精神健康,传统男性需要被塑造的形象已经不能很好的与现代社会所寄希望于他们的东西结合起来,换句话说:男人们越来越难成为在世俗眼睛里的“合格的男人”。
所以现代男性是苦闷的,就像电影中描述的一样,有些男人尽其所能最后也落个妻离子散。
最要命的是这种苦闷却难以通过一种正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个女人遇到伤心的事情可以站在大街上一哭了之,我们可爱的男性却只能选择截然不同的方式来掩饰这种痛苦。
在女权话题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环境下,关于男人的权益也许也该摆在议事日程上面了,因为身体处在强势地位的男人很多都是精神地位的矮子。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