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只說主旨 便可以意會起承轉合的故事多少個填詞L可以成就一個填詞人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出發嗎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鼓勵他嗎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不潑冷水無條件支持他嗎啱音 押韻 有很多規則和框架要符合還要踩得中時運 捉得住機遇要夠膽將不夠完美的自己呈上審視檯要在力竭後仍被輕視時扮無事發生“我冇努力吖”這句話讓我心跳漏了一拍不夠天份的努力是無用的嗎?
理性說是的 數學公式說是的 身邊人說是的 看世界給她的打擊 有時回饋她一顆糖卻不能說殘酷 因那是必然的代價感受著心被碾碎 卻還要說 痛苦是靈感迸發的土壤這是一個關於熱血追夢被馴化的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接受平庸接納的故事把熱愛變成興趣不是因為大家不想用愛搵食也不是社會懲罰熱愛可能是 如果 熱愛這麼容易達成 那熱愛的火苗 就不致於燃得那麼旺 那麼生生不息吧“喔~ 我有我心底故事,親手寫上每段得失樂與悲與夢兒”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出發嗎會吖 結局有幾重要姐 過程先重要阿嘛打趴下 撲街幾多次 企起身就好啦 真係撲到瞓街有幾不堪姐至少你有團火 好炙熱 咁燒過 佢哋冇“敢”和“勇”是很閃耀的品質2024.4.21 圓方
没想到看了快一周后,今天才有空写这个影评,没办法出去旅行就是这样,会少一点时间。
现在是在几万英尺的高空里,版纳到丽江。
先说结论,这部戏我能给到一个高分,不止7.5,我可以给到7.8分。
一,先说优点:1,真诚!
我无比喜欢这部戏的前半部分。
我太喜欢女主为了梦想一次一次拼搏的样子。
最喜欢那一段是刚从朱康那里学到了“0423”以后,女主在树下跟朋友对话满脑子都是数字,女主脸上浮现出的那阵笑容。
不夸张的说,全片就是这里我看出了泪眼。
一个人如果有梦想,并且尽全力追梦的样子,就是这么容易打动人。
我好怀念从前那个自己。
一时脑塞,我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并且在持续进步,是在哪一次?
励志片,不就应该这么拍吗!
2,女主的境遇颇为现实后半段加入了不少现实环节,让这部戏更加贴地,没那么理想化。
虽然我有不止一次以为,女主真的会有一次一炮而红,出一首爆火的街歌。
但创作人员忍住了,女主依然有梦,但是最终也决定停一停,想一想。
梦想到底能不能当饭吃?
从古至今,这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3,钟雪莹这次演的实在不错。
之前听文隽点评金像奖女主五大候选人,谈到钟雪,只说她演的几乎是她自己,一个有梦想的女孩子,不算大热。
但全片看完,我是能感受到女主三次的性格变化的。
一次是十几岁的时候,天真无邪能量饱满,鬼马少女。
一次是刚毕业那阵,留起长发后,多了一些温婉和乖巧,但还保留了那份倔强。
by the way,我很喜欢这个时期钟雪的造型,非常甜美。
第三次是现实一次次让她受挫以后,女主再次去到台湾,亲近大自然,整个人给人的状态也很不一样,洗尽铅华可能算不上,但能看到成熟了许多。
这三处变化,我认为钟雪完成得很好。
上一次一个角色让我对演员本人这么加分的是吴千语的王家欣。
二,转个频道,说一下缺点。
缺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作为也那么喜欢粤语歌词的我而言,这部戏关于怎么填词,讲的太少了。
除了“0423”,好像没有再找到任何关于填词的技巧。
既然都请到了潘sir客串,何不让潘sir指点几招,让我等粤语爱好者,感受下填词这份工作的专业和奇妙。
题材选的很好,但是没有深挖,实在可惜!
第二,最近几年看了不少现实题材电影,结果都不是大团圆结局,比如《金都》,又比如《马祖莲娜》,还有《窄路微尘》。
实话讲,现在对这种不完美结局,已经不觉得再是一种惊喜。
反而觉得创作者是另一种偷懒。
也许有人跳出来觉得我在杠(自己喷自己,让别人没得喷),大团圆不满意,不圆满也不满意,那你想要看什么?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内心告诉我,这样的故事结尾确实没办法打动我,我选择跟着我的心,创作者也需要听到这个声音。
实打实的说,我每年最期待的港片反而是这些评分过7的小制作,拍的都很有风格,有味道。
如果是我喜欢的类型,过6分我也会很有兴趣,比如我等大半年的《不日成婚2》港版。
这部导演的新作,集合了子华神和冠文神的《破.地狱》,直接进入到了我的年度最期待港片,超过溜了粉丝六七年的《风林火山》。
大制作几乎是来一部扑一部,今年只有《九龙》止血了,但可惜只有这一部《九龙》。
国庆的《危机航线》,卖相很一般。
创作者还是需要回归本心,永远记得一条金科玉律,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
从最早看见“我没有努力”这句台词就已经知道我一定会爱上这部电影。
阿诗苦苦追求的事情,我有同样的懂得,cash场我像想象自己梦想成真一样想象阿诗能够获得冠军。
(虽然这似乎并没有促成合约或者说大热的合约,梦想还在搁浅)从最早业余填词班那里,把(兴趣、爱好、擅长做的事情)妄图当作事业梦想,其实就搞错了。
工作要生活,意味着要钱,要把自己的天赋、灵感、时间、精力作为对价去换求他人承认的报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有价纸张。
一旦你的梦想涉足难说客观标准的创意工作,没有人际关系、声誉名望、时也运也的牵线搭桥,主观标准的大门永远不会向你打开。
在戴着微笑的情景剧里,社交成为了先于作品的存在,作者产生于作品之前,无关你写了什么,而关乎你是谁。
拒绝、放低、愚弄、敷衍、淘汰,即便这样,你还是要写吗?
不光是你的作品,甚至你脑袋里那些忽明忽暗的灵光,都和你的人格一起折损再放入那个永远不会再被联系的垃圾清单里,即便如此,你还是要写吗?
阿诗顿住了一刻,定定地说“我以前想做填词人”,以前的时间副词钉在十字架上,被嘲弄也没有关系,什么都得不到也没有关系,我种下的是梦想,别管我会栽出什么。
崔恩荣在《对我无害之人》里有这样一段,“梦,只是斑斓的外衣,掩盖了虚荣心、功名心、人情欲望和复仇心等肮脏的心思。
我在咬着舌头说什么“没有电影就活不下去”“电影真的很重要”的人群中嗅到了难以消散的欲望腥味。
我的欲望只会比他们大,绝对不会比他们小,我只是假装对这件事并不渴望。
纯洁的梦想只属于那些有足够的才华去享受工作本身的人,光荣也应该属于他们。
电影、艺术不存在于普通人的努力之中,只在有天分者的努力中才能露出真面孔。
我掩面哭泣,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没有才华的人捕捉梦想外衣的瞬间,那件外衣就开始慢慢侵蚀他们的人生”。
梦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东西,我不能说我比谁都懂得,我只能说我十分懂得。
所以追求是痛苦的,失败是轻易的,过程是不知所以然的,意义是自我惩罚的。
但是只想去追。
(话说回来,果然是25岁左右喜欢mla喜欢中文理想主义过度天真不怎么上班的人会爱的故事啊。
好高兴导演作为填词人完成了本篇的所有填词。
希望所有理想主义愿望成真。
)
一齊發夢 一世發夢🆕喜歡聽粵語歌、廣東歌的,直接看這部《填詞L》電影🎞️陳伯啊、小機場啊、軒仔啊、鄧麗欣啊⋯very good 裡面還有一段配樂是我最喜歡的香港樂隊mla《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感觸1️⃣女主填了六年的歌詞到今年24和我一樣,我也寫日記📔寫了六年多有人問我不怕受潮嗎燒毀嗎,說實在我是怕的。
但我依舊喜歡紙筆這種方式讓我舒服的表達天馬行空。
無論是影片裡填詞向外輸出,還是自己筆記向內自留,都感覺在做夢💭感觸2️⃣這是導演出資拍攝的關於自己的夢想和經歷改編的電影🎬在香港和台灣取景。
幕後她說為此做了很多憨jiu事(弱智的事情)我覺得其實人都在做憨jiu事的路上。
也許你沒有那麼熱血,不是填詞撚而是其他L,反正一齊做L友啦~感觸3️⃣粵語歌是語種分類裡我聽的時間佔比最多部分,歌詞更是靈魂和精髓所在。
承載的東西由melody帶出,變成了memory一部分。
我自己平時也愛從多方面如作詞人作曲人歌曲取名等研究、解讀歌詞,非常精巧好玩!!!
故事讲得很真诚,电影里的豪言壮语在现实中也有了延续,谢雅儿真的在红馆唱了这首歌。
如果 要问女主有没有才华,剧中不是每首歌都那么惊艳,很贴地气地用词表达生活。
有种童真在。
就算被人问努力这么久没有成果是不是应该放弃,她的回答是我没努力,允许自己失败的话不如说是我未努力所以我得不到。
让一切变得更加有余地一些。
看到一些心酸和很多回忆在我的脑子里翻涌,可能都经历过这种时刻,一下子感同身受。
混合了台日泰风格的香港青春片,比较有趣的地方是把创作作为主线,而不是励志。
女主写了大量邮件,或是无回复或是被婉拒,当收到第一个demo时,歌声在年轻的房间哼起,电影此时点亮了。
导演也有意识不落俗套地去处理故事,只可惜细节太过粗糙,加上后半段的冲突太公式化,很难将电影继续提升。
导演不想拍得太甜,也不想拍得太苦。
但剧本和镜头语言能力的平庸无法完成导演的预期,好在电影是真诚的,可信的。
关于结尾的处理,我能明白导演的意思,但很显然不够干脆,对比近几年类似的故事,如《蓝色》《惠子,凝视》,就稍显稚嫩。
但这也是剧本细节太过松散,无法凝聚情绪,需要导演手动闪回,带一下情绪。
而好的电影,只需主角站在那里,和观众一起听着歌,观众会在脑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自动闪回。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导演也没那么多预算和画面满足观众的意淫,最后推到这个结尾,如《白日梦想家》。
好在,电影是真诚的。
整体上,这是一部不愿落入俗套,有些粗糙、稍显稚嫩的关于青春与理想的真诚的华语电影,远比狡猾的关于中年人励志的虚伪生意电影,值得观看。
年轻的理想,或许很轻,但大多是真诚的。
中年的理想,或许很重,但大多是虚伪的。
此外,片名也很有趣,不是填词人,而是填词L。
自嘲中带着坚持。
电影里那些欢乐失落片刻我都曾经历过:第一次听demo的激动,第一次完成填词的兴奋;第一次听到词作唱出的新鲜,第一次歌词没被用上的失落;第一次填词比赛获奖的肯定,第一次签上正式词曲合作合同,第一次看到词和名字写在专辑,第一次开始包办一张专辑的心;还有并未恋爱强行写沧桑情歌,自学用XXXX XXXXXX来填词;还有记下一串串邮箱发出作品,只身前往音乐人公司推介自己;还有幻想词作传唱万人演唱会, 时隔很久再次听到某歌的泪目; 不同电影的是,同样从高中开始写词,很多年我是单枪匹马地写下去,少与人说。
羡慕女主人公有一群朋友家人支持。
不同电影的是,我是一开始就认定这不是一个可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填词的热血热忱我虽并不少于女主,但填词梦一样破灭时,我并没有那么失落。
我更多其实是失望,梦想还在,但唱片和填词的黄金时代都过去了,而这式微行业却充斥着野蛮行径,一些卖断比稿的游戏我也不想加入,意兴阑珊之后,失望接踵而至。
所以今天分享会现场耀辉也说,希望大环境和行业能对词人好些。
这部电影是导演作为前词人,用电影人的方式写给填词人的情书。
推荐给所追过梦的人看,你们一定能共情到。
大部分梦想都是失败告终,这也是大部分作词人的故事。
但生活还会继续。
你看导演告别填词,转向编剧导演,拍出《金都》《填词L》,顺便曲线圆梦,获得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
这剧情如电影一般精彩。
写到这里,想到还有几首demo拖了许久未填,实感抱歉。
希望以后来找我的音乐人朋友,多找我先词后曲,行就拿走,不行我还可以丢给别人。
学李格弟老师这样活真的就比较酷。
至于填词,我这个“人”也坐下了,是填词L了。
也会填,但要填出一首对得起自己和别人的词真的很费心力和时间,而一个人能写出的好作品是有限的,我要坐着慢慢填了。
———某日电影中心 观电影《填词L》及分享会后有感
初中的时候填词也曾是梦想最近翻出以前打印好的歌词有点尴尬不敢看 觉得很傻所以明白为什么叫填词L可能有梦想的人睇落正L样但那实在是内心很热血的事情但是哪里没有惩罚梦想的地方呢现实世界的事情还是要先做总有一天能做到以前想做的事情念念不忘 终有回响不然为什么偶尔看到一些故事还是会感动呢不然为什么看这出戏的时候会心潮澎湃呢主题曲很好听 词也太好了
好喜欢钟雪的演技,这套作品是讲首部如何钻研填广东词的题材,说真的一首歌大部份人记得住原唱已经很好了哪怕是这些幕后功臣,对于行外人那些填词的专业术语会令观众看得没那么明白包括我自己,但就是会勾起普通人对某些兴趣爱好的执着、兴奋、及失落,要不要在坚持一下呢虽然过程是孤独的,但偶尔总会记起那些切夜未眠为梦想而拼搏的日子就涌现在脑海里。
几年的时间,技法的成长,属于填词人的创造力却没有看到呢。
梦想需要创造力,需要从无到有。
艺术家也不仅仅是使用他人的技术,比如填词法(0243),而不是自己创造属于音乐的方法论,创造出属于音乐人本身的独特味道和生命表达。
所以影片最后的音乐公放是突如其来的,那不是创造力带来的力量,是朋友带来的,属于音乐人的独特能力还没有体现出来。
不懂粤语,所以没看太懂那些押韵。
「你有冇夢想啊?」「有.我夢想系做一個填詞人」熱愛.能抵萬般不快.加油.即使你不夠才華不夠努力.
眼見洋溢著青春時陷進理想澄澈靈動的氣息,變成步入社會被現實的規訓所毒打,可能會有人說還沒到「毒打」的程度,但我想說:每個「理想的隕落」,都是一次「心靈屠殺」。在前半段非常歡樂的時光中,粵語歌中如何「填詞」被簡單的科普,後半段時刻會給自己敲響「理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的警鐘,但最後的失落感還是無處抵擋。從這個切面還在大銀幕上展現了近在眼前的「就業難題」,大量的大學生失業,其中一定有很人是因為無法平衡「理想」與「現實」,這是世世代代的難題,累計越久總有一天會爆發。導演用片尾大量的的「填詞人:黃綺琳」告訴我們,像女主的「歸園田居」一定是暫時的,可能某個乍現的契機,理想就會重燃,只是心境一定不是青春那時了。所以我始終相信理想主義,也相信大多數在人盡可能地完成自己的「夢」。#HKAFF2023
3.5人人知道两个伟文周耀辉,但是填词人该如何入行,前面职业跟粤语语调的都很好。后面类似爆裂鼓手的梦想破灭时候有点仓促,结尾又圆回来,好曲跟好词#油麻地百老汇电影中心
三星+:不硬煽,也不戏虐,比较写实的追梦故事。理想伊甸与现实落差,都是青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位主演的演绎很生活化,很自然...
后半段把整部片子拉普了
很失望
全片没有任何一处被触动。毫无结构和电影思维可言。
东北人,对粤语语境理解不良,是我的问题
比我预期的实在难看太多了,无燃点无泪点,全程就都很平淡,涉及到的点也很浅薄,连最基本的励志都做不到,我是实在不知道加分项在哪。还有我想说,粤语词也是有很多很不错的,写成这样也是实在没必要矫情了,做个果农挺好。
填词abc+香港youtuber彩蛋齐齐上,钟雪真人比戏都要精彩得多啦
期待太高了…
这香港已不知是谁的地头,栖息于一门语言的人们只能在这里或那里漂流。好在最后她仍能在另一座小岛上听到自己的歌,说出自己未曾堂堂正正实现的那个身份。脚下的土地时常滑移,但语言可以忠于你。
求天主撚鸠,性愛的海洋
黃綺琳第二部劇情長片,沒想到自傳色彩如此濃厚,從金都的傳統制約下追尋自由轉換為血淋淋現實當中追尋夢想,既是勵志片也是社會寫實片,以高中視角為開篇道出對填詞的熱愛,7個章節層層遞進講述填詞的規則、創作的難、追夢多年的持之以恆,最後也講述了放棄夢想的心酸,光陰似箭,現實擺在眼前,終究得在適當的時機放下掙扎多年的夢想,活成一個普通人,但是在心中自己永遠都會是個「填詞人」。看了片尾名單才知道片中每首歌曲填詞人都是導演自己,查了導演的背景才知在拍片之前,導演的夢想是做個填詞人,鍾雪瑩飾演的阿詩便是過往的自己本身,那份對填詞的熱愛過往可能難以訴說,一般人可能也難以理解,但透過這部半自傳電影,觀眾終於懂導演對填詞的熱情為何了。那份對填詞的執著,即便最後放棄了,但至少在有愛的家庭支持下逐夢,過程是不孤單的。
剧情转折好生硬啊…
谁年轻时还没有个填词人梦想呢?蹉跎辗转这么多年后,有朝一日在KTV里发现自己填词的歌,真的好让人唏嘘。6
看前,西樓塵“還不錯,2-3星吧”。看後,西樓塵說的挺對。
跟填词这件事本身有什么关系?
还以为最后那首便利店里听见的歌是之前私发给女歌手后被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