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很细腻。
60岁女性从家庭中出走后终于得到自由和快乐,之前在家里是觉得压抑喘不上气,为自己勇敢出走很棒,不应该一直做牺牲隐忍的一方。
还有她出去住女生宿舍后遇到的那个中年女性案例,垃圾老公家暴,后来自己出来生活,一开始也会怕,面对新环境,但是慢慢就适应了。
还有她说的,修电饭煲和抽水马桶并不难,看几遍视频就会了。
是这样的。
有些垃圾男的就喜欢搞修理然后转头说你不懂这个,以给自己贴金,好像自己多厉害。
不要被唬到,没有啥是学不会的,尤其是这种多看几遍就懂的生活技能,不要被吓住,也别听别人说的,自己动手就知道难易,靠自己最轻松。
喜欢女摄影师,她好好看,很独很真实。
也喜欢那个男摄影师,他是真心对她好的,可能也是真的喜欢,但他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人最需要爱,也有人最需要的是被等待的安心,需要那种安抚和安稳来保持平衡。
喜欢女摄影师的朋友,她是个懂得珍惜的人。
女大学生有规划也喜欢玩。
她的体育生男友爱玩多一点了,不想想太多以后,现在快乐就好,负债也没什么,大家都负债,这是他的脑回路。
那个金融男,认为时间是金,时刻push自己,不断进步是他的价值观。
那个兼职做保安的男大学生,他知道自己很普通,只想不违背自己的普通活着就好,我自己也是这么想。
喜欢那个兼职女朋友,很可爱很坦荡很轻松很勇敢,她说的是对的,反正都是想,就想想如果行呢。
喜欢她的态度。
那段中年男和年轻女人印象深刻,一个为了不孤单,一个为了给儿子好的生活,各取所需,但也是有感情的,不是只有爱情才叫感情,感情分很多种,无论原因为何,给的时候是真心的,我个人觉得已经很珍贵了。
当然这个男的之前对妻子冷暴力,这一点是很讨厌且不对的。
还有那个有钱的女上司说的,她知道软件上没真感情,但她只是想用钱换陪伴,就当做是买服务了。
最后,房子真的是年轻人的枷锁啊,一声叹息。
香港,一座经济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繁荣的经济,优质的教育,是多少人大展宏图的梦想。
在这繁荣的背后,还有无数普通人的艰辛。
《香港爱情故事》从love is 出发,以各个年龄层,各类人的爱为线索,真实描绘了香港普通的人的生活世界。
这是爱的故事,婚姻的故事,也是是社会,更是人生。
社会的阶层基本是二八分,即使香港,有钱的富豪也只是700多万香港人的少数,社会大多数都是朝九晚五,柴米油盐的普通人。
监制选择了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人,看到他们似乎看到了我们。
剧中主要描写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中间也穿插了小朋友和老人的部分故事,都很具有代表性。
童年的爱-懵懂从小到老说起。
剧中的小朋友,笔墨不多,小学生开始对异性有好感,拿着糖果去表白,很勇敢很可爱,被拒绝了,也依然去和人做朋友。
早恋在老师眼中是不好的行为,小朋友的重组家庭更是让老师戴上了有色眼镜,老师教训了孩子,邱SIR作为继父严厉反驳了老师,点个赞。
这位老师也社会的写照,重组家庭好复杂,不健康,早恋都是不好的,而事实上邱sir对孩子非常好,绝对算是一个合格的爸爸。
小朋友喜欢异性其实也是正常的心理,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是批评,给小朋友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在这样的老师教育下,心理不健康。
青春的爱-抉择主角之一的小妹,是青年的代表。
没有好的出身,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努力学习,是学校的优等生。
成绩优异又漂亮,而长期生活在贫穷的家里也让小妹有一些“拜金”。
小妹渴望找到和自己一样努力的人,家境好一点,共同买房,过上好的生活。
因此,这么多年精打细算,怎么考第一,选什么专业,甚至是选什么样的男朋友。
“拜金”让小妹脚踏两条船,以为恋爱也可以计算,结果2个人其实都不适合。
其实大多数人也是这样,总计算着找个条件好的,和自己一起努力,过上好的生活,而实际上,相处下来并不开心,也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迷失了自我。
爱是无法计算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从心出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
青年的爱-现实男女主,30岁,过了寻找恋爱的年纪,是成家立业的年纪。
男女主是一对热恋的情侣,双方家境都很贫穷,小夫妻的心愿就是能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使省吃俭用工作十年也付不起首付。
后来好不容易看好了一套二手房却因疏忽赔钱,夫妻俩矛盾激发。
两人的吵架,非常真实露骨揭露了悲哀的社会现实。
穷苦人家想要过上好日子,就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买到房,下一代才能有更好的机会,如女主所说,已经落后别人很多,如果还买不到房,下一代就会是今天的自己。
然而更悲惨的是,如男主所说,如果买了房,每晚就要加班工作,家人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一家人每天都不开心又有什么意思?
两人站在2个不同角度,2种不同的思维,其实也是当下很多人的困惑。
女主曾道出一个悲哀的现实,很多人为了赚钱,做不喜欢的工作,以为可以挣到钱,改善生活,哪知道生活依然很艰难,还失去了开心。
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用时间用生命换钱,想换到开心,到头来,每天不开心,甚至还有不少人失去生命。
或许男主说的对,是不是应该停下来好好想一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是他们的烦恼,也是大多数的人的烦恼,是我们的共同的难题。
剧中的大妹,比较另类,是一个追梦人。
从小家境不好有心理阴影,导致她孤傲,特立独行。
大妹,追逐的不仅是她摄影师的生涯,同时也在找自己。
大妹渴望有家的温暖,渴望得到爱,由于害怕把自己藏起来,但是这样又如何得到爱呢?
其实有不少像大妹这样的人,原生家庭留下了阴影,影响他们失去自我。
究其根本,还是现实的艰难,没有好的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你没有好的起跑线,便要更加努力让自己开心。
还有男女主的上司,一个努力工作却得不到爱的可怜女人,也是一个典型。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把时间都给了工作,事业有成,却找不到一个爱人。
难以想象,如此精明的女上司会玩婚恋APP,而且竟然还会被骗,这也暴露了她内心对爱的极度渴望。
也许事业爱情真的很难两全,那就努力吧,爱情不知道努力有没有用,不过我相信,当你付出真心,上天也一定会给回报,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只要自己努力,无论结果怎么样也不会后悔。
中老年的爱-忍耐父母辈白彪和龚慈恩扮演的夫妻可能是大多数社会底层人民的写照。
开篇我们看到的毫无感情,互相厌恶的一对中老年夫妇,母亲忍耐了很久提出离婚,这个家,父亲没有家暴,没有不良嗜好,没有出轨等不良问题,人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要离婚。
母亲反问,没有不良嗜好不能离婚吗?
这个社会大多数夫妻都是凑合着过日子,母亲也不例外,为了孩子忍气吞声过了几十年,从不开心,就这样一辈子了。
当听到儿子结婚让母亲意识到她是可以自由的,有自己的生活。
自由身的母亲出入社会,很难融入,就连服务员也做不好。
贫穷的婚姻生活让母亲完全失去自我,同时夫妻间长期的吵架给孩子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父亲,作为一个家的支柱,在外辛苦工作,不免有无数的牢骚不满,生活的艰难逐渐改变了人的性格心性。
谁能想到这样一对夫妇,结婚时也是无比恩爱。
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生活似乎一点一点浇灭了爱火,但是时间又给了双方无法代替的依赖。
父母分居之后,才发现对方的好,父亲一步步改变。
正如剧里所说,人会变,但如果那是重要的人,你便愿意改变。
父亲是爱母亲的,只是生活让他失去了最初的柔情,变得暴躁,蛮不讲理,但是骨子里的爱和长期的依赖还在,最后追回了母亲,回到了当初模样。
父母的爱是恒久忍耐,也许没有恋爱时的你侬我侬,而是长时间的吵架对骂,或是平平淡淡相守下去,不管怎样,我认为两人能一直坚持走下来都是爱。
老年的爱-相守全剧最温馨的一对便是女主的外公外婆了,犹如一杯温水虽平淡无味,却能温暖心田。
婆婆说,他们那个年代,合适就在一起,走着走着就一辈子了。
简单的几句话,着实让人感动。
年轻的人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其实能够相守一辈子真的不容易。
听说人老了,事情都看淡了,夫妻间曾经的矛盾吵闹回想起来也是一笑而过。
所以,如果还要在一起,那么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少一些争吵,把烦恼看开些,多把握时光,珍惜当下,晚年也还有很多美好回忆,不辜负我们的时光。
爱与婚姻剧中的几位主要角色都是因爱而结婚,剧中的后妈不爱邱SIR,为了儿子,只想找个男人依靠,平平淡淡过日子。
后妈说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谈恋爱,能够找到自己爱的人,好应该珍惜。
现实面前,大多数人都没有资格追求爱,基本的生存都解决不了还谈爱?
有不少婚姻都是这样凑合着过日子。
女主曾发问:人为什么要结婚,很多人适龄找合适的,或许是为了将来两个人能够一起凑合着过日子,或许是为房子,又或者是人类的本性需要繁衍。。。。。
好多人都说恋爱和结婚不一样,爱情在现实中更多是奢侈品,美好短暂,而婚姻更多是现实,是常态。
世上会有一些幸运儿,也许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能够遇到爱,能够因爱结婚,这些人是幸运的。
而大多数人则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像婆婆说的结婚不一定爱,爱不一定结婚。
那么爱是什么,这也是本剧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在我看来本剧里,男女主有爱,大妹和摄影师有爱,保安男爱着小妹,父亲母亲也有爱,婆婆公公更有爱。
他们之间的爱都不一样,但我觉得都是爱。
即使外公外婆说年轻的时候觉得合适在一起,但我觉得他们能一起相守到老,已经是爱了。
父亲母亲尽管经常吵架,能够互相忍耐,也是因为爱。
因此,我不相信会有不爱却长久的婚姻,能够坚持长久的婚姻,能够相守一辈子的婚姻,一定会有爱。
爱与婚姻并不矛盾,可能不分先后,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必定是两者兼备。
提到结婚,不得不说房子。
现今社会,房价上涨,男子不买房娶不到老婆,女子不买房没有安全感。
如女主所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世界都要你买房。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压力下,大家都在拼命工作买房供房贷,很多人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我。
我特别喜欢最后婆婆说的,两个人在一起,住在哪里都无所谓,最重要是两个人在一起,两腿一伸,他在我旁边不就行了。
真正幸福的婚姻,一个完美的家,不在于居住的地方,更在于家人的爱。
虽然现实中,房子牵扯到很多利益,最大影响可能就是孩子上学。
不过我想,真正有爱的家庭,孩子一定不会太差,即使环境不好,也一定是个小天使,是勇士,心中有爱,就无所畏惧。
现实生活的确不容易,这不只是香港人的生活,也是所有人的生活。
看这个剧,真的深深感受到我的幸运,生在房价没有那么高的城市,衣食住行也还没有那么拮据,家里没有那么穷,真的很幸运。
但是,不管在哪儿,生活多艰难,当你觉得开心好难,那么就要像母亲说的,更加努力,让自己开心。
我看到男女主一直在算计怎么买房,为买房吵架,我就在想,与其算计着省钱买房,倒不如踏实努力工作,算一算如何升职加薪,算一算如何让自己快乐,当你有足够能力的时候,买房岂不是易如反掌。
女主说为了高一点的收入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现实中也常听见有人说,XX专业好找工作,XX专业不好找工作,XX工作赚钱,XX工作不赚钱,即使喜欢,也只能放弃,和女主一模一样。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个专业是一定赚钱和一定不赚钱,世界上也没有哪个行业和职业是一定不赚钱和赚钱。
单就挣钱来说,靠的是人,是人的努力。
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都有赚钱的人和不赚钱的人,所以本质在于人,而不在于职业,不在于行业,不在于专业。
任何一种职业当你为此努力做到最好一定能赚到钱,我相信天道酬勤。
而努力更多会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所以我一直支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的职业。
如果你连对喜欢的专业和职业选择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敢说喜欢呢?
《海贼王》路飞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没有报着死的觉悟,又怎么能当海贼王。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就是要迈出第一步,从第一步起,就要报着死而不悔的觉悟,和拼尽全力去奋斗的信念。
所以,想想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决定了,就去奋斗,人生一场,就要活得潇洒。
好久不看港剧的我,最近被一部翡翠台出品的港剧吸引。
TVB这些年越来越模糊、不接地气、聚光太多,但这次似乎熟悉的港剧回来了,看多了港剧动辄豪宅的精英们,这些香港平凡的小人物,才更让人感动——香港爱情故事豆瓣:8.8
这是住在公屋一家五口人的故事,在这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狭促空间里,住着父亲、母亲、大儿子,大女儿和小妹。
父亲一辈子秉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从不会表达情感对妻子孩子都十分冷漠,掌握着绝对的权利。
但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狭窄的空间,压抑的气氛越来越凝重,每个人都忌惮他。
母亲过生日一家人决定出去庆祝,谁也不敢叫他,父亲走进屋子邀请大伙吃饭所有人做鸟兽散,狭促的楼宇间是摩擦越来越多,人情越来越寡淡。
和妻子几十年的婚姻,妻子却提出离婚,孩子们也有了各自的生活,妻子开始无法忍受和他待在一起,“感觉屋子太挤自己无法呼吸。
虽然他不赌、不嫖、不酗酒,但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家就是想让妻子逃离。
大女儿子欣受够父亲的“统治”早早搬出家,即使没钱交房租也不回去,她努力打工,为了早日实现自己摄影师的梦想努力,她崇尚快餐爱情,换男人和换衣服一般频繁,她听不进别人说话,只想特立独行的做自己。
小女儿子婷是社交网络上的“柠檬女神”,她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光鲜形象,明明饭桌上父母吵架不可开交。
她也能岁月静好的拍一张团圆饭图,并配文“快乐一家人”,因为住在公屋,她的择偶标准更倾向住在私宅的富二代。
大儿子子郎年过三十,和女朋友相爱7年,却依旧和父母住在一起。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谈恋爱似乎也变得奢侈,但他依旧想和女朋友购买爱巢准备结婚。
这座城市鳞次栉比、高楼大厦,把爱情困在狭窄的楼宇中,也正因为如此,人和人有着更多的复杂关系。
有的人为了房子着急离婚,有的人为了房子着急结婚,好像婚姻最后不过成为了房子的附属品。
框架构建的房子,钢筋水泥的铁板墙,人们追逐着所谓的框架生活,人情似乎越发冷漠,一家人想在茶餐厅聊点私人的事都变得越来越奢侈,时间久了有情,也变得无情。
维持体面太难,而维持爱情更难。
但当繁华越来越迷眼,当追求的物质越来越多,什么才能温暖人心,什么才能牵绊着彼此,继续走下去?
陈子朗和女友邱凯琪拥有着最平凡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很艰难。
相爱七年纪念日,原本订好的酒店突然变卦,临时找酒店想亲热一下,还要排队等三个小时,终于在一对迟到情侣处,挤出半个小时的独处时间,前戏还没开始就被敲门打断。
邱凯琪母亲一年前过世,父亲着急娶新妻子,她和家里闹掰,离家出走。
没有钱,只能住在单身宿舍的太空舱里,两人想再次偷偷亲热却因为动静太大,太空舱禁止一人以上活动被罚款1000元。
三十几岁还在为了开房东奔西走,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女朋友崩溃大哭,但子郎在公交车上向女朋友求婚。
因为有爱,这个拥挤的城市,才显得珍贵和温暖。
无论多晚子朗都送凯琪回家,即使没有挨着坐在一起,即使困到睁不开眼,即使还要坐相同时长回去,子朗也坚持送。
凯琪离家出走住在太空舱,子朗也开一间陪着她,为凯琪准备好换洗用具,为她一宿一宿的唱情歌。
凯琪再次找到父亲想让他好好考虑再婚,却被凯琪的父亲斥责一顿。
子朗可以坚定的握着凯琪的手说:以后我们开开心心,不再受你的气。
他们愿意在一起结婚、生子延续爱情,买一栋属于自己的小家。
为此两人省吃俭用,希望那个家里,有温暖的灯光、香喷喷的饭菜,有相爱的爱人,有不必隔着太空舱的张望。
《东京女子图鉴》里,从小地方去到东京的绫一直在追逐着都市的脚步,从一个地方搬离另一个地方。
信奉着30岁前在最高档餐厅约会就是好女人的理想,嫁个有钱的男人,优渥的生活,曾经让她幸福满满的初恋,却满足不了她日渐驱使的欲望和嫉妒心。
可一直在奔跑走了半生,站在人生路口,别人以为绫过上了令人羡慕的人生,实际上她一无所有,没有人爱她也没有家。
她说“现在的你正是十年前的我,而现在的我正是十年后的你。
”
现实总会把人打回原形,似乎只有不断的往前跑,才不会落后别人才会得到和别人相同的财富、家庭、爱情,坐拥几套豪宅的上司:你知道我为什么富有?
在你们还在吃喝玩乐,我就在就默默耕耘,买房、换房,学会牺牲,不逛街、不购物、不去旅行,努力工作赚钱,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因为我比你们努力。
但一直努力工作的她却没有一个爱的人,需要网友填补空虚。
而不断在旋转的人生,幸福吗?
不断更换的楼房,是家吗?
家,因为有人才温暖,也因为有人变得局促。
说到底,爱情终究是人情,和其他无关...
假期刷完了去年备受好评的港剧《香港爱情故事》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XX爱情故事”的影视主题,我们都看过一些,《乡村爱情故事》、《东京爱情故事》、《北京爱情故事》等等吧,作为港台影视娱乐浇灌起来的一代人,谁能想到,《香港爱情故事》居然一点都不时髦不精致反而接地气得很。
看《香港爱情故事》,最深刻的观看体验是:比生活更像生活。
故事聚焦在一个拥有三个成年孩子的五口之家,在人口密度最密集的香港,这个五口之家,蜗居在一个狭小的公屋,样子大概就是最常见的那种小型公司的员工宿舍。
就这么大的地方,一家人在这里起居作息,三个孩子带朋友来,其他人躲都没地方躲。
日常谁和谁有点小小摩擦也必定在全家人的围观之下进行。
老爸陈汉声脾气火爆自以为是,退休后无所事事,整日跟在家里操劳一辈子的莫少霞吵架。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面对儿子陈子朗结婚 ,两个女儿也会陆续独立的事情,少霞终于想要为自己活一下了。
遥想当年,两人结婚的时候,也曾对未来满怀憧憬,陈汉声发誓要照顾少霞一辈子,少霞也许愿跟汉声白头到老。
如今却在花甲之年后,彼此厌弃,这中间是几十年的岁月和养育三个孩子。
大儿子陈子朗跟在一起多年的女朋友求婚邱凯琪成功,两人想要亲密庆祝一下,回家肯定是不行,去酒店,价格合适的酒店非常紧张。
这是个对这对准夫妻来说非常重要的日子,却也是个平常日子,只能说平价酒店爆满是个常态,香港年轻人买不起房,度过二人世界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平价酒店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明明是光明正大的情侣,却弄得跟偷情似的,只因为没有安居的一个小窝。
无论是搬回家住,还是一个屋檐下住着矛盾爆发搬出去挤在出租屋里,能接受的价格只能住得起壁橱般的屋子,看着都憋屈,是不是隐约觉得,这离自己很远,但说得好像就是自己。
陈子朗有两个妹妹,两个妹妹也都有自己的感情生活,走到结婚这一步的目前只有大哥陈子朗和妻子邱凯琪。
全世界都公认,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谈恋爱的妹妹们只论彼此的感情,出现的两个主要家庭除了陈子朗还有邱凯琪。
凯琪答应男友陈子朗的求婚后,回到家却遇到了另一桩大事,那就是老爸带回一个跟她年龄差不多的新婚妻子,和一个上小学的新弟弟。
凯琪不能接受老爸这么快就忘记妈妈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搬出去却也步步艰难。
尽管家庭状况不同,这里面最有权威,讲话最有底气的,便是陈子朗和邱凯琪的两位父亲,不用说,他们的底气来自自己有房住。
大妹陈子欣是摄影师,兼职酒保,无论摄影之路顺与不顺,都有好朋友做铁杆粉丝,兼职干得不开心,提腿就走人,看上去又酷又潇洒。
她硬碰硬地去对待这个世界,迎合跟拒绝都非常果断,却怎么也填补不了她对外界深深地怀疑,起因还是在家里。
作为这个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比不上大哥被父母重任,也不像小妹被父母疼爱。
她孤独又痛苦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走出家门的时候天然裹着厚厚的甲。
一点都没有更轻松。
小妹陈陈子婷,高才生、校园女神,被优秀的男孩喜欢,似乎没有什么烦恼,但选择喜欢的人还是选择一个家境好的呢?
有这个烦恼,源自她就是那个壁橱公主,在这个家里再如鱼得水,却也连自己的房间都没有。
她决定同时交往两个人,给两人打分,希望可以做出一个重要的选择。
最后当然是鸡飞蛋打,生活又回到了原点。
这一家人,老爸老妈离婚后反倒可以坐下来开开心心地吃饭,陈子朗邱凯琪为房子努力过失败了也就没那么深的执念,两个妹妹也都开始了自己的新篇章。
香港爱情故事,说到底就是这样一家人一家人的生活。
虽然是12集小品,但一点没有以往TVB这种家庭剧的胶味,尤其是在TVB那种大力宣扬家庭气氛的惯有台词下“你饿不饿,我煮个面给你吃”“一家人最紧要齐齐整整”,第一集已经光速打破表面和谐,年满60的家庭主妇莫少霞想离婚,说会申请公屋搬出去住。
陈汉声VS莫少霞
真实的香港蜗居,老年夫妻间的隔阂,画面构图极有心思白彪+龚慈恩,这对演得真好。
尤其是龚慈恩,衣着素淡戴无框眼镜,不高声喧哗,但是就凭微妙的表情以肢体语言就把一个备受压抑的家庭主妇演得非常立体。
在幽暗仄逼的屋子里坐下来佝偻下身子,半夜睡不着睁开的眼睛伴随丈夫的鼾声,空洞失焦的眼睛——因为空间太小人会有压迫感,生日宴想一家人去某酒店吃七折自助餐也作罢,结果在家里准备几个菜简单庆祝,一张台打开坐满七人客厅就挤得只能侧身而过,在生日这天一切不尽人意,受够丈夫的冷嘲热讽莫姐终于表明了要离婚搬出去住的心声。
最后镜头不忘转向两个貌合神离的老年夫妻,厨房水池边还剩半个蛋糕,莫姐拿起来默默吃着,客厅里坐着老公,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要离婚,大家都这样过下去凭什么你不能。
一道转角分割开两人,人与人对情感的认知有极大分别,即使活了这么久依旧不能产生合理的共情。
然而香港正式离婚需要一年分局期,去律师楼咨询一段也耐人寻味,律师觉得“不开心就离,开心就又再一起,要不要再想想”,不主张离婚,但实在离两人同住屋檐下就要具备实质性分局条件:费用分摊、无实质关系等。
女方再申请公屋,对于年长单身的家庭主妇等待期有较长年限,而且对方还问“你老公有何不良嗜好?
酗酒、家暴、赌博、还是嫖娼?
”“都没有,为什么离婚”。
莫姐的丈夫陈汉声是一个水电工,算不上坏男人,但婚姻不是靠“他人不坏”就可以维系的,不烟不酒赌马也不至于搞得倾家荡产,玩女人也没有,但长此以往地贬低和漠视,令人感觉不到在婚姻中有何必须维系的价值,莫姐提到为什么离婚——她冷静地自述“不知道从何时起,觉得他吃饭、睡觉乃至站在一边都无法忍受,感觉屋子太挤自己无法呼吸”,冷静地像在陈述别人的生活,那种令人窒息的关系又因空间的狭窄变得更压迫人,就像三毛说到她的母亲腿上绑了无形的绳子只够在家这么小的地方盘桓,主妇是电视剧中“永远存在却又一直被忽略”的形象:小女儿会劝父母不要闹脾气,如果你离开了我们吃不到住家饭;大女儿追求自由不喜欢一家吵闹,觉得事不关己主张劝离;丈夫则觉得自己辛苦工作养家糊口而妻子是“蛀米虫”(对应 金智英里喝杯咖啡的主妇也是被叫“妈虫”)。
在思考成熟以后莫姐推心置腹的是相对解自己的儿子,儿子要结婚,女儿们渐渐长大,都会离开家,她则希望自此以后是自己的生活。
对比以往的师奶形象,在努力渲染她们的辛苦勤劳俭省的那方面,关注于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把她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的个体,为自己再活一次的个体,是不是更重要一些。
(菜市场漫无目的地游走那段,拍得真的有点像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平淡而苍茫的感觉,龚慈恩这种生活化的演技,至少值得一座电视剧最佳女配,虽然我觉得这个戏几个女主戏份是平摊的)陈子朗VS邱凯琦
小小的太空舱都不够做一个完整的梦的时间罗天宇+龚嘉欣,罗一直给我感觉是肌肉港男的形象,但这次去油,身材高大健硕外貌也帅气,只要不刻意用力,演茶餐厅平面设计师还不错;龚嘉欣摆脱了柔弱苦情,而且本次的服装化妆都比较清淡,凸显了外貌的秀丽。
香港的居住环境仄逼,陈家华富村的屋子,一家几口上下铺,但邱家因为有越南新娘和孩子的加入就更不可以逗留,住酒店贵,最后这对情侣需要去“太空舱”住,香港的住宅已经由笼屋、劏房到太空舱貌似先进(内有USB插头、拍卡入住、led灯)但不是“心里有梦哪里都是马尔代夫”,二人想要进入和谐大宇宙进了太空舱都挪不开身子,在太空舱亲热被罚了千元,认真应了“无楼无高潮”。
最终还是要回到和父母同住的老路,但还因此要受到公公的各种刁难,女的就要洗碗煮饭这是你的本分,甚至进一步干预到结婚酒宴的菜式,想要节俭点办个8台宴席,用粉丝代替鱼翅都不行,老头表明“xxx在香格里拉摆酒席威得不得了”,凯琦不得不反讽“我都知道有人在商场摆足百席三天三夜吃不停”,“谁怎么威风?
”“赌王三房的女儿咯”。
成功靠父干,没有享受到父荫的普通一代只能拼命节省居无定所,对比之下他们的小头头,那位名牌加身说话不接地气的港女还表示,年轻人不要懒惰,只要勤奋工作,不旅游不消费,当你筹到第一层楼,赚到第一桶金你就发啦——说时容易做时难,她能够指点江山也不过是“赢在起跑线”有个富爸爸呀。
至于后面两人还是要找劏房居住,不足10平米(港剧中一直沿用英制的“百尺”兑换下,所以说起的千尺豪宅也就是近百平米)“中间可以将双手平伸的宽”,蜗居倒是啥都有,可以容纳一张床,床头小柜立个咖啡机伸手可取;厕所厨房二合一为了节省地方;你的饮食、睡觉、排泄就在这样一间屋里,让你觉得一辈子就要困在这样的环境里,再无希望。
再回头看看国内的悬浮偶像剧,宽敞的豪宅随时壁咚床咚,大概这个剧就是来摇醒大家的:要么拼死买个蜗居,要么继续租房,然而碰上蛋壳 那样的悲剧,大冬天跑出来何处容身何以为家?
我们终其一生拼命奔跑还是脱不出生之牢笼。
其实好剧真的需要的是贴近生活一些,在没有样板间大豪宅展示各类精英的生活的港剧里,踏实而有烟火气的这类小品更得观众的共鸣。
n年没看港剧了,这个真的是无意点开就爱上了,台词演技运镜都很好,有几个场景转化特别妙。
我觉得男女主男帅女美,长相很舒服,全剧的几个女生都挺好看的,各有各的风格。
最喜欢的还是主角这对,他俩真的一直都很爱对方互相体谅,印证了采访里说“七年没吵过架”。
不像很多狗血剧那样争吵不休闹分手,全剧只有最后有一次矛盾也很快就和好了,你会感慨“啊真的还是有真爱的”。
全剧基本围绕物质展开,香港年轻人的买房压力真的大到令人窒息。
好像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环境下,有什么选择和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
即使我不处于这样的气氛下,也会随着剧情而情绪波动、崩溃、释怀。
还好最后是大团圆结局。
剧情真的很符合这个剧名,属于“香港”的味道浓重。
算是近年比较惊喜的一部,才发现是20年的。
对比今年的上车家族,要好太多。
大哥大嫂这对围绕香港住房问题,大妹一直在追求梦想,二妹纠结于爱情和面包,每个小人物各有侧重点,一部比较成功的群像戏,短短12集剧情紧凑,也不算烂尾。
(隔壁上车家族真的要反省)很有记忆点的是大哥大嫂结婚那天,父母在闹离婚,他们在台上的誓言都和当年父亲母亲如出一辙。
是否大哥大嫂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以离婚收场呢?
年迈的父母亲坐在餐桌上对望,年轻的父母亲也坐在餐桌上,问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是啊点解,明明说着要保护你一生一世,结果变成相看两厌。
第二天新婚,母亲离婚搬出这个家,大哥奔赴新,婚姻里,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对婚姻的期待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让人忍不住问婚姻到底带给人什么?
十字路口,两辆车载着两种心情两种期待各奔东西。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谈恋爱的,阿芬说出这段话其实我也很理解她对邱sir的感觉,她只是为了一份安定的生活,但是作为女儿我真的不会接受他再娶的决定,从来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实在爱情里我觉得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他们牵着手从亡妻的灵堂出来,我永远爱你不会原谅他在我死后用补偿我的方式爱着另一个女人,哪怕他的借口是他心中的伤痛无法释怀需要陪伴,为什么自古就有望夫石,女人可以等你到海枯石烂变成石头,男人可以转眼拥抱新欢,这里的处理我真的无法接受。
二妹在面包和“爱情”的选择中决定做回自己,一边是鞭策她自律向前的高富帅男友,一边是对她超好但不务正业得运动型男,无论是那边她都不是陈子婷,因为她要为了他们伪装自己变成他们喜欢的模样,她总以为什么都可以计算,计算怎样拿到好成绩,计算怎样能拿奖学金,结果两个都想要,搞得一脚踏两船,但爱情从来都是不理性的。
其实她很幸运,她不知道一直在他身边的发小才是最适合她的,她在他面前可以放屁可以只做陈子婷。
大妹这一对的设定是最吸引我的,(王敏奕真的在这部剧好漂亮,曾国祥眼光真好)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大妹倔强但不丧,她一直都在找寻自己的理想,从这个层面来说她很特别,她不想拍产品不想拍婚礼,即使她真的要交不起房租她也没想着放弃,其实细想她也很幸运,没有纪家希她再熬十年是否有结果呢?
但他两之间的磁场碰撞很带劲,要是纪家希没有女朋友更好,知三当三确实道德上让我没办法完全接受,那是他们第二次见面,纪家希偷偷帮大妹接了一个工作,香港围村,热闹的人群和安静的小巷,他们热情的拥吻,这里的运镜确实好棒,隔着屏幕感受到刺激,但他们太像了,也可以说纪家希看大妹是在找寻过往的自己,他帮她只是想帮过去的自己,虽然感情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但是这对纪家希的现任确实太不公平,她知道。
但她不说,因为说出来,可能就失去了。
“你和她最近一次上床是什么时候?
”“昨晚”“但你想的是我”他闭嘴默认了。
他帮她打破了围墙以后选择离开,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香港爱情故事】好看,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一共12集,TVB早就应该拍这样一部剧,之前有一部《我们的天空》也非常不错。
虽然叫爱情故事,不是单纯的只说情情爱爱,而是放到香港这座城市下,不同年龄层、不同状态的生活,更多的关注于普通人的生活。
龚嘉欣和罗天宇是感情特别好的一对情侣,年龄30岁,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他们平时精打细算到极致,每个月花多少用多少都有定额,龚嘉欣认为他们应该买房子。
在香港生活的有多艰难,寸土寸金,也不止是香港了,大城市的房价,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就是承受不了的,这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面临的问题,而中国人素来都有对“家”这个概念的依恋,像我看的节目那位主持人窦文涛先生也认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似一个家,所以租房子总不像是过日子,连他这样有学识有见地的人,也秉承着这样的观念,别人也难怪会这样想,而张智霖和袁咏仪常年租房的夫妻,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这是观念的问题。
剧中,龚嘉欣和罗天宇去看了一个小小的房子,应该只有20米左右,要600多万,首付一成,每个月要还2万3,我看到这我都觉得喘气好累,如果是高阶层的精英比如剧中的庄思敏,自然不会发愁,但是对他们来说要负重前行20多年。
后来房子出了问题要首付两成,还要拿出来120万,他们拿不出来,房子也买不成了,还赔了定金,他们俩还吵架了闹矛盾了,但是他们都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结局是好的。
单单从这部电视剧来说,它起到了对年轻人一个很好的正向积极作用——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感情,龚嘉欣和罗天宇两个人感情特别好,互相谅解,互相包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结婚了,对婚姻也没有敬畏之心,因为两个人过远远没有一个人过的开心,那还两个人在一起鸡毛蒜皮干嘛,打败婚姻的不一定是狗血的剧情,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
读书读了十几年,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更不知婚姻是何物,但是一毕业就要求你处对象结婚,这本来就是比高考还难的事情吧,所以这部电视剧最温暖人心之处就在于,爱情是世间很宝贵很珍贵的情感,还是值得人们去珍惜的。
刚才提到的庄思敏虽然不缺钱,可是一个人的孤独滋味仍然难以承受,即使她在交友APP上被骗钱了依然选择在虚拟的世界寻找陪伴。
大妹王敏奕脆弱敏感的性格和家庭格格不入,早早的离开了家追求自己的摄影梦想,她觉得什么都不可靠,她在谢东闵的帮助下取得了不俗的进步,对家里人也终于能敞开心扉。
小妹游嘉欣是学霸,以为什么都可以拿公式计算,一不小心就脚踩两只船,这当然是不对的,她面对自己的错误坦然道歉,她并不是想选择一个有钱的人,只是你和有钱人交往的时候别人就会那样看你,她希望选择一个和她三观一致的人,可以一起进步的人,并不是毕业就想去旅行或者不考虑她有什么理想的人。
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悲哀,龚嘉欣的父亲石修想找一个人陪伴自己度过余生,娶的妻子和龚嘉欣年纪差不多大。
罗天宇的父母想离婚,当工作人员问龚慈恩为什么要离婚,白彪有什么缺点,她也说不出来原因。
龚嘉欣的外婆外公这个年纪,更多的是陪伴,互相照顾,所谓的少来夫妻老来伴。
所以你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遵从你的本心就好了。
#我的第156个剧评
虽然演员都不是当红明星,但是编剧实在太接地气,太有生活了,所以很容易代入剧情。
第一次看哭是在淇淇婚礼上,子朗父母的朋友回忆他们年轻时恋爱的情形,他们俩埋头不语的画面。。。。。。
太多的承诺从来都不是虚情假意,而是人生真的实在是太长了,变数太多,让曾经真心真意的承诺难以实现。
真实的人生充满了唏嘘,但下一代仍然要充满希望重新经历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婚礼当天淇淇的外婆把家传的项链传给她,并叮嘱她将来传给下一代。
突然意识到生命的传承和追问生命的意义这两件事根本是对立的,传承生命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在传承这件事上,根本无需去思考意义何在,它就是远古以来的自然惯性,无声地告诉年轻的一代,应该寻着前人的脚步,继续走下去。。。
《香港爱情故事》才是真实世界的赛博朋克。
房子成为了极度紧俏且刚需的资源。
这压缩了人的生存空间,升温感情的同时也激化了矛盾。
最近赛博朋克风格比较火。
同名游戏刷爆朋友圈,动漫全民恶玉也有明显的类似风格。
但是生活比故事更戏剧化,《香港爱情故事》才是真实世界的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实质是人类生活的不足与技术发展的迅猛二者对比。
以霓虹灯和楼宇森林为表征。
经典的作品包括书《神经漫游者》和电影《银翼杀手》等。
从外表上,比霓虹灯和高楼香港就没怕过谁。
甚至港爱的名字都是霓虹灯形式的。
从实质上,港爱也描述了繁华的城市里,以喧嚣的房市,狭小的房子为舞台,男女爱情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面。
房子在剧中如此关键,以爱情为名的剧开头竟然是香港楼市之火热。
而两代五条线中,房子似乎总与爱情互为因果。
由于发达的城市和紧缺的楼房资源,房子成为了必要而稀缺的资源。
电视剧仿佛就是我们近未来的科幻一样。
稀缺的房子压缩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升温感情的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增强了戏剧性。
就像年初疫情,让大家闷在家里几个月,有的出来就离了婚,有开始想离婚的出来就开始备孕待产。
而在一个个蜗居中的香港人面对原生家庭和过去、房子和现在、伴侣和未来的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整体主线是大哥要和嫂嫂结婚,节衣缩食,供房租房。
嫂嫂在结婚前,她父亲说不要跟这个穷小子,跟他买不上房。
嫂嫂追求爱情,也憋着一口气,她是在资本社会中想自己买房的人。
而买房首付、还贷就需要大哥跳槽的更高薪但更压榨人的公司做APP设计,导致他每天昏胀疲惫,两人相处时间大大减少。
大哥租房就很满足,只追求两人开心,但为了妻子做了下去。
这就为二人关系埋下了隐患。
“赛博”二字来自控制论“Cybernetics”。
资本社会“无形的手”正践行着无情的控制,拿着楼房为饵,将这对小夫妻压榨到极点。
此时已买了首付的房子突然爆出是凶宅,同层有人自杀,按规需加缴首付120万港币、加快还贷速度。
就在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大哥和嫂嫂看到稀缺的楼房资源,以及其上无情的金本位资本社会导致的奇异的众生相、香港的浮世绘。
两人为首付四处借款。
平时要好的兄弟姐妹有的尽力拿出几千,却无济于事,有的瞬间消失,不顾情面。
以为手里几套房的哥们,赌徒心态,玩投资信贷,把房子全投了进去,现在一无所有。
表面严厉的前领导,美魔女,实际很有义气,却被交友APP里的英国牛郎骗得团团转。
一心要面子,眼里只盯着钱的老爸却愿意放下面子,去找弟弟借钱。
老爸早年辛苦供着读书的弟弟却放任弟媳骂乞丐一样欺辱老爸,最后拿出四十万,实际还是于事无补。
借到最后,两人没办法,只好放弃了三十万的首付。
可是此后嫂嫂还想琢磨买房,终于和大哥矛盾爆发。
生活已经把两人家庭的弓拉得太满了,一次意外就会给这个家带来它第一道裂纹。
老妈因为和老爸性格不合,忍让无用,沟通无效,无法在逼仄的房子里继续承受生活的碾磨,要和老爸离婚分居。
从小面对原生家庭的“百事哀”,大妹选择远离,叛逆独立,追求即时的爱情与美好,却不在乎是否插足或没钱租房。
这条线的人物弧光非常精彩。
大妹的抽离可以视觉地体现在她拍照愿意借助光的折射和反射,让镜头(她的回忆)离真实再远一点。
比如她第一次见艺术家纪家希,用手机拍下了桌子上他的镜像。
自己的摄影展上,她拿着水晶球取景。
甚至两人偷情拥吻,电视剧荧幕的视角也是从水晶球看向他俩。
但后来她认识到自己的疏离对父亲的脾气毫无作用,反而让母亲不能接近自己。
把所有人推开,“只爱自己”是不会幸福的。
于是她直面父亲,控诉了他的失职和盲目。
她和母亲敞开心扉,相拥而泣。
最后在拍摄“认识自己”的照片时,她选择让镜头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向自己。
此时的她,自信、英气,敢于直面自我,直视生活。
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人。
纪家希当即看懂了这张照片,知道她找到了自己。
我想她最后呈现这种直视的效果可能也需要一面镜子,照相机对准镜子里的眼睛。
通过两次反射得到直射的效果。
同样生活在不得安宁的家里,小妹则选择理性。
她古灵精怪,阳光向上,对自大强硬的父亲懂得投其所好,却对家里父母的龃龉习以为常,视若无睹。
她的大学恋爱对未来早做打算,希望“看得到未来”,最好嫁入豪宅。
但经历的感情与现实的考虑难以得兼,她总会踏入选择的岔口。
嫂嫂的父亲和后母老夫少妻,价值观难免矛盾。
后母一心对儿子好,也希望好好“过日子”,却对儿子说“不相信爱情”,这与父亲有车有房不无关系。
父亲保守冷硬但也爱儿女,面对校长的偏见挺身而出。
对后母的心思看破不说破,仍难免心存芥蒂。
神奇的是把房子换成空气也完全不影响这些故事的走向,真实的赛博朋克就变成真正的赛博朋克了。
整体背景是环境污染,可呼吸的空气紧缺。
劏房、公房是劣质空气和社保空气。
租房、买房是空气罐租赁和自产空气的花园型基地。
变化的是稀缺的资源,不变的是在其基础上冷硬的分配机器和柔软的人心。
但电视剧也加了赛博朋克中不常见的一层甜。
如果只能记住两个瞬间,我的会是大哥大嫂结婚时,为省钱供房,乘着求婚时的公车;岳父眼含泪光的将嫁金放到大嫂手上,无言地祝福,在真情面前父女达成和解。
港爱才是真实生活中的赛博朋克。
面对儿子结婚,老哥们祝福,老爸老妈回忆自己结婚,相视无言,却又拷问着自己从年轻时的爱恋到现在婚姻濒临破产,到底经历了什么。
希望我们结婚几十年后,回首过去能够坦然地面对这些年的自己。
霓虹灯形式的剧名和集数
广厦千万间,难庇寒士尽欢颜
我以为放弃了梦想就会有钱
看过
刚看完暖男爸爸再看这个,觉得看不下眼。
有点无聊
太现实了 已经活的够累了 不想再看一遍生活
如果回到初中,我会爱看
标签化的人物、俗套的剧情、憋足的演技(还tm唱歌尬不尬),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会给到这么高分,所谓的“真实”就是罗列问题然后突然全部大团圆结局?
太难得了如今还有一部港剧那么温暖,很久没有看剧的时候哭过了。这部剧里面最核心宝贵的就是“爱情时间线”,青春初次面对爱情的迷惘,有担当后又需要扛起对未来的压力与责任,老年后爱情逐渐淡化忘记曾经对伴侣所作出的承诺,我们可以在里面找到特别多对爱情的解答。还有一个特别有感触的就是香港的公屋以及劏房,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在这部剧里面刻画得有多形象,在这密不透风的空间里被压抑的人性以及与家人之间的相处的背后都藏有非常深的东西需要被释放,在香港这就是常态,这也是我不想回香港的一个原因,但是这部剧里面又很自然地把这种矛盾给化解,让我们暂时先脱离这快节奏的生活仔细地想一想自己最希望拥有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买房并不能解决一切,珍惜眼前人,陪伴在最爱的人身边,或许更加珍贵。
过于沙雕,大小女儿线都完全站不住的,我都很奇怪小女儿这段故事的编剧有没有上过大学,能把大学生活、社交网络写的如果弱智。只有儿子线是成立且有价值的,对房子的执念和思考,在香港相爱,真不容易啊。
從年中電視巡禮開始就已經有留意呢齣嘢,睇咗4集,暫時先畀個分,題材好貼地,有翻咁上下年紀睇應該會有感觸,嚴肅嘅地方感到悲哀,搞笑嘅地方又會會心微笑,老中青三代都做得好好,龔嘉欣嗰pair好sweet,啜到天翻地覆,會唔會假戲真做㗎。雖然講嘅係香港,不過呢邊都唔差得好多,如果有個肯同你一齊供樓嘅女朋友真係要捉實,唔好嫌三嫌四(有父幹請無視)。PS:入面嗰植入廣告都幾赤裸,指名道姓某啲APP同産品,但部分有倒米之嫌。PPS:豆瓣嘅演員表係咪有啲過氣? 後續:今天追完大結局,很多很多年沒有天天在電視上追劇了,雖然最後兩集有點乏力,但整體上我還是給出4.5星的高分,劇情上,買樓祇是引子,主要是反映社會現象,就和劇名一樣。
就还挺脸谱化的,不过龚嘉欣和王敏奕越来越漂亮了。
结局过于he
两集弃
这评分认真的吗??这么随意且断裂的剧情,8.8?里面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一个自恋狂,一个妄想症绿茶,还有一个甘愿贫穷的恋爱脑(눈_눈)男性一个个又丑又挫,新加坡交换生的塑造稍微有点内涵演技堪忧。。。自打港剧跟上时代换了滤镜,仿佛一夜间被吸走了魂,灵气全无。多一颗星给龚嘉欣,甜美。拉高了全剧颜值。
2.5
最近看的片都没打分,这剧超过7分都觉得高了,居然8.6分,豆瓣可还行?
没有好到那么夸张,只是把TVB一贯狗血拖拉的部分删减了,为跟VIU台对垒而拍的剧目,演员方面中生代新生代的表现普普通通,饰演阿爸阿妈的石修、白彪、龚慈恩比较出彩,社会话题也更值得探讨,女主男主最大的贡献是为观众普及了买房知识。
何止香港人,但凡穷人,同一命运。
这部剧是怎么做到拍摄社会现实题材却毫无反思的?
短小精练剧,但不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