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美国情人

Mistress America,纽约新鲜人(台),美国情妇,美国女主人,美国女杰

主演:罗拉·科克,格蕾塔·葛韦格,艾米·沃伦,莎珑·华盛顿,凯瑟琳·厄布,贾思敏·西法斯·琼斯,马修·希尔,朱丽叶·布雷特,Shelby Rebecca Wong,Shana Dowdeswell,Alfred Maca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美国情人》剧照

美国情人 剧照 NO.1美国情人 剧照 NO.2美国情人 剧照 NO.3美国情人 剧照 NO.4美国情人 剧照 NO.5美国情人 剧照 NO.6美国情人 剧照 NO.13美国情人 剧照 NO.14美国情人 剧照 NO.15美国情人 剧照 NO.16美国情人 剧照 NO.17美国情人 剧照 NO.18美国情人 剧照 NO.19美国情人 剧照 NO.20

《美国情人》剧情介绍

美国情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特雷西(萝拉·科克 Lola Kirke 饰)是一名平凡的女大学生,落在人群之中毫不起眼。一成不变的生活和日复一日平淡令特雷西的内心备受煎熬,她一直向往着能够前往纽约生活,在她的内心里,纽约这座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代表着更多的希望和更璀璨的未来。 终于有一天,特雷西的梦想要成真了。她联系上了即将要成为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布鲁克(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 饰),在特雷西的眼中,布鲁克就是她想要成为的那种女孩。在布鲁克的带领之下,特里希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两人参加聚会,结交朋友,肆意挥洒着青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鲁克所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后会无期屎怪蛛网男孩数字纹身沉睡谷第二季电视拍手者闺蜜小戏骨:西游记之红孩儿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爱的奇迹莱昂龙门驿站之太阳花午夜人西辛6海鲜陆战队别跟我谈高富帅哈罗德主人与男孩偏爱靠近你亲爱的,公主病导盲犬小Q最强阴阳师的异世界转生记绣村刀之厨神致命闪玩冰山下的守望者我的绝密生涯风云战国之列国天堂计划萤火虫之星长安三怪探爱到病除

《美国情人》长篇影评

 1 ) 从不亏欠任何人,就算亏欠了也还不起。

这是电影里霍茜对于布鲁克的评价。

布鲁克涉猎广泛,活力四射,看起来活成每个年轻人憧憬的样子。

但她心里清楚,自己还是一事无成,漂泊于世。

她想要通过开餐馆,在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子。

但在影片后期,只是因为前男友的几句话。

布鲁克就放弃了,已经已经筹备几个月,马上就要开张的餐厅。

最后布鲁克决定去洛杉矶开始新一段的漂泊。

 2 ) 虽然生活很残忍 但是有你更好

一拍即合也怕突然背叛,不管多少年过去,如果能诚心诚意的去道歉,没有什么是解不开的隔阂,在生活中我们每每都会犯错,但是如果心中有爱,什么都可以原谅,之所以感到温暖,是因为电影里面的人物都是有着一颗温柔的充满温暖的心的啊,即使女主角再怎么犯错,仍然可以找到回去的路, “向左偏了五公尺,你其实并不快乐。

”当女主角终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她勇敢的讲公文包扔下海里,找回朋友,忠于自己的心,这才是最初的本我。

电影中的所谓的美国情人,就是一种情怀,虽然失败但是浪漫,她很特别,她又很不特别,她爱钱爱利,但她讨厌虚伪的那一套,她真实可爱,但她又爱吹嘘,只顾自己,她的创意无限,但是她的行动永远跟不上她的想法,她是华丽丽的失败者,总是半途而废,她是普通人,她渴望温暖,她是一个小女孩, 她是世上最后的牛仔,整个人充满浪漫和失败,我爱她。

 3 ) 今晚我想活过来

1、弗兰西斯开始摆脱别人的依赖,她一步步挤进纽约的上流社会。

但她毕竟还是弗兰西斯,他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对着Tracy说她受够了一直追随别人的脚步,她想要有一个这样的饭店,那些和她一样需要温暖的人可以来到这儿,那一刻她的脸上全是弗兰西斯的脆弱。

2、Tracy。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种人,她们很聪明,她们好像很难接近,因为在她眼里,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她了若指掌。

但其实她很想融入最普通的生活,她同样渴望获得成功,或者说在她心里她已经成功了,只是等待别人见证她的成功。

当她试图想融入这样的生活时,次次都失败,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她本来一开始就决定走向“他们”的另一边。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张爱玲或是某个寒气逼人的女作家,也许她们生活在纽约,会不会选择和Tracy一样勇敢的打破层层壁障。

3、想说很多,却突然忘记了,配乐太好了,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听过大量的佛教音乐,这是我最近听过最好的配乐,我好像又看到了弗兰西斯不顾一切的奔跑在纽约的街头,不过这次她拉着行李箱,去往另一个城市..........

 4 ) 成长与荒诞

本文发于《环球银幕》,谢绝转载。

————————————————————————————————————————————三年前惊艳的《弗朗西斯·哈》之后,诺亚·鲍姆巴赫又用《美国女主人》带你再看一次活色生香的纽约女人。

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曾经有过一个年长同性偶像的女孩都能很轻易地自我代入影片里的女主角翠西。

从乡下初到纽约大都市上大学的十八岁年轻女孩,用一部屏幕破裂的第三代Iphone,父母离异,聪明而才华横溢,却与身周的环境格格不入,内心里瞧不起所有人,但又敏感自卑。

翠西的母亲即将再婚,结婚对象的女儿身在纽约,母亲说,给布蕾克打电话吧。

于是布蕾克踩着光芒出现在时代广场。

翠西迷恋并且崇拜布蕾克,跟随她四处游走,模仿她说话,学她喝酒。

但她并不是看不到布蕾克的虚荣脆弱和自我矛盾的挣扎,她在自己的小说里准确预言了布蕾克餐馆计划的失败。

当故事发展到四个人驱车去康州寻找布蕾克的前男友后,电影一度几乎变成了一部神经喜剧,表演和剧本都显得夸张得略微过火,然而漂亮的节奏感以及布努埃尔一样的奇妙荒诞感又让这种夸张恰到好处。

最后影片还是回到了翠西身上,回到鲍姆巴赫电影里被重复的母题,青春与成长。

曼哈顿,永远是曼哈顿,鲍姆巴赫无疑是伍迪·艾伦精神上的继承者,聪明刻薄,精确得残忍却又温情脉脉。

《美国女主人》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无比鲜活,充满戏剧张力,他们焦虑、独特、自恋、缺乏安全感、不停地说话和争论,你一边嘲笑他们,一边又为他们的命运而揪心。

《美国女主人》会轻易让人联想到《蓝色茉莉》,但是更年轻,躁动,更像是一出闹剧,因此也充满希望。

片中饰演布蕾克的女演员格蕾塔·葛韦格便是三年前的弗兰西斯·哈,同时也是两部影片的联合编剧。

她参与创作的故事里似乎总有自传的影子,影片里翠西在第一次与布蕾克亲密接触以后上网搜寻她的消息,有一个镜头是布蕾克的各种照片——也许那就是身为编剧和主演的格蕾塔真实的生活。

 5 ) Mistress America原文

“Meadow DeRiggi lived exactly how a young woman should live who wants to spend her youth well. She did everything and nothing and spent time like I always mean to: purposefully. She sang with the band and knew everyone and didn’t owe anyone anything. And couldn’t pay up, even if she did. Her beauty was that rare kind that made you want to look more like yourself and not like her. Being around Meadow was like being in New York City. It made you want to find life, not hide from it.I remember looking across the river at the unblinking lights of Manhattan buildings, wondering who lived there. I just wanted to enter those spaces and crawl up on the floor and go to sleep. I was part of it now. On the fifth floor, in a temporary commercial apartment. There was our castle, our fortress. But outside the windows, I could hear the hot sound of jackhammers taking the city apart. In New York, neighborhoods change as quickly as the weather. Or maybe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But I couldn’t warn Meadow. By the time I noticed it, it was already too late.The very things that had worked so well for Meadow, up until then had started turning and fading. She had no other skills, no other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world. In one instant her behaviors turned from charming to borderline hysteric. People could feel her failure coming. She smelled of something rotten. Her youth had died and she was dragging around the decaying carcass.It was clear that the thing that Meadow wanted most in the world, the thing that she wanted to define her, to give her a place to put her time and talents, her everything – the restaurant (It would have big heavy tables and chairs. It would feel like the home everyone wishes they had been raised in. No one who comes there will want to take out their cellphones because it won’t feel that way. It would be like taking your cellphone out in the woods. Totally wrong. It will always feel like fall inside, even on hot summer nights with all the windows open. Loaves of bread that people tear off pieces. It would be the kind of place where at 2:00 am the chef and the waitstaff would come out and eat something simple they had fixed themselves with the remaining guests and open a bottle of good wine. And if she ever had kids, they would walk there after school and do their homework in a corner table.) – it was clear that it would never happen. The most surprising thing was that Meadow was actually surprised by it. She could see the whole world with painful accuracy but couldn’t see herself or her fate.I am so impressed by her and so worried for her at the same time. She seemed so cool, so totally amazing, I didn’t think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hurt her.She thinks she’s sick, and she doesn’t know if her ailment has a name. It’s just her sitting and staring at the Internet or the televisio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nterspersed by trying to not do that and then lying about what she’s been doing. Then she’ll get so excited about something that the excitement overwhelms her and she can’t sleep or do anything. And she is just in love with everything but can’t figure out how to make herself work in the world.It will be hard for me not to look at New York and think of her somewhere in it.Meadow had made rich fat women less fat and rich stupid kids less stupid and lame rich men less lame. And she wanted so badly to be on the other side – to be fat and stupid and lame and rich. But what she couldn’t see most of all, more than she couldn’t see that she was never going to get the restaurant, was that those people were nothing compared to her. They were matches to her bonfire.She was the last cowboy, all romance and failure.The world was changing, and her kind didn’t have anywhere to go. Being a beacon of hope for lesser people is a lonely business.”

 6 ) 美国情人

1. 冲着女主临时搜索出的另一部影片 相同类型 发生美国 像是在看续集.2. 甚至 还是同一个导演?

(确然 证明我之清醒)3. 就当体验 美式大学生活.4. 不但同导同演同城 甚至题材都相同 属实续集即视感.5. 珠玉在前 就显然的被比了下去.6. “我需要一个我爱的人 而不是保持联系”.7. 美式短剧的大结合体 很难想象一阵探索后发现本片还晚于弗兰西斯哈.8. 如果我对梅西二字有一丝认同 那就是 梅西大游行.9. 仔细想来 中文译名欺骗性太强 毕竟爱情元素在全片比重实在不高. 但美国女士也确实俗气了些.

 7 ) 世上最后的牛仔

Mistress America给我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喜剧的感觉,not just simply entertain the audiences,然后再端一碗鸡汤趁热喝。

Anyway,it's so dramatic.每个人物都塑造得特别真实,鲜活,还有,意想不到。

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演员的表演特别到位。

u think she is shiny.No,shes not.Shes totally a mess.u think u r alike her.No,she pretended.人本是纠结的个体。

剧中的Tony之前说tracy小说不好后来在和tracy独处时,tracy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我小说写得好呢,tony却说shi..Im jealous最后大家一起评判她小说时,都说写得不好,tony也附和了一句Ive told u.我们总是涌向人群密集的地方。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tracy问tony,你有没有想过和我在一起,tony说他想过,但是他爱Nicolette,He says he wanna love not keep up with我不知道tracy心里面怎么想的。

其实这里面我最惊讶地就是tracy这个角色。

前半段感觉她很温和,被动,总是向往着赞同着猜测着后半段却又特别主动,坚持,seems so sure.她告诉tony,她只是换了个表达方式罢了。

她其实一直都很明白Brook是不可能成功的。

她是爱brook的,但她却没有告诉她,她喜欢和她一起生活,做梦。

她取材于brook,把她写成了尖酸刻薄无所事事疯狂而又绝望的拜金女。

并至始至终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肯退让。

她是个小偷。

她给别人戴绿帽。

她反问brook,你是不是特喜欢我在一边崇拜着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给别人大讲特讲。

可她最后到处寻找,热泪盈眶。

她还是爱着brook的,想念着有着brook的纽约。

我们并不能笃定她一切都是假装的。

她的确是有向往过,迷茫过,她曾经在brook住的公寓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记得眺望河对面,曼哈顿高楼永不间断的灯光,在想是谁住在那里,我只想走进这些大楼,爬上楼梯,然后进入梦乡。

我现在也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在一幢临时商业公寓的五楼。

这就是我们的城堡,堡垒。

但在窗外,我能听见凿岩机轰轰作响的声音,它正将这城市瓦解。

在纽约,街坊邻里变化之快,就像天气一样,或者应该反过来说。

但我没能警告Meadow,在我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并且tracy的转变是看得到的,从一开始的笑着附和,努力变得受欢迎,参加各种活动,小心翼翼生怕惹到人到不留余地地评价tony小说,推销餐厅时头头是到。

特别是多次申请文学社,终于被录了后,却扔掉了公文包,自己创立了社团并邀请了Tony和Nicolette加入。

I think she was inspired by brook,but she was clearer than her,so she jumped put of it,and however,she liked it and missed it so she didnt tell anything.也许这挺自私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她写下这个小说有什么错,不管内容好坏与否。

纽约啊纽约,so many things that i want to find out每每让人失望又向往so crazy so cool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那浪漫的牛仔一样最后romantic变成dramaticwe have to face all the problems,after all.Finance,betrayal,breaking up....all this shit.Brook在说,她多么希望她们还待在封建社会,社会地位永远不会改变,农民还是农民,帝王还是帝王。

接着她说but...拿出了她的SAT成绩单,说她要去读大学了。

our life is always filled with trying,fail,and fighting.最后引用一个评论:你以为你看透了生活本质,生活说who the fuck are you?

[ 配乐蛮棒的,有几个地方的剪辑看了好多遍(◍′˘‵◍) ]

 8 ) 收起你的傲慢,让生活给你上一课

【是美国情人,还是美国女主人?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你开车旅行时,永远都到达不了目的地,也希望永远不结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候,「二十来岁,无所事事,以为自己是个作家。

」你读很多书,看很多电影,经常去看演出。

你尝试搞点大麻,跟异性勾搭,凡是跟离经叛道搭边的事,你都想试一试。

你暗搓搓地准备写第一个短篇小说。

就好像电影里的翠西,十九岁,只身一人远赴纽约市区上大学,参加各种文学课程,被身边的同学孤立,好在结识一位志同道合的哥大男同学,互相交换作品的同时,也交换了些许暧昧的眼神。

你们都向往进入莫比乌斯文学社,又都被拒绝了,好在你可以搭着他的车出去兜风。

是的,你们很般配。

但好景不长,他很快有了女友,不是你。

他嫉妒你的才华,不敢高攀。

一定是这样。

于是你难受了,谈不上伤心欲绝,但青春期的眼泪总是太廉价。

你得找个地方排遣情绪,不想独自垂泪。

于是你想起了她:布鲁克,一个已经三十岁、未曾谋面的女人。

她即将成为你的姐姐,因为你妈妈要跟她爸爸结婚。

于是你拨她的电话,没人接。

她很快回过来了:「知道纽约时报广场在哪儿吗?

」布鲁克的声音听起来多么快活。

这又是一部有关纽约、有关女生情感的电影,让人无法不想起导演诺亚·鲍姆巴赫跟格蕾塔·葛韦格合作的上部作品《弗兰西斯·哈》。

该片带着明显的新浪潮印迹,在全世界范围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荣膺当年《电影手册》十佳(鲍姆巴赫第一次的上榜)。

凭借格蕾塔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精准把握和鲍姆巴赫对纽约的深厚了解,加上二人合作亲密无间撰写的剧本,这组电影情侣档正成为近几年纽约电影界的宠儿。

他们的贡献难分轩轾。

在相遇之前,鲍姆巴赫曾经凭《鱿鱼和鲸》声震奥斯卡,在洛杉矶拍过一些独立电影,小有名气;格蕾塔出演了大量的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美国独立电影运动「呢喃核」的女神。

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叫《格林伯格》,鲍姆巴赫的老朋友本·斯蒂勒主演一位神经兮兮的中年危机单身汉,格蕾塔饰演女配角家庭教师。

《格林伯格》算不上一部成功的作品,和格林伯格的人生一样。

之后,鲍姆巴赫跟他的好莱坞女演员妻子(《八恶人》女主角)离婚,搬家回到他的出生地纽约,跟格蕾塔组成了情侣兼合作拍档。

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十多岁,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惊人。

《弗兰西斯·哈》跟鲍姆巴赫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这是他第一次用黑白片拍摄纽约,第一次用女性作为电影主角,也是05年搬去西海岸后第一次重回纽约拍电影。

诺亚·鲍姆巴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

他是韦斯·安德森的好友,两人合作编剧过多部作品,互相当制片人。

他也编剧过多部商业作品,譬如动画片《马达加斯加》。

他长于各式编剧和导演的技巧,而格蕾塔擅长从生活中捕捉巧妙的细节,二人合力,贡献出一部接一部绝佳的作品。

与《弗兰西斯·哈》描绘的闺蜜情不同,本片叙述的是三十岁的布鲁克和十九岁的崔西之间的小故事。

这种讲述不同代际人之间交流的故事,更容易让人想起鲍姆巴赫的上部电影《年轻时候》——年届不惑的导演如何应对事业不利和咄咄逼人的青年导演的威胁?

《年轻时候》依然由老朋友本·斯蒂勒主演,是一部彻彻底底的「鲍姆巴赫」作品。

经过数年沉淀,它比《格林伯格》少了几分癫狂,多了一点面对失败的从容和坦然。

看清楚没有?

凡是男性的、少年成长的、中年危机的都是源于鲍姆巴赫的洞察,而那些女性的、新生代的、大大咧咧的则是葛韦格的创意。

一个是人到中年的男知识分子,充满了焦虑和使命感,另一个是年少成名的女青年新锐,满腹才华挥洒起来毫无顾忌。

这就是鲍姆巴赫-葛韦格组成的最佳拍档。

回到电影。

翠西和布鲁克这一对因父母要合组家庭而新结识的姐妹,见面后竟然毫无意外地合拍。

布鲁克身上洋溢着大姐大的风范,喜欢有一位小跟班身边听她侃大山陪她逛酒局,翠西一边饶有兴致地走进布鲁克的世界,一边又暗暗观察她的一言一行准备写作新的短篇小说。

名字取好了,就叫《美国女主人》,因为布鲁克想开一家开放式的餐馆,类似沙龙的性质,而她就是沙龙的女主人。

「餐馆注定开不成……布鲁克身上有腐尸的气味。

」跟世界上其他早慧少女一样,翠西兼具了毒辣的眼光和有样学样的毒舌笔法。

她明知道布鲁克的餐馆注定会失败,但她还在一旁怂恿布鲁克坚持下去,甚至拉上那位跟她暧昧的哥伦比亚大学男生以及男生的醋缸子女朋友。

为了短篇小说的新情节,她必须推着布鲁克迎难而上去寻找前男友的赞助,直到走向一败涂地。

写小说的人都拥有一种上帝般的傲慢,因为他们对笔下的物角色生杀予夺、全权在握。

初学者的写作从生活取材,往往混淆小说作者和生活的角色,忘记了自己是从生活取材而不能为了小说去插手小说原型的命运。

翠西开始去影响布鲁克的生活,以满足她的小说预期。

同样的傲慢还体现在她对待哥大男生的态度上。

明明她对他只是有好感,却有意勾引他,因为她在潜意识里把他当成了另一个小说中的主角。

做这些事时,仿佛可以看到翠西的小说家人格在得意地哈哈大笑。

翠西幼稚的把戏很快被戳穿了。

她把布鲁克当作女主角写进小说的事,以及小说里那些破碎、刻薄、不成熟的词语被当众朗诵出来。

她仿佛被扒光衣服当众吊打。

房间里所有人都站到了她的对立面。

她的尊严遭到彻底的羞辱,布鲁克当场宣布和她绝交。

她们的父母做出了不结婚的决定,所以她们也不必再是姐妹。

不经历几场狗血绝交,不能痛痛快快的成长。

翠西,不到二十岁,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本以为能玩弄生活,反而被生活狠狠上了一课。

在现实中,故事进行到这里基本结束,别去幻想光亮的结局。

你的小说还是被退稿,你的小说原型就此和你分道扬镳。

收起你上帝般的傲慢,不要妄图强暴生活,生活从不会给你一个温情脉脉的回身拥抱。

 9 ) 寻找美国情人

如果《Mistress America》真指的是传说中的美国情人,那么片子里最有资格去追求的,就是Brooke的前未婚夫Dylan。

Dylan其实在故事的一开头就被提到,Brooke把他描绘地如此风流倜傥,如何性感又巨有钱,而当一行四人真的开车到美国的富人州Connecticut找到他时,出现的却是个大腹便便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

他住在乡下的大房子里,去社区敬老院打发无聊的时光,还弄个什么社区农场,与漂亮却无趣的妻子貌合神离。

于是他说起自己在拥有这一切之前的时光,进入高盛之前是个教书匠,曾经也是人穷志不短。

然后是他终于说出来:“i miss New York, man.”还偷偷地去网上谷歌前女友的生活照片。

对于Dylan来说,他想念的其实并不是前女友,更是前女友身上所代表的纽约的生活,那座城市系的所有精彩和光环。

他现在有了自己所想有的一切,离开了纽约,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梦幻般的感觉。

纽约,和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才真正是那个Mistress,因为你会爱她,恨她,羡慕她,喜欢有她一起美好时光,最终,却发现不能将她据为己有带回家——这样的残酷不仅是Dylan,还是仍然生活在其中的Brooke也终将体会到。

Dylan说:“Whatever that you're doing, it's working.” Brooke答:“No, it's not.” 对于跟她命运交错并爱上他的异乡人来说,城市的奢华,财富的诱惑,以及与之带来的神秘,让自己的皮肤里充斥着兴奋和热情的瞬间,甚至夜不能眠。

她的魅力诱惑着他,激发他,满脑子是梦;尽努力地想去得到她,拥有她,整个亢奋到曾经不顾一切。

 10 ) 美国女主人

之前忙找房子搬家,忙德语考试,忙申请季申请学校,经常凌晨才睡,六点多起来补作业,就算闲下来了也丝毫不想去任何精力去补充营养,相反只是想要被一些毫无价值的短视频或者无聊小说把自己包起来,让自己觉得很轻松。

但是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空洞无物,就像女主说的是一具“腐尸”。

朋友说他之前就经历过这个阶段,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狭窄,最后形成思维定势,对世界保持一种偏见。

搬了新家之后决心,重新找回之前热忱的灵魂。

布鲁克 说,“我对一切事物都有热情,但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在这个世界生存。

”布鲁克是一个美国女主人,热爱一切事物,时常会有创意的想法,但从来不实践,最后只是作了成功朋友的嫁衣,但是又不甘心沉沦拜金主义,所以一直在寻找出路,寻找如何在这个世界不改变自我的生存下去。

这种傲慢或许最后还是会臣服生活,但是又要怎么定义臣服,没钱没事业就只能定义为loser的臣服吗。

这些成功的标签只是消费主义营造的陷阱,布鲁克自带的那种,不知疲倦寻找和世界之间的联系的冲动,让我觉得特别热血。

虽然她本人也不是个能一直守住一个想法从头到尾坚持的人,但是各种想法各种尝试就让我觉得很钦佩,因为小菜鸡的我,已经开始逐渐失去发散式思维的能力了。

我刚到德国的状态甚至现在的状态都和崔西一样,想要认识真正的德国,但是每天都是在重复相同的24小时流程,从来没有走进过这个城市的心脏,像一个游子一直漂浮在外,但是这种慢热的性子也不想去打扰其他人,参与他们的生活。

啊好想希望能碰到一个我的布鲁克(实话说,布鲁克真的是那种会给朋友强大勇气和毅力的人,因为看到她一直这么有活力,真的很难不被激励)

《美国情人》短评

前半段格雷塔演的人物刚成型时还觉得很有吸引力,后来去找钱后调度整个变成了话剧范,一下子把前半段接的地气给扔了。女主角演技有点尴尬,格雷塔或许很适合演woody的片子

5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还行

剧情太烂了。完全无法get到导演想和编剧想表达什么意思。

10分钟前
  • Griet
  • 较差

风格上前中后感觉非常割裂,康州郊区宅子里那场戏,舞台剧感十足;三星。

11分钟前
  • 狂接舆
  • 还行

You're a leech. 从姐姐开始去村里拜访情敌的家庭时就开始莫名其妙了,故事太dramatic. Chris

12分钟前
  • Soo Yung
  • 较差

想要加入的校园文学社,当派扣在脸上的时刻就丧失了兴趣。想要住的曼哈顿公寓,当从消防梯爬进去时就掐断了念想。想要成为的美国女主人,当因缺钱面临崩溃时便散发了腐臭。我认为自己是美女,你觉得自己是天才,她相信自己有商业潜能,我们都相信自己是篝火,别人是火柴,像最后的牛仔,孤独而不自知。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能清楚看到导演对Frances Ha在情绪与意指上的归靠,但结构也由此显得颇为刻意。所有微光都在留恋纽约,却不知道如何在这座城市燃起一束花火,我们总要歌颂这世上最后的牛仔,整个人都是浪漫和失败,然后再目送他们一片一片离开。世事如此,握手后再奔波。

14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看似是一个碎片化的舞台剧 整个电影充斥了满满的唠叨还有聊天 没有什么震撼的镜头 却发现这几乎是每个人的同年龄段人的生活 生活中也只能苦中作乐 有的时候要勇敢的选择 拥有自己的生活

19分钟前
  • 都不逗比逗
  • 较差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是能够感慨劫后余生的......

22分钟前
  • Pompano烤企!鹅
  • 很差

空虚寂寞,哈。普普通通吧……

23分钟前
  • 小乔到手
  • 还行

带入三十岁的心态后再看一次 就不觉得brooke伪善了 是个beautiful loser啊

28分钟前
  • saturdaylou
  • 推荐

it's very funny

29分钟前
  • #烧光光#
  • 还行

和伍迪艾伦拜的同一个师傅

32分钟前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较差

感觉很杂, 不过感觉很写实...

37分钟前
  • lowai
  • 较差

这么昏暗压抑的都市丛林冒险,硬是讽刺成温暖的轻喜剧,东西海岸好友身影乱入,基本呼应了他们的私下讲述,也爱死了nerdy quirky的配乐。

39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寫作有啟發

40分钟前
  • 方舒逸
  • 还行

哦,看了整部戏都不知道讲了什么。。。算是。。。女性情感小品?

44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还行

喜翻!“当你过了三十岁,你的渴望越来越强,而可能性越来越小,一年比一年过得快。”

49分钟前
  • 虚清
  • 推荐

跟【弗兰西丝·哈】一个腔调。这个导演我放弃。

50分钟前
  • 较差

喜欢!永远做一个浪漫主义的失败者也挺棒的。Be kind,and fearless.

54分钟前
  • 司令
  • 力荐

要有多么幸运才能遇到一位这样成熟潇洒又特立独行的姐姐,指引你走出大学时代的迷失…她是世界上最后的牛仔,整个人充满了浪漫和失败,她是篝火,其他人只是火柴…

56分钟前
  • 箬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