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感觉过去没多久,但是上一部竟然已经是两年前了。
第一部是棋牌游戏,第二部是太空游戏,第三部是角色扮演类的,就都挺有各种游戏不同模式的特色的。
看第三部的时候还蛮惊喜的,跟头号玩家那种描绘未来的游戏不一样,电影表现的是现在的游戏。
但是这回的第四部是同一群人打同一个游戏就感觉没什么新意了,还违反了前面只有小孩青少年才能进去游戏的设定,让主角的外公和外公的朋友也进去了就很迷,打破世界观了。
外公和朋友那段吵架和好啥的也很刻意煽情,跟剧情也没关系也不感动。
这部的笑点也不是特别多,可能主要还是因为rpg游戏好玩的地方已经在上一部展示完了,就少了很多那种会心一笑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巨石强森为啥两部里面的吻戏都那么难看,感觉想要吃了对方的嘴。
看结尾彩蛋像是游戏机破损导致游戏里的怪都跑到现实世界来了,那就又是第一部的剧情再来一次吗不是吧。
总体来说就是,这个系列在找到下一种模式的游戏之前还是别拍了。
就如强森之前演过的所有(应该是所有吧)电影一样,本片满脸写着“不差钱”,场面恢弘、特效惊人、动作好看,就是那种就算你一开始并没有刻意重视,但一定不会拒绝在电影院中看到的影片。
其中主角一行人因被生气的山魈(特意强调这不是狒狒!
)追逐,而跨越一连串旋转桥的戏份,看上去非常有活力,绝对能想象出假如这真是一场电子游戏,游戏界面中这一幕就会是电影中的模样。
本片在中国内地上映比美国还要早一周,似乎是找准了中国观众们喜爱强森、认可“勇敢者游戏”IP,以及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想要看一部让人热血沸腾影片的心理。
这也让人对于第三部还要怎么拍充满期待——毕竟前两部都好看,第二部也大概率会挣钱,那还有什么理由,不给这颗摇钱树继续施肥浇水呢?
在第一部里,进入游戏里的人分成了两批,第一次是一个独自发现这个游戏的孩子,在游戏里成为飞行员呆了十几年,第二批是十余年后我们的主角一行人进入的,为了让这个故事结局更加的温馨更合理,两批人从游戏中出来之后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时间线,这是无可厚非的。
到了第二部,这就复杂多了。
先是男主独自进入,然后第二天上午自己的小伙伴们和两个老爷子进入,第二天晚上剩余的一个小伙伴和当初的那个飞行员进入,前前后后三批人,并且进入的时间及其密集,率先进入的男主的消失影响到的只有自己伙伴们的时间和生活,但是他们随后也进入了游戏。
问题就来了,如果他们从游戏中出来后,各自回到各自的时间线处理起来就很棘手,男主回到了自己消失的夜晚,第二天去和小伙伴们会师,但是这样的话他的小伙伴们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又进了一次游戏,如果知道的话,就成了一个悖论,因为这样他们就不会去男主的家,但是不知道的话又像是记忆消失更别扭,而第三批进入的人是回到第二天晚上还是上午......越说越乱,逻辑也理不清楚。
其实在第一部里就有这样的弊端,比如飞行员老哥回到了早主角们十余年的时间线,难道在这十余年里家离得这么近他们就没有见过一次?
他们从未来改变了过去,但是自己作为未来的人并没有受到已经改变的过去的影响。
之所以第一部口碑相对较好只是因为作为一个商业电影,并不会有太多人去想到这方面,大家也仅仅是图个乐呵,况且十多年之差的时间线相距已经比较遥远,如果不是因为第二部,可能我到现在都不会想到第一部的时间线方面的问题。
在这方面,第二部的处理是选择让主角一行人回到同一个时间线,用最少的镜头,仅仅表现爷爷失去朋友的复杂心情,可能片方也在尽可能的避免在这方面引起太多的讨论和争议。
但是第二部在这方面的缺陷就是三次进入的时间线离得太近了,至少是对于我,它让我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这些人的时间线的问题,然后对于故事的设定才开始感到别扭,但是左思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这明明是第一部就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这个故事本身的问题,因为没有看过老版本,还不清楚当初是怎么处理的)我并没有指责这部电影这方面处理不当,毕竟如果我是编剧的话我也没有想到一个万全之策,只是单纯的把这个问题挖出来聊聊,毕竟商业电影有的时候看之前还是要放下一部分脑子的。
如果勇敢者游戏真的存在,应该很少有人能抗拒它的魔力。
平平无奇的小孩,突然孔武有力,博学多识,身手敏捷,再不济也有一两样杀手锏,有一两个帅炸众人的高能时刻。
于是这部续集来得名正言顺。
丛林沙漠吊桥雪山纵横无匹,吉普车赛鸵鸟,山崖上玩蹦极,城堡里大乱斗,天空飞船火焰熊熊。
满屏都是巨石强森的拳头,凯伦吉兰的大长腿,还有那些此起彼伏的尖叫脸和吐槽脸。
有时候你会哑然失笑,那样的九死一生都闯过来了,然后就那么手一滑丢了条命。
但细想又不觉得荒诞,玩游戏的都经历过,前脚过五关斩六将有惊无险,后脚一时大意失了荆州。
当然勇敢者游戏从来不止是惊险刺激和滑稽幽默,尤其是只剩一条命时并肩作战过,真的很难不把那份情谊看得无比重要,并把它延续到游戏外的肉身世界。
上一部讲的是边缘少男少女的友情和爱情,这一部加了许多老人戏,有秒回壮年的雄姿勃发,有对崭新天地的好奇不适,更多的是人到暮年,通过一段奇遇,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这似乎是我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见,老人的心结可以靠游戏解开,老人的心愿可以靠打游戏来完成,老人可以在游戏里找到圆满的归宿。
也许是年纪大了,我对里面那些缅怀往昔,珍视回忆,以及在仅剩无几的光阴竭力去弥补缺憾的冲动,有着强烈的共鸣。
所以我喜欢这个续集超过前一部。
这一次的冒险越发脱离奇观和笑料的载体,更加深情地点出了游戏可以承载的温暖和励志。
勇敢者游戏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大混蛋,你会咒骂它,躲着它,想逃脱它,但你无法拒绝它,也不禁感激它所改变的一切。
哪怕你一度恨透了它,最终也绝不会后悔过有那一段华丽的疯狂。
就像那一群年轻人约定永远不再回去的时候,每个人脸上明明都缀满心照不宣的笑。
现实是繁星点点的夜空,勇敢者游戏是光彩夺目的流星雨。
流星转瞬即逝,但你可以在仰望星空的时候,知道那里曾经那么灿烂。
《勇敢者游戏》系列的第二部来了,巨石强森率原班人马再次征战尤曼吉,除了熟悉的丛林、巨蟒、吃人的大河马之外,这次的游戏剧情和通关难度都全面升级!其中有沙漠中铺天盖地的鸵鸟群,有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异域小镇,还有峭壁断崖间的浮桥,成千上万的山魈汹涌而至……无论哪个场面拿出来都足以让人肾上腺素爆表!看着主角们分分钟处在命悬一线的状态,不禁全程替他们捏把汗。
很刺激,看着特别过瘾
首先我想说下奥卡菲娜,前段时间闹得蛮火的尚气的女主😂能在这里一睹芳容确实挺意外。
话说奥卡菲娜在《勇敢者游戏》里造型倒是没有之前所见宣传上的那么不堪,没有刻意表现一种狭长眼睛,就是驼背略严重外加个子有点小。
看见奥卡菲娜,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大学同学,长相略有几分相似:一样的不协调的丹凤眼,宽颧骨造就的大脸盘子,外加过于平面化的脸部造型。
《尚气》若是男女主不换人,漫威可就真是太飘了,黑镜里的华裔男不香吗?
电影的剧情内容没什么值得一说,倒是这个题材勾起一些回忆。
十二三年前吧,姑家哥哥在店里帮忙,那时候时兴一些网游小说,剧情就是类似这种人类意识利用装备进入游戏开启冒险的故事,跟《头号玩家》一样。
我哥手里有许多这种小说,我也跟着看了不少,也算是接触的最早的网文了。
那些小说套路都差不多,主角光环大杀四方,挺适合底层小年轻拿来yy精神高潮的。
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角色进入游戏大部分都有选择神兽这个设定。
我印象中最精彩的两本书,书名不记得了,但故事内容其一是主角在游戏里违规拥有俩神兽:狻猊和狌狌(如果没记错的话,反正就是一个狮子一个知晓万事的白猿);其二主角的神兽是一匹银色的狼。
当时看完意犹未尽,还追问我哥哥有没有续章,我哥哥不耐烦了就回我,主角最后收服了四大神兽成为游戏最牛逼的存在,我这才欣欣然😂当时的我还是蛮痴迷于动物的,我幻想拥有一匹白狼为坐骑,却担心于它皮毛弄脏,又替它幻想出萦绕周身的保护膜加脚不沾地悬空前行的技能。
那时候还流行玩陀螺,我曾幻想我拥有一个巨大的陀螺,我住在里面开着陀螺穿行于地下。
甚至我还幻想拥有一个UFO般的家作为我自己的世界,哪里安装武器哪里当作卧室都想的煞有介事。
小孩子的想象力创造的世界啊,多么瑰丽而有趣。
小时候,总是能长久的沉浸在幻想中,现在倒是慢慢失去了这份能力与资本。
现在的幻想,倒是成了幻想拥有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自由…现实的枷锁,把想象的翅膀已经牢牢束缚。
从红白机到网游再到手游,从魂斗罗到暗黑2再到王者荣耀 《勇敢者游戏:再战巅峰》可以给到3.5星,比较中意一个点,就是富有“游戏精神”。
并不是说电影像游戏,而是说情节和人设中融入了很多设定,编导绝对是个游戏宅,否则不会将这些游戏元素与情节碰撞出神奇的火花。
所以这部电影,乃至第一部, 在类型这一维度,非常草率和陈旧, 但在元素方面,囊括几乎游戏发展史上最能体现“游戏性”的设定。
路人局+随机选人比如,那几位倒霉蛋没有选人的情况下进入游戏,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段打游戏的一段时光
在那个“聚众”泡网吧联游戏的年代,我们曾经很迷恋一款叫做“魔兽真三国无双”的RPG地图,五五对战,当时算是玩得天昏地暗,联机对战、路人局开黑什么都干过。
(那时还没有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这些,DOTA也不算出名,比较流行的是3C这些)玩的时间长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英雄角色,最抢手的就是诸葛、赵云、典韦这些名将,后来为了寻求挑战,小伙伴们就开始随机选英雄,但这些英雄里总有几位二五眼,比如刘备、糜竺、曹操这些的,要是随机随上这些角色,玩的时候甭提多难受了。
(如果有玩过这款游戏的小伙伴,估计跟我有类似的体会)但为什么我们依然乐此不彼的“随机选人”呢,正是因为好玩刺激啊,就跟我们抽盲盒的性质一样,随上烂角色,就心甘情愿呗,万一随上好角色,那就牛逼了,这种赌徒心态,可真是受不了。
这样的噱头,正是第二部的出发点。
说实话,第一部别看他们都各自选人,但从性质上来说更像“随机选人”,因为都是选择不熟悉的英雄,且与个性反差极大,表里差异化的设定的是非常成功的,造成的那种反差搞笑,是核心卖点之一。
第二集依旧沿用了如此设定,但第一部好歹是建立在同班同学组成的团队上,而第二部不但是“随机选人”,而且是“路人局”(一种对战模式,参与游戏的人互相不认识且来自天南海北,没有一起训练过,所以配合的默契程度较低),这是进化手段。
PS,本来用不顺手的角色,用的时间长了好不容易习惯了,也习惯自己的定位了,结果突然又让你用了个属性和类型不一样的新角色,所有的一切都得重头再来。
(我当年玩RPG,只会用近战英雄,但后来玩魔兽真三,总是“随”上远程英雄或法师,慢慢的我就习惯当下的玩法了,时间长了在回头玩近战,反而不太适应)。
新加入了两位角色,一位老顽童(斯宾塞的爷爷),一位老慢性子(爷爷的基友),他们没有一起训练过,所以配合的默契程度较低,有时候甚至热衷于单挑、拼装备、拼打钱速度,说的就是老顽童饰演的勇石博士。
本片这几位,在新的冒险中,首先面对的就是一场大型“随机选人路人局”。
这种方式,哪怕再熟悉的关卡,对于玩家来说也是一场挑战,更何况本片还是“勇敢者游戏”第二代,对于玩家(角色)来说,这是一场艰苦的路人局,但对于旁观者来说,却是妙趣横生的洋相百出。
因为观众本着看热闹的心态,角色之间生疏的配合,以及面对不熟悉角色时的别扭“手感”,都可以进化为电影的笑料。
电影用心地经营人物关系间的轻松和场面上的紧张感,从剧作上看来,编导试图制造出张弛有度的节奏和泰山崩于前而谈笑自若的英雄派头。
而实际上,这就是表里角色差异化所营造的戏剧和喜剧效果。
跟第一部如出一辙,但屡试不爽。
你让吐槽成瘾的凯文·哈特变成一个语速迟缓的慢性子?
你让高大威猛的冰箱这次变成一个弱不禁风的大胖子?
你让巨石强森耳朵不好使腿脚不灵便?
这样源于角色甚至演员本身的反差,本身就是一出喜剧。
失控的魂斗罗本片是很有情怀的,不仅仅是因为《勇敢者游戏》这个片名所带给我们的回忆杀,更多的还是重启之后,系列对FC红白机时代游戏关卡和网络时RPG游戏“玩法”的融合。
这是该片“游戏精神”的第二方面。
几大关卡像极了《魂斗罗》,也只有FC红白机才有这样的短平快且单一化的关卡设计: “丛林逃亡”“荒漠求生”“索道冒险”“寒地闯关”,再加上最后古堡大战,冷热交替应接不暇,场景变幻之频繁,也只有“关卡”的设定才能自圆其说,否则的话,很少有电影的正序剧情能够涉及到如此多的场景。
在某些场景上,也的确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瞬间。
不要怀疑好莱坞电影对视觉场面的营造,尤其在这么多变的场景之下,更有用武之地。
《魂斗罗》,每关的场景都不一样,甚至玩法都有别,横版过关到竖版过关都有,本片的关卡的设定,除了场景的变幻之外,还考虑到了多样化的玩法,是对多元化游戏风格的融合。
比如沙漠关,好似《极品飞车》的竞技类,追逐你的变成鸵鸟;而索道关卡,不就是《青蛙过河》这种益智类游戏啊;攀爬雪山的关卡,就是《魂斗罗》第三关的竖版过关玩法;最后大乱斗,几乎是一场格斗游戏。
对了,还有星云再次延续了前作的“Dance Fighting”(战斗舞蹈),还是那首《Baby I love your way》,明明就是《节奏大师》!
此外,游戏对电影的渗透随处可见。
★选择拥有不同技能的角色,再加上技能界面,这一点颇有街机的味道
★重复单调对白的NPC(非玩家角色),则会让当年沉溺于《仙剑奇侠传》类RPG游戏的玩家们会心一笑;
★道具的运用、第三人称视角、任务式的闯关设定则更多是向《古墓丽影》等后期电脑或PS类游戏投来橄榄枝。
★不要忘了,在“魂斗罗”式的关卡设计中,还有一处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本片与前作都有类似小镇(大本营)的存在,给玩家补血,卖装备的地方,是以《暗黑破坏神》为首的RPG游戏的标准设定。
而在电影中,“小镇”变成了角色之间升华默契度的存在。
★还有,团队合作则是对当下网络游戏,甚至手游的示好,因为在以上列举的游戏时代里,单人、双人是标配,四人同玩的街机已是极限,5人以上各司其职的角色扮演类游戏代表着现在的主流方向。
都玩过《王者荣耀》吧,本片的角色分布也是如此哦!
就拿最后一关boss战来吧,有上路(凯文哈特与杰克布莱克在堡垒),下路(强森领衔的盗宝),还有中路(小乔的营救)。
从红白机到网游再到手游,一个都不能少!
从“借命”到“换人”的游戏精神(有剧透)电影中各种游戏元素的出现,是故事逻辑被顶到极致时的必然结果,是先有逻辑,后出现场景,而不是为了场景去匹配人物和故事。
哪怕这个“逻辑”处理的很平庸,很草率很俗套,但依然拥有逻辑上的自恰。
简单而言,故事没有突破桎梏,但可以自圆其说,而在此基础上,建立在故事上的场景和动作场面,也有了足够的娱乐价值存在观。
如上所示,“游戏”的娱乐效果、启智、冒险、竞技、团结等,这些在本片里都有价值观输出, 而且最核心“游戏精神”,远不止如此。
比如上一部作品,三条命的设定与死光后可以“借命”(互相借命)的规则,明显是向《魂斗罗》这一类经典红白机游戏致敬,这是昔日的游戏精神所在。
个人认为,这是导演对昔日游戏环境的一种怀念,怀念那个“是兄弟就让我借一条命,不是兄弟我偷一条命也行”时代,在那个游戏性相对单一的岁月里,这是那个年代的团队合作。
如今随着手游和网游的普及,当年“一命通关”的那种成就感,乃至跟小伙伴“借一条命”的合作精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团队精神,五对五,你冲锋我埋伏,他偷袭,还有一个奶人的。
近战远程、主力辅助分门别类,这样的团队合作,这是这个年代的游戏精神。
PS,说回到卷首,魔兽真三里刘备这个英雄是公认的废物,但也也不怨人家英雄不好,就是用不顺手而且不爽而已。
刘备就是的纯辅助型,就是在战场上“拉人”的(那招拉人技能练好了,可以无差别救我方英雄)。
我这个铁头娃,喜欢用赵云的,冲在前面的玩法,自然玩得别扭,别说我玩的别扭,大部分玩家都这样。
很少有人用这种战斗力几乎为零,甘愿躲在后面奶人的角色。
一场对战,可倒好,不能上战场不能收人头,奶不及时还被人骂,顶多打个野,搁你你愿意吗?
这不是说得就是电影里的大块头冰箱吗?
在游戏里,两部没次都是辅助英雄!
而本片,三条命的设定依旧保留,但不再借命,而多了一种全新的噱头,换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换人系统是当下如《剑网3》这样的手游比较流行的,这是一种游戏发展的趋势,用的不顺手或者希望尝鲜新角色的,可以中途换角色。
(我特么当年随机选角色玩“魔兽真三”的时候,怎么就没有遇到过可以换人的情况??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样的设定不就丧失了游戏乐趣啊,这跟外挂有什么区别?
并不是这样,因为恰恰这是这个时代“游戏精神”的体现。
我们当年玩游戏,为了一命通关钻研无数遍的劲头,真的不多见,是时代所限,被逼着没办法才这样做,假如有秘笈的话,谁还成天把玩游戏当锻炼意志力啊。
所以当《魂斗罗》可以调出30个人的时候,很少有朋友痴迷于“一命通关”,只要能通关就行!
而如今呢,为了多元化的游戏属性,随机选人,甚至中途换人也都出现了,对于新一代玩家来说,这是时代赋予游戏的体验,这样的游戏可玩度,反而提高了。
因为并不是我们玩游戏是为了刻苦钻研,是因为当年没有这种条件!
有这高级货谁还折腾那些啊(电竞除外啊)!
归根结底“游戏”是要给人带来快乐的啊!
电影也是一样,最为核心的主题,仍然是“快乐”。
多元化的关卡设计,囊括近几十年游戏发展史上最能体现“游戏性”的设定,从古早时期的“借命”到次时代的“换人”都有,绝对顺应了新旧时代里众多宅男宅女们昏天黑地打游戏的那种情怀与娱乐。
就像通关之后角色高呼的那句话“Jumanji”,不就是我们由心而发大声呐喊“通关了”这样来自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释放吗!
这就是我们所谓“游戏精神”!
公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lim微博:乌鸦·火堂
经典IP续新篇——《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
今天聊聊电影《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
片名Jumanji: The Next Level (2019),别名逃出魔幻纪:霸气升呢(港) / 野蛮游戏:全面晋级(台) / 勇敢者游戏2 / 新勇敢者的游戏2 / 勇敢者游戏4。
提到《勇敢者游戏》,大家总会拉出1995年的经典第一部《勇敢者游戏》说一说。
著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领衔主演的这部冒险幻想电影,成了很多人童年的经典记忆。
各种动物在大荧幕上狂奔,引得影院内惊叫连连,大家都记住了充满原始狂野气息的场面、栩栩如生的特效,还有那模糊了现实与幻想脑洞大开的创意。
我们要对敢于尝试翻拍经典影片的团队给予充分肯定,翻拍经典和脑洞大开毫无限制式地开发IP不同,翻拍经典IP需要的勇气和负担更大。
物色导演演员人选良久,2017年时索尼哥伦比亚才推出了翻拍续集《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Jumanji:Welcome to the Jungle)。
好在剧本还行,几名演员的表现符合观众预期,《决战丛林》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这也提供了继续拍摄的勇气和基础。
2019年的《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Jumanji: The Next Level)像是续集的续集,从这方面来看,需要的勇气更多了一些。
《勇敢者游戏》系列的基石就是将现实人物投射到游戏世界里,拍摄到第四部时,同样的基础套路不会变化,但也不能让同样的内容拍四遍。
让有血有肉的人进入电子世界有点儿赛博化的感觉,其实最开始这种点子出现在《创战纪》里。
只是《创战纪》年代久远,主题过于深沉,翻拍过一次,还重新推出了动画剧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说直白些,《勇敢者游戏》让这个点子无脑化,摈弃了那些关于社会制度、人性神性的深刻讨论,完全将电子游戏中的感官刺激视觉化,重心全部放在人物角色冒险上。
无脑化的《勇敢者游戏》大获成功,深受观众喜爱,本来大家看娱乐片就是去放松的,太过深沉反而不轻松。
《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像是经典IP开启资料片。
影片延续了前作的诸多优点,在视觉特效方面进行改进升级。
以强石、星云领衔的冒险小队这次要在沙漠、雪山、丛林等各种地区进行冒险,遭遇充满当地特色的生物。
就像横版过关游戏一样,小惊险不断,小高潮一波接一波。
既然《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是一部定位于冒险喜剧的电影,那么影片的缺点同样会很明显。
照顾了爆米花需要,剧情会显得很傻。
本来大家就是想放空大脑,在虚拟世界里轻松一把,看着爆米花电影安心吃着爆米花就得了。
如果这时候还有人想要攻击剧情等类似方面,大家可以直接无视相关言论。
毕竟,本末倒置的杠精就是喜欢刷刷存在感。
另外在创新方面,新作中为角色们增加了弱点,使得冒险更有RPG的味道,同时还引入新角色明和黑马,扩充了主角团队。
这个套路就像游戏推出DLC一样,改进、升级,总能带给玩家一些新鲜玩意儿。
和《创战纪》类似,人类能够率先进入赛博世界的确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选择。
即便肉体消亡,精神还能在电子游戏里永生,倒也不错。
真正值得吐槽的是,影片中亚裔形象符合老美一贯的刻板印象。
大饼脸小眼睛,瘦弱无力,专营盗窃,整了个花里胡哨的太极抵不过一拳。
好莱坞深谙此道,掌握话语权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操纵意识形态。
游戏世界再升级,经典IP续新篇。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此文转自公.号 :一杯子的事儿三年前,经典游戏《勇敢者游戏》被重现于世,巨石强森出演的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也终于上映凭借着优秀的演员团队和后期处理,在全国拿下了9.6美元的惊人票房。
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击败《前任3》,逆袭《星战8》,烂番茄满意度高达87%三年后,电影再次回归,这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
1看看第一部在第一部中里,四个高中被吸进游戏中,变成不同角色。
每个人进入的游戏角色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截然相反。
瘦弱的书呆子变成了肌肉猛男内向的女学霸变成了少男杀手篮球主力变成了瘦小的动物学家万人迷校花变成了中年发福的大叔
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技能和弱点所有人只有通过完成游戏人物,打倒最终boos才能回归现实生活。
2再看看二部而在第二部中,几个小伙伴,从高中升入了大学。
但书呆子斯潘瑟却在回归现实后,越来越自卑,心中越来越想再感受一次“勇石博士”的感觉圣诞节前夕,四人组原本约好了一起吃饭,可斯潘瑟却因为内心的纠结,没有赴约。
于是他们找到了斯潘瑟的家中,认识了斯潘瑟的爷爷埃迪和他的好友迈洛。
到了之后,他们发现斯潘瑟又进入了那个尤曼吉游戏机,于是为了拯救消失的他,另外三个人决定再次集结,重新回到游戏冒险世界。
而与上一部不同的是,这一次,爷爷埃迪和迈洛也被卷进了游戏世界里。
并且每个人还随机拥有了角色爷爷埃迪变身成了勇石博士迈洛变成了黑人动物学家篮球主力变身成了中年大叔女学霸还是那个少男杀手
还增加了新的人物角色,女神偷明,而最神奇的是,万人迷校花,这次变成了一只马...
除了在角色上进行了创新之外,《勇敢者游戏2》在场景关卡的设置上也更加丰富,不再是单一的“丛林决战”而是被分为了戈壁荒漠
西部小镇
峰林浮桥
冰山要塞
各个场景中各种NPC动物,包括山魈、鸵鸟、蟒蛇、鬣狗等野兽的设计,还原度近乎百分百。
这样的电影如果过仅仅只是为了观影效果和爆米花快感,是很不错的3无情吐槽1、鸡汤莫名其妙这部电影主要的精神层面的内核是:拯救爱情
挽回友情
照亮亲情
吐槽①:拯救爱情斯潘瑟因为自卑重回游戏希望找到原来的感觉,,,,就好像中年男人去找伟.哥重拾自信一样,既然第一次进入游戏之后会自卑,难道这第二次进去之后就不会了吗???
吐槽②:重拾友情电影里,爷爷和迈洛因为15年前,迈洛擅自卖掉店铺这一件事分道扬镳影片的前半段两人闹矛盾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然后迈洛向爷爷吐露心声爷爷知道:迈洛快死了然后就和好了呗....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迈洛15年没有回来找爷爷,快死了才回来想要满足心中的遗憾....不好意思,杯子真的不懂里边的“友谊”的点。
吐槽③:照亮亲情影片2个小时,真正的跟亲情有关的就是开头斯潘瑟与爷爷的拥抱,和结尾斯潘瑟和爷爷打“video game”,抱歉,俺也没看出来。。
4总结优缺1、优点
第二部相比于第一部情节更丰富人物更多元特效更震撼笑点更突出2、缺点思想内核山体滑坡:第一部的歌颂成长,到了第二部内核混乱笑点与剧情格格不入:生拉硬凑的搞笑5结语续作在影坛里能越拍越好的确实不多,因为前作的精神高度和创新,是续作很难突破甚至平衡的,为了让续作同样具有新鲜感,导演需要在50%+还原的同时,增加新的东西,这一点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彩蛋
可以看出来,游戏被再一次打开,只不过这一次却让游戏的世界的生物进入了现实生活
作为爆米花电影,《勇敢者游戏》确实已经十分优秀了,尽管第二部的槽点还是那么多,但是我依旧期待第三步的惊喜和欢乐
第一部还行,第二部的这个垃圾剧情而且角色涉及侮辱亚洲女性,是怎么给到5.9的?
笑点都是用角色切换和碎碎嘴。
而且第二部再玩第一部的刻意掉命留最后一条营造紧张感已经不好使了。
整个关卡设计略显弱智,都是搏命式过关,没有体现出非战斗角色的作用和能力,一直都是拼命跑拼命躲,他们的配合都没体现,我觉得最多就给5分了。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