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偷袭

The Great Raid,卡巴纳图大营救

主演:本杰明·布拉特,詹姆斯·弗兰科,罗伯特·马莫内,马克斯·马蒂尼,詹姆斯·卡佩内罗,马克·康苏斯,克雷格·迈莱赫兰,弗雷迪·乔·法恩斯沃思,莱尔德·曼辛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语言:菲律宾语,英语,塔加路语,日语年份:2005

《大偷袭》剧照

大偷袭 剧照 NO.1大偷袭 剧照 NO.2大偷袭 剧照 NO.3大偷袭 剧照 NO.4大偷袭 剧照 NO.5大偷袭 剧照 NO.6大偷袭 剧照 NO.13大偷袭 剧照 NO.14大偷袭 剧照 NO.15大偷袭 剧照 NO.16大偷袭 剧照 NO.17大偷袭 剧照 NO.18大偷袭 剧照 NO.19大偷袭 剧照 NO.20

《大偷袭》剧情介绍

大偷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将兵力投入欧洲战场,无力挽回菲律宾战事,导致一万名美军、六万名菲军在巴丹半岛被俘。日军一直残酷对待这些战俘,军部更于1944年一月决定屠杀俘虏,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发生在44年一月四天中的故事。 游骑兵上尉普林斯分属幕西中校的队伍,他们接受了在麦克阿瑟将军北上过程中营救某战俘营里500名美军的任务,由于日军对待战俘毫不留情,此次行动必须高度隐秘。同一时间,战俘营中的少校吉布森(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正艰难的为生存和获取外界信息而努力,虽然当地有护士玛格丽特等人想法设法为战俘提供帮助,但缺药的状况一直存在。为执行屠杀命令,宪兵军官长井接管了战俘营,而战俘营外,游骑兵战士们经过秘密行军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营救成败,很快就要揭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烈杀令玫瑰香水初潮乌托邦隔凶杀人云上情歌狼殿下银色溜冰鞋病房里的故事小凉宫春日的忧郁金之国水之国女人的反攻新玫瑰瞳铃眼租个女友回家过年中国维和警察时空罪恶龙族第二季寻找她IRIS2黑水巷用甜酒漱口为奇迹做准备左耳分裂大师合伙人之路最长一枪夺命梦魇杜拉拉追婚记我只在乎你那时的我们

《大偷袭》长篇影评

 1 ) 有史实光辉加成的该片本应再好一点

音乐不错,翻译傻逼,竟然扯到叶子楣,劣质“本土化”想法令人恶寒。

我一直很讨厌这种硬拗的“接地气”翻译。

电影演员台词好像是配音的,有时没对上口型,看的不舒服。

而且不同的人,为嘛都一个调子说话?

后期才发现区别。

爱情戏太生硬了,而丹尼尔上校那样塑造挺失败的,除了作为“深情的悲催的爱人”,他上校的身份说明电影本不应该忽视掉其作为战俘首领作用属性。

尽管病入膏肓。

比如他和众手下,有怎样的心境变化?

众战俘应有不同性格,心理冲突详细描绘,本片却完全忽略。

另外则是日本军人描绘了,日本军人这里可是有1.2万人哎,100多人偷袭救人成功,一定有特殊的原因在里面。

电影却只了枪突突突部分,而且日军从上到下,竟然战斗力菜的要死,很容易就死了,感觉有点,,,此片选择题材讨巧,史实自动增光,前半部分美军的筹备,忐忑拍的蛮好,但后面还有应该再补充说明的东东。

总之从电影角度看,此片本应做的更好一点。

 2 ) 看电影《大偷袭》的几点思考

1、男人的心情,对事业/战争/尊严的心情…在未知和危险前,居然还有两人主动请缨。

2、那年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大兵,日后再看到亚洲面孔,会不会很恐惧?

3、菲律宾和中国的关系?

和美国的关系?

和日本的关系发展与变化?

4、日本人、中国人:坏、傻?

5、一个人、一支部队、一个国家的存在都需要帮助与盟友!

孤军奋战是不科学的!!

——提高结交盟友的能力,巧用利益关系。

6、打仗的部署、分工、分节奏,真厉害!

7、不同国家对对俘虏的态度…..信仰和关怀…..8、日本人的洗脑事业!!!

 3 ) 这是丹尼尔获救死亡后转交给玛格丽特的信

亲爱的玛格丽特:三年来,我目睹了难以形容的惨状,写这封信似乎毫无意义。

我常想着我们在一起,我的人生将会如何。

但随着岁月的流失,我开始明白,这只是痴人说梦。

有一件事情我一定要告诉你,你对我的重要性难以言喻,不只是对我,而是对这里的所有人,有你给我的勇气,我才能为手下打气。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拥有第二次机会,我对你的思念,言语难以形容,对你的亏欠,更是永远无法偿还。

爱你的丹尼尔 上

 4 ) 我很喜欢前半段

看到有人说前半段不好,我因此差点没去看。

看完了,最后的营救固然精彩,我重点要说的是,我很喜欢前半段:第一天的铺垫和第二天的推进。

是不是更喜欢刺激的战斗?

在那种场面中,少不了英雄主义的俗套。

一对一的单挑,大快人心的对日侵者的扫射。

可是这些都不及前边“冗长”的铺垫的功力深厚,捕捉细腻。

菲律宾的闷热气候下,胜利近在眼前,却没有得知这种巨大的喜讯的喜悦和解脱感。

每个人都是低声,除了日本侵略者嚣张而败坏的吼叫。

音乐始终是克制的小号,直到结尾的记录片时间才昂扬起来。

在这暴雨之前的第一天,影片很好地把握了事件的氛围。

美国人,日本人,本来都不是菲律宾土地上的人。

如今这里的战争就要结束,他们传达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被关了三年的战俘:他们(麦克阿瑟)这回又要晒晒日光浴然后返回澳大利亚去吧。

美军:就要胜利了,但还有兄弟被俘虏着;而且这不是我们的土地。

日军:我军必胜!

影片是咖啡色的,弥漫着即将战败者的绝望,和即将战胜者的哀愁。

有比胜利更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影片的主题。

所以,这种氛围的塑造非常准确。

跋涉营救指挥者的脚疾,战俘营军官高大而虚弱的形象,女护士,奎宁,传达了疾病和需要救治的印象。

这里坚持着控制和坚忍,导演很好地克制了英雄主义宏大叙事的欲望,使这个电影成为一个别开生面的战争营救片。

在生命面前,那些宏大的主题反而渺小。

为什么他们会取得如此殊荣?

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获得荣誉。

 5 ) 乱世儿女情更深

以战争为主线,并辅以爱情,使本片传达了爱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营救俘虏在战争中历来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使,尤其是敌我兵力又相差如此悬殊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惊心动魄的战争相比我更喜欢温情脉脉的爱情故事,Margaret与Gibson相互爱慕,在他们心中对彼此的思念超越了一切。

尤其是Margaret,虽然她曾信誓旦旦的说,只要有一个美国人还在集中营,她就不离开Manila。

但谁都知道,她是因为Gibson才在这个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地方一呆就是3年。

当偷袭成功,Margaret满怀希望的去找她心爱的人的时候,只是看到一纸短信和爱人那苍白的脸。

斯人已逝,徒呼奈何。

人说乱世摩挲儿女情,原来乱世儿女情更深。

 6 ) 每个行动都是一个project

记得某人说过,老美的片子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这片子也不例外。

以120人对抗1万人之众,这显然是个预算很低、风险很大的项目。

和所有的项目管理一样,低预算高风险却要得到高回报,需要的是精英的头脑,和心存信仰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经验未必是好事,菜鸟未必办不成事。

菜鸟有激情,容易被洗脑,习惯互相依赖,互相合作,这是这120人的心理优势。

作为统帅,要有洗别人脑的本事,要有让大家团队合作,让大家充分发挥潜能的能力。

危险的是,这个统帅居然也是个菜鸟。

虽然旁边有个老将监督和指点,但我们还是忍不住为这群人捏一把汗。

这个case不简单,这个project不好做。

当最后胜利的那一刻,我发现,把打仗的技巧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是很有必要的---平常需要不断地练习,积累知识和技巧,到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好计划,然后坚持按计划实施,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以收获最多的回报。

 7 ) 营救行动

2022.05.08

一九四四年随着美军在菲律宾大反攻,节节败退的日军开始屠杀战俘营里的美军战俘。

美军第六军克鲁格将军属下亨利·穆希中校奉命带领第六突击营突入敌战区,抢先一步解救关押在卡巴那图安战俘营的美军战俘。

行进途中,他们遇到了去战俘营接管的日军宪兵部队,还发现了有条不紊撤退的日军部队的车队,让美军士兵震惊的是被日军开着坦克屠村后的惨状。

日军撤退了,没人看管的战俘们打开日军的仓库,发现堆积如山的罐头等食品,洗劫一空。

很快日军宪兵部队接管了战俘营,他们更加残酷的虐待战俘。

战俘营里美军战俘指挥官丹尼尔少校和在马尼拉医院工作的玛格丽特应该是“还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的恋人关系,玛格丽特一直和地下组织在马尼拉积极组织救助,可是丹尼尔已经得了恶性疟疾,奄奄一息。

日军在菲律宾的统治异常严酷,溃败前的日军在马尼拉更是展开最后的疯狂,到处肆虐,大开杀戒。

在马尼拉医院工作的玛格丽特亲眼目睹凶残的日军带着人来指认地下组织成员,当场枪毙,连个审讯都没有,更别说一个公平的审判了。

平民尚且如此,更何况战俘营里的战俘,玛格丽特精神几近崩溃。

日军指挥官永井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明明是来执行屠杀战俘任务的,却还假惺惺的和丹尼尔保证只要没有战俘逃跑,各自相安无事。

永井试图策反丹尼尔“我给你的是一个未来”,对于他的承诺丹尼尔嗤之以鼻,“你无法控制我的未来”,一个即将投降的败寇给的承诺一分钱都不值。

这边日军焚烧战俘营的燃料都准备好了,就等东京的命令。

那边美军却因各种原因无奈退迟了一天行动。

情况紧急,危在旦夕,偏偏就在这延迟的一天,战俘营里发生了战俘试图逃跑事件,永井摘下了虚伪的面具,亲自冷酷的挑选了十名战俘,结果十一名战俘死在了获救的前一天,十分惋惜和遗憾,看着战友死在黎明前,丹尼尔痛心疾首。

营救行动的关键是战俘营以东800米处的卡布桥,炸毁那座桥才能阻断日军的增援部队通过,保证营救行动成功。

战俘营有250名日本兵,河边有1千人,附近的日军加起来有一万人,而美军只有120人,这个行动凶多吉少,只能祈求上帝保佑,奇迹出现,保佑美军全身而退。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照射着战俘营前730米宽的开阔地,一百多美军士兵匍匐前进,场面十分绚丽壮观。

预先约好的美军飞机及时出现,干扰了日军的注意力,让美军更加接近战俘营。

天完全黑了下来,7点半钟,预订的时间到了,偏偏这个时刻,负责打响第一枪的莱利少尉来了慎重劲,一定要再检查一下士兵们是否全部就位。

结果多此一举,士兵们十分钟前就到位了,前后耽搁了十几分钟,把穆希中校急的火冒三丈,(看到这里,想起一句俗话:不怕蹦蹦跳,就怕软毡帽,真想干事的还是性子急点的好)终于莱利少尉打响了第一枪。

拥有自动武器的美军火力强大,把完全没有防备的日军给堵在屋里吊打。

火箭筒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坦克、汽车和摧毁房屋不费吹灰之力,不是用火箭筒及时炸毁了日军的坦克,麻烦可就大了。

反观日军的单发步枪在黑灯瞎火的盲打中命中率不高。

迫击炮,打出去的三发炮弹没有一发命中目标,只是把撤退的美军吓得不轻,不过歪打正着,乱飞的弹片还是把医生给炸伤了。

武器的代差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头回见日本鬼子的机关枪能上刺刀,不过样式让人感觉怪怪的,查资料才知这是日本在没有购买生产许可的情况下山寨的捷克式机关枪,给捷克式机关枪加上了刺刀,这个改进堪称捷克造系列里最失败的一个设计。

连枪带刀十几公斤重,实在无法想象矮小的日本士兵抱着这么大的枪拼刺刀。

估计真拼起刺刀来,受沉重的机关枪拖累,鬼子兵胜算的机率不大。

不过慌乱间永井还真用它扎到了一个美军上士,也算是没有白设计这么个怪物吧。

1945年1月30日,在经历三年的囚禁后,511名战俘被救出卡巴那图安战俘营,在这次行动中,两名美军丧生,21名菲律宾游击队员阵亡,一名战俘在获救后身亡。

亨利·穆希中校和罗伯特·普林斯上尉获颁陆军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杜鲁门总统给玛格丽特·乌特斯基颁发了自由勋章,表扬她的杰出勇气和毅力。

卡巴那图安突袭行动至今仍是美国史上最成功的救援行动,没有之一。

玛格丽特终于没能见到活着的丹尼尔,面对丹尼尔的遗体痛不欲生。

丹尼尔留给玛格丽特的绝笔信字里行间充满诀别的伤感和绝望,看了让人心如绞痛,潸然泪下。

玛格丽特手捧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丹尼尔写给她的遗书失声痛哭。

有人说这次行动对整个战局并无多大意义,这是短视之见,这次行动对美军士兵的鼓舞和影响是巨大的,对美国人民的信仰和国家凝聚力是深远不可估量的。

 8 ) 美军史上最成功的营救行动

作为经典战例,《大营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的作战所必不可少的各个环节:充分的侦察及敌方情报,完美的作战计划及指挥,优秀的作战人员,良好的友军配合及后勤……拍的很好的一部片子,有点像《黑鹰坠落》,想看军事的人可以学到作战,想看战争的人可以看到枪炮,想看爱情的人可以看到感情(这点比黑鹰强:-),想看大片的人可以看到爆炸 :-D

 9 ) 大偷袭

不能说很好。

以二战为素材的电影,个人觉得还是《兵临城下》《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等给人的感觉较为深刻。

《大偷袭》这部电影是以拯救被日军俘虏下的美军为背景,里面夹杂了美国与菲律宾对抗日本的情报地下工作之间的战争(主要递送急需物资给集中营的美军俘虏),还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

不过,看到因一位战俘企图逃走而殃及到的其他十人遭到枪决的时候,内心还是挺受震动的,我想那个没有看守住逃跑者的人日后一定会为此事而终身不安的。

 10 ) 一部优秀的小成本战争片

我一直都是个战争片迷,各式各样的战争战斗片是我的最爱,呵呵,看这片前到是没在影碟杂志上看到过什么介绍或评价,而是在买其他的DVD时看到的影片花絮片段,立刻决意要找到,上周如愿以偿。

故事是在2战美军菲律宾战败留下大量战俘的背景下开始的,是当时一个真实事件的改编。

500多美军战俘被日军关押在一个战俘营,随着战事推移,日军决定掩盖他们残酷虐待并杀害战俘的事实,准备“最终解决”,而这时一支美军突击部队也悄悄摸向他们,试图解救 ......从音视频效果来说,只是一般般,因为它说不上大场面,战斗过程也相对短暂,因此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故事。

不拉下一个人,这个美国人的信念,在任何一场对外战争中都得到充分强调,即使到了现今他们仍在寻找当年越战韩战中失踪的士兵。

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美国式“崇高”精神始终有着激励人心的作用,或许这就是美国的“主旋律”吧。

战斗的展开,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计划、侦察、应变、决策、实施,让你在一个个步骤中体会无声的压力,生死原来仅是这样的一线之隔。

片中还有一个战俘与一个平民女子的爱情辅线,虽着墨不多,但也相当感人,最后当所有的战俘被救出后,那个得了疟疾的少校也随大家撤出,女人费尽千辛万苦来到汇合地点,斯人已逝,空留一纸情话 ...... 当时曾有那么一刹那希望他她们终能相遇,然 ...... 故事不能算很起伏,但干净利落,尤其是看到干日本鬼子的时候心里有种特过瘾的感觉,嘿嘿!

这大概也算我喜欢该片的一个理由吧。

最后说一下,本片中美军突击部队的那个少校好象就是当年“阿甘正传”中失去下肢后靠捕虾成功的上尉。

《大偷袭》短评

过于拖沓

9分钟前
  • 小楼一夜听春雨
  • 还行

剧情节奏慢

10分钟前
  • 浅安
  • 较差

东南亚的拯救大兵,詹姆斯在这部中表现明显一般,撑不起整个片子,而且整体来说太沉闷和拖沓,差评

13分钟前
  • 万历丰臣
  • 较差

based on二战最成功的大规模营救行动 了解历史吧 电影本身不很吸引人

14分钟前
  • nick
  • 还行

救援行动不仅仅展示了一种战斗场面,更是透露出一种美式骨子里的文化:leave no one behind.

18分钟前
  • 零零发
  • 力荐

没劲。

22分钟前
  • marcoyuan1997
  • 较差

全剧唯一能记住的话:我是美国人,我们来救你了。

23分钟前
  • Brutal Ivan
  • 还行

美军120人+菲律宾游击队:要面对11000名日军营救500战俘。 最后战果是:美军伤1人、死1人;游击队死20人,战俘死1人。

25分钟前
  • 竇秀偉
  • 推荐

越来越不排斥战争片了!

30分钟前
  • 含萨蒙特
  • 还行

兰兰十年前的接片风格[doge][doge]

31分钟前
  • 十三号星期五
  • 还行

波澜不惊,看得瞌睡!

34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很差

层层递进。

38分钟前
  • 围城观者
  • 推荐

越发觉得战争片难拍,也很难变得好看。不论是一场战役,还是一整个战线,都带着历史的庄重与事件的分散性,创作者需要拨开历史的尘埃与浓雾,找出射往现代的那束光。这束光也不大能让它保留原来的浓度,它需要带着指引性和感染性。这就需要人物精心的塑造,情节精心的编排,场面精心地呈现。从不觉得一部长的战争片就能蕴含更多东西,多数作品都会成为流水账,只是在完成讲述的任务。要么在叙事上推陈出新,卸下对历史庄重性不尊重的包袱,要么有足够真实残酷的场景再现,甘愿让观众忍受平淡的一个半小时只为等最后的二十分钟,要么有沉醉人心的视觉氛围让观众充分感觉美学的蔓延。三无就会会成为没必要拍出来的产品。此片是一部。最近的我想想,点名批评《决战中途岛》。

40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真啰嗦

4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节奏太慢,不过很好的塑造了南亚日战区的情况,几个日本军官演员挑的都很阴鸷。

46分钟前
  • Bean
  • 还行

狗日的小日本

49分钟前
  • Big_V
  • 力荐

拖拖拉拉的主旋律电影,对手太弱,感觉最后救援和阻敌都是波澜不惊,太直,美军太厉害,显得没有曲折都

54分钟前
  • dreamhourse124
  • 较差

印象不是很深刻了,粗略回看了一下,还是美国人的英雄大片。。。。

55分钟前
  • Ricker
  • 还行

还记得宿舍人一起看了N久,太他妈久了

60分钟前
  • 歌者席班
  • 较差

没有介绍中那么精彩

1小时前
  • Hellotuzx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