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专业的影评……勿喷绝对可以,好久没有这么爽的黑色幽默电影体验了。
剧情由连姆尼森扮演的Coxman之子kyle被误杀开始。
又一次妻离子散的剧情开始,于是当前三十分钟Coxman利落地连续杀掉三个人以换取更上一层的情报之后,我以为又是老套的替子报仇的故事,而且是低于平均水平的那种。
于是我低头看了看我买的学生票,以及爆米花,心说搓搓手直接等大场面爆破、动作当打发时间的老套烂片看算了,或者当飓风营救续集看。
结果全片居然都没什么太大场面,甚至大动作戏。
而且中段开始剧情360度反转,很经典的黑色幽默玩法,典型的小误会滚雪球引爆大战。
故事虽然简单,影片中也似乎一直带着剧情不合理的疑问以及人物关系猜疑,不过这些都无伤大雅。
从印第安人方儿子去世开始故事线逐渐清晰明朗,你已经无暇顾及之前那些疑惑。
当四路慢慢汇集到一处,一直到两派毒品巨头聚集于开路公司,直接开轰打响最后大战。
说是大战,也只不过相互轰了几枪,嘭嘭嘭嘭,而后祝愿十二个人同时被各种各样的信仰神bless。
中间笑点大致包括啥字都没给Coxman留的妻子煞有介事地把空白信纸放在床上,结果Coxman一看啥都没有,温情伤感转瞬即逝。
狠狠黑了一把爱斯基摩人。
某人20美金再次实践自己的motel泡妞教程。
此人值得一提,因为他最后死巨惨,放在丁丁处的纸钞被枪打了个洞,还被一群印第安人无情嘲笑。
【Oh,poor guy】此嘲笑不知道有没有对size的嘲笑,因为传说印第安人……【算了好像不适合往下说】。
反正不论是那种嘲笑都很伤自尊就是了。
【死都死了还不给人留点尊严……】不过真的很搞笑啊哈哈哈哈!
不守职业道德想两边讨好的杀手自己送人头,值得一提的是接杀手的车上的bgm居然还喜庆非常,该笑点虽然老套但是还是非常有反差萌的【具体是啥歌实在不记得了】。
第二次关于车上bgm的笑点发生于印地安人的车。
同样是反转凸显反差萌。
同理还有滑雪。
谁能想到一帮子黑老大准备大战前居然在特么的在滑雪场笑嘻嘻互相打雪球,居然还玩降落伞(exo???
)警察依旧属于常规可有可无的摆设,甚至这条支线在我眼里可以直接删除,除了女警ex的不断无用的电话撩拨能带出少许笑点其他没有什么意义。
用恰当形容词来说,有些过于“伟光正”,大概也是政治正确。
于是在该片里,警察的角色又是老套的永远晚来一步。
全程无尿点。
对于死亡的处理方式非常幽默,玩得很高级,全片没有过多屎尿屁,但是剧院一直小笑声不断。
政治正确的毒枭帮gay couple也是全片惊喜之处,前脚可爱的胖胖才赢了1w美刀和伴侣在抛尸的路上十指紧扣,相约一起去度假,后脚却眼睁睁看着伴侣被自家老大一枪崩死,两枪死透,还要割头被送给对方顶罪,也是够虐了。
小眼神水汪汪的眼泪快要掉下来。
恨得胖胖暗自咬牙,发誓不放过自家老大。
不过最后剩下的胖胖也算给自己的爱人报仇了,因为就是他悄悄给敌方打的电话报的信🌚另:有一处小小黑了把我国,但是无伤大雅【印第安人发现饰品made in china那里若无其事放下】。
近年少有的较为出众的黑色电影片子,再次替连姆尼森巩固了英伦荧幕硬汉形象。
总得来说,讲了三个儿子奴爸爸杀别人儿子和为自己儿子报仇的故事。
其实整个剧情逻辑非常简单,要不是有警察戏份,我都觉得是美国版武侠了。
但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一般。
你完全不用想到底死了多少人,导演一直在帮你数着;毒枭杀手们叫什么名字,不重要,看完后你一定会记得地狱、圣诞老人、海盗、白牛等代号;鼎鼎大名的毒枭竟然是个被铁血爸爸强硬带大并不允许自己儿子摄入糖分的、深谙各种黑帮套路、让杀手遵守职业道德的逗比;海盗儿子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细节简直让我亮眼亮到不行;海盗手下的酒店20美元泡保洁员也是充满了笑点和讽刺;居然还看到了无耻之徒的大姐。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配乐也非常有意思,直接被种草了两首芭乐插曲。
其实这部片子是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作品,内核悲伤,但却充满了幽默明快的细节。
非常非常推荐,差点忍不住要打五星了,可能是太久没看过同类型的片子了吧。
《飓风营救》里,从美国飞到欧洲,凭借蛛丝马迹在96个小时内,于茫茫人海中找到被贩卖的女儿的父亲,大家还记得吧?
《飓风营救》剧照这部影片的紧张刺激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
它的主演连姆·尼森,之后又演了《空中营救》《通勤营救》,皆是单枪匹马的动作英雄。
《空中营救》剧照可今年,他的动作新片《冷血追击》却有不同。
看《冷血追击》的海报,我以为是一部类似于《冰血暴》的风格化类型片。
洁白无暇的雪地上,一串令人心惊的脚印,不远处是斑斑的血迹。
另有俯视下,一道蜿蜒绵长的车辙带着血迹划破雪地。
还有树干穿透轿车的惊悚画面。
看完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黑色幽默复仇片。
它翻拍自2014年挪威电影《失踪顺序》,导演是同一个,汉斯·皮特·莫朗。
只不过,北欧的冰天雪地被移到了美国丹佛一个宁静的小镇。
扫雪车司机内尔森(连姆·尼森 饰)每日开着一辆大功率的扫雪车为往来车辆清扫道路。
影片开头便是一辆扫雪车独自开在茫茫雪原上。
配上欢快的配乐,颇有点自得其乐的意思。
接着是凌晨天蒙蒙亮,扫雪车在广袤雪地里发着微弱的光。
几十年如一日地独自开着扫雪车行走在很多时候无人无车的雪地里,看上去很有几分独行侠的冷清和深藏不露。
不过,“独行侠”内尔森有一个温馨的家。
在内尔森被评为小镇荣誉市民的那个早上,妻子细心地替他打理了着装。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内尔森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过着规规矩矩的安稳日子,家庭美满,人生赢家。
可惜,这一幕幸福只停留了短暂的五分钟。
当他在领奖台上发言时,他的独子凯尔正被人杀害......
演讲
杀害内尔森的生活轨迹,从这天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
真应了他在领奖台上说的:“当你每天行驶在同一条路上时,你很容易想换一条路。
”他真的换了一条路。
这让他的下半句“而我尽量让自己不这么想,因为,我很幸运,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显得无比讽刺。
“一开始就选择了条正确的路”内尔森不信警察说的,自己的儿子是死于海洛因过量,但儿子终究是死了。
感情隐忍的他,在办完丧事后,独自一人来到自家车库决定饮弹自尽。
扣动扳机前,他知晓了杀害儿子的凶手——镇上的大毒枭“维京”。
这次,这位锲而不舍救女儿的老爹,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复仇。
但当你以为连姆·尼森又将无往不利时,影片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大毒枭“维京”认定自己莫名其妙接连消失的三个手下,是被对手——印第安帮派杀死了。
于是,他将印第安帮派首脑“白牛”的儿子爆头,并曝尸荒野,以示回应。
曝尸荒野于是,影片戏剧性地转变为两大帮派的你死我活,直到最后。
而内尔森,从电影中期开始,就成了一个旁观者,或者,是跟在正在捕蝉的螳螂后面的黄雀。
甚至最后,还和印第安帮派首脑“白牛”联手,两个痛失爱子的父亲向大毒枭“维京”报了仇。
步骤很简单,你开扫雪车卷起一根树干“定”住他的车,然后我一枪毙了他。
定住
击毙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种来自北欧的粗犷方式,突如其来的最后一击是全片的亮眼之处,生猛、戛然而止,带点让人想笑又笑不出的无厘头。
就像全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每一个人的死亡,内尔森的命运,事态的发展。
如内尔森干掉第二个人的时候,曾若有所思地问了对方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史上最伟大的四分卫是谁?
”
“史上最伟大的四分卫是埃尔韦还是曼宁”对方一脸迷惑地回答了。
“埃尔韦?
”内尔森依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干错利落地举起枪结束了他的生命。
这看上去是让对方选择一种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死法,而内尔森大叔“若有所思”的认真样与他的利落形成了一种“反差萌”。
可怜对方还以为大叔要放过他了呢。
同样的“反差萌”也体现在他收拾第三个人的时候。
先是一路雪地追踪,在音乐调节下,气氛紧张。
眼看着扫雪车越追越近。
突然,内尔森将扫雪车拐到了另一条路上,前面吉普车里的人松了口气,我们却知道——好戏要来了!
果然,狭路相逢出其不意者胜。
此处配乐满分。
我不禁感叹一句,内尔森大叔真会玩。
这种猫捉耗子般的追踪,趣味十足,又闪烁着致命的光芒。
看多了好莱坞流水线生产的套路化复仇电影,源自北欧的这个小故事让人觉得特别。
带着极寒之地的肃杀与凛冽,举重若轻地用诙谐来掩盖对生命及命运的深深的嘲讽......
它有一点昆汀·塔伦蒂诺恣意张扬的暴力美学,展示了各种各样出其不意的死法。
善于利用我们的心理,每当我们觉得内尔森要收手了,下一秒屏幕就黑了。
嘲讽的十字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英式冷幽默,一点美式自嘲。
比如电影后半段,印第安帮派用“你要是非让我们预约房间,我就投诉你种族歧视”来威胁前台小姐。
“你告诉我和我的朋友,我们只能去保留地”不过,原版挪威电影《失踪顺序》更加粗粝,反派也更有特色。
毒枭
塞尔维亚老爹无论是癫狂的毒枭,还是慢吞吞的塞尔维亚老爹,都极具个性化色彩。
翻拍成的美版《冷血追击》,加入的好莱坞元素中和了一部分粗粝,显得更诙谐,也更温柔。
比如让人捧腹大笑的“维京”大毒枭掌掴前妻,不仅没掴着,反而还挨了前妻一记“猴子偷桃”。
而在原版中,这一记掌掴可谓快、准、狠。
但大体上,《冷血追击》仍保留了北欧电影孤独、安静的叙事风格,和深沉的故事架构,毕竟,导演是同一个嘛。
我是看完《冷血追击》,再去看《失踪顺序》的,虽然后者各方面较前者粗糙,但是我喜欢北欧电影的独特质地——野性。
你呢?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1.铲雪我连叔,人狠话不多2.连叔作为营救专家,复仇爸爸专业户早已名声在外,黑帮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等着连叔营救,孩子必被救走,所以这次黑帮不按套路出牌,开局就把连叔儿子用海洛因注射过量给整死了,相当利落。
所以本来片名应该是《风雪营救》的,被迫改名:《冷血追击》3.连叔一贯风格是谁动我孩子,我要你篮子,但是本集里居然有举枪自杀的意思,导演和编剧这样做让我很不爽,败坏了连叔十多年来的坚强爸爸形象。
4.孩子离世母亲自然神伤,但是连叔这集里的老婆长的像老巫婆一样,孩子离去她自己搬走了,精神分裂一样态度恶劣的对待连叔,非常心疼连叔,我觉得那个新来的女警非常适合给连叔续弦,可惜片长不够了,要是剧版可以安排5.本片中除了前三个被连叔弄死用铁丝网裹着扔下冰河喂鱼外(这样尸体不会上浮就不会被发现),对待其余黑帮简直是太仁慈了,都死得没啥痛苦。
导演还特意为每个挂的黑帮兄弟安排悼念页面,配上姓名、道上的外号和信仰符号,很贴心6.我被片里的巨型铲雪车和伐木车圈粉了,太帅了,想想国内北方普遍的装载机加推土铲的搭配真是又弱又土。
片里的铲雪车是沃尔沃卡车改装的,直接把雪抛到几十米外,还可以清障。
片中把小汽车撞飞跟玩似的,都不带减速的。
我国工业化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嘛。
7.本片是爸爸和儿子二选一的游戏。
爸爸活着的,儿子就得死,儿子活着的,爸爸就得死。
三个爸爸和三个儿子,活了一个儿子和两个爸爸,还都不是一家的,死亡率50%啊。
海盗的儿子还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跟连叔玩得挺好,作为小儿子毫无违和,女警再续个弦或者小男孩他印第安妈妈续弦也不错,又是和睦般配的一家人。
这告诉我们:爸爸好换,孩子不好生,而且孩子要生两个及两个以上。
8.就是想不明白那个出卖连叔的黑人杀手外号为啥非叫爱斯基摩人,难道因为曾经的爱斯基摩人以妻待客?
意思就是老婆都能“卖”何况别人?
只有问编剧了。
连姆尼森这个硬汉是不是专门拍复仇的动作剧情片,看过他几部片子,都是复仇的,还都是为子女复仇的,一个六十岁的老男人,满身肌肉荷尔蒙不输中青年,看的怪让人热血的,抛却什么复仇,抛却什么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六十岁依然还有看点,那种原始的,雄性的,愤怒的,冷静的,真特么性感,运动吧,健身吧,不管男人女人
两个父亲,不,三个都是父亲。
两个父亲因缘巧合到在前后脚时间里被海盗杀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共同联合干掉了海盗。
意外的,并不血腥,甚至暴力的都没那么严重。
在内尔森执意于用空拳把‘’地狱‘’面部打的血肉模糊却笑了出来。
"海盗"也有自己的儿子,儿子很贵族气质,很聪明,甚至善良,一点不像他也不像他母亲。
他和父亲就如天使和魔鬼。
最后,两个没有了唯一儿子的老人一起走了一段路,不知道会不会还能约上喝上一顿。
剧情结构:(铺垫)雪地清障工科斯曼获得好市民奖杯;儿子在机场物流部开转运车;一家人幸福生活;(转折)儿子和卷毛被黑帮绑架,卷毛逃脱,科斯曼儿子被注射大量毒品而死摆放街头;(争论)妻子愤怒辱骂科斯曼,都是他只顾工作;妻子愤而离家而去;科斯曼自杀,卷毛前来告知实情;(带入第二幕)科斯曼决定为儿子报仇;(B故事)黑帮与黑帮白牛火拼的故事;(游戏时间)科斯曼通过卷毛的信息,相继锁定干掉三个贩毒黑帮分子;(中点)在前黑帮成员僚机弟弟哪里获知杀害儿子的终极元凶——贩毒黑帮匪首维京(坏人逼近)维京杀死另一黑帮匪首白牛的儿子,引发白牛宣战;僚机弟弟给哥哥介绍杀手,杀手却出卖情报给维京,使得维京明白杀错人;(一无所有)维京抓住僚机弟弟,弟弟包揽全部罪行,被维京强杀;(进入第三幕)渴望和解的维京强杀小弟以求跟白牛和解,却惹怒同是维京手下的小弟姘头;科斯曼绑架维京儿子,维京儿子却兴奋不已,科斯曼为他读铲雪机维修手册做睡前故事;(大决战)学校保安维京处举报科斯曼,维京带人杀去;同时白牛也接到小弟姘头的通报,带领小弟赶去;警察告知科斯曼家中来人,科斯曼带枪前去,狙击不成反被抓,逼问儿子之际,白牛杀入,双方混战;准备逃跑的维京被斯科曼用砍树机戳中逃跑汽车,被白牛乱枪打死;(结局)科斯曼和白牛白开车离去;维京儿子也自己开着铲雪车欢快的向山下开去;
纳尔逊发现儿子死于吸毒过量。
儿子的死给纳尔逊的婚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妻子离开了他。
坚信儿子从不吸毒,他调查发现儿子是被毒枭特雷弗手下误杀。
纳尔逊在寻找维京的过程中一个个地杀死有关人顺下瀑布。
维京怀疑敌对的印第安家族杀害手下,两个组织地盘争夺战,印第安儿子被杀。
纳尔逊绑架维京儿子。
Some cause happiness wherever they go, others whenever they go.- Oscar Wilde
《冷血追击》(2019)2014年,挪威导演汉斯·皮特·莫郎(Hans Petter Moland)执导了一部黑色犯罪喜剧《失踪顺序》(Kraftidioten),主要讲述了一个雪地道路清理工人,因儿子意外死亡,而被迫秘密寻找并暗杀所有杀害他儿子的嫌疑人的故事。
到了2019年,莫郎再次出手,重新翻拍该电影,而这次稍微不一样的是,启用全美版的主创阵容,在保留了几乎大部分的原版的故事与细节外,新增加和修改了部分设定,而这些细微的不同也正是两个版本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的主要原因。
《失踪顺序》(2014)、《冷血追击》(2019)本文将列举挪威原版与美版的部分不同点,并聊聊这些区别背后所暗藏的实际意义。
1. 在挪威原版中,男主角的名字叫尼尔斯·迪克曼(Nils Dickman),而Dickman本身也可以拆分为Dick(男性阳具)和Man(人),故在影片里,许多角色都曾嘲笑过Dickman这个名字;而在美版中,这个类同的设定也有被保留下来,男主角的名字改为了尼尔斯·科克曼(Nels Coxman),而Coxman与Cockman音同,Cock除了公鸡外,也有男性阳具(J8)的意思,而毫无疑问,美版片子许多角色也没有放弃这个好笑的谐音梗。
《冷血追击》(2019)2. 两部电影都有一个桥段,便是代表了反派集团的敌对集团的塞尔维亚人(在美版中为旧印第安人),来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挪威版并没有太多戏份,而在美版中,办理入住的酒店服务人员误用了Reservation(有预定服务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保留地的意思)这样的敏感词汇,造成了一定的笑点,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笑点的设计也算是体现了美版实质上是对挪威版的进一步的完善。
《冷血追击》(2019)3. 在挪威版中,当格瑞文-奥尔·福斯比(Greven - Ole Forsby)成功掌掴了他的前妻,而在美版中则没有得逞,前妻不但躲开还给予其一个饱满的偷桃;某种程度上既是削弱了美版中“维京人”特雷弗·卡尔科特(Trevor 'Viking' Calcote)这个角色的威严度,强化了女性自主的一面,同时也使得美版的整体氛围更加诙谐幽默。
美版这一幕十分解气4. 挪威版中有提到尼尔斯·迪克曼是个移民,但并未提及来自哪儿,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尼尔斯·迪克曼之前的故事,也无法解释他为何如此擅长狙击、杀人、藏尸等一系列非常人能轻易做到的事,而他与其兄弟之间的故事也并未过多描述,而美版亦没有对此有解释,可以说在这方面影片绝对有着超强的bug。
《失踪顺序》(2014)5. 两个版本都有集团首领的手下与首领的儿子吃牛奶麦片的桥段,而美版在这个片段中则增加了该手下与儿子探讨赛马博彩业的事宜,这段小小的对话的增加,既是完善了该手下的性格特点,又对犯罪故事本身的氛围增加了一份反差萌的戏谑性。
《冷血追击》(2019)6. 尽管挪威版中也有出现两位警察的身影,但其戏份远远没有美版中来得多,美版不仅修改了其中一人的性别,增加了许多两人互动的戏份,使得这两名警察的存在并非像挪威版那样的“可有可无”。
美版的两位警察的相处模式为典型的职场模式结语在电影业中很少会出现同一导演拍摄同一作品的两个版本,也较少会有同一导演翻拍其自己的作品,而汉斯·皮特·莫郎与他的《失踪顺序》、《冷血追击》就是非常特殊的例子了。
整体来看,《失踪顺序》的气氛与画风都偏严肃冷酷,演员们不苟言笑的表演与人物冲突所造成的黑色幽默,都能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冲击感,而美版的《冷血追击》则更像是一出犯罪喜剧,新增加了大量台词与包袱都显得非常滑稽幽默,对部分角色的扩充与完善、以及对挪威版故事的美国本土化等举措也让这个发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故事,多了一份人情的味道。
《冷血追击》(2019)
拍法也太魔幻了,逻辑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赶紧的拍到大仇得报那一刻😂😂为啥现在还有140字的限制了?
关键确实没啥好说的,警察连花瓶都不算,印第安人黑社会就是一帮城乡结合部的二流子,维京黑社会就像是看场子的。
还费事给每个人都取个外号,弱爆了警察当花瓶吧,还非想着老段一夜情连叔杀人杀的也太容易了,反正就是该你死了,你死就好了,别费连叔的劲
本来觉得连姆尼森比较乏味,但这个片很有趣,越到后面越黑色幽默。另外毒贩的摩登玻璃大豪宅是加拿大建筑师Arthur Erickson设计的Eppich House II,很有看头。
死亡方式百科。我喜欢,每死一个人就大屏幕打上绰号、特殊符号,非常黑色幽默。
连姆大叔这次是开挂式的复仇,六十多的大爷了,扛起一条条尸体扔沟里就如捧着一只小白鼠那么轻松。
翻拍的非常彻底,简直仅仅是换了演员的面目而已
剧中的故事发生地 Kehoe City 是虚构的,当地大雪纷飞的气候也算是为电影名称做了一个比较中肯的交代。Liam Neeson 真的自带铁汉老父亲的气质,《飓风营救》里不远千里救女儿,《冷血追击》里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报仇。不过这部电影和《飓风营救》之间,相差了十几个《通勤营救》。好像是为了衬托父亲为子复仇的焦虑感,电影的很多情节都交代得很匆忙,我没什么耐心在这样一部电影上抽丝剥茧。因为,真 的 不 好 看。
真的是简单直接粗暴的冷血追杀!
连姆尼森演“营救”演出感觉了,到处营救,到处复仇。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黑色幽默的地方:两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基情四射、最后调入碎雪机里的印第安人等等。这种风格是我喜欢的
辛德勒和劳拉邓恩都救不了的片子,你猜烂到了什么程度
当黑帮老大找一个不是同性恋的手下很重要
那个20美金的hotel笑话真的是。。。
非常沉闷,情节不通。
原本以为是严肃的复仇故事,随着黑屏和喜感的配乐的出现才发现原来是部喜剧。连姆尼森大叔在这类型片上算是一条道走到黑了,现在还拉上了儿子一起
白色严寒中的黑色幽默。
失踪顺序。
这就是个黑帮片啊,大半段时间碎片感强衔接不顺,有些黑色幽默。连姆尼森大爷看起来时而像鲨鱼时而像秃鹫。比较平庸的片。
有点意外。很对我口味。还看到那么多久违的熟面孔。梗也很对我胃口!
大叔嫑再拍动作片了。。
结局很美好 商品标签有特写
比较稀疏平常,但是又觉得还可以一看。
中后段开始十分过瘾,如果要扣半星,就第一幕快结尾的部分拖了后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