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分是满分,那么我能给这部影片3.5分。
看电影的时候看得爽吗?
爽。
可是,它还不足够优秀,至少在我的眼中,配不上目前豆瓣8.0的评分。
其实我一向是不太喜欢去影院看电影的,因为我是剧情控并不是感官控,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很多新片必须要去影院观看。
甚好,此片并未负我。
影片16日上映,之前13日曾赶着七夕趟儿点映,不知道是因为我去观影的影院生意太差,还是观众都被小时代和宫吸走了,当我匆匆忙忙赶到影院的时候发现整个影厅居然没有一个人!
对,完全就是包场!
看完影片后我很为此片不值,它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回到正题,故事情节并不出众,从海报上便可看出两大男主肯定都有非常经常的肉搏戏。
所以当林思齐(插句嘴,我真的很讨厌这个名字)打败一个又一个对手的时候,我知道转折要出来了。
果然他瘫在了病床上,然后用上一些煽情的戏码,师父出场了。
然后不出意料的重振雄风。
说实话,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还要去打比赛,真的是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整部影片最令人畅快淋漓的当然就是打斗场面,以至于一直在跟旁边好基友碎碎念的我每到他们打斗的时候都聚精会神,那一下一下的撞击连观众都能想象得到的痛楚。
所以当林思齐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的那一下我呆住了半天不敢喘气。
而当程辉和当初打败徒弟的选手比赛时,尽管早已揣测到结局,可是心里依然很紧张。
我想这些都是很多人之所以给此片高分的原因。
彭于晏的肌肉自是不用多说,而张家辉这个年纪还能有如此的好身材实在是让人佩服。
两大男主赤裸上身挥洒汗水的画面,于男人是热血,于女人自然就是鼻血了。
而我之所以只给到三星半这样的成绩,更多的是对剧情的不满意。
和彭于晏搭戏的那个女人到底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她口中的男朋友从未露过脸却时不时陪在林思齐身边,这是要演暧昧还是要演什么?
梅婷的角色安排我以为会更有深意结果却流于表面了。
这几个角色仿佛都是为了存在而存在,嵌入得过于生硬。
所谓商业电影,或许它也根本不在乎这些吧!
综上所述,有如此养眼的两大男主,原本电影可以更加流畅自然情绪酝酿得更为充分的,可惜到现在的成品也仅仅只能当做视觉享受的动作影片。
也罢,至少在电影类型上而言还是有所进步了。
这样的电影是好的商业电影,但是注定无法成为流传的经典。
另:真的是值得去电影院好好观赏的影片,怎么就让我包场了呢?
现在这些观众到底都喜欢看什么?
《激战》里超级超级超级喜欢的一段,就是彭于晏和张家辉,各自在准备即将到来的比赛,那种投入、专注,以及自律,每次看到都热血沸腾。
尤其是张家辉,作为一个40岁的老拳手,为了梦想,每天早上5点起来跑步,一直跑到吐,疯狂加力量训练,同时对吃近乎严苛,滴油不沾。
很短的时间内,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筋肉人”!
真的是很励志很励志的一部影片了。
这两天写报告写得手抽了,顺带着连影评也一起写了吧。
或许这也算不上是影评,顶多也就半个观后感罢了。
看了看档期,满是狗血淋漓的片名,激战这名字也不免有偷工之嫌。
若不是海报上两个肌肉男尽力的卖弄腹肌,我真想抽回已经拿着毛爷爷伸向售票员的手。
霸气如洛奇清新如阿虎,可这激战却满是平庸之意。
好啦,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
其实片子剧情很清楚明了,两条主线,两个主角,不同的年龄层遇到的不同的危机与挑战。
剧情或有些许的老套,但依旧很管用。
起承转合,一招一式都十分老道。
没有过于复杂迂回的的桥段,没有冲突激烈的矛盾,有的只是一个而立之年的花样男和一个将近知命的大叔的为了证明存在感而卖肉的故事,穿插着友情、亲情、基情和暧昧。
若是这样看来,这不过也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略带文艺主卖肉重点收刮各类花痴肌肉粉钱包的普通港片而已。
就如老友粉般,满大街皆是,吃完后便忘却了味道。
但若是加上泡椒、柠檬味的牛肉,浓郁的上汤,那这就是经典的舒记老友粉了。
林超贤以喜剧和动作片见长,早期的逃学威龙和江湖告急等皆口碑不错。
主线依旧按惯有的套路发展着,只不过里面渗入的各类小清新,热血以及基情等元素让片子满是加分点。
影片开头的空镜头,长镜头,骑行这充满文艺小清新的气息都是昭示这这部片子不完完全全是部卖肉片。
彭于晏在悠扬的背景乐下骑行的镜头,张家辉骑着电单车载着梅婷略过澳门宛如欧洲小镇的的街头,张家辉在空荡荡屋子里的独白这些若是拿出来做一个剪辑或许就会被剪成了王家卫式的小样。
电影前半部的悠扬婉转,后半部的快速强烈这两种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半部的动作片在给予人的视觉冲击感及其强烈,当然这不排除是肌肉男所带来的色元素。
充满雄性气息的肌肉相互纠缠搏斗,这正是杀伤雌性观众的最大武器,不管情节与否,不管演技好坏,单凭这一点已经够得上一个好票房了。
当彭于晏六块腹肌出场时,我分明听见电影院内的欢呼声,在稍显娇气的主调里也清楚听到了几声粗犷的呻吟。
此外背景音乐也是值得大赞的。
我记忆不好,看过的电影往往都无法记住各类细节,更没法详细叙述哪个镜头用到很传神,哪个分镜做得恰到好处这些。
一个小时后在脑子里残存的更多的是对于电影背景乐的精致所带来的感动。
尽管the sound of silence不能再经典了,当重新编排的音乐再次出现时,将整个片子都烘托得很是惊艳。
关于热血,这是动作片永远的主题。
看过太多的美式动作大片,无非肌肉,飞车和重型火器。
强调的更多是镜头的冲击感,给予的多是动作、特技以及道具所营造出来的热血喷张的冲击感。
多是硬绷绷的行尸走肉,流于形式的典型好莱坞大片。
当听到影院小哥说速度与激情已经下线的时候我还有一丝的庆幸感,不用随波逐流去追大片。
论动作的精气神,我还是推崇港片。
走题太多了兜回来,片子里面的精彩的搏击镜头就不用再费字数了,拳拳到肉,热血澎湃。
这热血不单止关乎动作,更关乎信念。
而立的彭于晏眼神满是执着和倔强,尽管套路稍显老旧,但是肌肉够丰满。
对于48岁高龄,打MMA在现实中基本只能是送死,但是高于生活的原则却让这种巨大反差放在张家辉身上,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情感。
当张家辉说道“我没有什么可以再输的,无所谓了。
”少有的,我的眼睛模糊了那么一下。
想起了艾米纳姆的8 miles,想起了那分义无反顾,想起了那首躺在手机里面久久的lose yourself。
一切无关风月与年龄,若是心存热血,那就是最强的武器。
张家辉强行挥出最后的那一记重拳,不仅狠狠砸在对手的脸上,也深深砸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片子里还穿插着大量的笑点,张家辉老到的喜剧表演功力功不可没。
光是领跳健美操的那一场笑声已经笑翻了全场。
林超贤的片子里的喜剧元素没有太多花俏的的台词,没有无厘头的剧情,没有夸张的动作。
更多追求的是那种由平静逐渐过渡到剧烈喜感的强烈爆发的过程,平淡的镜头,加上出彩的表演功力自然而然的喜剧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综合来看,《激战》还是相当不错的,起码讨好票房的元素都齐全了。
大块大块卖肉,紧跟潮流卖弄基情,满眼的小清新与喜剧元素,看着都喊疼的强烈视觉冲击,热血沸腾的主题。
我想象不到有不受欢迎的理由。
当然要说有什么不足我还是会纠结于为什么要给李菲儿安排这么一个完全对剧情完全起不到推进作用,反而使得这段感情略显突兀的从来没有露过脸的男友呢,要我说嘛,干脆最后就成全彭于晏和张家辉好了。
若是真的如此,那腐女们还真要欢呼了。
好吧,忽略我最后说的吧,just kidding.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我最讨厌的运动有两种,一是拳击,二是斗牛,在我看来,都以展示血腥暴力和真他妈有病为主。
所以拳击类的励志片也一向为我所不能欣赏,除了这部。
国际电影节的时候把这片排在了周二,于是上班的我错失了全国首映的时机。
我讨厌剧透,所以尽量避免跟这部影片相关的报导,但那时我换台换来换去都看见张家辉举着他一根小手指,在镜头前说着什么。
我停下来听他讲完,他说这是拍戏时受的伤,这根小手指断了,希望你们看在它的份上,去电影院看一看。
当时可惜没有桌子供我拍案而起:大佬啊!
你都四十六了别闹了!
你演戏这么拼命是想逼死谁!
我心里默默给来自台湾的演员彭于晏点起了一只小小的蜡烛,不过还好我相信他,从他在《爱》里跳进粪坑那一幕起,我知道拼命三郎后继有人了。
今天全国公映,在三十五度凉爽的天气里我一步一磨蹭,为了防止中暑,艰难地踱进了影院。
然后影院的播映员前十分钟又忘记关灯,一片亮堂堂,王宝强带着光出现了。
幸好他只是个特别客串。
故事一直是由两条单边线并进,但中间又有数次交叠的。
彭于晏和张家辉一个为了向自己的父亲证明我可以,并且以此激励生意失败的父亲,一个是为了延续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并且鼓励合租的母女。
两人用了同样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决心,挑战了几乎惨无人道的魔鬼训练,最终在擂台上展示了各自的价值。
总体而言,叙事节奏和传承起合有所欠缺,某些地方属于一条线生生断裂,从另一条线倏然谈起。
在情感积累上也没有预期的一气呵成的爆发,未达顶端已先泄的无力和遗憾。
但抛却这两点,此片已是近个把月影荒的救世主。
我小的时候一看港片就觉得天塌下来也不是个大事儿,如今想想那大概都是因为无论发生怎样的意外变故发哥永远都以一个迷人的弧度一笑而过的缘故吧,在枪林弹火中还保持着春风得意的贱样。
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从不害怕天要绝人,何况还有周星驰。
港片的正能量见缝插针,他们谈毁灭,谈黑心,谈沦陷,谈末日,谈往日一去兮不复返,但奇怪的是他们从没有放弃。
好像他们永远都在梗着脖子跟命运叫板。
港片始终自带一种温暖,像是打在每一部片头的一个共同的logo.而这部片子摆明了在卖“梦想”,香港人的梦想都不贵的,因为他们踏实。
你有一千个天阶要登,你每天登一个,那也只不过就是台阶而已,港片就是有迅速拆分梦想变成分期付款模式的喜好。
激战不是告诉你要有梦,这个不是必须的。
无梦的人生其实最奢侈。
只不过是你一旦有了,那么请尽全力去完成它。
影片中的张家辉四十八,为了完成擂台台主的梦想重新出发,苦练体能,技能。
现实中的张家辉四十六,为了这部影片三个月塑身成功,成为毫无赘肉的观赏型肌肉男。
比起激战,张家辉本身是更有说服力的梦想推销员。
我还记得1999年他跟刘德华的赌神,在刘德华身边他只能是小弟。
为赌神跑腿的男二,样子不俊,岁数不轻,个头不高,所以哪天你才会出头?
时间转啊转啊转,他入围的奖项越来越多,被提到名字的频率越来越高,到后来,他成为许多届影帝的有力候选者。
那个时候我才能明白,如果一个人不肯放弃努力,那么任何评价对他来说都为时过早。
刘镇伟采访时说过,“香港老一辈演员的品质在香港年轻一代身上剩下的不多。
”(大意)但好在那些固执的老家伙们数十年如一日,从没扔下过这吃苦耐劳敬业专业的传统。
你看四十六岁的张家辉,拍好激战算是他现阶段的一个梦想,一次挑战,而他为了这,是全力以赴甚至不惜小手指的。
影片中的张家辉为了赢得比赛也是不惜被对方卸下手臂拼死一搏的,疯子就是疯子,疯子的坚持总有道理。
作为负能量爱好者,我从不被励志片渲染成一朵天天向上的蘑菇云,关于梦想,我还是坚持有则改之,无则万岁的人生信条。
但是倘若,非常不幸地,你竟然已身怀六甲,不,身揣梦想,那么不要怕,张家辉叔叔说至少要老过他才可以放弃。
张家辉四十六了,再强调一遍,更要强调的是,他一点要放弃的意思都没有,还是在用生命逼死不努力的年轻演员。
这人多可怕,你说。
1. 彭于晏这个倒霉的演员我看了他起码四五部片子了他还是在我这里拿不到高分,虽然他在我心中的印象一部部地在提升。
2. 梅婷好美。
不得不承认,在N多《X战》扎堆上映之时,再看到《激战》这个名字,原本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好感。
看了影片之后,才知道,误会是多么的深。
转山般清新的开头,在表达情感时运用细腻的长镜头和空镜头,这些都不是以往“粗犷”的林超贤,令人欣喜。
林超贤说,是张家辉给了他力量,是张家辉让他不要老是拍警匪片了,所以他才一跺脚一狠心,把自己想拍很久的题材搬上银幕。
这样的转变,同样令人欣喜。
我对于搏击题材的电影并不感冒,所以《激战》让我看到了《铁甲钢拳》的影子:一个失意的拳手最后重回拳场的故事;一段大叔和孩子从原本的针锋相对到后来的无法离开的温情;一份从零开始的拳场“鲜肉”,如Atom般被强手逼到角落猛捶猛摔,但最终坚强的没有倒下的感动……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联想罢了,至少《铁甲钢拳》是我喜欢的电影,爱屋及乌吧。
说说“伯乐”张家辉。
他为了《激战》练了九个月的肌肉,除了大露色相,还有一种别样的细腻。
对于里面的每一个人,他都有着不一样的掩饰和表达,为了生活,曾经的“拳王”不得不逃避,要强颜欢笑,要忍辱负重,但一切都显得如此顺其自然,影帝的头衔绝非虚名,他撑起了整部戏,也衬托了所有人。
他的“拼”让人不得不佩服,必须再拿几个影帝!
更加让人血脉喷张的,是影片里各种中青年的肉体,彭于晏、张家辉、安志杰、刘畊宏,各个都是“穿衣显瘦,脱衣显肉”的标准教科书。
训练时,面目狰狞、眼神坚毅、汗水湿身,绝对没有因为只是电影而懈怠。
上了拳场,上衣一脱,扭打在一起,掷地有声,拳拳到肉,在血肉模糊间让人无法直视,看到最high点差点紧张的飙泪(-。
-这个也许纯属心理素质不大好)。
当然“基情”是一定要有的,铁血硬汉间不经意间的“火花”实在是让人偷笑,后辈彭于晏还主动亲了张家辉,这让能打能杀能细腻的张家辉尴尬到不行,他说“第一次可能是说好的,第二次他就整个含上来了”,话音一落,全场无论男女都开始鼓掌尖叫。
但是,平心而论,影片的软肋也显而易见,几位客串的内地演员的戏份完全抽走也不为过,他们的存在有些仅仅是一笑而过,有些却让影片变得松散,这是硬伤,不提也罢。
最后再说回片名,不知道大家之后看了会有怎样的灵感,我至今都认为完全可以选出比《激战》更好的片名,例如《年轻的肉体》或者《一代肉神》,也算对影片里那些养眼的肉体的一种致敬吧(偷笑)。
在只看到海报未观影之前,我以为片子会是张家辉和彭于晏最后擂台决赛的基情戏码,还好没有这么狗血。
片子开头彭于晏骑行云南那段,让我不禁想起了他的成名广告词“你的益达”,先汗一个王宝强的出现,算是这片子唯一让我觉得格格不入的地方了,宝宝那气场,同样是富二代,怎么和彭于晏差距就这么大呢,整个一拆迁暴发户啊,囧。。。。。。
彭于晏饰演的是一个对自己有些迷茫,但是很倔强执着的富二代,不过一开始就从富二代跌到负二代去了。
可是他没有像他老爸那样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反而四处打听他老爸的下落,并且不嫌脏累的去工地干临时工养家。
同时还报名学拳去打比赛,只是为了用自己的方式唤醒老爸,让他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
彭于晏的这个角色,和张家辉的角色其实很像,对事执着,吃得起苦,做的远多于说的,所以辉哥才会教这么一个没什么基础的人打拳的吧。
而辉哥,看似吊儿郎当,心却很好,从一开始撞车真心诚意的道歉,后面被人追着砍没有还手,为小丹妈妈雨中种树,买耳机,修天台等等。
当年打假拳的错,他一直在尽力去赎还。
教林思齐打拳,是因为他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
梅婷实在太适合演这种病怏怏神经有点不正常的角色了,入木三分。
李馨巧这丫头,很有味,很可爱。
片子的着重点其实并不在卖肉上,当然这也是一大卖点,当彭于晏和张家辉赤膊上擂台镜头出现的时候,影院内便出现情不自禁的赞叹声。
MMA的比赛打得很真实,拳拳到肉的感觉,每次用锁技的时候,我全身肌肉就跟着绷紧了,比欧美那种一味花拳对K的片子更能抓住观众的心思,震撼人心方面也不遑多让。
为数不多的几个飞踢、肘击动作同样帅到爆,最后辉哥把手臂主动弄脱臼打出的那致命一击更是帅得无与伦比啊!
唯一让我觉得想吐槽的地方是NB的软广告植入得太不是时候了,辉哥和小丹分离的场景那么感人,可是我的眼球硬生生被辉哥上衣醒目的“NB”,以及脚上穿的带"N"字的鞋给扣住了,简直是让我哭笑不得啊!
林思齐和程辉都没有拿到冠军,他们只是尽力去做了自己想做到的事情,而且都做到了。
最让我感动的三句话:怕,你就会输一辈子。
我唯一做到的,都被自己给出卖了。
我做到了,你也要做到。
全片其实大概在四星标准,不过我看爽了,而且张家辉为了拍戏练出如此一身”横肉“,怎么都得加一星,五星没问题!
在八月档的电影里,《激战》是一部称得上“好看”的电影。
演员尽职,导演放松。
放在林超贤自己的作品里面,《激战》也属中上。
动作场面激烈,节奏感良好。
但是包括不少朋友在内,我们都觉得《激战》本可以做得更好,譬如在结尾安排一场张家辉和彭于晏的对决。
若怕师出无名,担心高潮之后不应,只要给一个戛然而止的留白即可,绝对可以传为美谈。
而在目前的版本里面,《激战》有意把电影处理成了“基战”,最终以男人间的调情逗乐收尾。
这样的方法不是不好,只是显得太过简单和讨巧了,没能往更好的方向走。
期盼对决来自传统双雄片的影响,更来自过往香港电影的经典台词。
《枪王》和《柔道龙虎榜》里面,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想同你打番场”。
这是棋逢对手的风云际会,也是跳脱碌碌人生的奋力一搏。
从宣传造势来看,很多人不免期待《激战》会有这样的对决,结果,电影还是采用了比较规矩的手法,师傅带徒弟,徒弟渡师傅。
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据说,在港台放映的版本里面,《激战》砍掉李菲儿的戏份——就是彭于晏横空飞来的情感戏。
《激战》的动作戏并不怕多,观众还想打得更过瘾。
然而,一旦跑到动作场面以外的家庭情感戏,《激战》就会陷入俗套的老生常谈。
就说彭于晏,有了落魄父亲的线索还不够,非要加入一位红颜知己,生硬不说,更拖垮了主线,成为名副其实的累赘。
同样的,在张家辉那边,梅婷的出现,她一再发癫,几乎让她对这部电影造成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那个家庭还有李馨巧的存在,她拯救了这条线索。
小萝莉戏份不多,但作为一名童星,可以说是表现上佳。
两位男演员的表现也是我对《激战》存有好感的重要原因,改造身体不说。
他们的表演都比较节制,有力道有劲度,同时也用对了地方。
以彭于晏为例,他在《翻滚吧!
阿信》里头同样有一副好身板,结果被狗血剧情所拖累。
有些人或许要不以为然,认为电影不过是贩卖男色。
但如果和《小时代2》相比,《激战》的男色显然来得更加正面健康,这好歹是竞技体育类。
回想《逆战》时候,谢霆锋和周杰伦不可谓不用心,飞车爆炸满场打滚,但是,他们的粗犷硬线条没能打动观众。
个中原因在于《逆战》是一部老派的电影,无论它想做成怎样的国际规格,在港片式微的今日,那些大场面完全打不过好莱坞的电脑特技,缺乏吸引力。
反观《激战》,林超贤借鉴了近年好莱坞的动作情感戏路,像《斗士》、《勇士》以及《铁甲钢拳》,用少见的综合格斗(MMA)题材来表现励志热血主题,受力点变小,情感强度却变大。
《激战》是一部再简单不过的电影,它没有像陈可辛等人一样,尝试融入内地观众所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加入一些连创作者都没搞清楚的说教隐喻。
跟林超贤的《证人》、《线人》相比,人物身份明确,性格也变得扁平化,大开大合。
导演也没有一味狂打鸡血,健身房等段落都处理得相当幽默。
张家辉和彭于晏的一些表情小动作,近乎即兴的表演反应,真实而不做作。
就如前面所讲,如果把庸余的家庭情感戏做番修剪,《激战》会更上一层楼。
可惜,在合拍片的大背景下,出于各种原因,创作者总要加入一些奇怪的内容。
就说《激战》这部戏,它从头到尾都留在澳门,留在这座无国籍城市,未尝不可。
可是,电影非要去云南北京绕上一圈,看似做大了格局,结果却扰乱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我想同你打番场”的背后,香港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太多无关紧要的电影,每一部戏都要加入打斗。
而作为类型片的动作戏,早已没有了新鲜血液,缺乏看点。
去年的《突袭》再次给港片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拳脚功夫,也请在场面设计上下功夫。
《激战》引入MMA的笼斗概念,无处可逃,只有死顶。
这也彻底远离了港片的传统——以接连不断的桥段所组成的动作喜剧,走出另外一片天地,追赶国际潮流。
【中国新闻周刊】
今天和MM去兴瑞看电影,MM说没什么特别想看的,问我看个啥,本来选的《侏罗纪公园》,怕科幻题材MM无趣,就想着看这个吧,至少好多姑娘都喜欢脱了衣服的彭于晏。
看完以后,我只想说,妈的这真是侮辱了老子的智商,所以忍不住上来吐槽。
彭于晏和那个莫名其妙的女人巧到这个份上是个什么意思?
他两在北京摸摸唱的时候两人遇到,去了澳门又遇到,彭于晏伤好不知道干什么回北京去挤了下公交还他妈能遇到。
这尼玛真是巧啊,帝都有2069.3万人,澳门有58.6万人,这尼玛能在两不同的地方偶遇的三次是多少你知道么?
十二万亿分之一!
关键他们还能莫名其妙地勾搭在一起,就为了请两顿饭非要扯这层关系?
编剧你当观众都是猪吗?
关键是你要扯也扯出点东西来啊!
那女的在摸摸唱遇到了彭于晏,然后从良去澳门陪她男朋友,然后跟彭于晏相逢一炮勾搭上,然后消失,然后去看了张家辉的比赛,然后在北京遇到彭于晏,敢问整个主线发展下来她有什么作用?
她那传说中的男朋友在哪?
他们为啥要分手?
她后来要跟彭于晏怎么个搞法?
尼玛什么都没有交代?
这女的出现就为了彭于晏心心念念要她请吃两顿饭?
彭于晏先生作为一个落魄富二代,从北京跑到资本主义的澳门去板砖,两个半月逆袭去打那什么格斗比赛,还赢了两场,伤愈复出了直接成职业拳手,这尼玛是在哄爹么?
他在场上打流再多的血液可以马上止住的啊!
他受伤了可以马上就好的啊!
他爹不远万里跑去澳门躲债儿子搬砖赚钱还天天有钱出去喝花酒撒疯啊!
关键是他撒酒疯砸了别人的车屁事都没有的啊!
梅婷那个疯发得老子心头泼烦。
哎哟卧槽,编剧你他妈还我60块的电影票钱来!
之前都是从不发影评的,这次忍不住要说两句。
看着豆瓣不错的评分,在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老套的剧情,硬加入让人感动的桥段。
要不是看在2位主演还是比较喜欢的,可能评分会更低。
对影不对人。。
再谴责下今年的暑期档,充斥的全是国产劣质影片。
同样8.0分左右的环太平洋和激战,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激战》是一部关于MMA综合格斗的商业电影,放眼华语电影圈这类拳击题材的动作电影是十分少见的,加之导演林超贤一贯的实打实风格,电影中充斥着血脉贲张的搏斗场面。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影片的开头十分平实,彭于晏饰演的林思齐骑行在云南风光中,梅婷饰演的王明君因意外失去了小儿子,张家辉饰演的香港小市民程辉则沉迷于赌博,三条故事线平行展开,从一开始就弥漫着细腻的温情。
这使得影片不仅呈现出热血的励志,也有走心的感人戏,用动作激起观众的神经,用感情触动心灵。
该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彭于晏和张家辉一身健硕的肌肉。
片中彭于晏为了让失意的父亲重新振作参加了格斗比赛,而张家辉饰演的落寞拳王也是在最后挑战自己的极限。
电影铺陈很长的段落集中在两人进行魔鬼训练的场面上,让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挑战生理极限所付出的努力。
当每一次画面切换到擂台上,镜头聚焦两位男主角与对手拳拳到肉的搏斗,那一张张鲜血四溢、肿胀歪曲的脸总会让人忍不住捏紧拳头。
片中梅婷和李馨巧扮演的母女档让人眼前一亮,两人是电影的调味剂也是催化剂,正是因为她们决定了张家辉饰演的赌徒的人生走向。
片中三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时常会闹出各种笑话,这与林超贤之前黑暗的警匪片大相径庭,正是这种喜剧效果中和了影片格斗部分给人的紧张感,让影片充满了温情。
年仅10岁的李馨巧表现得相当老练,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拿捏得十分准确,在几位老演员面前丝毫不输气场,着实让人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结尾处理得当。
彭于晏在前半段一直是励志先锋,他有着热血青年的坚强意志,但是在他跌倒后却没在擂台上站起来。
这给观众留下了遗憾,而正是这样的残酷事实让年近五十岁的张家辉决定继续彭于晏的拼搏之路,最后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双重励志是影片摆脱故事俗套的策略,让两位男主角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超越自己,此举不显得重复累赘,反而是加重了影片的励志色彩。
其实影片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悲剧的氛围,每位主角都面对着不堪的生活,电影在塑造热血的同时也在四处铺垫苦情。
影片最后张家辉和彭于晏没有像以往的励志片一样一飞冲天,他们的生活还是归入了平静。
这恰恰就是《激战》的可贵之处,电影没有故作煽情的口号,也没有高调夸张的渲染梦想,只是简简单单地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
正如片中那句台词“怕,你就会输一辈子”,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全片的主旨。
想来想去,一星只能给李馨巧了。
彭于晏和张家辉亲了三次,前两次是无意的,第三次是彭于晏主动的,到结局又肉搏在一起了。名副其实的“基战”。
没太搞明白为啥张家辉最后要自己上擂台……
剧本还是有问题啊,人物全靠状态戏撑着,而不是靠冲突和事件。MMA场面还可以,但仍然是过去港片的顽疾:动作戏和情感戏分家,为打而打,不推进人物或剧情。
彭于晏的八块腹肌真诱人,就凭这点就要加一颗星。
四星半,节奏把握得挺好,张家辉表演不错,小女孩有点像阿娇。
拖沓 废镜头多
搞毛啊
林超贤的一贯风格,动作戏很多,文戏不太好。
我喜欢笼斗,暴力美学,身材大好,眼福也够
我的top10之一。在我人生最阴暗最低谷最害怕最迷茫的日子里,它告诉我,不要怕,怕你就会输一辈子。我静下心来开了一家店,单曲循环一整年寂静之声没有换歌,一个人开店一个人回家,孤独再也不可怕。后来又发生了好多事,但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怕。
这类片完全无法引起我的兴趣
2星JUST FOR 彭于晏的肉体
这种片,看得人想去练拳击就是最好的评价了吧
当《伊莎贝拉》遇上《勇士》,当《文雀》遇上《摔跤王》,当《野兽刑警》遇上《洛奇》,当《江湖告急》遇上《百万美元宝贝》。热血、有爱,简单的快感。
一般
看完《雷神2》与《激战》我就知新一期的盘点专题做什么了,影片的节奏有很大问题,前半段完全不在状态中,导演想到亲情,爱情,找回自我这些都很棒,但执行起来还是不够理想。另外,我最喜欢影片末尾公交车相遇的桥段,直接加一星,够基战。。。
整体还好吧,张家辉四十八岁设计得大了点吧,四十一吧,跟我一样,哈哈。张家辉的身材还真刺激了我,我要减肥啊!小彭嘛,以前有花瓶的感觉,这片之后希望他能有更高远的发展,剧情还是有点拖踏,个人认为还能压缩二十分钟。很喜欢高捷的,但他表现机会太少。
不用这么励志吧
剧情就这样 励志 运动 肌肉 意志 。节奏太散,内容太多。剪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