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忍着自杀法这个离谱的槽点从头开始看,充满了作者对世界认知的不成熟以及不客观。
但我姑且能假装无视,仅当作一个槽点继续看下去。
11集这个善恶的讨论,整个就是一个幼稚的人尽力将自己不成熟的思想包装成人类思想史最伟大的辩论然后逼我看。
抱歉我拒绝被强奸,更拒绝被一个如此粗俗的思想强奸。
首先,小说原作者是《正确的卡多》的编剧,这番什么情况也就基本有数了。
这部番里关于善恶的思考和“人不能停止对正义,善恶的思考”这种思想我总体上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但是,整部番的设定简直艹蛋。
曲世爱这个名义上的反派有真正意义上的超能力。
洗脑加变身,不知道的以为复联片场跑错了。
一部现实背景的番折腾出这么个bug能力使它所有想表达的思想的基础都没了。
好比一只大象会在乎蚂蚁想啥吗?
其次,这部剧里所有警察,FBI等人的配枪的作用貌似只有自杀。
我寻思着曲世爱是金刚不坏还是打不死的?
她再能说,一枪下去,气管打穿头打爆了还能说啥?
诸如此类的设定问题简直一大堆,日本首相及政府敢设立新域却完全控制不了它。
说是性诱惑却能对七八十岁性功能衰减的老太太进行洗脑。
选举辩论上一堆诡辩成分也没人管。
还有结尾曲世作为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竟然闯入峰会会场,且在总统消失这种紧急状态下,还能和一堆专业特工说话让他们自杀还没被打成筛子(果然是只能用于自杀的正义之枪)再说一下我个人认为本作最大的争议点第七集结尾肢解第七集结尾的分镜和演出都很棒,食物的分离暗示着女助理官身体的破碎和男主精神上的崩溃。
这放在别处可能是不错的制作反而也成就了这部番最大的败笔之一。
同伴死光,憧憬的助理官被抓。
七集末的视频通话本应是一个男主和曲世两者思想第一次真正交锋的地方(类比pp11集里圣护在朱爷面前划下那一刀的情节)如果巴比伦是一部猎奇番,那这些分镜安排得很好。
然而本剧大部分时间在玄幻剧和社会剧,刑侦剧之间游离。
那么如果巴比伦这部番想传达某种思想。
那七集末就是两种思想碰撞,曲世爱作为名义上的反派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地方。
也是主角获得成长或者说是某种变化,全剧剧情转折的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在这种关键的情节上重点却被放在了肢解上(一刀就能结束的事情却花了一堆时间去描写,折腾来折腾去你也没搞懂曲世究竟想表达啥。
)结果只让男主的崩溃像个无能为力的孩童,而一边挥动斧头一边问着什么是恶的曲世像个中二病和精神病的混合体。
(其实我个人对于精神污染画面并不是很介意,曲世就是把脑浆嚼烂再喝都行,个人的生理厌恶和一个剧本的好坏没有关系。
)这种迷惑操作使得本就混乱的设定显得更加混乱,善和曲世两个人物没有变得丰满反而变得智障。
如果七集末的分镜演出平平无奇倒也算了,然而制作组却在这里出猛力,转场和各种暗喻都十分在线。
这就使得观众印象十分深刻。
然而深刻的不是人物,不是思想,不是情节或者台词。
而是砍去四肢这种大部分人看来都精神污染的事情。
没有响应情节的支撑,再对应一下各个人物前面的行为,使得七集末本该严肃的地方一点不严肃,甚至很搞笑。
尤其是曲世一边挥斧头一边问恶是什么的时候给我一种某人精神病和中二病同时发作的感觉。
七集之后,扩地图到全球。
最后借七国领导人之口来阐述作者关于善恶的思考的尝试还是OK的,制作没有很惊艳但也没拉胯的地方。
回到男主身上,肢解情节后,男主除了最后为了不让错误的答案被直播给全世界,而背上杀死总统的罪名外也真没啥成长了。
(话说总统你能说话你就不能把你现在想的说给全世界听,告诉别人你被操控了,非要男主把你杀了)总体来说,本作还是可以看的,比起现今许多无聊的套路异世界或者恋爱番,巴比伦还是有部分可取之处的。
但它本身许多设定不仅是不严谨,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
其次就像每集片头播的,建议心智不成熟的不要看。
说到底本作很多思想和讨论都还是存在争议的。
曲解之后影响挺不好的,就如同曲世爱这个名字一样。
很多人都在讨论自杀法到底合不合理。
先说说这个 不说合不合理,而是毫无意义。
法律规定人自杀是不是合理本事没太大意义。
人为什么想死去。
理由很多种,可能是失去宝贵的财富,某样重要的东西,爱人,亲人,亦或者受够了自己那糟糕透顶的生活和社会…… 现在活着对他都不重要了,那么法律对他而言,还重要吗?
一个人死去不会因为法律怎么样,去死或者不去。
他永远是因为绝望而死去。
(介意去看看大宰治的文学作品)法律只能框架一个活着的人,而无法去束缚一个死去的人。
对他们而已,自己已经死了 再来说说本片传达的思想,我实在看不懂。
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剧,悬疑智斗?
超能力?
还是其它什么?
女主行为毫无逻辑,她在做什么呢?
当方面虐杀?
不是因为她又超能力我不喜欢,而是她做的事我是做看不懂,没有任何动机,至少原文没给,从没说呢 。
就是一个神棍装逼。
你看死亡笔记,你知道月神为什么去杀人, 。
你看犬屋敷,你也知道男二为什么杀人。
小丑为什么成为小丑。
你都知道。
他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这样,这部剧女主?
莫名其妙的挂逼无脑杀人?
洗脑教唆自杀?
有一点挺搞笑的。
说实在的有些作者自己也搞不明白。
有一段推行自杀法那里,男几忘,决定“自杀”把器官给他儿子……enmm,作者知不知道,国际社会把那种行为不叫自杀,而叫牺牲。
说实在,去看看恶魔人,小说之类罪与罚,复活,人间失格的作品。
这种东西真的毫无意义的作品
由于忘记聊女主的超能力问天气所以趁着第8集还没更新预测一波:反派女主的超能力到底是什么?
关于反派女主的超能力 我们从有限的几个信息来分析1 具有远程影响能力 但范围不至于过大2 可以对人行为 情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3 过程涉及到性的感觉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费洛蒙现代科学对于人类是否会分泌费洛蒙存疑 这部作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反派女主存在这种能力 并且可以自由操控它费洛蒙 又名为信息素 性素 具体信息解释起来要花篇幅我就不说了你们可以自己查 如果你把人类比喻成电脑 相比于电脑的输入端(命令行 键盘 鼠标)人的输入端就是五感而女主通过散布特殊费洛蒙 使他可以“黑”进他人的大脑 嘛简单来说这么理解就好...-分界线 以下是原回答---第6 7集播出后 势必会造成某种两极分化,一些人因为辩论内容或第七集末内容引起的不适而义愤填膺的弃剧 另一些人却奉之为神作 在此并不代表任何一方,双方应该都有自己的道理吧 所以在此仅仅轻度讨论这个辩论议题: 自杀是否应该是个人的权利作为日本动漫 我想说日本人是很有话语权谈论自杀的,因为日本的高自杀率,常年来自杀带给日本无数家庭无尽的痛苦,很显然 身为一个日本动漫编剧,没有任何理由他会在作品里真正抛出“自杀是可以接受的”这个结论 但随着第6集的播出 围绕自杀的辩论还是展开了,反方从经济 道德 感情论 政治角度反驳自杀法 正方挨个反驳 但他对每种的反驳 都占了弱势有人会觉得 那你说的不对啊 既然都占了弱势 为什么最后好像要胜出了呢?
因为观众根本不关注正反双方谁强势谁弱势,而更在乎你是否“做出了反驳” 说的再通俗一点:这关系到人们是否觉得你是个疯子只要你能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反驳 且这个反驳含有逻辑 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买账 就算你每个辩题都弱于对面 但因为你也做出了“有理性的反驳” 人们对你的不信任感还是会大幅降低 会认为虽然我不认同你 觉得你想法极端 但你也确实不是个疯子 不至于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你的想法而这就够了 辩论到此 依旧有大部分 甚至绝大部分人会觉得反方正确 但打消了他是个疯子这种想法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胜负手在后面咱们重新审视一下这场辩论吧 这场辩论有两个主题:1 人们是否应该立法阻止他人自杀2 自杀是否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嗯?
不对啊 这其实不是一个议题嘛?
为什么听上去不一样呢?
是不是感觉 无论1还2 感觉都是对的 但细想这两个观点却完全相反呢?
事实就是 民众是非常容易被煽动的 想想看 说是自杀合法 但不想自杀的心想我又不自杀 这法律跟我本身关系不大 想自杀的心想终于可以“让自己的死有那么一点价值了” 而两派之间维持反对自杀意见的最大原因就只有道德而已 不想自杀的认为自杀会造成他们周围人的痛苦或是社会财产损失 想自杀的觉得自己的自杀没有意义还会给亲友带来痛苦但这种“限制”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不想自杀的人不会设身处地去理解自杀者的心情 以及他们家属的心情 所以一旦他们稍有觉得自杀“可以是想自杀者的权利” 觉得他们的自杀“有了意义” 那么这层薄弱的道德限制就会破碎 同意还是反对 可能就是一线之隔这也是6集辩论里的关键点:观众会想:我们本以为是疯子的人 其实是个父爱如山的父亲 而且他以身作则的证明了自杀可以去带来意义 这就潜移默化将观众想法改变了 说白了 这时候争议就来了:1 觉得这就是一种洗脑 自杀在他这里也许是对的 但未必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背景下依旧是 没人可以保证自杀法不会带来更多悲惨的家庭 没人可以保证自杀者不会回心转意2 我们不是神 不应该擅自决定他人的生死 我们应该试图通过交流避免自杀行为 但也不应该干涉那些“理性的有意义的”自杀行为 干预他人自杀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傲慢我个人肯定是支持1了 但回到动漫第六集的辩论 回到民众容易被煽动这一点:父子亲情+自我牺牲+模糊的道德边界 这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点 是不是很讽刺 比起那脆弱的道德感 民众反倒对这些地方更感同身受 更引起他们的同情和共鸣别人的生死?
却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我们常说,一个人没有选择是否以及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那么,这个人是否有选择要不要以及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权利呢?
《巴比伦》讨论了这个非常经典的伦理学问题。
在片中,雄心勃勃的新域(类似于试验片区)域长斋开化制定了《自杀法》,规定人拥有选择是否杀死自己的权利。
为了使《自杀法》合法化,和其他候选议员进行了电视公开辩论。
反对方分别从社会经济(自杀不利于社会发展)、道德(“杀人是不道德的”具有普遍性,所以自杀也是不道德的)、法律(自杀法本身与现有的“委托杀人罪”和“帮助自杀罪”等法律条文相违背)和人类的非理性(人类对死亡有本能的恐惧和排斥,无法理性地实施《自杀法》,会凭着感性阻止他人自杀)等角度表达了对《自杀法》的否定。
斋的反驳颇有意思。
首先,他以加拿大对大麻解禁导致大麻使用量下降的例子作为对比,试图表明:《自杀法》不一定会导致自杀数量的增加;另外又以世人对于同性恋态度的转变,表示道德和法律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并举例说,古罗马社会曾经接受自杀行为,直到出现了奴隶自杀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明确表达了对自杀行为的反对后,才开始出现了基督教社会对自杀行为的长期反对。
最后,他指出通过《自杀法》的规范,可以引导人主动思考自杀的选项,而不是任由非理性的情感控制自己。
只是在可操作性上,斋并没有很好地提出反驳,因为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确在本能地阻止他人自杀。
为了博得人们的支持,他转而将自杀和器官移植捐献联系到一起,指出自杀权将允许人们自由捐献给陌生人器官,拯救更多的人。
最后,凭着这种偷换概念博人同情的策略,《自杀法》的提案得以通过。
那么,今天的人类社会,人究竟是否有权利自杀?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权利。
根据洛克的观点,权利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做某种事的自由,一方面不干涉他人的义务,就像用篱笆围起来的领地,在篱笆里面有做任何事的自由,而又有不打破篱笆的义务。
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利,其实有两类: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
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人权”,被认为不证自明且具有普遍性,包括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和财产所有权。
对于社会契约论来说,个人将自然权利转让给联合体(国家)。
洛克认为是只转让了财产权,所以国家没有剥夺个人生命权的权力,可以推论: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自杀,完全由他自己说了算;卢梭则认为转让了所有的自然权利,国家有权保护和侵犯个人的生命,可以推论:人不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自杀,国家有权干预和阻止。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里,生命权就是生命健康权,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自身。
由于法律不允许“以生命直接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生命权是不能被抛弃和转让的,也就是说,在我国,没有放弃生命健康权的自由——自杀权一说。
并且,与自杀相关的人是要受法律惩罚的,包括以下几项罪名:委托杀人罪:受害者委托他人将自己杀死;承诺杀人罪:受害者允许他人将自己杀死;自杀教唆罪:教唆没有自杀意愿的人并使其决定自杀;帮助自杀罪:帮助决定自杀的人完成自杀;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传统上对于自杀行为的唯一合法且合乎道德伦理的态度就是:阻止自杀。
这样的态度基于一种假设——没有人是真正想死的,任何想要自杀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某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人应该采取行动,阻止人自杀。
既然事实上并不存在“自杀权”这样的权利,那么下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摆在面前:自杀是一件坏事吗?
什么是好/善,什么是不好/恶?
这就是在故事中,为什么G7峰会最后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通过一系列冗长的探讨后,美国总统亚历克斯发现:避免死亡、维持生存是产生道德的根源,所谓的“善”就是持续下去——维持生存;所谓的“恶”就是终结——死亡。
在这个意义上,自杀毫无疑问是“恶”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自己有义务阻止他人死亡,而对于那些杀人犯有着明确的罪恶感。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粗鄙的结论,因为自杀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的行为。
最典型的恰恰在以道德为准绳的中国传统社会:善恶的标准其实来自于周朝的礼制,并经由孔子发扬光大,形成一套完整的家庭伦理秩序理论。
一件事是否是对的,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扰乱还是巩固了伦理秩序。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有些人自杀是好的(比如祸臣贼子),而有些人自杀则是恶的。
在美国等国家,自杀未遂甚至还要坐牢,接受惩罚。
或许谈不上犯罪,但的的确确违法。
也许《巴比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让我们得以再次反思一种观点:关于自杀,我们的前提假设——所有人都追求更好地活着——是否成立?
如果一个人单纯想要自杀,并且保持理性,没有任何心理疾病,我们该如何面对?
确实前三集观感还可以,让人忍不住想要看下去。
但是整体上难掩作品的浅薄空洞。
以下是几点我对作者思维浅薄之处的批评 首先,本作品情节上就充斥了各种幼稚元素,诸如各国首脑以及其政府幕僚这样的人类精英对社会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的认知能力幼稚到和作者一个级别等反智桥段,以及情节上毫无必要,有编剧能力严重不足观感嫌疑的超自然主义元素不胜枚举。
作者试图努力为自杀合理化的辩护基于两点,第一点是所谓的“不禁止反能减少”,并举了最浅薄的所谓英法和加拿大的drug滥用问题试图支撑。
但凡有丝毫实证主义眼光的人都能看破这令人发笑式的引申的佯谬。
第二点是所谓人对生命的自主权,本质上是对一个自由化的人权的社会探讨,包含了作者幼稚的社会价值判断观。
下面集中对作者几个理念进行分析。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作者有严重的社会知识以及法学知识缺失。
在作者对善恶幼稚的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认知可以说是相当匮乏。
善与恶基于社会下的语境,是社会赋予的,一件事善恶的评判标准,永远都是基于社会的整体要求来评判的,自杀率的上升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作者也能够承认。
那么,自杀合法化如作者所述的不仅不升高反而会降低自杀率的理论明显非常牵强附会和目光短浅,此处我认为无需赘述此高论的荒谬。
作者还举出了数个所谓善恶难题,基本来看都非常幼稚和蒙昧。
至于作者举出的电车难题的反例,事实上,道德感与主动加害的负罪感这两种道德心理则要追究到社会心理学的层面。
作者明显没有认识到社会道德中的感性部分。
(此处指的感性指的是基于人类主观情感体验的行为及思维)电车难题在社会整体利益范畴中成立,例如真社会动物蚂蚁就有为保护蚁后蜂后牺牲工蚁的行为。
但是人类具有个体情感思维,诸如电车难题,将一个人的器官分给数人这种情况,最大的道德困境在于需要个人或社会做主观能动的认可和执行,意味着需要整个社会认可强行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合乎情理的,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十分艰难的决定。
因此,这种理论实质上是人类道德上感性的部分,即将“主观改变现状”等同于了“加害,有罪”的感性心理。
但切不可粗暴批判这种心理,人类若压抑这种感性,便会陷入乌托邦的机械心理中,对普世价值进行高傲的否认。
本文不进行秩序社会与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探讨,但个人认为,要求肉身凡胎的人类无条件的压抑自己的天性,不仅反世界运行的常理,也不符合实践结果。
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某些程度上,尊重人类社会这样的感性道德观。
最后是作者最为令人忍俊不禁的“继续”论,本文主张无需以语义分析的严谨模式来批判,绝大部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此论的荒谬与滑稽。
整体对作者的建议是,在个人同时具备没有半点对人类先贤遗存知识的理解认识欲望以及自己智力水平以及思辨能力尚未达标这两点的情况下,请不要妄图去高谈阔论自己的一知半解
首先我觉得,看任何作品做重要的就是认同他的设定(只要不是十分反人类其实都在接受范围内),才能理解一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看到很多人认为不能接受女主有超能力的设定,well,见仁见智吧其次,这是一部很难评价的作品。
他的分数肯定是高于6分的,但是在7-8之间很难定夺。
首先就是因为其实里面有很多意义不明的展开,比如最后几集首脑会议那里,看的时候真的雷到我了,作者对于政治的理解真的是有够小孩的;比如说曲世爱的超能力,让前面为了悬疑和推理而追番的人显得十分小丑.....但是抛开那些意义不明的内容,实际上这部作品所讨论的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即如何界定善和恶,是由人去下这样一个定义、还是有什么其他客观的标准?
这部番其实犯了一个很多想要升华主题的作品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很希望去输出自己的观念:在这部番里,作者在首脑会议里定义的善就是“延续”,恶就是“不能延续”,这种定义思路的缺陷就在于很多事情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于是在最后alex准备自杀的时候男主击毙了他的桥段中,作者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定义,而这一桥段后又没有进一步解释,导致整体的观感十分割裂。
而反观谏山创就很高明,他在巨人里抛出了非常多的问题,战争是错误的吗?
战争是应该的吗?
战争的的落败者就应该被同情吗?
但是谏山创并不对这些问题做解释,他只是按部就班的讲完了这个故事,读者就会拍手高呼牛逼,这样即使作者本身的见解十分的幼稚,也不妨碍作品整体的观感。
因为在这种逻辑下,是人物构成了故事,而不是故事赋予人物意义。
所以说回这部番,个人认为比较高明的处理办法是,让正崎善的形象更贴合他的motto,即塑造一个“我所坚持的便是正义,我所轻蔑地便是邪恶”的角色,让正崎善的行为完全脱离于善恶框架之下,贯彻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把曲世爱的形象复杂化,保留一丝人性,让正崎善的决策更加controversial,这样既避免了说教式的观点输出,又把作品的基调从议题讨论变成了个人故事的展开。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番的
除了跟班自杀,女跟班被肢解,着实被恶心到,其他内容我是真的越看越喜欢。
这点和恶魔人crybaby一样。
你问我好不好看,我会说好看,但不推荐给别人,特别是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类似金田一的破案片。
看到后面,才发现通篇内容,就是大型辩论会。
日本自杀率高,这点大家都知道。
作者其实是想借漫画的壳,讨论自杀,意在讨论善恶。
“允许别人自杀,是善还是恶?
“这是论点。
“正崎 善”和“曲世 爱”,是正反方。
看有些人在讨论战斗力,讨论超能力?
你以为在看热血漫打架吗?
还有些人说,直接杀掉曲世爱万事大吉。
你不能因为在辩论会上说不过对方,就拿枪把别人崩掉吧。
其次,如果把“正崎 善”和“曲世 爱”去掉,我们现实又与漫画有何区别?
现实中所有自杀者,都是被一个叫“曲世 爱”的人所蛊惑?
还停留在讨论最浅层的打架上,我真为铺垫内容,思考讨论过程的作者,伤透了心。
在一筐无脑穿越动画的现在,这个显得多宝贵。
一個“輕小説”改編的動畫,其水平必然也被限制在“輕”的程度上照例,我們暫且不談涉及明顯概念諸如 普世觀 ,存續或終結,生存和死亡這種大衆文化概念。
就一個動畫來説,只能説是陷入了原作的概念泥潭中不能自拔的衍生品而已。
而原作中讓人看似深刻的討論目前社會中一種思想流派的探索來説,只能説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請各位切莫因爲一個小説或是媒體作品就簡單的將一種思想流派簡單的認知和劃分。
因爲就哲學或是文化角度來説,用一個動畫作品來詮釋一種風潮或是想要駁斥人類發展的歷史都是不客觀和不現實的,那麽我們暫且就事論事的簡單看這個動畫。
無疑,從cv的感情和動畫中對於動作的細節展現來看,也確實讓人認可了製作團隊的用心,但是過分强調小説中的概念,企圖引導觀衆將注意力放在一個過分 大 和 虛 的哲學議題上顯然是不合適的,并且,將這樣一種概念放在一個只有幾個小時的動畫中來説就更不恰當。
對於原作想要對於普世概念的一種近乎“偏執”的詮釋來看,作者可能并沒有對這種概念有任何深刻的瞭解,做出的假設和解釋就顯得有些 可笑 罷了。
至於其 可笑 的點在哪,相信觀衆自有瞭解和評價。
那麽綜上,作爲一個不深刻的動畫檔來説,差强人意,對於想要引人深思和發人深省的角度來説,并不合格。
看到第七集,本来以为作者是围绕政治去引导“世上不存在绝对的正义”的观点,如果这样确实有一定的辩证思想深度,可是走向却越来越靠近“超能力心控”这种老掉牙的线了,作者想表达什么?
明明通篇的作画都很写实为何又要把曲世爱描绘成这种毫无逻辑的存在?
秒杀催眠的病娇设定着实让人无语……再者如果曲世爱是游走在界线上的教唆者那为何又要亲手杀人来贯彻所崇尚的“恶”?
这种赤裸裸的犯罪就很难让人再去共鸣了。
总之有种好牌被打烂的味道,感觉作者并没有理清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想着成年世界的透视,却变成了小孩子的猎奇。
其实曲世爱的能力相当于低配版的死亡笔记吧,MAO死的好惨
没想到真的会有价值观这么撕裂的反社会动漫。涨姿势了,涨姿势了。完全是强大的制作和声优阵容拯救了这部的口碑,对于其嚣张跋扈到极致的价值观挑衅,但凡正常点的人都会受不了。反社会女主不费吹灰之力做尽恶事,象征正直和公义的男主以及一路精英历经千辛万苦却被降智打击+轻松剧情杀,这....真的不能给未成年看吧?
想要讨论写哲学的玩意儿,但逻辑是硬伤
以动漫的形式讨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这是这一载体的优势。
野琦麻豆我cnm
我们不能自愿选择是否出生,是否能选择如何死去。
终于等到第10,11集了。不管怎么说,对自杀,这一话题有了一定的解读。希望能越做越好,有始有终。看完了,这是什么结局?
有点意思
这部番一直到第7话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有槽点,但更多的是震撼;然而从第8话开始却放弃讨论自杀转而探讨善恶这一哲学论题,我同意最后男主所得出的观点,但毫无疑问结局烂尾了。
把战场拉到美国,又让美国总统搭进去,大概是想进行彻底的自杀问题讨论吧,于剧情的发展无甚推动,结果还是停在了女主凭神力杀人的无解状态。
很难避免的高开低走了,《正解的卡多》作者又写个有趣的故事,完全基于《启示录》大巴比伦来思考善恶判定,怎么讲,就只能说是有趣,还是喜欢不上来啊!
B-。用力太过了,某种程度上又很肤浅。道德虚无主义可不好
这能在zg播我吃屎
觉得很符合霓虹人的思想,于是又加了四星,哈哈
把反人类称作标新立异,把恐怖主义叫做与众不同,面对一个大规模屠杀的恐怖袭击事件第一反应不是击毙恐怖分子而是先调查对方的犯罪动机了解对方的三观???这种用精美制作用心制作一坨屎的东西成功把我恶心到了。
这是在干什么啊🤣
原来以为能看到一部比较出色的推理破案动漫,结果哎哟喂,第二集男主先是莫名其妙的自信想去突破女犯人,结果败的一套糊涂,后来又出来个能魅惑所有男人的变装女。呵呵,人物人设行动逻辑都不知道丢到哪去了,一股子自嗨味
看到第7集,这么傻逼的番居然还有一众人吹,什么逻辑,这能力总统见个面都能瞬间被杀,都电视直播了居然不调查一下那个小男孩的身份。别有点黑深残就封神了,这作纯属恶心人。
十月最被低估作品
看完只想说一句“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