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从头到尾地看完一部国产剧了,没想到这么真情实感追剧的后果就是化身成大喷子,太多的意难平了。
从十几集的时候开始追,每天守到12点看两集更新再睡,看到小雪和夏静怡这么脑子不清醒的角色,也没有弃剧。
都不知道哪里来的动力,可能是最初对于老三位的期待太高,总觉得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三叉戟最后都还活着,确实是HE。
可一部剧不能只看结局,过程之中有太多遗憾,之前那些塑造得十分优秀的角色,比如铁锹、小青,后面连个镜头都没有了,小青和黄有发的成长之路也三言两语带过,完全没有起承转合的感受。
这么多坑都不解释,仓促完结,不要扯什么都是为了给第二部做铺垫,没拍好就是没拍好。
本来我的预计是给大背头、大喷子、大棍子一个人一星,然后再加一星给剧中人民警察带来的感动,可是!
昨晚的结局太失望了,本来都没多少时长,还要让观众看夏静怡,明明剪掉这二十集夏静怡的戏份,这部剧可以到9分的高度,然而她还不被起诉。
只能履行夏静怡不坐牢,直接给1星的承诺了。
《三叉戟》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功成名就的老演员了,他们也不指望着这部剧做跳板,就是可惜小吕、林楠的演技了,不过这种凭实力说话的演员,总会有新的好作品等着他们。
最后,何女士,江湖不再见,以后看到你出演什么作品,我绝对绕道走。
一个干了十几年的缉毒警察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要求参加任务,而不管自己会不会拖后腿(事实证明,站岗时在玩手机)。
一个干了十几年的缉毒警察会不知道毒贩身上没有藏武器?
跑的跌跌撞撞的还要勉强抓人……说实话,不是我不尊重警察,他们舍身取义是英勇的,但是老夏这个被杀的桥段实在让人很难再追下去了……太魔幻。
董虎这个人物在和小雪谈心的那个晚上彻彻底底在我心里立住了,台词,演技,画面,取景,镜头,配乐,绝了其实早就喜欢董虎这个角色了,他避开了和几个主角一样的,完完美美的好人,却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正义感的男人,有原则,有魄力,有底线,就像棍子说的在男人的角度,佩服他,仗义。
小雪又是他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给这个刚到骨子里的“坏人”又添了一分魅力。
和小雪在一起的时候根本就是反差萌。
画面拍的是两人坐在床边,眼前就是茫茫无尽的黑夜,父女俩从一开始的对面而坐到后来相依相偎,谈笑间打开心结,太温暖,太幸福了。
镜头由后方给到外面的夜景,再慢慢推到两人近景,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温馨在黑夜的静谧中蔓延开来。
配乐,总是能深深打动我的一个元素。
舒缓的钢琴声一想起,让人不自觉地进入故事的情境,随着他的节奏体会那种心情,在氛围的烘托中,声音总是神奇的魔术师。
演技对于这个片段绝对是加分项,从眼神到小动作,细节的处理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他和平日里的粗鲁威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女儿面前的他耐心温柔,没有一点脾气。
台词也是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衔接完美,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演绎的自然流畅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董虎这样灰色的,在善恶之间游走的人,也许就是这样有瑕疵的人物才最能打动观众吧,他不完美,甚至不优秀,但他真实,让人喜爱。
最后用一句他自己的话来结尾:希望兄弟们不违法,有钱赚,有命花!
眼含泪光
相视而笑
幸福的侧影
知道陈建斌的新戏《三叉戟》开播,我跟着追了前四集,感觉还不错,胜在剧本扎实,听说原著小说获过金盾文学奖和燧石文学奖,难怪细节如此真实可信。
不过给我感觉最好的是,剧中几个人物个性鲜明,丰满有趣。
陈建斌、董勇、郝平都是有演技的实力派演员,寥寥几场戏就能把角色的性格搭出了个框架。
提起警界“三叉戟”,必须要从二十年前的四大名捕说起,几个人都有外号,陈建斌是大背头崔铁军,年轻时就梳着个大背头,不善言辞,但做事沉稳。
调查老夏那个案子时,他去现场走了一圈,找到了拍下关键证据的无人机,很自然地就交代了老崔专业技术过硬,擅长搞侦查的人物特征。
不过,崔铁军早先有点急功近利,一切以破案为目的,有时做事出格。
现在呢,老爱拿着个保温杯,泡泡枸杞养生茶,有种反差萌。
导演还专门给细节展示,故意卖萌了是不是?!
董勇饰演的大棍子徐国柱,脾气火爆,性格急躁,但为人仗义,办事有一说一,曾经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我真是被他的暴脾气笑死,第一集里,老崔被一大傻子拿螺丝刀挟持,他不但不劝,还用激将法刺激对方,不过顺利帮老崔解了围。
还有后面,老夏追悼会后,当着众人面飞踹吕征那一脚,丝毫不留情面。
他和老崔因为二十年前耿二冬子的事闹别扭,也挺能反映人物性格。
一个不解释,一个不想听,搞得身边最亲近的朋友手足无措。
几个人在微信群回复那段,不要太真实,老崔都打算找个台阶走下来和好了,硬是被大棍子的语音回复刺着了。
这人!
这臭脾气!
但,怪可爱的!
还有小潘,郝平饰演的大喷子潘江海,主意多,懂人情世故,有提审技巧,在三叉戟中负责活跃气氛。
老夏去世后他承担了粘合剂的作用,一张巧嘴走天下,只要是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能变成花。
有个情节是,三叉戟为了从邱远强嘴里挖出新证据,他们瞒着郭局提审了嫌疑人。
不过这事儿传到了小潘顶头上司齐队那里,俩人在食堂吃饭那段戏,看得我哈哈哈大笑。
大喷子绝对是属泥鳅的,谁都抓不住他的把柄,看齐队那明明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但懒得拆穿下属的样子,都觉得好笑。
当然,老夏大撒把的作用也非常重要,能拢得住大家,他不擅长查案,属于后勤保障员,能看得出来,他很希望做点什么,不然也不会临退休了,还请求跟着查案。
不过很遗憾,老夏很快被编剧搞下线了,因为给老夏破案是重新凝聚三叉戟的好切入点(夏春生同志,你的心愿还是达成了)。
三叉戟联手破老夏被杀案,也让剧情节奏快了起来。
不同的性格,不同分工,势必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摩擦、碰撞,也就有了更多冲突和看点。
虽说是一帮大男人查案的戏,但不觉得特别严肃,反而轻松幽默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少。
老田带队开案情分析会那段,三叉戟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去旁听,什么听说投影仪坏了来看看,什么因为预审了解案情,最无语的是大棍子,啥也不说就站着听,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几个人调去专案组那里,那魔鬼的步伐,那扔U盘的气势,不笑算我输!
再加上如何处理从耗子相好那里买来药的细节,几个人大念“能让老树发新芽,能让枯树再开花”,哎呀妈呀,这是难道不是内涵三叉戟重新组团嘛?
当然,我们也能从这个案子出几个人擅长的领域。
陈建斌抓住了崔铁军的沉着冷静,而故意打草惊蛇的时候,又能装作多嘴轻佻,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大喷子提审邱远强那次,太凸显办事能力了,一方面是有老崔没成功的衬托,另一方面是二十多年预审经验的沉淀,几句话就震住了对方,炸出了关于耗子的新线索。
三个老警察调教一个小菜鸟也挺有意思的,大棍子不是踹过一个叫吕征的新人吗?
四大名捕变老三加新一组合,也有种薪火相传的感觉。
吕征不是没有优点,他在排查耗子相好会去哪里时发挥了作用。
大棍子一开始也看不上他,可慢慢也有改观,觉得他“挺有眼力见的”,还教训他“先观察,后行动”,因为怕他莽撞出事。
最终,三叉戟顺利破了老夏被杀案,也让三个退居二线的人民警察重回一线。
驱动他们不懈追凶的,是对老夏的兄弟情谊,这也是最打动人地方。
剧中,有个片头穿插二十年前年轻版四大名捕的设计,能帮观众理解几个人为什么感情这么深——因为有过命的交情。
他们曾因大背头的谨慎,躲过一劫。
而那句“破大案,喝大酒,这种感情什么也换不来”,也成了三叉戟重新聚首后的新燃点。
三个男人一台戏,即是三叉戟的辉煌再现,也是陈建斌、董勇、郝平等人的精彩飙戏。
由于前两集介绍人物、铺垫剧情,节奏显得有些慢,但从第三集开始,就渐入佳境进入状态了,你会随着剧情发展发现这些老男人的魅力。
二十年间,他们或许有过消沉、低落的时刻,一个警保处的,一个派出所的,一个预审队的,但在困境和机遇面前,还是决定鼓起勇气挺直腰板,发挥自身优势,用二十多年的经验投入到保护人民安全的工作中。
这也告诉我们,岁月老去不可怕,最怕的是丧失好好生活的心气。
三叉戟的重现,代表着一种中老年男人的振奋和积极。
谁说“廉颇老矣只能吃饭”,加起来快一百五十岁的“‘三叉戟”照样神勇无敌!
很久没有遇到这么带感的一部的刑侦剧了。
很长一段时间不要说刑侦剧了,只要是国产的职业剧,99%都是打着职业剧的大旗实则演着言情剧的戏码;而刑侦犯罪类的影视作品大多少了些熟悉的烟火气息。
《三叉戟》给我的惊喜太大了,除去剧中那些真正演员们带来的演技,场景布置接地气的市井气息,还有编剧对于警察这个行业真正的了解。
这部剧是我看完海报就打算关注的一部剧;看完预告片,我开始搜索剧情信息;看完第一集,我决定一定要一集不落追完这部剧。
我对这部剧的预感没错,它的好在于我能感受到编剧一定有深度去了解警察的日常;而事实并不止如此,因为编剧是一名真正的警察。
这么一部生活化又不拖沓的刑侦剧,时隔了好多年终于又重出江湖。
剧中的老三位都有些热血沸腾并且辉煌的曾经,却都因为各种原因自我放逐多年,最终因为昔日老大哥的殉职,所以决定在退休前再燃烧一把当年的激情。
他们认老却又不服老,各自怀揣着绝技却在日常工作中无处施展,偶尔还掉个链子。
但就是这样三位剧中的老警察,时时刻刻都在带给我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触。
我觉得很真实,这样三位被生活打倒多年的老警察们让我觉得很真实。
我也觉得很踏实,有这样三位在不得志的漫长岁月中混混沌沌坚持着警察理想的老警察们,我觉得很踏实。
在近年来要么浮躁,要么拖沓的国产影视剧中,《三叉戟》难得地把握好了节奏。
期待它不止会成为刑侦剧的复苏,更是国产剧的复苏。
三位老炮演技特别棒,看的过瘾!
没有流量的戏真的很爽。
我看有些人说剧里有些人物很蠢,让人生气。
但就我个人观点来讲,生活中的蠢人我们还见的少么?
电视剧里面把一些脑子拎不清的人物,或者一些人性的弱点搬到荧幕上,提供一些反面教材,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也增加了剧的现实意义。
不过,这种戏加太多也不好,应该以三叉戟的老三位为主要内容。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田队长进医院瘫痪那一段,真的觉得缉毒警察工作太危险了,越是这样越觉得不应该对任何吸毒的公众人物宽容,不论任何时候毒品都是娱乐圈的红线。
他们吸毒背后的供应链,踩着所有禁毒人员的生命和他们背后的一整个家庭的牺牲。
这条红线不应该对任何明星宽容,哪怕你再喜欢这个明星也不行,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底线。
这个剧从真实感的案件出发,从有血有肉的角色入手,平衡了娱乐性和教育性,没有用什么流量演员或者花式营销。
整部剧就写了四个字,尊重观众。
看完大结局更新:原来观众只是被短暂的尊重了一下……
6月23日更新:亏我辛辛苦苦激情写了林队和小吕的文,小雪和铁锹的文,结果夏静怡对就是何杜娟女士注水到最后一刻,呕呕呕呕呕,三星吧,从五星到三星6月21日更新:一直追剧的我越来越生气😡,何杜娟女士,吕铮老师,别那么自恋成吗?
批评的话听不进去,夸奖的话倒是听得开心。
何杜娟,说的就是你,演技太太太烂了!
吕铮老师,承认吧,您真的对女性有偏见,写不好女性角色(🤦♀️)6月12日更新:气死我了😤,夏静怡带资进组了吗?
还有小雪的感情线,看三叉戟破案他不香吗?
非要搞这些膈应人的剧情!
我很生气!
这个剧现在不值五星,只有四星了!
这几集就是注水注水,看三叉戟破案的部分都不香了!
6月8日激情更新:搞笑的片段真的很多,只有看了才知道!
大家都去看看剧吧!
下面是正经内容,三叉戟组合正式出道了,小吕直接代替了老夏的位置
最新的剧情直接给所有说经侦不好拍的人打了脸,案件层层推进,非常精彩。
直接从最底层的小鱼小虾,到上层犯罪人的暴露一开始底层的小鱼小虾,怎么抓,圈出嫌疑人的活动范围,然后套瓷吸引嫌疑人注意,一举抓获,用的是老刑警的土办法,地图上画轴心圆接着就是大喷子的预审,真实展开怎么才能攻破犯罪人的心理防线……接着通过线人蹲点找上一层的犯罪嫌疑人,这中间直接向观众展示了大棍子的线人的人物关系网,各种职业,三教九流都有最后再通过第二级的犯罪嫌疑人找到最顶级的犯罪嫌疑人,最终结案,中间是怎么突破犯罪人心理防线的,这里就不剧透了……还被普及了500万大概是多重的冷知识(狗头)
线人和建斌大叔的对话,满满的江湖气息,但是又很热血从这个大案子就能看出来,三叉戟用的是一些看着和现代技术不是那么搭配的老办法,但是经验真的足够有用三叉戟办的大的案子,其中搭配上搞笑的桥段和日常生活,还有日常三叉戟之间的矛盾,有张有弛,整个剧的节奏就很舒服
建斌大叔吃饼这段能笑死我还有说写经侦警察的歌像黑猫警长的,看弹幕
接下来准备持续更新,目前的两个大案子,一个是老夏之死的调查案,一个是经侦破获的洗钱案之间甚至还可能存在关联,你说精不精彩!
我也被打脸了说剧情不够刺激,还要怎么刺激三叉戟组合的日常和办案我能看一年!!!
6月3日更新:我之前的标题是如果这个剧不崩,四星无疑的,我现在要给五颗星,并且还要继续追剧之前夸赞了建斌大叔,但是三叉戟真的太有人格魅力了。
中老年热血。
简要分析人物性格:大背头,三叉戟当中的智商担当,对于细节处见微知著,对于细节点的分析非常厉害,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为了破案有的时候不够有人情味,从他拜托花姐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没有考虑过之后会被报复的后果,或者考虑了但是仍然去做了。
大棍子,武力担当,最侠肝义胆,面冷但是心最暖,最重人情,对于二冬子的死能够在心里谴责自己二十多年,但是遇事极容易冲动大喷子,情商担当,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十分精准,完美弥补在语言上略显铁憨憨的另外两位,但是有的时候过于注重一些面儿上的东西,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从人物性格你就能看出来人物的互补,三叉戟组合真的牛。
目前的案子不很悬疑,但是看完了还想接着看下去,老警察的日常真的让人白看不厌,特别喜欢他们三个在一起的互动在唱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一度让我泪目,第一次知道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之前就说,如果是刻画人物比剧情重,必改五星。
现在改五星!
希望这部剧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这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国产剧的样子,不是撒撒狗血,也不是悬浮剧,就是人民警察的生活剧,职场剧的样子啊分割线…………………………………………5月28日第一次剧评:(1)建斌大叔在这部剧里真的很可爱啊那一段叼着自己的包翻墙的把我萌到了说实话哈哈哈哈,三个主角,另外两个不熟悉,但是演技真的很自然,他们三个人往那里一站,就很有老警察的感觉,演技真的特别好,台词超赞!
重点夸夸建斌大叔,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和现在的沉稳大叔但是偶尔散发的气质真的很绝~
比皇上更适合表情包吧233333,配上我超努力的,就很可爱(2)老夏去世很套路,但是却是情节安排上的必须 这部剧很棒的一点就在于通过别人的口吻交代很多事情,但是并不显得突兀。
目前看来应该是年轻的时候的各种事情和现在交叉叙述,这是挺好的叙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调的案件。
老夏去世得比较套路化,弹幕里大家都猜到了……整体来说并不悬疑。
但是又因为老夏是主心骨,就是为三个人重出江湖埋伏笔的,所以是必须的。
目前还看不出来,这部剧的核心究竟是侧重讲人还是叙事,毕竟只有两集,讲人也挺有意思的,三个老刑警各有个性,讲案子的话目前节奏并不很快,所以要看后面的发挥。
如果是讲人,我会提升至5星,国内很少有讲人的,目前更大的可能还是叙事为主。
另外这部片子的接地气是真的,我个人觉得很写实,虽然我对警察行业并不了解,但是整体非常接地气,看着不觉得怪异。
实在看不下去了,因痔疮不能吃辣的人大口的喝着二锅头,缺点药费就要蹭热度办裸贷(不会找花姐借吗),小雪彪子要上床了就给弄个从外面开始抱起来跑的套路(跑那么远接下来还...彪子体力还真好)弄个假枪就非要装战术步枪,装着大老爷们的样子却一直吸溜小细面条(违和)等等等等,剧情随处都在做作,都在煽情,乱凑热点,塑造的一些人物性格完全不是生活里的正常人,整个剧看着的感觉就像听小学生嗲声嗲气以为是声情并茂的朗诵一样,真可惜了几位好演员,估计他们念着生硬毫无生活化的台词,心理也在骂人,也怪不得就一个三流小酒和坚果赞助,还没完没了的植入
本着有始有终的心态,还是熬夜在网上看完了《三叉戟》的最后一集。
事实证明,“有始有终”往往就是给自己立FLAG,就像秉持“他对我还好啦”而死守着渣男不肯分手,都未必有什么好结果。
随着最后一集在快进(过掉夏静怡女士的戏份)中结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穿越回过去,收回我对周围人的所有安利。
《三叉戟》的好是分阶段的。
从老夏牺牲,到老三位加入专案组,从审问邱远强,到抓捕汤阿祥,从兴隆钢架场发现遗留的微量毒品,到全面收网抓捕皮铮的上线,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虽然也存在着不符合现实情景的部分,但依然瑕不掩瑜。
前提是夏女士在其中并没有占据过多的戏份,并且守着一个配角的本分。
而自从夏女士就任D融宝CEO,剧情就开始逐渐魔幻了起来。
伴随着其他角色的匆忙下线和前半部伏笔的终止消失,夏女士的戏份一路飙升。
虚情假意且对剧情几乎毫无意义的同学会居然占据了一集的半壁江山。
也许编剧是想描写夏女士对自己自信走向自负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为赵凯企图X侵夏女士这个“大美女”制造条件,但毫无疑问——非常失败。
夏女士这个角色从回国之后就塑造的非常失败。
这其中,锅有编剧的一半,另一半,自然是要鸣锣打鼓颁给HDJ女士了。
在这里需要插播一下小雪。
作为在剧的中段也同样和夏女士在戏份和人设脑残程度上平分秋色的女性角色,在吸毒卖Y被抓之后,基本只剩下了几分钟的戏份,还没什么台词。
按照剧中的设定,小雪只是一个小城市来的,念过中专的小女孩,去中医按摩馆打过工,和妈妈一起经营米线店,对二十年从未接触过的父亲有着戒备甚至怨恨。
虽然她身上最大的矛盾点在于“你觉得你爸是黑社会可你居然爱上了你爸手下的马仔即使后来这个马仔跟着另一个大哥为非作歹也无怨无悔中途为救他裸贷也在所不惜”,但由于虎哥的光速下线和小雪线的匆忙收尾,倒是为她前面明明可以侧面描写没必要展开的多余戏份刷上了一丢丢点到为止的色彩。
显得不是那么矛盾和讨厌了。
(这个被爸爸好心报了夜大学金融自己还任性放弃的妹子终究还是没有刚过身为海龟还学过金融的夏女士。
)同样是脑残,“被成功冲昏了头脑”的夏女士则残出了自己的特色。
最后一集,戏份占半。
从三叉戟荣获集体二等功之后,这部剧的主线就逐渐被歪掉,成为了《夏静怡女士传奇第一部》,或者《夏静怡女士和她的书叔们》(没错我没打错字。
书记得念重音,才能还原HDJ女士的神韵),又或者《夏静怡女士和守护她的三叉戟》。
(她是不是以为这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除了她是光鲜亮丽光芒万丈的女主角别人都是工具人?
)最让人头脑轰鸣的不是纪委调查大喷子和大棍子而不是最有嫌疑的大背头,也不是郭局“举贤不避亲”为了剧情需要让老三位牵头调查D融宝,更不是夏女士“举贤不避亲”让崔斌投资三百万都富余的小作坊一举拿了一千万(不管到不到账),而是夏女士被捕回国之后,老三位没有走正常的审讯流程就走进审讯室对着夏女士排排坐。
就为了突出剧情?
就为了制造高潮?
看到这一幕,脑中有无数个冯小刚在咆哮——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名震江湖的三叉戟,终于彻底沦为夏女士自我救赎的工具人。
判决结果下来了。
夏女士被免于起诉。
这个情节我甚至在一开始就想到了。
虽然我夏女士被“冲昏了头脑”,但毕竟是一个学过金融的美丽的高精尖人士,即使涉嫌犯罪,但怎么能坐牢呢?
于是她被未知的力量、各种说不过去的理由以及三叉戟共同解救,走进婚姻,走进未来,走进了一锅原本美味的汤。
冯小刚们,你们别喊了。
头疼。
采访、撰文/君伟中年危机过时了吧。
综艺那厢,有《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剧集这边,有披荆斩棘的中年热血番《三叉戟》。
人到中年,姐姐们三十而骊,肆意笑泪,青春归位。
老哥哥们,重回一线,披荆斩棘,热血重燃!
豆瓣8.1飙至8.3,《三叉戟》,稳了。
刘海波这剧的导演叫刘海波,一个可爱的光头男人,深耕影视剧近20年。
他聊《三叉戟》,理性持重,随和自谦。
他被故事中这老哥仨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但对于幕后“三叉戟”——导演刘海波、编剧沈嵘、原著吕铮,他觉得他仨,就是仨臭皮匠。
此前,第一导演(ID:diyidy)专访了那俩“臭皮匠”,他们为我们讲述了 《三叉戟》的把手是怎么抓起来的?
这回,幕后”三叉戟“最后一戟归位,听他聊聊中年那些事,还有中年老哥那些事。
中年,也许没那么可怕。
01.谁说中年不能燃?
拍这个戏,挺过瘾的。
我以前有部剧《光荣时代》,讲第一代公安的故事。
那部戏重点放在整个事件的铺陈上,里边有一些谍战元素,当时是把整体的悬疑感和谍战感做足。
这次拍《三叉戟》,主要从三个中年老警察的个人出发,从这三个人物出发。
吕铮老师的原著,一上来“三叉戟”的家庭、事业都不如意,稍显灰暗了一点。
前期的时候,吕铮老师把剧本交到沈嵘老师手上,我们一致同意,剧要朝温暖的、正能量的方向上走。
最开始拿到了小说改编完之后的故事大纲,决定往下推剧本的时候,虽然每个人自己都有自己的小毛病,但真的深深被三位人物的人格魅力打动了。
正剧一开始,“三叉戟”在公安局里就很有名气了,只是说这么多年,这三个人加起来快150岁了,抱着保温杯,基本上就等着退休了。
因为涉及到一个老哥的事,又重新把他们三个抓回到一起来,拧成了一股绳。
按照他们现在这个年纪就很难做到强类型了,那种节奏快、案件的反转、悬疑感,那种爽感的东西,在这三个人身上蛮难做到的。
因为他们人年纪到那了,各种病在身上,体力也跟不上,爬个墙头都得歇半天,年轻人一搭手就翻过去了,这老人家可能上了墙头还得想想能不能跳下去,然后在墙头喘了半天才敢往下跳。
所以我们主要是讲人,把他们在当下力不从心但又披荆斩棘的感觉拍出来,把他们当年的热血青春的感觉勾出来。
里边有很多台词,比如“老树开新芽,枯树开新花!”,还有观众说这是一部“披荆斩棘”的中年热血番。
我也是中年人,我们当时是有这个感觉的,他们在这个年纪还能去找到中年人的价值所在,而且他们重新回到一线也确实想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一个关于中年人对于时间和生命感悟的东西,我们确实想表达这些。
02.谁还没年轻过?
对于时间和生命感悟要有一个跨度,在人物前史上,其实做了特别大的改动。
原剧本上大概只有两三集,在闪回段落里面出现年轻的“三叉戟”,讲他们当年因为什么事分道扬镳,这只是把前史部分交代清楚了。
我在拍的过程中,就想把“三叉戟”的前史部分,把他们最开始怎么走到一起去,和最后怎么分道扬镳的,以及他们的成长,在前史做给大家看。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就是前史部分由来谁来演。
因为如果用现在的老三位来演,观众的违和感会特别强。
如果用年轻的演员去演,就特别担心,那么几场段落观众对他们记忆不深,就可能不太关注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其实20年前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会很多很多,我们想要在前史部分能突出来,让观众知道他们是怎么在一起认识的,怎么成为“三叉戟”的,又怎么一起出去办案的,年轻的时候办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就和20年后的现在有了对比。
每一集带出来的前史,又相应跟每一集里边内容的某一处能搭上,让观众在看前史的时候就能知道,现在这一集里边讲的这个故事,20年前他们发生的时候是怎样的,以及20年前可能也有这样一件事情。
像“大棍子”比武打擂台,20年前他们抓捕犯人的时候,曾经用小镜子晃过别人的眼。
今天这个擂台上,“大棍子”确实力不从心了,打不过人家了。
但是在这个点上,“大背头”回头一个眼神,跟“大喷子”来了一个眼神交流。
因为他们之间太默契了,一个眼神交流就知道要做什么。
“大喷子”接手表,反光晃了对方的眼,确实玩了个赖,也是做了个弊。
但是这个就在前史里边,曾经他们有过,所以默契度在前史中带出来了,现在这种默契就更牢固。
03.谁家里还没点事?
这三人年轻的时候,人的精神状态整体都是向上的、外在的,事业上的机会也很多。
但是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能够占据他们精神世界的,更多是内在的那些东西,不想在退休以前毫无作为,再来一次“老树开新花”。
还有更多的是跟家人之间的相处,和下一代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觉得这个戏里边,我们着重塑造的几个家庭关系生活中还挺常见的。
像陶红老师,我们想要塑造一个警嫂的形象,这个警嫂虽然她的职业是街道办的副主任,天天肯定说大量的话,而且跟大量的人做工作。
回到家里边,其实她家里边算是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陈建斌老师,小儿子才是崔斌,这两个人都要听她管。
因为确实陈建斌老师从做了“大背头”,做了警察之后,他基本不怎么着家,所以才会身体不好,身上高血压、高血脂、吃完饭就犯困各种问题。
就是因为他身体的原因,陶红老师饰演的张华才会希望把他从一线调到警保处,因为算是二线了,警保处也没危险了,也不用出去办案子了,然后上下班也准点了。
但没有想到,即使这样,他还是心思不在这,他心思还是在一线上。
所以才会有警嫂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爱,她担心他,怕他出问题。
真正到了警队需要他的时候,警嫂还是能站出来,说你去立功,你去受奖,我还指望着当最美警嫂呢。
“大喷子”家里,主要是因为家庭条件的问题。
原来马晓萱觉得,每一个人都有理想,只是说理想这么多年你熬成什么样了,她比较现实。
你的理想早一点把它埋到树下,它可还能变成石油。
你现在这样的理想,我看不到你有什么往上走的劲。
当然听上去,稍微有一些世俗的东西。
在女儿生病之后,家里确实需要钱,也确实需要他,所以老婆就一直追着他,让他赶快重新到私企,去做法律顾问,能多赚点钱,能在他有用的时候赚点钱,至少家里孩子的病情和医药费还能解决。
“花姐”那边,其实我们觉得花姐更可爱,真的是特别可爱。
花姐的餐厅为什么叫“城南旧事”?
华姐曾经也是社会上的人,只是说花儿没有干过违法乱纪的事,她跟“大棍子”这段感情我觉得大家应该可以理解的,比较纯粹。
04.谁还没不服过领导?
家庭是这样,职场也有他们身为中年人的对抗。
其实呱嗒的出现和他所要求的那些东西都是对的。
我记得有一场戏,他们跟呱嗒冲突了之后,郭局在食堂请他们吃了顿饭。
当时我们就商量,说在这个点上,大家都应该能听得明白了,原来你身上那些粗放的东西和没规矩的东西是应该改一改了。
这几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因为他们前史导致的,20年前他们分道扬镳,然后各自到了派出所、预审支队、警保处,慢慢地开始松懈下来,对自己的要求也没原来那么高了。
重新回到一线,就挺难适应这种规矩、规则的东西。
我还记得有一场戏,在火锅店里边,陈建斌老师跟这哥俩说清楚了,就是说其实我们不应该这样做,我们确实应该是有些规矩的。
虽然呱嗒有时候让人看上去稍微有点做领导的那个感觉,但话全是对的,只是说表达方式上呱嗒跟郭局不同。
郭局有时候说出一些话会让老三位觉得对,确实说到心里去了,但是呱嗒有时候太强势了,这哥仨真的不吃这一套。
05.哪找的老三位?
陈建斌老师是第一个接触的。
这部戏前5集剧本我拿到手里之后,就跟制片人马珂商量,觉得陈建斌老师特别合适。
陈建斌老师看了本子之后,这个人物他很喜欢。
我们坐下来从“大棍子”到“大喷子”就开始商量人选。
董勇老师是陈建斌老师推荐的,因为董勇老师以前演过很多的警察的戏,而且他演过很多刑警的戏。
所以说“大棍子”刑警的感觉,其实董勇老师只要往那一站,他就是。
这个人物性格,董勇老师确实抓的也蛮准确的,就是“大棍子”要做什么,基本上属于第一个动手的就是他,永远都是说执行力在前面,但是表述能力不强,话少。
郝平老师饰演的“大喷子”这边就是话多,有的没的他都说,而且他基本上是这两个人的粘合剂,这两个人只要发生点矛盾,他永远在中间要去和稀泥,要把这两人往一起捏。
因为预审的人永远在外边,一天要说很多的话,他的话是不落地的。
特别是在预审针对犯人的时候,他经常会变换语感,包括变化一些像贯口一样的东西,让犯人的心理防线瞬间就被击破,所以这个语言上很重要。
郝平老师是因为是我上戏的师哥,以前也做过配音演员,我知道他的台词很好,所以这次想到了郝平老师。
06.乘风破浪的大哥们三位老师在表演上也发挥了很多。
陈建斌老师的水杯就是他自己决定的,开机没两天他就跟我说,导演我想要一个随手道具。
我说什么呢?
他说我想要个水杯,我说那太好了,我们把老年人天天泡枸杞的事成立了。
没有想到,这个水杯拿到手里之后,陆续这个水杯就有了很多的作用。
像他去夏静怡的公司,觉着人家的茶好,他把水杯的水倒出去,把人家的茶倒自己水杯里。
然后到郭局那,也是时常会把郭局的那些茶倒自己水杯里。
然后在抓捕的时候,用水杯去砸人家的后脑勺,当武器使。
我印象中,“大棍子”说要吃药,他把水杯递出来,“大棍子”没理他,一咕隆把药咽下去。
这个水杯是一直随身带他身上,有的时候是一种心态,包括要去做任务之前,把水杯一拍,或者是,“你觉得这事呢”,就在水杯上点一点。
包括郭局同意他们去禁毒队了,最后他把帽子戴着,雄赳赳气昂昂,临走之前轻轻拿起水杯,能体现当时那种心态的东西。
反正水杯我们用了无数次,我觉得水杯已经基本上跟这个人物合二为一了。
“大喷子”那边会有很多小的心计的东西。
你看前史部分我们也写到了,“大棍子”和“大背头”两个人在那吃饭,他就不吃,因为上来的是素菜,他就不吃,他等着吃肉菜,然后被“大背头”识破了,说他等肉菜,“大喷子”说没,我就是不饿,然后还给人家拨饭。
这时候肉菜上来了,一上来肉菜,就得到了命令说要出发了,“大喷子”就开始闷头吃,这时“大棍子”不让他吃了,一把把他薅走了。
这种小鸡贼的东西,一直到了20年之后他还有,类似于说,你记得把油费给我报了。
要做鸡贼我们就把它做足了,“大喷子”经常批假条跑到电视台去做节目,挣点外快。
经常看哪有点油水,他就去弄点油水。
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常人,他完全是一个正常的人,警察也是人嘛。
所以在人物身上,就大量加这些细节的东西,让人物看上去就更加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董勇老师那边,他饰演警察的气质已经完全深入人心了,往那一站,就是浩然正气。
往往一个迅速的动作反应,在他表演里有特别丰富的层次递进。
三位老师经常会给我一些现场即兴的火花的东西,让我觉得我心里边特别愉快,拍摄的过程中很愉快。
拍《三叉戟》,我在三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在吕铮老师和沈嵘老师那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剧作上,从故事的讲法上。
编剧沈嵘、导演刘海波、编剧/原著吕铮就像“大棍子”在剧里说的,“我们哪是三叉戟,我们就是三个臭皮匠”。
我跟吕铮老师、沈嵘老师,跟三叉戟比起来,我们就是三个臭皮匠。
*文中图片除特别标注均源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第一导演公众号(ID:diyidy)致力于影视娱乐行业人物深度采访报道,从创作的角度探寻导演、演员、制片人的艺术表达,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艺术参考。
欢迎关注!
本来应该四星的,结果被夏静怡毁了。请问编剧是专门来黑留学生的吗,xjy人设高材生/留学生,在美国能找到工作,金融学了3年。难道她在D融宝没发现自己干的活是吉祥物/代言人而不是CEO吗?
一集弃、、能不能不要为了煽情而煽情、编辑写故事符合点逻辑好吗??jc如此随意不守规矩的吗?退休就赶紧回家好么、明明老夏退休前也不是外勤、这么大年纪就不要得瑟啊、看着心累
三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五十岁警察,为了死去的老同志,决定踏上跟新型罪犯较量的道路,有情有义,有泪有笑,这个题材的剧拍的这样已经非常好了
剧情对白尬死了
剧情拉垮,女性形象宛如弱智
有一说一 为什么女性总要一辈子照顾操心这些60岁还长不大的男人啊 能不能自己长大成熟一点啊
好演员,烂剧情,更烂的节奏/拍摄
老大的女儿那条线 太败好感 去掉一颗星
大背头(主脑)/大棍子(主打)/大喷头(主审)杨雪是没见过男人吗从机场第一次见彪子就上赶子递糖静怡更可怕看似被利用但明知有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因为她平等创死身边一堆人🙃
一开始还能当段子听听 怎么后面非主流戏份越来越多了。。。
大背头:“他俩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大喷子:“他俩一个脾气大,一个主意多…”大棍子:“他俩一个是孙子,一个更孙子…”
白瞎了几个老戏骨,像大学食堂的鸡蛋囫囵炒囫囵小西红柿,食材是好,但厨师太烂了,完全让美好的食材各自突兀的杵着,尴尬拖沓毫无意义的镜头对白故作深沉故弄玄虚,真该喷个“拆”,立马强拆!
看国产剧离不开快进键。
人民公安版《老炮儿》。人物塑造和表演挺出彩,戏有些平。原来这项目还有个电影版。
看着小雪和彪子的剧情就想吐
感觉没有预期的好看
爱死这几个老头了。哈哈。以后多演电视剧吧。这些前辈退休了,我就没剧追了。而且目前来看。这部剧至少是今年前半年最优秀的剧了。
优酷上偶然刷到的,一直追了下来,好剧好演员,中年警察的疲态尽显,为了牺牲的大哥重新聚在一起破案,最逗的是那句心有驴而力不足,里面剪辑有一些失误,十二集,开会时大棍子一会在睡觉,一会又在座位上吃饭,很混乱,但是剧情真的紧凑合理,巧妙没话说,一集接一集。我还挺希望崔斌和静怡在一起的,静怡能看出来喜欢崔斌,崔斌就是钢铁直男凭实力单身的,还好后面给静怡买了项链。董虎这个角色特别好,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前21集,我愿意给5星!从22集开始,怎么回事???剧情狗血又注水,几个女性又蠢又傻。太令我失望了
没想到2020年了,还有人拍这么这么垃圾质感的电视剧……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