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因为老爸就是其中一员,特别深有感触。
还记得在我上小学时,老爸出去打工,过完年正月十六出去,6月份回家收麦子种秋天的庄稼,7月份出去,过年再回来,他不在家时地里的农活老妈自己一个人做,持续了好多年。
老爸也是恋家的,但是家里实在是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吃玉米面,已经90年代了。
还记得老爸出去第一年底回家挣了一千多,把我们高兴的呀,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
剧里演绎的故事真实感人,反映了当时民工的生存现状,演员也特别棒,我当时真的以为是请民工演的来着。
这是我看过的最现实,最深刻,演的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所有的演员都是实力派,虽然长的砢碜,但是演技一流,甚至连群众演员都让人惊喜。
陶泽如,马少骅简直演神了,一度让我产生错觉,他们是不是就是导演从大街上拉来的普通民工。
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黄渤(之所以看这部电视就是冲着他看的),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着实让人惊艳,看到最后几乎就是几个人在飚演技。
导演管虎, 康宁更值得尊重,管虎说:“我就要和别的电视不一样,我他妈就要这样的!
”真有种!
我敬佩!
没有赤字的良心,没有满腔的激情,是拍不出来这样的影片的,当然还有一点愤怒。
再说故事,这是一个辛酸而有充满希望的故事,我甚至怀疑导演在大街上随便拉几个民工,把镜头对着他们,纪录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辛酸和挣扎,就那么赤裸裸的展现出来,就成了这个电视剧。
根本不需要加工润色,因为余华说,生活远比艺术更宽广。
画面粗糙的如纪录片一样那么真实,没有美化和加工,让你明白这不是电影或者戏剧里的民工,就是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普通民工。
生活的本身就是这样的,已经足够深刻,再加修饰就是矫情和做作了。
对制造这部电视剧的所有的人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
董飞这个角色在剧中是一个配角,戏份一般,但是并不多的戏份却细腻的塑造出一个非常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本剧群像中的一个亮点 董飞,操一口西安口音,是巨丰公司大老板老杜弟弟马总手下工程部经理张彪手下马仔的小头目,以流氓打手的人设出场。
董飞是孤儿苦出身,从小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里闯荡,形成了单一的价值观,那就是拳头和义气,拳头即能力、兄弟即正义。
古惑仔里陈浩南说他靠三样东西-够狠、义气、兄弟多,恰好这三样董飞都有,所以自觉自己混的不错,已经靠自己的能力摆脱了社会最底层,进入了强者行列。
此时他对只能卖力气的弱小民工是非常鄙视的,尤其是谢老大这样猥琐懦弱的可怜虫,和张彪一起欺负谢老大时毫无同情,在提到杨志刚时也不止一次说到"不就一个烂怂民工嘛"。
前半部分的剧情给董飞定了一个反派的基调,此时的董飞应该算是巨丰公司的一个优秀员工。
董飞前面一大半的出场都在做两件事,欺负不听话的民工和殴打情敌杨志刚。
欺负民工是他的本职工作,但并不是只为了钱,而是为了帮老大的忙,殴打杨志刚是按他的逻辑展现男性魅力竞争宋娟娟,除此之外除了一次泄愤砸了摩托车铺,并没有什么欺负无辜良善的行为,而且他的暴力方式只有直来直去的殴打,从来不搞什么阴谋诡计。
这些情节反映出董飞虽然是一个反派打手,但并非见钱眼开无恶不作之人,坏的并没有那么彻底,这也为之后的转变留下了可能性 如果说董飞之前是巨丰公司的优秀员工,那么转变发生在老杜母亲祝寿的那天晚上。
当他想对宋娟娟上演霸道总裁戏被断然拒绝时,他是疑惑大于愤怒的,"宋娟娟你说你为啥不喜欢我" 被当众拒绝之后紧接着又被老杜当众打脸颜面尽失,之后竟然抱头哭了起来。
痛苦会使人思考,就好像一个私企小主管突然发现自己在婚恋市场上远不如公务员吃香,紧接着在公司又因为一点小错被平时称兄道弟的老板当众骂得狗血喷头,董飞难免要开始思考自己自认的价值究竟是否被社会认可,自己在巨丰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这天过后,董飞的锐气尽失,他已经不再去找杨志刚麻烦,也没有他再欺负民工的戏份,每天玩玩摩托车,已经变成了巨丰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几天之后董飞被动在江北旱冰场和杨志刚单挑,两次被打倒在地,随后又被杨志刚仗义相救。
自己三样法宝中的狠和义气,都不如杨志刚,就好像一名自认技术出色的程序员突然有一天被另外一名大神完爆,不禁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到底能走多远。
董飞的倒数第二场戏是跟着张彪去迎接杨总,老杜和杨总两个大老板前呼后拥,自己和梁子两个瘪三喽啰站在角落,而且此时董飞已经失宠,张彪拘禁谢老大都是安排梁子去办了。
董飞终于意识到自己只不过和谢老大他们一样,是个打工仔,永远没有机会和老大们平起平坐,只是资本的一条狗,而且是随时可以替代的一条狗。
曾经的优秀员工董飞此时已经开始考虑离职自己创业了,不再当马仔,而是开个摩托车修理铺啥的。
最后一场高潮戏,董飞私放谢老大。
如果说董飞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报杨志刚救命之恩的义气所为,那未免有些狭隘了。
从之前拒绝和梁子一起去看押谢老大,到看到被虐待的谢老大时于心不忍的眼神,董飞的无产阶级属性终于被唤醒,他意识到自己和曾经最看不起的谢老大其实是一个阶级,猥琐懦弱的谢老大被虐待也不愿交出合同,而自己只不过是寄生在资本家身上对同处底层的民工进行倾轧的走狗。
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用摩托搭上杨志刚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了离职的决心,而且是脱离这个行业。
杨志刚只是让董飞带他去找谢老大,董飞完全可以把地址告诉杨志刚让民工们自己去想办法,但他不想也不屑于用这种小伎俩来出卖自己的兄弟梁子顺子,所以他亲自带杨志刚去找谢老大。
最后梁子伸手拦住杨志刚的时候,董飞不再像前几次那样用命令的口吻,而是用手慢慢挪开了梁子的手,这说明他和梁子之间绝非只有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确实有着过硬的交情,有着足够的威望,才能通过这种无声的方式让梁子不得不放行。
民工这部剧的主题是讨薪,剧中很多感人的情节也都和钱有关,比如凑钱给王家慧、薛五治病,但关于董飞的剧情,基本没有和钱相关的,他没有文化没有学历,是非观念模糊不清,但他坦荡直率,以义气而非金钱为人生准则,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就是董飞,一个优秀员工的离职之路,一个打手的浪子回头
两版区别网上讨论的已经够多了,个中缘由大家猜的也八九不离十。
目前在我看过的国产电视剧里,这部剧的尺度是最大的,即使是改版之后的。
和上面审核标准其实关系不大,即使再凑齐这个阵容,管虎也不可能拍成这种水准。
我相信拍的时候他们真的深入过工地,可能和农民工一起生活过。
整部剧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人每天都汗流浃背,半夜睡睡不着觉去水池冲凉。
真正的细节不是让观众感叹这个是细节那个是细节,而是让观众忘了自己是在看剧。
尺度不是这部剧优秀的全部因素,可能这是黄渤唯一一次作为主演,演技被秒杀吧。
好几个国家一级演员扎堆,多次不经意的飙戏,精彩。
真的太精彩了!
冲黄渤来的,最喜欢贴近生活的剧!
比现在小鲜肉网红好看百倍!
民工生活好惨,好可怜,社会冷漠,民工工资养孩子,给老人看病,妻子做了小三!
现实的写照,我也是在工地上呆过的,见过农民工,他们的艰苦,也没有这个惨,确实也见过农民工要工钱,貌似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最可恶的,拖欠工资,不发工资的单位,个人!
谴责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进程打工成为常态。
这些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进城打工补贴家用。
他们缺少文化知识,没有法律意识,甚至很多人连普通话都讲不好,通过老乡,亲戚朋友的介绍,进城打工。
进城之后,无可厚非的成为了城市中的最弱势群体。
此时的城市,已然是牛鬼蛇神横行,而这些民工也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
幸好,还有善良正直的群众拔刀相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生存-民工”讲述了这样一群人的故事。
本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且接近观众。
影片中的人物离每个观众如此之近,仿佛就是刚刚从你身边走过的那个衣服上带着泥点的民工,也可能是你的朋友,亲戚,亲戚的朋友,或是从亲戚口中得知的某个远房亲戚的孩子。
片中的土话,农村的人情,一点心计,得知被骗后的愤怒,在与老板要钱时的唯唯诺诺,也能让观众感到如此真实。
这些标签也都深深的烙在了当代民工的身上。
影片中既有妖魔鬼怪(张彪,董飞),也有善良热情,雪中送碳(李记者,芮主编,周双喜),也有亦正亦邪,不知可否(杜老板及其表弟)。
这些人物的存在也使本片显得更加真实,不像一些歌颂剧,只有伟光正,也不像那些至郁剧,让人丧失希望。
这样的设定更加贴近生活,你会遇到好人,也会遇到坏人,还有一些人你不知道怎么评价。
本片也揭露了许多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实问题。
最主要的当然是本片主题--农民工薪资拖欠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王家才遇到的车匪路霸,黑砖窑,做局骗钱(看车被偷),栓子擦车时想赖账的车主,谢老大讨账时被非法拘禁殴打,家慧做二奶被抛弃后坠入风尘,杨志刚屡次被董飞殴打,陆长友老婆出轨等等。
这些事情都不偏不倚都发生在了民工的身上,做为弱势群体的民工很难左右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流氓欺负,被有钱人欺负,被渣男欺负,却很难作出反抗。
一方面因为其自身的软弱,中国文化中的阶级意识,还有自身的无知--每次讨薪都被对方用冠冕堂皇的借口挡掉,而自身又对法律等维权方法一无所知。
剧中到各个人物也都颇具代表性。
从谢老大,老陆到家才,家慧,薛五,薛六。
谢老大:感觉这个人物中规中矩,并不是特别出彩,当然也代表了一些民工到形象,甚至是中国人到形象。
谢老大是第一批民工的工长,一个老好人,哄着大家干活,哄着张彪给钱,哄着家里到老婆给孩子治病。
自己却各种受气,被张彪毒打,被工友们怀疑,最后儿子治病的钱也不够。
老是希望和气生财,和和气气到把事情解决,但并不能如意。
有时也会为了钱耍心眼,(骗栓子卖血,私扣志刚的医疗费)但总归是个好人。
有责任心,为了给大伙要钱去和张彪打了一次又一次麻将,但却看不出这种方式对狠心的张彪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为了要钱,不敢和张彪翻脸,最后挤出几句威胁的话却是“这帮民工拿不到钱,做出什么事来我可弄不了”。
自以为见多识广,跟大伙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实际上和其他人一样无知。
当高律师说合同对官司非常不利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
好在大伙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给来他一些底气。
片中人人都说谢老大对拴子好,但却缺少这样的事例,更多时候是谢老大在找栓子要钱。
(修摩托,卖铁的钱)不过,从谢老大把10岁的栓子带回家来看,还是一个心善的人。
总的来说,谢老大可以算是个悲剧人物。
对上,被张彪耍的团团转,还埃了顿毒打,但为了要钱只能忍气吞声。
对下,自己的付出并不完全被工友们理解,有些工友就是认为谢老大有钱,甚至怀疑他老和张彪打麻将和张彪是一伙的。
幸好,大多数工友还是对他信任的。
老家的儿子快要死了,自己也再找不到钱治病,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坚强的样子去领着大伙讨薪。
对谁都是哄着,却被生活折磨的体无完肤。
和疯掉的老陆相比,谢老大其实才是本剧中最委屈的人。
但他作为工长只能坚强,就算只是为了坚强给工友们看,既不能向栓子那样大哭,也不能像老陆一样任性。
最后的结局,周而复始的去另一个工地打工,也是谢老大的宿命,也是大部分民工的宿命。
谢老大的故事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却实一些民工的家里有一个病重的亲人,自己辛苦挣钱其实并不为了自己,也反映出中国农村文化中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家慧:家慧这个人物设计的比较出彩。
一个农村出生的漂亮姑娘,来到城市,希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但自己却缺乏生存技能,只有一张漂亮脸蛋。
她自身的圈子决定了她难以接触到有钱的优质男,而一些有钱且已婚的渣男却从中嗅到了机会。
家慧心气很高,自己虽然出身农村,但完全看不上薛六这样的民工,而且虚荣,物质,懒惰的缺点家慧身上也一应具全。
她崇拜城市里的有钱人,看不起没钱的民工,在薛五对她出言不逊时,她立马暴跳如雷予以反击,但被王佑良坑到大着肚子睡工地时,却忘记了去报复。
最后还是家才帮她出了一口气。
在家慧还在长春时,她对哥哥都是一脸的嫌弃,电话打一半直接挂掉,当家才拿出给她买的蛋卷时,也是满脸不屑。
家慧明知王佑良是个花心渣男,却心存幻想,希望依靠他在城市中立足。
家慧是愚蠢的,王佑良的骗局,虽然别人早已看穿,自己却迷失其中,无法自拔。
有意思的是,在被王佑良赶出来后,家慧出门去找工作,竟然又一次找到了一家“鸡店”,老板娘对她是嘘寒问暖,最后冒出一句“我一看她就是干这行的”。
综合家慧的种种缺点(缺乏技能,懒惰,嫌弃低端工作,虚荣,高消费),貌似只有这行最适合她了。
更过分的是,家慧对这行却是干一行爱一行,电话一来,立马走人,连孩子都不管,可谓是优秀员工。
也许,与有钱的嫖客在一起时,她才能找到那种阶级提升,变成城市人的感觉。
虽然有家才和薛六的竭力帮助,也止不住家慧堕落的脚步。
不但如此,家慧还是一个自我且不知感恩的人,对哥哥的好,薛六的帮助,没有一点感激之情,在说到“大家帮她凑钱生孩子时”,只是轻描淡写一句“我将来还他们不就行了么”。
甚至对孩子都是管生不管养的态度,缺少几乎每个女人都有的母性。
这样一个缺点综合体,应该是导演有意为之,但也代表了一些现实情况。
与谢老大,老陆的悲剧不同的是,家慧的悲剧全是自找的,她悲剧的根源在于自己。
老陆:老陆也是剧中比较出彩的角色,尤其在陶泽如的演绎下,令人难忘。
老陆是个老实人,喜欢讲道理,不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自尊心强,有时也喜欢装装逼,显摆显摆,有正义感,算是个老愤青。
当然也有自私的一面,本来说好一起要钱,自己却跑出去打工。
如果不算妻子出轨这件事,老陆的运气比其他人好的多,在大众浴池免费睡了一觉后还找到了工作,老板赏识他,杜老板更是离不开他,把他挖到高档洗浴中心,工资也涨了不少。
可以说,此时的老陆已经脱离了民工阶级,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凭借过硬的技术,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一份不错待遇的工作。
粗算一下,老陆在齐老板的洗浴中心应该能拿到2000元每月的薪水,比起工地8个月才5000多月来说,已经好了不少。
以至在辞职时,齐老板大为不解“你每天来的最晚,挣的最多,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
可惜老陆的心魔在于出轨的妻子和不争气的孩子。
在杜家发现妻子出轨的事极大的打击了老陆的自尊心,因为妻子无论如何也不离开杜家,宁可和老陆离婚。
杜老板想用钱去“买”老陆妻子的事,更是令其气愤。
这种情况使老陆备受打击,因为在他的眼里,妻子要跟的杜老板并不算什么好人,除了有钱,这个人抢了别人的妻子,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还找来张彪一伙人对农民工进行暴力威胁,表面上和善,其实是个伪君子。
老陆甚至想动手勒死杜老板,但由于胆小未能成功。
影片后期,老陆已经不是为了自己的工钱而斗争,而是自尊,他要揭露杜老板的真面目让其身败名裂而报夺妻之仇。
个人觉得后面老陆的精神失常的设定并不是特别合理,老陆虽然有些钻牛角尖但不至于如此偏激,而妻子出轨这种事也并不是多么的少见,这个打击,虽然痛苦,但还不至于精神失常。
杜建中:典型的中国式恶人。
这个人挺有意思,表明上看着像好人,实际上却是幕后最大的boss。
对身边的人好,还是个孝顺儿子。
实际上对外人是个没有道德感,同情心且自私的伪君子。
对身边的人,都是收买人心,甚至包括老陆。
第一次在大众浴池找老陆搓澡,一顿马屁直接把老陆拍晕了。
而对为他打工的民工,完全不予考虑,尽量拖欠工资,对于出工伤的薛五也是极力否认应该承担的责任。
雇佣张彪一伙人对民工们进行暴力打压,也是他的主意。
甚至包括指使张彪一伙对谢老大进行非法拘禁。
不过,老杜的手段确实高超,表面上装好人,暗地里做坏事,洗白功夫一流,民工们干完活都不知道谁是老板,完全对他没有威胁。
而且老杜还做过牢,说明他自身确实有一些原罪,这样的人成了老板,不得不说这是对“改革开放“的一个讽刺。
对于老杜伪君子的设定一直持续到最后,但不知为何导演却要帮老杜洗白,把对民工的工资拖欠归结于资金紧张,而在借到钱后很快给民工们发了工资,虽然被张彪偷走了。
老杜对秋月的追求也是攻心为主,实际上对其民工妻子的身份却十分介意。
老杜家一直将保险柜的屋子锁起来也说明其对秋月并不是很放心,至少没拿他当作“妻子”。
但他对秋月也有过不少帮助,在金钱的诱惑下,秋月也同意和他结婚。
结尾处秋月发现了他的虚伪,独自离开了杜家。
中国农村式的手足情:片中家才对家慧,薛五对薛六的关照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与爱护。
在中国文化中,兄长有对弟妹管教,帮助的责任,如果没有做好的话,对父母则无法交代。
而且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也使这些哥哥姐姐对这样的准则已成习惯。
先说下薛五,薛五一直拿弟弟当个孩子,无论薛六做什么都没有翻脸,甚至包括偷拿自己用于买种子的300元去给家慧交住院费,以至最后不得已只能去找工长借钱。
同时,薛五对薛六也使尽力帮助,不求回报。
工长要因旷工开除薛六时,薛五赶紧自己掏钱给工长买酒。
薛五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对薛六喜欢家慧这事一直看不惯,各种苦口婆心说劝无果后,使出绝招--带薛六去“鸡店”看家慧。
薛五对薛六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关心,帮助,但也强迫对方执行自己的想法。
在栓子跟薛六说“你哥对你也挺好的”时,薛六回“亲兄弟呗,不过有时候也挺不是人的”。
说明薛六对哥哥的强行管理也有一些不满。
当然最大的矛盾就是对家慧的态度。
(未完。。。
)
其他方面吵的最凶的是都在吐槽看的是阉割版,看不到原版,又说什么怕被人看到原版,大量键盘侠和阴谋论者,但凡想看原版,网上随便搜都是。
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反应的都是当下社会中一些非常矛盾、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进步,法制健全所走的必经之路,有了前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承担是角色不同,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人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全是‘灰色’,只是责任与担当不同,人人都有可取之处,老杜感情专一,彪子慈父,董飞重情1、王家才伤了佑良,但具体什么程度未讲,家才坐牢;2、六子和家慧普通朋友,六子赚钱养哥,家慧在吴英那买衣服,工资可观;3、陆长友疯了,秋月离开了老杜,没有结局;4、志刚去了草原修车,听说可以找到母亲,估计到头来也是一场梦;5、谢老大儿子病危,媳妇躲债走失,撕了车票重新带着工人找活;6、彪子携款带着女儿跑了,没有交代,应该是没有抓住;7、联名上诉已开庭,无结果,工资是否要到,薛五工伤赔款是否赔偿都不可知,但是工棚荒废,应该也预视了结果。
时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三个年头,有幸回望二十年前我国农民工之生存状况,结合当下时事现状国情来看……只能说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申遗思密达!
)哦对了,我看的是32集原版,而不是充满核心价值观的34集合家欢版再者一点,观看过程中隐隐觉得现实只会保留加重剧中的黑暗现实而少有甚至不会有光明善良,当然为了过审也可以理解,要是纯写实就成禁片了……再说说演员,印象最深的就是陶泽如和马少骅,老陆明明凭借一身手艺在讨债无果后找到了稳定可靠的工作,但偏偏造化弄人,被抢老婆,最后被逼疯的演技有点东西在的。
马少骅并不陌生,上次见他还是北大校长蔡元培老先生hh,那部剧的演技已实属上乘,没想到二十年前的作品更是把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把底层农民工贪婪利己和朴实无华以及无可奈何的多面人性在一个人物身上表演得淋漓尽致,有一说一有水平在的👍🏻
在《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时候,很多人都直呼这部国产政治剧的尺度大到爆炸,简直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殊不知这样的高口碑、大尺度的国产剧,我们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前就有了。
89版《封神榜》,露点、血腥、黄暴、惊悚、屎尿屁,百无禁忌,绝对是8090后的童年阴影。
一手捧红陆毅的《永不瞑目》在当时也是舌吻、床戏、摸裤裆,这可比刘翔前女友的“裤裆藏雷”早了不止一个level。
还有“天地之间有杆秤”的《宰相刘罗锅》,那香艳尺度放到现在可就只能看“大头娃娃”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直戳现实,刻画了一帮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的神剧,豆瓣评分9.4,常年稳居国产剧前十行列。
时隔十几年,还有不少观众能够喊出剧中人物的名字,薛六、薛五、陆长友、谢老大、王家才……唯一的不足就是看过的人还是太少,因为这部《生存之民工》聚焦的是一群讨薪的民工,现实且不讨喜的题材注定很少有人关注。
在新闻联播勾勒的美好社会中是不会有它的立足之地。
这部《生存之民工》是第一部刻画民工的电视剧。
在2013年的时候,“阉割”版在山东卫视播出,由于黄渤的走红,戏中加大了黄渤的戏份,片名也由《生存之民工》改为《春天里》,寓意自然不用言语。
与原版相比,这次的重映版也比之前少了2小时24分,占比达到整部剧的10%。
而删减的部分都是不利于“观影”的,比如开头的跳楼讨薪。
比如谢老大由于讨债被关起来浸石灰水的那场戏。
比如王家才被打得头破血流。
的确,现实太尖锐,有人不让看。
而重播的温柔版的《民工》,用难以自圆其说的字幕,为角色安排了大团圆结局。
从沉重的《生存之民工》改成飘飘然的《春天里》简单,但这也只是强行叫春。
因为现实这东西,不会像剧名一样,可以随便改,也不会像剧情一样,可以随意剪辑和删除,它只会冷冷盯着你,看着你的无力、无助和呐喊。
与一些浮夸的电视剧不同,它很真实,一点也不娇气,故事也取材于真实事件。
故事发生在东北小城松江市,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怀揣着形形色色的梦想来到大城市打工,每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很长时间却得不到一分钱。
老板推三阻四,甚至拍屁股溜走,没有办法,他们只有集体追讨,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无耻的威胁和恫吓。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上百名民工依旧挤在简陋的工棚里,有家难回。
那些毫无良知的老板拖欠他们的工资始终没有消息,他们中好多人指着这点钱送孩子上学、为老人看病。
到了秋收的季节,他们要赶着回家务农,可是,一分钱也没有到手,每个人都不甘心,因此,他们想了各种办法去讨。
有一个工人追上了老板的面包车,但没想到不但没有给钱还嚣张跋扈地命令手下将其打了一顿,头破血流。
但是他们没有死心,经过商议,决定留下一部分人继续讨薪,其余人回家秋收。
然而事实并非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讨薪之路注定不太平。
本剧的导演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管虎,在拍摄这部剧之前钟情于拍电影的,只不过他拍的电影让投资方赔了个底朝天,所以他才转拍电视剧赚钱。
《民工》同样不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当时的投资方一个劲地劝管虎不要拍这种赔钱货,但是倔脾气上来的他又怎么会局限于市场的驱使,带着团队就投身于剧本的创作和现场拍摄中。
为了让剧中的演员们更贴近农民工的形象,管虎从建筑工地找了40多位民工与演员们同吃同住而且全程采用肩扛拍摄,以至于本片在市级地面频道播出的时候,好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而非电视剧。
拍到最后,黄渤、陶泽如、雪村等人与其他农民工蹲在一起的时候,就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分不清哪个是演员,哪个是农民工了。
所有的演员在拍摄时也直呼过瘾,因为从来没有一部剧能够让他们这样不按剧本随意发挥,最重要的是,导演后期都没有减掉。
有了足够的空间,演员们就放手去演,那可是真的放手。
饰演工长的马少骅,这个摔下楼梯的戏,坚持不用替身,拍完,整个背部淤青。
要知道,他可是《走向共和》、《建党伟业》里的孙中山呐。
扮演王家才的孙松在砖厂挨打的戏,挨的可是真棍子,而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把自己原本白嫩的皮肤晒的黝黑,他在休息时就夹着铺盖卷到宾馆遮雨台去晒,还被宾馆的保安误以为他要跳楼。
客官们看一下,曾经在《渴望》里的白面小生王沪生,他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过金鹰奖最佳男配。
除了敬业精神,剧中的所有人包括群众演员都贡献了影帝般的演技。
如在工友和老板中受着夹板气的马少骅,操着一口河南话,口头禅是“木有”,最传神的是他的嗓音,声嘶力竭,游走在破音边缘,那种掏钱时窘迫又小心翼翼的样子,被他演的震撼人心。
就连最难注意到的指甲都脏兮兮的,因为在拍摄时专门将指甲用黑泥染黑。
荧幕反差最小的是剧中民工讨薪的终极大boss,演公司老板的丁勇岱,没有办法,长相和气质决定了他天生一副帝王相,《琅琊榜》中的梁王就是他。
那时的黄渤,还没有从北影毕业,管虎让整个剧组停工,等他期末考试完再开机。
一开始所有人不解,可是看了黄渤进组的第一场戏,所有人都服气。
薛六的痞劲、乐呵劲,民工的全貌,诠释的淋漓尽致。
有些观众小时候看的时候都不觉的他是个演员,一致认为他就是导演请来的民工,甚至黄渤的哥们在电视上看见,还真以为黄渤当了民工,打电话给他寄钱。
陶泽如饰演的老陆,陆长友,是一个有正义感、执着、坚强但又同时心机很重。
他想方设法赚钱但是命运却对他不公,老婆当了有钱人的情人,那个有钱人还是他知己的搓背顾客,儿子上了大学后,不仅没有体谅家里的难处反而变本加厉的要钱,最心酸的是,为了圆儿子的慌,他还的装成大老板,最后,现实把他彻底逼疯了。
其中,有一场戏,是他得知事情真相后站在大街上破口大骂,演到了人戏不分、几近癫狂的状态,演完之后,他的精神恍惚了很久才缓过来。
《民工》中的种种惊喜与高光时刻,对于今天连底线都难以守住的影视剧来说,无疑是种奢侈。
已经有太多的演员认为反正片酬都定了,档期也排好了,多在片场耗着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而《民工》里的演员们的观念就太“落后”,他们反而认为拿到一个角色,把他演的耿浩才有价值。
而最难重现还是它的现实主义气质,去年大热的《欢乐颂》被不少人冠以“现实主义”的头衔,很可惜,刚刚开播的第二部已经失去初心。
反观《民工》并没有一味的美化他们的淳朴、善良,在管虎的视角下,他们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有缺点,不完美。
但是这部剧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同样压的人喘不过气,对于民工群体,他们卖命的干活,用血汗去构筑城市的美好,为的只是用劳动换来卑微的生存和可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他们拼命、讨薪,都是为了活着,可是,总有一些不法分子连他们最基本的希望都要剥夺,令人心寒。
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不遮掩、不讨好,只为真相而活。
很多人估计没看过2005年原版《生存之民工》的大结局,我就透露一下原版大结局主要角色的去向:杨志刚去了大草原生活、陆长友疯掉了和做了流浪汉、薛六和王家慧没有在一起、法院是否让杜建中赔薛五医疗费在剧中没有说明、张彪逃走了(没有被抓)。
《生存之民工》是我看过最好的两部时装剧之一,另一部是《创世纪》。
个人认为《生存之民工》是一部可以让一个人的三观变得更好的电视剧,可能是目前对人生最有意义和帮助的影视剧,也可能是最励志的影视剧。
即便05年,农民工收入也是可以的。不然谁从农村出来千里迢迢跟着工头干?一般共头下面都是自己的老乡和亲戚,跟着你干了拿不到钱,你家族在农村都待不下去的。讨薪也是共头带了一大帮人去找老板,私下找谁搭理你。
看过几集,不知道工作性质还是时代差异,看不下去,觉得有点儿过了。也可能是单纯不太喜欢特点明显的管虎的原因。
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沉重的真实,真实的情节,真正的民工。希望这样的好剧更多一些,希望引起的关注更多一些,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才能真正改善民工的境遇。黄渤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演什么就是什么,太牛了
马少烨演孙中山,运筹帷幄,稳重老练,一口广普港的好犀利。马少烨演谢老大,狡黠滑稽,圆滑世故,一口河南话拉的那叫一个得劲。他是贵州人。中国最牛逼的演员和群戏都特么在哪呢?看这部剧。
绝对是国产剧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现实主义力作。真实,残酷,70-80年代的社会现状,以及四海漂泊的打工人,为了金钱罪恶与扭曲的人性,那个时代不该被忘记,一众演员出色的演技,尤其是陶泽如,黄渤,马少骅,孙松等值得称赞,给导演管虎爆5星!!!!!!
可能因为剧情偏时事,现在看来共鸣不强。虽事件已时过境迁,但底层人民的生活还是如此。无钱万事难,而且很多困境都是没钱引发的连锁反应。只能祈祷被命运眷顾,别遇上大事。第一次明显感觉到男性凝视,剧里的女性都只是符号,出现的目的只是强化男性们的内部认同和引发事件。整个故事越到后面巧合越多。主演们演技都很好,群演们比较敷衍。
零六年疯狂的石头上映,我一看,这小子不是生存之民工里那个民工吗?那些年黄渤演了太多贴地气的让人叫好的角色,现在成大腕了,也没有了草根色
黄渤出名前的作品,有些台词很不错,指着账本记录的嫖资说:那个也是你嫂子哈哈哈
老演员演技真好,但槽点巨多:①九斤挨打太假;②要钱是割麦子(6月左右)有人说回家过年?③你拨打的电话没有开机(是已关机好吧);④陆师傅会推拿,杨志刚会修摩托,还那么牛叉,那去啥工地?⑤杨志刚挺帅啊,整个宋娟娟那么丑;⑥第16集家才都打通电话了,他妹还去工棚和车站,是编剧傻还是家慧傻?⑦剧中一会常村一会长春,也是服!⑧虽说东北夏天也热,但是割麦子三个月后的9月还个个满头大汗?⑨老杜是大老板,应该喜欢年轻的,秋月多大了?选角应年轻点更有说服力⑩周师傅摔啤酒瓶,落地以后才碎的,结果手流血了?搞笑⑪那么大的雨工地施工?导演真敢导,编剧真敢编,90年代我工地亲身经历,毛毛雨都不一定干,大雨更不可能干!⑫医院就一个大夫,妇科是她,抢救是她,换肾她还懂,全能啊;⑬最后,那个「啊啊啊」的BGM听了闹心…
当我们无法改变时,唯一可以做的就只有记录。
头重脚轻。引发了对物欲扭曲观念的思考,很多地方着墨还不如片尾《生存》的歌词。关键处还是撑出了红旗,回避了本该是重笔墨的高潮。在一个只有特权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地方,还指望能怎么折腾呢?为几位主演鼓掌。
应该说在2005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或者说能上主流平台的文艺作品,还是关注底层劳动者的,类似的还有山城棒棒军,但是后来我们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变成了各种白领搞瞎吧,不愿或不能再对农民、工人投以热情,也许也是因为时代的进步。说回该剧,扎实的剧本和在线的演技,使得雪村都像好演员。
真正悲天悯人、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杰作!真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真正是在关照现实、关照社会、关照时代、关照底层人民命运!真实有力、直指人心!这才叫良心制作,这才叫戏骨云集!太多场戏看的直教人想放声痛哭一场,为世间所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为世间所有正直善良勤劳仗义的人们!
电视剧版的《隐入尘烟》,34集集集让您体验绝望和窒息。在资源分配不公的大环境下,底层人民的相互倾轧,如此刻骨,如此无解。里面集结了很多名演员,而且妆照非常粗糙接地气,黄渤也在里面展露头角,羽化成蝶
2020年全面小康,魔幻现实主义
绝对是国产电视剧中最为写实的一部作品,其现实主义的力度在国产电视剧史上绝无仅有。剧中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无不让人悲恸。那些鲜活的面孔,真实的影像,即使是在梦中见到也会浑身战栗不已。每一集都像刺刀一样扎在我的心上,难受,压抑,悲伤,悲愤。这是一部撰写民工悲惨遭遇的血泪史。
看的是春天里,前二十七集每集看的都很绝望。但是最后的强行大圆满还是让人极度舒适。这才是我们中国电视剧,没有小鲜肉,没有狗血剧情,甚至有些过于真实而让人不敢深入,每个人都是立体的,鲜活的,站得住脚的,每个人都是主演,我们每个人也是我们生活的演员,不管在什么时候,活着都是很难啊,人生下来不就是受罪的吗?
,,只看见了16集,,演员都挺好,剧情偏颇了,民工确实很辛苦但没那么悲惨,
充满诚意和良知的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人卑微的生存状态。其实不光是民工,在中国所有人都很卑微,只是程度的区别。几位主演的演技没得挑,群演也不太出戏。看来是夏天拍的,每个人都一直汗如雨下,衣领永远是湿的。
生存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易,但是对于民工这个群体来说,就是艰难。社会对自己的看轻,旁人对自己的看轻,自己对自己的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