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冯绍峰、胡军、金晨等主演的《青面修罗》上线后,不出意外地口碑崩盘,目前豆瓣评分落在4.2分。
据悉,该片原名《刺局》,改编自圆太极的同名小说,投资额高达2.2亿,由李仁港执导(《攀登者》《盗墓笔记》),无论投资体量还是阵容,都是院线电影的配置,如今历经5年积压,却只能在网端发行。
然而,走向网端的《青面修罗》还是凭借阵容迅速收获一波热度,在优爱腾,影片上线当日便跻身热度TOP2。
不过,影片从剧情、特效到服化道、剪辑全面崩塌,讨论声也逐渐被一片差评淹没,除了吐槽,受关注的只剩下许晴被无故“换脸”一事。
曾几何时,《青面修罗》也是乐视影业布局的重头戏之一,如今发行模式发生巨变,口碑坍塌,难免让人唏嘘。
【一步慢,全盘输】 从《青面修罗》目前上线的版本来看,影片的整体表现不尽人意。
尤其是剪辑,成为很多人的诟病所在。
根据导演李仁港的说法,目前的版本较之前确定的版本剪掉了15分钟,从这一点可以推测,无论是出于许晴被换脸的关系,还是由于“院转网”带来的变化,《青面修罗》确实经过重新剪辑,但效果并不好。
然而,即便抛开剪辑的关系,影片本身的质量也不能让人满意。
且不说梦回十年前的“复古“风格给人以粗糙感,混乱的叙事逻辑,加上机械混武侠的内容也足以劝退不少人,整体观感很难想象是一部投资超2亿的作品。
不过,目前关于影片的吐槽已经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一边倒的差评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青面修罗》曾经从立项到投拍其实都非常被看好。
根据网络公开消息,《青面修罗》早在2016年底就已经备案。
当时正是电影市场“大IP+大明星+大制作”正盛的时候,同时期内,于2015年上映的《寻龙诀》票房近17亿,于2016年上映的《盗墓笔记》票房也达到10亿以上。
而《青面修罗》的原著《刺局》,在当时的影响力也能够媲美《寻龙诀》与《盗墓笔记》的原著。
按照乐视影业当时的布局,对《刺局》的改编是院线电影与超级网剧同步创作,且同名网剧在2017年就已经杀青,电影也在同年5月开机。
但如今来看,《青面修罗》在当时其实已经晚了一步,无论是影片坚持的创作模式,还是同类题材的内容,都逐渐开始受到流量明星与大IP魔改的口碑反噬,尤其是《盗墓笔记》,仅在豆瓣拿到4.8的评分,而该片的导演同样为李仁港。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青面修罗》布局得更早,或许还能在观众对此类影片“免疫”之前,吃到一些红利。
后来,即便影片没有积压5年,按照院线电影大多都是2年的创作周期来说,《青面修罗》最快也要等到2018年上映,当时的市场对此类影片的容忍度已经大幅降低,比如同年的《阿修罗》号称投资超7亿,但票房不足5000万;据传投资2.5亿的《武林怪兽》,票房也止步在7900万。
因此,《青面修罗》如今的表现与积压多久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在影片品质没有保证的前提下,《青面修罗》很难在院线走出好的票房曲线。
资本都是逐利的,选择转向网端发行,大概率是预估影片能够在网端拿到相对更好的回报。
同样出自乐视影业之手的《爵迹2:冷血狂宴》,在上映时走的也是网端发行的路子。
【命途多舛的“时代遗物”】李仁港曾透露,《青面修罗》是时任乐视影业CEO的张昭亲自打电话跟他谈的,当时正是乐视影业意气风发的时候,背靠整个乐视生态,身后站着孙红雷、黄晓明、刘涛等一众明星股东,单是一部《长城》,投资便达到10个亿。
也是在那个时候,张昭决定开发《刺局》,按照网上的消息,电影投资达到2.2亿、网剧投资也达到1.3亿。
当时的张昭并没有预料到后来的一系列变故,他向李仁港放出豪言:“《刺局》的电影版不仅要精彩好看,网剧也要像美剧那样精益求精,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像Netflix那样的精品剧呢?
一定要照那个标准拍摄。
”后来的事情很多人都清楚,贾跃亭的乐视生态越铺越大,即便有持续盈利的乐视影业不断输血,也难以为继。
为了维持旗下项目继续运转,乐视影业的估值从98亿降到30亿卖身融创,虽然拿到10亿资金,但卖身后的乐视影业更名乐创文娱,按照“新东家”的发展规划,公司来自电影的收入要压缩到50%以下。
显然,受制于资金和股权变动,张昭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放开手脚,此前所承诺的投资是否能够持续到位也很难说。
从公司多部影片后来积压的局面来说,资金链大概率是紧张的,这恐怕也是《青面修罗》创作不及预期的一个客观原因。
2019年,张昭从乐创文娱辞职,李仁港也在创作期间被拉去拍摄献礼片《攀登者》,该片给出的要求是在同年国庆期间上映。
《青面修罗》只能暂时搁置,之后又遇到疫情,电影行业遭到重击,至今仍在缓慢恢复。
某种程度上,《青面修罗》可以算是见证乐视影业由盛入衰的“时代遗物”。
如今面对电影市场的变化,命途多舛的《青面修罗》若真的投资超2亿,按当前呈现出的内容品质,无论在院线还是网端,大概率都很难回本,相比之下,在网端多平台单片付费甚至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在网端市场,目前单片付费的内容都未公开具体的票房数据,尤其是像《青面修罗》这样在多平台同步上线的影片,具体的商业回报也更难考。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当前仍处在网络电影发展初期,若有很好的票房数字出现,平台也会选择及时公布,以吸引更多影片“转网”。
比如在此前,爱奇艺曾公布影片《征途》上线72小时后片方收入达到4262万,打破了网络首播单片付费的票房纪录,由此可以推测,《青面修罗》上线一周多,票房表现预计不会比这个更好。
【“院转网”将越走越窄】近几年,关于“院转网”的讨论一直不少,“院转网”、“院网同步”成为新的影片发行模式,但在这背后,院线、网端虽是两个市场,但争夺的是同一类内容,也面临诸多冲突。
在海外,华纳前不久宣布公司之后的影片不再“院网同步”发行,在国内,至今也没有表现不俗的“院网同步”案例,行业冲突需要两个市场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
而今,相较于之前“院转网”的影片,《青面修罗》的片头拿的是专属于网络电影的红色“龙标”,在“绿标”之外设置“红标”,不只意味着网络电影未来所受到的审查更严格,更意味着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之间将有更清晰的划分。
未来,“院转网”的路子很可能会越走越窄。
一方面,尽管在当前,不断有影片选择“院转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会有院线电影继续拥抱网端,但就目前来说,这些影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小体量影片在网端寻求更多可能性,另一类便是像《青面修罗》这样大制作的影片入局单片付费,后者往往口碑不佳,而这样“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并不是能够支撑一个产业良性发展的路径。
另一方面,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在创作思维、投资逻辑、消费场景、发行模式等方面都不相同。
就院线电影来说,之所以很多影片投资都达到大几亿,是因为当前市场的票房上限已经被推到了50多亿的高度。
基于此而产生的回报预期,让投资者愿意拿出上亿的资本布局院线电影,甚至有公司不惜花重金保底发行,此前,猫眼微影、儒意影业便以15亿保底《你好,李焕英》。
而在网端,尽管网络电影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快速增长,但就目前来说,网络电影更主流的分账模式是基于付费会员模式而生的,而各平台会员增量空间都在减少,尤其是单平台会员规模破亿之后,甚至开始出现回落。
相对应地,走分账模式的网络电影在近三年内都没有突破5000万的上限。
那么,就网络电影自身的产业链来说,也不会有资方愿意拿出500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来做网络电影。
而单片付费给大制作的院线电影提供了一个相对好的回报入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端缺少大体量影片的困境。
但是,单片付费面向的同样是有付费意愿的人群,大致可以与视频平台的会员用户划等号,当前的单平台票房上限也很难上亿。
因此,“院转网”在眼下更像是一个“赚吆喝”的过程。
反过来看,若网端发行能够拿到可观的票房空间,平台话语权增强,网络电影市场也会逐渐像如今的网剧市场一样,有越来越多的影片为网端发行而生。
从这样的发展趋势来说,未来,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更可能会成为两种并行的发行模式,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用户需求。
目前,视频平台同步发行的影片数量不断增多,华谊、万达、中影等头部公司也在分开布局两个市场,都能印证这一点,而从产业链上游就开始划分两种创作和发行模式,也能更好地支撑行业良性成长。
可以打0星吗?
恶心死小说党了,豪华阵容拍出来一坨翔!!!
那么优秀的小说,把精华全部去了,小说中的算计,各方势力博弈,全都没有!
不知道哪里拉的翔拿过来放在这部电影里面,除了名字,一样都和小说对不上,怪不得被改名成《青面修罗》总算是为作者留了一点脸面,圆太极也算是老作家了,这个时代下仍然被资本按在地上摩擦,真的可悲。
总之一句洗q玩意儿,还来浪费大家时间真的nt制作方。
优酷还敢卖6块钱???
恶心
这编剧大概率是脑子抽抽了!
前面李易峰便秘一样的自我介绍说所有人加入离恨谷都有同样的目的:报仇!
结果5分钟不到,谷主自己辟谣:谷里遗训:无仇无恨?????
我呸我呸!!
垃圾片!
字数还不够?????
那我接着喷。
那男一号的麒麟臂,各种变形金刚不说,明明可以飞上塔,却为了凸显机械手。
非要甩爪子出去抓住建筑物再拉自己过去,脱了裤子放屁!
还有个个都在天上飞来飞去,那个主公被刺以后居然说:关闭所有城门!
我要抓活的!
抓尼玛个❌!
看得很纠结,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烂片是肯定的了,但是他又烂得那么有特色,哪哪都烂但又哪哪都不能说他烂,让你无从评价,真可谓是烂片界的楷模。
从画面上来讲,看得出在美术服道化上是花了心思设计和大价钱的,不像普通网大那种摆烂,可就是不在普通人的审美上,就是看起来好像很酷,但是你会打从心底直呼什么破玩意儿的那种。
特效很多,一看就不便宜,但又处处透露着网大的廉价感,所以你不能单纯地说他烂。
然后是剧本,目前呈现出来的版本明显是修改阉割过的,相信编剧一开始写的肯定不是这么个玩意,所以这个锅也不能直接让编剧背,但他剧情就是稀碎及莫名其妙啊,你要去怪剪辑吧,可里面又有些镜头剪得挺炫酷的,技巧上看你又不能说是不会剪片的新手剪的,但就是让你看不下去。
表演呢,一堆的实力老戏骨在卖力地给你表演,不能说他们不会演戏,偏偏就不知道他们在演了个啥。
前几年的《封神传奇》我们都知道是为了硬捧向佐而拍的,所以可以理解它的烂,但这部电影里又没有流量明星或关系户,到底是为什么拍成这样的呢?
直接给你整不会了。
我很少愿意花六块钱去看一部网大。
不是我太穷酸,而是以国内网大的普遍质量,哪怕只是区区六块钱,也买得了吃亏买得了上当。
但偶尔我也会犯贱。
毕竟,人是有好奇心的,霍金有句名言说得好,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
当《青面修罗》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犹豫了两秒钟,就花掉了六块钱。
原因很简单,它虽然是部网大,却怎么看怎么特别。
演员阵容就够强大的。
冯绍峰、胡军、金晨、王庆祥、吕良伟、曾江、高捷、吴岱融、徐少强......用二十年前娱乐版通稿的话术,这叫做,两岸三地,云集实力派。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饰演花夫人一角的演员本为许晴,却在播出时遭遇了AI换脸,由马小茜特别出演。
看片时我们能明显从花夫人的脸上看到许晴的影子,却时隐时现,强行匹配的五官做不来自然的表情,怎么看怎么有诡异感。
再仔细一看,许晴的名字确实也没出现在演员表上,这引来了众说纷纭,后来许晴工作室发了声明,算是终止了谣言。
至于到底为什么换了许晴的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小风波,倒是为影片赚来了一些讨论度。
演员之外,导演来头也不小。
张彻钦定的接班人、徐克的超低配版本、飞碟帽爱好者李仁港。
他上一部执导的电影是《攀登者》,十几亿票房的院线片,和网大并不沾边。
狐疑之下,我简单搜了搜,便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所谓《青面修罗》,原名叫做《刺局》,很多关注国产片的影迷对这个名字可能有所耳闻。
这部电影当年也是投资好几个亿的大制作,当然是奔着院线去的。
片子也早就拍好了,几次传闻定档,然而命运多舛,一直没能上映,如今能以网大的身份和观众见面,也算是烂尾楼勉强住进了人。
但烂尾楼毕竟是烂尾楼,出现质量问题是难免的。
总之,观看这部本不该是网大的网大,于我而言,是一次太过奢侈的体验。
奢侈不只在于浪费了六块钱,奢侈的更是我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现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个《青面修罗》,多半和当初李仁港想象中的《刺局》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从成品来看,《刺局》的后期多半还没有做完,画面的调色和锐度明显有问题,每个人看着都像得了黄疸,但再拖也不是办法,没有钱也没有时间,于是,这个半成品被拿来删减了一些戏份,增加了不少旁白,就变成了《青面修罗》。
我一向厚道,先说两句优点。
这部片子虽然是个后期明显没做完的半成品,我们还是能看出来,大制作到底是大制作,真金白银砸进去,并没有完全打了水漂,除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影片的特效水准还是可以吊打大多数网大的,绝对不止五毛。
打戏更是一如李仁港的诸多前作,很有设计感,没有乱打一气,影片中刺客杀人,多用机关,在这点上,这部电影不乏巧思。
虽然一些场景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一些熟悉的作品和角色,但也不可谓不酷炫。
比如从《阿拉丁》片场来串门的魔毯,是刺客黑无常。
白无常的某个造型,和金刚狼有些相似。
胡军大鹏展翅的扮相,则让我想到了猎鹰。
男主角青面修罗的修罗手,有点像冬兵的机械手臂,但功能更丰富,想变刀变刀想变剑变剑,杀伤力直追要你命三千。
山寨是山寨了点,但还是挺好玩的,我还是愿意把这些归为优点。
优点说完了,再说缺点。
一句话,故事稀巴烂、表演没眼看、风格很混乱。
影片原名“刺局”,“刺”是刺客,“局”是做局。
整部电影,拍的就是刺客算计别人以及刺客内部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故事。
影片现在的名字“青面修罗”,指的则是男主角,冯绍峰饰演的“青面修罗”齐君元。
“青面修罗”是齐君元在刺客组织离恨谷里的代号,这个组织的头头叫金锣太岁,旗下有黑白无常、鬼愁判官、五颜六色的修罗等高手刺客。
在《青面修罗》的世界里,有东桑和南陵两个国家,算上离恨谷,影片中有三股势力,要角逐一块藏宝铜片。
而齐君元背负着的灭门血仇,也和这块藏宝铜片有关。
齐君元要寻找真相,顺便谈个恋爱,三股势力要明争暗斗,背后的操盘手则要做局搞个大阴谋,唯恐天下不乱。
这个设定,其实具备发展为一个精彩故事的可能性。
然而,哪怕冯绍峰加班多念了大量叙述性的旁白,希望把故事通过台词讲清楚,仍然难以掩盖整个故事的杂乱感。
杂乱,不是因为复杂,而是因为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推敲。
具体细节我就不赘述了,说几个关键点吧。
作为离恨谷的刺客头头,火腿太岁虚构了一个宝藏,伪造了个藏宝铜片,从而导致东桑和南陵两个国家陷入争斗,自己坐享渔翁之利。
他做局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身份。
影片中,火腿太岁其实和东桑的禁军统领赵闯是一个人,都是胡军所扮演。
为了让东桑的主公不怀疑自己,他一方面安排了一场自己派人刺杀自己的好戏,另一方面自己日常给夫人写信,并且故意让主公偷看,通过写一些主公想要看到的内容,从而让对方相信自己。
杀死东桑主公的时候,赵闯,也就是太岁开始揭秘,得意地说,其实夫人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宝藏根本不存在,满世界的人都像傻子一样抢藏宝图,就不知道先调查研究一下吗?
夫人不存在就更离谱了,这主公都如此有心机地窥探属下的隐私了,都不知道查清楚自己的属下到底有没有老婆?
最无法令人信服的还是胡军这个角色的身份问题。
作为东桑的禁军统领,他按理说不但工作繁忙,而且得时刻陪伴在主公身边,那他又是如何长期坚持在离恨谷搞地下工作的呢?
分身术,一定是分身术吧。
令人费解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既然齐君元全家都是太岁杀的,而且太岁也知道齐君元的身份,那为什么还要让手下的判官教他武功?
养虎为患已经很离谱了,齐君元化身独臂刀之后,太岁还要上赶着送给他修罗手这种高科技外挂,是觉得自己的翅膀太无敌了非得找个对手吗?
越细想问题越多。
编剧从结果倒推过程,他觉得太岁和赵闯是一个人这个结果挺牛逼,所以他就倒推出了一系列的幼稚阴谋,等他强行顺完剧情,发现换个角度就圆不回去了的时候,就只能糊弄了。
阴谋戏是低智,爱情戏就是无脑。
爱情戏的精髓在于台词。
金晨饰演的女主角秦笙笙(这个名字对陕北的朋友很不友好)承包了全片最多的笑点。
这个女主身上的逻辑漏洞我就不细说了,她和男主的爱情产生地有多么突兀我也不提了,我只想说一场戏,就是男女主角第一次的分别。
分别之际,两人先是非常深情且做作地说了一些琼瑶剧的台词,随即,秦笙笙突然掏出一个饭团,给齐君元说,饭团在,我就在。
然后,她转身离去,被饭团感动到的齐君元冲了过去,两人拥吻。
这场戏的尴尬和好笑,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
让演员演这样的剧情,说这样的台词,也就别指望他们能贡献出多好的表演了。
当然,老戏骨毕竟是老戏骨,影片中的曾江、胡军、王庆祥等演员虽然演的是烂片,却依然兢兢业业,演得非常认真,撑住了影片的下限,其中胡军作为戏份很重的大反派每场戏都保持着非常入戏的状态,令人佩服。
冯绍峰和金晨就不同了。
冯绍峰在本片中的表演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做作,四十岁的人演少年刺客,把握不了度,也确实容易做作,而他时不时露出的明式微笑,则令人捧腹。
金晨则不知道是和编剧置气还是和发型师置气,一直瞪大着眼睛,这种表演方式对于眼睛的抗疲劳能力要求很高,建议眼药水品牌和她联系。
稀烂的剧情和糟糕的表演,是烂片的必备,而混乱的风格,则是一部烂片能够脱颖而出被更多人记住的关键。
这部《青面修罗》,有好莱坞大片的影子,也有当年香港邵氏武侠电影的遗风,说它是悬疑片,不够格,说它是武侠片,又不对味。
三个字,四不像。
李仁港拍戏,本就喜欢混搭,拍的是古装戏,但主角的穿着总是有点后现代的风格,曾经是刘德华和甄子丹头上的飞碟帽,这部是冯绍峰身穿的连帽羽绒服。
看着这样的冯绍峰说着古龙风的台词,导演还总是在人物出场时突然插入一段网游风的炫酷亮相,观众只能学金晨瞪大双眼呆住。
想想还挺让人感慨。
《青面修罗》这种电影本就是几年前国内电影市场狂飙突进的产物,那时候,投资人还愿意砸钱拍电影,哪怕是拍出各种名叫修罗的垃圾也不在乎,如今再回看那个时代,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开场音乐一响,我就觉得大事不妙,莫非国产武侠要和日式中二接轨了吗?
果不其然,只见面具小哥们舞动身姿,在满是火焰的黑色背景里拗着造型,像在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等等,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风加数码宝贝?
再来说下故事情节,编剧野心不小,想要打斗帅的掉渣,又怕悬疑不够出人意料,结果就是自作聪明,搞了个金锣太岁当时间管理大师,硬生生割裂了角色身上的魅力,吃力还不讨好。
至于人物形象,男主穿的大衣真的时髦,放到现在也不落俗套,可惜独特也必有奇怪之处,那就是片中多次出现的内心OS,就像固执小孩的英雄梦,浅显易懂且多此一举,这里悄悄问下,导演是怕观众看不懂吗?
或许花里胡哨什么的更难理解吧。
最后说下特效方面,也就武器还算可以,什么修罗手、机关伞还有那个金翅膀,妥妥的机械风潮啊,脑洞不够眼球来凑,拿这些家伙使劲干仗不好吗,非要绕那么多弯子解密,要我说某些事物的存在根本就是无意义的,镜头乱晃、转场奇妙、特写懵逼、阵容白瞎,烂片无疑。
或许破局的答案就在那句对白里:“我们认识吗?
”“这场雪会过吗?
”……
花夫人是南陵一边的,最后也说花夫人为南陵之主,赵闯接受三军军符的时候为什么花夫人坐在东桑太子的身边,还让赵闯发誓,南陵的花夫人在东桑让赵闯在东桑向太子发誓,太假了吧,就算是易容的,也不能让南陵花夫人来东桑吧,这不乱套了吗?
难道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
是乱套了吧,其他的槽点就不说了,
不知道李仁港这个走穴的电影是谁投资的。
谁穿的局。
脑袋真大。
这真的不是一般的垃圾啊。
纯纯的糟害钱。
请这么多大演员。
这美术制作,都得花钱。
而且不会少花。
而且拉了。
看这个意思,制作组的面子还挺大的,连我们敬爱的王庆祥老师也沦陷了。
正宗的晚节不保。
可谓王庆祥老师人生的污点。
看着玩应李仁港自己心里也是明镜的,真的好的话。
怎么会连上映都没争取就直接在网上播了。
话说李仁港这种悟性,就这么下滑了也不奇怪。
再往后走,就奔着跟网大抢饭吃了。
下贱。
好不容易有点武侠味儿,你这个编剧跟配音。
简直太出戏,那摄像不行吗?
那镜头感觉都给不明白?
那武器你拍铠甲勇士呢,我都害怕他喊一句铠甲合体,那个台词你是编剧脑袋抽风了吗,还有那糟糕的配音,我他妈听了都想吐,不想给这些字儿,咱有点恨铁不成钢,你这个国产武侠怎么就能拍成这样?
要么你拍玄幻,要么你拍武侠
『青面修罗』从阵容到制作本是能上院线的片子,最终选择了网播,有比较明显的“大改”痕迹。
影片剪辑比较凌乱,剧情略显割裂,感情戏过于跳跃,BOSS的身份基本也是从饰演的演员登场便能猜到,稍显不错还数对于武器的设计以及部分动作戏份,总体来说,导演李仁港也延续了自己近二十余年来拍武侠题材的低水平发挥,一如既往地稳。
【5或6分】
又是一部重特效炫技轻剧情的片子 对于喜欢剧情片的人来说 真的达咩~~
一星送给特效,一星送给脑洞,一星给老戏骨们。当手的特效出来的时候,感觉真是一个比钢铁侠还厉害的机械装置。里面各种机关道具,结合古装,有种匪夷所思大开眼界的效果。当胡军大鹏展金刚翅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这个脑洞开的叹为观止。其实抛开乱七八糟的剧情,抛开狗血的台词以外,看看美术置景和特效吧,还是挺费心思的。花夫人出来的时候,总感觉是个很像许晴,但又哪里不像,没有酒窝,最后有一段眼神翻白眼一样我以为要中毒身亡了……
从一半开始我就猜中了胡军是boss,一上来就猜中了金晨是个假签,当时就看出来死的会是东桑国王,国产悬疑,也就这样吧
有一定的玄幻因素。手臂机关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关,看的人眼花缭乱的。也算是非常有新意的地方。动作打斗与过去有很大的区别,有一定的观赏性。国产电影听说还是网络专映的,肯定要支持的了。就是里边情节剪辑有点乱。4颗星支持一下。
一目了然删改太多了吧….评分不至于这么低,如果是五年前如期上映应该会好很多。特效、打斗、剧本都不是悬浮的,虽然故事很老套了就是…
打戏还可以
比同类型的《北欧人》拍得好
看完了,其实整体剧情还蛮好看的!但是老头同质化太严重了,导致前期因为脸盲很难看懂剧情。不愧是李仁港!拍冯绍峰拍的真好看……看得出这个电影想做院线3d的野心……很多细节都是朝着3d视效去的,可惜了。但是全片的剪辑太乱了……一刷又时候甚至要错过很多剧情,好在平台上看的话可以暂停和方便二刷……
神雕侠侣《情义两心坚》
感觉花了功夫
这他妈评分就离谱。。。你们牛逼你们去拍戏吧,服了。。
有进步,值得鼓励
都是为了江山,哪有什么宝藏,哪有什么儿女情长。
特效可以。打斗可以。有一说一啊,就是剧情不咋地
李仁港肚子里是有墨水的 武侠电影那几个导要么懵逼呼呼的要么玩命翻拍自己那 这个故事挺行的 可惜了男女主演的西碎剪辑更是扣了大分 中间两段音乐真不错 李仁港的电影音乐插曲你可以一直相信
有点子传统港味武侠,说实在的,其中的亮点是武器的制作特效吧,比演员的演绎要吸睛抢镜太多,就像当年小四的电影,特效分分钟都在烧钱,把演员衬得黯然失色,幸好里面都是老戏骨,倒也不那出戏,就觉得一比较特效逊色了,传统港味,有些情怀的大概会喜欢吧,算不上太精良的制作,也就三星的水准,不过胡军的角色,比冯的更有看点与反转。
场景制作、情节设定以及“做局”的主题都很喜欢~挺用心的一部电影。现在动不动就来个评分低,难道是因为豆瓣用户的层次变了?
女人要经常睡,寂寞会让他们变心的。
这难道不是10年来最好的武侠电影吗?故意低分的是想把我国电影导向何方?
还不如拍成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