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生活在国家森林中马戏熊布格,拥有骄贵安逸的大明星生活。
当布格认识了来自另一个真实世界的黑尾鹿艾略特后,两只动物的生活轨迹发生极大的转变。
艾略特说服布格离开它那个安逸的家园,去体验野性丛林的世界。
与此同时,大批猎手在狩猎季节涌进丛林,“养尊处优”的布格成了他们的目标。
为了自保,布格在突击学习“野外生存术”的同时,和丛林里的动物结成了同盟。
这群看似弱小的动物组建了“野战排”和“空军”,进行一场混乱而又搞笑的完美反攻战,将邪恶的猎手们赶出了丛林,动物们回复宁静而快乐的小日子。
在树带界国家森林那宁静的小山村里,900磅的布哥过着它那宛如田园诗般的生活。
白天,它作为小山村的动物明星四处表演;晚上,它总是待在守林人贝瑟的车库里享受它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在布哥还是只熊崽的时候,贝瑟就开始抚养它了。
每个小山村总有那么几个讨厌鬼,树带界森林也不例外。
肖是个疯狂的狩猎人,他对“动物永远是人类的天敌”这一观点坚信不疑——“在动物消灭掉我们之前,我们一定要把动物都给赶尽杀绝!
”。
当肖驾驶着他的卡车来到这个小山村时,作为狩猎人的“助手”,长耳鹿爱劳也一同来到了森林
之前看的《超人归来》IMAX版20分钟的3D特效有点让人失望,不过因为本来《超人归来》就是靠DMR技术硬转成IMAX的,所以也没奈何。
不过,动画片应该不一样。
于是就很期待《丛林大反攻》。
9月30号的晚上,我和GF到华星的IMAX厅(二号厅)看通宵场。
第一个片子就是《丛林大反攻》。
戴上宽宽大大的3D眼镜(据说是进口的,所以难怪这尺寸如此慷慨,四眼仔们不用担心:戴成六眼一点问题都没有),先来一段IMAX公司自己做的3D版IMAX技术宣传片,声光画效果惊人,硕大晶莹的字母向你飞来,简直让人想去抓一把跟着飞。
正片开始,立体感真的很强,前中后,树丛屋子大山,一层一层非常有纵深感。
尤其是棕熊布哥那毛茸茸圆滚滚的身体,实感逼真,恨不得去抱一抱揉一揉。
不过和一般科技馆游乐场的那种3D影片不一样,《丛林大反攻》的3D效果只是给观众展示一种立体的场景,而不是前者重在强调立体感的那种炫耀性效果。
一开始,眼睛会有一点不适应,看一会儿以后基本就没问题了(除了眼镜卡在鼻子上又憋又痒)。
电影本身呢,客气说中规中矩,挑剔一点就是平庸俗套。
一只被人养大的棕熊布哥被收养者贝丝送回森林,过惯了驯养生活的布哥当然受不了严苛的大自然(其实电影表现得很少,主要让布哥出丑卖乖搞搞笑),决定回城回家(一个有小鱼饼干有抽水马桶有软软床铺的车库)。
根据美国动画的一贯配置,必不可少的得有一个插科打诨的无厘头配角,这次安排的是神经刀黑尾鹿艾略特——他先是被鹿群撵出来,然后又被偏执狂猎人肖撞断一枝角绑在车上带回镇里,被布哥救出以后,视布哥为带头大哥,一心一意做结拜兄弟。
布哥和艾略特稀里糊涂上路,两个活宝搞出大乌龙,引发山洪,把动物们赶到了不安全的狩猎区域,而且,正好,Open Season(狩猎季开始了)。
按照标准美国片流程,主角布哥经过放弃-觉悟-行动三“步”曲,率领动物们奋而反抗,最后终于把猎人们赶出森林,飞禽走兽们安居乐业,实现了大森林和谐社会之伟大目标。
布哥也完成了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再造,决心留在森林,和压抑天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决裂。
——很俗套。
真的很俗套。
不论是大的故事主线,还是具体的桥段,或者角色设定,或者对白及音乐,等等等等,都是美国动画片的那老一套。
而且还没办法像迪斯尼或者梦工场那样做到十足的圆滑流畅。
不过,本来这样的动画片就不能指望会带来多少惊喜,而且它本身就定位老少咸宜(不过查了下,本片在美国的评级是PG,相比起迪斯尼皮克萨大多数的G级,动画新人哥伦比亚还是显得嫩了一点),十足热闹滑稽,轻松简单,大人小孩都能看得开怀大笑。
这样也就够了。
尤其是看IMAX的3D版,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享受绝对是一流的。
IMAX版是原声拷贝,所以有一个问题:字幕没有立体感,看着很不“和谐”——再一次证明中国的电影工业的落后。
配音版有冯小刚和葛优,虽然他俩捣鼓出的《晚饭》实在很难吃,但想来让他们配音还是很有趣的。
PS 点“推荐”是指:推荐看IMAX版或者至少在影院看。
当偶正在为终于又看到一个这么精彩的动画片,暗暗心欢喜的时候,发现居然结束了.....5555555,是不是为了拍续集,还是为了赶档期,很想知道熊宝宝后来的故事......
这个动画片还是反映了前天看的《快乐的大脚》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情节和结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是主人公在迷失当中真正成熟,从而找到了自己!
但是我觉得有点不同的是,和《大话西游》的至尊宝一样,他们一直在寻找失去的东西,结果并不是找到了初衷,而找到了另外一个更适合的。
所以,我们现在到底需要什么?
真的不能释怀!
就象我一直没有搞懂至尊宝那么喜欢白晶晶,甚至跨了几百年去找,后来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紫霞!
这里棕熊布哥一直想回到温暖的人类的家,可最后选择了大自然。
这是天注定还是他们的背叛?
他们的初衷只是他们在找寻过程中对光明的期望对痛苦的安慰,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真的想得到什么。
最后我觉得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成长!
最近好像都在沉迷这种类型呀。
其实,不够好玩,不得趣意。
虽然,是一只熊和一只鹿的故事,闹出点事儿来,被流放会丛林。
而一直在人类饲养下的熊,不适应闹出种种笑话,却又大家并肩作战赶跑猎人。
比较有趣的是,熊熊“嗯嗯”那段,大家的反应。
兔兔萌。
还被用作檫手纸。
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两只会飞的鸭子,也是纠结了。
还有,最后与猎人作战,武器就地取材,打。
打。
打。
那叫一个落花流水呀。
⊙∀⊙!
哎,没有什么大的吸引人的点,反正看过了呗。
看完了呗。
布格熊的样子很可爱很可爱。。。。
他会皱眉,会挤眼,会扭PP,会表演,也会有沮丧的表情,再配上种种的眼神,哦,他几乎拥有了人的所有的特质。。
很可爱很可爱。
看完之后很轻松。
还有艾略特,很有个性的一只,呃,他到底是鹿还是小驴啊?
还有刺猬,松鼠,海狸,臭鼬……一群可爱的动物,让我欢笑,感到美好。
从小被当做宠物关爱着回到丛林,又会有好朋友鹿相随着误入狩猎区,就真轻而易举的建立了动物反攻团队还这么轻而易举的找到了攻击的“原材料”最终又是这么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敌人一下子变成了丛林的主人,和所有动物成为了好朋友生活哪会这么美好得一塌糊涂。
也只有在电影中能如此轻松地感受到。
通篇都是轻松搞笑的氛围,亦是我所喜欢的。
本来是想给自己放松下的,缺不料看完反问自己“生活真有这么美好吗?
”一下子轻松地感觉遁地全无了。
片子是好,只是情绪亦没有被带动到。
得好好学习下博格的乐观精神。
《丛林大反攻》,Columbia公司出品的3D动画片。
讲述一头温顺的棕熊和一个饶舌的羚羊,如何带领大家抵御打猎的人们,所谓Open Seanson就是打猎季的开始。
发现美国动画片中往往都有一个饶舌的家伙担任男配角,比如Shrek中的那头驴,Ice Age中的那只树濑。
这种角色一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平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但是这种角色看多了就腻了。
而且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看动画片了,难道真的老了?
感觉还没有Chicken Little好看。。。
在US看的时候小朋友们很多,结果看到Open Season的时候早场只有三个家庭来看,不过小朋友看的还是很高兴得,这也是PG级影片的魅力所在了把知道这部影片是MSN Messenger美国版数据包的下载,拜广播所赐也知道了这是Sony出的,看到那个熊实在是很可爱——索尼在动画造型上毕竟有优势。
于是看到那头熊与海报的小孩子或者我们,就会被它吸引了都知道动画片的优势,明快简洁,画面鲜亮,比如皮克斯的电影。
它的说教虽然老套但是可爱,更让人看着高兴丛林大反攻的动画效果还算不错,但是总有种被Mist的远景的感觉,灰蒙蒙的,符合美国西部片的风格吧,就像内华达落基山保护区还是中部平原?
作为Sony的3D片,可以看到索尼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电影的关键剧情呢?
那么它概括与他想要达到的说教其实很简单:"这里的生活虽然很幸福。。。
然后被打入谷底,但是布格坚强的活下去并且发现了自由与幸福的快乐"总之剧情是不怎么样了,中间的试图搞笑但也没成功,俗气的乐头。
老少咸宜的电影,假期去看吧,总觉得真人电影没动画片看着省心,推荐一家子跟着场子乐和乐和
有本书名叫《绿涟漪白日梦》,上面絮絮叨叨地写:“电影是一个阴谋,电影是一场狂欢,电影是一次艳遇,电影是一件伪装,电影是一桩谋杀!
电影是一次抚摸,电影是一场恋爱……文字原本就很难描述电影带给我们的丰富而微妙的感受,何况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电影,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某日我在书店遇到这本书,拈起来读,闷笑,不怀好意地想:这作者说梦话都这么饶舌,醒着的时候该有多么话痨。
开题报告昏天暗地赶了几通宵终于完工,睡一觉起来,猫头鹰变人,又是闲暇宽裕起坐舒缓的好日子,施施然走去电影院看戏。
身为温饱时代的食色男女,看电影是件虽不算有多大追求,至少不堕落。
我这么对人解释自己的行为,对方大笑,说我是学究,看个电影还要巧立名目,就差写可行性报告了。
其实我对电影一直不是很感冒,光影鲜活不留孔隙的人造事实,侵占了太多的想象空间,看完常失语。
所以看电影的原则是择片不如撞片,碰上好耗子算是我这瞎猫的运气,遇到烂片也没多少冤屈感。
何况有赠票呢,哈,感谢好心的鸭子同学~这次的耗子是《丛林大反攻》,进场的时候已经开始将近半个小时,可还是三两下把大致情节搞清楚了。
主人公棕熊布哥,一个有着绒毛玩具造型的憨厚角色,身边配备了插科打诨的黑尾鹿艾略特——这个倒霉鹿先是被鹿群撵出来,然后又被偏执狂猎人肖撞断一枝角绑在车上带回镇上,布哥将他救出,于是他视布哥为带头大哥,要与这大棕熊做结拜兄弟。
布哥呢,从小过惯了驯养生活,在被主人放回丛林里河流的上游之后一心只想回家。
看到这里我以为是sony版的《马达加斯加》,讲述自由被放逐,森林法则置换公园温情,各种危机突如其来,消失的野性渐次复苏……,却不是:布哥在丛林里虽受了少许奚落,却没吃到严苛的自然法则多少苦,倒是和野生动物们一起耍着宝把猎人们赶出了丛林,也由此最终完成了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再造,决心留在森林,和压抑天性的现代文明决裂。
自由到底是一个自我放逐的过程还是一个自我约束的过程?
这个问题在布克那里根本不是问题,他在恰当的时候任性了一把,却不需要为自由的重新规范复出多大代价,驾轻就熟开始了新生活。
不过我很认同某人说的一句话:对于一个童话而言,事情的简单理解未必是一件坏事。
我很想把片子的主题升华一下看,不过失败了,只好放下身段找安慰。
怎么说呢,情节虽老套,还是微微有些甜意的。
对了,熨帖,我愿意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部片子。
布克那种半咸不苦的草根阶层的自嘲,互惜互爱的人情味,对自己了儿郎当,不那么自重自恃的淡然,被冯导蔫声蔫气的嗓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是个反讽,在冯导开始转向豪华美学风格的时候却配了这么个草根角色,勾起了我对他美好平民时代的美好深深怀念。
绿涟漪,白日梦,电影是一场恋爱……话虽没错,只是我就是没法和只能给自己安慰的东西恋爱。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