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看《陪你很久很久》的无语里回神了,也好久没有写过小影评了,那我就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推荐这部电影。
第一,单线叙事还可以,稍微多加一点,剪辑都会交代不清楚,男女主的原生家庭也讲不明白,想让观众意会第二,镜头难看,一个好好的青春片,加一些乱七八糟的第一视角跟镜头,什么都交代不出来,只晃得我头疼。
第三,演技,男主夸张油腻,配上台语,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落跑甜心》第四,也是我最无语的,人设,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但是几乎每一个人设都踩在我的雷点上,男主幼稚又直男还对女生大吼大叫;女主绿茶不说,失恋之后像个活尸不吃不喝,我最讨厌这种女生,感情遇到问题就影响正常生活的,没有脑子吗?女二,其他都挺好,就是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被男主吼了之后还要笑着安慰,要是我我可能会一个大嘴巴抽过去。
第五,部分情节尴尬的我如鲠在喉如芒刺背,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要走无厘头搞笑风,但我求你不要搞这些好不好,气球把人带飞这种太难看了你觉得呢?还有站在楼上喊着表白那一段,我只是隔着屏幕我就已经感觉到社死了,又社死又油腻又道德绑架;还有一群男生站操场上脱光了要求男三道歉,我???????我眉头紧皱愤然离席。
中国台湾青春爱情片。
没用俗套的坚持到底赢得真爱的惯用套路,而是选择了成全为主题的守护感情,这更能够打动受过情伤,苦恋痴缠的人们。
其实爱情如果屈服于相互亏欠,无可奈何,将就的在一起,爱情就会失去她的美好,特别能体会当一直期盼的爱情突然触手可及,但是男主却不愿接受,因为他太懂女主了,心里没有男主,就算勉强在一起也没有开心可言,这样的爱情是他万万接受不了的,因为男主一直以让女主幸福为信条,如果女主不快乐,那他拥有再多都是毫无意义的……男女主从小青梅竹马,男主从小就一直保护着女主,在她不开心的时候,逗她开心;在她受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让她受一丝伤害。
很快两个人都长大了,为了继续保护女主,男主也和她一样报考了同样的高中,并用尽一切办法终于考上了这所高中。
两个人一起去学校,男主因为自己的小过失被赶出了宿舍,只能暂住在一个饼店老板女儿的房间里。
男女主一起参加新生欢迎仪式,是去一个鬼屋探险。
因为实在太恐怖了,一个师兄装鬼出现时,男主放开了女主的手,让女主跌向了“鬼”,幸亏“鬼”及时出手,才不至于让女主跌倒。
师兄帅气有才,让女主一下子坠入了爱河。
这让男主非常得失落,他想方设法地想夺回女主的爱,但是女主却和师兄打得火热。
直到师兄考去澳洲离开,这段感情才走到了尽头,女主因为师兄不辞而别伤透了心。
男主立刻站了出来,哄她开心,鼓励她,支持她,不让任何人伤害她。
在这期间,有一个油腻师兄想趁女主受情伤趁虚而入,但是被女主拒绝。
但是油腻师兄却把这段视频放到网上,让人家以为是女主勾搭油腻师兄。
为了挽回女主的名誉,男主当众脱下衣服,裸体向油腻师兄示威。
还带领全校男生脱衣示威,终于让油腻师兄认了错。
因为维护骚扰饼店老板女儿不被人欺负,男主得罪了一个黑社会人员,他带人砸了饼店,还打伤了男主。
女主这时出现,表示男主一直守护她,她是知道的,实在不行,两个人就在一起吧。
但是男主认为男女主在一起,女主不会幸福,就拒绝了女主。
高中很快就毕业了,饼店老板的女儿在毕业典礼上,割断了话筒电线,大声喊出爱男主的爱情宣言。
但是女主还是去了澳洲嫁给了师兄,男主和饼店老板在一起了。
两个女主颜值都很高。
青春的搞怪爆笑场面也很多。
那个求爱,室友被气球带走的梗真是笑死人。
一开始的那次火锅惊魂也蛮搞笑的,让人想起棒子国的《色即是空》。
当然最打动人的,还是男女主之间纯纯的爱意,不计得失,只求对方开心的事真挚,两个人无话不说,相互帮衬的默契。
真的很希望他们在一起,可惜男主太善良了,拱手将自己的最爱让给了师兄,真替他不值得。
转念一想,如果师兄也不开心怎么办?
多么希望也有这么一个人可以深深爱着自己,保护自己,呵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一点点伤害,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中国台湾校园年轻人的爱情轻喜剧真心不错,喜欢他们说话的腔调,喜欢那纯纯的爱意,喜欢眼泪过后好听的歌,抚慰伤口,默默神伤……痛是很痛,但会慢慢好转……
秋风送爽,黄叶飘零。
转眼,秋季也已经过半。
话说,秋季是一个多意的季节。
有高温,也有清凉,有播种,也有收获。
有生长,也有凋零。
那,青春的爱情呢,是火花的碰撞一闪而过,还是《陪你很久很久》(以下简称《陪你》)?
九饼(人名,男)和薄荷(人名,女)两人青梅竹马,从小到大不离不弃,一种到大学。
渐渐地,九饼把这种感情幻化作爱情。
至始至终的,薄荷把这种感情实在当作兄妹情。
一般来说,小说和电影中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没有学习的,只有谈情说爱。
这也是很多中学生羡慕和向往大学的原因吧。
没有意外,《陪你》中的大学生活,同样没有学业。
九饼同学开始敞亮的纠缠追求薄荷同学。
薄荷却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学长王子。
薄荷在厌烦九饼这种追求的同时,但仍然放不下“兄妹情谊”,会在受伤的时候接受九饼的慰藉。
青春爱情电影,有男女主,自然也有男女二。
《陪你》很不意外,男主喜欢女主,女主喜欢男二,女二喜欢男主。
有了这种错综复杂,一部常规的爱情才够得了基础配料。
薄荷与学长王子的爱恋,因为学长的出国留学不告而别而失恋。
九饼全程陪同疗伤。
九饼对薄荷义无反顾的陷落,求而不得。
于是女二用一种除了男主看不出来的暗恋来假装的义气,然后支持,陪同男主追女主。
对,一切都是观众早已经明了的套路。
爱情是个什么样的。
人与人不同,感受也不相同。
有时候当事人觉得平淡无味,别人看起来却是真实幸福,岁月静好。
有时候,当事人会感觉轰轰烈烈,山崩地裂,或许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个笑话。
一切,不过是百般经历,千般滋味罢。
《陪你》的结局也是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
也就是说,观众已经无所谓意料不意料了,对于主角的感情不管怎么处理,都已经无所谓期待了。
都好!
女主和曾经突然失恋的学长王子修成眷属。
(非常突然,没有伏笔的结果)男主在这一刻释怀,平淡的从婚礼现场走向天台,面对美丽的夕阳,面容恬淡。
女二默默地出现在身旁。
两个人面对黄昏美景,融入美景。
《陪你》是一部纯正的台湾电影。
据说,在台湾地区非常的优秀,荣获了金马,华鼎两大奖项提名。
上映后也是获得了多数好评。
有被称作台湾近些年最好的青春电影。
然而……,电影故事的平淡,情节的套路暂且不说。
就是那一些些的所谓“无厘头”的“理想与现实落差”搞笑就让人无语。
比如男主幻想和女主亲吻,结果抱着中年警察乱啃。
比如,站在楼顶大喊表白成功,结果被飞机和寝室爆炸搅和。
比如,氢气球带着人飞走,然后悬挂。
还有,社会混混“过家家”似的恶霸打砸。
还有还有,一群人脱了裤子围着助教讲道理,啊!
啊!
啊!
真的尴尬啊!
或许是我们和台湾的电影文化欣赏有了距离吧。
记得年少时候是非常喜欢台湾文艺的,不说故事和剧情,单单听那嗲嗲的台湾口音,就已经满心欢喜了。
早古的《恋恋风尘》《窗外》,自不必说。
近一点的《海角七号》《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天台爱情》等等,都拥有不错的观感。
而现在,也就那影片中的口音感到一丝丝的温馨。
这味,还是有些回忆的温度了。
我觉得女二是我心目中的女主。
女二这个人物刻画得比较具体,也比较多。
而且男主后来被女主说成长的样子挺帅的,也是因为女二带他当挣钱当领跑员。
以男主的人物设定,他不是女主那路靠学习一路成长实现人生的人,麦子学长才是。
男主要成长就必须靠女二的带领,她们是一路人,学会生存才能成长,是女二陪他实现的。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终究不是只要爱就好了,要顺利生活才能甘心去爱。
女主也说了,一路以来都是在照顾男主,她也累了,男主的保护是很感人很义气没错,可是这不是女主最想要的,她和男主本就不是一路人,可以是互相帮助的友情,但不会是朝夕相处的爱情。
演员很好。
改编自宋小君《玩命爱一个姑娘》系列小说中的短篇小说《领跑员》, 讲述了憨直的九饼为了守住从小就暗恋着的青梅竹马薄荷,决定要为自己的青春奋力一搏的故事。
对于九饼来说,他的恋情持续的时间要比他的青春期更长一些。
他从10岁起就默默爱上了薄荷,但他们的关系仍然停留在童年友谊的纯真层面。
他所做的所有决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在薄荷身边保护她。
但现在他们长大了,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即他们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必然会发生改变。
他们上大学的时候。
不管是你多亲近的人,整天围着你絮絮叨叨都会让你心生抵触,而薄荷已经开始对九饼持续不变的不成熟感到厌倦。
他承诺要“保护”她,但他自己却经常陷入到麻烦中,反而需要她来照顾他。
在他不小心炸了自己的新生宿舍、被赶了出来之后,是薄荷给他找了个地方住,只是没想到他住的地方竟然是女高中生夏天的卧室,原来夏天未经她爸爸的允许,把自家饼店楼上的房间租了出去,以此创业挣一点零用钱。
与此同时,薄荷爱上了一位帅气、英勇的同班同学麦子,他在所有方面都堪称完美男人。
九饼的兼职工作是“领跑员”,在其他跑步者向终点线前进时为他们提供支持,但最终冲刺时他却需要落在后面。
他为能陪伴在他们身边保护、鼓励他们而感到自豪,但他仍然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即他选择陪跑就意味着他只能见证他人的成功,而无法亲身体验。
终于,随着一个情敌直言不讳地称他只不过是个备胎,薄荷只是把他当作其他男生伤了她的心时她可以依靠的替补,而并非真的想和他长期在一起,九饼不得不直面这一事实。
在某种程度上,九饼对此没有意见。
他真的只是想让薄荷快乐——即使她和别人在一起,但他仍然纠结于是否要冒着毁掉他们友谊的风险,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还是保持沉默,忍受永远只是她朋友的痛苦。
正如他的怪咖理科生舍友所说,陪伴是支撑爱情的“暗物质”,但是否仅靠陪伴就能走到最后还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夏天开始对他产生感情,就像他对薄荷的感情一样。
也许他只是把夏天当成了一个疯狂的小妹妹,也许薄荷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麻烦的小弟弟,尽管他一直声称他只是想“保护” 薄荷,但他总是需要薄荷的照顾。
最终,九饼明白了,成为陪跑者并不是件坏事。
和别人一起跑比单独一个人跑要更好,不过有时候你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速度,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到底能跑多远。
除了爱情,爱的方式还有很多,也许你的爱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到来,但也可能并没有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最后在学校房顶上大声表态的夏天还补充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倾听、被接受,但如果你什么都不说,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结尾彩蛋,九饼牵着穿着婚纱的薄荷,交到麦子学长的手上,跟夏天一起站在阳台
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天空像蓝色的玻璃变成碎片,片云被划过痕迹,伤痕累累,我试图逃离她,却又无法克制地被吸引。
我承认,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关于她的新突触从几年前就存在于我的大脑,即使再多的分开,再漫长的挣扎,我也未曾放弃爱她。
想过离开,但更多的是想要在阳光下拥抱,直到我们都化在春风里。
我陪她很久很久久到我都忘了时间,她的异性朋友里面我坚信我是陪她最久的朋友。
陪着她笑,陪着她哭,陪着她闹。
我瞒着所有人爱着她,我以朋友之名爱着她很久很久,深爱,不占有,放手。
对于我来说她开心就好,我见不得她难受,一点点委屈到不可以。
我觉得除了我没有人能够照顾好她,我也相信除了我都配得上她。
我以为考上大学就好了,可是发现我不配。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以朋友的名义对她深爱不占有放手。
我很不擅长处理亲密关系,更准确的说,我很擅长搞砸一段亲密的关系,并且无法接受任何人对我的好。
即使是父母,身边的人对我一点点好,我都手足无措,想逃离。
我时常感动于爱我的人对我的付出与关心。
我时常惧怕孤单,却又享受孤独。
太过亲密的朋友,她们越对我好,我便会愈加有压迫感。
或许如我这般的人,天生就不适合被热烈的爱着。
饼虽然不成熟,但却用自己的幼稚的方式为薄荷讨回了公道,但是,终于体力不支,倒了,晕了。
去医院了。
夏天陪伴。
后薄荷去了,说咱们在一起吧。
九饼拒绝了,没错,就是拒绝了,说,我知道你不爱我。
所以不能在一起。
然后,薄荷去了安州澳洲。
后来九饼变了,变成熟了。
薄荷偶尔发来照片,明信片,说自己过的很好,很幸福,享受现在的生活,还打算去南极看看。
夏天这边,有个小混混(穿的粉粉嫩嫩的傻x二半彪子小混混)喜欢她。
总想夏天跟她在一起,第一次单人去饼店想亲夏天,不成功还挨了揍第二次带一帮人,围堵了夏天+九饼,九饼拼死护夏天,让她先跑了,夏天回到饼店,告诉他爹,结结巴巴
看电影《陪你很久很久》有感: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李淳、邵雨薇主演的电影《陪你很久很久》,电影里有一些喜剧演员客串,电影的剧情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纯真年代,如此纯真的表现也只有对岸这最后一块净土了。
我喜欢听他们的国语发音,不是说他们说的普通话比我们说的好听,而是他们的汉字表达的很规范,和我年青时期大家的说话差不多,所以听他们的台词说话就有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
现在国内的影视说话偏向于北方,这样的语句已经异化了各地,满大街都是那种蹩脚的说话语句,北人觉得正常,南人也不以为然,被异化后也觉得正常了,反正大家都这么奇怪的说话。
很早的时候,大家都是说一双筷子,一把凳子,一瓶啤酒,一个酒杯,一碗面,一辆汽车,一本书,一头猪,一只鸡,一座山,一条马路,一扇窗子等规范的汉字说话。
我到福州打工的那个年代,大家的汉字词句表达还很规范,后来我去了帝都,发现京城说话很不一样,什么都喜欢说“个”,如我去面馆或饭店,我觉得规范汉字语句应该是一碗面,或来一份什么,可老板就是问你几个,啤酒也是问几个。
开始我觉得老板是没文化,后来发现说“个”很普遍,连看车的大爷都把车的单位用词说成“个”,一个车,不知道这是什么汉字语句,发票我觉得应该说一张,那里说“个”的人很多。
又比如汉字事的发音正常是“是”音,那的人发音觉得是在说“色”,现在到处也跟着说色声了。
那的人习惯说“靠谱”或“不靠谱”,我习惯说“不可靠”或“靠不住”,北方人会说“唠嗑”,我是说“聊天”,唠嗑这意思各地肯定有人不知道,可聊天全世界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北人还习惯说“啥”,我一般是说“什么”,他们说“吃啥”或“说啥”,我都是说什么,即使是现在也是这么说,可现在满大街都是“吃啥”和“说啥”,彻底被北方的俚语同化。
如今的港片也是如此,早期没有,所以我觉得抬湾影视的说话很正常,起码不会用北人俚语,也说出“一个酒”,“一个面”,“一个河”,“一个树”等莫名其妙的话来。
现在南方能像我保留规范汉字说话的人真的不多了,在福州估计找不到二十个人,我倒像是个外星人了。
福州一直憎恨我评价当地没文化,从汉字表达来看,当地就很没文化,很没水准了,起码我还坚持着汉字的规范,不会说“一个书”,“一个鞋”,“一个衣服”,“一个被子”等,小时候我怎么说话,现在我还是怎么说话,至少我维系了正常的汉字用法,没有随波逐流,是非不分。
当然,别人可以说“吃啥”和“吃什么”的意思是一样的,确实是一样,可以前当地都说“吃什么”,现在几乎都是说“吃啥”,算不算是一种本土语句的沦陷,被病句戏弄的不省人事。
一些电影会用当地话,我觉得比说普通话要好听,因为一说普通话都成了北京腔调,都在说俚语,看多了就觉得很阴阳怪气,好像是在欣赏清宫戏里面的太监。
在北京的时候,售票员称对方经常说“同志”或“师傅”,同志显得土气,师傅显得用词不当,大家都觉得师傅这个词是和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有关,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被称为师傅,圣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没有说天下人皆是我师,难道那些赌徒、瘾君子也配做我们的师傅吗。
以前南方比较时尚,喜欢叫男的“先生”,女的叫“小姐”或“女士”,这和世界称谓一致,也觉得洋气。
可在北京如果这样称呼女性“小姐”,很容易被对方误解,脾气不好的人还会朝你谩骂,现在,我男的叫他们“帅哥”或“大哥”,实在不行就叫“兄台”吧,女的也一般都叫“美女”了。
在北京的时候那的人习惯说“咱们”,“哥们”,以前在福州的时候都是说“我们”,“兄弟”,“朋友”。
说咱们北人觉得够亲切,可每个人又不是亲戚,即使是亲戚也容易计较的,说我们倒觉得正常了,不算亲近也不算疏远。
(2021年12月)
一向不喜欢台湾讲述青春的片子。
有人用“呕像剧”来指代台湾偶像剧,有时看着类似影视作品看烦了的我用“低质量人类求呕视频”来指代。
美国导演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里用“尽皆癫狂,尽皆过火”来点评香港电影,其实用来评点台湾讲述青春的很多片子未尝不可。
很多香港喜剧片很迎合孩子口胃,可以看作认真讲给孩子听的故事。
至于台湾这类片,跟琼瑶剧一个个角色旁若无人地癫狂、自说自话的味道很合,适合爱幻想的懵懂少女看。
大的小的都像神经病,连很多孩子都难欣赏。
有时会想是不是受西方,尤其是美国电影影响,学浮夸只得皮毛,只得浮夸不得搞笑,在想到中国人可以接受“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可以接受“生命在于多人运动”后,就这样制作出上述台湾片。
曾经喜欢《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毕竟爱装逼过。
但是进入社会久些,就不可能接受这类片了。
在揭阳老家看的这部《陪你很久很久》,很难让我不怀疑影片制作者是不是想指望那些年追过《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的人在纪念死去的热血和爱装逼来帮衬。
似曾相识厌归来。
对某类台湾片的厌恶随着《陪你很久很久》刺面而来。
不知道人物为什么就跳楼了,不知道为什么女的那么快就冷落男生了,不知为什么一个家族历史就插进来了。
————电影里很突兀地插入一个个能吸引观众眼球的情节,让我怀疑电影制作者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欺骗观众耐心看完电影,不至于电影口碑那么差。
照我说,这样还不如多叫漂亮女角色卖肉来解决问题。
全片就一个长相不错的夏天是亮点。
确认过眼神,是那些年和一些小淫虫喜欢过的宁静女神。
————娃娃音,完美;白脸蛋,完美;高颜值,完美;“卡哇伊”,perfect!影院里观众除我之外就一家三口。
屏幕里年轻人在秀恩爱,现实里身边的中年潮汕人在秀恩爱。
吃着两边的狗粮,忍受着寂寞,觉得寂寞在唱闽南歌————“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一朵花。
美丽青春好年华……”,觉得多年以后,面对电影史,认识的小淫虫想起这部片子只会记住那年宁静的夏天很美好。
如果去掉一些很不切实际的情节,电影能不能完成?相信很多观众想过这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就算你不介意用实验后剩余的小白鼠的肉来打火锅,那你是不是在意不止一个室友在意这个?不管你是老爸还是女朋友,怎么可以接受漂亮的夏天和男主角在认识第一天住在一块!那么多男的在学校就那么脱光上衣,来个台版“卖肉”,体现针对大陆卖肉片的优越性。
在毕业典礼上,夏天明显是琼瑶剧女角色附身,不是一般人,不走寻常路,非要走极端,破坏毕业典礼来搞告白。
不用那么癫狂地表现“人小鬼大”,仅是利用“人小胸大”吸引观众看下去就很好了嘛!
台湾政坛不说大陆欠话说,与台湾青春片不讲多角恋就没法拍和谐统一,搞得大陆观众翘首盼统一。
这陪我很久很久的电影,浪费我时间,欺骗我感情,摧残我无辜而弱小的心灵。
算了。
就用这23块的电影票致我终将逝去的清纯,不是,青春。
电影还没演完观众都已经走完!
眼睛都要瞎了!
心灵受到了污染!!
不是本年度最烂电影,也不是本世纪最烂,是人类史上最烂!!!
乱七八糟莫名其妙毫无逻辑!
太佩服编剧啦!
用脚都写不出这么垃圾的剧本吧!!
为什么要侮辱观众啊!
尴尬得我和朋友喊了10086遍救命!
现在半夜2点半依然没有缓过来!
💩💩💩😅😅😅
主线副线颠倒过来,也许能是一部好作品。宝岛烂渣青春文艺怎样了啦……
不得不说青春片还是湾湾拿手
不管怎么说我很喜欢从滤镜到结尾,很温馨啊。
好难看好尴尬,李安不管管儿子吗
垃圾
喜欢看这种青梅竹马的爱情片
工具人
是台湾的那种fell…
sh-my
典型台湾小清新爱情片,很适合我的口味特别是两个女生,都好可爱的说顺便还认识了李安的小儿子。
大冤种九饼
雖然劇情很瞎很wtf 兩個女主也很excuse me 但李淳也太可愛了吧!(。除了一群男生莫名其妙集體裸跑很瞎很白痴帶來爆笑之外 柯佳嬿戴墨鏡跑步說自己是大明星也很棒了 輕鬆洗去今天並不是星期五的憂鬱 主題曲是小球唱的!小球啊!QAQ
單箭頭愛情鏈其實挺多可講可聊的,偏偏故事空蕩蕩,只有一堆青春片爛梗,備胎們所謂的自我犧牲和自我感動,好可笑,備胎也有備胎默默守候等待上位,好可悲。開頭還勉強稱得上漫畫感,但是越往後就越只剩下幼稚,完全搞不懂究竟還要多尬,好可怕的一場災難。
旁白旁白旁白,不说旁白会死啊,狗屎
麻烦李大导演帮自己亲儿子把把关吧,这电影看完才是真要喷一脸屎,和你的婚礼一个德行,这年头“青梅竹马万年备胎论可谓”百试不厌!
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来得非常及时,因为我刚好经历着这些,同时也让我找到了坚定的答案。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完全是因为海报太喜欢啦!女主的颜也是我心动的类型,在电影的镜头里真的美到无法呼吸,本来抱着看看恋爱的戏份来的,没想到被教做人了。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喜欢上一个人到无能为力的旁观,再到最终无奈的选择陪伴。扑腾在这该死的爱情中直到跳脱出来,像是面前的道路豁然开朗。有人跟我说:人和人都是互相陪伴一段时间就离开,相伴也有很多种方式。电影里的台词说:你不喜欢我,这是我再努力也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其实道理早就明白,曾经的自己多想有人跟我说:不要因为可怜我就勉强跟我在一起,这样你不开心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当年幼稚的自己花这么多年才真正的长大,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如何去做。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这位男主现实的妈妈,养老公十多年,养儿子两个,人家被谁保护,这女主整天保hoo我保hoo我,你以后生两个没无痛,看他怎么保hoo你。编剧导演都一把年纪了,编这种故事给年轻人看,你不脸红吗
专业备胎,结局差评
好垃圾 浪费我的电影票钱 又假又狗血 果然不要在电影院看华语校园爱情片 这男主幼稚的人要死 剧情也假的要死 看得我想睡觉
炸你一脸💩!!这女的绝了谁遇谁倒霉